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造价投资办[2012]3号

杭建造价投资办[2012]3号

杭州:关于杭州市建设工程人工信息价发布和使用规定的通知

--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6136241.html, 2012-01-13 --

杭建造价投资办[2012]3号

各有关单位:

近期,因市场人工价格上涨较快,与2010版计价依据内的定额人工基价相比差异较大,为维护建设工程发、承包双方合法权益,引导各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建发【2011】12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工市场信息价发布管理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自2012 年1月起发布杭州市建设工程人工信息价,现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人工信息价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使用浙江省2010版计价依据、浙江省市政工程补充定额《杭州市交通设施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工程造价

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人工信息价与定额单价的价差仅计取税金。

二、杭州市建设工程人工信息价按季发布,季度内各月通用。

三、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如遇清单项目漏项或新增清单项目,合同中约定采用本省2010版计价依据或市政工程补充定额《杭州市交通设施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工程造价的,其人工应按投标文件编制期的人工信息价组价。编制期人工信息价是指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投标截止

日所在月份发布的当期信息价。

四、进入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交易的国有资金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约定工程结算实行市场要素价格动态管理的,工程结算时风险范围以外的人工费价差仍采用人工价格指数形式补差,其调整方式和价差计算方法按杭建市【2011】19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建设工程市场要素价格动态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执行。人工价格指数与人工信息价同期发布。

五、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发文前已开标的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不再调整。

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和投资管理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关闭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及股权比例变动的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及股权比例变动的核算 : 一、成本法核算需明确的重点:(一)成本法核算下如何确认收益①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应按投资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②所确认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数,若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二)原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的投资成本恢复①获得的属于投资前被投资单位累积利润或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大于投资后累积实现利润的,投资单位均需按投资比例相应冲减投资成本作投资成本收回。 ②若以后被投资单位每年实现的利润大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均需按投资比例相应恢复原冲减的投资成本,但恢复的投资成本不能高于原冲减的投资成本,即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恢复到原始投资成本数,同时将恢复的投资成本确认为收益。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利润大于(或等于)累积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恢复到原始投资成本数。 (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可以在每年度结束时,也可在某一年度的中间。为方便理解,以下例题假定分派利润为年度结束时。 (四)举例A企业于95年1月1日投资于甲企业,投资成本6000万元,占股份10%,甲企业95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0万元,A企业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

毕业论文 ①年初A企业投资的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000万 贷:银行存款6000万 ②95年甲企业实现利润500万,当年末分派股利400万元因甲企业本年分配股利小于本年实现利润,故不需冲减投资成本,A企业分得的股利可全部作为当年收益。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40万 贷:投资收益40万 ③96年甲企业实现利润600万,当年末分派股利800万元。 甲企业本年分派利润大于本年实现利润,应冲减投资成本。A企业投资后甲企业累积分派利润1200万元,累积实现利润1100万元。 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利润1200万,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利润1100万(假定在每年末分派股利。若为下年度中间分派96年度利润,则为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利润)。 应冲减投资成本=(1200万-1100万)×10%-0=10万应确认收益=800万×10%-10万=70万 A企业分录: 借:银行存款80万

中国历年固定资产投资 1949-1997

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单位:万元 年份固定资产 投资额 其中国 有经济 集体经 济 其中 城镇 其他 经济 个体 经济 其中 农村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0.2 - 10 13 37 32 38 72 97 730 2501 3438 1314 316 232 248 301 1105 584 756 953 2288 4184 13581 10293 5588 8568 5503 3608 4288 3386 2983 790 1987 3241 3085 5237 0.2 - 10 13 37 32 38 72 97 730 2501 3438 1314 316 232 248 301 1105 584 756 953 2288 4184 13581 10293 5588 8568 5503 3608 4288 3386 2794 730 1956 3067 2885 487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 60 31 174 200 3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 60 31 174 200 3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财政部于2014年3月13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财会[2014]14号),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本准则要求追溯调整。 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主要变化:1、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2、明确了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的权益投资可作为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3、改进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确定的规定;4、删除了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的规定;5、删除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投资的要求;6、明确了投资方享有的权益包含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7、不再规范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要求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处理;8、增加了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拆分计量的核算规定;9、增加了因追加投资,金融资产转换为按权益法、成本法核算的处理规定;10、增加了因处置投资,权益法、成本法转换为按金融资产处理的规定;11、增加了持有待售资产与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相互重分类的规定;12、明确了权益法下处置投资时其他综合收益按相应比例结转。13、增加了衔接规定。具体如下: 一、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 新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提示: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时,投资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进行判断。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方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的投资性主体且子公司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除外。 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方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 在确定被投资单位是否为合营企业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的有关规定进行判断。】 二、明确了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的权益投资按照第22号准则核算 原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3个明细科目要点及练习

长期股权投资3个明细科目要点 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个知识点) A、已宣告但未发放的股利不进成本,进应收股利 B、手续费进成本,不进投资收益 C、实际付款多过按投资比例计算金额的,以实际付款金额为成本 实际付款少于按投资比例计算金额的,以投资比例计算金额为成本,少付的钱进营业外支出 2.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个知识点) A、对方盈利,我跟着按比例盈利在借方增加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 B、对方亏损,我跟着按比例亏损在贷方减少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C、对方宣布分红,我跟着按比例在贷方减少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个知识点) A、对方所有者权益有变动,但不是由于盈利或亏损造成的,我跟着按比例在借方增加或在贷方减少,但不进投资收益,暂时挂在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或相反分录 B、等最后出售时要同时将挂在资本公积的金额通过相反方向结转 单项选择题 A公司2012年1月1日支付价款2 000万元购入B公司3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购入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 000万元。A公司取得投资后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2012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公司2012年度因该项投资而影响利润的金额为()万元。 A、10 B、30 C、1 610 D、1 630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投资方不应确认投资收益的事项有()。 A、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 B、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C、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D、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股票股利 2、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包括( ) A 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B支付的相关的手续费 C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D支付相关印花税 3、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有可能做的会计处理是( )。 A.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 【摘要】: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最直观测量经济发展效果良好与否的指标就是看它的GDP,而影响GDP的主要有三大因素:消费、投资与进出口贸易。总的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国有投资与个体投资,而个体投资又可分为很多的种类,本文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试图建立一个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以国民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农村投资四类投资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性,同时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启示,并结合区域经济增长情况,为区域未来因固定资产而引起生产总值变动情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国民投资,个体投资,地区生产总值 理论依据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Keynes模型: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即Y=C+I+G+NX。其中的I就是投资的部分,而固定资产投资又是投资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它对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有一种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过国家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投资不足。发展经济学要求国家积累储蓄,以用于投资。而这里的投资就包括有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资产的投资。 我们根据对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通过总结,可得出以下观点。虽然过去已经有很多人研究过这方面内容,但缺点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政府的投入分析,忽视了个体的投资,在现在这个个体投资逐渐增长的情况下,重视它们的存在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这次的分析是把总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分为四个部分:政府投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农村投资。 下面,我们就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的模型建立采取以下步骤:一、建立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资产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四个解释变量 设定:国民投资部分为变量X1 集体投资部分为变量X2 个人投资部分为变量X3 农村投资部分为变量X4 由于在过去的研究和各种经济理论中,我们没有找到专门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经济模型,因此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将初始模型设定为: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职称中级考试笔记)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同一控制下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 1.处理原则 从最终控制方角度确定相应的处理原则:不按公允价值调整;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不形成新的商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控股合并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1)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指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下同),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果为借方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同为A公司的子公司。 2013年3月6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合同,甲公司以6 000万元购买A公司持有乙公司70%的表决权资本。2013年4月10日甲公司与A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该协议。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 000万元支付给A公司,同日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当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为15 000万元。另发生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6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处理如下: (1)确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说明理由;确定该项合并的合并方或购买方,确定合并日或购买日; 该交易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理由:甲、乙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受A公司最终控制。合并方为甲公司,合并日为2013年6月30日。 (2)计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10 000×70%=7 000(万元)。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计量,合并日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7 000 管理费用60 贷:银行存款 6 06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000 【例题·计算分析题】2014年3月20日,甲股份有限公司以银行存款3 200万元及一项土地使用权取得其母公司控制的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起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合并日,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3 200万元(其中成本为4 000万元,累计摊销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乙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 750万元,公允价值为9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年度和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8 750×80%=7 0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7 000 累计摊销800 贷:银行存款 3 200

15_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1)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历年考试中的重点章节和难点章节,在考试中各种题型均可能出现。同时,本章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章,尤其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和各种核算方法的转换(包括与金融工具之间的转换),应特别注意。 另外,本章内容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内容可以在综合题中出现,试题难度非常大,必须加以熟练掌握。 本章考情分析 题型2016年2015年2014年 单选题1题1.5分 多选题1题2分 计算题 综合题1题15分 合计1题1.5分1题15分1题2分注:2014年涉及综合题(合并财务报表)。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内容:(注意核算范围的变化,“三无”除外) 1.(成本法)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其中: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单位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单位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详见第20章) 2.(权益法)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其中:

①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 ②相关活动:是指对某项安排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买和处置、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融资活动等。 ③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 首先判断是否由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集体控制该安排; 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参与方一致同意。 【特别提示】 a.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即,共同控制合营安排的参与方组合是唯一的。 b.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 【内容拓展】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合营安排的分类 分类含义 1.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2.合营企业是指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注会《会计》经典例题-长期股权投资专题(全3个例题)

201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经典计算题详解(4) (二)长期股权投资专题 【典型案例1】M公司和N公司2007年和2008年有关投资业务有关资料如下: 1.M公司以银行存款方式于2007年初购得N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650万元,取得投资时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M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 2。2008年初,M公司以一批产品换入甲公司持有N公司20%的股权,换出产品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1100万元,成本为800万元,另支付补价113万元。当日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72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N公司章程规定,M公司能够派人参与N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M公司在取得对N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N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800万元,因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使资本公积增加2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 2008年1月1日,N公司除一台设备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外,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假定N公司对该设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 3。2008年12月1日,N公司将一栋办公大楼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大楼出租时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账面原价为2800万元,已提折旧800万元(与税法规定计提折旧相同),未计提减准备。2008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 4。2008年度N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020万元。 假定M公司和N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所得税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起,按新的所得税法的规定,两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两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中华考试论坛 (1)编制M公司2007年1月1日取得N公司10%的股权的会计分录。 (2)编制M公司2008年1月1日取得N公司20%的股权及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分录。 (3)编制N公司2008年12月1日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及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4)编制M公司2008年度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5)计算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余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及解析】 (1)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650 贷:银行存款650 (2) ①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65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600万元(=6000×10%)之间的差额5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7200-6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12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80万元(=8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4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针对该部分投资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12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 盈余公积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6136241.html,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变化 作者:孙伟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02期 摘要:长期股权投资影响到企业所有者权益,进而影响到合并报表的编制。在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计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准则中论述了长期股权投 资的适用范围和计量等内容,在理论上作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没有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用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初学者快速解读新准则,对会计的实务操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成本法;合并报表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47-03 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作出了规定,指出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该编制合并报表,而采用成本法时不编制合并报表。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当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实现利润、分配股利时投资企 业均要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使投资企业随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而变化,企业编制的本身报表(个别报表)与集团的合并报表相比差异很小或无差异,因此,权益法下编制合并报表没有实 际意义。而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只有在被投资企业分配股利时才作相应的处理,成本法核算会对企业的合并报表产生影响,因此,成本法核算在2006年的准则中具有较重的地位。 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当务之急便是如何解决上市公司掌握和运用长期股权投资的问题,下一步则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本文在分析长期股权投 资成本法的基础上,论述成本法的适用范围、计量等内容,并通过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实务操作。 一、新准则中相关概念 1.成本法:是指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初始投资后一般不改变。只有在收到现金股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确认投资收益。 2.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初始投资后会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而相应地按比例发生变化。 3.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获取利益。

长期股权投资考试试题资料

【例题19·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于2011年7月1日取得乙公司40%股权,实际支付价款为3 5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阻碍。 乙公司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下半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未分配现金股利。 乙公司2012年度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200万元(股利当年收到);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50万元。 乙公司2013年度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其中包括因向甲公司借款而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费用80万元,未分配现金股利。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和其他因素的阻碍。 要求:编制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个不财务报表中对乙公司投资的会计分录。 【答案】

(1)2011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 500 贷:银行存款3 5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20 贷:投资收益120 (2)2012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00 贷:投资收益400 借:应收股利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80 借:银行存款

80 贷:应收股利8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 (3)2013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20 贷:投资收益320 注:在计算2013年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无需依照甲乙公司之间借款形成的利息费用对投资收益进行调整。 应当讲明的是,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不管是顺流交易依旧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有关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不应予以抵销。 【例题20·计算分析题】甲企业持有乙公司20%有表决权股

2012年1-11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情况

2012年1-11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12-09 13:30:20 2012年1-11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16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8%,比1-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91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61852亿元,增长28.1%,增速与1-10月份持平;西部地区40634亿元,增长28.9%,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7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8%,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05469亿元,增长26.9%,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90448亿元,增长22.3%,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39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6409亿元,增长20.1%,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制造业93347亿元,增长27.8%,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230亿元,增长25%,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 2012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数据 指标 1-11月份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1624 25.0 分地区 东部地区99138 21.7 中部地区61852 28.1 西部地区40634 28.9 分产业 第一产业5707 35.8 第二产业105469 26.9 第三产业90448 22.3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5707 35.8 采矿业6409 20.1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510 8.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54 61.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176 25.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40 21.7 非金属矿采选业1361 28.8 制造业93347 27.8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203 20.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86 8.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32 21.2 通用设备制造业6730 34.0 专用设备制造业6632 59.4 汽车制造业5067 39.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479 12.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537 11.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172 41.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230 25.0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985 23.3 建筑业1483 14.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53 28.7 其中:铁路运输业142 -15.7 道路运输业1823 29.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447 21.0 其中:水利管理业399 5.5 公共设施管理业4730 23.3 教育1000 41.7 卫生和社会工作583 45.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93 38.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611 5.4 注: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财政部于2014年3月13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财会[2014]14号),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本准则 要求追溯调整。 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主要变化:1、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2、明确了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的权益投资可作为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3、改进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确定的规定;4、删除了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的规定; 5、删除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投资的要求; 6、明确了投资方享有的权益包含被投资单位的其他综合收益; 7、不再规范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要求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处理; 8、增加了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拆分计量的核算规定; 9、增加了因追加投资,金融资产转换为按权益法、成本法核算的处理规定;10、增加了因处置投资,权益法、成本法转换为按金融资产处理的规定;11、增加了持有待售资产与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相互重分类的规定;12、明确了权益法下处置投资时其他综合收益按相应比例结转。13、增加了衔接规定。具体如下: 一、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 新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中级会计实务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 详细描述: 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损益。投资方全部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全部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方部分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处理并按比例结转,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按比例结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教材例5-21】甲公司持有乙公司40%的股权并采用权益法核算。 2×09年1月1日,甲公司将乙公司20%的股权出售给非关联的第三方,对剩佘20%的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至2×09年7月1日期间,确认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为8 000 000元(为按比例享有的乙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享有乙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2 000 00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 由于甲公司处置后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因此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按比例结转。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其他综合收益 4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5 000 000 假设,2×09年7月1日,甲公司将乙公司35%的股权出售给非关联的第三方,剩余5%股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由于甲公司处置后的剩余股权

_新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差异分析

2014年3月13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与2006年发布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以及后续的会计准则解释(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 旧准则在正文中并未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做出规定,只是在解释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时,明确了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包括四类: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二是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共同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三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四是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新准则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将第四类权益性投资的核算划归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进行规范,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为什么财政部要变更第四类权益性投资的资产类别呢?其背景究竟是什么?众所周知,金融资产是指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因此长期股权投资实质上也是金融资产的一部分。而基 视为股权支付,导致的问题就是计税基础确认规则的混乱。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可以把收购公司的控股母公司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这样既可以保持股东权益连续,同时也不会导致计税基础不连续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资产计税基础的立法精神。 因此,对国家税务总局目前的正在修改的重组文件,笔者认为,对59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4号公告《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规定的“拨乱反正”是有必要的,但对象不仅仅是这两个文件,对更有问题的91号文的规定似乎更应该“拨乱反正”——税法上都还没有确认所得,资产上的计税基础就调增到公允价值了,这显然违反计税基础连续规则的做法。 有鉴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试验区,对试验区内企业的资产重组税务政策分析不能忽略其特殊性。虽然以后特殊会否一般化而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定暂时无法预测,不过,笔者仍认为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资产重组的股权支付行为本身是有计税基础的,可以不要以被收购方的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基础强调连续性,而投资资产则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①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②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至于本提议是否会被国家税务总局在修改的重组文件中参考,则要留待后续更新的政策文件验证。 主要参考文献 唐杨建.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问题探析[J].技术与市场,2011(5). 林晓.企业资产重组涉税问题探讨[J].经营与管理,2012(6). 刘艳伟.企业资产重组涉税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12(5). 杨小平.试论企业资产对税收的影响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3). 新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差异分析 申屠新飞(副教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投资成本的确定、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处置股权时与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变化的原因,以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5.01·87·□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的更新、改建、扩建和新建等形式,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体现市场的经济预期及需求状况,如果对未来预期较好、市场需求旺盛,那么企业就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但同时也要看到政府在经济低迷时会增加财政刺激,此时固定资产投资也会有所增加。201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4835.07亿元,比上年名义同比增长20.3%、实际同比增长18.99%,虽然名义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排除物价因素之后的实际增长率却有所反弹,这是继2008年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之后第一个反弹的年份,而去年政府并未出台相关的大手笔财政刺激政策,说明这是经济体自身整体好转迹象,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总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GDP同比增长速度稍落后于固定资产投资,但总体走势趋同。 一、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及行业状况 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5%、43.5%及54%左右,可见第三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多为制造业行业而制造业的机器、设备等均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而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房地产行业近十年来蓬勃发展,从2003年至2012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长达八倍多,大幅拉升了第三产业的比重。 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来看,第一产业波动较大原因可能在于国家对农业

支持政策的变动,2003年以来中央连续十年第一号文件均关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2007年至2008年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家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增加也很正常,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形成主要与国家政策有关,还有个原因就是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数小。第二、三产业及总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年波动不大,2013年以来第二产业累计同比见底企稳而第三产业则回升后又有所下调,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企业过剩产能导致的去库存以及房地产去库存,欧盟一些国家经济不稳定包括塞浦路斯的债务危机也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投资环境,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更导致其不敢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也最大,2012年为34%,而房地产业投资完成额的比重则占到了25%,这两项是支撑国民经济的最重要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占比59.57%。交通运输及水利事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均为8%,其他投资较多的行业分别为电力、燃气及水、采矿业,住宿餐饮。2013年5月建筑业、金融业以及公共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负增长,而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房地产、居民服务、教育同比也有所下降,其余行业同比增加。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权益法30%→公允价值计量5% 成本法70%→权益法30% ①卖掉65%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65%) 投资收益 ②剩余30%(追溯调整) (详情请见第27章第10节) 成本法70%→公允价值计量5%

①卖掉65%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65%) 投资收益 ②原剩余5%(跨界)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5%) 投资收益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减资,追溯调整)(详见第27章第10节)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特殊情况(被动稀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2015年11月4日财政部发布)(详见第27章第10节) (三)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多次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个别财务报表内容详见第一节和本节内容,合并财务报表内容详见第27章第10节)区分为两种情况: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详见第一节)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详见本节补充内容) 【补充内容】★★★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 投资方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权益性投资,或者原持有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即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按下列会计处理方法核算(不构成“一揽子交易”): 1.按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原持股5%变更为55%)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公允价值)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转入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等。 ①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先卖后买)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可借可贷) 同时: 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当期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反向 ②新增投资部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2012年1-12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情况

2012年1-12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3-01-18 10:00 2012年1-12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9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4%,比1-11月份下降0.4个百 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95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70042亿元,增长 28.1%,增速与1-11月份持平;西部地区44345亿元,增长28.4%,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9.2%,增速比1-11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16591亿元,增长 26.4%,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01063亿元,增长22.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49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6.6%,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7139亿元,增长20.4%,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103173亿元,增长27.2%,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37亿元,增长 22.5%,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 2012年1-12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数据 指标 1-12月份 绝对量同比增长

(亿元)(%)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982 24.8 分地区 东部地区109594 21.4 中部地区70042 28.1 西部地区44345 28.4 分产业 第一产业6328 39.2 第二产业116591 26.4 第三产业101063 22.2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6328 39.2 采矿业7139 20.4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849 8.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63 55.4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282 29.5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19 20.1 非金属矿采选业1530 30.0 制造业103173 27.2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305 22.0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697 4.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419 21.4 通用设备制造业7433 35.5 专用设备制造业7272 56.9 汽车制造业5550 40.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1571 7.7 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137 9.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535 38.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37 22.5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251 20.6 建筑业1642 17.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02 28.9 其中:铁路运输业156 2.6 道路运输业2044 29.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201 21.2 其中:水利管理业459 7.3 公共设施管理业5392 23.5 教育1117 42.8 卫生和社会工作676 49.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228 43.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764 7.5 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