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课件274p

超好的中医方剂学记忆口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首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 第一单元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发热恶寒头项痛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桂麻相合名各半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 姜桂麻黄芍药甘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 紫菀百部同蒸用二辛凉解表剂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 甘桔芦根凉解法 咳加杏贝渴花 粉 杏仁甘草四般施伤寒服此汗淋漓 芍药甘草姜枣同太阳如疟此为功 喘咳呕噦渴利慰细辛半夏兼五味 陈皮桔梗草荆添感冒咳嗽此方先 竹叶荆牛薄荷豉风温初感此方宜

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 芦根为引轻清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 主治风热咳喘证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 薄荷少许姜三片 去参名为败毒散第二单元一寒下齐I」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 救阴泻热功偏擅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肠痈初起腹按痛杏仁甘草薄荷饶热盛阳明入母膏 四药组合有擅长辛凉宣泄效力彰 枳桔柴前羌独苇四时感冒有奇功加入消风治也同泻下剂 枳实厚朴犬黄饶急下阳明有数条 桃仁瓜仁芒硝襄苔黄脉数服之康

二温下剂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攻下冷积温脾阳三润下剂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能润肠 肠胃燥热便秘证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双蓉 肾虚津亏肠中燥四逐水剂十枣汤 十枣汤中遂戟花 控涎丹用遂戟芥干姜当归人参草阳虚寒积证可疗 枳朴杏芍蜜犬黄仲景用治脾约方 泽泻升麻枳壳从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三单元强人伏饮效堪夸莓苗大枣也可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更用黄苓加姜枣半夏人参甘草从少阳百病此为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 煎加姜枣表兼里 柴胡芒硝义也尔蒿苓清胆汤 俞氏蒿苓清胆汤 赤苓枳壳兼碧玉二调和肝脾剂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散郁除蒸功最奇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 补泻并用理肝脾三调和肠胃剂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用连苓 寒热互结心下痞枳实苓夏白芍将妙法内攻并外攘仍有桂枝大黄汤 陈皮半夏竹茹襄湿热轻宣此法良 柴苓术草加姜薄调经八味丹梔着 防风白术煎丸酌若作食伤医便错 干姜草枣人参添和胃降逆病自痊 第四单兀清热剂清气分热剂

《中医方剂学》考点汇总

《中医方剂学》考点汇总 1.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姜。 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3.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 4.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5.桑菊饮的功效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6.银翘散的功效是: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7.败毒散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人参、甘草。 8.小青龙汤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麻黄、细辛。 9.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治当选用:大承气汤。 10.阳明热结阴伤,便秘,小便数多,趺阳脉浮而涩。治当选用:麻子仁丸。 11.黄龙汤的功效是: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2.济川煎的功效是:温润通便。

13.增液承气汤的功效是: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14.大黄附子汤主治: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弦紧者。 15.济川煎主治:便秘,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脉虚者。 16.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 17.黄龙汤组成中含有:大承气汤。 18.脾阳不足,久痢赤白,脐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弦者。治宜选用:温脾汤。 19.脾约证,见大便燥结难解,小便数多,苔黄少津,脉浮涩。治宜选用:麻子仁丸。 20.寒积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四肢厥逆,苔白,脉弦紧者。治宜选用:大黄附子汤。 21.黑逍遥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地黄、甘草。 22.四逆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23.纳谷不香,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治宜选用:甘草泻心汤。

24.外感初起,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腹痛下利,舌苔薄白,脉浮弱。治宜选用:人参败毒散。 25.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是:和解少阳。 26.逍遥散主要功用是:调和肝脾气血。 27.主治病证以痞、呕、利三症并见为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28.主治病证中以寒热往来,伴有口苦而呕,咽干目眩等症为特点的方剂是:小柴胡汤。 29.逍遥散中使用薄荷的主要意义是:疏肝调达。 30.银翘散中使用荆芥、豆豉的主要意义是:解表透邪。31.清骨散的功用:泻火养阴,退热除蒸。 32.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33.患者胸胁不舒,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小腹坠胀,月经错后,临经腹痛,脉弦而虚。治宜选用:逍遥散。 34.患者带下,色黄而稠,小便浑浊,阴肿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选用:龙胆泻肝汤。 35.白头翁汤最适用于:热毒血痢。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 二、常用治法 1. 汗法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2.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 3. 下法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 肿胀等证。 4. 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软坚散结使体内气、血、痰、水、食、虫等积聚而成的有 形实结缓消渐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5. 吐法极易损伤胃气,所以非实邪壅塞且病势急剧者不宜使用。体虚、新产和孕妇,即使有实邪壅塞,亦须慎用。 6. 清法适用于火热或热毒在里所致的各种病证。 7. 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等治疗各种寒证的方法。 8. 补法补法一般是在气、血、阴、阳不足且无邪实的情况下使用的,以免闭门留寇,但扶正又可祛邪。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一般结构,大体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 1.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注:每一方中必须有君药。君药的药味较少,其用量相应要大。 2. 臣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对主病或主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2)针对主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或针对某一 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病重邪甚时, 为防止拒药,配用的与君药性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 相成作用的药物。 4.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用以引领方中诸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药物。 (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二、方剂的变化形式 1. 药味加减的变化指通过调整方剂的组成药物,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法,习称“随证加减”。 运用前提:主证不变,君药不变。 变化方法: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中的次要药物(只是臣、佐、使药的适当调整)。 2. 药量增减的变化指通过调整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 方法。 运用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 变化方法: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药物的用量。

中医方剂学重点精华汇总~

方剂学重点 1.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 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3.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4.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5.桑菊饮的功效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6.银翘散的功效是: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7.败毒散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人参、甘草。 8.小青龙汤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麻黄、细辛。 9.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治当选用:大承气汤。 10.阳明热结阴伤,便秘,小便数多,趺阳脉浮而涩。治当选用:麻子仁丸。11.黄龙汤的功效是: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2济川煎的功效是:温润通便。 13.增液承气汤的功效是: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14.大黄附子汤主治: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弦紧者。15.济川煎主治:便秘,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脉虚者。16.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 17.黄龙汤组成中含有:大承气汤。 18.脾阳不足,久痢赤白,脐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弦者。治宜选用:温脾汤。19.脾约证,见大便燥结难解,小便数多,苔黄少津,脉浮涩。治宜选用:麻子仁丸。 20.寒积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四肢厥逆,苔白,脉弦紧者。治宜选用:大黄附子汤。 21.黑逍遥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地黄、甘草。 22.四逆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23.纳谷不香,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治宜选用:甘草泻心汤。 24.外感初起,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腹痛下利,舌苔薄白,脉浮弱。治宜选用:人参败毒散。 25.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是:和解少阳。 26.逍遥散主要功用是:调和肝脾气血。 27.主治病证以痞、呕、利三症并见为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28.主治病证中以寒热往来,伴有口苦而呕,咽干目眩等症为特点的方剂是:小柴胡汤。 29.逍遥散中使用薄荷的主要意义是:疏肝调达。 30.银翘散中使用荆芥、豆豉的主要意义是:解表透邪。31.清骨散的功用:泻火养阴,退热除蒸。 32.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33.患者胸胁不舒,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小腹坠胀,月经错后,临经腹痛,脉弦而虚。治宜选用:逍遥散。 34.患者带下,色黄而稠,小便浑浊,阴肿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选

方剂学-完整版

解表剂——辛温解表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芝要炒姜枣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服后须臾,食热稀粥少许以助药力,并盖衣被温覆,以避风助汗 羌活防地荒草,川苍细心指[导]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苔白腻,脉浮 ) 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下跪 麻黄、桂枝//细辛、干姜//芍药、五味子、半夏、甘草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脉浮缓)辛凉解表 银桥河牛,急吃碎叶草根 连翘、银花//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苦桔梗、竹叶、生甘草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脉浮数)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都除掉] 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连翘,薄荷、苇根、甘草 风温初期(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麻黄、石膏(18g)//杏仁//甘草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舌苔薄黄,脉数) 扶正解表 柴前败毒儿活,知府感激仁兄 羌活、独活//柴胡、川芎//前胡、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气虚外感证(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 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 泻下剂——寒下 大小朴实大黄//芒硝//厚朴(24g)、枳实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谵语,苔黑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有力) *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脐腹疼痛,口舌干燥,脉滑数) *里热结实证(热厥,痉病或发狂) 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寒因寒用” 大黄牡丹忙销瓜桃 大黄、桃仁//牡丹、芒硝//冬瓜子 肠痈初起(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温下 福大人忙归炒姜温脾 大黄、附子//当归、干姜、芒硝//人参、甘草 寒积腹痛(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而迟) 润下 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白,腰膝酸软)“用通于补” 麻子姓黄要朴实 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枳实、厚朴 脾约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攻润相合” 攻补兼施 黄龙汤—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黑,脉虚) 增液承气汤: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增水行舟”逐水 *悬饮(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共为细末,和匀,或装入胶囊,每次1~2g,以大枣10枚,煎汤,于清晨空腹送服 和解剂——和解少阳 小柴胡请人伴甘姜嫂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参.草.枣 *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蒿芩下令,诸臣只戴花草 青蒿脑、青子芩//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生枳壳、陈广皮 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调和肝脾 四妮只烧干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