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活在非缺碘地区的人群中,有5%的女性和1%的男性有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1996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治疗指南,在过去的十年间,又有很多有关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新证据不断涌现。为此,ATA 指定工作组,重新斟酌了当前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诊疗策略,并按循证医学原则制定了新版临床指南。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可触及的甲状腺内孤立病变,超声检查可将其与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区分开。有些可触及病变并没有相应的影像学异常,而另一些不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则很容易在超声或其他可显示解剖结构的影像学分析中被发现。不可触及的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可触及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同。通常来讲,仅需对直径>1 cm的结节进行评估,因为这些结节可能恶变。当超声检查结果可疑,或患者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有甲状腺癌阳性家族史时,也应对直径<1 cm的结节进行评估。

发现患者有甲状腺结节后,应收集其完整病史并对甲状腺及邻近的颈部淋巴结做详细检查(图 1)。一些相关病史,如因骨髓移植接受头颈部或全身放射线照射史、一级亲属甲状腺癌家族史、肿块快速生长和声嘶等病史均预示结节为恶性。声带麻痹、结节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等检查结果也提示结节可能为恶性。

当甲状腺结节的直径>1 cm时,应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如TSH 低下,则应行放射线核素甲状腺扫描,以确定结节为功能性结节、等功能结节(“温结节”)或无功能结节。功能性结节极少为恶性,因此,无需对这类结节作细胞学评估。如血清TSH未被抑制,应行诊断性甲状腺超声检查,该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确实存在与可触及病变相吻合的结节,结节的囊性部分是否>50%,结节是否位于甲状腺后侧等问题。后两种情况会降低细针抽吸活检(FNA)的精确度。

即便TSH升高,也建议行FNA,因为正常甲状腺组织与桥本甲状腺炎累及组织中结节的恶变率相似。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在多数甲状腺疾病时均会升高,这项指标对甲状腺癌既不敏感,也不特异。血清降钙素是一项有意义的指标,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可早期检出甲状腺旁细胞增生和甲状腺髓样癌,从而改善这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在未经刺激的情况下,血清降钙素>100 pg/ml,则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髓样癌。

FNA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精确且效价比最高的方法。传统上,FNA活检结果可分为4类:无法确诊、恶性、不确定(或可疑新生物)和良性。无法确诊是指活检结果不符合现有特定诊断标准,此时需在超声引导下再行活检。一些在反复活检过程中始终无法根据细胞学检查结果确诊的囊性结节很可能在手术时被确诊为恶性。

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恶性危险与孤立结节相同。应行超声检查确定多发性结节的形态,如仅对“优势”结节或最大的结节做针吸活检,则可能漏诊甲状腺癌。如超声显示固体结节有微钙化、低回声和结节间丰富的血供,则提示该结节可能为恶性。即便甲状腺结节被诊断为良性,也需对患者进行随访,因为FNA的假阴性率可达5%,这部分患者虽少,但不可忽视。良性结节的直径会越来越小,而恶性结节则会增大,尽管增大的速度很慢。结节生长本身不是恶性病变的指征,但这是再行活组织检查的适应证。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期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根本治疗目的为:

1. 切除肿瘤原发灶、扩散至甲状腺包膜外的病变组织及受累颈部淋巴结。

2. 降低与治疗和疾病相关的致残率。

3. 对肿瘤进行精确分期。

4. 便于在术后适当时机行131I放疗。

5. 便于医师在术后长期精确监控疾病的复发情况。

6. 有利于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危险控制在最低。

经标准病理学检查可知,有20%~50%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患者有颈部淋巴结受累,即便原发肿瘤很小或局限在甲状腺内也会发生这种情况。术后超声检查可在20%~31%的患者中检出颈部可疑淋巴结,手术方案也会因此而改变。对肿瘤进行精确分期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均至关重要。然而,与其他肿瘤不同,存在转移灶并不意味着不能切除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发灶。转移灶对131I放疗敏感,因此,即便存在转移灶,也应在初期治疗时切除甲状腺原发肿瘤灶及其周边可能被累及的组织。

甲状腺癌的手术选择包括甲状腺叶切除术、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切除大部分可见的甲状腺组织,仅保留少量附着在喉返神经进入环甲肌部位周围的组织(约1 g)]和甲状腺全切术(切除所有可见的甲状腺组织)。保留病变侧后部甲状腺组织(>1 g)的次全切除术不适于治疗甲状腺癌。

如有下列情况,建议行甲状腺近全或全切除术:①肿瘤直径>1 cm;②肿瘤对侧存在甲状腺结节;③有局部或远端转移;④患者有头颈部放疗史;⑤患者一级亲属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病史。年龄较大(>45岁)的患者复发率较高,建议也采用上述术式。有20%~9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即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其他型肿瘤患者的转移率则较低。行双侧中央(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降低淋巴结复发率。因无法确诊而切除甲状腺叶或行非诊断性活检后被确诊为恶性病变时,应行甲状腺全切术。对甲状腺多发癌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术,以确保完整切除病灶,并为131I放疗做好准备。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TNM分期

甲状腺癌的术后分期可用于:①确定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个体预后;②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包括131I放疗和TSH抑制治疗,以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③确定随访的时间和频率,对高危患者进行更密集的随访;④有助于患者与其医师更好地交流。

AJCC/UICC 基于TNM 参数的分类系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肿瘤,也包括甲状腺癌,因为其为描述肿瘤范围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方法(表 1)。这种分类方案同时考虑了许多可预测转归的因素,最有意义的预测因素即为存在远处转移、患者年龄和肿瘤范围。

表 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TNM 分期系统 定义

T1 肿瘤直径≤2 cm

T2 原发肿瘤直径为2~4 cm

T3 原发肿瘤直径>4 cm,肿瘤局限在甲状腺内或有少量延伸至甲状腺外

T4a 肿瘤蔓延至甲状腺包膜以外,并侵犯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

T4b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或包裹颈动脉或纵隔血管

TX 原发肿瘤大小未知,但未延伸至甲状腺外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a 肿瘤转移至VI 区[气管前、气管旁和喉前(Delphian)淋巴结]

N1b 肿瘤转移至单侧、双侧、对侧颈部或上纵隔淋巴结

NX 术中未评估淋巴结

M0 无远处转移灶

M1 有远处转移灶

MX 未评估远处转移灶

分期 患者年龄<45岁

患者年龄≥45岁 Ⅰ期 任何T 、N 和M0

T1,N0,M0 Ⅱ期 任何T 、N 和M1

T2,N0,M0 Ⅲ期 T3,N0,M0; T1,N1a,M0; T2,N1a,M0; T3,N1a,M0

ⅣA T4a,N0,M0; T4a,N1a,M0; T1,N1b,M0;

期T2,N1b,M0T3,N1b,M0; T4a,N1b,M0

ⅣB

T4b,任何N,M0

ⅣC

任何T,任何N,M1

注:引于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六版(2002年)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长期随访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长期随访的目标就是对可能复发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尽早发现复发病灶,早期检出复发灶有助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随访的内容依患者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危险的大小各不相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TNM分期虽可预测患者的死亡危险,但不能预测肿瘤的复发危险。要评估患者预后并确定治疗方案,就要按复发危险程度将患者分为3个水平:

低危患者:在初次手术治疗并清除残留病灶后没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灶,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已被切除,肿瘤未侵入局部组织且没有高侵犯性的病理表现或侵袭血管。如果使用131I,那么在初次手术后进行全身放射碘扫描(RxWBS)时,甲状腺床外无131I摄取。

中危患者:在初次手术时,肉眼可见肿瘤侵入甲状腺旁软组织,或肿瘤有侵犯性的病理表现或侵入血管。

高危患者:在初次手术时,肉眼可见肿瘤侵入周边组织,肿瘤切除不完整、有远处转移,或在甲状腺残余病灶清除术后行131I扫描时可见甲状腺床外有碘摄取。

在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的患者中,同时具备下列所有条件者即为无病状态:没有存在肿瘤的临床证据,没有存在肿瘤的影像学证据(在术后全身扫描时、新近的诊断性扫描和颈部超声检查时,甲状腺床以外均无碘摄取),在缺乏干扰性抗体的情况下,用TSH抑制和刺激期间均无法检测到甲状腺球蛋白(Tg)。

检测血清Tg水平是一种监测残留或转移病灶的重要方法,其对甲状腺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在行甲状腺全切术并去除残余病变后。停用甲状腺激素或用重组型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进行刺激后,该检测的敏感度最高。在用甲状腺激素抑制TSH分泌期间检测Tg无法检出少量的残留肿瘤。

当治疗后没有或仅有少量正常甲状腺组织残留时,诊断性RxWBS是最有用的随访方法。在放射性碘治疗后,RxWBS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因此,临床没有残存肿瘤灶、甲状腺素抑制期间不能检出Tg且颈部超声检查阴性的低危患者无需行RxWBS。颈部超声检查是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转移的高敏感方法。有时甚至在TSH刺激下尚未检测到血清Tg时,颈部超声已可检出转移灶。

当前对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疗效存有争议。有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可降低甲状腺癌患者长期随访期间大型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抑制甲状腺的最佳程度尚不得而知。与TSH水平较高(≥1 mU/L)时相比,持续抑制TS H(≤0.05 mU/L)可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延长。在多变量分析中,TSH的抑制程度是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另一项大型研究表明,疾病分期、患者年龄和131I治疗的情况均为疾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而TSH抑制程度则不是。

如在随访期间发现肿瘤转移灶,131I治疗通常无济于事。对侵入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肿瘤,建议选用手术治疗加辅助治疗[131I和(或)体外照射放疗(EBRT)]。患者的转归决定于,是否能完整地切除肿瘤灶并保留患者相关生理功能,以及是否能从被浅表侵袭的气管或食管上剥离肿瘤。当肿瘤侵入气管的深层组织(如直接侵入管腔)时,需行气管切除术或咽部食管切除术。对无法治愈的患者应行创伤较小的治疗,给这样的患者使用气管支架或行气管切开术可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对有窒息或咯血症状的患者,可在根治手术或姑息治疗前行激光治疗。

尽管131I治疗对许多患者有显著疗效,但尚未确定其最佳治疗剂量。131I 治疗的方法有3种:①经验性固定剂量治疗;②通过血液和身体的放射线耐受量及特定量肿瘤的放射线耐受量上限确定治疗剂量;③对有远处转移或其他特殊情

况(如肾功能衰竭),或确实需要rhTSH刺激的患者,则应采用剂量滴定法。现尚无研究比较过使用这些方法后的转归。在治疗甲状腺癌的过程中,放射性碘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医师们必须更好地理解使用放射性碘的长期危险,如该疗法对唾液腺的影响,及其对患可治愈甲状腺癌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的长期影响,以及治疗后继发腮腺肿瘤、胃肠道肿瘤、膀胱肿瘤和结肠癌等疾病的危险。

使用rhTSH不仅不能抑制转移灶,反而可能加速肿瘤转移灶的生长。在不损害碘摄取功能的情况下,锂会抑制甲状腺释放碘,因此,可促使131I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肿瘤细胞中残留。有研究发现,锂会使肿瘤转移灶中聚集的131I放射剂量平均增加2倍,而原先这些肿瘤释放碘的速度较快。

如果在未经刺激的情况下检出了Tg,或在被刺激的情况下Tg>2 ng/ml,则应行颈部及胸部成像检查,如颈部超声和胸部薄层(5~7 mm)螺旋CT,查找肿瘤转移灶。尽管静脉注射碘剂有助于分辨肿瘤的转移灶,但如果计划在检查后数月内实施放射性碘治疗,则应避免用碘进行加强扫描。如果扫描结果呈阴性,则手术治疗可能治愈疾病,但术后也应考虑行经验性放射性碘治疗(100~200 mCi)。

针对晚期碘抵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研究很少。多柔比星适量(每3周使用60~75 mg/m2)对40%以上的患者有效(多数为部分有效或可稳定病情),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不确定。

展望

这篇指南中介绍的手术和放射性碘疗法可治疗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但有少数患者的肿瘤会快速生长,广泛转移,甚至危及生命,对这些患者可采取试验性治疗。当前对甲状腺癌分子及细胞学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多种靶向治疗方法已进入临床评估阶段,这些疗法包括:抑制癌基因、生长或凋亡调控、抑制血管新生、免疫调节和基因治疗等。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精编WORD版

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林岩松 碘-131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什么分化型甲状腺癌需要碘-131进行“去残”治疗? 颈部神经血管非常丰富,甲状腺组织与神经、血管及甲状旁腺的解剖关系密切,外科手术常常难以完全切除所有的甲状腺组织,残存的甲状腺组织可能存在甲状腺癌复发的隐患;由于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具有多灶生长的趋势,因此在残存的甲状腺组织中可能存在残余的甲状腺癌病灶,碘-131可以找到体内的残存甲状腺组织和残存的甲状腺癌病灶,通过碘-131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β射线摧毁残余的甲状腺组织及可能存在的肿瘤病灶,通过这种“去残”治疗,达到预防和降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为什么碘-131也能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甲状腺能生产甲状腺激素,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备物质之一。碘-131与碘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口服后也能被甲状腺选择性摄取。绝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如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也保留了摄碘功能,因此,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被去除之后,这些甲状腺癌细胞就能摄取碘,利用碘-131所发射出的射线,可以有效地消灭局部及远处转移病灶中的肿瘤细胞,达到预防及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需要哪些治疗? 大多数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治疗历经“三步曲”:①甲状腺全切术;②碘-131治疗;③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经过碘-131治疗与仅采取手术治疗的病人相比,其复发及转移的几率明显降低。

我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简要流程 1、下述甲状腺癌病人术后应进行131I治疗:Ⅲ和Ⅳ期(TNM分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年龄小于45 岁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大多数年龄大于45岁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选择性Ⅰ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特别是那些肿瘤病灶多发、出现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或血管浸润的患者;侵袭型病理类型的患者(高细胞、岛细胞或柱细胞类型); 2、术后四周或停用甲状腺激素、低碘饮食四周以上; 3、复查近期(一个月内)甲功生化2+3;甲状腺球蛋白(Tg); 4、复查近期肾功+肝功、血常规; 5、行131I全身显像(该项目需预约,一般于每周二服药;于周三行131I全身显像); 6、核医学治疗医师对病人进行问诊、查体病历书写; 7、剂量制定,全科讨论,上级医生审核。 8、交代治疗的利弊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需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8、每周二入西院观察室入院两天,星期四上午开始服用甲状腺激素(如优甲 乐、甲状腺片等); 9、服用治疗剂量131I一周后行131I全身显像。 10、治疗后两个月复查甲功生化2+3+Tg,门诊随诊。

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是外科医师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曾估计成人中约4%可发生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中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s)等;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则以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为主,另外还包括甲状腺淋巴瘤、转移瘤等。恶性病变虽然不常见,但是术前难以鉴别,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漏诊癌肿。据尸体解剖材料报道,在甲状腺中,组织学上的微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7%。在临床上,甲状腺癌的发病数每年每百万人中有39例(3.9/10万人口)。在临床上,甲状腺癌的发病数每年每百万人中有39例(3.9/10万人口)。(thyroid nodules)是外科医师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曾估计成人中约4%可发生甲状腺结节。 病因 1、碘的摄入 (1)缺碘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的碘含量和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成反比。 (2)过量摄入碘,影响酪氨酸碘化,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造成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2、致甲状腺肿物质: (1)萝卜、黄豆、白菜等食物中有某些可以阻止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物质,引起甲状腺肿大。 (2)土壤、饮水中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对甲状腺肿的发生也有关系。 (3)药物如硫氰化钾、过氯酸钾、对氨基水杨酸、硫脲嘧啶类、磺胺类、保泰松、秋水仙素等,可妨碍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甲状腺肿。 3、家族遗传:家族性甲状腺肿的致病原因在于遗传性酶的缺陷,造成激素合成障碍。 4、基因突变:此类异常包括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10的点突变。 临床表现 (1) . 结节性甲状腺肿以中年女性多见。在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相对不足的

中国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外科部分)

3-2 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 3-2-1 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 下述情况下,可考虑实施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①出现与结节相关的压迫症状,如呼吸道、消化道、神经压迫症状等;②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者;③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膈内;④结节进行性生长,临床考虑有癌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观察一年以上体积增大50%⑤因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而强烈要求手术者可作为手术相对适应症。 推荐:良性甲状腺结节符合以上适应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2-2 病理确定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术式 在彻底切除甲状腺结节的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根据结节的数量、分布、是否合并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依次考虑采用甲状腺肿物切除、部分切除、腺叶切除、次全切除、近全切、全切除术式。常规保留术侧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定义: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指仅切除甲状腺内肿物,而保留其余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术式;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指切除包括肿物及周围部分腺体,而保留剩余正常腺体的切除手术; 甲状腺腺叶切除仅切除病变一侧腺叶,而保留对侧腺体及峡部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次全切除即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只保留>1g的甲状腺组织或后被膜; 甲状腺近全切除即切除几乎所有甲状腺组织,只保留喉返神经入口处<1g的组织; 全甲状腺切除即切除所有甲状腺组织,无甲状腺组织残存。 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此术式应慎重使用,建议仅限于甲状腺双侧弥漫性病变、术中难以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且术者具备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保留手术技巧。

内镜甲状腺手术因其拥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可作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手段之一。应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常用的内镜甲状腺手术径路有:胸骨切迹上径路、锁骨下径路、前胸壁径路、腋窝径路及其它径路。但目前内镜甲状腺手术在美观和手术微创性上尚不能达到完美的平衡,建议优先选择micotin手术等手术创伤小的径路。 3-2-3 术后处理 手术治疗后,应观察手术并发症(如出血、、呼吸困难、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甲状腺手术经验丰富(年甲状腺手术量超过100例)的医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经验较少者明显降低。手术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因此有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伴有高滴度甲状腺自身抗体者更易发生。因此,术后应当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如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及时给予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替代治疗。 推荐:建议由经过良好的专科培训或甲状腺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 推荐:手术后发生甲减的患者应进行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替代治疗。 二、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约占85%,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约占10%,Hurthle细胞或嗜酸性细胞肿瘤占3%左右。一般来说,PTC和FTC的分期、预后均相似。DTC的某些组织学亚型容易发生甲状腺外侵犯、侵袭血管及远处转移,这些亚型包括PTC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以及FTC的广泛侵润型等,总体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合理的危险分层,细化外科处理原则,不可一概而论。 低分化型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C),此类肿瘤容易出现大范围的肿瘤坏死以及肿瘤细胞核有丝分裂,临床生物学特点

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简介 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1.5%,且近年有增长趋势。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60%)、滤泡状腺癌(20%)、未分化癌(15%)、髓样癌 (7%)。其中乳头状癌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 临床上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时不易鉴别,处理亦感到困难,故需加以重视。此外,还可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癌,也有少见的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肉瘤及恶性畸胎瘤等。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流行病学 甲状腺癌在国内外均为散发性。 1.发病率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因受到被调查人群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认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是常见疾病。目前,我国没有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美国的资料表明,4%~7%的成年人在体检时可发现甲状腺结节,而通过超声波检查甲状腺,或尸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更多,可高达30%~50%。但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的发生率仅为1%~5%,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可占甲状腺肿瘤的14%左右。也有报告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女性占73%,男性占27%,并与外源性射线有关。 (1)地域分布: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因地域、肿瘤登记系统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男性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1.2/10万~2.6/10 万,女性为2.0/10万~3.8/10万。冰岛和夏威夷是高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几乎是北欧和北美,如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倍。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低,据天津市1993~1997年肿瘤发病登记资料,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0.3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78%。在医院收治的病例中,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因医院的类别有所不同,广西肿瘤医院15年收治各种恶性肿瘤18064例,甲状腺癌占1.70%,为第13位。 上海科大学肿瘤医院 1957~1990年收治甲状腺癌1732例,为该院头颈外科收治患者的首位。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1984年收治甲状腺癌1261例,占该院同期收治恶性肿瘤的4.42%。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近10年也治疗400余例甲状腺癌。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高,甲状腺癌占内分泌系统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_李树春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si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for metastatic disease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From January 2001 to January 2010,17 patients met study criteria.Age,gender,histopathology,clinical findings,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analyzed.Results:Parotid metastasis represented the initial disease manifestation in 3 cases.While in the other 14 cases,parotid metastasis represented recurrent disease.Primary subsites included nasopharynx (n = 4),eyelid (n = 4),forehead (n = 2),paranasal sinus (n = 2),cheek (n = 2),tongue (n = 1),submandibular gland (n = 1),and unknown (n = 1).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tumors we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9 patients,malignant melanoma in 3 patients,adenocarcinoma in 3 patients,olfactory neuroblastoma in 1 patients,and 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in 1 patients.Pathologic findings showed grade 3 or 4 in most of the patients,and patients generally have substantial associated cervical metastases.Of the 17 cases with follow-up information from range 7 to 120 months after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disease,the mean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45 months and 34 months respectively.And the overall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was 22.5%.Conclusions:Metastasis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Despite combined treatment modalities,long-term survival remains poor.Resection of the inferior parotid lymph nodes is warranted during the neck dissection wh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ubstantial cervical metastasis.When intraparoti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detected,total parotidectomy and multidisciplinary adjuvant therapy should be conducted.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 和预后的关系 和预后的关系 李树春 董慧蕾 李振东 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沈阳,11004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各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摘要]] 目的 [摘要 目的 方法 回顾分析5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借助于单和多变量分析确定有意系。方法 方法 义的预后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将患者分成低、中和高三个危险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出各危险组患者以及各预后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曲线。结果 长期生存率在低、中和高危组分别为98.3%、83.6%和42.9%。在低危组和部分选择出来的中危组病人仅做腺叶及峡部切除,而在高危组及部分选择的中危组病人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 (1)非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结节; (2)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 (3)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10%冷结节为癌肿。 2.无意中发现甲状腺结节。伴耳、枕、肩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存在霍纳 (Horner)综合征,顽固性水样腹泻,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局部检查: (1)甲状腺结节质地坚硬,吞咽时腺体上下移动性减小,表面不平。 (2)肿物大小,部位,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侧方与颈动脉的联系。 (3)有无颈淋巴结肿大,标明大小、数目及部位。

(4)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5)肿块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检查声带有无麻痹,气管有无受压移位。 2.胸透或照片检查肺部有无癌转移。 3.颈部甲状腺B超了解结节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 4.同位素碘131I甲状腺扫描及ECT:“冷结节”癌肿可能性大。 5.必要时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 6.必要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7.普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细针抽吸活检见癌细胞可确诊,未获活检证据者,术中应作冰 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术后普通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 【鉴别诊断】

1.甲状腺腺瘤:多为单个,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并随吞咽上下活动,如为囊腺瘤囊 内并有出血时,肿块可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2.甲状腺高功能腺瘤:伴有甲亢症状,基础代谢率高,ECT提示“热结节”。 3.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甚少见,甲状腺逐渐肿大,常限于一侧,表面不平,质似铁样坚硬。 常致与周围粘连。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常减退。颈部淋巴结不 肿大。针刺活检可鉴别,或术中冰冻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1)乳头状腺癌: 1)如颈淋巴结没有转移,癌肿尚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内,应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 对侧腺体大部切除;如癌肿已侵及左右两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至出现轻度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为度,或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 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鉴别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 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根据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疗效标准】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指南· 1?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2019年2月第13卷第1期Chin Arch Gen Surg (Electronic Edition ), February 2019, Vol. 13, No.1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 )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ATC ),其中PTC 最为常见,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 和FTC 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 ff 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 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 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 ATC 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 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③DTC 、MTC 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 [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 (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 )、Carney 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 )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 )]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 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 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严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 ),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ATC 发生较早。MTC 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 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3.侵犯和转移:(1)局部侵犯:甲状腺癌局部可侵犯喉返 神经、气管、食管、环状软骨及喉,甚至可向椎前组织侵犯,向外侧可侵犯至颈鞘内的颈内静脉、迷走神经或颈总动脉。(2)区域淋巴结转移:PTC 易早期发生区域淋巴转移,大部分PTC 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颈淋巴转移。PTC 淋巴结转移常见原发灶同侧、沿淋巴引流路径逐站转移,其淋巴引流一般首先至气管旁淋巴结,然后引流至颈静脉链淋巴结(Ⅱ-Ⅳ区)和颈后区淋巴结(Ⅴ区),或沿气管旁向下至上纵隔(Ⅶ区)。Ⅵ区为最常见转移部位,随后依次为颈Ⅲ、Ⅳ、Ⅱ、Ⅴ区。同时,PTC 淋巴结转移以多区转移为主,仅单区转移较少见。Ⅰ区淋巴转移少见(<3%)。少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有咽后或咽旁 淋巴结。 (3)远处转移:肺部是甲状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甲状腺癌也可出现骨转移和颅内转移。DTC 较ATC 或分化差的甲状腺癌出现远处器官转移的可能性低。 4.常见并发症: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是DTC ,生长相对较缓慢,极少引起并发症。MTC 因分泌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患者顽固性腹泻,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ATC 生长迅速,可引起重度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三)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常规检查:甲状腺癌实验室常规检查的目的是 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有创 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等检查。甲状腺癌患者通常可伴有钙、磷和镁等离子的代谢异常,血清钙、磷、镁水平测定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评估。对需要将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抑制到低于TSH 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DTC 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妇女),根据医疗条件酌情评估治疗前基础骨矿化状态并定期监测;可选用血清钙/磷、24 h 尿钙/磷、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测定。 2.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及肿瘤标志物检查:(1)甲 状腺激素检测:包括血液中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hyroxine ,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T3)、游 离T4(free thyroxine ,FT4)和游离T3(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以及TSH 的测定。TSH 检测是明确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初筛试验,临床普遍将TSH 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要依据。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特别是甲状腺癌高度疑似或确诊患者均应检测血清TSH 水平。在需要应用甲状腺核素显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1.001

甲状腺癌的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的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足人类肿瘤总数的 1%。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根据地理区域,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出现差异。Annals of Oncology 杂志发表了最新的甲状腺癌ESMO 临床实践指南,一起来学习一下把。 诊断 甲状腺超声检查(US)辅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应作为检测和表征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特征的一线诊断方法。 在样本不足的情况下,应重复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而对于滤泡性肿瘤,若甲状腺扫描示 TSH 正常且出现冷结节,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血清降钙素(CT)是甲状腺髓样癌诊断的可靠工具,对其进行检测应视为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性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为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对于良性甲状腺疾病实施手术后经组织学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若肿瘤灶较小且位于甲状腺内,组织学分类有利(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癌)则可予以局部广泛性切除手术。 术后通常给予 131I 处理以消融任何残留组织及潜在的微小残余肿瘤。推荐高危患者使用放射性碘消融术,低危患者则不予推荐。对于中等危险的患者则视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应使用术后甲状腺激素治疗以取代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抑制 TSH 对肿瘤细胞潜在的生长刺激作用(抑制性治疗)。对高危甲状腺癌患者推荐使用 L-T4 以进行 TSH 抑制性治疗。 治疗开始后 2 到 3 个月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FT3、FT4、TSH),确定 LT4 抑制性治疗是否充分,6~12 个月时进行体格检查,颈部超声检查以及 rhTSH 刺激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可行诊断性全身扫描(WBS)。 对无病患者的后序随访内容包括每年进行体格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测量及颈部超声检测。 复发性局部疾病应基于手术和放射性碘治疗相结合的方案,若手术不完整或放射性碘(RAI)摄入不足则辅以外照射放射治疗。 远端转移灶若位于肺部且病灶较小、碘摄入正常则更容易治疗;否则进行缓解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是可行的。推荐进行化疗,鼓励参与临床试验。 甲状腺髓样癌 手术前,所有疑似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均需先进行分期工作,包括血清 CT、CEA,钙和血浆肾上腺素、去甲变肾上腺素检测或进行24-h 尿收集以进行变肾上腺素或去甲变肾上腺素检测 )。 对于通过体格检查和宫颈超声检查无淋巴结转移证据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治疗方案包括双侧预防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的患者侧颈淋巴结清扫可能是最好的方案。

2020年《中国儿童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2020年《中国儿童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专家共识》要 点解读(全文) 11月初,第五届全国头颈外科年会在合肥召开。会议期间,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倪鑫教授解读了中国首个《儿童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专家共识》。 儿童甲状腺结节诊治有章可循 经过80余年的发展,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2019年8月开始,中国学术组织发起并启动了《中国儿童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专家共识》的制定。基于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儿童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5),并结合近几年的新证据及各领域专家的经验,成员组专家对核心争议点进行了反复论证。历时一年,今年我国首个儿童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专家共识

发布。期间收到各领域专家建议100余条,修改10余版,共形成40条推荐,全文2万余字。 儿童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化治疗 要点一:儿童甲状腺结节相关疾病及高危因素 家族遗传病 APC相关性息肉病 家族性肿瘤易感综合征 Carney综合征 DICER1综合征 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 Werner综合征 相关疾病及高危因素 桥本氏甲状腺炎

颈部放射线接触史 碘缺乏或高碘饮食病史 其中,较明确的高危因素是颈部放射线接触史,甲状腺癌发病风险与电离辐射剂量呈线性相关。因此,儿童颈部放射检查(包括CT):能免则免、能少则少、能替则替、加强防护。 要点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超声检查与成人有一定的共性 恶性 实性低回声 微/点状钙化 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 等回声或轻度低回声结节伴结节 内血管增生且有明显的声晕

边缘毛刺或分叶征 纵横比>1 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伴低回声晕 内部血流丰富 良性 高回声伴慧尾征 结节边缘蛋壳样钙化(除髓样癌外)海绵状回声 大部分囊性结节含胶质成分 囊性、包膜完整 周边血流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