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色谱网

《色谱》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的“顾问编委”之一陈洪渊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56年考入南京大学就读放射化学专业起,及其后陈洪渊院士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达40余年,在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堪称我国电化学分析领域的一代大师。

陈洪渊院士先后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和三等奖(1982)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2006)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1项,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奖(2002)1项,以及其它多项省部级奖励。陈院士主持并完成了36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30余篇,合编著译书8册,专利7项,并指导和培养了110余名博后、博、硕士,他曾于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和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陈院士现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另兼任:中国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和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中、英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 Res. in Chin. Univ.》四刊副主编;《化学进展》、《分析化学》、《色谱》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等职。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与学科评审组长等。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国家代表。

此外,陈院士还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以及中国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的顾问或名誉教授,并担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董事会理事,和多个国家或省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https://www.360docs.net/doc/3d18580895.html,/article/62122-1.shtml

陈洪渊院士于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三门县。1956年他考进南京大学,其后就读于放射化学专业。1961年,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陈洪渊以预备教师的身份进入分析化学教研室,留校任教,从此踏上了一条新的、后来使他奋斗一生的专业之路。那时候,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的学术带头人是高鸿院士,在高院士的提挈下,陈院士始终不渝地从事着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即使在“文革”期间,中国的学术进入低谷,他仍然持之以恒、专心不辍地从事他的学术研究,并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78年恢复职称后,陈洪渊即被评为讲师。1981-84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美茵兹(Mainz)大学深造,与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R.Neeb教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成果斐然。回国后,在80-90年代,他又分别得到德国DAAD、DFG 和“VW-Stiftung” 基金组织的国际合作科研基金,先后四次以访问教授重访联邦德国。在德国作访问学者期间,他的德国指导教授根据他对29个不同电化学体系在273-353K(0-80℃)范围内测量的实验

数据,推导出一个电化学电流与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其实验数据拟合与理论公式的偏差在5%以内。但陈先生对其物理概念谬误而提出质疑,随后导出了更为准确的普适公式,其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拟合误差在±0.5~1.5%以内。此后,他的这个公式经常被文献引用。

1985年10月,陈洪渊回国后即被评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次年又被确定为博士生副导师,1988年被评为教授,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评为博士生导师。在国家的“七五”、“八五”建设期间,国内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分析化学专业处于最困难的时期。陈洪渊教授领衔进行的科研工作遇到了种种难题,其中最使人头痛的还是经费短缺,很多必需的实验设备无法购置,甚至使科研面临无法继续的窘境。陈教授借助学校整体的力量,依靠兄弟实验室以及校内其他院系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完成自己实验室无法独立完成的研究任务。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陈洪渊教授结合生命科学对电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及仿生催化传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完成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博士点及开放实验室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生物催化、超分子组装和纳米电化学研究中,陆续成功构建成多种高效的仿生催化界面,并研制出一系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件等。他还首次观察到蛋白质在Ag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和表面活性剂对血红蛋白电子转移的促进作用,使其测定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由10-5mol/L提高到

10-7mol/L,对若干酶活性浓度的检测限低达aM 量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洪渊教授早在80年代初就认识到微-纳米科技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工作,这些工作一直受到同行的重视。做微电极研究的人都知道,当两电极的距离小于一定尺度时,他们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1992年陈教授课题组对此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后,发表了《微电极研究:关于微带阵列电极的屏蔽效应》学术论文,对这种相互影响做了理论计算并建立了理论模型。2000年底,国际化学界权威学术机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集中多名世界一流专家,以组织名义撰写一篇正式的技术报告“微电极:定义、特性和应用”,对微电极20多年来的发展进行系统总结。当时全世界有关微电极的论文已有1万多篇,但该技术报告只援引了31篇最有价值的参考文献,陈洪渊教授的超微电极理论就在其中,他的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还被引进美国教科书。(中国色谱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d18580895.html,)

2001年,陈洪渊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院士在涉及生命和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超微电极及其阵列的几种理论模型,解决了一系列耦联化学反应多级电极过程复杂体系稳态电流的求解问题;他阐明了超微电极扩散层重叠对阵列总电流的影响及计算公式,有关成果已被写入由国际纯粹与应用联合会化学(IUPAC)电分析化学委员会正式通过的IUPAC正式技术报告中;他提出了各种电极表面功能化和形成各种类型催化膜的新方法,发现促进蛋白质电子传递的新材料、构建了一系列三维有序仿生催化界面,据此建立了几十种有关核酸、蛋白质(酶)、辅酶和生物活性小分子等的高灵敏、高选择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的稳定、长寿的生物传感器件,在生物物质检测和医疗诊断上有广阔的用途;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微流控芯片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新方法,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拓宽了电化学方法在芯片实验室中的应用范围,所建立的各种分析方法和传感器件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和推介。

从《孙子兵法》中寻找研究灵感

陈洪渊院士的知识面极为广博。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兴趣广泛、视野开阔,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他对力学、数学、无线电学等其他学科也有涉猎,并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为他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比较厚实的知识基础。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工作之余的陈院士除了以音乐来放松大脑之外,还喜欢看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读一些史、哲著作。他曾说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讲究的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一个做学问的人,就应当尽量地开拓眼界,同时做到有批判地接受别人的东西。虽然他自己研究的分析化学与这些先哲思想看似相距十万八千里,但他却不因此对人文科学的东西抱有门户之见。他不仅用眼去看,而且还用心去想。

陈院士经常能从《孙子兵法》中找到处理问题的灵感。或许在别人眼里,这本书只不过是一本古代的军事名著,但是在陈院士眼中这却是一部韵味深远的哲理性著作。他往往能在需要的时候,将书中的战争谋略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使自己手头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同时,陈洪渊教授也非常重视对文化的学习和思考。早在1981年,陈教授便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德国Mainz大学深造。在那里,他不仅继续他的科学研究,而且还不时地探索、思考西方文化的风格、特点,寻找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融,并从中悟出了不少道理。这为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而这一切都为陈教授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老一辈人的观念中,重理轻文的思想不足为奇。时至今日,社会进步使然,人文科学的地位逐渐上升,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成了当今学界的主题。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已经强调将科学思想统一到人文思想中,陈院士对此非常赞同。他认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主线,同时也要有个工具,能辅助自己在主线上发挥得更加完美。因而,陈教授在化学学科道路上驰骋数十载,却不忘人文情操的陶冶。以文修身养性,以文树立道德观念,才能在科学之路经久不衰、流光溢彩。

无为而有为,天下为之用

除了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陈洪渊院士在教学上的贡献也非常突出。他四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共为国家指导了博士后7名,培养了110余位博士和硕士,其中有很多博士分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德国洪堡奖学金、全国青年化学家奖、中科院优秀博士后奖、江苏青年科学家奖等称号,许多学生在国内相关领域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和校院级领导。陈院士曾于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和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在谈到如何指导学生时,陈洪渊院士说道:“无为而有为,天下为之用。”他认为,导师主要职责是在思维方法上指导学生,而每一名学生又都应当是一个有主见的思维主体,做事

情要有主动性,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研究的时候,就必须让学生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能事事越俎代庖。

学生们都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的提倡者,陈院士不否认这种说法。他说,科学工作需要严谨,一项工作你做了99%,可1%的缺憾就会让你前功尽弃。对此,他曾讲过一个故事:“在贝尔发明电话机以前,莱斯也制造了一种传声装置,但他的‘电话’不实用,只能用电流传送音乐。贝尔对此进行了改进,发现莱斯机器没有电话功能,其中一个原因是话筒上的一颗螺丝少拧进1/2圈,大约5丝米。换句话说,莱斯离发明电话就差5丝米的距离,这使他抱憾终生。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科研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对实验数据要反复审核,论文拿出去前要改之又改。有人可能嫌我烦,但你既然发现还不完美,为什么不弥补呢?”

作为导师,陈院士认为要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的空间。陈院士在教学中把自己当成一名影视剧导演,而他的学生们则是他的演员。他说:“指导学生做一篇论文或是做一个项目,就是在演一部戏。”最初,他这名“导演”所要做的只是把握好整部作品的风格和方向,给“演员们”说戏,指引“演员们”该做些什么;然后“演员们”的任务就是在“导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把戏演好、演精;最后,再由“导演”来总体审核,去粗取精。

在实际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陈院士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而自己只是给予及时的指导。在他的实验室里,人们看不到一个“南郭先生”,大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实验过去所作的总结报告。

在带学生的时候,陈院士更关心的就是如何指导他们写好科研论文。陈院士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刚一开始时研究论文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于是,他就会不辞辛劳地帮他们作大量的改动,一步步地指点他们如何去写好论文。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这批学生们到最后也都能各有所成。而对于那些底子较好的学生,陈院士就会放手让他们自由发展,而不会有过多的干预。

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秉承着这个方法,指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2001年,江苏省评选的6名“江苏省青年科学家”之中,就有两名是陈洪渊的学生。他指导的毕业生已有多人分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全国青年化学家奖、全国优秀博士后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优秀女科学家奖等称号,他们在国内相关领域已成为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校、院级领导。而他自己则在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02年他被评为全国侨联先进学术带头人;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后记:陈洪渊院士执教数十载,凭借其在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早在2001年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就和功名都在陈教授身上得到了体现。陈院士认为,年轻人做学问,没有远大的理想,只为功利去追寻,是会碰壁的,“当你的个人目的成为人生目的,那么你将没有目的”。陈教授鼓励年轻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胸怀要宽,意念要坚定,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人民网:《陈洪渊院士:平淡一生深处行》;

2.三门新闻网:《陈洪渊——“小山村”走出“大院士”》;

3.台州日报:《一代宗师非偶然——记台州籍中科院院士陈洪渊》

4.喻园晨光网:《陈洪渊:化学领域的文学爱好者》。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武汉大学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适用考中科院的同学)

第一部分:AES,AAS,AFS AES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所辐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特点: 1.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2.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3.试样用量少,测定元素范围广 4.局限性 (1)样品的组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需要配制一套与试样组成相仿的标准样品,这就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等的提高。 (2)发射光谱法,一般只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用来确定元素在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状态,更不能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基团;对一些非金属,如惰性气体、卤素等元素几乎无法分析。 (3)仪器设备比较复杂、昂贵。 术语: 自吸 自蚀 ?击穿电压: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的最小电压。 ?自持放电: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的电离作用,仍能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 ?燃烧电压:自持放电发生后,为了维持放电所必需的电压。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仪器: 光源的作用: 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光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光源的类型: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火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ICP 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 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AES 法特点 1.具有好的检出限。溶液光谱分析一般列素检出限都有很低。 2.ICP 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约1%。 3.基体效应小。 4.光谱背景小。 5.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1%,干扰少。 6.自吸效应小 进样: 溶液试样 气动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不连续的信号 气体试样可直接引入激发源进行分析。有些元素可以转变成其相应的挥发性化合物而采用气体发生进样(如氢化物发生法)。 例如砷、锑、铋、锗、锡、铅、硒和碲等元素。 固体试样 (1). 试样直接插入进样 (2). 电弧和火花熔融法 (3). 电热蒸发进样 (4). 激光熔融法 分光仪棱镜和光栅 检测器:目视法,摄谱法,光电法 干扰: 光源 蒸发温度 激发温度/K 放电稳定性 应用范围 直流电弧 高 4000~7000 较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 中 4000~7000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 低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8000 最好 溶液的定量分析

中科院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分析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 分) 1 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A 称量快速 B 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 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D 防止指针的跳动 2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 试样不均匀 B 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 有过失操作 D 使用的容量仪器经过了校正 3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该用 A F 检验法加t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t 检验法 D Q 检验法 4 共轭酸碱对的K a 和K b 的关系是 A K a=K b B K a K b=1 C K a K b= K W D K a/K b= K W 5 若测定污水中痕量三价铬与六价铬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 A 原子发射光谱法 B 原子吸收光谱法 C 荧光光度法 D 化学发光法 6 金属离子M 与L 生成逐级配位化合物ML、ML2···MLn,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MLn]=[M][L]n B [MLn]=Kn[M][L] C [MLn]=βn[M]n[L] D [MLn]=βn[M] [L] n 7 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 A 酸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 水解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8 下列四种萃取剂中对金属离子萃取效率最好的是 ANOH B CH3CH2OH C CH3CH2OCH2CH3 D CH3(CH2)3OH 9 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 A 微量无机分析 B 定量分析 C 定性和定量分析 D 电极过程研究 10 在制备纳米粒子时,通常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保护,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A 颗粒聚集长大 B 均相成核作用 C 表面吸附杂质 D 生成晶体形态 11 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配位掩蔽剂必须可溶且无色 B 沉淀掩蔽剂生成的沉淀,其溶解度要很小 C 氧化还原掩蔽剂必须能改变干扰离子的氧化态 D 掩蔽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12 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和载气 B 载气和载体 C 组分和固定液 D 组分和载体 13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 A B C D 14 下列化合物中,所有质子是磁等价,在NMR 光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的结构是 A CH3CH2CH2Br B C CH2=CHCl D CH3OH 15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1,3-丁二烯 D 甲醇 16 下列化合物中,νC=O 最大的是 A COR Cl B COR R' C COR OR' D COR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第3 页共5 页 17 关于荧光效率,下面错误的叙述是 A 具有长共轭的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 C 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

分析化学习题

(各位同学:以下题目来自各高校考研卷,插图来自几米《照相本子》,祝做题愉快^_^) 第一章绪论 1 (中科院2012)标准溶液是指已知浓度的溶液;得到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法和标定法。 2. (北京大学2013期末考试)滴定分析存在终点误差的原因--------------------------------------------------------------- ( A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变色(B) 有副反应发生(C) 滴定管最后估读不准(D) 反应速度过慢 第二章采样和分解 1 (北科大2011)现测定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国标方法(GB/T5009. 5 –2003)采用的是凯氏定氮法:(1).简述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P35页倒数第二段 (2).解释加“三聚氰胺”可以使蛋白的检测值提高的原因。 三聚氰胺结构式:,据此可知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而克达尔法无法将其中的N和蛋白质中的N加以区分,造成测得数值偏高。 (3).从分析化学角度,你认为如何能够检测出蛋白质的真值?谈谈你的看法。 *(仅作了解),利用质谱、色谱技术的联用。 亲爱的老师,你永远不会知道, 教师墙角有一个小洞。风会吹过来,雨会泼进来, 可以看见蝴蝶在花间飞舞,彩虹浮现, 可以看见独角兽飞上过弦月, 流星不断地划过夜空,太空战士登陆火星。 亲爱的老师,这些我永远不会让你知道…… 第三章化学计量学 1. (2013北科大)以下关于随机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B、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C、正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负误差 D、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正误差 2.(厦门大学2007)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B) (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范围 (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的范围 (C)总体平均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3 (中科院2012)某人测定纯明矾后报出结果,μ=±(%)(置信度为95%),你对此表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中科院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分析化学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 分) 1 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A 称量快速 B 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 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D 防止指针的跳动 2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 试样不均匀 B 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 有过失操作 D 使用的容量仪器经过了校正 3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该用 A F 检验法加t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t 检验法 D Q 检验法 4 共轭酸碱对的K a 和K b 的关系是 A K a=K b B K a K b=1 C K a K b= K W D K a/K b= K W 5 若测定污水中痕量三价铬与六价铬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 A 原子发射光谱法 B 原子吸收光谱法 C 荧光光度法 D 化学发光法 6 金属离子M 与L 生成逐级配位化合物ML、ML2···MLn,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MLn]=[M][L]n B [MLn]=Kn[M][L] C [MLn]=βn[M]n[L] D [MLn]=βn[M] [L] n 7 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 A 酸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 水解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8 下列四种萃取剂中对金属离子萃取效率最好的是 ANOH B CH3CH2OH C CH3CH2OCH2CH3 D CH3(CH2)3OH 9 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 A 微量无机分析 B 定量分析 C 定性和定量分析 D 电极过程研究 10 在制备纳米粒子时,通常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保护,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A 颗粒聚集长大 B 均相成核作用 C 表面吸附杂质 D 生成晶体形态 11 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配位掩蔽剂必须可溶且无色 B 沉淀掩蔽剂生成的沉淀,其溶解度要很小 C 氧化还原掩蔽剂必须能改变干扰离子的氧化态 D 掩蔽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12 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和载气 B 载气和载体 C 组分和固定液 D 组分和载体 13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 A B C D 14 下列化合物中,所有质子是磁等价,在NMR 光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的结构是 A CH3CH2CH2Br B C CH2=CHCl D CH3OH 15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1,3-丁二烯 D 甲醇 16 下列化合物中,νC=O 最大的是 A COR Cl B COR R' C COR OR' D COR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第3 页共5 页 17 关于荧光效率,下面错误的叙述是 A 具有长共轭的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

中国科学院大学611生物化学(甲)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名称:611生物化学(甲)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2.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3.糖苷:糖苷(glycoside)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容易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称糖苷。非糖部分叫配糖体。糖苷有α、β两种形式。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转录的过程 答: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起始包括对双链DNA特定部位的识别、局部(17bp)解链以及在最初两个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第一个核苷酸掺入的位置称为转录起点。

起始后起始因子离开,核心酶构象改变,沿模板移动,转录生成杂交双链(12bp),随后DNA 互补链取代RNA链,恢复DNA双螺旋结构。延伸速度为50nt/s,酶移动17nm。错误几率为10-5 2.真核生物细胞作为宿主表达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1)该体系能识别和除去外源基因的内含子,剪接加工成熟的mRNA。 (2)能对翻译后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使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3)用作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易被重组DNA转染,其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真核生物基因转移载体都附有标记基因,以便于转染外源基因的细胞的筛选。外源DNA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常用的由磷酸钙转染法,电穿孔转染,脂质体包裹转染,显微注射及DEAE-葡聚糖转染技术。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等方法进行。例如,抗虫棉,外源基因是杀虫的。例如,转基因奶牛,外源基因表达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3.答:乳酸循环的形成的是由肝脏和肌肉中的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糖异生作用很低,而且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肌肉中生成的乳酸不能异生成葡萄糖。但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经细胞膜弥散入血,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为肌肉摄取利用,这样就构成了乳酸循环。其生理意义是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引起的酸中毒。 4.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1).代谢都经过三羧酸循环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科院生物化学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甲)》考试大纲 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与生物化学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和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的性质 ●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酸的性质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理解旋光异构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糖的鉴定原理 4. 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 ●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考试要求 ●了解脂质的类别、功能 ●熟悉重要脂肪酸、重要磷脂的结构 ●掌握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 ●掌握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 5. 酶学 考试内容 ●酶的作用特点 ●酶的作用机理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导)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的基本方法 ●熟悉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了解抗体酶、核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中科院分析化学2002年考研试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分析化学(B)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 1.在滴定分析中,对其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反应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2.实验室中使用铂坩埚时,要尽量避免使用: A.热氢氟酸 B.浓热高氯酸 C.浓热硫磷混酸 D.碳酸钠熔融 3.消除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试样称量质量 B.用两组测量数据对照 C.增加测定次数 D.进行仪器校准 4.在以下各类滴定中,当滴定剂与被滴物质均增大10倍时,滴定突跃范围增大最多的是: A.NaOH滴定HAc B.EDTA滴定Ca2+ C.K2Cr2O7滴定Fe2+ D.AgNO3滴定CI- 5.从溶液中沉淀A12O3·nH2O时,应该: A.在较稀溶液中进行沉淀 B.加入大量电解质 C.沉淀完成后陈化一段时间 D.沉淀时不能搅拌 6.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己知αZn(NH3)=104.7,αZn(OH)=102.4,αY(H)=100.5。在此条件下,lg K’ZnY为(己知lg K ZnY=16.5) A. 8.9 B. 11.8 C. 14.3 D. 11.3 7.对配位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正确的叙述是: A.条件稳定常数是实验条件下的实际稳定常数 B.酸效应系数并不总是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C.所有的副反应均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D.条件稳定常数与配位滴定突跃无关 8.在Mohr法中用标准CI-测定Ag+时不适合用直接滴定法,是由于 A.AgCl的溶解度太大 B.AgCl强烈吸附Ag+离子 C.Ag2CrO4转化为AgCI的速度太慢 D.Ag+离子容易水解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订《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一、科研物资采购范围 科研物资采购范围包括科研材料与科研设备等。 科研材料主要指用于科研活动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的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物资; 科研设备包括整机设备、自行研制设备、委托加工设备等。 二、科研物资采购经费 科研物资采购经费包括课题项目经费、所公用经费以及研究所其它经费等。 三、科研物资采购流程 科研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报批、确定采购方案、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等环节。 1.采购计划报批:

凡属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在采购计划报批之前,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提前跨年度申报预算(具体申报时间以所资产办下发通知为准)。 采购3万元(含)以上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附件1)。其中主管业务部门须依据项目任务书或科研活动的需要对物资采购申请进行严格把关。 其中对于采购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进口设备,采购部门实施采购前,还需通过资产办组织所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上报财政部审批。 2.确定采购方案: 采购部门在完成《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逐级审批后,即可进入采购方案的论证阶段。须组建采购小组,由采购小组组织并通过调研和论证等方式确定采购方案,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方案论证报告》(附件2)。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5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12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资产办组织实施),附招投标过程相关文件与材料。 对于委托加工与研制的科研物资,附选定供货商的资质证明等(有效期限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研究室 主任,环境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 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催化学报》、《石油 化工》、《应用化学》编委;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1996年获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电话:+86-431-85262228;传真:+86-431-85262228 邮编:130022;电子邮件:xg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3d18580895.html,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6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合作研究 2002 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7 -1998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Brain Pool Researcher 1991-199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198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硕士 1984 吉林大学,学士 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环境催化组研究组主要从事环境催化领域内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工作。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调变催化剂结构、氧化还原性能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重点考虑电子、电荷转移对催化过程的影响。力争通过控制催化材料合成技术,控制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酸碱性以及表面的亲/疏水性,达到控制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目的,以及将研究进展转化成相关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1)以NO消除为基础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电厂脱硝催化剂;(2)固体酸催化剂;(3)温和条件下的选择催化氧化;(4)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1997年-1999年中科院《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中国国科学院 一九九七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分析化学 一,选择题(22分) 1,若某矿石中铜的含量约为0.05%,则应采用下面哪种方法测定 A,碘量法 B,EDTA置换滴定法 C,比色法 D,用铜试剂沉淀法 2,用0.10 M HCl滴定0.10 M NH3 应选用下面何种指示剂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百里酚酞 3,某一含"OO"型螯合剂,他同Fe3+,Cu2+,Na+形成螯合物稳定性的次序是 A,Fe>Cu>Na B,Fe>Na>Cu C,Cu>Na>Fe D,Cu>Fe>Na 4,用EDTA作滴定剂滴定时,Fe3+,Cu2+,Ca2+能被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依次为A,Fe>Cu>CaB,Cu>Ca>Fe C,Ca>Cu>Fe D,Cu>Fe>Cu 5,用NaOH滴定某一弱酸HB(Ka=1.0*10-6),现选一指示剂,其ΔpH=0.21,要使滴定误差 小与0.1%,则HB的初始浓度应大于 A,0.12M B,0.02M C,0.06M D,0.10M 6,用10-2M EDTA 滴定10-2M Pb2+溶液,若ΔpM=±0.2,TE=0.1%,则滴定的最高pH 为 (已知Pb(OH)2的Ksp=1.2*10-15,logKPbY=18.04) A,6.5 B,7.5 C,8.5 D,9.5 7,下列电对Fe3+/Fe2+的电位E1 0,Fe(phen)3 3+/ Fe(phen)3 2+的电位E2 0,Fe(CN)6 3-/Fe(CN)6 4-的电 位E3 0的大小顺序为 A,E1>E2>E3 B,E2>E3>E1 C,E3>E1>E2 D,E2>E1> E3 8,用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时,若有Fe3+存在,则对分析结果有什么影响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9,以FeSO4溶液滴定0.02000M Ce(SO4)2溶液至等当点时,它们的体积比(VFe(II)/VCe(IV)为 0.5000,FeSO4溶液的浓度为 A,0.01000M B,0.02000M C,0.03000M D,0.04000M 10,在Fe3+,Al3+,Ca2+,Mg2+混合溶液中,用EDTA法测定Fe3+,Al3+,要消除Ca2+,Mg2+的 干扰,最简单的方法是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络合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 11,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的含量,若结果偏高,可能是 A,沉淀包含了BaCl2 B,沉淀剂H2SO4在灼烧时挥发 C,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 D,沉淀灼烧时间过长 二,填充题(23分)

中科院--生物化学试题(96-0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生物化学入学试题 1996年 1.请根据功能对蛋白质分类,并举例说明。(10分) 2.DNA的变性与蛋白质变性有何不同,理由是什么?(10分) 3.列出你所知道的具有DNA外切酶活性的酶及它们在分子生物 学研究中的应用。(10分) 4.举例说明蛋白质天然构象的信息存在于氨基酸顺序中。(12分) 5.以图示说明:(22分) a.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指出哪些在细胞核中进行,哪些在胞质中进行。 b.哺乳动物的ATP循环,请解释为什么说ATP是“自然界的货币”。 6. 如何运用DNA序列分析方法确定DNA序列中与蛋白质结合的区域?(12分) 7. 生物膜的不对称的拓扑结构是由什么维持的?它对生物膜的哪些功能是必需的?(12分) 8. C3植物和C4植物有何差别?有人提出用基因工程手段将C3植物改造成

C4植物,你觉得是否可行?为什么?(12分) 1997年 一、名词解释:(40分) 1、蛋白质的去折叠与再折叠5、RNA-酶 2、差向异构体6、抗体酶 3、冈崎片段7、Z-DNA 4、信号肽8、酮体 二、何谓同工酶?试述同工酶分析的原理及应用。(12分) 三、简述生物膜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什么是膜脂的多形性,非双脂层结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12分) 四、什么是反义RNA?举例说明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分) 五、列举四种不同类型的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2分) 六、影响DNA变性和复性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根据DNA复性和反应动力学分离基因组中重复频率不同的序列?(12分) 1998年

一、名词解释:(40分) 1.糖蛋白和蛋白聚糖 2.多酶体系 3.共价催化 4.A、B和ZDNA 5.糖异生 6.非蛋白质性氨基酸 7.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8.离子泵 9.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 10.亲和层析 二、哪种类型的蛋白质适用于系统学研究?为什么?比较在系统学研究中的依据蛋白质分析的技术和依据DNA分析的技术。(15分) 三、阐明核酸变性的特点及此特点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的实验方法及可能解决的问题。(12分) 四、图示多肽合成后的空间输送中信号肽的识别过程。(9分) 五、什么是酶活性中心?如何判明酶活性中心?(12分) 六、请阐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如果已知某物种的基因组全序列是否表示该物种的蛋白质组也已破译?(12分) 1999年

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色谱网 《色谱》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的“顾问编委”之一陈洪渊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56年考入南京大学就读放射化学专业起,及其后陈洪渊院士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达40余年,在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堪称我国电化学分析领域的一代大师。 陈洪渊院士先后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和三等奖(1982)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2006)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1项,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奖(2002)1项,以及其它多项省部级奖励。陈院士主持并完成了36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30余篇,合编著译书8册,专利7项,并指导和培养了110余名博后、博、硕士,他曾于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和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陈院士现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另兼任:中国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和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中、英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 Res. in Chin. Univ.》四刊副主编;《化学进展》、《分析化学》、《色谱》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等职。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与学科评审组长等。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国家代表。 此外,陈院士还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以及中国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的顾问或名誉教授,并担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董事会理事,和多个国家或省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https://www.360docs.net/doc/3d18580895.html,/article/62122-1.shtml 陈洪渊院士于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三门县。1956年他考进南京大学,其后就读于放射化学专业。1961年,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陈洪渊以预备教师的身份进入分析化学教研室,留校任教,从此踏上了一条新的、后来使他奋斗一生的专业之路。那时候,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的学术带头人是高鸿院士,在高院士的提挈下,陈院士始终不渝地从事着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即使在“文革”期间,中国的学术进入低谷,他仍然持之以恒、专心不辍地从事他的学术研究,并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78年恢复职称后,陈洪渊即被评为讲师。1981-84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美茵兹(Mainz)大学深造,与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R.Neeb教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成果斐然。回国后,在80-90年代,他又分别得到德国DAAD、DFG 和“VW-Stiftung” 基金组织的国际合作科研基金,先后四次以访问教授重访联邦德国。在德国作访问学者期间,他的德国指导教授根据他对29个不同电化学体系在273-353K(0-80℃)范围内测量的实验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国科学院200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重组修复转座子C4途径正前馈作用和正反馈作用RNA剪接和可变剪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题号后)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是: A. 葡萄糖-6-磷酸 B. 丙酮酸 C. 胆固醇 D. 乙酰辅酶A 2. 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四个时相中,用于准备DNA合成的是: A. M期 B. G1期 C. S期 D. G2期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前水平调节的过程是: A. RNA编辑 B. 染色质丢失 C. 染色体DNA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 D. 基因重排 4. 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DNA双螺旋模型 B. PCR仪的发明 C. RNA干扰技术 D. 抑癌基因的发现 5.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A. DNA甲基化 B. 组蛋白乙酰化 C. mRNA 加尾 D. RNA干扰 6. 大肠杆菌中,参与转录终止调控的是: A. TATA box B. ρ 因子 C. snoRNA D. RNaseP 7. 在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被称为: A. 阻遏蛋白 B. 诱导因子 C. 激活蛋白 D. 增强子 8. 既可利用上游启动子,又可利用下游启动子的RNA聚合酶是: A. RNA聚合酶I B. RNA聚合酶II C. RNA聚合酶III D. RNA聚合酶IV 9. 用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是: A. 酵母双杂交技术 B. 原位杂交技术 C. RACE技术 D. SAGE 技术 10. 能够引起细胞内蛋白降解的反应是: A. 泛素化 B. 去泛素化 C. 磷酸化 D. 去磷酸化 11.双缩脲发应用来测定: A. 肽 B. 糖 C. RNA D. DNA 12. 抗霉素A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 NADH脱氢酶附近 B. 琥珀酸脱氢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b附近 13. 氨基酸在掺入肽链前必须活化,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A. 内质网的核糖体 B. 可溶的细胞质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14. T4 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其能量来源是: A. ATP B. NAD C. GTP D. 乙酰CoA 15.组蛋白的修饰可引起核小体的解离,这种修饰是: A. 糖基化 B. 腺苷化 C. 磷酸化 D. 乙酰化 16.磷酸化酶激酶活性的发挥依赖于: A. 镁离子 B. 钙离子 C. 氯离子 D. 锌离子 17.胰岛素的功能单位是: A. 单体 B. 二体 C. 四体 D. 六体 18.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时用的原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