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兜网技术材料

水平兜网技术材料
水平兜网技术材料

向钢筋→穿置于下部底部短跨方向基础主、次梁纵向钢筋→箍筋下部绑扎→拆除支撑架放基础梁校正基础梁位置并放置垫块→柱、墙及集水坑等构件插筋→筏板上部钢筋、马镫、拉筋绑扎→各班组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复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检(合格后)申报隐检→进入下一道工序

操作工艺

1、基础底板钢筋绑扎:

1)将基础防水保护层清理干净,用墨斗将基础主次梁钢筋、底板双层双向钢筋、柱钢筋、墙钢筋、集水坑等构件钢筋位置线弹出。

2)将基础底板下部钢筋用塔吊运至事先划分好的区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短向在下长向在上,按照图纸要求间距180mm开始摆放。

3)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交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不得采用隔一绑一梅花状绑扎必须满绑满扎。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开,防止整体钢筋移位。

4)在底层钢筋的交叉点的下部垫水泥砂浆垫块间距600mm,呈梅花状布置,板上下部钢筋的端头为90度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50mm,附加钢筋随同向板筋按先后顺序同时进行。

5)待基础主次梁与墙、柱集水坑等构件插筋并固定好后,开始摆放马镫筋,直径12~14mm钢筋制作,马镫筋间距按每米一个。

6)底板顶板钢筋绑扎:上部钢筋长跨方向在下短跨方向在上,间距180mm布置,满扎。

2、基础主次梁钢筋绑扎:地梁绑扎:

1)先在长跨方向地梁两侧搭设钢管脚手架,下部带有支托,在地梁顶部上150mm处水平安装横向钢管用于支撑上部钢筋(图1-1),每隔3~4m搭设将其全部连成一体。

2)上部钢筋运至脚手架上,按间距摆放整齐,两端距立杆边100mm,上部钢筋链接区在支座边缘Ln/4处将上部钢筋连接。

3)在长跨方向钢筋上画出附加箍筋位置,后向两端画出箍筋间距,套完箍筋后将箍筋上部绑扎牢固,然后将柱子在基础梁内二道箍筋固定于基础梁箍筋上。

4)将短跨方向地梁上部钢筋放置于顶部长向钢筋上部,依次画出附加箍筋及箍筋定位线并绑扎箍筋上部,固定柱子箍筋。

5)先穿底部长跨方向下部钢筋,在将短跨方向下部钢筋放置在长跨方向下部钢筋上依次按间距整齐摆放,在跨中lo/3处连接。

6)将构造钢筋穿入梁内,自基础主梁上部下侧钢筋向下布置,钢筋中距≤200mm布置后绑扎箍筋下部及构造钢筋。

7)拉筋间距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隔一拉一呈梅花状布置,绑扎垫块。

2.其他:环境类别为一类时:梁25mm,板、墙15mm,柱30mm;环境类别为二a类时:梁30mm,板、墙20mm,柱30mm;环境类别为二b类时:梁35mm,板、墙25mm,柱35mm。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边缘算起)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板、墙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4.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保护层厚度40mm。

3)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

图1-4 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示意图图1-5 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示意图

图1-6 剪力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示意图图1-7 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示意图注:1.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小于下表规定。

2.梁、柱中箍筋、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板、墙中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为下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在任何情况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表1-1 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mm)

钢筋连接

1)1.根据本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本工程钢筋连接:竖向钢筋连接为电渣压力焊;水平钢筋当直径小于22时,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当其直径大于等于22时,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采用滚轧直螺纹接头,等级满足Ⅱ级或以上要求。

2.当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钢筋长度按国标03G101-1图集规定如表1-2。要求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1.3l l搭接长度)内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25%。对于框架梁纵筋接头位置:梁上部钢筋在跨中,梁下部钢筋在支座。

表1-2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E 、l l

图1-8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机械连接、焊接接头图1-9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连接注:凡接头中点位于连接区段内的机械连接接注:凡接头中点位于1.3ll 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同一头均属同一连接区段连接区段

3.当受力钢筋直径≥22mm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等级满足Ⅱ级或以上要求。要求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35d,d为直径)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钢筋竖向连接

1.柱钢筋连接位置

图1-10 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图1-11 抗震K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注:1*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绑扎搭接和机械连接不宜大于50%,对于焊接连接不应大于50%。

2*图中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为截面直径),c为柱变截面之差,hb为梁截面高度,Hn为所在楼层的净高。

2.剪力墙、框架梁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1-12 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图1-13 一二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KL 注: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其中架立筋搭接长度150mm。

钢筋锚固

按本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规定:

1)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按国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图集中规定见下表。

2)除了现浇板下部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10d,且应伸过支座中心线外,其他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表1-3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

混凝土强度等级

抗震等

钢筋种类与直径

C30

二级抗震等

C35

二级抗震等

≥C40

二级抗震等

HRB235 普通钢筋≤2527d 25d 23d

HRB400普通钢筋≤2541d 37d 34d

注: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3)机械锚固图1-

图1-14

注:1.当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抗震可为0.7laE,非抗震可为la。

2.机械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小于3个,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0.25倍时,其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的5倍。当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时,可不配置上述箍筋。

五、质量要求:

1.钢筋骨架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骨架各钢筋焦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4.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丝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部对要及时调整好。

5.箍筋接头应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立即纠正。

6.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

7.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柱、梁钢筋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见表1-

柱、梁钢筋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1-4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