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变形习题及参考答案

组合变形习题及参考答案
组合变形习题及参考答案

组合变形

、判断题

1?斜弯曲区别与平面弯曲的基本特征是斜弯曲问题中荷载是沿斜向作用的。()

2.斜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是通过截面形心的一条直线。()

3.梁发生斜弯曲变形时,挠曲线不在外力作用面内。()

4?正方形杆受力如图1所示,A点的正应力为拉应力。()

5.上图中,梁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B点。()

6.图2所示简支斜梁,在C处承受铅垂力F的作用,该梁的AC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7.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中,若不计横截面上的剪力则各点的应力状态为单轴应力。()

8.工字形截面梁在图3所示荷载作用下,截面m--m上的正应力如图3 (C)所示。

()

4

图3

9.

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形状是矩形。() 10.

截面核心与截面的形

状与尺寸及外力的大小有关。 () 11?杆件受偏心压缩时,外力作用点离横截面的形心越近,其中性轴离横截面的 形心越远。() 12.计算组合变形的基本原理是叠加原理。()

二、选择题

1.截面核心的形状与()有关。 A 、外力的大小B 、构件的受力情况 C 、构件的截面形状 D 、截面的形心

2?圆截面梁受力如图4所示,此梁发生弯曲是()

A 、 斜弯曲

B 、 纯弯曲

C 、弯扭组合

⑹ ⑹

D、平面弯曲

三、计算题

1?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F仁F, F2=2F,截面宽为b,高h=2b,试计算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并在图中指明它的位置。

2?图6所示简支梁AB上受力F=20KN跨度L=2.5m,横截面为矩形,其高h=100mm, 宽b=60mm,若已知a =30;材料的许用应力[c]=80Mp试校核梁的强度。

3.如图7所示挡土墙,承受土压力F=30KN墙高H=3m,厚0.75m,许用压应力

[c] - =1 MP许用拉应力[丹二Mpa,墙的单位体积重量为m问沪,试校核挡土墙的强度。

4

4.一圆直杆受偏心压力作用,其偏心矩

e=20mm杆的直径d=70mm,许用应力[(T ]=120Mp试求此杆容许承受的偏心压力F之值。

5.如图8所示,短柱横截面为2a X 2的正方形,若在短柱中间开一槽,槽深为a,问最大应力将比不开槽时增大几倍

F

6.图9所示矩形截面柱,柱顶有屋架的压力F仁120KN牛腿上承受吊车梁的压力F2, F2与柱轴有一偏心矩e=200mm,已知柱截面b=20mm,h=300mm,欲使柱内不产生拉应力,问F2的许可值是多少

7.图10所示受拉木杆,偏心力F=160KN,e=5cm,[ c ]=10Mp g形截面宽度b=16cm, 试确定木杆的截面高度h0

8?图

11所示一混凝土重力坝,坝高H=30m 底高19m,受水压力和自重作用.已知坝 前

图9图10

e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 一、填空题 1、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同时发生在一个杆上的变形,称为()变形。 二、计算题 1、如图所示的手摇绞车,最大起重量Q=788N,卷筒直径D=36cm,两轴承间的距离l=80cm,轴的许用应力[]σ=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2、图示手摇铰车的最大起重量P=1kN,材料为Q235钢,[σ]=80 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选择铰车的轴的直径。 3、图示传动轴AB由电动机带动,轴长L=1.2m,在跨中安装一胶带轮,重G=5kN,半径R=0.6m,胶带紧边张力F1=6kN,松边张力F2=3kN。轴直径d=0.1m,材料许用应力[σ]=5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4、如图所示,轴上安装有两个轮子,两轮上分别作用有F=3kN及重物Q,该轴处于

平衡状态。若[σ]=80MPa。试按第四强度理论选定轴的直径d。 5、图示钢质拐轴,AB轴的长度l AB=150mm, BC轴长度l BC=140mm,承受集中载荷F 的作用,许用应力[σ]=160Mpa,若AB轴的抗弯截面系数W z=3000mm3,。试利用第三强度理论,按AB轴的强度条件确定此结构的许可载荷F。(注:写出解题过程) 6、如图所示,由电动机带动的轴上,装有一直径D=1m的皮带轮,皮带紧边张力为2F=5KN,松边张力为F=2.5KN,轮重F P=2KN,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σ]=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7、如图所示,有一圆杆AB长为l,横截面直径为d,杆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在自由端B处固结一圆轮,轮的半径为R,并于轮缘处作用一集中的切向力P。试按第三强度理论建立该圆杆的强度条件。圆杆材料的许用应力为[σ]。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水工二班 叶九三 1306010532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变形时表面任一点的主应力值和主方向,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测定分别由矩和扭矩引起的应力w σ和n τ,熟悉半桥和全桥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静态电阻应变仪 精度:1μm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材料:铝合金 弹性模量:70GPa 泊松比μ=0.33 应变片灵敏系数K=2.20 试件外径D=40mm 试件内径d=36mm 自由端端部到测点的距离L=300mm 臂长a=200mm 试件弯曲截面系数z W =2.16*610-3m 试件扭转截面系数P W =4.32*610-3m 四、实验数据与整理 1.实测数据 弯ε(W ε) 扭ε(n ε) 0ε 45ε 90ε 荷载F (N ) 读数με 增量με 读数με 增量με 读数με 增量με 读数με 增量με 读数με 增量με 0F 0 396 0 358 0 150 0 193 0 -19 1F 396 358 150 193 -19 393 363 150 194 -21 2F 789 721 300 387 -40 391 353 150 193 -20 3F 1180 1074 450 580 -60 394 357 149 192 -21 4F 1574 1431 599 772 -81 平均增量 393.50 357.75 150 193 -20 计算结果: εⅠ=218.7με εⅡ=-88.7με 0?=o 2.28

1σ=14.9MPa 2σ=-1.3MPa W E εσ?=*w =13.7725MPa ||1n n E εμ τ?+= =4.7072MPa 误差分析 w σ(MPa ) n τ(MPa ) I σ ∏σ 0? 实测值 13.7725 4.7072 14.9 -1.3 28.2 理论值 13.8889 4.6296 15.2 -1.4 33 相对误差% 0.84 1.68 1.9 7.1 14.5 思考题 1可以,因为主应力大小与方向是唯一的,不论应变片延哪个方向粘贴, 只要测出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三要素,就可以计算出主应力的大小与主平 面方向。 2半桥自补偿法好,精度比半桥外补偿法高。 3不需要,因为采用的全桥测法已经将温度影响消除了。

第八章组合变形练习题

组合变形练习题 一、选择 1、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条件是:。 A:线弹性构件; B:小变形杆件; C:线弹性、小变形杆件; D:线弹性、小变形、直杆; 2、平板上边切h/5,在下边对应切去h/5,平板的强度。 A:降低一半; B:降低不到一半; C:不变; D:提高了; 3、AB杆的A处靠在光滑的墙上,B端铰支,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变形, AB杆发生变形。 A:平面弯曲 B:斜弯; C:拉弯组合; D:压弯组合; 4、简支梁受力如图:梁上。 A:AC段发生弯曲变形、CB段发生拉弯组合变 形 B:AC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C:两段只发生弯曲变 形 D:AC段发生压弯组合、CB段发生拉弯组合变形 5、图示中铸铁制成的压力机立柱的截面中,最合理的是。

6、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P2作用在梁的中间截面处,悬臂梁根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A:σ max =(M y 2+M z 2)1/2/W B:σ max =M y /W y +M Z /W Z C:σ max =P 1 /A+P 2 /A D:σ max =P 1 /W y +P 2 /W z 7、塑性材料制成的圆截面杆件上承受轴向拉力、弯矩和扭矩的联合作用,其强度条件是。 A:σ r3 =N/A+M/W≤|σ| B:σ r3 =N/A+(M2+T2)1/2/W≤|σ| C:σ r3 =[(N/A+M/W)2+(T/W)2]1/2≤|σ| D:σ r3 =[(N/A)2+(M/W)2+(T/W)2]1/2≤|σ| 8、方形截面等直杆,抗弯模量为W,承受弯矩M,扭矩T,A点处正应力为σ,剪应力为τ,材料为普通碳钢,其强度条件为:。 A:σ≤|σ|,τ≤|τ| ; B: (M2+T2)1/2/W≤|σ| ; C:(M2+0.75T2)1/2/W≤|σ|; D:(σ2+4τ2)1/2≤|σ| ; 9、圆轴受力如图。该轴的变形为: A: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B: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C:AC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Administrator

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2.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 3.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空心圆轴试=42mm,壁厚t=3mm, l1=200mm,件直径D l2=240mm(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 s =360MPa,弹性模量E=206GPa,泊松比μ=

0.28。 图一 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 ,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 图三 应变 τx στx σ

示。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方向分别沿0°和±45°。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 α γαεεεεε α 2sin 2 2cos 2 2 xy y x y x - -+ += (1) 可得到关于εx 、εy 、γxy 的三个线性方程组,解得: 45 450 45450 εεγεεεεεε-=-+==--xy y x (2) 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 2 2 21222? ?? ? ??+???? ??-±+=xy y x y x γεεεεεε (3)0 min max 2()2()xy xy x y tg γγα εεεε=- =---或y x xy tg εεγα-- =02 (4) 将式(2)分别代入式(3)和式(4),即可得到主应变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 图四 圆轴上表面图五 圆轴下表面

《材料力学》第8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习题解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习题解 [习题8-1] 14号工字钢悬臂梁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m l 8.0=,kN F 5.21=, kN F 0.12=,试求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危险截面在固定端,拉断的危险点在前上角点,压断的危险点在后下角,因钢材的拉压 性能相同,故只计算最大拉应力: 式中,z W ,y W 由14号工字钢,查型钢表得到3 102cm W z =,3 1.16cm W y =。故 MPa Pa m m N m m N 1.79101.79101.168.0100.11010228.0105.2363 63363max =?=???+?????=--σ [习题8-2] 受集度为 q 的均布荷载作用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其荷载作用面与梁的纵向对称面间的夹角为 030=α,如图所示。已知该梁材料的弹性模量 GPa E 10=;梁的尺寸为 m l 4=,mm h 160=,mm b 120=;许用应力MPa 12][=σ;许用挠度150/][l w =。试校核梁的强度和刚度。

解:(1)强度校核 )/(732.1866.0230cos 0m kN q q y =?== (正y 方向↓) )/(15.0230sin 0m kN q q z =?== (负z 方向←) )(464.34732.181 8122m kN l q M y zmaz ?=??== 出现在跨中截面 )(24181 8122m kN l q M z ymaz ?=??== 出现在跨中截面 )(51200016012061 61322mm bh W z =??== )(3840001201606 1 61322mm hb W y =??== 最大拉应力出现在左下角点上: y y z z W M W M max max max + = σ MPa mm mm N mm mm N 974.1138400010251200010464.33 636max =??+??=σ 因为 MPa 974.11max =σ,MPa 12][=σ,即:][max σσ< 所以 满足正应力强度条件,即不会拉断或压断,亦即强度上是安全的。 (2)刚度校核 =

材料力学习题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基 本 概 念 题 一、选择题 1. 偏心压缩时,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到 形心的距离e 和中性轴到形心距离d 之间的关系是( )。 A .e = d B .e >d C .e 越小,d 越大 D .e 越大,d 越小 2.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设 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 对值)分别用1max σ、2max σ、 3max σ表示,则( )。 A .1max σ=2max σ=3max σ B .1max σ>2max σ=3max σ C .2max σ>1max σ=3max σ D .2max σ<1max σ=3max σ 题2图 3.在图示杆件中,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的(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题3图 题4图 4. 铸铁杆件受力如图4所示,危险点的位置是( )。 A .①点 B .②点 C .⑧点 D .④点 5. 图示正方形截面直柱,受纵向力P 的压缩作用。则当P 力作用点由A 点移至B 点时柱内最大压应力的比值()max A σ﹕()max B σ为( )。 A .1﹕2 B .2﹕5 C .4﹕7 D .5﹕2 6. 图示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件发生的变形为( )。 A .轴向压缩和平面弯曲组合 B .轴向压缩,平面弯曲和扭转组合 C .轴向压缩,斜弯曲和扭转组合 D .轴向压缩和斜弯曲组合 -41-

题5图 题6图 7. 图所示悬臂梁的横截面为等边角钢,外力P 垂直于梁轴,其作用线与形心轴 y 垂直,那么该梁所发生的变形是( )。 A .平面弯曲 B .扭转和斜弯曲 C .斜弯曲 D .两个相互垂直平面(xoy 平面和xoz 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题7图 8. 图示正方形截面杆受弯扭组合变形,在进行强度计算时,其任一截面的危 险点位置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 .截面形心 B .竖边中点A 点 C .横边中点B 点 D .横截面的角点D 点 题8图 题9图 9. 图示正方形截面钢杆,受弯扭组合作用,若已知危险截面上弯矩为M ,扭 矩为T ,截面上A 点具有最大弯曲正应力σ和最大剪应力τ,其抗弯截面模量为W 。关于A 点的强度条件是( )。 A .σ≤[σ],τ≤[τ] B .W T M 2122)(+≤[σ] C .W T M 2122)75.0(+≤[σ] D .2122)3(τσ+≤[σ] 10. 折杆危险截面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是图中的( )。 -42-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实验 弯扭组合试验 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380711班张涛38071122

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2.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 3.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0=42mm,壁厚t=3mm,l1=200mm,l2=240mm(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 =360MPa,弹性模量E s =206GPa,泊松比μ=0.28。

图一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图三应变花示意图 图四圆轴上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τx σx τx σx 图五圆轴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方向分别沿0°和±45°。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 αγαεεεεεα2sin 2 2cos 2 2 xy y x y x - -+ += (1) 可得到关于εx 、εy 、γxy 的三个线性方程组,解得: 45 45045450 εεγεεεεεε-=-+==--xy y x (2) 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 2 221222??? ? ??+???? ??-±+=xy y x y x γεεεεεε (3)0min max 2()2()xy xy x y tg γγαεεεε=-=- --或y x xy tg εεγα--=02 (4) 将式(2)分别代入式(3)和式(4),即可得到主应变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满足广义虎克定律: ()()122 2212 111μεεμ σμεεμ σ+-=+-= E E (5) 由式(2)~(5),可得一点的主应力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为: ()()() ()() 00 45 45045 4502 450 2 4504545212212212-------= -+-+± -+=εεεεεαεε εεμμεεσσtg E E (6) 0ε、0 45ε和0 45-ε的测量可用1/4桥多点测量法同时测出(见图六)。 R i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建的强度习题答案_百度文库.

- 1 -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组合 二、计算题 1、解:317888010157.610(N m m 4M =???=??3 36 78810141.8410(N m m 2 T =? ?=?? 3 3 80 0.10.1r d d

σ = = ≤ 解得 d ≥30mm 2 、解:(1 轴的计算简图 画出铰车梁的内力图: 险截面在梁中间截面左侧, P T P M 18. 02. 0max

== (2 强度计算第三强度理论:( ([]σπσ ≤+= += 2 2 3 2 2 3 18. 02. 032 P P d W T M Z r [] (

( ( ( mm m d 5. 320325. 010 118. 01012. 010 8032 10 118. 01012. 032 3 2 3 2 3 6 3 2 3 2

3 ==??+????= ??+??≥ πσπ 所以绞车的轴的最小直径为32.5mm 。 3、解: - 2 - m kN 8. 1? m kN 2. 4? (1)外力分析,将作用在胶带轮上的胶带拉力F 1、F 2向轴线简化,结果如图b .传动轴受竖向主动力: kN 1436521=++=++=F F G F ,此力使轴在竖向平面内弯曲。附加力偶为: ((m kN 8. 16. 03621?=?-=-=R F F M e ,此外力偶使轴发生变形。 故此轴属于弯扭组合变形。(2)内力分析 分别画出轴的扭矩图和弯矩图如图(c )、(d )危险截面上的弯矩m kN 2. 4?=M ,扭矩m kN 8. 1?=T (3)强度校核

弯扭实验报告-最终版

【实验名称】 弯扭组合受力下的圆管应力和内力测定实验 【实验背景】 在工程中受弯扭复合作用的构件比比皆是。现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1. 工厂中用于机械加工的车床、铳床等主轴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受力形式,主轴的内力 弯矩、扭矩、轴力等。 内力图 3. 自行车的拐臂,由于脚踏板的受力点与拐臂不在同一中心线上,拐臂的内力既有弯矩, 又有扭矩。 一般来说,对复合受力的构件,其截面上的内力既有弯矩和剪力又有扭矩,有时还有轴 力。所以,复合受力条件下的构件属于平面应力状态。对于这类构件,工程中一般要解决下 列两类问题。 1. 强化校核:测定危险点的应力状态,确定主应力值和主方向。 2. 优化设计:分离截面上的内力,确定各内力的贡献大小。 【实验目的】 1 .学习电测实验的全过程。本实验从按实验要求制定贴片方案,粘贴电阻片、引线、编号到测量所贴电阻片的应变,以及用不同组桥方式分离内力的一整套实验过程都由同学自己来完成。

2. 学习测定一点应力状态的方法。 3. 学习利用各种组桥方式测量内力的方法。 4. 学习电阻片的粘贴方法。 5. 进一步熟悉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 1. 电子万能实验机 2. 静态电阻应变仪 3. 弯矩复合受力实验装置一套 4. 钢板尺、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 一. 测主应变的大小及方向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薄壁圆筒弯曲和扭转时表面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首 先要测量该点处的主应变£ 1和£ 3的大小和方向,然后用广义胡克定律算得一点处的 主应力b 1和b 3。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原理,要确定一点处的主应变,需要知道该点处沿X和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3个应变分量£ X, & y和丫xy o由于在实验中测量剪应变很困难,而用电阻应变片测量线应变比较简便,所以通常采用一点处沿X轴成3 个不同方向且已知夹角的线应变。 为了简化计算,实际上采用互成特殊角的三片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中间的应变片与X 轴成0°,另外2个应变片分别与X轴成±45°。用电阻应变仪分别测得圆筒变形后应变花的 3 个应变值,即£0° , £ -45。,£ 45。,则有 &1、£ 3,和主应力b 1、b 3,方向一致。应用广义胡克定律,则主 对各向同性材料,主应变 应力 b 1、b 3,为

工程力学A参考习题之组合变形解题指导

组合变形 1试分别求出图示不等截面杆的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并作比较。 解题思路: (1)图(a )下部属偏心压缩,按式(12-5)计算其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要正确计算式中 的弯曲截面系数; (2)图(b )是轴向压缩,按式(8-1)计算其最大正应力值; (3)图(a )中部属偏心压缩,按式(12-5)计算其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要正确计算式中 的弯曲截面系数。 答案:2a 34)(a F =σ,2 b )(a F =σ,2 c 8)(a F =σ 2某厂房一矩形截面的柱子受轴向压力1F 和偏心荷载2F 作用。已知kN 1001=F , kN 452=F ,偏心距mm 200=e ,截面尺寸mm 300,mm 180==h b 。 (1)求柱内的最大拉、压应力;(2)如要求截面内不出现拉应力,且截面尺寸b 保持不变,此时h 应为多少?柱内的最大压应力为多大? 解题思路: (1)立柱发生偏心压缩变形(压弯组合变形); (2)计算立柱I-I 截面上的内力(轴力和弯矩); (3)按式(12-5)计算立柱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要正确计算式中的弯曲截 面系数;

(4)将b 视为未知数,令立柱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等于零,求解b 并计算此时的最大压应 力。 答案:(1)MPa 648.0max t =σ,MPa 018.6max c =σ (2)cm 2.37=h ,MPa 33.4max c =σ 3旋转式起重机由工字钢梁AB 及拉杆BC 组成,A 、B 、C 三处均可简化为铰链约束。起重 荷载kN 22P =F ,m 2=l 。已知MPa 100][=σ,试选择AB 梁的工字钢型号。 解题思路: (1)起重荷载移动到AB 跨中时是最不利情况; (2)研究AB 梁,求BC 杆的受力和A 支座的约束力。AB 梁发生压弯组合变形; (3)分析内力(轴力和弯矩),确定危险截面; (4)先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12-27)设计截面,选择AB 梁的工字钢型号; (5)再按式(10-2)计算危险截面的最大应力值,作强度校核。 答案:选16.No 工字钢 4图示圆截面悬臂梁中,集中力P1F 和P 2F 分别作用在铅垂对称面和水平对称面内,并且垂直 于梁的轴线。已知N 800P1=F ,kN 6.1P2=F ,m 1=l ,许用应力MPa 160][=σ,试确定截面直径d 。 解题思路: (1)圆截面悬臂梁发生在两个互相垂直平面上的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 (2)分析弯矩y M 和z M ,确定危险截面及计算危险截面上的y M 和z M 值; (3)由式(10-15)计算危险截面的总弯矩值; (4)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12-27)设计截面,确定悬臂梁截面直径d 。 答案:mm 5.59≥d 5功率kW 8.8=P 的电动机轴以转速min /r 800=n 转动,胶带传动轮的直径mm 250=D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乐享科技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经营管理 乐享 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2.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 3.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0=42mm,壁厚t=3mm,l1=200mm,l2=240mm

(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s σ=360MPa ,弹性模量E =206GPa ,泊松比μ=0.28。 图一 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 ,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方向分别沿0°和±45°。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 αγαεεεεεα2sin 2 2cos 2 2 xy y x y x - -+ += (1) 可得到关于εx 、εy 、γxy 的三个线性方程组,解得: 45 45045450 εεγεεεεεε-=-+==--xy y x (2) 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 2 221222??? ? ??+???? ??-±+=xy y x y x γεεεεεε (3)0min max 2()2()xy xy x y tg γγαεεεε=- =- --或y x xy tg εεγα--=02 (4) 图三 应变花示意图 图四 圆轴上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 ?x ?x ?x ?x 图五 圆轴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弯扭组合试验 实验报告 Administrator 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 、实验目的 1 ?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2. 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 3. 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 电阻应变仪; 3. 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 o= 42mm壁厚t=3mm l i=200mm

l2=240mm(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s= 360MPa弹性模量E= 206GPa泊松比(1= 0.28。 图一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 位角; 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 P,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 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 A —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方 向分别 沿0°和土 45°。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 x 00 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 2 xy II x x J 1 tab x 1 F 图四圆轴上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 ------------------------------ 图五 圆轴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 可得到关于& x 、£ y 、 丫 xy - -cos2 仝巾2 2 2 的三个线性方程组, 解得: (1) y 450 450 00 (2) xy 450 450 (3)

精选题10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1. 偏心压缩杆,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到形心的距离e 和中性轴到形心的距离d 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A) e d =; (B) e d >; (C) e 越小,d 越大; (D) e 越大,d 越大。 答:C 2.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杆1、杆2与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为max1σ、max 2σ和 max 3σ,现有下列四种答案: (A)max1max 2max 3σσσ==; (B)max1max 2max 3σσσ>=; (C)max 2max1max 3σσσ>=; (D)max1max3σσσ<=max2。 答:C 3. 重合)。立柱受沿图示a-a (A)斜弯曲与轴向压缩的组合; (B)平面弯曲与轴向压缩的组合; (C)斜弯曲; (D)平面弯曲。 答:B 4.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C 5. 图示矩形截面拉杆,中间开有深度为/2h 的缺口,与不开口的拉杆相比,开口处最大正应力将是不开口杆的 倍: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答:C

6.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杆1、杆2与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为max1σ、max 2σ和max 3σ,现有下列四种答案: (A)max1max 2max3σσσ<<; (B)max1max 2max3σσσ<=; (C)max1max3max 2σσσ<<; (D)max1max 3max 2σσσ=<。 答:C 7. 正方形等截面立柱,受纵向压力F 移至B 时,柱内最大压应力的比值max max A B σ σ(A) 1:2; (B) 2:5; (C) 4:7; (D) 5:2。 答:C 8. 图示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其变形有下列四种答案:(A)轴向压缩和平面弯曲的组合; (B)轴向压缩、平面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C)缩和斜弯曲的组合; (D)轴向压缩、斜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答:C 9. 矩形截面梁的高度100mm h =,跨度1m l =。梁中点承受集中力F ,两端受力130kN F =,三力均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40mm a =。若跨中横截面的最大正应力与最 小正应力之比为5/3。试求F 值。 解:偏心距10mm 2 h e a =-= 跨中截面轴力 N 1F F = 跨中截面弯矩max 14Fl M Fe = -(正弯矩),或 max 14 Fl M Fe =- (负弯矩)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变形应变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作用下,分别由弯矩、剪力和扭矩所引起的应力。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弯扭组合实验装置; 2.YJ-4501A/SZ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 三.实验原理 薄壁圆管受力简图如图1所示。薄壁圆 管在P力作用下产生弯扭组合变形。 薄壁圆管材料为铝合金,其弹性模量E 为722 GN, 泊松比μ为0.33。薄壁圆管截图1 m 面尺寸、如图2所示。由材料力学分析可知,该截面上的内力有弯矩、剪力和扭矩。Ⅰ-Ⅰ截面现有A、B、C、D四个测点,其应力状态如图3所示。每点处已按–450、00、+450方向粘贴一枚三轴450应变花,如图4所

示。 图2 图3 图4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 1. 指定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测定 薄壁圆管A 、B 、C 、D 四个测点,其表面都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用应变花测出三个方向的线应变, 然后运用应变-应力换算关系求出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若测得应变ε-45、ε0、ε45 ,则主应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 ? ???-+--±++-=--24502 04545 45231212 11εεεεμ εεμμσσE 主应力方向计算公式为 ()() 04545045 452εεεεεεα----= --tg 或 () 4545045 4522εεεεεα+--- =--tg 2. 弯矩、剪力、扭矩所分别引起的应力的测定 a. 弯矩M 引起的正应力的测定 只需用B 、D 两测点00方向的应变片组成图5(a )所示半桥线路,就可测得弯矩M 引的正应变 2 Md M εε= 然后由虎克定律可求得弯矩M 引起的正应力 2 Md M M E E εεσ= = b. 扭矩M n 引起的剪应力的测定 图5 用A 、C 两被测点-450、450方向的应变片组成图5(b )所示全桥线路, 可测得扭矩M n 在450方向所引起的线应变 4 nd n εε= 由广义虎克定律可求得剪力 M n 引起的剪应力 ()2 14nd nd n G E εμετ= += c. 剪力Q 引起的剪应力的测定 用A 、C 两被测点-450、450方向的应变片组成图5(c )所示全桥线路,

组合变形 习题及答案

组合变形 一、判断题 1.斜弯曲区别与平面弯曲的基本特征是斜弯曲问题中荷载是沿斜向作用的。( ) 2.斜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是通过截面形心的一条直线。( ) 3.梁发生斜弯曲变形时,挠曲线不在外力作用面内。( ) 4.正方形杆受力如图1所示,A点的正应力为拉应力。( ) 图 1 5. 上图中,梁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B点。( ) 6. 图2所示简支斜梁,在C处承受铅垂力F的作用,该梁的AC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 图 2 7.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中,若不计横截面上的剪力则各点的应力状态为单轴应力。( ) 8.工字形截面梁在图3所示荷载作用下,截面m--m上的正应力如图3(C)所示。( )

图 3 9. 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形状是矩形。( ) 10.截面核心与截面的形状与尺寸及外力的大小有关。( ) 11.杆件受偏心压缩时,外力作用点离横截面的形心越近,其中性轴离横截面的形心越远。( ) 12.计算组合变形的基本原理是叠加原理。() 二、选择题 1.截面核心的形状与()有关。 A、外力的大小 B、构件的受力情况 C、构件的截面形状 D、截面的形心 2.圆截面梁受力如图4所示,此梁发生弯曲是() 图 4 A、斜弯曲 B、纯弯曲 C、弯扭组合 D、平面弯曲 三、计算题 1.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F1=F,F2=2F,截面宽为b,高h=2b,试计算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并在图中指明它的位置。

图 5 2.图6所示简支梁AB上受力F=20KN,跨度L=2.5m,横截面为矩形,其高h=100mm,宽b=60mm,若已知α=30°,材料的许用应力[σ]=80Mpa,试校核梁的强度。 3.如图7所示挡土墙,承受土压力F=30KN,墙高H=3m,厚0.75m,许用压应力[σ]ˉ=1 Mpa,许用拉应力[σ]﹢=0.1 Mpa,墙的单位体积重量为 ,试校核挡土墙的强度。 图 6 图 7 4.一圆直杆受偏心压力作用,其偏心矩e=20mm,杆的直径d=70mm,许用应力[σ]=120Mpa,试求此杆容许承受的偏心压力F之值。 5.如图8所示,短柱横截面为2a×2a的正方形,若在短柱中间开一槽,槽深为a,问最大应力将比不开槽时增大几倍?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习题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习题

L 1AL101ADB (3) 偏心压缩时,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 到形心之距离e和中性轴到形心距离d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A ) e=d; (B ) e>d; (C ) e越小,d越大; (D ) e越大,d越小。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BL102ADB (3)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设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用 max1σ、max 2σ和max3σ表示,现有下列四种答案: (A )max1σ=max 2σ=max3σ; (B )max1σ>max 2σ=max3σ; (C )max 2σ>max1σ=max3σ; (D )max 2σ<max1σ=max3σ。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BL103ADD (1) 在图示杆件中,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的哪一点,现有四种答案: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A )max1σ<max 2σ<max3σ; (B )max1σ<max 2σ=max3σ; (C )max1σ<max3σ<max 2σ; (D )max1σ=max3σ<max 2σ。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AL108ADB (3) 图示正方形截面直柱,受纵向力F的压缩作用。则当F力作用点由A点移至B点 时柱内最大压应力的比值()max A σ/()max B σ有四种答案: (A )1:2; (B )2:5; (C )4:7; (D )5:2。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AL109ADC (2) 一空间折杆受力如图所示,则AB杆的变形有四种答案: (A )偏心拉伸; (B )纵横弯曲; (C )弯扭组合; (D )拉、弯、扭组合。 正确答案是______。

组合变形习题及参考答案

组合变形 、判断题 1?斜弯曲区别与平面弯曲的基本特征是斜弯曲问题中荷载是沿斜向作用的。() 2.斜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是通过截面形心的一条直线。() 3.梁发生斜弯曲变形时,挠曲线不在外力作用面内。() 4?正方形杆受力如图1所示,A点的正应力为拉应力。() 5.上图中,梁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B点。() 6.图2所示简支斜梁,在C处承受铅垂力F的作用,该梁的AC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7.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中,若不计横截面上的剪力则各点的应力状态为单轴应力。() 8.工字形截面梁在图3所示荷载作用下,截面m--m上的正应力如图3 (C)所示。

() 4

图3 9. 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形状是矩形。() 10. 截面核心与截面的形 状与尺寸及外力的大小有关。 () 11?杆件受偏心压缩时,外力作用点离横截面的形心越近,其中性轴离横截面的 形心越远。() 12.计算组合变形的基本原理是叠加原理。() 二、选择题 1.截面核心的形状与()有关。 A 、外力的大小B 、构件的受力情况 C 、构件的截面形状 D 、截面的形心 2?圆截面梁受力如图4所示,此梁发生弯曲是() A 、 斜弯曲 B 、 纯弯曲 C 、弯扭组合 ⑹ ⑹ 血

D、平面弯曲 三、计算题 1?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F仁F, F2=2F,截面宽为b,高h=2b,试计算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并在图中指明它的位置。 2?图6所示简支梁AB上受力F=20KN跨度L=2.5m,横截面为矩形,其高h=100mm, 宽b=60mm,若已知a =30;材料的许用应力[c]=80Mp试校核梁的强度。 3.如图7所示挡土墙,承受土压力F=30KN墙高H=3m,厚0.75m,许用压应力 [c] - =1 MP许用拉应力[丹二Mpa,墙的单位体积重量为m问沪,试校核挡土墙的强度。 4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记录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CHINA USER

实验二弯扭组合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2.测定圆轴上贴有应变片截面上的弯矩和扭矩; 3.学习电阻应变花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阻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试验试件及装置 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空心圆轴试件直径D0=42mm,壁厚t=3mm,l1=200mm, =360MPa,弹性模量E=206GPa,泊松l2=240mm(如图二所示);中碳钢材料屈服极限 s 比μ=0.28。

图一 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角; 圆轴试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拐臂承受集中荷载P ,圆轴处于弯扭组合变形状态,某一截面上下表面微体的应力状态如图四和图五所示。 在圆轴某一横截面A -B 的上、下两点贴三轴应变花(如图三),使应变花的各应变片 方向分别沿0°和±45°。 图三 应变 图四 圆轴上表面 τx σx τx σx 图五 圆轴下表面

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公式: αγαεεεεεα2s i n 2 2c o s 2 2 xy y x y x - -+ += (1) 可得到关于εx 、εy 、γ xy 的三个线性方程组,解得: 45 45045450 εεγεεεεεε-=-+==--xy y x (2) 由平面应变状态的主应变及其方位角公式: 2 221222??? ? ??+???? ??-±+=xy y x y x γεεεεεε (3)0min max 2()2()xy xy x y tg γγαεεεε=- =- --或y x xy tg εεγα--=02 (4) 将式(2)分别代入式(3)和式(4),即可得到主应变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满足广义虎克定律: ()()122 2212 111μεεμσμεεμ σ+-= +-= E E (5) 由式(2)~(5),可得一点的主应力及其方位角的表达式为: ()()() ()() 00 45 45045 4502 450 2 4504545212212212-------= -+-+± -+=εεεεεαεε εεμμεεσσtg E E (6) 0ε、0 45ε和0 45-ε的测量可用1/4桥多点测量法同时测出(见图六)。 R i R

弯扭实验报告材料-最终版

【实验名称】 弯扭组合受力下的圆管应力和力测定实验 【实验背景】 在工程中受弯扭复合作用的构件比比皆是。现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1.工厂中用于机械加工的车床、铣床等主轴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受力形式,主轴的力——弯矩、扭矩、轴力等。 2. 汽车在崎岖道路上行驶时,车架处于复合受力状态下。其力有弯矩、扭矩。 3. 自行车的拐臂,由于脚踏板的受力点与拐臂不在同一中心线上,拐臂的力既有弯矩,又有扭矩。 一般来说,对复合受力的构件,其截面上的力既有弯矩和剪力又有扭矩,有时还有轴力。所以,复合受力条件下的构件属于平面应力状态。对于这类构件,工程中一般要解决下列两

类问题。 1.强化校核:测定危险点的应力状态,确定主应力值和主方向。 2.优化设计:分离截面上的力,确定各力的贡献大小。 【实验目的】 1.学习电测实验的全过程。本实验从按实验要求制定贴片方案,粘贴电阻片、引线、编号到测量所贴电阻片的应变,以及用不同组桥方式分离力的一整套实验过程都由同学自己来完成。 2.学习测定一点应力状态的方法。 3.学习利用各种组桥方式测量力的方法。 4.学习电阻片的粘贴方法。 5.进一步熟悉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 1.电子万能实验机 2.静态电阻应变仪 3.弯矩复合受力实验装置一套 4.钢板尺、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 一.测主应变的大小及方向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薄壁圆筒弯曲和扭转时表面一点处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首 先要测量该点处的主应变ε1和ε3的大小和方向,然后用广义克定律算得一点处的主 应力σ1和σ3。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原理,要确定一点处的主应变,需要知道该点 处沿x和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3个应变分量εX,εy和γxy。由于在实验中测量剪应 变很困难,而用电阻应变片测量线应变比较简便,所以通常采用一点处沿x轴成3个不 同方向且已知夹角的线应变。 为了简化计算,实际上采用互成特殊角的三片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中间的应变片与x 轴成0°,另外2个应变片分别与x轴成±45°。用电阻应变仪分别测得圆筒变形后应变花的3个应变值,即ε0°,ε-45°,ε45°,则有

第八章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习题测验选解

习题 [8-1] 14号工字钢悬臂梁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m l8.0 =,kN F5.2 1 =,kN F0.1 2 =,试求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危险截面在固定端,拉断的危险点在前上角点,压断的危险点在后下角,因钢材的拉压性能相同,故只计算最大拉应力: y z y y z z W l F W l F l F W M W M 2 1 1 max 2+ + ? = + = σ 式中, z W, y W由14号工字钢,查型钢表得到3 102cm W z =,3 1. 16cm W y =。故 MPa Pa m m N m m N 1. 79 10 1. 79 10 1. 16 8.0 10 0.1 10 102 2 8.0 10 5.2 3 6 3 6 3 3 6 3 max = ? = ? ? ? + ? ? ? ? ? = - - σ [8-2]矩形截面木檩条的跨度m l4 =,荷载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木材为杉木,弯曲许用正应力MPa 12 ] [= σ,GPa E9 =,许可挠度200 / ] [l w=。试校核檩条的强度和刚度。

图 习题?-2 8 解:(1)受力分析 )/(431.13426cos 6.1cos '0m kN q q y ===α )/(716.03426sin 6.1sin '0m kN q q z ===α (2)内力分析 )(432.14716.081 8122max ,m kN l q M z y ?=??=== )(864.24432.18 1 8122max ,m kN l q M y z ?=??=== (3)应力分析 最大的拉应力出现在跨中截面的右上角点,最大压应力出现在左下角点。 z z y y W M W M max ,max ,max + = + σ 式中,32 232266*********mm hb W y ≈?== 32 24693336 1601106mm bh W z ≈?== MPa mm mm N mm mm N 54.1046933310864.232266710432.13 636max =??+??=+ σ (4)强度分析 因为MPa 54.10max =+σ,MPa 12][=σ,即][max σσ<+,所以杉木的强度足够。 (5)变形分析 最大挠度出现在跨中,查表得: z y cy EI l q w 38454 = ,y z cz EI l q w 3845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