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目录)

一、德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特点

(二)旅游业发展优势

(三)旅游业发展机遇

(四)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德化县旅游业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旅游工作领导

(二)加大旅游引资投入

(三)加快旅游资源整合

(四)挖掘旅游文化涵

(五)优化旅游要素配置

(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七)开发旅游精品路线

(八)创新旅游促销手法

四、近期旅游业发展建议

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修改稿)

旅游业属于“无烟”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促进开放,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德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德化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古迹众多,瓷艺术精湛,山水风光秀丽,民俗风情得体,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旅游业发展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2005年,德化县接待旅游人数达27.6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2.3万人次,年均增长15.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2005年旅游总收入8280万元,比2000年增加3690万元,年均增长15.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5%。据统计,按旅游目的分类,游客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为主的占70%左右;科研调查、商务活动、公务、进香朝拜、健身、购物和其它旅游的大约占30%。

2、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德化旅游资源集中在北部赤水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以及城关浔中镇,有“一窑两漂四山”(即屈斗宫古窑址,石牛山、戴云山、唐寨山、九仙山和石龙溪、桃仙溪)等重要旅游景点。城区旅游资源包括浔中镇和龙浔镇,是以瓷及

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区;石牛山旅游资源包括南埕镇与水口镇的东南部区域;戴云山与九仙山旅游资源包括赤水镇、上涌镇、雷峰镇和大铭乡;其中,戴云山和双芹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九仙山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重的旅游区域。北部的汤头乡、梅乡、大铭乡和南部的国宝乡、三班镇,旅游资源比较少。

3、游客本省为主、外省境外为辅。从游客来源地分析,2002年国游客占99.7%,境外游客占0.03%。在国游客中,省游客占77.2%,省外游客占22.8%。据2004年市场调查资料,、、、、、、等地客源占16%以上。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正在发展中,游客到德化只有公路,县城通往景区大都没有开通固定旅游公交巴士,因此,到德化游客以自驾车族的散客为主,旅游团客流尚未形成规模。

(二)旅游业发展优势

1、气候舒适宜人。德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6C-19.5C(海拔240-1000米),最热月(七月)为23C-27.5C,最冷月(一月)为6.5C-10.5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凉适中。森林覆盖率达到77.3%,居市首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

2、旅游资源丰富。德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全县有61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有132个,包括五级1个、四级7个、三级14个、二级32个和一级78个。其中,优良(五、四、三)级的旅游资源22个,占全县旅游资源单体数的16.67%;普通(二、一)级的旅游资源110个,占全县旅游资源单体数的83.33%,生物景观丰度高,山地旅游资源相当出色。在人文旅游资源中,瓷、艺文化资源积淀深厚,瓷窑、坊遗址遗迹丰富,古代建筑占绝大多数,以建筑为主。

(1)自然旅游资源。德化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名山胜景众多。石牛山既有名胜古迹、摩崖石刻,保存完好的中生代火山口,又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为一体的天然景区;九仙山有知名的古刹及唐宋文物遗址;戴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天然植物博物馆”、“天然动物园”、“天然药材宝库”等美誉;唐寨山景色宜人,为省级森林公园;小湖村千年樟树王与大正寨村千年杉树王交相辉映;水口镇拥有我省最大的瀑布群。龙门滩水库青山环抱,湖中岛屿点缀,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温泉资源丰富,主要有蕉溪温泉群、南埕温泉、汤坑温泉、汤岭温泉等。

(2)人文旅游资源。德化的寺庙、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斗争遗址等旅游资源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建于南北朝的戴云寺,五代后唐的周香林寺、程田寺,宋代的狮子岩、龙峰岩、西天寺、龙图宫和大卿宫,元朝的金液洞,明朝的祖龙宫、圣天宫和宏祠宫、龙湖寺;归德场颜仁郁故居、永茂堂,侍省使曾宏墓(又称丞相墓),曾任教谕兼才墓、科荣堂和凤阳堂等。此外,还有建于1722年占地面积3648平方米的大兴堡、宋朝的登龙桥、明代的广济桥、元代的通驷桥、清代的粹美桥和规模宏大、保留完整的蕉溪支涧拱桥,以及十万抗元斗争遗址群、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活动遗址、岐山堂革命遗址、宴林口桥、迎仙宫等。

(3)艺旅游资源。德化是中国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拥有宋、元、明、清时期200多处古窑址,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其中“屈斗宫古窑址”为我国宋元时代重要的古外销瓷遗址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目前,德化已建成瓷职业技术学院、瓷博物馆,并拟建瓷文化公园和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的(中国)瓷城;有100多种产品和瓷种在国外获奖,被誉为“瓷国明珠”和“中国瓷艺术之乡”。

3、有潜力较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德化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麓,与永泰县,尤溪县、大田县,仙游县和永春县接壤,有利于吸引周边游客资源。近年来,德化加强旅游市场环境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整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瓷工艺、艺休闲等旅游

资源,扩大旅游开放领域,发展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打响“中国旅游﹒戴云之旅”旅游品牌,主动融入厦漳泉、闽粤赣和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圈,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旅游业发展机遇

1、国际旅游“热点”加快向中国转移。随着要素资源流动和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中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为中国承接世界旅游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长期以来,欧美就是全球旅游业的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区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5年欧美国家在全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优势,但增速放缓,包括中国在的东南亚国家呈现较快增长,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国。另据《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预测,1995—2020年入境旅游人数平均增长率为8.0%,高于美国3.5%、法国

1.8%、西班牙

2.4%、墨西哥

3.6%和捷克

4.0%的增长速度。

2、旅游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大众化、普遍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已经达到这一临界值,沿海发达地区早已超过这一临界值。2005年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6%左右,离12%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国旅游发展潜力很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将迅猛增加。2005年,国旅游收入突破5000亿元,比2000年增加1535.2亿元,年递增7.61%。“十一五”期间,国家拟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增加旅游投入、改革休假制度等政策,将强化居民的旅游消费意识,为德化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开发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新兴行业关联,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行业细分达100多个,拉动经济作用十分明显。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为服务业“龙头”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以旅促农推进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旅游资源丰富,许多的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休闲度假区,大多集中在农村。因此,旅游行业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扩大旅游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以旅促农的目的;而农民收入增加,也会刺激旅游需求。与此同时,要把旅游业发展与农村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开发旅游产业。

5、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带来机遇。“十一五”规划建议把“海峡西岸”写进了中央文件,标志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鼓励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政策的陆续出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的迅猛增长,将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德化旅游业还处于观光门票初级发展阶段,旅游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服务比较落后,尤其是缺乏文化底蕴深厚、闻名海外的旅游景区和特色娱乐项目。

1、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德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比较丰富,但受限于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整合提高等问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缺乏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不多,没有形成足够吸引力的旅游品牌。许多旅游景点没开辟旅游线路,也没有旅游服务机构组织提供服务,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区位交通因素制约。德化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四不靠”(不靠港口、不靠机场、不靠铁路、不靠主干公路)特征明显。加上远离中心城市,距历史文化名城市128公里,距经济特区170公里,距省会市195公里,与现有的经济、行政和旅游中心相距较远。近年来,德化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经省道203和206线可以直通境外,但山高、坡陡、弯多,路况比较差,公路等级低,其中四级路占95.5%,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发展。据调查,交通是游客(占36.8%)对德化旅游最不满意的要素,已严重影响到游客的可达性、舒适度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印象,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3、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德化以瓷文化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素质。目前,德化旅游企业的“散、小、弱、差”现状,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管理、三流效益”现象,企业管理水平低。全县饭店、旅行社数量少,上档次不多,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景点设施简陋,景区收入很大程度依赖门票,缺乏特色旅游产品,旅游市场营销落后,服务质量不到位;旅游企业横向联系、开展区域协作力度不足,人才缺口大,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4、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德化旅游业起步晚,融资渠道窄,投资不足,导致配套设施滞后,众多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形成不了规模效应,2005年德化旅游投入仅200多万元,只是杯水车薪。政府投资有限,民间很难筹集大量资金,许多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科学开发,旅游产品更新慢,新产品缺乏特色,“小产品做不大,好产品做不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除硬环境差外,本地缺乏高层次旅游策划人才,也是德化旅游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5、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德化旅游业由县文体局分管,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各方利益主体不同,行业管理较为薄弱。一方面是条条分割。旅游行业多头管理现象突出,不少地方风景区属建委部门管理,寺庙道观属部门管理,文化古迹、娱乐场所归文化部门管理。由于行业性质不同,专业不对口及部门利益驱动,管理景区单位缺乏积极性,而有开发积极性的单位却无权协调和管理景区。另一方面是块块分割。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由各个村镇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少,造成村镇之间经常发生利益纠纷。这是长期困扰德化旅游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6、总体形象不明确,旅游促销不力。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但德化至今仍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在华东及全国知名度不高,省外、境外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很难将其纳入计划。虽然德化瓷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知名度比较高,但知道德化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台港澳同胞、外国人并不多。加之旅游宣传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促销效率、效果不够,缺乏有煽动性的旅游吸引力。

二、德化县旅游业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因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坚持“旅游与经贸结合、观光休闲与求知结合、生态与人文结合、历史文化遗址景观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突显产业、人文和“山水”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以瓷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营造旅游精品为突破口,通过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质量的旅游服务、高水平的旅游促销,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把旅游业培育成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完善旅游业综合配套能力,形成旅游形象鲜明、品牌突出,景点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游、行、食、住、娱、购要素相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大力提升旅游业品位与知名

度,打响“中国旅游·戴云之旅”旅游品牌,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1、近期目标(2005- 2010年)

◆定性目标。把德化建成最大的旅游县之一,旅游业成为重点产业。

◆定量目标。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亿元,年均增长率26%,对GDP贡献率达到3%。

2中期目标(2011-2015年)

◆定性目标。把德化建成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省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定量目标。经过“十一五”的培育发展,旅游业实现突飞猛进发展。2015年旅游业接待总人数111.4万人次,年递增15%;旅游总收入年递增18%,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86亿元。

(三)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定性目标。把德化建成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继续保持支柱产业地位。

◆定量目标。经过建设,旅游业达到相当水平和规模,2020年接待总人数约224.1万人次,年递增15%;旅游总收入年递增保持18%,达到15.69亿元。

三、德化县旅游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旅游工作领导

1、成立县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解决好旅游管理机构设置问题,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统一管理,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议由县长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旅游事业局、文体局、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国土局、地税局、工商局、物价局、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林业局、局、公安局、电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由旅游事业局局长担任主任。

2、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旅游管理机构要做好宣传调研、决策咨询、立项评估、外联交流、行业管理等工作,协调旅游行业部及与相关部门、行业之间等各种关系;促进旅游业行业自律、协作互助;为海外投资开发和经营德化旅游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规旅游市场秩序,对违规行为坚决查处,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抓紧研究和制定《德化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和完善《德化旅游管理条例》、《德化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建立比较完善,适应德化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法规。进一步完善酒店、旅行社、景点管理等方面法规,使旅游管理法制化、规化。

(二)加大旅游引资投入

进一步扩大旅游业招商引资规模,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投资与融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突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界限,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外资金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在统一规划前提下,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建设;进一步放宽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

1、充分体现政府投资导向作用。政府投资重点是关系全县旅游业发展大局和整体效益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开发项目贷款贴息及补助、旅游宣传促销等事项。要切实保证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的资金需求,相对集中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交通、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要适当向重点旅游景区倾斜。要加快建设全县旅游项目库,做好旅游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省市支持。可依法转让旅游资源经营权,所得转让费要用于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移民搬迁补偿等。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和对贷款金额较大的旅游重点项目直贷。积极探索以旅游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通

过建立旅游产业基金、开放式旅游基金和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市场融资。

2、拓宽旅游融资渠道。要创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要创新旅游投资模式,实现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如在一个风景区,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企业长期独立控制和管理,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建设,规经营,共同受益,这是典型的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旅游投资模式。条件较成熟的部分旅游区,可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直接融资,吸引各种资金参与德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在投资和绿化到位的条件下,对以出让方式取得旅游景区及附近荒山荒地使用权,并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减免土地出让金,上地使用权期限期满后可申请续期。对旅游项目用地,可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以分期付款。外商投资旅游项目用地,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作价出资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度缴纳。

4、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凡是国家、省、市制定的鼓励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要认真梳理,相关部门不折不扣执行。可根据自己的权限和财力,制定符合德化实际的税费优惠政策。(三)加快旅游资源整合

通过旅游产品涵、旅游产品空间、旅游产品创新等方式,整合提升德化旅游资源品牌。按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区域旅游资源分类,全县旅游资源可整合为“二、二、一”五个功能区,包括二个自然景观旅游区、二个人文景观旅游区和一个区域交叉旅游区。

1、自然景观旅游区:戴云山生态游和石牛山休闲度假区。

——戴云山山林生态旅游区。是指以“闽中屋脊”戴云山为龙头的山林生态旅游区,地域围涵盖赤水镇、国宝乡、雷峰镇、上涌镇、桂阳乡、汤头乡、坑镇和梅乡,并以戴云山白马崖观光探险、高山湿地、奇峰异石、悬崖瀑布为特色的自然生态园景旅游产品为重点。此外,可在北部乡镇开发以生态观光、农家田园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石牛山山水生态旅游区。地域围包括水口镇、南埕镇,要充分挖掘石牛山自然景观旅、农业观光游与温泉游的山水组合优势,以石牛观景、岱仙瀑布、桃溪漂流为特色,建成融山水生态、亚热带森林景观、奇峰异石、悬崖瀑布、峡谷洞穴和道仙文化为一体的山水生态旅游区。

2、人文景观旅游区:瓷文化游和九仙山文化游。

——瓷文化旅游区。以德化县城为中心,包括浔中镇、龙浔镇、盖德乡、三班镇和龙门滩镇。该中心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一定的服务接待基础,拥有丰富的瓷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集文化、休娱、购物于一体,应以“绿色瓷都”为特色,规划建设国知名的瓷都商务文化旅游区。与此同时,整合蕉溪温泉、龙门滩水库度假旅游资源,建设小型度假区,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

——九仙山文化旅游区。该区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要以九仙山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开发为龙头,整合全县文化资源,围包括大铭乡、美湖乡、春美乡和汤头乡。

3、区域交叉旅游区:促进资源整合,联合开发旅游资源。

按照“扩大开放、交通互通、市场对接、客源互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扩大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发旅游景区景点,丰富区域旅游合作容。可开发形成:

⑴包括德化、永春、安溪、同安在的戴云山系森林生态旅游区,可扩展为包括仙游、永

泰、尤溪、大田等中部戴云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⑵德化—永春—安溪东北向温泉带,温泉健身—疗养旅游项目。

⑶整合亚热带茶果资源,包括德化的花卉、黄花菜和德化梨,永春芦柑,安溪乌龙茶,南安龙眼和仙游的甘蔗、柑橘、龙眼,永泰青梅、果,大田油菜等区域性茶果观光农业旅游项目。

⑷联合开发跨德化东北部的淳湖、永泰西部盖洋的森林和阁亭寺,尤溪东南部的龙门洞、明山湖的水景区。

(四)挖掘旅游文化涵

德化瓷业历史悠久,瓷质优异,工艺精巧,驰名中外,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硬、印纹烧制。唐代开始制瓷,并写出第一部瓷专著。自宋代起,德化瓷器就进入国际市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输出商品。明代,一代宗师何朝宗首创的“象牙白”瓷轰动世人,被西方称为“中国白”和“艺术珍品”。新中国成立后,德化传统瓷产品重放异彩,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象牙白”(建白瓷)、高白瓷和瓷雕被誉为瓷坛的“三朵金花”。瓷器种类从日用瓷发展到工业用瓷、建材用瓷、艺术瓷、设瓷,出现瓷生产朝日用瓷艺术化、艺术瓷日用化方向发展。目前,德化是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名列五项全国第一(全面进行瓷技术改革、瓷工业生产无烟尘污染区、传统瓷雕技艺全国第一、工艺瓷出口量全国第一、瓷产品出口比例全国第一)。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瓷之乡”、“中国民间瓷艺术之乡”和“中国瓷都”称号。

德化开发的瓷文化旅游项目,主要有艺制作、瓷选购、瓷研修。要在现有瓷文化产品基础上,设计融文化观光、修学参与、工业旅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提升德化“瓷都”形象。应着重旅游文化精品意识,努力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奇、求乐的心理。精心策划,大力宣传,通过建设古窑址考察、中外瓷文化交流、国际瓷文化博览、瓷艺参与性旅游、现代瓷业博览等为中心的瓷文化博览园,使之成为德化旅游业的品牌产品。

(五)优化旅游要素配置

“行、住、食、游、购、娱”构成的旅游六要素,缺一不可,应相互配置优化,避免影响旅游业的整体效果。

1、行:“快进、快出、慢游”是旅游业对交通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旅游交通是德化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十一五”期间,要抓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畅通工程,完善旅游功能成为德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住:按照“市场引导,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强化软件”方针, 发展旅游酒店。旅游酒店应与旅游客源同步增长,合理配置高档(四、五星级)、中档(三星级)和低档(一、二星级)酒店比例,适度鼓励发展低档酒店(一、二星级)。重要景区要按星级标准建设住宿,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重点发展会议、展览、商务、度假等酒店设施,适当增加新婚、妇女、青年、家庭、郊野等专业特色饭店,发展民营、个私家庭旅馆,适应现代旅游者兴趣广泛和多样性需求,满足节假日高峰期的接待需求。

3、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餐饮文化,积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适当发展大规模、高档次、特色突出的饮食街(城),增加富有特色、中低档次、适应国旅游者的餐饮服务。各旅游涉外宾馆在完善菜系结构的同时,要积极开发特色饮食文化。开发、创新美食文化,利用乡村优良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无公害旅游食品。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加快开发“御窑全席”、“窑工素席”等独具特色的瓷文化美食,民俗文化美食、自然生态美食等。加强旅游餐饮业管理,抓好特色,丰富品种,注重卫生,提高质量,增加收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建设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主餐快餐小吃并举、高中低档门类齐全、兼顾不同民族特殊

风俗习惯的旅游餐饮网络。

4、游:各旅游景区要按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加大景区景点文化投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快瓷文化与营销平台建设,切实解决高雅瓷文化的大众化问题,使之雅俗共赏;积极开发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5、购:在旅游业六大要素中,“购”在旅游业中占有份量最高,对当地经济拉动力最大。要重点解决旅游商品开发薄弱,大众化商品太多,个性化商品太少等问题。根据国外旅游市场变化需求,多层次、多方位开发专项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旅游商品结构,形成完善的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体系。大力开发具有德化地方特色和瓷文化涵的旅游商品,提高德化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鼓励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加快开发综合性旅游购物中心、购物城和各种专业商店,提供适合旅游者需求的各种服务。创办导向性、示性的旅游商品企业,逐步形成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服装服饰、旅游日用品、旅游保健品等产业集群。重点旅游景区要建设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街,定期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旅游商品展销会等,不断推出质量高、款式新、包装美的名牌旅游商品。

6、娱:增设娱乐表演项目、卡拉ok厅、网吧,提高旅游娱乐性;增设吧,延长游客滞留时间;组建瓷乐器乐队,以满足旅游消费者者的娱乐需求。

(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1、推进交通建设。旅游交通建设,要以县城为中心,覆盖浔中镇、龙浔镇、盖德乡、雷峰镇、三班镇、龙门滩镇,向戴云山生态游、石牛山山水生态游、九仙山生态游等景点辐射。加快建设景区交通网络,完善和提高进城主通道、瓷都大道、瓷商贸街以及瓷博物馆、瓷学院公路等级;完善县城道路交通网络,打通旅游形象标志地(戴云山白马崖)通道,将各景区通道提升到二级公路标准。其他景区道路路网(包括戴云山生态旅游区、石牛山山水生态旅游区、九仙山生态旅游区),要尽快实现互联互通。要加快修建双芹溪游览步道、双芹溪至双芹村(戴云山生态度假、民俗文化村)登山步道、大小险游览步道、大小险至戴云山主峰游览步道、西天寺游山路,完善各风景区步行道,特别是戴云山主峰至戴云寺登山步道。

2、完善旅游设施。加快旅游景区(点)交通、通信、水、电和垃圾、公厕、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各旅游景区景点要实现通水、通电,设立公共亭。提高旅游辅助设施水平,旅游标识---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要与国际化接轨,各宾馆饭店、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信息图形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城市道路、汽车站、旅游景区、公园路牌、标识等要按照国际惯例规,用中英文或汉语拼音醒目标出。公用要遍布主要街区、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多设立IC卡公用、投币公用。主要景点要采用生态厕所,达到卫生环保标准。

(七)开发旅游精品路线

1、瓷文化旅游线。德化瓷文化博大精深,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瓷文化旅游路线建设,要集古现代瓷文化观光、求知、休闲、娱乐、商贸、购物于一体。要围绕“瓷文化”进行重点开发和包装,推出以瓷文化为主题的德化瓷都系列游——古今瓷艺术欣赏游、瓷古迹寻踪游、传统工艺制瓷游、现代瓷生产线游、艺制作体验游、瓷文化交流游、瓷习俗游、瓷研修、烧太平窑、做瓷、画瓷、烧瓷(满窑、烧窑、冷却、开窑)、中外瓷文化交流史、国际瓷文化博览、中外瓷艺术家作品制作与展示展销博览会、现代瓷业博览会等极具瓷都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主要景点包括:屈斗宫等古窑址、瓷商贸街、瓷文化博物园、瓷博物馆、瓷世家民俗馆、瓷学院、现代瓷生产企业等。

2、戴云山自然生态旅游线。戴云山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应发挥“中国旅游﹒戴云之旅”品牌效应,推出观光、探险、度假、健身等旅游产品系列,延长旅游消费时间,提高旅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摘要: 一、指导思想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 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 一、指导思想 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山为龙头,以XX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为开创山水一体大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3万人次,外汇收入42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唏口29.8%;新增和提档升级A级旅游区5家,新增和提档升级星级饭店和星级农家乐100 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12 万人; 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力争均达到100%,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抓好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按市政府即将批复的《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筛选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和国家项目库。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加快XX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XX 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XX XX修复、XX码头等十大工程,启动XX—级客运站等十大工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板块。 3、配套完善一批项目。重点推进XX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XX国际大酒店、XX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高质量做好环一江两山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二期建设工程。 抓政策引导,力推三线游持续快速升温 1、继续做好旅游一卡通发行。力争累计发行旅游一卡通达6万张。 2、完善三线游奖励政策。力争将原《实施细则》关于三线游的奖励标准由每人 1 0元调整到每人20 元,奖励资金纳入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 3、切实做好三线游促销等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三线游主题线路,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拓展客源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选择部分旅行社全力推介。创新制作三线旅游宣传品,继续抓好宣传品进宾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三线旅游热点。 抓理念创新,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发展旅游的思路谋划社会事业的发展,主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工业、农业当中去,把移民的内安后靠与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 2、加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深入挖掘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及吕家河民歌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节目。探索发展旅游房车、游艇、露营地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3、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生产上水平上规模。巩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成果,对首

省级旅游规划_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_巅峰智业

巅峰智业凭借此次规划在“2012年度第二届中国旅游投资ITIA大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奖。在第九届中国人居典范建筑规划设计竞赛颁奖盛典上,荣获最佳规划设计金奖。 2012年,巅峰智业受贵州省旅游局委托在贵州省域范围内对贵州进行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贵州旅游业的战略定位,贵州旅游业迎来了融合、创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精品发展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国际品质战略”四大战略;构建“全域统筹发展模式、四化融合发展模式、圈层保护开发模式、快进慢游模式”四大创新模式;打造“一套项目库、一套项目招商书、一套推进实施机制、一套全程化管理系统、一套专家智力支持系统”的“五个一”工程;通过“创新引领,描绘旅游强省新蓝图;科学谋划,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大旅游产业体系;强化特色,打造一流旅游精品和品牌;绿色转型,保护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强力推进,落实发展保障措施”六大篇章,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生态文化旅游强省跨越。 巅峰智业凭借此次规划在国际旅游投资协会举办的“2012年度第二届中国旅游投资ITIA(艾蒂亚)大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奖。在2012年12月29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人居典范建筑规划设计竞赛颁奖盛典暨人居发展论坛”上,荣获最佳规划设计金奖。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

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公司拥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专项资质、土地规划专项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完成2000余项高品质的规划设计成果,累计运管景区50余家。 公司遵循“资源有限智慧无穷”的服务理念,秉承“美丽中国巅峰智造”的使命,经过十余年发展,汇聚顶级专家智慧,构建专业特色团队,逐渐形成行业前沿技术优势及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最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国内旅游业现状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7个方面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业发展趋势对策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旅游者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散客为主,老年组团为辅。2000年以来,散客旅游者比例处上升趋势,占80% 以上。在国内,由于单位公费旅游为主,故中青年业务骨干结合业务的旅游居多,而老年人旅游仅仅是其中少数人为主的行为。 从旅游者的费用来源看,以公费旅游为主,自费旅游为辅。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从地域分布及客源流向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由于我国经济往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一些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旅游者获得出游信息的途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受访旅游者来说,最赞成由单位出面组织出游,亲友同事的介绍以及旅行社/旅游公司的推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捕获他们出游的眼球,而对于时下电视电台等媒体报道以及报刊、旅游书籍等传媒的宣传则不是特别敏感。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以上结果,第一,受访者对于单位组织出游的高度信赖和支持。所以对于员工来说,单位组织的出游基本上会占据他们以往所有出游的大部分比率,这让受访者把票投向了单位组织。第二,诚信度方面决定了媒体广告宣传的不受欢迎。从心理特点上来说,人们对外出旅游都比较谨慎,他们愿意依赖眼见为实或者周围可信赖人的亲身经历来做出决定。 (二)旅游者选择出游方式的分析 图2显示受访旅游者出游时的方式及其占比情况,与家人一起(26%),单位集体出游(23%),与朋友结伴而行(22%),这三种方式对于他们是不错的选择,而参加旅行社(19%)方式也是除上述三种之外的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但对于独自出行这种现今流行的出游方式,旅游者的反应则非常冷淡。究其原因,大多数的旅游者更愿意集体活动,因为旅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饱览秀美风景的同时,身边有亲人、朋友相伴,其满意度高。因此,受访者对独行的选择会慎之又慎。 (三)旅游者选择出游交通工具的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信息化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信息化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正文】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旅游业,作为一类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将如何适应信息革命的挑战,未来的旅游业如何发展,都是旅游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业主要由旅游代理商、旅游供应商、旅客三个因素组成。旅游方式主要分为散客旅游和旅行社组团旅游两种,采用传统的旅游接待方式,旅游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人的密集劳动来完成的。其特点是: 1.营销手段以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为主,即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广告宣传的手段认同企业根据技术人员自身设想或意愿研制产品,但效果往往难尽人意,而且成本高。 2.商品交易旅游业的商品交易都是通过现金交易完成,顾客随身携带现金,既不安全,也比较烦琐。 3.联系方式旅游接待方式主要通过电话、电报、传真进行联系,时间长且费用高。 落后的旅游管理手段及方式,严重制约着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变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旅游经济在相应地受到了冲击的同时却也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旅游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完全可以适

应并有必要走上信息化的道路,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旅游业信息化的必然性 信息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Information —Intensive)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旅游业的信息发展道路 从旅游活动的方式看,“在旅游市场流通领域活动的不是商品,而是有关旅游商品的信息传递引起的旅游者的流动”。[1 ]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的核心是信息,因此,对旅游企业来讲,收集、整理、加工、传递信息是重中之重,这是旅游商品的无形性、不可移动性和非贮藏性决定的。无形的旅游产品在销售时是无法展示的,而且通常是远离消费地点被预先销售,因此,信息传播对旅游业而言至关重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食、宿、行、游、购、娱并不是在物质上传递给旅游代理商,并且将它们贮藏并出售给旅客;相反,其交流和传递的是有关服务的可获得性、价格、质量、位置、便利性等方面的信息。同样,在电子货币应用广泛的国家,真正付款的通常不是通过代理旅游商传送给供应商,佣金也并非从旅游供应商直接传送至旅游代理商,而是通过信用卡或电子支付手段将借贷的信息输出去。旅游经营管理者之间的联系也不通过产品,而是通过信息资源,同时伴随着数据流和资金流。可见,信息是旅游业内部诸环节保以联结的纽带。 旅游业信息密集性的特点还可以从旅游业的脆弱性来分析。从外部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论文旅游资源发展论文

旅游业发展论文旅游资源发展论文 常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旅游业发展对常州的经济贡献,对该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加快常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协调发展 旅游业作为全球公认的无烟产业,在中国国民体系中的地位重要,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中国GDP为379898亿元人民币,当年旅游业总收入为15700亿元人民币,占GDP 比重为4.1%。“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将不低于GDP 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年中,随着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具有陶冶性情、休闲时尚等特点的旅游消费将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将日渐突出。地处苏南地区的常州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1986年常州市被列为全国重点旅游发展城市,十五年后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常州市GDP总量为2202.2亿元人民币,实现旅游总收入234亿元,占GDP比重为10.6%。到2010年常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30亿元,占GDP比重上升为11.1%,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倍有余。 一、常州旅游业的贡献

(一)常州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 旅游业囊括了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拉动了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商品购物、影视娱乐和会展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10年,常州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3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亿元,旅游增加值132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为11.3%。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年常州市交通运输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920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54.1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9.8%。同时,常州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的势头,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兴办“农家乐”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城市游客提供有特色的旅游休闲服务,实现就地就业,不仅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镇就业的负担。目前,常州旅游正发展到关键阶段,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其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二)常州旅游业具有扩大和引导消费的重要作用 旅游业具有行业涵盖面广、消费内容和层次多等突出特征,从而使其在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乡建设发展,扩大生产生活消费,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实现常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二、常州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既包括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旅游景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XX年提高%。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XX-20XX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XX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汉中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就业系数大等显著特点。充分挖掘我市旅游资源潜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在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的战略中,应把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以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市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以“大规划”调整旅游布局,以“大产业”发挥关联带动作用,以“大配套”提升城市功能,以“大市场”强化城市辐射力,以“大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汉中的产业升级和提高城市品位,推动汉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汉中的旅游形象 汉中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南有巴山的屏蔽,北有秦岭的呵护,中间有汉水的哺育和滋润,使汉中形成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位置来讲,汉中处在西陇海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华中经济带、关中经济带的中间地带,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腹地和拓展空间;从文化地理上分析,汉中是中华民族两大文明体系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融合地带,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景

观。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保护单位1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有以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祠)、张骞墓、蔡伦墓、张良庙为代表的“两汉三国”文化遗产;有以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朱鹮生态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和生态旅游区;还有浓厚的秦巴民俗风情旅游 汉中旅游资源构成的两大核心要素是两汉、三国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定位上也应以这两大资源为依托、总体形象定位为“西北休闲之城”、“大汉发祥地,西北小江南”;“文化汉中,休闲胜地”或“生态汉中,休闲胜地”。 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胜地”,相应开发“两汉文化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与“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自然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各类会议及节庆会展为主导。在品牌塑造上,重点打造“汉源生态之旅”和“蜀道文化之旅”两个品牌。 在旅游形象营销上,注重汉中市自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陕西和西北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通过历史文化、野生珍稀动物生态旅游两个主题形象产品的带动,在国内旅游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对重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客源市场腹地取得新的突破。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章节名称:旅游业发展概述 授课时数:一周 教学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难点是对于旅游市场的把握。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42(1)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于1991年编制,经过10多年的实施后,2003年又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规划》主要内容检索如下: 第一章汉中市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隅,东与安康市毗连,西与甘肃省相邻,南隔巴山与四川省相望,北倚秦岭与宝鸡市相接。地理坐标为北纬32o08‘54“—33o53’36”,东经105o30‘50“—108o16’45”。面积为27246平方千米。 汉中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群峰林立的秦岭山脉,南部是属于巴山西段的米仓山,中间是由汉水冲积而成的汉中盆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三大自然景观区。 汉中地处我国中部,属从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其分界线大致在秦岭南坡海拔800米一线。 二、历史人文特征 汉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3000多年来遗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以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其中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据考古发现,早在150万年前,汉中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汉中作为连接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这两大经济中心的纽带,既有诸多

的栈道作为两地的便捷通道,又有秦岭、巴山两大天然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社会经济条件 汉中市下辖11个区、县。截止2003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万人,农业人口300万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此外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汉中处于川陕交通联系的枢纽地带,是陕西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巴蜀的咽喉,自周朝起在各不同历史时期开通了陈仓、褒斜、傥骆、子午、荔枝、金牛和米仓等著名古栈道,汉中因而成为闻名遐尔的“古栈道之乡”。 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3.44亿元,人均GDP 4392元。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占22.5%;第二产业56.6亿元,占34.6%;第三产业70.1亿元,占42.9%。汉中市工业以飞机制造、机械汽车、医药化工、建材建筑等为主导产业。汉中市绿色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S(优势) 1、独特的区位特征,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西安、成都、重庆、广元、巴中等主要客源地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发展过境旅游,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热线;同时从城区向周边的旅游地形成辐射,使汉中市成为重要的旅游枢纽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之一。 2、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汉中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冲击国际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汉中在挖掘、展现三国文化、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