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上《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上《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上《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的写法。

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二、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的写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画批法

第四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选取了《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昆明的雨》这 4 篇不同类型的散文组成单元。通过学习,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昆明的雨》解析

人文主题:体会昆明雨季寻常生活中的美感和诗意,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感情。

语文要素: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中相关景、事、物的特点,把握文章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1939 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 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共同赏读这篇美文。

【设计意图】

激发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概括凡人小事

教师语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 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示例1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作者没有写女孩子的容貌,但我们从她的小花帽子,绣了满帮花的鞋,还有娇娇的吆喝声中,已不难想像她留在作家心中的美好形象,娇娇的一声吆喝,仿佛要滴下水来。

示例2 :吃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这都是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到“滑,嫩,鲜,香”,我们也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口水也止不住要流下来。

教师语言: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

2. 教师提问: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

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首先,虽然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在直接写雨上,可是所写的景、事、物、人,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没有雨季,也就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景、事、物、人;

其次,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雨的特点和人的情思,书写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多共性,所以作者选择用昆明的雨来表达怀念之情。

正因为如此,文章虽然看似琐碎零散,但由于有雨这个意象贯穿其中,所以零散的事物被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表达了自己对昆明的想念。

【设计意图】

初读文章,概括凡人小事,体会其寄寓的深情。

雨的特点

教师提问: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教师小结:“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呢?除了“昆明”是作家的“第二故乡”,那里有自己青春的脚步和梦想,还因为昆明的雨季里有一段诗意的人生。昆明的雨季虽然相当长,“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因为“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是全文的核心句,是作者情感的集中表达。“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雨中景物的特点

教师语言:请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的情思。

学生活动:圈画描写性语句,分析景物特点。

明确:

示例1 :“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示例2 :写雨是“明亮的、丰满的、动情的”。“丰满”“动情”用以形容雨,实在是太别致了!写木香花:“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湿了。”“饱胀”两字写尽了雨水的丰沛。写卖杨梅的小姑娘的叫声“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昆明的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最绝的是写雨中的鸡。“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采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雨中的鸡的这种姿态。

【设计意图】

品味语言,体会景物特点。

第一课时课后活动

尝试将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

示例: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各种菌子

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我想念雨中与友小酌的闲适、恬静……

【设计意图】

文本改造,体会散文的诗情画意。

品读文本,体悟情味

教师语言:“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

学生活动:品味语句,朗读句子,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

示例1 :卖杨梅的小姑娘部分:“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

明确: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示例2 :《送缅桂花的母女》

明确: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从树上摘了盛开的缅桂花,用七寸盘子送来给房客,带着雨珠散发香气的缅桂花,让人感动于房东母女的温情,也让人更喜爱昆明的雨。

教师小结: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美好,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沉浸于课本,好好地“读”,个性地“读”。

【设计意图】

品读词语,感受文本的美,感悟作者的情。

以朗读者身份读喜欢的语句

【我是朗读者】

教师语言:(课件)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

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

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语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

明确:(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体验式完成课内外迁移。

给视频配画外音

【视频欣赏:过桥米线—汽锅鸡】

教师语言:(课件)请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给视频配画外音。

明确:

示例: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汤好,汤面一层油,看似毫无热气,而汤温在一百度以上。据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不懂吃过桥米线的规矩,汤上来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烫死了。二是片料讲究,鸡片、鱼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极薄,而又完成无残缺,推人汤碗,即时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处。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体验式完成课内外迁移。

选取家乡特色食物完成练笔

【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

教师语言:(课件)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你的家乡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示例:家乡的小笼包十分出名,每天的吃客都络绎不绝。小笼包的面皮很白,做包子的师傅手艺都很高超,包子上的褶子像小姑娘的辫子绕了一圈一样,而且花纹也很好看。面皮是甲精制面粉做成的,包子馅儿一般有猪肉白菜的,有鸡蛋的,韭菜的,还有好多我也叫不出名字。可能你会说,品种多又怎样,关键是看口味好不好。口味是不用说的用四个字形容“油而不腻”,让你吃了回味无穷,我们四川人简直就是百吃不厌哩!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体验式完成课内外迁移。

第二课时课后活动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 字左右。

【设计意图】

选取细节,言语实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