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各产品)等产品的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

二、过程要求(验证项目):

1、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

2、包装完好性试验

3、微生物屏障(阻菌性试验)

4、包装材料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5、包装材料与贮存过程的适应性

6、变更时的再确认

三、验证方案

本包装是用于最终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在规定的生产、灭菌、运输、贮存过程中,能够保持产品无菌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特性的一次性使用包装材料。

1、验证目的:通过各种试验和过程验证来证明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的包装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用途。

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产品的单包装。

3.试验和验证方法及预计完成时间:

1)、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封口验证) 2013年1月

2)、包装完好性试验(渗漏试验) 2013年1月

3)、微生物屏障(阻菌性试验) 2013年1月

4)、包装材料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2013年1月

5)、包装材料与贮存过程的适应性(加速老化试验) 2013年4月

6)、变更时的再确认

四、验证小组人员职责权限

五、试验和过程验证

一、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封口验证):

1、验证方案:

1)目的: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多个生产运转过程进行鉴定,来验证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范围: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

3)参与人员:

4)验证步骤:

a)连续塑料封口机。

b)过程控制参数的评价。

c)过程控制参数的确定。

2、验证内容、程序:

1)设备名称:连续塑料封口机

温度0-300℃。封口速度0-13米/分;封口宽度0-14mm。

医疗器械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标准

医疗器械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标准 一、总则 1 包装材料的要求 参考依据: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Y/T0681.1 YY/T0313。 用作制造的包装材料原料是原始材料,应有原料的来源,明确其历史和可追溯性,并受到控制,以确保成品始终能满足要求。 2 包装材料的设计必须在满足原定用途的条件下,既能够确保内包装材料的符合性,又把对使用者或患者的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2.1 包装材料与的相容性(即包装与医疗器材相互无不良影响):主要考虑的有: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毒性的要求,拟包装的医疗器械的大小和形状,对物理和其它防护的要求,医疗器械对特殊危险例如辐射、湿气、机械性撞击,静电放射的敏感性。 2.2 包装材料与标识方式的相容性:标识方法必须对包装材料与采用的灭菌过程的相容性无不良影响,印刷或书写所采用的油墨不会转移到产品上,也不会和包装材料起反应而影响包装材料的效用,也不会变色而使标识变的模糊不清,对固定在包装材料表面的标识,其附着方式必须能耐受灭菌过程的使用及制造

厂规定的贮存和运输条件。 3 包装材料能够提供对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防护。 3.1包装材料在使用场所与使用者撕开包装取出使用时的要求相容性(例如无菌的开封)。 3.2 在使用条件下,在灭菌前、中、后,包装材料不可释放已知是有毒的,其数量足以对健康危害的物质。 3.3无菌状态的保持:(即从其产品灭菌后,成为无菌之时起,直至规定的失效日期或使用时止),包装完整性及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阻隔特性。 3.4 材料的毒性检测。 二、包装完整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对的包装系统,按照YY/T0681.1、YY/T0313 和“包装完整性试验方案”进行包装完整性验证,来评价包装系统的符合性。 2 试验样品:产品及其包装 3 试验依据:YY/T0681.1、YY/T0313。 4 试验项目 a) 单包装初始污染菌; b) 单包装阻菌性(不透气性); C) 单包装材料的细胞毒性。 5 试验结论 按“包装完整性验证方案”对所有项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全部合格。 6 验证和试验小组成员: 7 试验日期: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1.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特制定本验证方案,通过比较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2.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规性引用文件: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立微生物检查方法或产品的组分发生改变或原检查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4.验证实施: 4.4.1 试验前的准备: 4.4.1.1 试验用具的准备:将试验需用的试管、刻度吸管、薄膜过滤器、 滤膜(孔径0.22um、直径50mm)、平皿、空三角瓶、称量纸等,用牛皮纸包扎 好后,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30 min,在3天使用。 4.4.1.2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取适用性检查合格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玫 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琼脂 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MUG)等脱水培养基,按照相应的配制 说明,用纯化水配制、分装后,在2小时,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 菌15 min,在3周使用。 4.4.1.3试验用稀释剂/缓冲液、冲洗液的制备:取在有效期的试剂,按照 相应的配制方法,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

美国医疗器械FDA认证流程

美国医疗器械FDA认证流程 一、美国医疗器械FDA认证介绍 FDA对医疗器械的管理通过器械与放射健康中心进行的,中心监督医疗器械的生产、包装、经销商遵守法律下进行经营活动。医疗器械范围很广,小到医用手套,大至心脏起博器,均在FDA监督之下,根据医疗用途和对人体可能的伤害,FDA将医疗器械分为Ⅰ、Ⅱ、Ⅲ类,越高类别监督越多. 如果产品是市场上不曾存在的新颖发明,FDA要求厂家进行严格的人体实验,并有令人信服的医学与统计学证据说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的FDA认证,包括:厂家在FDA注册、产品的FDA登记、产品上市登记(510表登记)、产品上市审核批准(PMA审核) 医疗保健器械的标签与技术改造、通关、登记、上市前报告,须提交以下材料:(1)包装完整的产成品五份,(2)器械构造图及其文字说明,(3)器械的性能 及工作原理;(4)器械的安全性论证或试验材料,(5)制造工艺简介,(6)临床试验总结,(7)产 品说明书. 如该器械具有放射性能或释放放射性物质,必须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的工厂和产品注册FDA对医疗器械有明确和严格的定义,其定义如下:“所谓医疗器械是指符合以下条 件之仪器、装置、工具、机械、器具、插入管、体外试剂及其它相关物品,包括组件、零件或附件:明确列于National Formulary或the Unite States Pharmacopeia或前述两者的附录中者;预期使用于动物或人类疾病,或其它身体状况之诊断,或用于疾病之治愈、减缓与治疗者;预期影响动物或人体身体功能或结构,但不经由新陈代谢来达到其主要目的者”。 只有符合以上定义的产品方被看作医疗器械,在此定义下,不仅医院内各种仪器与工具,即使连消费者可在一般商店购买之眼镜框、眼镜片、牙刷与按摩器等健身器材等都属于FDA 之管理范围。它与国内对医疗器械的认定稍有不同。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FDA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Ⅰ,Ⅱ,Ⅲ),Ⅲ类风险等级最高。FDA将每一种医疗器械都明确规定其产品分类和管理要求,目前FDA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中共有1,700多种。任何一种医疗器械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首先弄清申请上市产品分类和管理要求。 FDA针对医疗器械制订了许多法案,并不时地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根本的法案并不多,主 要包括: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案(FD&C Act,根本法案);公众健康服务法案;公正包装和标识法案;健康和安全辐射控制法案;安全医疗器械法案;现代化法案。对这些法案,FDA给予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并配套有具体的操作要求。企业在计划进入美国市场前,需仔细评估针对自己产品相关的法规和具体要求(包括不同的美国产品标准要求)。 在明确了以上信息后,企业就可以着手准备有关的申报资料,并按一定程序向FDA申报以获取批准认可。对于任何产品,企业都需进行企业注册(Registration)和产品列名(Listing)。对Ⅰ类产品(占47%左右),实行的是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绝大部分产品只需进行注册、列名和实施GMP规范,产品即可进入美国市场(其中极少数产品连GMP也豁免,极少数保留产品则需向FDA递交510(K)申请即PMN(Premarket Notification));对Ⅱ类产品(占46%左右),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包装验证程序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包装验证程序 0、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包装过程验证。 本文件不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参考ISO 11607和/或EN 868-1的规定。对于现行使用满意的包装材料,可用以往的实验数据或资料证明其对于产品的适应性、灭菌的适合性及生物兼容性。 1、程序 成形和密封是影响包装的最关键的过程。本文件针对此过程进行验证,完整的包装验证包括以下内容: ——书面的包装验证计划; ——设备鉴定; ——过程开发(对新开发的产品包装,对于以往使用满意的材料,可用史料证明); ——过程验证; ——过程性能鉴定; ——过程出证和重新验证。 过程开发、过程验证、过程性能鉴定阶段还应建立书面的过程确认计划,所有的试验步骤和用于验证是否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都应形成文件,并妥善保存,如无特殊规定,一般保存5年,特殊情况时根据包装材料和/或系统的失效日期和可追溯性等因素另行确定。 2、包装验证计划 在进行验证试验之前,验证方案应形成书面文件。验证计划应包括:

——待鉴定的设计构型及产品标准; ——预定使用的设备和仪器; ——验证所需的资源配备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 ——过程开发过程及验证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包装性能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方法的选择原理); ——根据具体的医疗器械要求选择的(基于GB 2828-2003的AQL制订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案的选择原理); 3、设备鉴定 在过程开始之前,应验证过程设备和辅助系统是否能始终在规定的设计和操作限度及公差下运行。应有: a) 检测关键参数的能力; b) 所有相关仪器、传感器、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的书面校准规程和检定(certified calibration)计划表; c) 成型/密封或其它闭合系统、固定器(工具)的书面检测结果; d) 书面防护计划和清洁程序; e) 软件确认(如适用); f) 书面的操作人员培训。 4、过程开发 对于新产品,应该进行过程评价,但产品开发中的过程开发结果可为过程评价提供支持性文件;对于现有产品的包装验证,过程开发可以在OQ确认的基础上简化。通过过程评价,建立适当且必要的过程上下限。前提是材料是按ISO 11607或EN 868-1的要求进行选择的,且经鉴定包装设计符合ISO 11607或EN 868-1

医疗器械包装验证文件

第一部分、总则 本包装是用于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在规定的生产、灭菌、运输、贮存过程中,能够保持产品无菌性、完整性、无相互兼容性、强度等理化特性的一次性使用包装材料。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的包装。 二、过程要求(本包装需满足特性): 1、微生物屏障 2、无毒性 3、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符合性 4、与材料所用的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5、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 6、包装材料灭菌前后的贮存寿命 7、变更时的再确认 三、验证方案 1、目的:通过各种试验和过程验证来证明此包装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用途。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纸塑、复合(透析式)单包装。 3.试验和验证方法及预计完成时间: 封口验证;2010年7月完成。 包装完好性试验;2010年7月完成。 阻菌性试验(微生物屏障)2010年7月完成。 毒性试验(生物兼容性测试);2010年7月完成。 化学特性测试;2010年7月完成。 灭菌适应性试验;2010年7月完成。 贮存试验;2010年7月完成。 四、验证小组人员职责权限 姓名部门职位责任/权限 王国根生产技术部经理负责制定包装验证方案,样品 提供工艺指导,编写验证报告。 张华明品质部经理负责组织产品检测和包装测试 陈玲化验室质检员负责组织物理,化学及生物指标的检测

第二部分试验和过程验证 一、封口验证: 1、验证方案: (1)目的: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多个生产运转过程进行鉴定,来验证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范围:适用于薄膜封口机封口的塑料复合袋和纸塑包装袋。 (3)参与人员:盛春如、陈玲、晏国女、晁淑红。 (4)验证步骤: 薄膜自动封口机。 过程控制参数的评价。 过程控制参数的确定。 2、验证内容、程序: (1)验证要求: 监控关键参数的能力。 所有仪表的校准。 密封、传动系统测试。 (2)设备验证经过、结果: a)设备名称:薄膜封口机 封口机型号:FRT—10W 封口机所示温度0~300℃之间 封口机编号:A0501、A0502、A0503 封口机速度固定 封口压力调至确定位置 b)设备的密封、传动系统经动力房测试均合格。 (3)过程控制参数评价(失败分析、在封口压力一定条件下): a)温度过低会造成达不到材料熔点,无粘合造成包装漏气。如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包 装材料收缩、糊焦,影响美观,甚至材料熔化、破损。 b)封口速度过快(停留时间过短)会造成材料吸热过少,密封强度达不到。如 速度过慢(停留时间过长)则会出现包装材料收缩、皱折、糊焦等现象。 c)过程验证应在过程极限下进行。

除菌过滤后消毒剂无菌验证方案

消毒剂除菌过滤后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0 概述 (3) 1.1 目的 (3) 1.2 范围 (3) 1.3 职责 (3) 2.0 可接受标准 (4) 3.0 确认前条件 (4) 1.1 人员确认 (4) 1.2 文件确认 (5) 4.0 文件记录要求 (5) 5.0 程序 (5) 5.1 仪器的确认 (5) 5.2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 (5) 5.3 验证步骤 (7) 5.4 验证总结 (9) 6.0 再确认 (9) 7.0 偏差 (9) 8.0 变更 (10) 9.0 术语 (10) 10.0 参考文件 (10) 11.0 修订历史 (10) 12.0 附录列表 (10)

1.0概述 1.1目的 2010版GMP附录无菌第九章第四十四条A/B级洁净区应当使用无菌的或经无菌处理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本公司在A/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有75%乙醇、过氧乙酸消毒液PAA,清洁剂为注射用水。 按2010版GMP第七章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对该除菌方式进行验证。 1.2范围 本确认方案时应用于江苏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消毒剂除菌过滤后检验方法验证工作。 1.3职责 1.3.1QC检验员职责 QC检验员,同时作为验证实施部门,职责如下: 1.3.1.1起草验证草案,完成验证报告; 1.3.1.2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验证工作按方案进行; 1.3.1.3负责本方案的实施,验证数据的收集及数据分析; 1.3.1.4协调进行验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调查、完成变更的书面记 录、完成验证报告; 1.3.1.5负责向QC部门经理及时报告验证中出现的问题。 1.3.2QC部门经理职责 1.3. 2.1QC经理审核本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 1.3. 2.2负责指导验证中发生的偏差的调查及审核验证期间发生的 偏差; 1.3. 2.3负责安排具有资格的操作人员开展验证工作; 1.3. 2.4负责验证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等其它工作。 1.3.3QA职责 1.3.3.1负责确认工作实施的监督; 1.3.3.2协调进行验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调查、完成变更的书面记 录; 1.3.3.3为制定和实施本验证方案提供相关程序等必要文件、技术支 持;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报告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验证报告 1. 0 包装材料和系统的验证 1. 1 包装材料的选择评估内容: 1. 1. 1 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评价目的:可供选择的包装材料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符合产品要求。评价项目:对包装材料进行物理特性(如外观、克重、厚度、透气性、耐水度、撕裂强度等)、化学特性(如薄膜的溶出物指标、 pH 值、氯、硫含量等)的评价。判定方法:通过确认供应商提供的质量保证书验证。判定结论: 1. 1. 2 包装材料的毒理学特征评价项目:确认包装材料不应释放出足以损害 健康的毒性物质。评价项目:对包装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反应试验、皮肤 致敏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判定方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生物相容 性与毒性测试报告验证。判定结论: 1. 1. 3 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评 价目的:确认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评价项目:外观、热封强度、 包装完整性。判定方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测试报告验证。判定结论: 1. 1. 4 包装材料的微生物屏障特性评价目的:确认包装材料对微生物的屏障特性,以确保 维持灭菌后产品的无菌性。评价项目:对灭菌袋(PET/PE 薄膜+医用透析纸包装) 进行微生物屏障特性试验。判定标准:按 ISO11607-1: 2006 附录 C 测定。判定方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微生物阻隔测试报告验证。判定结论: 1. 1. 5 包装材料与灭 菌过程的相适应性 A、灭菌袋的生物负载量验证项目:灭菌袋的生物负载量验证依据:按 GB15980-1995、 GB 7918. 2 试验结论样品编号平行取样总数平均菌数稀释倍数(10-1)结果(cfu/件)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论备注 B、灭菌 适应性验证项目:无菌性、灭菌袋的热封强度验证依据: ISO11138-2: 1994、 EN868-5: 1999 无菌性检测: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试结果结论灭菌袋热封强度检测:编号数据灭菌袋灭菌前的热封强度灭菌袋灭菌后的热封强度 1 2 3 4 5 1 2 3 4 5 测试结果结论 1. 1. 6 包装材料与标识系统的相适应性评价目的:包装材料与 标签系统在确定的灭菌条件的的适应性。评价项目: 1) 标签系统在灭菌前应保持完 整和清晰; 2) 标签系统不会因灭菌过程而导致难以辨认; 3) 标签系统不会引起墨迹 向产品迁移。验证依据: ISO11607-1: 2006 试验结论分类数据灭菌前灭菌后标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符合规定标签是否清晰墨迹是否迁移测试结果结论 1. 1. 7 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合性评价目的:在规定的贮存、运输条件下,验证包装材料是否能保证其特性。评价项目:灭菌袋封口完整性。验证依据: GB12085-89 试验结论: 1. 2 稳定性试验 1. 2. 1 加速老化评价目的:灭菌袋在有效期内始终能保持产品的无菌性。评价项目:抗张强度、延伸率、微生物阻隔能力。判定方法:通过 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测试报告验证。判定结论: 1. 2. 2 真实老化评价目的:灭菌袋在有效期内始终能保持产品的无菌性。评价项目:抗张强度、微生物阻隔能力。判定 方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测试报告验证。判定结论: 1. 3 提供的信息评价目的:标签、说明书、外包装等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能是否能提供规格、 批号、有效期、贮存条件、灭菌方式等信息。评价项目:标签、说明书上的内容 及形式验证依据: ISO11607-1: 2006 试验结论类别编号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

无菌灌装验证方案

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方案 验证分类:工艺验证 验证部门:冻干粉针剂车间

1.概述:为证明在确定的环境、工艺和操作下,生产过程能有效地防止微生物污染,使产品达到无菌要求,需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来验证所提供产品的无菌可靠性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这是GMP对非最终灭菌无菌冻干粉注射剂生产的基本要求,是无菌制剂工艺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此试验不能对常规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是指由掌握了无菌操作的人员在一个有控制的环境中,利用适宜的设备系统,将经灭菌(或经除菌过滤)的无菌培养基灌装于事先灭菌的容器中,制成无菌药物的过程。该验证是在与无菌灌装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验证如:洁净厂房、公用系统(工业用水系统等)、设备(包括蒸汽灭菌柜、隧道式干燥灭菌器等)等验证合格后,且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了岗位SOP后进行的。 采用培养基代替药品进行无菌灌装对无菌工艺进行验证,即用经过湿热灭菌(除菌过滤)的液体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代替产品药液,进行无菌灌装、半加塞操作,灌装后的样品送入冻干箱内放臵产品冻干程序所需时间,再进行压塞、轧盖,然后进行培养观察,以确认无菌灌装工艺的可靠性,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应模拟正常的产品生产时的最差状态。 培养基灌装作为无菌灌装的模拟实验,可以直观、方便、准确地反映出无菌灌装过程的污染情况及问题。 2.目的:通过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来确认在冻干粉针剂灌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各种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或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为今后对粉针车间进行冻干粉针剂灌装作业管理确定依据,即通过对经过培养的灌装样品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解读可以综合评估无菌工艺的可靠性,借以确定实际生产中产品被污染的概率,确保无菌产品的无菌性。 3.范围:此验证方案适用于粉针车间,非最终灭菌的无菌生产工艺模拟试验。 4.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附录1:无菌药品生产;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包装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医院篇)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包装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医院篇) 前言 选择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材料和包装方式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最终医疗器械包装的目标是能进行灭菌、使用前提供无理由保护,保持无菌水平,并使能无菌操作(如无菌打开等)。医疗器械复杂的具体特性、多种预期的灭菌方法、预期使用、失效日期、运输、和贮存都对包装系统和材料的选择带来影响。在为可以进行灭菌的医疗器械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时,要仔细的考虑无菌屏障系统的诸多方面,涵盖了与灭菌过程的相容性、对装运和处理中的坚固性、屏障的特性以及与器械最终用途相关的大量考虑事项。 用来描述用以执行医疗器械包装所需特有功能的最小包装应有功能有:可对其进行灭菌、要提供可接受的微生物屏障、可进行无菌操作;保护性包装是保护无菌屏障系统的;这些共同形成包装系统。预成形无菌屏障系统包括了任何局部组合的无菌屏障系统,如医院用的包装卷等。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选择适宜的材料受图1所示相互关系的影响。 医疗器械 包装系统灭菌 的选择,确认过程 图A.1 影响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选择材料的相互关系无菌屏障系统是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安全的基本保证。管理机构之所以将无菌屏障系统视为是医疗器械的一个附件或一个组件,正是认识到了无菌屏障系统的重要特性。世界上许多地方把销往医疗机构用于内部灭菌的预成形灭菌屏障系统视为医疗器械。 第一章名词解释 1. 包装材料package material 用于制造或密封包装系统的任何材料。 2. 无菌屏障系统sterile barrier system 防止微生物进入并能使产品在使用地点无菌使用的最小包装。 3. 包装系统package system 无菌屏障系统和保护性包装的组合。 4. 保护性包装protective packaging 材料的结构设计成从组装到最终使用过程中防止无菌屏障系统和其内装物品

医疗器械初包装验证方案(2)

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包装验证方案 编号:XX4-JS-024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一、方案概述··3 二、过程概述··3 三、验证步骤··4 四、异常状况处理··4 五、验证评定及结论··5

一、方案概述 1、名称:包装验证方案 2、目的:通过对包装过程和人员资格进行验证和确认,以认定包装是否满足公司规定要求 3、内容:包装设备的安装确认、包装操作过程确认、包装性能的确认 4、类别:确认。 5、依据:XX3-JS-017 《成品包装通用工艺规程》, XX3-JS-026 《初包装封口操作规程》, XX3-JS-028 《清洗,包装检验规程》 6、方案适用产品:所有需要包装的产品 7、参与验证部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质管部 8、具体实施部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质管部 9、文件存档部门:技术部。 10、验证小组的构成: 验证小组成员名单 11、验证涉及场所:清洗包装车间。 12、相关文件 1) 图纸及工艺文件

2)本方案涉及到的其他相关文件 二、过程简述 1、设备安装确认(IQ) 确认设备的完整性,安装的正确性;测量装置鉴定;启动设备,验证其运行的可行性; 2) 操作过程确认(OQ) 人员资格确认,确认设备的使用正确,设计工艺参数; 3)产品性能确认(PQ) 检验分析产品的合格性; 三、验证步骤 1 概述 本次确认使用的材料为PE包装袋。材料的技术参数见供应商提供的资料。 2 验证涉及场所:包装车间。 3 设备安装确认(IQ) 1) 主要设备如下: SF-900多功能塑料封口机 2)技术资料检查归档 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图纸、设备清单、各类证书、说明书或手册是否齐全。 3) 操作规程及培训 主要设备供方应制订相应的操作、清洗、日常维修规程。员工应有培训记录。 4)设备运行和性能确认 查阅供方提供相关设备安装验收记录、设备运行及维护/修记录、有关仪表检定合格证或定期检定记录台帐是否符合要求。 4 操作过程确认(OQ) 4.1根据GMP规定,现重新做包装确认。 4.2确认包装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的工艺流程 OQ的目的在于确定合适的包装过程以及包装工艺,设定工艺控制的上下限度,确定最佳的包装工艺,寻找影响包装效果的因子,同时挑战工艺的极限,确保工艺的稳定性。4.3确定包装参数 由于去年已对初包装所需条件进行选取确认,故今年只需对该条件进行验证确认。初包装封口尺寸为8±0.15mm,封口机温度范围为180-190℃,封口剥离力≥2.5N。(用SF-900实验时所用包装袋为PE包装袋,大小均为80mmX120mm。实验所用数量为10个/次)

无菌检验验证方案样本

类别:编号: 部门:页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版次:□新订口替代: ________________ 制定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H H 日审批会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确认所用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一次性活检钳的无菌检查。 1.2 确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及检查方法的完整 性。 2. 验证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活检钳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 ISO11737-2: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 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 生物学试验方法 4. 验证器材 4.1 检验环境: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 区域内进行操作。 4.2 设备: 医用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无菌检查膜过滤器、电动吸引器、 电热干燥箱、霉菌培养箱、数显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 计、冰箱、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4.3 培养基及稀释液: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pH7.0 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0.1% 蛋白胨水溶液、营养琼脂。 4.4其它实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w 0.45um,直径约50mm)、无菌过滤杯、无 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钳子、无菌手套、吸管(1ml和10ml)、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培养皿。

5.1 原理: 活检钳的形状为不溶物, 为微生物转移更彻底, 特选用无菌检查法中的 薄膜过滤法。 5.2 设备器材: 验证中所用器材、设备已经过国家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并有鉴定证书。 5.3 培养基: 验证中所用培养基以经过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检测合格。 5.4 操作步骤: 5.4.1 供试品的取样按照GB/T 2828.1- 相关规定进行逐批取样。 5.4.2 将所需物品, 供试品表面消毒, 经过传递窗, 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无菌室紫 外线消毒半小时。 5.4.3 操作人员用洗手液、自来水清洗双手, 关闭紫外灯, 换拖鞋, 脱外衣放入衣 柜, 穿洁净白大衣, 进入缓冲间, 再用洗手液、纯化水清洗双手, 用75% 乙醇对手进行消毒, 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5.4.4 进入菌检室, 打开医用洁净工作台风机, 运行至少15分钟以上。 5.4.5 将所需物品由传递窗取出, 两只消毒液桶分别放置于菌检洁净工作台一侧, 其余物品放置于传递窗一侧的方形桌上, 剥去牛皮纸外包装。 5.4.6 医用洁净工作台内点燃酒精灯。打开3个养琼脂平板, 置于医用洁净工作 台的不同位置。 5.4.7 取供试品, 在医用洁净工作台内, 打开包装袋, 小心将供试品取出, 将其剪成 约10cm的小段,浸入500ml 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中,充分振摇作为供 试液。 5.4.8 将供试液平均转入三个薄膜过滤器的滤杯中, 开启电动吸引器开关进 行过滤,用pH7.0蛋白胨-氯化钠缓冲液每次100ml冲洗滤膜三次,用平口镊子夹取滤膜(过程保持滤膜的完整性) , 一张转移到100ml 改

医疗器械包装

医疗器械包装 广州市冠誉铝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廖启忠 Tel: E-mail: qizhongliao@ 医疗器械包装是在医院和医疗器械或外科手术器械制造厂里进行的。大部分包装送交最终用户时必须无菌。医疗器械包装为器械提供防护封套,以便在消毒、运输、储存和交送最终用户过程中对器械起保护作用。医疗器械包装可以将某一指定外科手术所需的几件器械集合和固定在一起,为动手术准备妥当。 “器械”一词包括的产品范围很广。一个棉花球、棉花签、压舌板都是“可处理产品”的例子。它们使用一次就丢掉。“一次使用”并不是“价格便宜”的同义词。有些很贵的器械,如渗析过滤器,由于本身太脆弱,而不能清洗和灭菌后重复使用。为了节约成本,重复使用是合乎需要的。大部分医疗器械,如剪刀、外科用小刀和许多其它产品经常是在医院里清洗、重新包装和重新灭菌。第二类器械(如静脉注射用具、注射器、外科用小刀)通常较贵,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这些产品必须符合某些性能标准。 医疗器械包装除了要保持无菌以外,还常要求它能保护产品的完整(见后面“有关法规的问题”)。第三类器械(例如起博器)是要求非常严格的产品,功能失灵时对人生命有威协。 设计包装时必须考虑产品及其功用。本文并不涉及药品和其他药剂的包装(参见药品包装),也不涉及作为未消毒消费品出售的卫生器械(如牙签、棉签)的包装。 包装类型 用于医疗器械包装的容器种类很多,可以分五类(见表一)论述。 平袋少量中小型器械是平袋包装的主要产品。这种袋通常一面是纸或Tyvek(杜邦公司生产的聚烯烃无纺布),另一面是透明的塑料复合材料。如果产

品要进行蒸汽消毒,一定要用纸,因为纸具有多孔性;聚丙烯是塑料复合材料的密封层,因为它具有耐热性。辐射消毒可以使用全塑料袋。设计平袋时必须考虑可剥离性,下面“封闭物”一节将谈到自封合。平袋通常不适合于体积大的产品。 透气袋普通低密度聚乙烯袋比人字形密封和剥离开启的平袋价格便宜,但整个包装成本取决于材料以外的费用。便宜的聚乙烯袋过去一度用于环氧乙烷消毒的包装,但是由于气体缓慢透过聚乙烯,灭菌周期需要很长,工业部门终于认识到这种便宜袋实际上很贵,消毒时间条,花钱多,而且38微米厚度的薄袋经常破损,重新包装和重新消毒将使总成本进一步增加。现在发展了新的更坚固、消毒更快的袋。这种袋由厚度至少为76微米的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在袋壁或袋口有泰维克(Tyvek)补片。这种可透气袋很适合体积大但重量轻的产品如婴儿睡衣裤。 有褶袋对于较重的、体积大的产品,可以采用一次使用袋。这种包装的结构类似平袋。但袋体部分可以开得更宽。这种袋的关闭可能有问题,但可以买到具有自封特点的袋。大褶袋在消毒过程中发生破损是很普通的事。大型袋内常有空气,加热过程中空气体积膨胀使封合承受压力。在消毒前应尽可能多排除空气,这一点很重要。开启可能发生困难,袋褶大小决定了操作的难易。 表一医疗器械包装的类型 包装种类 平袋 透气袋 有褶袋 预成型盘/盖 热成型/充填/封合外科手套 聚乙烯管 外科盘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单包装验证方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各产品)等产品的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 二、过程要求(验证项目): 1、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 2、包装完好性试验 3、微生物屏障(阻菌性试验) 4、包装材料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5、包装材料与贮存过程的适应性 6、变更时的再确认 三、验证方案 本包装是用于最终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在规定的生产、灭菌、运输、贮存过程中,能够保持产品无菌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特性的一次性使用包装材料。 1、验证目的:通过各种试验和过程验证来证明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的包装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用途。 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产品的单包装。 3.试验和验证方法及预计完成时间: 1)、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封口验证) 2013年1月 2)、包装完好性试验(渗漏试验) 2013年1月 3)、微生物屏障(阻菌性试验) 2013年1月 4)、包装材料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2013年1月 5)、包装材料与贮存过程的适应性(加速老化试验) 2013年4月 6)、变更时的再确认 四、验证小组人员职责权限

五、试验和过程验证 一、包装材料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封口验证): 1、验证方案: 1)目的: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多个生产运转过程进行鉴定,来验证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范围:全塑单包装、吸塑单包装、PE/透析纸单包装及带方形透析纸单包装。 3)参与人员: 4)验证步骤: a)连续塑料封口机。 b)过程控制参数的评价。 c)过程控制参数的确定。 2、验证内容、程序: 1)设备名称:连续塑料封口机 温度0-300℃。封口速度0-13米/分;封口宽度0-14mm。

医疗器械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标准

医疗器械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标准 —、总则 1包装材料的要求 参考依据: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Y/ YY/T0313。 用作制造的包装材料原料是原始材料,应有原料的来源,明确其历史和可追溯性,并受到控制,以确保成品始终能满足要求。 2包装材料的设计必须在满足原定用途的条件下,既能够确保内包装材料的符合性,又把对使用者或患者的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包装材料与的相容性(即包装与医疗器材相互无不良影响):主要考虑的有:装材料的安全性毒性的要求,拟包装的医疗器械的大小和形状,对物理和其它防护的要求,医疗器械对特殊危险例如辐射、湿气、机械性撞击,静电放射的敏感性。 包装材料与标识方式的相容性:标识方法必须对包装材料与采用的灭菌过程的相容性无不良影响,印刷或书写所采用的油墨不会转移到产品上,也不会和包装材料起反应而影响包装材料的效用,也不会变色而使标识变的模糊不清,对固定在包装材料表面的标识,其附着方式必须能耐受灭菌过程的使用及制造厂规定的贮存和运输条件。 3 包装材料能够提供对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防护。包装材料在使用场所与使用者撕开包装取出使用时的要求相容性(例如无菌的

开封)。 3.2 在使用条件下,在灭菌前、中、后,包装材料不可释放已知是有毒的,其数量足以对健康危害的物质。 无菌状态的保持:(即从其产品灭菌后,成为无菌之时起,直至规定的失效日期或使用时止),包装完整性及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阻隔特性。 材料的毒性检测。 二、包装完整性试验 1 试验目的对的包装系统,按照YY/、YY/T0313 和“包装完整性试验方案”进行包装完整性验证,来评价包装系统的符合性。 2 试验样品:产品及其包装 3 试验依据:YY/ 、YY/T0313。 4 试验项目 a)单包装初始污染菌; b)单包装阻菌性(不透气性); C)单包装材料的细胞毒性。 5 试验结论按“包装完整性验证方案”对所有项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全部合 格。 6 验证和试验小组成员: 7 试验日期: 8 附件 附件A 单包装初始污染菌试验报告; 附件B 单包装阻菌性(不透气性)试验报告; 附件C 单包装材料的毒性检测报告;

医疗器械包装袋的原理、结构、质量要求

医疗器械包装袋的原理、结构、质量要求 医疗器械包装袋的定义: 用于医疗器械类产品的包装,可对其进行灭菌,可进行无菌操作(如洁净开启),能提供可接受的微生物阻隔性能,灭菌前后能对产品进行保护并且灭菌后能在一定期限内(标注的有效期)维持系统内部无菌环境的包装系统。 医疗器械包装袋的可适合的灭菌方式: ETO环氧乙烷、高温湿热蒸汽,gamma钴60射线辐照、等离子、甲醛等。 结构组成:袋子或者吸塑盒 袋子:纸塑袋和纸纸袋为主(纸塑袋多为美国纸,法国纸,英国纸;纸纸袋为国产纸)吸塑盒:吸塑材料PET、或者PP、或者PETG等组成的吸塑盒外热封医用涂胶纸,目前多为杜邦特卫强吸塑盖材Tyvek涂胶纸) 对象:医疗器械厂家和医院为主。 封口形式:热压封口机封和双面胶自反扣粘合封 质量标准:国际为ISO11607;欧盟为EN868;中国为GB/T19633 包装原理:装入器械,封口,灭菌,袋子阻菌透过灭菌因子的原理可以保存1-5年,达到医用灭菌包装袋的阻隔作用 功能作用:将拟最终灭菌的器械装入包装袋内,经密封后,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袋

体内器械上的微生物杀灭,并能在规定的效期内,保持袋内的器械处于无菌状态。具体可包括以下功用 可适应相应的灭菌过程; 保护器械,使器械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使用条件下; 具有细菌阻隔性能,使用前可保持器械的无菌性和完整性; 可以无菌开启,以使用器械; 正确地识别与使用产品。 医疗器械包装袋的质量技术要求: 1、包括材料必须有效阻隔微生物/细菌ASTM F-1608 2、必须适应承诺的灭菌方式ISO11134\ISO11135\ISO11137 3、维持产品的无菌状态.包装不能够有被空气污染,纤维破损,灰尘等外来物,微生物侵入的机会(ASTM D- 2019).因此,包装需确保: 包括材料无破损; 封合完整,剥离强度(ASTM F88)适宜,无渗透(ASTM :1998),无爆破(ASTM F-1150 / ASTM F-2054)、剥离洁净(EN868-5). 4、包括材料或包装后续应宜于被加工; 材料制造的时须最大程度的减少颗粒的脱落,例如纤维,薄片, 油墨脱落, 灰尘。(ASTM D-2019 5、包装开启后, 应有明显的痕迹显示曾被打开过; 包装启封口开启后,不应有任意再封合性。(预防包装打开被污染然后再重新合上) 6、应标识开启位置和方向; 应易于开封,且开封位置应方便使用者打开启(EN980) 7、必须可以认别产品(印刷唛头应符合医器械法律法规要求,包括材料有一面透明的材料,可以看到内部的产品)EN980 医疗器械包装袋的化学指示剂及印刷墨水 1、灭菌变色化学指示剂,该产品类似于印刷墨水,加工原理同印刷墨,通常将其印刷于包装袋内或外部。其原理为在特定的灭菌条件下,指示剂印墨由初始颜色变成预先设定的颜色。功能在于直观地表明灭菌产品是否经过并符合规定的灭菌条件。灭菌变色化学指示剂分为水性和油性,区别在于水性不含重金属。 2、印刷墨水,通常分为水性和油性,基于医疗产品的质量要求,医疗包装通常使用水性环包型墨水,该墨水应通过ISO10993生物兼容性检验,重金属含量符合IEC 62321:2008,US EPA 3052:1996要求 医疗器械包装袋的常规制造工艺原理 透析纸 →木浆水解→铺网、辊压、烘干精制纸张→收卷→分切→包装。(自粘与非自粘纸的主要区别为在造纸成型过程中,在纸的表面侵泡化工原料) 复合膜(复合机) →配选料粒→吹膜或流延成膜料→二层或多成预选膜复合而成。

无菌检验验证方案

类别:编号: 部门:页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版次:□新订□替代: 制定人: 年月日审批会签: 批准人: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

1.验证目的 1.1确认所用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一次性活检钳的无菌检查。 1.2确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及检查方法的完整性。 2.验证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活检钳无菌检验。 3.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无菌检查法 ISO11737-2:2009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4.验证器材 检验环境: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操作。 设备:医用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无菌检查膜过滤器、电动吸引器、电热干燥箱、霉菌培养箱、数显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培养基及稀释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蛋白胨水溶液、营养琼脂。 其他实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直径约50mm)、无菌过滤杯、无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钳子、无菌手套、吸管(1ml和10ml)、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培养皿。 5.验证方案 原理:活检钳的形状为不溶物,为微生物转移更彻底,特选用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 设备器材:验证中所用器材、设备已通过国家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并有鉴定证书。 培养基:验证中所用培养基以通过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检测合格。 操作步骤: 供试品的取样按照GB/T 相关规定进行逐批取样。 将所需物品,供试品表面消毒,通过传递窗,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无菌室紫外线消毒半小时。 操作人员用洗手液、自来水清洗双手,关闭紫外灯,换拖鞋,脱外衣放入衣柜,穿洁净白大衣,进入缓冲间,再用洗手液、纯化水清洗双手,用75%乙醇对手进行消毒,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加速老化试验标准指南

ASTM F 1980:2002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加速老化试验标准指南 Standard Guide for Accelertated Aging of Sterile Medical Device Package 1 范围 1.1 本指南提供了开发加速老化方案的信息,以便快速确定包装的无菌完好性和包装材料的物理特性受所经历的时间和环境的影响。 1.2 用本指南获得的信息可用以支持产品包装的有效日期。 1.3 加速老化指南涉及初包装整体,不涉及包装与产品间的相互作用或相容性,这在新产品的开发中可能涉及到。在包装设计之前的材料分析过程中宜涉及包装与产品的相容性和相互作用。 1.4本指南不涉及实际时间老化方案,但进行实际时间老化研究能证实用同样评价方法的加速老化试验的结果。 1.5 用于包装过程确认的方法,包括机械过程、灭菌过程、运输、贮存的影响也不在本指南的范围内。 1.6 本标准不打算涉及标准使用中的所有安全问题,本标准的使用者在使用前有责任建立相应的安全和卫生规范,并确定法规限制的适用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ASTM 标准 D 3078 用气泡发射法测定软性包装的试验方法 D 4169 运输容器和系统的性能试验规范 D 4332 容器、包装或包装组件的试验用状态调节的规范 E 337 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湿球温度和干球温度)测定湿度的试验方法 F 88 软质屏障材料密封强度的试验方法 F 1140医疗应用无约束包装抗内压破坏试验方法 F1327 医用包装屏障材料的相关术语 F 1585 医用包装多孔屏障材料完好性试验指南 F 1608 医用包装多孔屏障材料的微生物等级的试验方法 F 1929 用染色穿透的方法测定多孔材料医用包装中密封泄漏的试验方法 2.2 AAMI 标准 ANSI/AAMI/ISO 11607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AAMI TIR 17-1997 辐射灭菌材料鉴定 3 术语 3.1 定义 医疗器械包装的一般定义见ISO 11607。有关医用包装屏障材料的术语见F1327 3.2 本标准规定术语的定义: 3.2.1 加速老化(AA) 样品贮存在严酷的温度(T AA),以一种缩短时间的方式来模拟实际时间老化 3.2.2 加速老化因子(AAF) 一个估计的或计算出的与实际时间(RT)条件贮存的包装达到同样水平的物理性能变化的时间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