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72年,W.H.Carter在一篇文章中研究了光频电磁场的矢量非傍轴性,他使用角谱理论,给出了电场和磁场的矢量形式解,然后使用稳相方法在远场近似下,给出电磁场的非傍轴传输公式。1975年,https://www.360docs.net/doc/3d13500719.html,x在Phys.RevA上发表的From Maxwell to paraxial wave optics 中指出传统傍轴近似理论结果与Maxwell方程组是不吻合的,且被称为“佯谬”问题。

为解决问题,Lax采用微扰级数法从严格的电磁场理论Maxwell方程组出发,给出了电磁场的精确矢量解,并证明传统的傍轴近似解正是他给出级数解的零阶项。换句话说,傍轴近似理论是忽略了许多高阶修正项。人们使用不同的理论研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为求出电磁场的精确解。1979年Davsi通过假设矢势是线偏振的使用电磁场矢势理论,由矢势满足的波动方程求得了电场的矢量表达式,所得结论与Lax等人的结论相吻合。同年,Agrawal等人利用平面研究高斯光束的非傍轴近似解,并且将所得结果表示为级数形式,发现级数的零次幂项满足傍轴波动方程而二次幂项恰满足Lax等人给出微分方程。

Agrawall等人给出的是高斯光束光场的标量解,但非傍轴光束光场具有矢量性。2002年,Chen等人使用满足矢量角谱理论求得了高斯光束的非傍轴矢量场,与Agrawal的结论相同,同时将所得解表示成级数时,电场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的各阶修正也满足Lax等人给出的迭代微分方程。Agrawal和Chen等人的工作不仅求得了非傍轴光束光场表达式,说明非傍轴光束的传输特性,而且用不同理论证明了Lax等人微扰级数解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了微扰级数法的局限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许多单位的激光光学工作者也对非傍轴光束展开

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代表性研究单位

有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华南

师范大学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曾小东及其研究小组率先对非傍轴光束的传输

特性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标量瑞利积分公式,研究了非傍轴高斯光束的远场

传输特性=-,669一711"他们以及日本筑波大学Nemoto教授,实验测量了半导体激光

器的远场分布,并和理论结果作了比较,验证了他们理论的正确性[-7274)"

上海光机所曹清和邓锡铭院士提出了一种新的算子175],这个算子可以在忽

略倏逝波的条件下,将傍轴波动方程的解转变为亥姆赫兹方程的精确解,所得

级数解的修正项也与Lxa的微扰级数法结果一致"曹清的算子是对横变量x和y

求高阶微分,比WUnsche提出的算子法运算较为简单"四川大学以及浙江大学

的研究小组对非傍轴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6,77]"此外,华南

师范大学传输光学实验室对光束特别是超短脉冲光束的非傍轴理论也做了许多

工作[78一791".

总结已有的研究工作"从研究方法上看,尽管求解形式形式多样,但归根结

底就是求解Mxawen方程(组)或亥姆赫兹方程"其中最典型的是微扰级数法,

其他许多方法都能得到和微扰级数法一致的结果"微扰级数法具有理论严密性,

完整性,但求解过程和结果却显得复杂,不易进行进一步分析;从研究对象看,

微扰级数法只能用于准单色!完全相干光场的研究,对于多色,部分相干非傍

轴光场的研究,必须发展新的方法"另外,现有许多研究还只局限于研究光束

的非傍轴近似解,光场的矢量性!相关性!偏振性等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另外,目前己有研究都局限于自由空间中,没考虑光阑!透镜等光学元件对光

场的影响"但任何光束都不能脱离光学系统而存在,非傍轴光场也不可避免的

会受到光阑,透镜等光学元件的影响,因此考虑光学系统对非傍轴光场的作用是理论发展的自然考虑内容"总之,非傍轴理论无论是研究方法上,还是研究对象上,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必然会加深人们对光场的非傍轴性!矢量性!部分相干性和偏振性的认识"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英汉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因受汉语的影响,习惯用汉语思维。无论从词法、句法、篇章结构上还是思维模式上,他们的作文都难免带有汉语的痕迹 1.词法方面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可以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面貌,制度和习俗等。如果不了解该语言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另外,英语中有些词类的划分与汉语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分为表语形容词和定语形容词。在英语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特别注意英语词汇的特征。 (1)词汇的虚实 汉语思维是整体、综合的,而英语的思维是分析、独特的(马秉义,199 6)。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往往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是泛指,用词概括而模糊;而英语偏好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而细腻。 (2)词性的差异 汉语对词性的界定相对宽松,词语的词性往往在句子中才会彰显。如果单独呈现,则难以判断词性。而英语大部分词放入句子之前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词性。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的词性把握相对缺乏严谨性,在用英语写作时只注意词汇的词义而忽视了其词性,结果导致了许多语言错误。例如: Many people against the plan. (将介词against误用为动词) I’m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sports meeting han been cancelle d (将动词regret误用为形容词) (3)词语的搭配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词语搭配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汉语中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英语不同的表达,而且这些表达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就会出现语言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习惯把“学习知识”说成 Learn knowledge,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为acquire knowledge。如果照汉语的习惯来构建英语表达就会导致搭配不当的语言错误 (4)词义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例如“龙”(DRAGON)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的特征,而在西方却是象征邪恶。若将“望子成龙”译为: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 on,英美人士会感到奇怪。 但译为:to hope one’s son bright future,英美人士可以获得与汉语读者相近的或相同的理解。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述评

[导读] 近五年来,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对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杨晓霖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从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论英语学习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来论述国内英语教学五年来的趋势与热点,以期给读者展示英语教学研究发展前沿,并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01-04 【Abstract】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ublished key papers during 5 years(2005-2010)on the research field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to reveal the trends and problems of domestic research,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Hot topics Tendency 近五年来,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对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若干有代表性的阶段性成果。国内的英语教学研究在前期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集中关注以下几大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法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谐课程、课堂与教学的构建;教学、教材评价与测试;英语教学的跨学科发展;新的学习方式及其教学策略等。下面,笔者就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述评。 一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随着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学理论研究重心的不断下移,越来越多的研究着手英语课程的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英语课程论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层面上探索课程领域的理论发展走向,对课程统整、评价、校本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课题进行探究;(2)立足于英语学科课程层面,探索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向;(3)国际经验的反思与借鉴,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英语课程政策与课程改革展开跨文化的研究,探讨前沿性的课程理论与课题的研究。 1.基础英语课程的改革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3500719.html,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何丹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4期 摘要: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我国开始出现许多关于它的学术文章。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10种外语期刊中口语研究的资料,从研究数量、方法、内容三个方面得出,它的研究趋势持续上升。据资料显示,本科生对它的关注度最高,以及英语专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多一些。本文根据研究现状的浅析,可以看出,即使在现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总体研究中研究对象太统一,不广泛。对学习重要内容相对较弱等问题。 关键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我国相关专业的学者总体来说对于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从王立非老师在2004年研究得出,我国口语的发展是从1995年开始,在此之前,我国英语口语的研究成果极为少数。近些年,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学、语料库等相关学科的开展,加上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水平上升,英语口语得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在它领域中研究的数量、内容以及方法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转变。本文对近今年英语口语的分析,提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为提高它的发展做出贡献。[1] 一、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 1.基本现状 关于口语近五年来的研究,总体研究数量是持上升趋势的,在2000年前,我国对英语口语的研究较少,但是,之后关于它的论文资料相继增加。直到2005年,达到了一个上升顶峰。不可否认,之后虽然发展相比较为缓慢,但是相关研究内容以及范围在扩大,形成了动态发展模式。这也代表我国相关学者对于它的重视在不断增加。 2.研究对象 对于近五年来英语口语专业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本科生。统计得出,作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文章多于非相关业的。针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以及高职类英语口语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2] 3.研究方法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我国对于它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实证研究,它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来解答相关的问题,此类研究的方式是一种定量研究,它指量化统计以及分析,主要是以数据资料的收集通过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运算,得出结果。另一方是非材料性研究,是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提出相关的理论。此类研究主要是对数据的要求极高。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交通应急信息化现状 2006年8月,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到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主要任务可归纳为:建设两级数据中心、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三大应用系统,完善两大门户网站、三个保障体系和一个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部、省厅(局、委)两级数据中心;以业务数据为核心,整合业务系统,构建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和综合类管理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内容;以三大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开发和推广交通运行综合分析、公路水路交通应急处理和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内外网两大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前端展示;构建和连通覆盖区域的交通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构筑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营、安全保证及标准规范三个保障体系,确保交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1.1公路应急 目前我国公路应急信息化发展较迅速,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举例如下: (1)北京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北京市完善了交通民警警务装备,建设了交通应急指挥硬、

软件系统。在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下,以宽带、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成了交通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22”接处警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等。发现交通意外或接到“122”报警后,指挥中心利用警车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指挥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直接调度到达现场,处警时间缩短至平均3分钟每起,使得交通管理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系统平均每天接到群众交通报警、交通咨询7000余起,发布各种指挥调度指令700多次。通过快速处置,因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减少了25%。同时,在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了交通广播直播室,建设了户外信息显示屏、停车诱导系统,并利用电台、电视台、寻呼台等多种媒体,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目前,已有340余处路口、人行横道信号灯实现了计算机集中控制,二环路内交通信号已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优化区域协调控制,路网运行能力提高15%以上,基本保障了全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山东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山东省依托易华录公司按照”金盾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要求,应用最新的现代通信、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与新技术,以现有网络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山东省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有线通信系统为纽带建立了山东省交警总队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将山东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警务工作站系统、各地市视频监控系统、GPS警车定位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整体效能,建立具有数据采集、整合、处理调度、反馈等功能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一)数据情况 在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栏目中输入主题“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展示形式研究”进行查询,结果如下:2004年的数据为1篇,2011~2019年的9年间,关于小学英语课堂展示形式的文章也只有90篇(见图1.1)。但对比2004年的1篇到2018年的27篇,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该数据说明国内老师们开始对小学英语课堂展示形式进行探索。 (二)关键词分布 从图1.2可以看出,451篇文章的关键词前六个依次排序为:小学英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信息技术、教师话语、小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作者的关注点大部分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面,但涉及学生的展示形式较少。由此可以说明,目前的研究尚停留在英语课堂教学法,并为有涉及学生课堂展示的研究。 (三)文章作者 文章作者所属机构大部分在江苏省(图1.3),由此可以看出,该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暂时走在前面。其中来自教育期刊的有52篇,博硕士的有26篇(图1.4)。 (四)文章来源 文献来源排序为:校园英语,而这些期刊名称中几乎没有国内权威性的一级核心期刊(见图1.4),因此我们课题团队判断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核心期刊对小学英语课堂展示的研究不够重视;二是文章理论性欠缺,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三是由于学生的课堂展示还固守于传统教学,对学生不敢放手。 (四)主要研究内容 经过查阅大部分论文,发现国内对小学英语学生的课堂展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老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对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其代表性观点认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故事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词汇教学、任务教学。 2.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课堂是贴近生活,因此教学内容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比如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教学的内容语言真实可见,学生可以在上课时通过边用、边学、边做,让他们在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3.教学模式 于海浩在《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文中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模式应强化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一是小组合作,带着期待进入英语课堂;二是小组合作,带着感情参与课堂;三是小组合作,带着创新延伸课堂,四是小组合作,带着欣赏分享课堂。其观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启发性和实践意义,英语这一外语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享、互动应该成为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一,这样能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但该观点从学生学习的多元层面而言,还是单薄了一些。 通过以上几个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展示的研究有一下三个特点: (1)研究起步晚,时间短,主要开始集中研究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因此,研究还停留在表层。特别是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开展仍然是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且主要集中在教育理念较先进的江浙地区。 (2)目前参与研究的绝大多数是一线小学英语老师,缺乏专家的理念和理论引领,科研能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国内外研究现状2000字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车辆监控技术研究的现状 车辆监控的概念是被人们逐渐引入到机场中来的,它起源于 ITS(智能交通系统)并和 ITS 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其研究范围已经逐渐涉及到铁路,水运及航空等各个交通方式,旨在形成一整套为用户及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道路交通信息的新型交通系统。 目前国际上 ITS 研究形成了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大阵营,他们的研究体系稍有不同,但大体上一致。其中,美国的 ITS 研究开发的最为完善,已受到国际 ITS研究领域的广泛认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全系统、自动公路系统等。除了欧、美、日以外,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ITS 的全面开发和研究。 国内ITS 的发展情况可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4 年——1998年,当时 GPS/GIS 用于车辆导航与监控方面的技术刚刚引入我国不久,市场尚未形成,技术也不成熟,因此在这阶段 GPS 车辆监控系统的应用基本没有形成规模。第二阶段为 1999 年——2003 年,随着 GSM 短消息业务的不断完善使得无线通信系统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同时美国也于 2000 年 5 月 1日取消了SA(选择性应用)政策,这使得民用 GPS 信号定位精度达到了小于 15 米,基本可以满足民用车辆的定位。这样一来基于 GPS 的车辆监控系统便轻松地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基于GPS/GIS/GSM 的车辆定位与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也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第一次发展高潮。第三阶段为 2004 年至今,随着 GPRS/CDMA 网络的逐步成熟与完善,覆盖面积的扩大,基于GPRS/CDMA 通信的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得到了应用,再加上此时的市场也己初步形成规模,配合上技术的相对成熟,使得车辆定位监控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 1.4.2 车辆防撞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汽车主动防撞控制策略是实现汽车主动防撞系统功能的直接手段,控制策略的作用是调节车辆的运动状态,实现主动安全系统所定义的功能。 直接式的车辆行驶控制策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其通过对输入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李英

我国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以前,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王立非等,2004)。王立非等(2004)总结了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从1995年至2004年6月期间的成 就,提出口语语音与音位特点的研究为空白以及口语研究的方法不够多样化等问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学、语料库、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语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英语口语研究出现了迅猛发展,在研究数量、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近10年中(2000—2009)我国外语类主提高。 1文献检索范围见表1。 李 英 教育部考试中心 闵尚超 浙江大学 摘 要: 本 一,研究内容层面不足,对学习主体的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主题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2 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 2.1 基本趋势 通过S P S S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过去10年国内10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英语口语论文在数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 e a r s o n C h i-Square=15.575,Sig.=.076>.05),说明我国英语口语研究呈平稳发展的趋势。表1显示,前5年只有8种刊物登载了66篇相关文章,占总数的39.5%。而后5年有10种刊物登载了101篇相关文章,占了60.5%。这说明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英语口语研究的行列。 2.2 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看,过去10年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本科生。其中,明确指出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53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49篇。此外,仅有3篇研究研究对象涉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5篇涉及英语专业研究生,研究对象涉及初高中生的研究仅5篇。(孙艳等,2003;何小凤等,2003;王初明,2004;陈桦, 2006a、2006b、2006c、2008等)。针对小学英语口语以及大专生和高职生的英语口语研究几乎为空白。 2.3 研究方法 针对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国内外外语界的专家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借鉴高一虹等(1999)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简化为两大类: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指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研究。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感想、操作描述及理论思辨等。基于上述分类,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如表 2和图1所示。 从表2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至2001年,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稍占优势。但是,从2002年起,实证性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并一直保持绝对优势。这说明国内研究人员已响应众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研究中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的呼吁(桂诗春,1988;桂诗春、宁春岩,1999;王立非,2000),开始尝试对系统收 表 2 过去10年中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 年份研究方法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实证研究3596171914101614113非材料研究885419754354总计 11 13 14 10 18 28 21 15 20 17 167 表 1 过去10年中10家外语类核心期刊刊载的英语口语类论文数目 年份期刊名称 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外语教学与研究》003122322217《现代外语》111022402013《外语界》466487233346《外语教学》221103212418《外语研究》00011220208《外语与外语教学》220223521423《外语学刊》00000101013《中国外语》 00000304209《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00024216319《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23111110011总计 11 13 14 10 18 28 21 15 20 17 167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将新学的词汇用于句子、会话、故事讲述或写作之中,以加深记忆。④视觉映像:通过创造有意义的视觉映像在新语言信息与己掌握的语言信息之间建立记 忆联系。可以通过想象,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建立。这种视觉映像可以来自事物或现象的画面、文字出现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想象来获得。⑤语义图示:以一个基本词为中心,在纸上画出跟该词有关的词语的语义关系结构图,并表示其相互关系。⑥语音串记:利用新词和己掌握单词之间语音上的某种共同特征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促进记忆。可利用的语音特征可以是押韵,也可以是音节上的相似。⑦缩略助记:从要一记忆的词组或有关词语中抽取第一个字母或音节,组成一个新的词语单位,并用作该词组或有关词语的记忆线索。⑧言行相伴和具体操作:通过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摆弄实物来记住所学到的新词。⑨构词分析:在碰到新词时观察它的词形,如发现它是由若干已知词或构词成分组成,就从这些组成部分的意义推测这一新词的意义。 贾冠杰(2001)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利用词汇游戏辅助教学。教师可根 据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单词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词汇游戏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词汇。②通过阅读来记忆词汇。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记忆单词也可以准确理解单词的含义。③通过形一义联想法和音一一义联想法来记忆单词。形一义联想法就是对单词的结构赋予一定的想象。音一义联想法则是设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 2.2有关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 词汇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语言 学的发展历史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关于词汇教与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语法翻译时期和听说法时期。Charter(1987)曾将词汇比作 为一个不受重视的“灰姑娘”(转引自孙兴文,1998)。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出现,词汇开始引起了西方学者尤其是英美学者们的关注,词汇的地位才得以很大的提高,至此,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才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王文宇(1998)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规划策略(规划管理记忆全过程的方 法)、单词表策略、重复策略、联想策略、词性分析策略、上下文策略、语用策略。 姚梅林、吴建民、庞晖(2000)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9类:复述策略、联想策 略、归类策略、应用策略、单词表策略、上下文策略、词性分析策略、复习策略、管理策略。 将策略具体运用细分化的有: 易晓明和韩凯(1998)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四大类:①记忆术(如:对字母进 行转化、首字母法、编故事法、地点法、关键词法、想象形象、奇特想象)。②一般记忆加工策略(如:复述、分类、词根词缀等精细加工、对比、单词联想网)。 ③外部辅助策略(如:列表方式、物理刺激提醒、让别人告知、抄写在明显位置、利用单词等外部工具)。④元一记忆策略(如:重复、判断掌握程度、定任务量、难易判断、记忆过程总考虑、速度准确性权衡)。 程晓棠等(程晓棠、郑敏,2003)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在语境中学单词, 提出利用上下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单词之间的指代关系以及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猜测词义。②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可以用情景联想和单词网络。情景联想即是把描述日常生活中一连串动作的动词集中起来学习或复习以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单词网络则是把同类词按照意思的层次关系设计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 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 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 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