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黄希庭编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

《心理学》黄希庭编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
《心理学》黄希庭编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

第一章第一节

一、心理学的领域

心理学: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问。

1)人格及其发展

人格:个人的各种特征所组成的综合体。

2)动机和自我

动机:指引和激发行为的内在动因。自我: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

自觉控制力:个人对自己和环境的控制能力。

3)学习心理

现代心理学对学习心理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时的行为获得

或经验改变的过程。

学习并不限于知识的习得,也包括感知经验、言语、记忆、动作技能、智慧技能等

的获得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4)教学与管理心得

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对期望响应的结果。

5)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主要包括个体和团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6)心理健康与辅导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帮助心理困扰者减缓精神痛苦的过程称为心理辅导。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总是为了揭示心理的事实、规律、机制和本性。

第二节

一、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的观点

以生物学的知识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所作的解释。

2)行为的观点

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3)认知的观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

过程。

4)精神分析的观点

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研究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是由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佛洛依德提出

的。

潜意识过程:个人没有觉知到的然而却影响着行为的那些冲动和欲望。

内隐记忆:人们并不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却能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上

表现出来。

5)现象学的观点

集中于主观经验,即探求个人对各种事件的私人观点。

二、当代心理学的综合观

1)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个体的心理现象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例如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等。

①个体心理的多维度多层次性

心理过程:动态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情绪过程:个体对待他所认知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趋向目标追求时的意识活动。

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稳态的,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人格特质: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意识:我们现时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自我意识:个人对于自我的觉知。

潜意识:潜伏在意识之下难以被觉知的心理现象。

②个体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它离不开物质载体。

行为:个体的可观察测量的反应或活动,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言语、表情等。

③个体心理的能动性

第一,心理对行为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

第二,心理对环境具有选择和建构作用。

第三,心理对脑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生物反馈:根据身体的内部生理变化所显示的线索,通过条件反射原理,逐渐学习

到由自己的意识来控制原来不能控制的生理活动。

2)各种心理学观点的合理因素

还原论:一种酱心理学概念还原为更基础的生物学概念的做法。

第三节

一、研究的基本程序

1)建立假设

2)搜集资料

3)分析资料

4)做出结论

二、基本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情景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

系统观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非系统观察

2)实验法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

无关变量:实验变量以为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

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

实验室实验: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3)调查法

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

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第四节

一、心理学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教育对心理学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第一节

一、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

2)人格的稳定性

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3)人格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群体人格:同一种文化陶冶出的共同的人格特征。

4)人格的社会性

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社会化: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三、个性差异

个性:人格的独特性。

个性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各不相同的现象。

第二节

一、人格动机的概念

情境动机:个体只在某种特殊情境下产生活动,去追求目标以求得满足的动机,这类动机是暂时性的、非普遍性的、它不属于个体稳定的人格特征。

人格动机:个体所追求的不限于某一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珍重的,均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差异。

二、人格动机的类型

1)理论型

把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热爱

真理,尊重知识。

2)经济型

把实惠和财富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实惠、注重效益和经济收入,把财富视为

能力。

3)审美型

追求美和美好的创造;把美视为人生最高价值;认为美是人生最伟大的追求,其他事物均不能代替,对所有事物都要用审美价值来评判。

4)社会型

把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增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视为人生最高价值。

5)政治型

把支配他人,获取权利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6)宗教型

把宗教信仰、拯救灵魂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三、人格动机差异的教育涵义

第三节

一、气质的概论

气质:与人的脾气有关的人格特征。

二、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以某种特征为标准对人们的气质所作的分类。

多血质: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条件。

胆汁质:有很高的兴奋性,行为上表现出不均衡性。

粘液质:安静,均衡。

抑郁质: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发觉的细小事物。

三、气质差异的教育涵义

第一、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第二、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点占主导的学生应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三、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第四、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倾向。

二、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

1)性格特征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个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方面很多。

②意志的性格特征。

意志: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心理过程。

独立性:个人有能力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定,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

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

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

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果断性: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自制力:关于统制自我的能力。

2)性格类型

性格类型:按照某种标准将人们的性格所作的分类。

①以生活适应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

Ⅰ内倾型(内向型):个性沉静不善于社会交往的人。

外倾型(外向型):个性好动善于社会交往的人。

ⅡA型性格,B型性格,C型性格

②以认知方式未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

认知方式:个体面对问题时经由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外部行

为上所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

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冲动型和思索型。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涵义

1)性格有好坏之分

①性格特征具有社会文化的价值。

②性格特征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③性格特征与个人的潜能发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2)早起教育的重要性

3)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

4)良好性格是可以自我塑造的

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要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

③在困难中磨炼自己。

第四章第一节

一、动机的内涵

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

3)维持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

4)调节功能,动机能调节个体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二、需要及其种类

需要: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德反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一层,生理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尊重需要。第五层,认知需要。第六层,审美需要。第七层,自我实现需要。

三、内驱力和诱因

意向:模糊意识到、未分化的需要。

愿望: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

1)内驱力

由于人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2)诱因

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正诱因:凡是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

负诱因:能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

四、行为发生的基本心理模式

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所直接导致的。

五、动机系统

1)动机种类

①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物性需要,基本社会性需要与高级社会性需要。

②根据动机的意义,合理动机,不合理动机。

③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

内在动机:由内在因素引起的活动动机,个体追求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内部,

即活动成功的本身就是对个体的最好奖励。

外在动机: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活动动机。

④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关系,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2)动机系统的静态结构

3)动机系统的动态机构

①动机冲突

Ⅰ双趋冲突:当个体具有分别追求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在两个目标

中作二择一的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情境。

Ⅱ双避冲突:当个体想分别躲避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在两个目标中作二择一的回避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情境。

Ⅲ趋避冲突:当个体面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动机,但又必须作出取舍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情境。

Ⅳ双重趋避冲突:当个体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便发生这类冲突情境。

②动机合成

③动机转化

第二节

一、价值观因素

价值观:人们用以评价事物价值标准并以之为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1)兴趣

建立在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2)信念

个体对某些知识的真实性或某些观念的正确性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

3)理想

个体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二、情感因素

情感: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

三、认知因素

1)效价和期望评价

行为动机=效价X期望

2)自我效能感

个体行为动机过程中,个体对自己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知觉

3)目标意识

目标:行为所需达到的目的,又是引起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

4)归因作用

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导致失败时,都会有一种对行为结果有所探求的倾向。

5)认知冲突

四、行为因素

1)对行为动机的强化作用

强化: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

正强化物:由于呈现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

负强化物:由于其撤除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

2)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行为动机

第三节

一、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

1)认知内驱力

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及系统阐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

出于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亲和内驱力

个体与别人亲近的心理倾向。

4)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卡芬顿提出的一种追求成功的内驱力。

学习目的内驱力:追求自我成长,从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表现目的内驱力:表现自我以博取好评。

二、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②增进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③发展学习兴趣。

④创设问题情景。

⑤促使动机迁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②明确学习目标。

③提供成功机会。

④正确对待挫折。

⑤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第五章第一节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也即对自我的意识,简谓“我”对“我”的意识。

意识: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于语言对客观现实反映的高级形式,是心

理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属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一个人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

自我体验:属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在自我认识的急促上产生的,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自尊: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我调节:属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

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存在、行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人际关系的理解。

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人格特点、人格倾向、心理状态、心理过程等方面的意识。

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1)对个体所处环境的选择作用。

2)对个体生理特点的发挥和矫正作用。

第二节

一、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

1)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的内涵及其关系

2)自我概念的组成

现实自我: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的我的认识,也即对实在的我的认识。

理想自我: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也即对想象的我的认识。

镜中自我:在个体看来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

3)自我评价的途径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己

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③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④通过自己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己

4)自我概念的矛盾与统一

①积极型。不断完善现实自我,使之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理想自我达到统一。

②现实型。一方面不断完善现实自我,另一方面又根据现实自我的实际状况,修

正理想自我,从而达到两者的统一。

③庸碌型。放弃理想自我,以迁就现实自我i,从而达到统一。

④虚假型。通过对现实自我的过高评价或虚妄的判断,获得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的虚假统一。

⑤萎缩型。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产生自我否定,

甚至自我拒绝的心理,往往过分地批评和责备自己,使自己陷入孤独、消沉、

神经过敏的境地,严重者可导致精神病或绝望轻生。

5)自我概念的功效

①行为导向。当个体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后,他就倾向于产生与这一概念相一致

的行为方式。

②行为动力。自我概念中的能力自我概念,对个体行为动力有比较突出的影响。

③信息加工。自我概念也是一种认知结构,这种对自己的认知结构称为自我图式。

二、自尊感

1)自尊感的内涵及其产生

自尊感:一种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有重要感的体验。

自尊心:个体自己尊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尊重感:与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2)自尊感与自卑感—自我接纳与自我排斥

自卑感:当个体对自己作负向的价值评价时,过低地评价自我价值,产生自我贬抑心理。

自我接纳: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态度。

自我排斥: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所持的一种消极态度。

3)自尊感的功效

①自尊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②自尊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一,表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动力作用上。

第二,它对于个体行为具有效的监控作用。

第三,它对个体行为具有矫正作用。

三、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1)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的最基本手段。

2)自我教育

个体对自己进行教育。

第三节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

人类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个体生物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再生物成熟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渐出现的。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自我中心期: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以他为中心的。

客观化时期: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阶段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

①评价的独立性。

②评价的概括性。

③评价的适当性。

④评价的广泛性。

⑤评价的稳定性。

2)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①自我体验的丰富性。

②自我体验的深刻性。

③自尊感突出。

3)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①由被动性自我控制向主动性自我控制发展。

②由自我控制向自我教育发展。

四、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几点教育建议

1)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

2)帮助青少年形成自尊感,克服自卑感

3)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

第一,要帮助青少年确立理想自我目标。

第二,要帮助青少年改变现实自我。

第六章第一节

一、认知学习的性质

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有计划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表征:记载或表达信息的方式。

二、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

认知学习:人类对外界环境信息或学习内容,通过感官觉察、注意、辨认、转换、记忆等一系列内在的心理活动,获得知识与保持知识。

三、认知学习的类型

1)发现学习

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调查从而获得问题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方式。

①这种方式有提高智慧的作用。

②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③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发现学习,有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技巧与方法,有助于学

习者解决今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④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能力。

2)接受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①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间接知识。

②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因而便于在记忆中储存和巩固。

③学习者将新知识与旧的知识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了联系,会促进其理解能力

的发展。

第二节

学习过程:可以看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贮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一、早期加工

1)感觉记忆

也称感觉登记,信息保存时间非常短暂。其功能仅仅是为了有选择地注意和鉴定哪

些信息需要在短时记忆中进一步加工。

2)注意

第一,注意是一种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的状态,是“意识的聚焦”。

第二,指能将有限的能量以各种方式分配给予不同的刺激和活动。

①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③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注意发展的特点组织教学

3)知觉

学习者对从感觉登记中获得的刺激信息附加意义的加工。

二、短期记忆

挑选出来作进一步加工的材料就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所包含的是我们正在思考和正在操作的信息,因此它又叫做工作记忆。

1)复述

维持性复述:只使信息能较长时间保持在短时记忆内,它往往发生在不要求以后提取的情景中。

精制性复述:不单是重复要记住的信息,而且把它同已经在长时记忆中的其他概念联系起来,是再概念间形成新联系的加工。

2)编码

3)遗忘

三、长时记忆加工

1)信息的编码

表象指在人脑中与实际事物外表性质相类似的表征。

2)信息的提取

①有效编码是信息提取的前提。

②信息提取依赖于编码与提取前后变量的一致性。

③遗忘

3)信息的理解

①主题

②先前的知识和观点

③图式

第三节

一、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的认知和控制。

1)元认知知识。即了解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

2)对加工的认知或体验。

3)运用自我调节机制控制加工的能力。

二、几种常见的元认知

1)元注意

对于注意的认知和调节。

2)元交流

对听话、说话、写作和阅读等交流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3)元记忆

个人对自己记忆活动的认知和监控。

4)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控

三、理解监控能力训练

第七章第一节

思维:一种指向问题解决的间接和概括的认知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内涵

问题解决:在特定目标而没有达到目标的手段的情景中,运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

1)理解问题

2)设计方案

3)执行方案

4)评价方案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1)尝试错误法

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如发现某一尝试是错误的就改为另一种尝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2)爬山法

3)手段-目的分析法

人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与自己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距,于是进行分析,想出运用某种手段来缩小这样的差距,从而达到目标的方法。

4)逆推法

从目标出发向反方向推导。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呈现的刺激模式

2)问题的表征

3)定势

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

4)功能固着

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定势。

5)酝酿效应

6)动机

7)专家与新手

四、教学生问题解决的技能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2)仔细地界定问题

3)表演如何分析问题

4)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7)运用类比

8)提供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第二节

一、创造性概述

1)什么是创造性

创造性即创造力。

2)创造者的思维特征

发散式思维: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地扩展开,通过多种思考,

开扩途径、寻找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受已有的方式、方法、规则、范围所拘束。

聚合式思维: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信息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推理

中,通过分析综合作出集中的回答。

3)创造过程阶段

①准备阶段

②酝酿阶段

③豁然开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

二、创造性的评定

1)流畅性

在一定时间内对问题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多少。

2)灵活性

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

3)独创性

想出的主意的独特程度,或者说不寻常的程度,即别人很少这样想。

三、创造性人格特征

1)能力特点

①敏锐的感知能力

②协同能力

③捕捉机遇的能力

2)人格特征

第三节

一、促进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方式

1)联想和类比

联想: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它们联结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

类比: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

或相似的一种思维方法。

2)直觉与灵感

直觉:个体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迅速地识别、直

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

灵感思维: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的思维方式,即思维活

动渐进过程中的中断和升华。

3)想象

一种对记忆中德表象尽享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

二、增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思维的流畅性训练

2)思维的变通性训练

3)思维的独特性训练

4)思维的辩证性训练

①归纳推理能力的训练

②演绎推理能力的训练

第九章第一节

一、智力概念

1)智力的内涵

智力:也称智能

2)智力与知识

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关于世界的事实知识,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

3)智力、能力与创造力

能力:指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得个性心理特征。

创造力:一种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智力的结构

指智力由那些成分构成,这些成分又是如何组织的。

1)因素理论

2)层次理论

3)认知理论

成分性智力: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信息的有效处理。

经验性智力:个体修改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目的的能力。

情境性智力:个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并从中获得有用资源的能力。

三、智力的类别

1)液态智力

2)晶态智力

四、影响智力的因素

1)遗传与环境对智力的交互影响

2)文化差异对智力的影响

第二节

一、智力测验的起源

智力测验:用标准化测量工具评定个人智力的高低。

二、斯坦福-比奈测验

1)比率智商

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改为智力商数,简称智商。

智商=心理年龄(MA)/生理年龄(CA)X100

2)离差智商

IQ=100+16X(X个人分数- -X标准化同年龄组平均分)/s团体标准差

三、韦克斯勒智力测试

四、智力测试的编绘

1)测验项目编选的原则

2)智力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指测验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一贯性、稳定性,它决定测验的结果是否可信。

效度:一个测验的正确度。

五、智力测试在学校教育中的使用

第三节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概况

1)智力发展速度的变化趋势

2)智力不同因素发展速度的变化趋势

3)智力发展结构变化的趋势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三、智力的开发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心理学试题三

公共心理学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个2分) 1、动机 2、意志 3、能力 4、思维 5、注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脑是心理的,心理是脑的。 2、分析器由、和。 3、吃过梅子的人一听到“梅子”这个词就会分泌唾液。这属于第 信号系统。 4、中枢在大脑的颞叶;中枢在大脑的额叶。 5、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属于注意的;走神属于注意的。 6、“自知之明”属于知觉;“度日如年”属于。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 性。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属于知觉的;蓝光下的国旗我们仍然知觉为红色,这属于知觉的。 9、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它包括、、或三个基本环节。 10、情绪发生快而多变的人是的气质类型,情绪发生慢而弱的人是的气质类型。 11、道德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的道德感、 的道德感和道德感。 12、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叫迁移。习惯于右脚起跳的人在学习左脚起跳的撑竿跳高就不容易,这是迁移,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相对较容易,这是迁移。 三、选择题(共15分,前7题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后4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叫()。 A、热情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2、用粉笔在黑板和墙壁上画同样一个圆,但我们看起来黑板上的圆清楚分明,墙壁上的圆模糊不清,这说明了我们的知觉具有()这一特性。 A、整体性 B、理解性 C、相对性 D、恒常性 3、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的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这种学习属于:() A、机械学习; B、试误学习; C、顿悟学习; D、模仿学习; 4、人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遇到高兴的,往往使人精神愉悦,心情激动;如果身体不适,情绪往往就不好,这表明 () A、人的心理活动来源于心脏 B、人的心理与生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C、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 D、人的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的言行来表现的 5、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6、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表象比知觉() A、更具体 B、更形象 C、更清晰 D、更概括 7、人的性格的形成,主要由哪种因素决定。() A、遗传 B、社会环境 C、家庭 D、学校 (多选题) 8、按照记忆的时效可分为哪几种记忆()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运动记忆 D、长时记忆 9、请选择人与动物皆具有的心理现象。() A、感知觉 B、第二信号系统 C、情感 D、意志 E、情绪 F、具体思维 10、请选择下列现象那些是条件反射。() A、酸食物入口,唾液增多 B、小明家的小狗一听喊小虎就跑过来 C、谈梅生津 D、对钱的喜好。 11、下列哪些心理特征属于先天性的。 A、气质 B、素质 C、能力 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四、实例分析(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A组的八条线段会感觉为四组,而B组的却首先知觉为三个长方形? 2、在我们背诵比较长的文章时,那些部分容易记,那些部分不容易记,为什么? 3、一些现代派的雕塑,有时刚开始看不出是什么,但当人家告诉你是什么时,你便会越看越像。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 □郭应龙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在我校已快六年了。我本人也从七年开始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到九年级了,时常听到同行抱怨:“新教材太难上了。课本上的不多,可考试考的不少,老师一教就会,学生一考就累……对新教材的褒贬众说纷纭。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现我就对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课改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同行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为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与研究四个版块,在三个年级中采取交替渗透,螺旋上升的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中七年级上册共七章46节,一个课题学习;七年级下册共七章36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上册共八章39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下册共六章32节两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上册共六章21节,一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下册共四章24节,一个课题学习;整个学段共38章198节,六个课题学习。 二、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 1、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

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汇编

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汇编 公共课教育学改革小组 二○○七年八月

目录 1、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 (1) 2、校园里的隐性伤害 (1) 3、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2) 4、掌声中的舆论转化 (3) 5、从一则公益广告想到的 (4) 6、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 (4) 7、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 (4) 8、扬起爱的风帆——评“为雕像穿衣服”活动 (5) 9、浅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 (6) 10、也谈教育改革 (8) 11、流失生的法律责任 (8) 12、生命是美丽的 (9) 13、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 (9) 14、切错苹果的故事 (10) 15、答案不是唯一的 (10) 16、“课堂纪律”真的那么重要吗? (11) 17、浅谈中美教育的差异 (12) 18、学生老师换角色 ——中国科大举办班主任学校培训班见闻 (13) 19、天鹅的悲哀 (14) 20、妈妈,你能把我打聪明吗? (14) 21、让孤雁返回群体 (15) 22、“神童工程” (16) 23、魏书生老师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17) 24、把好教师的语言关 (18) 25、特长教育给孩子的是馅饼还是陷阱? (18) 26、巧设台阶 (19) 27、谐趣诱导 (20) 28、孩子需要什么 (20) 29、搭起师生间思想情感沟通的桥梁 (21) 30、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22) 31、增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 (22) 32、秋末初冬的果子 (23) 33、酸酸的青苹果 (24) 34、小议班风 (24)

35、一个是拒人千里,一个刀光血影 ——研究生因恋爱失败害女友的惨痛故事 (25) 36、在爱的沐浴下 (25) 37、正确对待差生 (27) 38、少年“网虫”游戏杀人酿大祸 (27) 39、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9) 40、快乐不应成为伤害 (30) 41、由“卢刚事件”引发的思考 (31) 42、老师文明不文明学生有权投一票 (32) 43、儿子乱扔遭罚款母亲抵赖不认儿 (33) 44、从偶像到战犯 (33) 45、父母教育孩子要慎选“榜样” ——少年为何杀害同班同学 (34) 46、教师强行给学生剪发 (35) 47、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36) 48、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 (37) 49、学校是否有罚款权 (38) 50、投“骰子”学数学 (39) 51、虐待学生的伪教育当休 (40) 52、向母鸡学习,永不丢蛋! (41) 53、教育的艺术 (42) 54、老师的几句话让我放弃了物理学 (42) 55、天才难“克隆”5岁孩子讨厌“哈佛女孩” (44) 56、关注教育体罚现象 (44) 57、教育真的离不开惩罚? (45) 58、上课吃瓜子老师罚长跪一小时 (46) 59、1999年教师施暴事记 (47) 60、毒杀双亲 ——值得反思的一则教育悲剧 (48) 61、学生的“逃学”现象 (49) 62、让学生敢说“我不懂” (49) 63、教育的机智 (50) 64、教室里的纸屑 (50) 65、错误也美丽 (51) 66、十七岁女儿毒死亲生母亲 (51) 67、“法律板”和“教鞭” (52) 68、爱是教育的起点 (53) 69、放飞 (53)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05-06公共心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的表格中,每空1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有意注意)。 4、(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5、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倒摄抑制)。 6、需要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需要的起源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7、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8、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感觉)。 9、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0、(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题目后的表格内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知觉选择性 D.味觉刺激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它表现为( C ) A.中间稍快 B.中间稍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3、“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 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B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初中数学中北师版和人教版教材的简单比较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轰轰烈烈地教育改革和试验有序推进。 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下,各界教育力量被充分动员了起来,产生了多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发展水平的教材版本,以我们重庆地区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就用到了人教版、北师版、华师版等等。 各个版本的使用情况极为混乱,给我们很多老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对于我们教育培训行业而言,多个版本的应用使得我们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当然,运用最为广泛的是人教版和北师版,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接触最多的正是这两个版本。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困惑于这两个版本的好坏优劣,因此,借着这个机会,笔者梳理了一下这两个版本的特点。 首先,谈谈这两个版本的优点。 对于北师版,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设立了“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等栏目,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平台和机会;3、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借助计算器及电脑,培养他们远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练习题安排层次分明,对于实际应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对于人教版,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教材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的由浅入深的顺序呈现知识要点,从粗略简单的问题说起、通过一步步探究,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和抽象的结论、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2.例题有很好的示例作用;3.练习题题量适中,利于教和学的巩固提高。 那么,这两个版本主要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 对于北师版,其缺点主要体现在:1.属同一内容的知识点分解过于繁琐,前后时间跨度大、显得既简单又重复;2.练习题难度和题量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阅读材料的难度较高,而且相关的说明也不够简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的构建与实施 张春红

北大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与实施 2006年8月

主要内容 一、北大数图门户的定位与功能 二、北大数图门户特点 三、北大数图门户的需求设计与实施 (含可用性调查)

——根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的调查,截止到2004年5月止,已经有19所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门户,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塔巴巴拉分校、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和芝加哥分校、密西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等…

——国家数字图书馆二期、CSDL学科门户(E-Science,三期VDL)、CADLIS中心/高校门户; 清华大学图书馆MetaLib+SFX+ERS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MetaLib+SFX 统一检索型数字图书馆门户;北航图书馆TRS搭建数字图书馆门户;人民大学图书馆“CDI CM+TPI+麦达博文非书资料管理系统+天宇系统”的应用型数字图书馆…

——建设什么样的门户? 通用门户、特色门户、个性化门户; 知识导航型(知识聚合型)门户、统一检索(资源整合)型门户、统一认证型门户、综合服务(整合)型门户…

——作为一所研究性、综合性的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学术型、研究型数字图书馆”,其建设宗旨是“以研究为基础,以服务为主导”。其主门户因此定性为综合性通用门户,包含了门户的全部核心和非核心功能要素,如统一认证、统一检索、知识导航、资源链接与全文获取、咨询服务与帮助、个性化服务、动态消息、网站索引、站内检索等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心理学(章志光第三版大学师范公共课教材)复习笔记

心理学(章志光第三版大学师范公共课教材)复习笔记 名称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成熟指不依靠后天经验自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性方面的变化。格塞尔和汤普森以“爬楼梯”的实验为例 3、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因而也可以简洁地把学习定义为“行为的变化” 4、智力技能指学习者掌握要领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新情境,这是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5、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借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又称“元认知” 6、动作技能指能够为完成有目的的动作使骨骼、肌肉、筋腱有组织地活动,是平稳、精确、灵活而适时的操作能力。 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8、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 11、组块是指人们将熟悉的孤立项目连接为更大的刺激单元,也是信息的意义单位,如一个字母或一个单词、一组数字或材料、一组语词或句子等。 12、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特征:1.形象性2.概括性作用:记忆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从知觉过渡到思维,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它在人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 13、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4、保持是识记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巩固和储存的过程。主要是在质量和数量上发生变化 15、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重现。遗忘和保持是相对立的心理过程,它的表现是持久性的从艾宾浩斯的曲线图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1.遗忘是先快后慢的2.遗忘是不平衡的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16、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内涵是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属;概念的一切事物 17、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加工改造创造出新事物的过程 18、再造想象是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19、创造想象是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0、幻想是指向个人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可分为积极有益的幻想和消极无益的幻想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完整)北师版教材初中数学大纲

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2展开与折叠1.3截一个几何体1.4从不同方向看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2数轴2.3绝对值2.4有理数的加法2.5有理数的减法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7水位的变化2.8有理数的乘法2.9有理数的除法2.10有理数的乘方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2计算器的使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3.1字母能表示什么3.2代数式3.3代数式求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 3.6探索规律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4.1线段、射线、直线4.2比较线段的长短4.3角的度量与表示4.4角的比较 4.5平行4.6垂直4.7有趣的七巧板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1你今年几岁了5.2解方程5.3日历中的方程5.4我变胖了 5.5打折销售5.6“希望工程”义演5.7能追上小明吗5.8教育储蓄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6.1 认识100万6.2科学记数法6.3扇形统计图6.4你有信心吗6.5统计图的选择 第七章可能性 7.1一定摸到红球吗7.2转盘游戏7.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课题学习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七年级下学期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1整式1.2整式的加减1.3同底数幂的乘法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5同底数幂的除法1.6整式的乘法1.7平方差公式1.8完全平方公式1.9整式的除法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2.1余角与补角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3平行线的特征2.4用尺规做线段和角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3.1认识百万分之一3.2近似数和有效数3.3世界新生儿图 第四章概率 4.1游戏公平吗4.2摸到红球的概率4.3停留在黑砖的概率 课题学习 ★制作“人口图” 第五章三角形 5.1认识三角形5.2图形的全等5.3全等三角形5.4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 5.5作三角形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5.7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6.1小车下滑的时间6.2变化中的三角形6.3温度的变化6.4速度的变化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7.1轴对称现象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7.5镜子改变了什么7.6镶边与剪纸

提高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提高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摘要: 教育学是体现高师师范生专业特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取向。目前,高师公共课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关键词:公共课教育学;课堂教学;问题;策略教育学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开设对于学生确立教育观念、培养教育技能和传播教育新理念意义重大。课堂教学,作为本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课程功能的实现。但由于种种因素,现阶段高师公共课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大多数呈现出“教师讲课如同嚼蜡,学生听课昏昏沉沉” 的状态。为此,本文拟通过对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结果的分析,来探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寻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对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一、教育学开设的目的及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其对专业基础课教育学的学习和把握,不仅影响到其毕业后的求职就业,更影响到其未来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论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量的拓展、质的深化和结构的优化。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师范性的重要标志。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教育学的基本内容构成包括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课程论、教学论、班级管理、学生评价及教师教育等部分。其中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是师范生建立教师专业理想的基本的理论基础。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更离不开课程论、教学论、班级管理和学生评价及教师教育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自我虽然是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其发展和完善要建立在前三者的基础上,更离不开教育学的理论指导。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辅之以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知识、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其中教育科学知识就需要从教育学这门课程中习得。而目前,在校的师范生对于开设的教育学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没能认识到对其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大纲

教育学(公共课)课程教学大纲 主编:许红梅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是高师开设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我国中学阶段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学教学,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要求的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初步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一)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情感,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培养师范生自觉运用教育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师范生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四)培养师范生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热情,进而促进其全身心投入到素质教育、创 新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来。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为方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努力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方面要使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本身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要使有关内容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使基础理论紧密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尤其是注重对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热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视将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从而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障。(五)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认识能力,并注重锻炼、激发学生的思维。(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各高师保持基本课题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对课题及其内容作必要的删减或增补。 五、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教育学的教学更要符合教学原则,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重新组合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要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给师范生以良好的教学示范。 (三)结合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指导教研论文,从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和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五)教学要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公共心理学试卷答案

公共心理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气质: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 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3、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 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以对缺乏的感受体现出来。 4、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原因。具体说,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 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二、填空 1、在心理学历史上,一般把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 度学习。 3.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遗忘曲线,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4、个性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结构成分。 5、注意是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从信息加工理论观点看记忆包括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 提取三个基本环节。 7、_定势_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8、注意的品质主要注意的稳定性、__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___注意的转移。 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脊髓_ 和___脑___两部分。 10、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月儿弯弯照九洲”说明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2、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 13、班杜拉将期待分为两种:一种结果期待,另一种是效能期待。 14、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 度学习。 15、注意的品质主要注意的稳定性、__注意的广度_、___注意的分配___、注意的转移。 三、选择题 1.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很酸,这是()。 A.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后效 D.感觉的相互作用2.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最重要的方法是()。 A.进行复述 B.加大记忆组块 C.把记忆单元化小 D.避免干扰 3.做文字校对工作的人,有时难以发现句中的个别漏字或别字。这符合知觉的()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