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专题重难点突破:标点(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专题重难点突破:标点(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专题重难点突破:标点(含答案解析)

(3模2真+技巧点拨)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必备参考资料标点

4.2018·重庆卷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利用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____鹦鹉螺号____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____史诗般的海洋。在我们身边,也有一艘这样的奇妙的潜水船____是它发现了冰海沉船,激发大导演卡梅伦拍摄了史上最赚钱的电影____是它帮助美国海军在地中海找到了不小心丢失的氢弹,避免了一次灾难。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人类对深海的很多重大发现中都有它的身影。它就是深潜水器中的明星____阿尔文号(Alvin)载人潜水器。

A.“”,。,:

B.————,:,:

C.《》、。;——

D.( ) 、:;——

4.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利用排除法,第一、二处,不是书名,排除C项;第四处表示提示下文,应用冒号,排除A项;第六处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应用破折号,排除B 项。

5.2018·天津卷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等等。

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5.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正确的标点符号应为“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常人之心”与“哲人之心”属并列关系;C项,省略号与“等等”删除其中的一个;D 项,“家庭”后的顿号改为逗号,属于并列层次不当。

4.2018·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4.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并列成分共分四个大层次,所以标点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C.整体没有疑问的语气,所以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D.句内括号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故改为“腹白(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很小”。

4.[2018·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4.C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A项,第二个“左拐”之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到图书馆分“三步走”,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B项,把“芸斋主人说”之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属于间接引用,且一句内不能有两个冒号;D项,引号改成书名号,影视作品名用书名号。

1. 2018·重庆一中月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竹)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

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1.B 【解析】 A.句内括号注释要紧靠被注释内容,前括号前面的逗号应移到后括号的后面;C.“有的”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2.2018·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越来越发现,体育精神、演讲能力、爱的能力、容错能力、领导能力、规划能力……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B.衡量黄金周含金量的多少很重要,究竟是商场、景区和餐饮企业挣了多少钱重要?还是老百姓的出行感觉更重要?

C.对新建火电厂,规定严格的污染物排限值,对现有火电厂,设置两年半的达标排放过渡期,给企业一定时间进行机组改造。

D.虽然“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但城市对农村人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规律。

2.A 【解析】 B.“还是”前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C.“排限值”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居大不易,”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其他机动车不得喷涂、安装、使用上述车辆专用的或者与其相类似的标志图案、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

B.络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2019年11月3日,以《魅力重庆、活力万州》为主题的重庆市第四届运动会在万州举行,在伦敦奥运会获得射击第四名的王涛点燃了主火炬。

D.全国人大代表孙晓梅说:“公平分配是保障房管理的‘生命线’。保障房不是过去那种福利房,要坚决

防止不符合条件者获得保障房。”

3.D 【解析】 A项,并列不当,“安装警报器”后逗号应改为顿号。B项,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4.2018·重庆南开中学四月月考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住手!记者同志。”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尽管一再劝说,也不能阻止记者们将李克强总理等人座位前的矿泉水作为纪念品带走。

B.他们在纸上制造了一场又一场落雪。然而,诗之外,无雪,雪之外,无诗。他们的所谓“雪”,不过是对雪的缅怀,他们的所谓“诗”,不过是对诗的悼念。

C.中央电视台的新办公大楼(它极似“大裤衩”)不仅造型奇特怪异,而且耗资巨大。

D.日本首相为何突然宣布可能出访朝鲜?是政治作秀,是压迫朝鲜,还是缓解朝韩局势?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4.D 【解析】 A.叹号应改为逗号;B.“无雪”和“缅怀”后的逗号改为分号;C.括号及其里面内容在“怪异”之后,逗号之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肃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B.唐代诗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具有空灵之美,正如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人们不会忘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新中国的诗歌史上。

D.现在很多中学生都难以抉择是在国内考一所一流大学还是去国外考一个二三流的大学?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

5.B 【解析】 A项,“严肃地说”后面应用逗号,句尾句号应放在引号内;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存在;D项,问号前的句子并非问句,问号应为逗号。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 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天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或画出来的文字、表格、图画。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

初三科学期末复习专题:重难点突破

专题二突破重难点 一.物质转化 例1.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测定其组成,取适量样品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3)取步骤哦(2)试验后的滤液,加入稀硝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某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2)物质D是。 探究二:设计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图二所示。 (3)药品溶液的pH 7试剂甲是溶液; (4)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二.除杂 例3.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过量锌粉过滤 B CO2气体(CO)过量氧气点燃 C CaO固体(CaCO3)足量的水过滤 D NaCl固体(Na2CO3)过量稀盐酸蒸干 例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可溶性氯化镁和难溶性泥沙,设计如图所示实

(完整版)负数教材分析即重难点突破法

《负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本次修订的例1情境更加丰富,增加了学生理解正负数意义的机会;删除了实验教材例4的教学,不再使用“数轴”这一名词。即删除了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改编了实验教材的例3教学侧重点,将“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等”改编为“不出现数轴概念,教学如何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相反方向的数量”,从内容安排上,更加强调结合具体的量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温度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每天都接触的气温引入负数,呈现了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六个著名城市在某一天的气温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城市

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你能发现什么”,激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不同地区城市的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冰雪覆盖大地,寒冷至极;而海南海口地处我国南部地区,树木生长郁郁葱葱,温高热不可待,相对而言,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上海、武汉、长沙,则温度适宜,不“冷”不“热”。这种强烈的不同的身体感受,自然引发学生对温度零上、零下初步表述。接下来随着对小精灵提出的“0℃表示什么意思”的讨论,明确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进而理解“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初步感知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引出负号“-”与正号“+”,并能正确表达具体的零上温度(如零上3摄氏度用+3℃表示,)与零下温度(如零下3摄氏度用-3℃表示)。紧接着教材组织讨论“-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在明确+3℃表示零上3摄氏度,-3℃表示零下3摄氏度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教材安排练习:“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并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思。”进一步帮助学生能正确用正负数表示温度,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的温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收支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

专题1-2解三角形重难点、易错点突破(含答案)

专题1-2 解三角形重难点、易错点突破 (建议用时:60分钟) 三角形定“形”记 根据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是一类热点问题.解答此类问题,一般需先运用正弦、余弦定理转化已知的边角关系,再进一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这种转化一般有两个通道,即化角为边或化边为角.下面例析这两个通道的应用. 1.通过角之间的关系定“形” 例1 在△ABC 中,已知2sin A cos B =sin C ,那么△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2.通过边之间的关系定“形” 例2 在△ABC 中,若sin A +sin C sin B =b +c a ,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细说三角形中解的个数 解三角形时,处理“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问题需判断解的个数,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下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出现问题的根源 我们作图来直观地观察一下.不妨设已知△ABC 的两边a ,b 和角A ,作图步骤如下:①先做出已知角A ,

把未知边c 画为水平的,角A 的另一条边为已知边b ;②以边b 的不是A 点的另外一个端点为圆心,边a 为半径作圆C ;③观察圆C 与边c 交点的个数,便可得此三角形解的个数. 显然,当A 为锐角时,有如图所示的四种情 况: 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a ,b 长度关系的不同,导致了问题有不同个数的解.若A 为锐角,只有当 a 不小于 b sin A 时才有解,随着a 的增大得到的解的个数也是不相同的.当A 为钝角时,只有当a 大于b 时才有解. 2.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正弦定理法 已知△ABC 的两边a ,b 和角A ,求B . 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sin B = b sin A a . 若sin B >1,三角形无解;若sin B =1,三角形有且只有一解;若0

学而思第4讲盈亏问题教师版

第4 讲盈亏问题 教学目标本讲主要学习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 1. 理解掌握条件转型盈亏问题: 2. 理解掌握关系互换性盈亏问题; 3. 理解掌握其他类型的盈亏问题,本节课要求老师首先上学生理解盈亏问题其本公式的含义,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答应困问题的其本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经典精讲盈亏问题,故名思意有剩下就叫盈,不够分就叫亏,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会产程这种盈亏现象。盈亏问题的关键是专注两次分配时盈亏总量的变化。我们把盈亏问题分为三类:“一盈一亏”、“两盈” “两亏”。 1. “盈亏”型例如:学而思学校四年级基础班的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 粒就多9 粒,如果每人分5 粒则少6 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分析】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没人分4 粒就多9 粒,,第二种每人分5 粒则少6 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理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15 1 15 (位),糖果的粒数为: 4 15 9 69 (粒)。 2. “盈盈”型 例如: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10 个桃,就多出9 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 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老猴子的第一种方案盈9 个桃子,第二种方案盈2个,所以盈亏综合是9-2=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猴子:7 1 7 (只),老猴子有7 10 9 79 (个)桃子。 3. “亏亏”型例如:学而思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9本,第二次就只差2本了呢?因为两次分配数量不一样,第一次分配时每人少发一本,也就是共有7 1 7 (人)书有7 10 9 61(本)。根据以上具体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 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条件转化型的盈亏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不能直接计算,要将其中的一个条件转化,使之成为普通盈亏问题。 【例1】军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3 人,则多出20 人;如果每间住6 人,余下2 人可以每人住一个房间,现在每间住10 人,可以空 出多少个房间? 【分析】每间住6 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说明多出两个房间,同时多出两个人,也就是第二次分配少6 2 2 10 (人),那么两次分配方案人数相差20+10=30(人),即可以空出10-50 10 5 (间)房间。 【铺垫】学校给一批新入学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 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 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图文转换专题强化卷含答案解析

图文转换 考点07 数据分类 4颗星 考点08 图片解读类 4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1-35每题3分,36-38每题5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表达 1.根据下图的寓意,请写出两条建议。 2.下面是某机构对某省4所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你就当今大学课余生活情况写两条结论,并针对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调查统计表(男生436人,女生562人) 内容男生比例(%) 女生比例(%) 专业学习300 68.81 420 74.73 娱乐167 38.3 200 35.59 谈恋爱138 31.65 153 27.22 锻炼身体57 13.07 55 9.79 阅读经典20 6.65 51 9.07 注:表中所列系排名前5的数据,食宿等未统计在内。 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 (1) (2) 建 议:

3.下图是北京市控烟协会遴选的两个劝阻吸烟的手势,分别是“我介意”和“不可以”。请写一段话分析这两个手势的劝阻效果。要求语意完整,前后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 4.下边是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文化志愿者”标识,该标识作为中国文化志愿者的统一标识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5.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图是里约奥运会会徽,请写出构图特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6.下面是学校阅览室阅览流程。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简明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小学奥数盈亏问题题库教师版

小学奥数盈亏问题题库教师版

盈亏问题 知识点说明: 盈亏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每一同类量都要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配不足时,称之为“亏”,分配有余称之为“盈”;还有些实际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时,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就有余(也就是盈),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就不足(也就是亏),凡研究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和人数求出.也有的问题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不管哪种 情况,都是属于按两个数的差求未知数的“盈亏问题”. 注意1.条件转换2.关系互换

板块一、直接计算型盈亏问题 【例 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 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 块? 【解析】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41 -=(块).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 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29 +=(块),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 队员919 ?+=(块). ÷=(人).共有砖:49743 【巩固】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 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 少? 【巩固】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 桃子?

2019届高三语文成语专题训练1-2

2019届高三语文成语专题训练1 班级姓名座号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 ...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②在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后,中国儿童文学界不少人弹冠相庆 ....,认为曹文轩此次获奖,令公众对儿童文学有了深刻的思考。 ③近日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启动的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 ④在经历行业并购之后,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局面并没有好转。 关店潮已经来临,惨淡经营 ....中的加盟商与品牌商的关系格外紧张。 ⑤大学新区的喷泉、花坛、亭台、雕塑等园林式景观设计,与整座城市的氛围水乳交融 ....,体现了城市管理者与建筑设计方高瞻远瞩的眼光。 ⑥已公布的山东疫苗案涉案人员名单中无任何监管机构人员。但是,如果没有监管机构人员 “开绿灯”和“保驾护航”,这些问题疫苗如何能够登堂入室 ....地混迹市场?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比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 ....的状态,同地段的写字 楼与住宅楼相比,价格和租售情况均不理想。 ②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数不胜数,而观点却大相径庭。单在基本以读书 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对读书的态度也有霄壤之别 ....。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中国台球水平也飞速提高,社会影响力、受欢迎和受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④当人们在做一些不需要手机参与的事情时,手机的出现是一种干扰。然而,手机不在身边, 也会令我们束手无策 ....,这就是手机分离焦虑现象。 ⑤大胡子的关羽、大义凛然的革命红军、憨态可掬的唐老鸭,一个个绘声绘色 ....的泥塑小人让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盈亏问题计算公式+例题分析(打印版)

数学运算:盈亏问题计算公式 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 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 如果物体不够分,就叫亏。 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就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常见题型为给出某物体的两种分配标准和结果,来求物体数量和参与分配的对象数量。由于每次分配都可能出现刚好分完、多余或不足这三种情况,那么就会有多种结果的组合,这里以一道典型的盈亏问题对三种情况的几种组合加以说明。 注意:公司中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也就是大分减小分 一、基础盈亏问题 1. 一盈一亏(不够)【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9 个苹果,就剩下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12 个苹果,就少20 个苹果。 2. 两次皆盈(余),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96(人) 45×96+680=5000(发)或50×96+200=5000(发)(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8 个苹果,就剩下2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7 个苹果,就剩下30 个苹果。 3. 两次皆亏(不够),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解:(90-8)÷(10-8)=82÷2=41(人)10×41-90=320(本)(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11 个苹果,就少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13 个苹果,就少30 个苹果。

2019届(江苏版)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文化常识(含解析)

文化常识 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府衙的一项是 A.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鸭啼雀噪恐有冤民 B.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C.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D.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 2.【2019届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 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 A.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 B.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 C.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 D.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和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选什么,然后理解诗句具体含义,进而把握其意境。本题要求选出“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①句,“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出自宋朝无名氏的《九张机》,根据“千丝万缕相萦系”,对应的应该是“织布”,排除AC两项。②句,“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出自北宋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渔家傲》,根据“轻桡”“短棹”可判断出所写的运动是划船。排除B项。③

句,“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出自明朝解缙的《无题》,根据“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可判断出该句所写的运动是“钓鱼”。④句,“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出自明代徐祯卿《观田魏二廷尉射歌》,其中“千年柘”是指弓箭,在结合“百步”,可以推断此句是写射箭。故选D。5.【2019届江苏海安高三上期中】开学以来,因语文老师的悉心帮助,许同学作文进步明显。她想表达对 老师的感谢之情,下列各句不适合 ...采用的一句是 A.三尺讲台,两袖清风 B.喜捧丹心培后裕,愿遣朱墨画春山。 C.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D.授业解惑声声慢,析理传道步步高。 【答案】A 【解析】 奉献精神,C项,“春风化雨,诲人不倦”,以“春风化雨”来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D项,“授业解惑声声慢,析理传道步步高”,“授业解惑”“析理传道”是评价教师的意义,“声声慢”“步步高”又暗含词牌名,这三项都适合用来表示对语文教师的感谢。故选A项。 6.【2019届江苏淮海中学高三第二阶段测试】下列诗句中,没有 ..使用以动衬静手法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橫。 C.惊蝉移别柳,斗雀堕闲庭。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D项运用的是比拟手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关注到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是1岁、2岁、3岁……时,学生会用“1+30,2+30,3+30…”这样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即“”。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既表示爸爸的年龄,还能反映出爸爸和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这样表示既简明又高度概括了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情况。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2.注意突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运用。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为,这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适当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如:“一本书有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天,用式子表示还没有看的页数”“商店原有120 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 kg。用式子表示出商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等,这是列方程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是书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个别口答、集体口答、小组互说、同桌互说均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4.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在归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时,可适当渗透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依存关系。如爸爸的年龄随小红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两个量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可以追问: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不可以是200?为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是许多其他的数,但是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不可一概而论。 二、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九年级数学重难点突破专题

15年期中考试重难点突破 15年期中考试与往年相比,具有传承性,亦有突破,会是传统与创新、变革激烈碰撞的一年,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开阔视野,明确考试命题的方向,熟悉中考考点,章节重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自己问题所在,逐一突破,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稳定可靠,藉此讲义,助你成功。 中考考点: 一、一元二次方程: 三大陷阱:①二次项系数a ≠0;②利用关于x 1,x 2的等式求未知字母系数的值时,验△;③关于方程的类型的分类讨论; 中考考点:①利用方程根的定义求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法,若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还需要注意降次思想)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理解记忆公式法,含字母系数的十字相乘因式分解法,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因式分解法,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及步骤,高次方程与整体思想注意验△)③韦达定理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据根的分布,求字母系数的取值或范围时注意字母所在位置或利用配方法判断方程根的分布,会求含x 1,x 2的对称式的值及利用构造法求值(非对称式要结合根的定义),注意含x 1,x 2的绝对值的问题的常用解题策略,⑤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常见题型:面积问题(注意平移,分割拼接转化为特殊图形,立体转化为平面)、经济型问题(归一法),单循环、双循环问题(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新变化: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图形中的计算问题;(动点位置或运动时间,线段最值,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一元二次方程: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M 为AD 的中点,N 在边CD 上且∠NMB=∠MBC ,MN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G ,则GN 的长是 。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是直线y=2与x 轴之间的一个动点,且点M 是抛物线c bx x y ++= 221的顶点,则方程12 1 2=++c bx x 的解的个数是( ) A 、0或2 B 、0或1 C 、1或2 D 、0或1或2 3、二次函数y=ax 2 +bx+c (a ≠0)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abc >0;②2a+b=0;③当m ≠1时,a+b >am 2 +bm ;④a-b+c >0;⑤若ax 12 +bx 1=ax 22 +bx 2,且x 1≠x 2,x 1+x 2=2.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②③⑤ 4、已知方程x 2 -2(m 2 -1)x+3m=0的两个根是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是( ) A .m=±1 B .m=-1 C .m=1 D .m=0 G N D C B A

_盈亏问题讲解

盈亏问题 【知识要点】 1.概念:所谓“盈”是物品有多余,所谓“亏”是指物品不足。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已知所余(所盈)和不足(所亏)的数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的应用题叫盈亏问题。 2.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弄清楚盈、亏与两次分配差的关系。 数量关系:(1)一盈一亏类型:份数=(盈+亏)÷两次分配差 双盈类型: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 双亏类型: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 (2)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 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 【典型例题】 例1、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名学生。如果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如果少一个男生,增加一个女生,则男生为女生人数的 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个学生? 例2、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梨子,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梨子? 例3、小红把自己的一些连环画借给她的几个同学。若每人借5本,则差17本;若每人借3本,则差3本。问小红的同学有几人?她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

例4、幼儿园教师把一箱饼干分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6块,如果只分给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以多分得4块。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例5、全班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个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同学。这个班有多少个同学? 智慧湾 从前,一个农夫带了一只狗,一只兔子和一棵青菜,来到河边,他要把这三件东西带过河去。那儿仅有一只很小的旧船,农夫最多只能带其中的一样东西上船,否则就有沉船的危险。刚开始,他带了菜上船,回头一看,调皮的狗正在欺侮胆小的兔子。他连忙把菜放在岸上,带着狗上船,但贪嘴的兔子又要吃鲜嫩的青菜,农夫只好又回来。他坐在岸边,看着这三件东西,静静地思索了一番,终于想出了一个渡河的办法。同学们,你知道农夫是怎么做的吗? 随堂小测 姓名成绩 1、老师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4支多10支;每人6支多2支。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2019届高三语文专题重难点突破:情境表达(含答案解析)

(3模2真+技巧点拨)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必备参考资料情境表达 20.J[2018·安徽卷] 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 了耐心劝导 ..。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 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小伙子,你讲得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路萍:也谢谢你,再见! 20.[答案] 示例:①阿姨,您好!刚才是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 ②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 ③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顺畅。阿姨,您看我的话对吗?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兼及考查标点符号的能力。侧重考查连贯、得体、简明。答题时,上下文语境最重要,要结合两人对话内容,也就是根据前后语境中说话的内容,推出要说话的意思并准确地加以表达,还要特别注意得体,注意礼貌。如第①处横线,可从路萍的回答中推断出李华的说话内容,是告诉对方您刚才闯红灯了,但礼貌用语是必不可少的。拟写第②处时,要紧扣题干中“耐心劝导”这一要求,从两个角度劝说,一是自身存在危险性,二是影响交通。第③处所填内容是在对方理解李华说话内容的情况下,说出“是不该跟着别人抢”的话时,侧重于告诉对方不抢红灯的好处、作用,因为后面的语境中对方又说了“你讲得在理”。 J2018·四川卷(10分)19.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设计三个访谈问题。(4分)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19.[答案] 示例: 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与“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这个主题有关,三个问题的关系应该是递进、纵向关系。语言要简明、得体。另外,既然是为访谈设计的问题,因此,这三句话应是疑问句。 21.J2018·重庆卷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21.[答案] 抢灯快走乐一时,祸起难防痛一生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红军倔强?小红军为何如此倔强?”这两个问题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

小学数学盈亏问题专题讲解

小学数学盈亏问题专题讲解,太棒了,家长照着辅导准没错! 一、基本题型 第一类:一盈一亏 例1: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缺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 分析:依题中条件,我们可知: 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剩16块 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少4块 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不仅把那剩下的16块分完,还少4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20块。 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20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20÷2=10人,那总饼干数就是:10×3+16=46或10×5-4=46 第二类:二次都是盈 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多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 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多4块 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饼干由剩下16块变成只剩下4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块。 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12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总饼干数就是:6×3+16=34或6×5+4=34 第三类:二次都是亏 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少4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少16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 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少4块 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少16块

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饼干由少4块变成了少16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块。 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12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总饼干数就是:6×3-4=14或6×5-16=14 二、变化题型 语言上的变化 例:同学去划船,如果每只船坐4人,则少1只船;如果每只船坐6人,则多出 4只船,问同学们共多少人?租了几只船? 分析:讲解时,可先让学生练习以下这道题,引导学生在对比两道例题异与同,进行条件转换。 (同学去划船,如果每只船坐4人,则多4人;如果每只船坐6人,则少24人,问同学们共多少人?租了几只船?) 例:学校进行大扫除,分配若干人擦玻璃,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若每人擦6块,则正好擦完,求擦玻璃的人数及玻璃的块数? 分析:仔细观察,发现第一次分法与基本题型的分法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转换过来?由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可知,若每人都擦5块,则余12-(5-4)×2=10块,而每人擦6块则正好。 可见每人多擦一块可把余下的10块擦完.则擦玻璃人数是[12-(5-4)×2]÷(6-5)=10(人),玻璃的块数是6×10=60(块)。 三、特殊例题 1.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 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关键在于条件的转换,要么都转换成钢笔,要么都转换成圆珠笔。 解1:都转换成钢笔;买5支钢笔差15角,买8支钢笔差(12×8-6)90角,这是双亏:分差是(8-5)3支,总差是(90-15)75角,就是说多买3支,就多差75角;这样就可求出1支钢笔多少钱;继而求出小明带了多少钱。 [(12×8-6)-15]÷(8-5)=75÷3=25(角)--钢笔的价钱25×5-15 =125-15=110(角)=11(元)--小明带得钱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