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赏析练习题

词五首赏析练习题
词五首赏析练习题

《词五首》理解性默写试题

1、《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8、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9、《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火热生活的的词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0、《破阵子》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一) 渔家傲(范仲淹。宋)(19分)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致?(5分)

描绘了边塞群山连绵,长烟霭霭,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因战事吃紧)城门紧闭的肃杀、荒凉景致。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5分)

表达了作者思乡与报国的矛盾。

4.此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主旨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28分)

上阙描写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阙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 含义: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

好处: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3分)

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8.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3分)

9. “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5分)

表达作者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三)破阵子(辛弃疾。宋)(20分)

11.展现醉态和梦境情景的句子是哪句?(3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2. 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九句为第一部分,后 1 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可怜白发生(4分)

1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刻画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5分)

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

14.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哪句?(3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5.“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四) 梦江南(温庭筠。唐)(15分)

16.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5分)

我认为“独”字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也寂寞之情。

17、"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5分)

18、“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5分)

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

(五)武陵春(李清照。宋)(14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19.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哪句?作者是谁?(4分)

句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作者:李清照

20.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历来被后人所称颂,你认为它妙在哪里?(5分)

我认为它运用比喻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愁有了重质,不但可以随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来载,载不动,极言愁情深重。

21、此词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5分)

作者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闻说”“也拟”二句使词人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不过,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一句,情绪突转,以舟轻愁重的比喻渲染愁情之深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赏析题

《诗词五首》赏析题答案 2017.12 《饮酒》中考试题集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8、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10、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 景:菊、山、飞鸟、落日…… 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春望》 1.杜甫唐代著名的主义诗人。答案:现实主义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答案: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答案:山河依旧、草木蔓生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全诗表 达了的主题。 答案: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答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忧国思家的情怀。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怅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 答案: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很有层

九上《词五首》学案.doc

九上《词五首》学案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 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指导: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 ⑴、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 解背景⑸、从原作找到根据⑹、从题干得到启示⑺、从首联找到特点 ⑻、从尾句渗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规律:诗、词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 一、预习导学: L《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作者,是(朝 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宣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3.给加点线注音 但()脉脉()白短洲()() 二、理解、赏析: (一)《望江南》 1.木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全词的主旨句是:o 3.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二)《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 .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辫盆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舟HI舟,载不动许多愁” ?)

三十词五首

三十词五首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 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 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 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学习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知识链接】 1、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擎.苍() 貂.()裘.()鬓.微霜()千骑.()酒酣.() 何妨.()谴.冯唐() 麾.下()炙.()了.却()的.卢() 2、《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作 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 重要作家之一。 3、范仲淹:(朝代)家、家,他有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 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 在塞外征战。 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 是,。 5、《破阵子》选自《》,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 是。 【合作探究】 (一)《望江南》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 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 是: 。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 感?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 为“境”,为什么? (二)《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 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 “,”句, 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 的感情变化? 3、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 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 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渔家傲》 1、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24课《诗词五首》阅读赏析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主题:写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1、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 答:“车马喧”指世俗的纷扰,诗人“心远”,意即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虽然身处闹市,也像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见”字能否换为“望”字,为什么? 答:不能。“见”妙处在于无心,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作者的闲适恬淡的心境相融合。而“望”则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成天然的意境。 3、这首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试分析。 答:诗中展现的采菊东篱、忽见南山、夕照山林,倦鸟知返,绘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怡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中又蕴含万物各得其所以及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凡脱俗的哲理。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1]_2教程文件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 [1]_2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13.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

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二)9、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

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三)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

诗词赏析:重点初中必背古诗词40首

诗词赏析:重点初中必背古诗词40首 初中必背古诗词40首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词五首》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为下列句中加红字注音。 (1)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 (2)千嶂里______ (3)人不寐______ (4)千骑卷平冈______ (5)左牵黄,右擎苍______ (6)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 (7)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 (8)载不动许多愁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 (1)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 (2)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 (3)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 (4)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 (5)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 (6)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 (7)也拟泛轻舟________ (8)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 (9)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 (10)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3.默写。 (1)“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绵,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低低的急流,在猿啼虎啸时,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其中画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受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武陵春》中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实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 4.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江南》属于词中的小令,它的作者是唐代的温庭筠。 B.《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我们还学过他的《醉翁亭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C.《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他的哥哥苏洵、父亲苏辙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破阵子》作者是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他和词中所提到的陈同甫同为主和派。 5.关于《渔家傲》,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了地点、时间,“风景异”写出了塞下与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B.“无留意”笔力遒劲,从侧面反映了边塞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秀丽风光。 D.上阕动静结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的画面。

1词五首习题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考选择题 1. 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2. 下列选项中,是全词唯一唱出昂扬之音的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 B.四面边声连角起 C.燕然未勒归无计 D.将军白发征夫泪 3.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4.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写出了边塞秋天与江南一带不同的景物。 B.“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6.对诗歌内容赏析有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衡阳雁去”是说连那南飞的衡阳雁也掠空而过,不愿作片刻的停留。C.这首诗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D.词中的“长烟落日”,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描写了塞外壮阔苍茫的奇异风光。 7.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镇龙一中翁永琴 一、教材特点 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二、教材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一)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主要内容 九年级上册有六个单元,共25课。其中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颂,学习本单元可以通过欣赏诗歌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使我们更好的体味大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第二单元是名家名作阅读,我们通过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第三单元小说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第四单元是阐述求知问题的议论文。读这些文章不仅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章作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5词五首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燕然未勒.( ) (2)右擎.苍( ) (3)锦帽貂.裘( ) (4)霹.雳(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 ) (2)也拟.泛轻舟( ) (3)八百里分麾下炙.( ) (4)欲.语泪先流( )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词人、诗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为花间词派重要作家之一。 B.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C.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前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后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悠闲生活,风格顿变。 D.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均广为传颂。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江南》描绘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词的第一句点明了地域是______,季节是______,词人特地用了一个“______”字,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6“长烟落日孤城闭”除了勾勒出一幅苍凉的塞外图之外,也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殊背景。 7请简要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2008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10题。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8这首词的上片写_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 9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10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表达交流 11从下面的名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2008福建厦门中考)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请你展开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 [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雾。窥,从缝隙中看。] 参考答案

词五首赏析

词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2.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3.鉴赏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

《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内江市(2009年四川省)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5.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写到;就景物而言,先后写 了、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以至最后的。 6.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4分) 2、荆州市(06年湖北省)7.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①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3、2010四川省犍为县 10、词的第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伤心眼泪 (三)渔家傲范仲淹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渔家傲范仲淹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渔家傲范仲淹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08浙江省金华市)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语文: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 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 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 一、自学生疑(预习导学) 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3、给加线字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 二、学习释疑 理解、赏析:(一)《望江南》 1、本词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 态? 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 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 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二)《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⑴、从题目认识对象⑵、从字面读出感觉⑶、从注释破解难点⑷、从作者了解背景⑸、从原作找到根据⑹、从题干得到启示⑺、从首联找到特点⑻、从尾句渗透主旨⑼、从景物把握情 感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规律:诗、词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 三、练习反馈: (一)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词五首赏析练习题

《词五首》理解性默写试题 1、《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8、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9、《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火热生活的的词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0、《破阵子》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一) 渔家傲(范仲淹。宋)(19分)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致?(5分) 描绘了边塞群山连绵,长烟霭霭,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因战事吃紧)城门紧闭的肃杀、荒凉景致。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5分) 表达了作者思乡与报国的矛盾。 4.此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主旨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28分) 上阙描写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阙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 含义: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 好处: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3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词五首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25 词五首 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斜晖脉.(mò)脉水悠悠 B.左牵黄,右擎.(qíng)苍 C.只恐双溪舴艋 ..舟(zéměng) D.马作的.卢飞快(dé)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称一骑) B.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C.左牵黄,右擎苍.(苍鹰) D.马作.的卢飞快(作为) 3.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下列诗句的作者、朝代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唐 B.物是人非事事休——温庭筠——唐 C.浊酒一杯家万里——李清照——南宋 D.沙场秋点兵——辛弃疾——南宋 5.默写填空。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作者远离家乡,为国戍边却未能建立军功、壮志未酬的诗句: , 。 (2) ,西北望,射天狼。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点明全篇所言均是作者想象的句 子: , 。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的诗 句: , ? (5)《武陵春》中,表现李清照笔下的愁有了重量的诗 句: , 。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在《望江南》这首小词中,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的情感。

B.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的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 边塞的征人之情。 C.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D.“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要表达的是: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 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8.在下片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9~13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这首词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10.词中描绘了对昔日浴血沙场、报国杀敌等岁月的回忆。如、、 等场景,显得雄壮刚健。 11.从季节和地点入手,体会“沙场秋点兵”产生的效果。 12.“可怜白发生”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轼的词10首精选欣赏

苏轼的词10首精选欣赏 水殿风来暗香满。——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 [宋] 苏轼 己卯嘉辰寿阿同,愿渠无过亦无功。 明年春日江湖上,回首觚棱一梦中。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 [宋] 苏轼 词锋虽作楚骚寒,德意还同汉诏宽。 好遣秦郎供帖子,尽驱春色入毫端。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宋] 苏轼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宋] 苏轼

过淮山渐好,松桧亦苍然。 霭霭藏孤寺,冷冷出细泉。 故人真吏隐,小槛带岩偏。 却望临淮市,东风语笑传。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宋] 苏轼 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 何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 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 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宋] 苏轼 从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宋] 苏轼 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宋] 苏轼 巡城已困尘埃眯,执扑仍遭虮虱缘。

欲脱布衫携素手,试开病眼点黄连。和穆父新凉 [宋] 苏轼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和穆父新凉 [宋] 苏轼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 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 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 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词五首赏析

词五首课文赏析 望江南温庭筠 这首小词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 “过尽千帆皆不是”,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斜晖脉脉水悠悠”即景抒情,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 全词清新、明快,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下面三句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既写不同于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晚景,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羌笛悠悠,思乡之情更加绵绵深沉。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抒发了词人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悲怆(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词的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左牵黄,右擎苍,……卷平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亲射虎,看孙郎。”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鬓微霜……遣冯唐?”句用了一个典故以魏尚自喻,表现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苏轼在结句用天狼星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写作特色(手法﹑写法)引用典故“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