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概况第3章英译汉

第3章
Domesday Book 《 末日审判书》
J udgment Day ( 上帝的) 最后审判日
Angevin dyna sty 安茹王朝
Pla ntagenet dyna sty 金雀花王朝
Archbishop of Canterbur y 坎特伯雷大主教
Chancellor of England 英格兰大法官
Canterbur y Ca thedar al 坎特伯雷大教堂
Geoffr e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
The Canter bur y Tales 《 坎特伯雷故事集》
Ma gna Ca r ta 《 大宪章》
Windsor 温莎
Pr ince Edwar d 爱德华王子
Pr ovisions of Oxfor d 《 牛津条款》
Chapter 3 The Shaping of the Nation ( 1066 - 1381) 35
the Lor ds 贵族院
the Commons 平民院
Pr ince of Wales 威尔士亲王
the Hundred Yea rs’Wa r 英法百年战争
J oan of Ar c 圣女贞德
Black Death 黑死病
Adam 亚当
Eve 夏娃
ba ron 贵族
mer cenar y 雇佣军
jur y system 陪审制
jur or 陪审团成员
pr iviledge 特权
mar tyre 殉道
undermine 削弱, 破坏
permanent 永久的
poll tax 人口税
yeoman 自由民
Ⅰ. 诺曼统治( 1066—1381)
1. 威廉一世的统治( 1066—1087 年)
在威廉统治下, 英国的封建制度得到完全确立。根据此制度, 国王个人拥
有全国所有土地。威廉把英国的大片土地分给贵族, 条件是贵族保证服役和交
租。贵族的这些地产分散于各处, 这样土地拥有者就不易联合起来反叛国王。
已成为国王土地承租人的贵族又把土地分配给小贵族、骑士和自由民, 同样要
他们交租和服役。处在封建等级制底层的是农奴———和奴隶差不多的没有自
由的人们。
36 英语国家概况( 上) 同步训练·同步过关
英国封建制度独有的特点( 这一特点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扩大) 是: 所有的土
地拥有者, 无论是土地承租人还是二佃户, 都要为手中的土地不仅要宣誓效忠
于直接领主, 而且还要宣誓效忠国王。
威廉用大议会取代了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的顾问团—贤人会议。大评议会
由他的土地承租人组成, 一旦国王召集, 他们就得到大评议会服务。在南部城
市温切斯特、威斯敏斯特和格洛斯特, 大议会一年开会三次。
为了可靠地记录所有的土地、佃户和他们的财产并查明他们能交多少税,
威廉派官员编了一本财产清册, 称为《末日审判书》。因为对英国人来说, 这本
土地清册无疑就是最后审判日那天众王之王所用的《末日书》。此册完成于
1086 年, 它记录了1085 年作的英国全国总调查的结果。此册陈述了土地的范
围、价值、人口、耕种情况和所有权。现在《末日审判书》保存在伦敦的公共档案
馆里。从此册可以看出, 在1086 年, 农村约有一半的耕地掌握在170 个承租人
( 贵族) 手里, 其中只有两个是英国贵族, 约五分之一土地归国王本人所有。其
余大多数属于主教、修道院院长和其他修道院头领。
威廉对教会在英国的发展极有兴趣

。他对教会的政策是完全控制, 同时赞
成它拥有权力。他让意大利裔的贝克主教( 诺曼人) 兰佛兰克担任坎特伯雷大
主教。他鼓励兰佛兰克用诺曼特色的高效率来管理教会事务, 并进一步密切英
国教会与罗马的关系, 但他又小心地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没有他的授权, 英国
不承认教皇; 没有他的批准, 教皇诏书在英国就没有任何影响力; 未经他的允
许, 主教不可以访问罗马, 甚至不可以写信给教皇; 没有他的明确同意, 在他的
广大王国内任何人都不能被逐出教会。在诺曼国王的统治下, 诺曼文化在英国
土壤上遍地开花, 修道院成了新的文化中心。
1087 年威廉去世, 把诺曼底留给大儿子罗伯特, 把英格兰留给二儿子威
廉———因其红润的面色而被称为“ 红脸威廉”。三儿子亨利得了一大笔钱。
1100 年8 月, 红脸威廉( 威廉二世) 在新森林打猎时被暗箭射死。他的弟
弟亨利立刻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给自己加冕当上了国王。
亨利一世试图用和平方式对待苏格兰。他娶马尔克姆三世的女儿马蒂尔
达为妻。他死于1135 年, 没留下男性继承人。他的女儿也叫马蒂尔达, 当时已
嫁给法国安菇伯爵、金雀花王朝的杰弗里, 她参与了反对侄子史蒂芬森国王的
亲信的内战。1153 年战争结束, 虽然史蒂芬森控制了王位, 但却被迫接受马蒂
尔达的儿子亨利为共同执政者。次年史蒂芬森去世, 以金雀花王朝而著名的安
菇王朝创立了, 亨利成为国王( 亨利二世) , 并继续统治了35 年。
Chapter 3 The Shaping of the Nation ( 1066 - 1381)
2. 亨利二世的改革
亨利二世是金雀花王室的首位国王。他通过母亲的血缘关系成为英国的
合法国王, 通过父亲他又继承了安菇伯爵的封号, 通过1152 年与亚奎丹公主的
埃莉诺的婚姻, 他获得了所有从诺曼底至西班牙边境的法国西部。
亨利二世采取措施结束了史蒂芬森国王统治时的混乱局面。
他迫使弗兰芒雇佣军离开英国, 收回史蒂芬森赠出的皇室土地, 拆除几十
座史蒂芬森时造的城堡, 加强并扩大了他的行政长官们的权力, 依靠由英国自
由民组成的民兵获取军事支持。
作为行政改革的一部分, 亨利二世取消了以海得( 盎格鲁—撒克逊时的土
地单位, 约为24 ~48 公顷不等) 为依据的年度土地税, 代之以新的税收。新税
收只是偶尔征收以供急需, 并按臣民的年租及不动产的比例作为定税标准。
皇室管理的其他方面也有进展。亨利二世的统治恢复并细化了亨利一世
统治时期的政策, 而非一套新措施。税务署( 已从温切斯特迁至威斯敏斯特) 得
到扩展, 税务官员更加专业化。档案馆( 公共档案办公室) 的工作数量增加了,
也更为复杂化。
亨利二世大大

加强了王室法庭的力量并加大其司法范围。他把全国划分
为六个巡回法庭区( 一个区是由七个镇组成的县) , 并给每区任命了巡回法官,
从前在贵族旧法庭里审问的案件现在越来越多地由皇家巡回法官审问, 他们运
用法律更为公正。
亨利二世统治时, 一部高于地方法和私法的普通法逐渐形成, 普通法取代
了原先贵族领地内的习惯做法。原先的习惯做法不仅各郡各异, 甚至社区与社
区之间也不同。这部习惯法( 普通法) 是不成文法, 适用于所有人, 与仅适用于
部分地区的法律不同, 它也是以先前的判决为基础的“案例法”, 也源于公众认
可的习惯。
亨利二世时期, 陪审团制度最终取代了古老的用水刑、火刑裁定的神判和
用决斗裁定的诺曼审判( 神判直至1219 年才正式废除) 。陪审团制度的起源可
追溯到原始审判方式: 证人们被召来宣誓作证被指控人无罪。当时陪审团由十
二人组成, 陪审员的作用是作证人, 而非听取证词作出裁决。
作为法律改革的一部分, 亨利二世希望改革教会管理中的某些弊端。他坚
持一切被控刑事犯罪的教士都应在王室法庭受审, 而不是在主教法庭受审。主
教法庭只能通过责备( 严厉批评) 、开除教籍和苦行的方式进行处罚, 却不能施
加体罚。逐渐地, 这项神职人员的特权不仅教士和修道士享有, 而且被控犯罪
38 英语国家概况( 上) 同步训练·同步过关
的任何人只要稍懂几句拉丁语也能享有。
正是神职人员享有的特权导致了亨利国王与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
克特之间的冲突。托马斯· 贝克特是已定居伦敦的一位诺曼商人之子。1154
年他被任命为英国的枢密大臣、国王的首席秘书, 并且成为亨利的密友。1162
年, 亨利认为贝克特会帮助他实行法律改革, 就让他当上了坎特伯雷大主教。
次年, 伦敦的主教法庭宣告被控犯有谋杀罪的贝德福郡教士无罪。国王要求此
教士到世俗法庭受审, 但贝克特予以拒绝。此事引起危机。亨利二世的大评议
会起草了克拉化登法令, 以牺牲教会法庭的利益为价代, 增加了世俗法庭的司
法权。贝克特不情愿地签署了法令, 但很快又拒绝了这个法令。亨利二世非常
愤怒, 就流放了贝克特。贝克特在欧洲大陆呆了六年, 当他于1170 年重返英国
时又起新的争端。同年, 四位皇室骑士仅根据国王口头说的国王“ 希望有人”除
掉那爱管闲事的教士, 就在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圣坛台阶上谋杀了贝克特。尸体
于次日葬于教堂地下室。墓地立刻成为朝圣场所, 并一直延续到乔叟时代, 甚
至延续到乔叟时代之后。杰弗里·乔叟( 1340—1400) 是英国诗人, 他的名著是
《坎特伯雷故事集》, 此书叙述了一

群朝圣者到坎特伯雷托马斯·贝克特墓的旅
行。结果, 为满足公众的感情, 亨利在贝克特的坟墓前作了自我惩罚。这一事
件是教会的一个大胜利。1173 年贝克特被正式宣布为圣徒。他的殉道一直成
为好几出戏剧的主题, 最著名的是T· S· 艾略特的《坎特伯雷谋杀》( 1935
年) 。
Ⅱ.《大宪章》的议会的开端
1.《大宪章》( 1215 年)
诺曼人遗留下来的两件事情促成了12 世纪和13 世纪英国国内的极不稳
定。其一是英国在法国境内拥有的土地; 其二是诺曼人对罗马天主教的依附。
象所有的欧洲基督教国王一样, 英国国王也被要求参加对伊斯兰帝国土耳其人
的战争, 以夺得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事实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 加
上对法战争, 极大消耗了英国的财政。结果导致了1215 的约翰国王与贵族们
之间的对抗。
写有许多不满的请愿书被上呈给国王。贵族们抱怨说: 国王没能保护诺曼
土地免受法国国王菲力甫·奥古斯都的进逼; 国王收的赋税太重, 破坏了封建
法庭的权力; 国王把罚款据为己有, 而这些罚款以前也是贵族的一部分收入。
国王亨利拒绝了贵族们的要求, 但他在炫耀武力失败后被迫求和。1215 年夏
天, 在离温莎城堡四英里之外的泰晤士河下游的兰尼米德岛上举行了会议, 贵
Chapter 3 The Shaping of the Nation ( 1066 - 1381) 39
族代表团把他们的宪章———后被称为大宪章—递交给国王和他的顾问们。
1215 年6 月19 日, 国王极不情愿地在大宪章上盖上印鉴。
大宪章共有63 条, 主要条文如下: 没有大评议会批准不得征税; 除依照法
律, 不得随意逮捕、拘禁自由民, 不依照土地法不得剥夺其财产; 教会拥有的权
利和选举自由不受侵犯; 伦敦和其他城市应保留其古老的权利和特权; 全国应
统一度量衡。尽管有些条款也允诺普通人更多的权利, 但没有涉及农奴的话。
由24 位贵族和伦敦市长组成的委员会帮助国王执行大宪章, 若国王违反规定,
他们有权对国王宣战。
尽管大宪章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英国自由的基础, 但它陈述的只是国王
与贵族之间的封建关系与法律关系, 保证了教会的自由,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大
宪章的精神是限制王权, 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2. 议会的开端
约翰王无视大宪章, 不久他就召集军队洗劫北方。贵族们转而求助于法国
国王路易斯向约翰报仇。但约翰于1216 年去世, 未引起更多的麻烦。
他的儿子亨利三世( 1216—1272) 比他强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教会职务和
国家职务都由他宠信的外国人担任。这些外国人是在亨利与普罗旺斯公主埃
莉诺联姻后云集到伦敦的。1242 年他发动对法战争, 代价昂贵, 丢失了整个普

图地区。1258 年国王又索要金钱以助其儿子加冕为西西里国王, 使矛盾发展
到顶点。
贵族们在亨利三世的内兄西蒙·德·孟福尔的领导下反叛, 迫使国王和其
儿子爱德华王子宣誓接受“ 牛津协定”。其主要的两条条款是: 亨利应任命24
人组成的新的大评议会, 其成员一半应由贵族提名; 国王应有一个由15 位贵族
和主教组成的永久咨询团, 没有此团授权, 国王不可单独行动。
亨利在妻子和教皇的鼓动下反抗封建贵族的要求, 拒绝批准牛津协定。国
王的支持者( 大部分为外国雇拥兵) 和西蒙·德· 孟福尔领导的封建主组成的
军队之间爆发了内战。1264 年5 月, 在苏塞克斯郡的刘易斯战役中, 国王被孟
福尔打败并被俘虏。
战后国王和爱德华王子被关在监狱里。1265 年西蒙· 德· 孟德尔在威斯
敏斯特召集大评议会开会, 各县有两名骑士, 各镇有两名市民参加, 此次会议被
看作是最早的议会。古撒克逊时代的国王只有咨询团体( 贤人会议) , 只由大人
物组成, 轻易就被解散。现在的大评议会要求各县派两名骑士、各镇派两名代
表参加。大评议会发展到后来演变为议会, 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逐渐地大评
40 英语国家概况( 上) 同步训练·同步过关
议会习惯在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皇宫会议厅里举行。在此后的很长时期,
总是只邀请封建主和主教( 上院) 开会, 而骑士和市民只在特殊场合才被邀出
席。两院后来才越来越多地召开会议讨论税收。下院可以向国王呈递请愿书,
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议案。议长奔走于两院之间联络并约束议员们。甚至当
今的皇室对法律的批准仍用法语书写“ 国王御准”。这时的议会只有皇室邀请
才能召开, 其作用是咨询而非决定; 也没有选举和政党。国会最重要的部分是
上院, 这种情况一直沿续到近代。
不久西蒙·德·孟福尔对权力的欲望使他失去了一些封建主的支持。在
1265 年的伊夫莎姆战役中被爱德华王子打败阵亡。1266 年亨利三世复位, 他
的统治虽不很好, 但也相当平静, 直到六年后去世。
在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的统治时期, 征服了威尔士( 1277 - 1284
年) , 使之处于英国王权之下。1284 年的“ 威尔士法”使威尔士处于英国法律之
下。爱德华一世把他新出生的儿子赠与威尔士人民, 封他为威尔士亲子。此后
该称号一直由王位的继承人沿用至今。
Ⅲ. 英法百年战争( 1337 - 1453 年)
百年战争是指从1337 年开始, 断断续续直至1453 年结束的英法两国之间
的战争。战争起因既有领土之争也有经济利益的冲突。领土起因尤其与英国
国王拥有法国很大的阿奎丹公爵领地有密切联系。随着法国国王势力日增, 他
们日

益凯觎这片从他们领土内被分割出去的土地。经济原因则与弗兰德斯有
关。弗兰德斯地区生产棉布的城镇是英国羊毛的主要进口商, 但这些城镇在政
治上却效忠法国国王。其他原因还有英国试图阻止法国帮助苏格兰人, 以及不
断觉醒的民族意识。爱德华三世( 1327—1377 年) 通过他母亲伊莎贝拉———法
国菲力甫四世的女儿———的关系宣布要继承法国王位, 但法国人拒绝承认。因
为萨利克法典规定女子不得继承法国王位。于是在1337 年, 爱德华对法宣战,
战争一打就持续了百年。
战争分三个主要阶段。
起初, 英国人节节胜利。1340 年英军在斯鲁斯海战中取胜: 1346 年在加来
附近的克勒西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然后英军占领了加来港。1356 年在普
瓦提埃战役中英军又获胜, 俘虏了法国国王, 并索要大笔赎金。英国占领了更
多的法国领土, 但这些土地到1377 年爱德华去世时又失去了。经过长期的和
平息战之后, 亨利五世( 1413 - 1422 年) 在1415 年重新发动战争。在阿根科特
战役中英军大胜, 损失不到百人, 而法军阵亡的有七千至一万人。1420 年亨利
Chapter 3 The Shaping of the Nation ( 1066 - 1381) 41
五世被承认为法国国王, 1422 年去世。此后法国人民在民族女英雄贞德的鼓舞
下, 把英军驱逐出法国。到1543 年只有加来港还被英军占领。把英国人赶出
法国对两个国家都是幸事: 若英国人继续留在法国, 那么法国人在领土和财富
上所占的优势必然会阻碍英国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发展; 而法国如被外国势力
占领了大量的领土, 其民族特性的发展也要长期受阻。
Ⅳ. 黑死病( 1348—1349 年) 和农民起义( 1381 年)
黑死病是现代名称, 指的是由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的致命的淋巴腺鼠疫引起
的传染疾病。14 世纪传播到欧洲, 尤其是在1347 - 1350 年。1348 年夏天横扫
全英国, 事先毫无症兆。但重要的是无药可救。不论贫富不放过任何人, 死亡
迅速而痛苦。它夺去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英国人的生命, 加上随后50 年中发
生的流行病, 英国的人口在14 世纪末从400 万税减至200 万。
黑死病对经济造成的后果更为深远。鼠疫导致了大片土地无人照管和劳
动力极度匮乏。地主只得把耕地变为对人力需求较少的牧场。存活的农民处
于有利的讨价还价地位, 从农奴变成了雇佣劳动力。于是一些支付不起或不愿

支付较高工资的地主就想方设法迫使农民重返农奴地位。政府开始关心劳力
缺乏、工作质量和工资水平等。并首次干预, 制定法规维持低工资。1351 年政
府颁布“ 劳工法令”, 规定农民们涨工资的要求、或者是雇主支付比地方官制订
的工资水平要高的工资都是犯罪。后

来的一部法令还是提议任何劳动力若离
开自己的工作地去另寻找高薪工作, 要在其前额烙上“F”字母作为撒谎欺骗的
记号。
这些镇压性措施以及征收的一系列人头税引起了广泛的极大不满。劳拉
派穷教士( 约翰·威克里夫的信徒、巡回布道者) 四处讲道, 宣扬上帝面前人人
平等。他们中最著名的是约翰· 布尔。一首流行的民谣表达了民众的心声:
“ 当亚当耕地, 夏娃织布时, 究竟谁是绅士? ”
在瓦特·泰勒和杰克·斯特劳领导下, 肯特郡和埃塞克斯郡的农民和市民
武装起来发动起义。1381 年6 月向伦敦进发, 路上从梅德斯通监狱救出约翰·
布搦。6 月13 日, 伦敦市民支持者打开城门欢迎起义军, 国王和大臣在伦敦塔
内避难。连续三天伦敦一片混乱。外国人被杀, 两位大臣从伦敦塔里被拽出来
在塔山上被砍头。一位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兼枢密大臣西门·苏德伯里, 另一位
是财政大臣罗伯特·海尔斯爵士; 焚烧了贡特公爵约翰的萨瓦宫; 洗劫了兰贝
斯宫和索斯瓦克。
6 月14 日, 14 岁的国王查理二世被迫在迈尔恩德会见起义农民。农民要
42 英语国家概况( 上) 同步训练·同步过关
求国王满足以下要求: 废除农奴制; 减轻地租, 每亩不得超过四便士; 在全国实
行自由贸易; 赦免起义农民。国王同意接受四项要求并赦免了他们。大多数起
义农民解散回家, 但泰勒和其他更坚定的农民留下来要求得到更多的法律、宗
教和政治权利。
第二天, 即6 月15 日, 查理国王在史密斯菲尔德再次会见起义农民。泰勒
被伦敦市长威廉·瓦尔华斯刺杀, 而相信国王会信守诺言的农民们却解散回家
了。后来查理率领4 万军队血洗肯特郡和埃塞克斯郡, 处死了几百名起义者。
尽管1381 年的农民起义被血腥镇压, 但在英国历史上却留下了深远的影
响。这次起义具有真正的社会性, 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富有的教职人员、律师和
地主。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农奴制度, 产生了全新的自耕农阶级, 为资
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