高中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政治选择题及答案 1.当前农村出现农民失地致贫、城镇化后的农村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抛荒、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程度较低等问题。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适时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工作。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解析:选b。由于当前农村出现农民失地致贫、城镇化后的农村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抛荒、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程度较低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适时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工作,表明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理解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选c。“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就是为了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c项正确指出了其哲学原因。a、b两项干肢不符。社会意识性质不同作用不同,d项错误。

3.2013年5月13日,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是我们思路的进一步创新。上述思路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③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体现了职能转变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主导地位,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干肢不符。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样做,是为了()

①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③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④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向前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①④正确。②不合题意,③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均应排除。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总是不断的上升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向人民群众学习”,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符合题意。“四个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说明实践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认识的作用,③干肢不符。

6.2014年元旦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月28日深入北京市供热企业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看望一线职工,慰问老年群众,向全国一线职工表示慰问,向全国老年群众致以祝福。习近平寒冬问民生()

①践行了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②实践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③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④体现了他为了群众利益只贡献不索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习近平寒冬问民生,说明他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负责,同时通过基层调研,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群众要求的路线政策,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②符合题意。

③是这样做的原因,不是体现的道理,干肢不符。④割裂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观点错误。

7. 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 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8. 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9.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

分别是:

A.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

B.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12.“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7.C 8.A 9.D 10.A 11.B 12.A

【二】高中政治材料分析试题 1.(21分)全面小康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材料一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不仅事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的重大提升。但是,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1)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该如何推进文化强国战略?(9分)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小康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长期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理论创新已经并将继续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文化强国是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出现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等现状而提出的战略。(3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提升民族道德品质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所以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党才提出了“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的理念。(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不断地更新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发展。(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建设发展的实践验证了四大文明理论的正确性,“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理念的正确性也将得到实践检验。(3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