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一(含答案)

01.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一(含答案)
01.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一(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一

(一)

国学片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我是小助手

1.玄:黑色。

2.洪:大。

3.荒:远。

4.盈:月圆。

5.昃(zè):太阳偏西。

6.辰宿(xiù):星宿。

7.列张:陈列,散布。

8.闰余成岁:我国古代历法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每个月是29天多一点,一年就是354天,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定的,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是闰余。一年相差11天,每三年就多出一个月。于是每三年,就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增加闰月的这一年就叫闰年。后来人们发现19年闰7次最合适。

9.律吕:我国古代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一般用竹管制成,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律吕从低到高共十二管,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为六吕。

我是小翻译

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广阔无边。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圆有缺;数不清的星星散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时候的人们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考考你的智慧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寒来暑往

()来()往()来()往

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A.大;

B.洪水;

C.姓。

宇宙洪.荒()声如洪.钟()防洪.抢险()

3.下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讲述了宇宙起源的是()

A.精卫填海;

B.夸父逐日;

C.盘古开天。

4.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出现了两个端午节,这是怎么回事?

弘扬传统文化

后羿射日

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同时出现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河流干枯了,土地烤焦了,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又渴又饿,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甚至死去。最可怕的是,因为天气酷热,一些怪禽猛兽,比如蛟龙、鳄鱼、狮子、老虎,纷纷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到处残害百姓。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慈悲的天帝命令神箭手后羿下凡帮助凡间的人们脱离苦海。于是,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来到了人间。

最初,后羿想劝说天上的十个太阳,让它们每天轮流出来,但太阳并不听从他的劝告,还是天天一起出现在天空中。

见劝说无效,后羿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最后来到了浩瀚无际的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从肩上取下那张红色的弓,搭上一支白色的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个太阳被射落了下来。后羿继续弯弓搭箭,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着一个死去。

国学经典三年级上册背诵篇目

三年级上册背诵篇目 第一单元千字文(一) 第二单元怡情山水 1.题邸间壁 ----------------------------------[宋] 郑会 2.题玄武禅师屋壁 ------------------------------ [唐] 杜甫 3.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4.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5.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6.入若耶溪------------------------------------[南北朝] 王籍 7.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8.笠翁对韵五微圣对贤 第三单元千字文(二) 第四单元诗以言志 1.襄邑道中---------------------------------[宋] 陈与义 2.寄扬州韩绰判官-------------------------------[唐] 杜牧 3.登岳阳楼--------------------------------------[唐] 杜甫 4.南园十三首(其五)---------------------------[唐] 李贺 5.上堂开示颂----------------------------------[唐] 黄蘖禅师 6.终南别业--------------------------------------[唐] 王维 7.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8.笠翁对韵五微戈对甲

三年级上册国学试题带答案电子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试题 带答案

三年级国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28分) 1、吾日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临之以庄则,孝慈则,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信近于,言可复也;恭近于,远耻辱也。 4、因不失其亲,亦可也。,不知其可也。 5、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反是。 6、居上,为礼。 7、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8、岁寒,然后知之后凋也。骥不称其力,称其也。 9、子曰:“坦荡荡,长戚戚。” 10、之内,皆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1、切切偲偲,怡怡。 12、子曰:“君子而不同,小人而不和。” 13、君子敬而,与人恭而。 14、孔子曰:“三乐,三乐。 二、选择题。(14分) 1.“精忠报国”这一故事赞颂了哪位历史人物?() A 岳飞 B 秦桧 2.《课信》中的“信”字是什么意思?( )

A诚信 B 书信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话是谁说的?() A 孟子 B 孔子 4.“花中四君子”中象征坚贞刚毅品格的是() A 梅花 B菊花 5、《论语》中道德高尚,学问深、地位高的人是指() A 君子 B小人 6、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君子与小人 7、益者三友是指() A友直,友谅,友多闻 B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8、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哪位圣人提出的?() A曾子 B孙子 9、《鸡黍之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讲() A诚信 B 忠义 10、《负荆请罪》中的两个人物是谁?() A廉颇、蔺相如 B伯夷、叔齐 1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中的“骥”是指() A千里马 B牛 12、子曰:“君子喻于(),小人喻于利。”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小学三年级上册诵读美文背诵国学内容(60份)

小学三年级上册诵读美文: 1、《声音的温度》作者:查一路 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漆漆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 “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2、《夕照》作者:李颖 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透过窗子向下看,是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砖瓦房后面立着一排挺拔的钻天杨。每临近黄昏时,太阳顺着这排杨树缓缓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的夕照。 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这样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 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3、《溪流》作者:贾平凹 我常常觉得,我的生命,就是那山中的溪流。虽然在莽莽的山里,它只是那么柔细的一股儿水流。 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在庄严的大山下,永远不安宁、表现着的,恐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2、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臣沾(碰到)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作业。 1、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陶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zhān 十指不沾泥, lín lín 鳞鳞居大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教学反思: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一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一)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国学片段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

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聆音察理,鉴 貌辨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我是小助手 1. 聆、察、鉴、辨:细听、审视、观察、辨别。 2. 贻(yí):遗留,留下。 3.厥(jué):他的。 4. 嘉猷(yóu):好的计划、建议。 5. 祗(zhī):恭敬。 6. 植:树立,立身。 7. 省躬:反省自己。 8. 抗:同“亢”,高,上等。 9. 极:极点,极限。 10. 殆:接近,近于。 11. 皋(gāo):水边的高地。 12. 幸:侥幸。 13. 即:亲近,接近。 14. 两疏:指西汉的疏广、疏受叔侄。 15.解组:解下印绶,辞去官职。 我是小翻译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 诵读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确立“经典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形成浓烈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提升学生熟练驾驭语文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二)具体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国学经典诵诗文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美化学生心灵,汲取知识营养,开发学生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活动对象 本班全体学生 四、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 五、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每天利用早读课和课外活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每周三节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3、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建立扑克牌式的经典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三年级上册国学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国学测试卷 班级:姓名: 学号: 一、三年级上册国学测试卷画√;错的画×)。(10分;每题2.5分) 1.三年级上册国学测试卷() 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子不学;不知义。幼不学;老何为。()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连线。(20分;每个2分) 苟不教贵以专窦燕山名俱扬 教之道性乃迁教五子有义方 昔孟母老何为玉不琢师之惰 子不学择邻处人不学不成器 幼不学断机杼教不严不知义 三、选择正确答案。(40分;每题4分) 1、“三光”是指日光、月光和() A、灯光 B、火光 C、星光 2、“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3、笛子和箫属于八音中的() A、木 B、丝 C、竹 4、《论语》共有()篇。 A、10篇 B、15篇 C、20篇

5、《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柯 C、子思 6、有一本书;“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这本书是()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 A、《水浒传》 B、《左氏传》 C、《右传》 8、传说为了帮助人们寻找可以种植的粮食;尝遍百草的是() A、伏羲 B、神农 C、黄帝 9、传说为了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唐尧 B、虞舜 C、大禹 10、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是() A、夏 B、商 C、周 四、补充诗句。(30分;每题3分) 1、 ;忙趁东风放纸鸢。 2、牧童骑黄牛; 。 3、;菊残犹有傲霜枝。 4、一年好景君须计; 。 5、远上寒山石径斜; 。 6、儿童急走追黄碟; 。 7、;江上秋风动客情。 8、知有儿童挑促织; 。 9、;每逢佳节倍思亲。 10、遥知兄弟登高处; 。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第二单元清溪 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学校有两个班三一有45人,三二45人。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在校热爱集体,尊师爱校,为更好加强学生对国学和安全的学习,,特作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节选《论语》中的一些精典名句,让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博学好礼、因材施教、乐以忘忧、……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书中不仅有注音、注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让学生在“神奇汉字”中领会汉字的奥妙与神奇;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讲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你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二、班级情况分析学校有两个班三一有45人,三二45人。 三、本册教材有五单元,包括16课: 第一个单元是以“礼”“乐”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礼”“乐”态度的典型篇章。这些篇章既涉及到了社会实践的讨论,也涵盖了个人体会的表达。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论语》中的礼乐文化,为今后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第二单元以“为政”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五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国家治理好,理想的为政之道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三篇课文分别是《为政以德》《为政之法》《圣人之治》。 第三单元以“为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三篇课文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如何学习,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五篇课文分别是《论诗》《子以四教》《学而不厌》《学而是习之》《有教无类》。 第四单元以“理想”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树立理想,理想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两篇课文分别是《立志》《侍坐》。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_

国学教学设计 1、讲千字文具体内容“乐殊贵贱……同气连枝”。 2、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本课千字文的具体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我们先复习上节课《千字文》所学知识。 指学生背一背,全班齐背 2、说一说你懂得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 1、讲解具体内容: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讨论,说说对本内容的大体了解。生说自己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2、梳理文意:乐是用以区分贵贱的,礼是用以区别尊卑的。上层和谐,下层和睦,丈夫倡导于前,妻子跟随于后。在外接受师傅的训导,在家奉行母亲的仪范。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各位姑姑叔伯,要像对待子女那样对待侄子侄女。要多加关爱兄弟,因为兄弟之间血气相通、同根连枝。 3、背诵比赛: 学生展开背经夺旗比赛。 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然后再在全班展开夺旗比赛。 三、知识梳理 1、(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诵读学习内容。或同桌接读,或个人转默读。(2) 师生接读 (3)尝试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并鼓励表扬背诵较好的同学。 鼓励学生积极展现才艺 四、小结

作业布置: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第6课乐殊贵贱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都能熟练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读出节奏,并知道了文中所讲的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讲千字文具体内容“交友投分——逐物意移”。 2、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重点:讲解本课千字文的具体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我们先复习上节课《千字文》所学知识。 指学生背一背,全班齐背 2、说一说你懂得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 1、讲解具体内容: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讨论,说说对本内容的大体了解。生说自己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2、梳理文意:结交朋友要情投意合,要互相切磋、互相劝诫。仁慈恻隐之心,即使在匆忙仓促的时候也不能放弃。节气、正义、廉洁、谦逊四德,即使在困顿挫折的境遇中也不能违背。心性沉静下来,情绪就安逸自在了,心念萌动了,精神就会疲倦萎靡。守住纯真本性,心志就会变得饱满;追逐外在物欲,意志就会随之游移。坚定地持守高尚的情操,高爵厚禄就会萦绕于身。 3、背诵比赛: 学生展开背经夺旗比赛。 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然后再在全班展开夺旗比赛。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包含千字文加拼音非常好)

悯农其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田家 唐夏夷中 zhú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陶者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lín lín)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千字文 tiān dìxuán huánɡyǔzhòu hónɡhuān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rìyuèyínɡzèchén xiùlièzhānɡ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hán lái shǔwǎnɡqiūshōu dōnɡcánɡ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rùn yúchénɡsuìlǜlǚtiáo yánɡ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yún ténɡzhìyǔlùjiéwéi shuānɡ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jīn shēnɡlíshuǐyùchūkūn ɡānɡ 金生丽水玉出崑冈 jiàn hào jùquèzhūchēnɡyèɡuānɡ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ɡuǒzhēn lǐnài cài zhònɡjièjiānɡ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hǎi xián hédàn lín qián yǔxiánɡ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lónɡshīhuǒdìniǎo ɡuān rén huánɡ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shǐzhìwén zìnǎi fúyīshɑnɡ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tuīwèi rànɡɡuóyǒu yútáo tánɡ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diào mín fázuìzhōu fāyān tānɡ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zuòcháo wèn dào chuíɡǒnɡpínɡzhānɡ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ài yùlíshǒu chén fúrónɡqiānɡ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xiáěr yītǐshuài bīn ɡuīwánɡ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mínɡfènɡzài zhúbái jūshíchǎnɡ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huàbèi cǎo mùlài jíwàn fānɡ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ɡài cǐshēn fàsìdàwǔchánɡ

三年级上册国学诵读精编

三(上)国学诵读 古诗诵读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扬州》明-王祎 春满扬州廿四桥,何人骑鹤听吹箫。 荷花芍药犹闲事,且访平山旧柳条。 《广陵词》明-陶允嘉 桃花新雨后,载月出邗沟。 枣板江南曲,筠帘划子舟,飞飞双燕子,何处觅迷楼? 成语积累 秋天景色:叶落知秋北雁南飞枫叶似火层林尽染金桂飘香五谷丰登硕果累累一叶知秋 建筑风貌:深宅大院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鳞次栉比别具一格 都市繁华:接踵摩肩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水泄不通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物品丰富: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五花八门一应俱全包罗万象不计其数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坐井观天对牛弹琴刻舟求剑叶公好龙 历史故事:卧薪尝胆完璧归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负荆请罪望梅止渴 时间短暂:稍纵即逝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星转斗移浮云朝露转瞬之间电光石火弹指之间

【强烈推荐】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 1、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mí),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ū)濊(huò)濊,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孽(niè)孽,庶(shù)士有朅(qiè)。 ——(《诗经》) 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gēng)喈喈(jiē),采蘩(fán)祁祁。((《诗经》))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ěr)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róng)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5、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易传·彖(tuàn)传上·离》) 第三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ī),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nú)。(《中庸》)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二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一)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

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国学片段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 高。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我是小助手 1.龙师:即伏羲氏,相传他以龙为官名。 2. 火帝:即神农氏,相传他以火为官名,又称炎帝。

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图文并茂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目录 1 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唐) 【总叙】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入则孝】—诚敬篇 3 望天门山…………………………李白(唐) 【入则孝】-- 孝养篇 4 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 【入则孝】-- 慎独篇 5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入则孝】-- 体贴篇 6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入则孝】-- 尊重篇 7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

【入则孝】-- 敬老篇 8 绝句…………………………杜甫(唐) 【入则孝】–尽孝篇 9 庆申正月游齐安…………………王安石(北宋) 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 11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北宋) 12 登快阁…………………………黄庭坚(宋)

赋得古草原送别 (唐) 白居易 lílíyuán shàng cǎo 离离原上草,yísuìyìkūróng 一岁一枯荣。 yěhuǒshāo bújìn 野火烧不尽, chūn fēng chuīyòu shēng 春风吹又生。

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 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阳光照耀下的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边远的城市。又一次送朋友远去,心中充满象茂草一样的离别情意。

【总叙】 di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弟子规, 圣人训, shǒuxiàotì cì jǐn xìn 首孝悌,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爱众 , 而亲仁.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有余力 , 则学文。 “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由朗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