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国际温泉发展阶段及温泉衍生价值研究_(NXPowerLite)

(发展战略)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的研究最全版

(发展战略)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关于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壹个地区的现代化通常是在港口城市起步,首先建立起现代化的港口基础,通过港口对内对外开放的俩个扇面,发挥对内对外双向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起到国内外经济联系的桥梁作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作用、外引内转的基地作用,再逐步推向腹地。因此,为实现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化发展和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在苏北地区必须要发挥连云港港口城市的作用,而要使连云港市真正成为港口城市,必须加快发展连云港港口,实现“港为城用、城以港兴。” 当前,连云港港口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促使连云港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港口建设和港口功能的拓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港口对内对外双向辐射的有利条件,带动陆桥沿线地区经济联动发展,同时也为缩小我省经济发展的南北差距,为江苏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是壹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根据全委的统壹部署,由我委牵头,会同河海大学,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了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的课题研究。在分管领导、课题研究小组组长秦雁副主任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先后赴陕西、河南等省份,有关铁路部门及沿海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港口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形成研究报告初稿后,又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查,经修改完善

后,形成了研究报告。 壹、连云港港口现状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陇海铁路的东端,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江苏省重要的大型海港,也是国家沿海主枢纽港之壹。港口背依云台山脉,面临东西连岛,是壹个山岛怀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连云港港口已成为以外贸物资、能源运输为主,集装箱及件杂货运输为辅的大型综合性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30个,其中万吨级之上深水泊位25个,设计通过能力2265万吨,2000年实际完成吞吐量已达到2708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454万吨,集装箱13万TEU,对陇海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进壹步的发展和提高,主要是: 第壹、连云港所依托的腹地主要是以能源、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运输为主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的地区,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制约了连云港港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第二、散杂货及集装箱运输的开展对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受各大型班轮X公司左右,航线、航班均未形成壹定的规模,加之大陆桥过境运输仍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连云港港尚未确立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应有地位。 第三、港口码头泊位等级和进港航道等级偏低,港口陆域面

世界对位芳纶发展分析

世界对位芳纶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橡胶网作者:燕丰 一、新产品开发现状 当今,对位芳纶的发展特点是以技术先进性推进应用产品升级换代。杜邦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对位芳纶新品种,如超高强型Kevlar129,强度比Kevlar29提高20%,韧性更强;先进性纤维Kevlar K29AP牌号强度比标准的K29纤维强度要高出15%;超高模量型Kevlar149模量较Kevlar49提高25%,而回潮率仅为普通PPTA纤维的25%~50%。同时,还开发了高强高模量的芳纶丝束Kevlar49HS、用于橡胶工业的粘合活化芳纶丝Kevlar Ha、警用防弹衣织物Kevlar Protera的超细芳纶等。此外,杜邦公司还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轻质高强的凯夫拉纤维,提高防护性和功能性。 帝人公司开发了专用于胶管和输送带增强的芳纶丝束Twaron1014和Twaron1015,与标准型号Twaron1008相比,除了力学性能更适用于胶管和输送带的要求外,这两种产品还经过活化处理,应用时只需要一步浸胶即可与橡胶基体粘合良好;Twaron2100是专为传动带开发的芳纶丝束,与标准型Twaron1008相比,它有相当低的模量,改善了耐弯曲和耐压缩疲劳性能,动态性能出色;Twaron2300则专为动力胶管和高性能传动带开发,特点是同时具有高勾结强度和拉伸强度;防弹专用的Twaron1008CT超细芳纶,能显著提高防弹性能;Technora T700纤维抗冲击性能是碳纤维的3倍,模量是芳纶II的2倍,与树脂的粘合力提高10%,可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补强材料,改进其抗冲击强度。帝人公司新开发的产品SulfronTM可使轮胎滚动阻力减少20%,意味着燃油消耗减少5%。 德国Acordis公司近期开发出高性能超细对位芳纶,它既不燃烧,也不熔融,还有很高的强度和极大的抗切割能力,主要可用于生产既耐高温又抗切割的各种纺织服装装备。 俄罗斯在杂环芳纶方面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如Artee纤维,其强度高达35cN/dtex,模量200GPa,浸渍环氧树脂后的纤维强度为5.39GPa。 二、世界对位芳纶生产厂家现状 目前,世界对位芳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7.50万t/a,其中杜邦公司是最大的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48.7%;其次是帝人公司,生产能力约占34.7%,其他国家和公司仅有少量生产。主要的生产厂家有美国杜邦公司(生产能力为2.45万吨

河北港口集团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河北港口集团:从“一煤独大”到多点开花 读完此案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针对秦皇岛港来说,首先秦皇岛港是以煤炭运输为主,在此案例中提到,每个港口要有自己的主要业务,秦皇岛港采用集装箱运输,这样可以增强秦皇岛港口物流竞争力,因为衡量一个港口是国际枢纽港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集装箱货物中转量。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可带动与集装箱有关的综合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增长得益于船舶大型化和港口集疏运的优势。完善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网络,应当首先完善集装箱的公路、铁路、海铁联运的按比例的发展。应当加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船舶大型化和班轮密度增加的要求,逐步开展集装箱运输海铁、海空国际联运。 其次就是我认为争取设立秦皇岛自由贸易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基于秦皇岛港的区位特点分析,应当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仓库、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秦皇岛临港自由贸易区,进而最终建立秦皇岛自由港。秦皇岛是河北省拥有优良大港的城市,是河北省经济的增长极,也是提升地区经济的拉动点,秦皇岛港作为沿海开发的延伸和提升,将会为国际资本落户河北省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为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载体。河北省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即将审批自由港的战略机遇,不失时机地积极申报在秦皇岛港区建立自由贸易港。 再次,文中提到煤市场春季研讨会,很多企业一起来探讨价格走势,从这点我认为,秦皇岛港完全可以与这些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煤码头,通过长期出租泊位、场地,实行煤炭“场地交货”的新方式,与用户结为战略统一体,实现互利共赢。秦港新出台的用户长租模式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从2006 年至今先后与浙能富兴、国电燃料、中煤公司等大的货主单位签订了长期租用场地协议,最长的签订了10 年,港、贸双方通过共同管理场地、泊位,保证煤炭单堆单走,从而实现规模经营,互利共赢。这样做,不但提升了港口的竞争能力,也为煤炭市场产运需的及时衔接建立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机制。 最后,文中提到了煤炭价格指数,但是我认为在港口物流中这个指数可能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因为煤炭综合价格中,铁路运费和港杂费是两项主要费用,秦皇岛港的港杂费相对其他港口较低,基本降到了不能再降的地步。铁路运费方面,大秦线是所谓的“新线新价、特线特价”,运费较普通铁路收费高,造成从秦皇岛港下水的煤炭价格相对要高。由于在市场竞争中商品的价格与质量同样重要,价格过高不但加大了煤炭企业的负担,而且使秦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铁路方面应积极适应煤炭市场的新变化,适度降低铁路运费,从而降低煤炭综合价格,提高从秦港下水煤炭的竞争能力,薄利多销、增加货源。 第二:从这个案例中给我们的启示,发展河北省港口物流要注意的问题 1.警惕港口煤运“同质化”竞争 在为河北省港口高速发展的同时,港口发展的“规划者”也应该警惕“高速”背后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河北港口煤运的“同质化”竞争。作为“北煤南运”的主通道与枢纽,煤炭自然是这些“北方大港”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正因为如此,煤运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也由此产生,压力来自于煤炭“进”与“出”的矛盾。 2.港口货运走向“多元化”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现状 1、全球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诞生于二十世纪3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璃钢首先被用于军工产品,并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前苏联及日本等国家发展起来。到二十世纪60 年代以后,由于玻璃钢的优异特性,其逐步被应用于民用领域,截止到80 年代初期,玻璃钢品种已经达到35000种以上。此外,从70年代后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硅氧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后得到开发和应用。 此后,全球复合材料工业经历了长期的向上发展,复合材料制品先后进入建筑、化工、航空航天、汽车、风电等重要市场。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2、2012-2015 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 据JEC 测算,2015 全球复合材料行业总产值约为780亿美元,2016年达到820 亿美元,预计到2021将达到1,030 亿美元。与此同时,2015 年全球复合材料总产量1,040 万吨,2016 达到1,080 万吨,预计到2021 年将达到1,290 万吨,年均增长4%左右。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不同的影响,全球复合材料市场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复合材料市场相对饱和,增速较为缓慢,而亚太地区长期以来人均复合材料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据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测算,截至到2016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价值总规模约为810亿美元,产量规模约为1,139 万吨,具体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如下:

3、2016 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区域分布 根据2016 年3 月法国JEC 集团公布的最新评估报告,2016 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价值规模约为820 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产值占比43%(中国大陆地 区产值占比25%);北美地区产值占比30%;欧洲地区产值占比21%;非洲和中 东地区产值占比4%;南美地区产值占比2%。 北美地区虽然在产量上与欧洲基本持平,但由于其应用市场主要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市场规模也大于欧洲地区。而亚洲地区虽然复合材料总产量已达全球总产量的50%,但市场份额却只占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份额的43%。相对欧美地区而言,亚洲复合材料产值不高,应用领域相对低端,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复合材料产品质量和档次水平。 4、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诞生于1958 年,前期发展以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上海玻璃钢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科研院所为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健全,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民营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当前复合材料产业特征如下: 产业链整体发展完善。截至到2016 年,我国大陆地区玻璃纤维纱年产量达到362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在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带领下,玻璃纤维行业技术实力及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玻纤品种已经由普通中碱和无碱纱为主,转变为以无氟无硼高性能玻纤纱为主,并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实现差异化生产和供应。除此之外,国内碳纤维、芳纶纤维生产技术和产量规模正在不断提升,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及乙烯基树脂等基体树脂的质量以及工艺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

(发展战略)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

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转型、创新、合作 杜麒栋 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 今天我要发言的主要题目是《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转型、创新、合作》。 “十壹五”以来,我们港口发展经历了大动荡、大发展、大突破的过程,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当下为止,我们认为中国港口已经站到了壹个新的起点上。于新的起点上,我们也认为“十二五”我们中国的壹个发展主题应该是转型、创新、合作,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 我今天想讲俩个内容,壹个就是中国港口的发展站到了壹个新的起点。第二部分内容就是转型创新合作成为我们国家港口“十二五”时期的关键词。第壹部分我们想讲的简单壹点,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第二部分稍微展开壹下。 壹、我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 第壹部分,我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分六个层次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说我国港口站于了壹个新起点,我想从这6个方面说壹些它有什么特征、特点,仍有壹些什么发展的趋势? 第壹个特点,“十壹五”期间,我国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全国港口完成的吞吐量89.32亿,比“十壹五”初,也就是比2005年底增长了84.2%。铁矿石是我们国家港口壹共完成了12.6亿,进口铁矿石大概是6.2亿吨,比“十壹五”初增长了93.4%。 煤炭最主要的特点是,2010年我们国家外贸进口的煤炭进口了1.6亿吨,这是从2008年以来,我们国家开始大量的进口煤炭,从壹个原来我们均是煤炭主要出口国,当下变成煤炭进口国。我国煤炭的特点是北煤南运,北方七港的下水量是5.28亿吨,比“十壹五”增长了43.9%。 原油也增长得很快,去年我们国家原油的吞吐量是3.6亿吨,接卸进口原油也是达到的

港口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某港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确定重点开发的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是未来我国口岸发展的重点。根据我国港口战略布局规划和功能拓展的要求,该港将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目标,全面拓展现代港口的服务功能,快速发展现代化综合性国际大型深水港,成为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和国际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主要载体。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集装箱运量需求,拟建新的集装箱码头,该工程建设规模为3个3万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水深兼顾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量300万标准箱。 该建设项目为中外合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包括集装箱吞吐量预测、船型论证、港区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水工建筑物、陆域形成和基础处理、道路堆场、供电照明、通信、给排水、计算机管理及自动控制、消防、施工条件、环保、节能、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等。项目在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财务评价,财务基准收益率为8%。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共同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技术方案、建设条件、建设工期; (3)国家现行财税政策、会计制度与相关法规。 (三)项目的计算期及运营 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的计算期为30年。其中,建设期4年,营运期26年,达产期为3年,达产比例分别为设计能力的65%,80%,100%。 二、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综合考虑该地区基础设施状况、航线航班密度、与腹地集疏运通道及港口间的竞争关系,预测该港集装箱吞吐量结果见表5-2-1。 表5-2-1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结果汇总表单位:万TEU 三、费用与效益估算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 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总额为524103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见附表5-6——财务分析辅助报

芳纶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芳纶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展望 摘要 芳纶纤维是芳香族聚酰胺类纤维的通称,国外商品牌号叫凯芙拉(Kevlar)纤维,我国命名为芳纶纤维。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最早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2年美国杜邦公司率先研制出商品名为“Nomex”的间位芳纶,并于196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1966年又研制出商品名为“Kevlar”的高性能芳纶,并于1971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目前全球从事芳纶1414生产的厂家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Kevlar)、日本帝人公(Twaron、Technora)、俄罗斯耐热公司(Pycap)等。 我国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还进行了芳纶I(芳纶14)和芳纶Ⅲ(一种新型芳香族共聚酰胺纤维)的研究,但仅限于小试和中试阶段,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高性能芳纶国产化、规模化的技术开发。 芳纶纤维是综合性能优异,性价比理想的有机耐高温纤维,在先进复合材料、防弹制品、建材、特种防护服装、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芳纶纤维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将成为世界上应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高性能纤维。 关键词:芳纶,生产工艺,市场分析,前景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Outlook of Aramid Fiber ABSTRACT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is of aramid fiber collectively, foreign goods brand called kay fulla (Kevlar) fiber, our country named aramid fiber.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the earliest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1960s, in 1962 the United States dupont takes the lead in developing a commodity, called "Nomex" between a aramid, and in 1967 start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1966 years and developed the goods, called "Kevlar" high performance of aramid, and in 1971 start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Now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ramid 1414 global manufacturer mainly American dupont (Kevlar), Japanese emperor people male (Twaron, Technora), Russia (Pycap) heat. The development of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began in the 1970s. Since the 1980s, China is still the aramid I (aramid 14) and aramid Ⅲ (a new type of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but only for small and pilot phase, failed to realize large-scale production. For many years, our country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localiz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arge scale aramid fib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ramid fiber is variety performance is excellent, price ideal organic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fiber, in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bulletproof products, building materials, special protective cloth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etc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amid fiber industry will have big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application , use is the most extensive high performance fibers. KEY WORDS: Aramid, Production process, Market analysis, Prospects

芳纶纤维项目报告20110914

芳纶纤维项目报告 一、芳纶纤维基础知识 (2) 二、芳纶纤维产品市场应用 (2) 1、芳纶1313纤维 (3) 2、芳纶1414纤维 (4) 3、共聚芳纶纤维 (6) 三、芳纶纤维国内外技术研发状况 (6) 1、间位芳纶纤维的制造技术 (6) 2、对位芳纶纤维的制造技术 (7) 3、共聚型芳纶的制造方法 (8) 4、俄罗斯芳纶的制造方法 (8) 5、我国间位芳纶发展状况 (9) 6、我国对位芳纶发展状况 (9) 7、我国共聚芳纶发展状况 (10) 四、国内芳纶纤维项目建设情况 (10) 五、芳纶纤维项目对于我司的重要意义 (10) 1、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11) 2、为我司步入高新技术产业打开突破口 (11) 3、项目投资小,见效快,产品附加值高 (11) 六、建议下一步技术调研工作计划 (11) 1、考察芳纶纤维国内技术专利商 (11) 2、考察芳纶纤维生产企业 (12)

一、芳纶纤维基础知识 我国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定名为芳纶纤维。芳纶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酸耐碱、质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质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芳纶纤维最具实用价值的品种有3个:芳纶1313(芳纶Ⅰ)、芳纶1414(芳纶Ⅱ)和共聚芳纶(芳纶Ⅲ)。 芳纶1313即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是开发最早、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有机耐高温纤维。 芳纶1313(间位芳纶)结构式如下: 芳纶1414即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具有超高的强度、模量和耐高温性能,以及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腐蚀性,对位芳纶在高性能纤维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并被人们称为“王牌纤维”。 芳纶1414(对位芳纶)结构式如下: 共聚芳纶是日本帝人公司和俄罗斯开发出的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的高档纤维,已用于俄罗斯战略战术武器,但目前产量较小,约为3000~4000t /a。 二、芳纶纤维产品市场应用 目前世界芳纶的生产能力约8.2万吨/年(其中,对位芳纶5.5万吨/年、间位芳纶2.3万吨/年)。芳纶产品用于防弹衣、头盔等约占7%~8%,航空

港口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港口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以金港公司为例 系部: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交通运营管理 班级:交运111301 姓名:魏爱泉学号: 114117130130 指导教师:刘劲松职称:副教授 2014年6月南京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迅猛,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主体是各跨国经济和以我国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大型经济体。国际航运也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参与者之一,港口库场是航运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镇江港务集团金港分公司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在避免风险的前提下利用好难得的机遇使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港口物流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达到港口物流企业的长久有效发展,最重要的是找出所在港口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港公司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more and mor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Such a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shipping market environment, shipping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competition, its development condition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a country and nation's shipping industry, po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hipping enterprises. As the saying goes chaotic hero, in such fierce compet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Zhenjiang port group, Hong Kong branch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ow to seize opportunity, avoid risk,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confronted by the shipping companie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o achieve a lasting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make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 Golden port Company Problems Development strategy

港口行业分析报告(案例)

港口行业分析报告 一、港口行业生产综述 港口经过10几年的建设,我国港口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形成了由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中型港口为辅助、小型港口为补充的层次分明的港口布局体系。二是建成了一批10万至20万吨级铁矿石、原油和具有国际水平的集装箱码头。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时由1985年的4.4天下降到2002年的1.2天,基本消除了“瓶颈”状况。三是长江口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天津、秦皇岛、广州和湛江等一批港口深水航道交付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四是计算机、EDI等一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运用,使港口发展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五是大部分港口实现了或正在实现老港区的改造、功能转换、资源重组以及新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港口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沿海港口大型深水泊位短缺,尤其是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矿石泊位、原油码头泊位不足;二是码头吞吐能力不足导致大型枢纽港码头超负荷运转;老三是码头泊位等级低,设备落后,老港区改造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长江口、珠江口出海航道及沿海主枢纽港进出港航道能力仍然不足,适应不了我国外贸吞吐量的变化。 为了缓解以上压力,2002年沿海港口完成投资130亿元(基础设施总共投资3150亿元),建成中级以上泊位24个,其中深水泊位19个,新增码头吞吐能力6500万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196万TEU,2002年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2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700万TEU。2002年,港口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了建设步伐,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我国港口的要求。2002年,为了缓解集装箱快速发展对港口的需求,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尤其是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完成了上通航海外高桥港区三期工程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了洋山港一期工程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 表1:2002年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统计 大连10851.23845.41351.6 营口31271085.7301.5 锦州1404512.947 秦皇岛11167.5503044.4 天津129067006.92408 青岛12213/3410 日照31361941.4560 连云港33162001205 上海2638410608861 宁波153986241.61859 福州39101386481 厦门273417811754 深圳876551247613 广州1532342412172 珠海22931206341 湛江26271787105 资料来源:中国港口

芳纶纸市场前景

市场前景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20年来干式变压器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在配电变压器中,干式变压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已占50%以上;我国起步晚,近年大中城市中约占30%~40%,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达60%以上。 在我国,80年代逐步使用干式变压器,80年代末各地纷纷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并以此作为基础,不断开拓、创新,使我国干式变压器制造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从90年代开始,其产销量逐年迅猛递增,据行业有关资料分析统计,全国(除港、澳、台外)干式变压器每年以高达20%以上的增长率递增:1989年约700MVA,1991年就超过了1000MVA;1995年约6200MVA,1997年约8800MVA,2000年约10000MVA。 2000年末我国装机容量已达316GW,未来经济年增长速度将达7%~8%,装机容量也不会低,到2015年预计装机容量将达550GW。按上述发展趋势待行业预测:干式变压器将随着用电量的增长而增长,增长幅度会达到20%。 2003年干式变压器产量在26000MV A左右,20~30%为浸渍式干式变压器,相应所需Nomex类干变用绝缘纸用量约为700-1000吨.按行业增长速度预测,项目技术产品干变用绝缘纸用量到2015年将达到4000吨以上。 12.2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容量和竞争力的分析,确定项目技术产品进入市场计划如下:

项目具有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目前同类产品进口价为53万元/吨,本项目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价设定为25万元/吨,具有较强竞争力。 项目产品利润: 生产成本:纤维原料:18万元/吨产品 化学助剂:1.2万元/吨产品 抄造费用:0.5万元/吨产品 销售费用:0.2万元/吨产品 管理费用:0.1万元/吨产品 财务费用:0.2万元/吨产品 合计:20.2万元/吨产品 如将销售价格设定为25万元/吨(3年后项目成熟期,销售量1000吨/年),则: 吨产品利税:4.8万元/吨产品 年利税:4800万元。 可见,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2.3社会效益 项目技术产品作为造纸工业特种产品,已不仅仅是文化和生活用资料,而是作为我国重要基础工业如电气、机械和航空等领域的功能性材料。项目完成后不但为其它工业提供市场所需的高性能绝缘材料或结构材料,由于项目目标的达到必须采用多种新技术(从原料到制造方式),因此对造纸行业技术进步,特别是特种纸(功能性纸产品)

天津港口物流发展创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8569443.html, 天津港口物流发展创新研究 作者:孙婉淳刘思秀李顺强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天津港作为国际四大深水中转港之一,已成为我国建设的重点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为了维护和促进港口沿海城市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在天津港口所在城市。因而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天津港物流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港口的创新性意见,对降低天津港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推动天津港转型升级提出对策。 关键词:发展意义;发展与创新;发展对策 一、前言 (一)港口物流的发展意义 港口竞争力水平既是每个企业看重的因素,也是港口企业确定自身竞争力大小的关键,作为世界一流的深水枢纽港以及我国现今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天津港在地理位置、航道开发、岸线资源、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整体趋势下,世界贸易总量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和贸易结构的不断变化,工业制品开始逐渐取代了丝绸等纺织品,成为了我国的主要贸易出口产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整体对外贸易环境复杂度的增加,使得天津港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金融危机的到来以及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化促使我们不得不对天津港的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物流学认为,港口作为交通运输链中的一个节点,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具有无法撼动的地位与作用。它凭借其特殊的地理区位,连接着大陆与海洋,是海外贸易成功的关键,同时它也连接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显而易见的,海运作为世界上货物运输量最大的方式,使得港口承包了世界上70%的运输量,由此可见其地位的不一般。因此,加强天津港港口物流发展的研究,探索发展模式,采取相应的对策优化资源配置,对促进天津港市经济发展,完善港口物流综合体系,建设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的港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天津港口物流发展与创新 天津市要想发展,要想承接周边以及内陆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其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规模,只有当港口的配送中心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足够有能力接待各地来港的货运,而且,一旦当港口开始慢慢步入正轨,就可以在其周边建立大量的工厂,发展临港工业,以港口基础设施为依托,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包装,发挥港口物流一体化的特色,减少货物在途中的运输成本,避免由于运输导致的货物破损和船期延误。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整理总结,

2011年全球芳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芳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芳纶纤维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最初作为宇宙开发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而鲜为人知。冷战结束后,芳纶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纤维材料大量用于民用领域,才逐渐露为人所知。芳纶的全称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一类新型的特种用途合成纤维。芳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品种有两个:一是分子链排列呈锯齿状的间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313;一是分子链排列呈直线状的对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414。两者化学结构相似,但性能差异却很大,应用领域各有不同。芳纶1313 具有突出的耐高温、阻燃和绝缘性,成为高性能纤维,主要应用于高温防护服、电绝缘和高温过滤等领域。国内主要用作消防服装(全芳纶),国外更多使用在赛车服,石化电力行业服装等。未来可拓展绝缘领域,如变压器绝缘、电机绝缘等。芳纶1414 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素有高分子材料中的“百变金刚”,主要应用于个体防护、防弹装甲、力学橡胶制品、高强缆绳、石棉替代品。 1、间位芳纶 间位芳纶又被称为“防火纤维”,具有很好的耐高温、阻燃以及绝缘特性,是开发最早、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有机耐高温纤维,主要用于高温防护服、电力行业的绝缘服装以及高污染行业中(水泥钢铁等)的高温烟尘过滤袋。 从全球来看,全球间位芳纶(1313)产能3.2 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在国内供求关系方面,我国间位芳纶需求约10000 吨,而国内总产能为8600 吨,产能明显不足。 全球间位芳纶生产商及其产能

作为国内间位芳纶市场的主导者,泰和新材目前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毛利率基本稳定在35%以上。未来供不应求局面将继续维持,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在当前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用于制造高温烟尘过滤袋的间位芳纶需求可能出现大幅增长;用于制造防护服的间位芳纶需求增速也超过30%,而且国内间位芳纶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未来间位芳纶的需求将以10%-15%的增速发展,2012 年将达到11000 吨,供给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其次,对位芳纶行业技术/资金壁垒较高,即是在有技术的前提下,投资周期也要三年以上,投资额约10 亿元/万吨,短期内国内并没有有效的新增产能。 2、对位芳纶 对位芳纶又称“芳纶1414”,是当今世界高性能纤维材料的代表,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阻燃性好、耐候性强、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力学强度是优质钢材的5-6 倍,模量是钢材或玻璃纤维的2-3 倍,韧性是钢材的2 倍,而重量仅为钢材的1/5。用途比间位芳纶更加广泛,其主要应用领域几乎涵盖了高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防弹衣、防弹头盔、装甲战车等军事领域以及复合材料如汽车轮胎帘子线、摩擦材料如刹车片、航空航天材料、光缆增强材料等民用领域。因此对位芳纶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也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民用物资。“十二五”期间,对位芳纶作为重要的新材料品种有望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 对位芳纶的分子结构 对位芳纶的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传统的尼龙纤维和涤纶纤维,并且在几种主

全球芳纶市场需求量巨大

化纤园地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0年第10期 晓星、日本旭化成等相比,在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差别化和功能化水平等技术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影响我国氨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加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争取由生产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我国氨纶目前大部分为通用品种,具有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的差别化氨纶品种太少。我国目前氨纶差别化率低于30%,而技术发达国家氨纶差别化率高于50%。未来我国应积极开发高吸放湿氨纶、高定型氨纶、抗菌型氨纶以及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氨纶,积极开发高档化、时尚化、个性化氨纶织物。 干法氨纶涉及的上游原料主要有:纯MDI、PT-MEG、胺类扩链剂、助剂、溶剂、油剂等,这些原料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我国氨纶产业未来市场的稳定性,其中影响较大的原料是纯MDI和PTMEG。 纯MDI占氨纶用量的20%~30%。国内MDI产能2010年将达到100万吨/年,2010年我国氨纶产量若达到35万吨,则需纯MDI10万吨,正常情况下,纯MDI原料不会引起氨纶市场大波动。 PTMEG占氨纶用量的70%~80%。目前国内PTMEG产量中90%用于氨纶,近年来由于国内氨纶产能急增,引发PTMEG价格一路升高。若2010年氨纶产能达到35万吨/年,每年需PTMEG26万吨。按目前国内PTMEG产能来看,缺口较大。国内氨纶用PTMEG不少来自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因此未来PTMEG价格继续攀高的可能性很大,PT-MEG原料可能是影响我国氨纶产业未来市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氨纶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并拉动全球氨纶产业快速增长,全球氨纶制造中心已向中国转移。利用好影响我国氨纶业发展各因素的积极作用,并尽快改进不足、强化优势,我国氨纶业有望实现长期的持续稳定发展。 2.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制度取消,未来几年出口欧美市场将会带来新的机遇。中、日、美、欧纺织品产品四方会议达成了建立纺织产业部门自由贸易区意向协定,无疑将给我国氨纶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日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的氨纶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较小。而这些国家棉纺业、涤纶、腈纶等化纤也有较好基础,是氨纶产品的潜在市场。此外,东欧、俄罗斯、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氨纶市场潜力也很大。2.4积极开发高性能、差别化和功能化高档氨纶纤维 国际知名氨纶企业已开发成诸多高档氨纶纤维:高舒适功能氨纶纤维,其特点是织物穿着不会有紧窄感觉;高抗氯功能氨纶纤维;耐高温功能氨纶纤维;耐低温功能氨纶纤维,适用于羊毛、尼龙或色织布怕高温变色或漂白变黄等布类;吸湿及透湿功能氨纶纤维;高耐磨功能氨纶纤维等。 国内企业要积极开发高档氨纶纤维,如用于制造对环境有感知和反应功能的智能氨纶纤维、含氨纶防弹衣、导电氨纶纤维、防幅射氨纶、纳米氨纶纤维、超细旦氨纶纤维、蓄光氨纶纤维、生物降解氨纶纤维、纳米抗紫外光氨纶纤维、可回收氨纶纤维等产品。 此外,熔纺氨纶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尽快实现熔纺氨纶切片国产化、规模化,以满足国内熔纺氨纶企业的迫切需求。(章) 全球芳纶市场需求量巨大 目前世界芳纶的生产能力约8.2万吨/年(其中,对位芳纶5.5万吨/年、间位芳纶2.3万吨/年),生产主要掌控在美国杜邦手中。2007年全球芳纶总消费量约为8万吨。芳纶产品用于防弹衣、头盔等约占7%~8%,航空航天材料、体育用材料约占40%,轮胎骨架材料、传送带材料等约占20%,高强绳索等约占13%。而作为增强材料,芳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预测,到2015年全球对位芳纶需求量约为13万吨,2020年需求量约为20万吨。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启动芳纶的研制工作,目前多家单位正在实现对位芳纶产业化,2008年生产能力已超过5000吨/年,预计2012年超过万吨,将达到11200吨/年。有关报道认为,我国芳纶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企业建设热情高涨。 估计目前国内年用量在4000吨以上,以进口产品为主。补强材料是芳纶的主要用途,第二大用途为防弹材料等,约占5%。预计至2015年前后,我国芳纶Ⅱ潜在需求量有可能超过1万吨。总而言之,芳纶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量,将潜在市场变为实际需求的关键是价格,只要价格有竞争性,应用量将有望超过预测。 预计建设年产0.5万吨芳纶Ⅱ生产装置需总投资约117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估算为10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90000万元,年利税 42 --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化工新材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从物质结构看,主要是有机材料,也包括部分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的纳米粉体材料);从产品工业类别看,包括:新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氟硅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等、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木塑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已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最活跃的市场,据测算2010年市场规模达3300亿元人民币,但是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化工新材料相关产品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础原材料主题。 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2010年全行业总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企业和科研单位数量达2000家,从业人员在100万左右。化工新材料各个领域主要品种中国均有生产,所有小品种均开始着手进行了研究,部分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少量出口,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生产大国。 针对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培育了一批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中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32.7万吨增长到2010的271.7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1.0%,超过中国合成橡胶40多年产能发展的总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多年来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了中国功能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在,全国从事功能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有300余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在功能膜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国都开展了工作。 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及产业需求,突破了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并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碳纤维一直是航空航天重要的配套材料,这一材料生产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产业化突破。威海拓展公司和中复神鹰公司均已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相当於日本东丽T300级)生产线。丁基橡胶在汽车内胎、轮胎气密层、药瓶橡胶塞中大量使用,以往长期依赖进口。“十一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形成了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使中国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聚苯硫醚(PPS)工程塑料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突破。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五”千吨级加压法合成线性高分子量PPS树脂生产线基础上,不断突破工程化放大技术,目前已形成超过3万吨的树脂合成规模,装置能力居世界第一。 针对国内节能减排的需求,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并建立了示范装置。中国已是世界氯碱生产第一大国。山东东岳集团历经8年科研攻关,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氟离子膜”於2010年6月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应用成功,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工程型热塑性弹性体(TPE)替代不可回用的硫化橡胶制造汽车部件势在必行。道恩集团等单位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出“完全预分散-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硫化橡胶(TPV)产业化技术,批量产品性能可完全替代硫化橡胶和其他同类进口产品,目前已应用於本田、比亚迪等车型。功能膜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