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doc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doc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doc

一概念

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和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P24)★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

1 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4)★★★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他与私人管理

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

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过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

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纵向分析)表现在:1自由放任时期……2垄断时期_3滞胀时期……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模

式也不同。(横向分析)表现在:1英美模式…2欧洲菜茵模式_3东Ⅱ政府主导模式……

(注释:以上省略部分要求孝生用自己语言阐述,以下同)

三论述

1论述21世纪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P29-34)★★

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首先,市场经济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内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建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直接的干预。全能政府的弊端突出之后我们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于是各方面挑战接踵而来:1政府如何建立完善市场体制_2 如何建立一个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灵活、高效、简洁、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_3如何建

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其次,“入世”给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题材股的挑战。(外部)经济全球化将人类带入一个快速变化的新世纪,“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面临严峻挑战:1对政府管理日擎薄事的冲击…一2对政府公共管理法制化的高要求_3-对国家公务员能力和素质的高要求……

综上所述,改革和“入世”这些来自内部外部的不同挑战,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的考验,但是他们同时也给予我们无限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UNIT2公共组织理论

一概念

l公共组织(P36-37)★

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组织(NGO、NPO)。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是国家机关组织。

2管理层次(P43)★★★

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划分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是公共组织结构的一个主要概念,一般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例关系。

3管理幅度( P43)★★★

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者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者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公共组织结构的一个主要概念,一般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4组织冲突( P54)★

是指因组织目标、过程、顾客、领域等要素的不相适应而引发的,组织间行为的“不合辙“。通常有三种形式:目标与顾客的冲突、功能与领域的冲突、目标间的冲突。

5公共选择理论(P58)★★

是一种解释组织行为的理论,它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这种性质个体利益与集体行为不容易达成一致。政府作为“经济人”,同样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总是想尽办法来增加预算扩大开支。

6公共组织生态环境( P60)★

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对组织存在和发展产生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包括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宏观环境。

7政府再造(P65)★★

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简单而言,就是要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

二简答

1列举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P38-39)★★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主要构成要素有:

第一,组织人员。任何组织都是以人为核心。

第二,组织目标。组织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建立。

第三,职能范围。组织必须有明确的活动领域和工作任务。

第四,机构设置。职能要通过机构体现出来。

第五,职位设置。职级、职数、职责的确认保证了组织权力的流动和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第六,权力与职权两者密切相关。

第七,权责划分。各部门、层次、成员之间关系的确认。

第八,规章制度。以书面文件等形式对组织建构、组织行为、运行程序等进行严格规范。

第九,团体意识。共同心理基础。

第十,组织设计。主要是组织结构的分化和整合以及组织目标的修正。

第十一,支持硬件。包括办公设备、经费等。

第十二,技术和信息。包括组织决策原则、方式等“政治技术”。

2列举公共组织的类型?(P40-41)★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主要类型有:

第一,财务一会计标准分类。1政府机构2教育机构3.健康福利组织4.宗教组织5慈善组织6基金会

第二.公共权力标准分类。1强制型…2半强制性_3非强制性…

第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1古典模型…2官僚模型_3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3列举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P44-46)★★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一般有如下结构形式:

第一,直线结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信息传递速度快等,缺点在于各职位工作程序规定,容易导致僵化多在规模不大、工作简单的公共组织中采用。

第二,职能结构。在职能部门中,没有单一服从自己的下级部门,适宜于相对复杂的管理工作,但是容易出现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等现象。

笫三,直线职能结构。综合了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加强了对水平层次领导部门的协调领导,有助下克服政出多¨的现象。但是他可能使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第四,矩阵结构。一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垂直领导与水平领导并重既保持了组织成员构成的稳定性,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综合优势

4.列举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类型?(P57-58)

公共组织尤其是行政组织中人的行为方式有其特别之处。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

第一,成人发展模型。.

第二,文化行为模型……

第三,政治行为模型…….

5.列举公共组织组织环境构成的因素*?( P61-62)★★

公共组织环境是指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屯产生因素的总和。在公共组纵的一般环境中,构成冈素主要有:

第一,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公共组织直接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体现在:……

第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和等级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三,文化环境。文化是公共组织文化的凝固化表现。影响表现在

第四,技术环境。技术本身是组织因素之一,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

6简述公共组织的生命周期?( P64)★

公共组织是一个不断与其环境发生作用的开发系统,有其产生、成长、衰落的过程。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生阶段。这时候组织规模较小,组织管理以个人创造性方式为主

第二.集体化阶段。这个阶段,组织规模迅速扩张,组织管理的规范制度形成,进入“非人格化”阶段。

第三,规范化阶段。这个阶段组织的规模相对稳定,开始大量采用授权管理方式取代直接管理方式。

第四,精细阶段。这个阶段科层结构达到极致,于是出现项目小组和跨部门团队。*作者注释本题也可能成为论述题,请关注后期复习资料,同时注意对课本的理解记忆

*作者注释·注意在组织不同阶段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也可以成为一个考点。

三论述

l论述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P48-50)★★

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以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根据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根据行政组织权力的使用特点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根据行政部门中同一层级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一)首长制和委员制。第一,首长制也即….优点在于…缺点在丁…第二委员制又称……优点在于…,缺点在于….

(二)层级制和职能制。第一,层级制也即…优点在于. .缺点在于…第二,职能制又称……优点在丁…缺点在于…

(三)集权制和分权制。第一,集权制也即…优点在于…缺点在于…第二,分权制又称……优点在于….,缺点在于….

(四)完整制和分离制。第一,完整制也即….优点在于….缺点在于…第二,分离制又称一…优点在于…缺点在于…

以上行政体制的几种类型,在同一国家里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常常几种类型同时存在,而且各有优势和劣势,不能一概而论。

UNIT3 政府改革与治理

一概念

l新公共管理( P71)★★★

是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总结,是政府治理的新模式,通过对官僚科层制的质疑和追求“三E”(economy经济,efficiency效率,effcctivencss效益)而迅速蔓延并成为一种国际性潮流。他以“经济人”为行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体现。

2.治理( P75)★★★

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称网络管理和网络治理。是指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诸多公共行政主体彼此台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日标的社会合作过程。

3全球治理(P79)★

是对国际合作网络的管理,又称“国际治理”等,一般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分化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4社区治理( P85)★

是对社区合作网络的管理,它是指随着公共服务的社区化进程,随着“大政府”模式的失败和公民社会部门的兴起,社区部门不断扩展公共职能,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中的重要力量。在很多情况下,他并非自发生成,而是政府部门主动建构的结果。

二简答

1简述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P76)★★★

治理是指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彼此合作,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而统治则主要是指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特征的管理。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第一,管理主体不同。治理主体更广泛,不但包括政府而且包括营利部门和第三部门以及公民个体,统治主体只有政府…

第二,管理客体不同。治理客体范围更大……

第三,管理机制不同。网络权威一政府权威。

第四,管理手段不同。非强制一一一主要是强制。

第五,管理重点不同。公民需求为出发点…一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

2简述治理的新特征?( P76-78)★★

治理是指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彼此合作,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新特征主要有:

第一,多中心的公共行政体系。并非只有政府一个主体,私营部门、NPO等都积极活动。

第二,反思理性的“复杂人”。公共行动者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不可能有处理信息的完全能力,而且行为主体有着复杂的动机和利益分歧。

第三,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在博弈中创造“多赢”的机会………

第四,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政策是公共行动者共同学习的结果,而不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安排。

3简述治理的困境?(P88-92)★★

治理是指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彼此合作,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新思维,治理也是把双刃剑。他的困境在于:第一,可治理问题。在市场和政府发生不了作用的地方,网络组织也不一定能有效发挥作用。

第二,合法性问题。是一种直接的认同危机。

第三,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直接产生了有效性问题

第四,责任性问题。公私界限的模糊和责任认定的困难,产生了互相推诿和转嫁责任的可能。

4简述当代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P96-97)★

西方各国政府改革运动以及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兴起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

第,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推动力………

第三,新技术革命尤其信息革命是催化剂……

第四,传统官僚体制的失败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讲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1复习笔记 一、政治的定义 1.中国的解释 (1)古代 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 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西方 “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 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主要有: (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 (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 (3)权力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 (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活动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国家政权决定和支配着经济需要的实现方式,所以,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核心主要围绕争夺国家政权展开。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指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 二、研究政治的原因 1.确立基本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 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可能导致不同的实践。所以,研究政治的目的就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 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 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 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 负个人责任。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 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 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 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 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 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 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 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 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行政国家: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 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 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 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 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 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 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的学问。
1 / 11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民版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 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

《政治学十五讲》笔记

政治学十五讲知识要点 序言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政治学提供的知识 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合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①政治从业人员;②政治学从业人员;③普通公民。 第一讲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一、政治的定义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情,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情便是政治。 人们对政治的解释和定义来历不同,对政治概念的解释的大体思路有:①价值性解释;②神学性解释; ③权力性解释;④管理性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关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 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 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的规划政治生活 3、寻求文明的政治原则,文明的解释政治冲突 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三、政治学科的定位和知识体系 要了解政治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首先需要从人类文明以及知识的构成谈起: 文化(文明)构成及政治学知识结构 文化构成文化结构政治学知识结构 物质形态的文化:物质文明观念形态的文化:精神文明物质技术政治技术和技能(政治的物质条件和政治术)组织制度政治程序和规则(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学说、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社会心理民情、风俗和习惯(政治心理或国民性) 在我们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以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世界秩序与全球化【圣才出品】

第十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13.1复习笔记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 1.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文化就是“人文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体现为“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生存方式,包括在“人文化”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从狭义的角度讲,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对自然与社会的精神反映,即所谓的“精神文明”。 (2)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 2.政治文化的特性 (1)稳定性 稳定性反映的是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贯性的政治倾向和心理; (2)延续性 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 (3)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 二、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的研究体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前者主要说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之间的一般关系,分析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归纳政治文化的不同类型;后者则通过民意调查、数据分析,预测民众政治行为的可能倾向和对某一政策的可能态度。总结政治文化研究成果,可以将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文化分布研究 (1)同质文化 通过社会调查,如果发现大多数公民对某些基本问题持有大体一致的看法,那就说明该社会的政治文化是高度一致的,属于同质性文化。同质性文化一般产生于社会沟通广泛、社会流动频繁、信息分布均匀对称的社会,它为一致性政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质性文化也说明该社会不存在明显的深刻裂痕,社会不同力量和团体之间容易产生合作,社会秩序基本稳定。 (2)极端文化 如果大多数公民对某些基本问题呈现出极端对立的看法,那就说明该社会的政治文化两极分化。在政治文化两极分化的社会中,大多数公民处于两个对立的极端(极左和极右),社会裂痕和社会矛盾严重,政治领导人的任何政策建议都可能遭到相当部分的公民反对。在这种社会,各政治力量之间难于达成妥协,社会内部纷争不断,并极有可能导致政治分裂。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1.1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代表着知识界和实务界对实现一种良好政府治理的努力、希望和探索,即期望建立一个有能力的、负责任的、有效率的、更能体现和实现民主社会基本价值的、不同于传统官僚导向的政府组织、政策及运作模式的新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性质: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之发展 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

者古利克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中,同样表达了强化政府表达能力的观点。 严格来说,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正式产生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导致公共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背景。 1.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后,公共管理学便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依照行政学家亨利的观点,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典范变迁。 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行政学者有古德诺1900年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之观点,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学着怀特于1926年亦主张政治不要干预行政,行政管理系科学的问题,应为出价值中立,而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公共行政在这一阶段,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 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在这个阶段,许多学者关注建构“行政原则”。魏劳毕于1929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的原则》,特别强调有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存在,这些原则可以被发现,行政人员一旦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 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公共行政开始向政治学回归。这时期的公共行政具有亲爱昂列的规范取向。然而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助益不多。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 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从1960年至70年代起,一部分行政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教学文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的类型 (1 和福利组织、 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 会。 (2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 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 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 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 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 务机构。 (3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 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 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①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②“代理人”政府; ③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 ④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讲)【圣才出品】

第一讲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的定义 1.中国的解释 (1)古代 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 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西方 “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 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主要有: (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 (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 (3)权力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

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 (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活动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国家政权决定和支配着经济需要的实现方式,所以,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核心主要围绕争夺国家政权展开。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指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 二、研究政治的原因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终极笔记

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 第九章政治结构分析 一政治体系及其结构 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也有“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所构成,它接受来自公众的“要求”和“支持”作为“输入”部分,通过政府决策,形成政策和法律作为其“输出”部分政治体系的输入和输出部分内容: (见书P162最后一段-163第一段) 现代政治体系基本呈现三级化得模式。(1)个体公民——(2)作为“中介”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3)作为“国家”或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以下分别作简介) (P164图表对上述形象化的介绍。) 在上述结构中,各结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国家及其形式 国家的性质: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就是指一定地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三要素(人民、领土和主权)。 帕特里克·邓利维归纳的11方面的国家特征(见书P165-166) 首先,在国家的所有特性中,主权是至关重要的。 主权就是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色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让·布丹提出,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拥有绝对的主权,即最高统治权,它包括:·立法权;·宣战和缔约权;·官吏任免权;·最高司法权;·豁免权;·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等。 (思考:国家的绝对主权受到了哪些方面的挑战?人权?还有?) (国家产生的理论:暴力论、社会契约论、自然演化论和阶级对立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产生)观(见书P167-168)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社会陷入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的结果。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

一概念 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和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P24)★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 1 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4)★★★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他与私人管理 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 过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 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 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 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 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纵向 分析)表现在:1自由放任时期……2垄断时期_3滞胀时期……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模 式也不同。(横向分析)表现在:1英美模式…2欧洲菜茵模式_3东Ⅱ政府主导模式…… (注释:以上省略部分要求孝生用自己语言阐述,以下同) 三论述 1论述21世纪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P29-34)★★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公共管理学原理 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 第二章现代政府政策过程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 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 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