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地理沿革与境域变迁大概情况

清镇市地理沿革与境域变迁大概情况
清镇市地理沿革与境域变迁大概情况

姓名:邱昌毕班级:历史091班学号:0905010086

清镇地理沿革与境域变迁大概情况清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丰富,自然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清镇县地,古为牂牁、夜郎境。从元朝至清朝历经大小变化,而真正的名实上设置是在清朝。今天的清镇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4镇6乡(其中3个民族乡),是总人口约50万人的县级市。

“清镇”一词的来源从清代贵州省州府的设置和变化而来,清镇的地域原来分属于不同的卫所;在1687年,云贵总督范承勋上奏,将清镇从威清卫和镇西卫中分离出来,取威清卫的清字和镇西卫的镇字而组成“清镇”。时设清镇县,隶属安顺府。

在设置县后,又从贵阳周边各县分拨村寨入清镇县,历经数百年而成至今境域至未变。

清朝时期清镇设置里甲,各里各甲根据距离划分,一直隶属于安顺府。民国后,清镇县上隶多次变化,民国三年(1914年),贵州改置黔中、贵东、贵西三道,清镇隶属贵西道。民国九年裁道,清镇县隶属于省,为二等县,其后又反复几次重复变化并设县镇。解放后,清镇县的隶属关系又数次变化。解放初期,贵州省设贵阳专区,清镇县隶属贵阳专区。1952年,撤销了贵阳专区,改设贵定专区,辖11县,清镇

就又隶属于贵定专区。1956年,撤销贵定专区,将其所辖县并入安顺专区和都匀专区;清镇隶属安顺专区。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清镇改隶贵阳市。1963年,又改隶安顺专区;1970年属安顺地区;1984年后建立区、镇、村、组;1988年全县共设6个区,1个区级镇,24个乡,6个民族乡,2个乡级镇,300个村民委员会,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712个村组,共2610个自然村。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6年划归贵阳市管辖,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县(市、区)之一。1999年末,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492.4平方千米。总人口48.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3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9%。辖4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299个村委会、43个居委会。市政府驻红枫湖镇。

2001年,清镇市总人口50.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92万人,占23.59%。非农业人口10.85万人。辖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4个镇、299个村委会、43个居委会。

2002年9月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清镇市红枫湖镇行政区划,设立青龙街道。将红枫湖镇所辖的中心、青龙、东北等20个村及新华路、建国路、新民路等19个居委会辖区划由青龙街道管辖,红枫湖镇所辖行政区域相应进行调整。

2002年,全市总人口为50.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0.9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84万人。辖4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299个村委会、43个居委会。

2003年,全市总人口51.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8万人,占21.46%。辖1个街道、4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299个村委会、32个社区。 2004年,清镇市政府驻地改为青龙街道办事处

2007年,清镇市总面积1492平方千米,总人口49.62万人,非农业人口10.62万人。辖1个街道、4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30个居委会(社区)、299个行政村。

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清镇地处苗岭山脉北坡,乌江干流鸭池河东岸。县境的地势基本保持东南、西南高,西北、东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多丘陵,多山地。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历史上极端最高温34.5℃,极端低温-8.6℃;雨量充沛,水域广阔,资源丰富。在水域变迁上,清镇除了原有的如鸭池河、猫跳河等河流外,1958年国家批准建设人工湖红枫湖为调蓄型水库,后又建设百花湖,后来两湖逐渐产生风景点共游赏,如今还提供贵阳市的用水,是清镇市政府“两湖一库”环境和经济功能的政策,清镇市是贵州省的重要发电基地,清镇地域内的河流和两湖都充分的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并且为全市和贵阳市区提供用水和生产。。

清镇还有全国少数大存储量的铝矿,如今还形成了铝化集

团,为清镇带来创益。而清镇的经济经过解放后几个阶段发展,从1950年到1957年清镇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清镇出现一些国营的玻璃厂、皮鞋厂;1958年到1965年进行第二个五年经济计划并开始农产品和矿产品的贸易;一直到如今的经济繁荣,成为贵阳市的经济发展延伸地区,清镇是贵州重要的工业基地。境内有中央、省、市属大中型企业近清镇如今已发展成具有工业园区,厂矿区,以及绿色循环经济示范点。

清镇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农业体制下土地改革到生产合

作再到联产承包制到如今的特色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公司-农户和农民自我生产模式;工业体制上经历社会主义改造和国营以及私有化改革,如今的清镇包括有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重工业和服务业的多种经济模式。如今形成清镇商业街,红枫路、三角花园等较繁荣的经济圈,各类商品均能及时更新。

在交通上清镇从民国时滇黔公路的路段到如今四通八达

的高速路,已经完成了交通上的完善,现今包括省级公路、两个车站、一段火车道以及最近开工的贵织铁路铺设,证明了清镇的交通已经蓬勃发展。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促进下, 2011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

化带动战略,克服特大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既定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706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4659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64715万元,增长28.5%;第三产业增加值491324万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结构为9.79:48.24:41.97。人均生产总值达24972元,同比增长20.8%。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4514万元,比上年增长53.4%。21世纪的发展大潮中,清镇赶上了这趟车,全市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具有城市成熟系统的县级城市。如今的清镇市又即将被行政划分为贵阳市“观山湖区”,这意味着清镇又会迎来她的另一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的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