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配方施肥试验报告 - 种植新闻

玉米种植配方施肥试验报告-种植新闻

为掌握阜新市各区最佳氮磷钾施肥数量、比例,作者在阜新市新邱区长营子镇长营子村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并对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一、试验目的

通过“3414”肥效田间试验,掌握阜新市各区最佳氮磷钾施肥数量、比例,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作物品种:玉米(富友99)

2.试验地点:阜新市新邱区长营子镇长营子村

3.试验材料:尿素(46%),过磷酸钙(12%),硫酸钾(50%)

4.试验时间:2022年4月;;;;12月

5.试验方法:试验采用“3414”设计,14个处理组合,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30m2。三分之一尿素作底肥,另外三分之二尿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磷肥、钾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表1玉米“3414”施肥方案

三、结果与分析

1.氮、磷、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11区,氮最高水平,磷钾中等水平,产量最高,亩产达593.6kg;不施肥产量最低204.5kg;不施氮肥、磷钾肥水平中等的处理2产量第二少[https://www.360docs.net/doc/3d19225655.html,],亩产204.5kg。无氮区(处理2)产量211.2kg/亩与全肥区(处理6)464.7kg/亩比较,

减产253.5kg/亩;无磷区(处理4)产量378.0kg/亩与全肥区(处理6)464.7kg/亩比较,减产86.7kg/亩;无钾区(处理8)产量420.2kg/亩与全肥区(处理6)464.7kg/亩比较,减产44.5kg/亩。可见在该试验中氮磷钾三要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依次是氮>磷>钾。

表2玉米产量调查表

2.施肥量产量分析

2.1氮肥的最佳施肥量产量分析

选用2、3、6、11号,磷钾水平最佳时,随着氮肥的投入量增加,玉米亩产随之增加。

表3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

2.2磷肥的最佳施肥量产量分析

选用4、5、6、7号,氮钾水平最佳时,随着磷肥的投入量增加,玉米亩产随之增加。

表4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

2.3钾肥的最佳施肥量产量分析

选用8、9、6、10号,氮磷水平最佳时,随着钾肥的投入量增加,玉米亩产随之增加。

表5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

四、结论

通过试验,氮磷钾三要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依次是氮>磷>钾。在磷钾最佳水平时,随氮水平增加亩产增加;在氮钾最佳水平时,随磷水平增加亩产增加;在氮磷最佳水平时,随钾水平增加亩产增加。

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报告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大国,玉米产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高的。肥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情况。文章重点分析了2012年春玉米肥效对比試验报告,得出相应的结论。 标签:玉米;肥效;报告 1 试验目的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的要求,在玉米“3414”肥效试验的同时进行玉米对比试验,通过实验的目的证明测土配方施肥是适合农业发展的科学施肥方法,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点及时间:试验地块选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乡巴旺村那料队蓝日同农户地块,试验地于2012年2月25日播种,于2012年7月19日成熟,全生育期141天。 2.1.2 试验地块的选择:试验地块位于东经108度21分11秒,北纬24度07分00秒。成土母质为碳酸岩类残积物,土种为红粘土,耕层厚度20cm,质地为粘壤质。地块宽平、农田基本建设较好;管理、排灌条件较好,土壤肥力分布较为均匀。试验地块农户常年施肥习惯以氮肥为主,有机肥和磷钾肥施用量较少,不施其它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年种植两造玉米,单造亩产300-400公斤。试验地整地前(2012年1月27日)采集耕层(深20cm)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化验分折,化验结果如下表: 2.1.3 供试品种:玉米正大619 2.1.4 供试肥料:(1)、尿素,河化集团生产,含(N)46%;(2)、钙镁磷肥:贵州产,含(P2O5)12%;(3)、氯化钾:加拿大生产,含(K2O)60%。 2.2 试验设计及田间规划 2.2.1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3个处理,不设重复。 (1)测土配方施肥区(N2P2K2):按亩施纯氮(N)13公斤,(P2O5)4公斤,(K2O)10公斤;(2)常规施肥区(N2P1K1):按亩施纯氮(N)13公斤,(P2O5)2公斤,(K2O)5公斤;(3)空白对照区(N0P0K0):不施任何肥料。

彰武县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文档

彰武县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1 试验时间 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 试验地点:彰武县满堂红镇满堂红村沈家屯家南地。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势:平坦土壤类型:草甸土土壤质地:壤质 前茬作物:玉米前茬作物产量:800公斤/亩 前茬作物施肥量(公斤/亩):亩施长效肥(26-12-12)40公斤/亩,折成纯养分N10.4公斤/亩,P2O5 4.8公斤/亩,K2O 4.8公斤/亩。 土壤养分状况:碱解氮50m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钾75mg/kg。 3 试验肥料名称 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氯化钾(K2O 60%)。 4 试验作物名称 玉米品种:富友1133(当地主栽品种)。 5 试验方法 试验设8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平方米,垄距为0.5米,6垄宽,行长10米。小区分布示意图如下: 6 施肥方法

常规施肥:亩基施三元素复合肥(15-15-15)40公斤/亩,生育期内追尿素20公斤/亩。折纯养分用量为:N:15.2公斤/亩、P2O5:6公斤、K2O:6公斤。 推荐施肥(配方施肥):底肥尿素8.4公斤/亩+过磷酸钙145.6公斤/亩+氯化钾6.7公斤/亩+追肥尿素19.6公斤/亩。 7 测产方法 7.1.取样方法。在小区中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一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 7.2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值)×85%。 8 田间管理 玉米于5月1日播种,亩播量为 2公斤,播种时底肥按各处理的用量将肥料施入土壤中。5月2日封闭除草,每亩用50%乙草胺250ml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5月15日出苗,7月10日常规施肥除无氮区不追肥外,其它几个处理区追肥,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玉米于9月25日成熟,9月28日田间测产,10月1日收获。 9 结果与分析 9.1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 从表1生育时期调查上看,缺素区拔节期、抽雄期、灌浆区

临洮县龙门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报告

临洮县龙门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报告 摘要: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及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的临洮县龙门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施用有机肥情况下,临洮县龙门镇玉米理论最高产量11 542.65 kg/hm2,最大施肥量:尿素28.30 kg,普钙38.62 kg,硫酸钾17.80 kg;最佳施肥产量11 509.20 kg/hm2,最佳施肥量:尿素26.11 kg,普钙34.36 kg,硫酸钾16.16 kg。 关键词:临洮县;玉米;3414;试验报告为了研究临洮县龙门镇玉米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土壤供肥能力、玉米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玉米施肥模型,为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龙门镇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豫玉22号,临泽奥瑞金种业有限公司生产。供试尿素含N≥46 %,兰州化学工业总公司生产;普通过磷酸钙含P5O2≥12 %,白银磷肥厂生产;硫酸钾含K2O≥22 %,甘肃省天水市青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临洮县龙门镇二十铺村,年平均气温6.5 ℃,年降雨量500 mm,试验地海拔1 934 m,土壤有机质9.30 g/kg,碱解氮91.00 mg/kg,有效磷37.50 mg/kg,速效钾182 mg/kg,前茬作物冬小麦。 1.3试验方法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设置要求,即3因素(氮、磷、钾),4水平(0、1、2、3),14个处理。小区面积30 m2(5 m×6 m),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试验因子水平编码及试验方案。试验地田间走道60 cm,四周设保护行,各处理均不施农家肥。 采用预先称量装袋法精量施肥,磷钾肥播种时一次施入,氮肥1/3作为基肥施入,2/3在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于4月17日人工播种,采用大小行播种,大行行距70 cm,小行行距40 cm,株距33 cm,采用人工除草,生育期间记载物候期,成熟期每小区随机取20株考种,测定经济性状,测算单产。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试验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函数;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函数;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函数,以尿素2元/kg、普钙1元/kg、硫酸钾1元/kg、小麦单价2.30元/kg计算求解方程可得到最佳施肥量及最高施肥量及对应的产量。 2.1氮、磷、钾一元二次效益方程 经计算最大施肥量:尿素27.42 kg,普钙39.8 kg,硫酸钾17.57 kg;最佳施肥量:尿素25.84 kg,普钙38.24 kg,硫酸钾17.21 kg。 2.2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 以试验肥量为自变量(N、P、K),以相对应产量为因变量(Y),采用三元二次肥料效益函数模型: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其中玉米肥料利用率 的提高是农业生产不断向着高产、高效、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2019 年至2020年在山东省临朐县进行的玉米田间试验进行总结,探讨了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提 高方面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肥力调查 在试验前,我们对玉米试验地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该地的土壤属于酸 性土壤,土壤含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较低。因此我们根据土壤的特征,进行了相应 的配肥方案。 二、种植方式及肥料配比 在临朐县进行的玉米田间试验中,我们采用了撒种的方式进行种植,并且用了不同的 肥料配比,分别为 N:P:K = 1:1:1、N:P:K = 2:1:1和N:P:K=3:1:1。在施肥前,我们还 进行了土壤改良工作,每 667 平方米施入石灰 200 千克,有机肥 500 千克,并结合土 壤调理剂进行调理。 三、结果分析 经过多次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使用施用 N:P:K=2:1:1 的肥料配比方案,比其他两种 肥料配比方案更为优秀,施肥后玉米产量显著提升。在施肥过程中,我们还注意适当控制 氮肥的用量,增加新型有机肥的配比。 四、关键问题分析 在整个田间试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土壤质量和作物密度的影响:在田间实验中,我们发现土壤质量和作物密度对玉米 产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下一步试验中将加强土壤改良和调整更为合适的作物 密度。 2.施肥措施的合理性: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发现适当加入新型有机肥对于提高玉米产 量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下一步的田间试验中,我们将更加重视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 3.肥料用量的控制:在本次田间试验中,虽然我们采取了 N:P:K=2:1:1 的配比方案,但在具体施肥过程中仍需要更加注重肥料用量的控制,以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山东省临朐县进行的田间试验,我们发现在玉米田间肥料利用率 的提高方面,适当加入新型有机肥、合理控制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案的调整等方面是非常有

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总结报告

玉米肥效对比试验总结报告 为了探索推荐施肥与常规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实施了该试验,试验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地情况 试验设在大荔县段家乡段家村8组毛建民家的责任田。供试土壤为黄土性土,面积4 669m2,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播种前测定土壤养分基础为:速效氮50.35mg/kg、速效磷26.31kg/mg、速效钾100.72mg/kg、有机质9.43g/kg、pH为7.1。 1.2供试材料 试验肥料氮肥用陕化尿素(含N≥46%),磷肥用云南过磷酸钙(含P2O5≥16%),钾肥用俄罗斯氯化钾(含K2O≥60%),陕化二铵(N18% 、P46%)。 1.3供试品种 郑单958。 1.4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玉米肥效试验方案(方案见表一),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一为配方施肥区(每667m2施46%尿素19.50kg、16%过磷酸钙50 kg、60%氯化钾8.3 0kg),处理二为常用施肥区(每667m2施尿素20 kg、二铵30 kg)、处理三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m2,最佳配方施肥区磷肥作基肥1次施入,氮肥和钾肥分别施用总量的50%,剩余氮肥和钾肥在大喇叭期追施。常规施肥区的基肥施用量占整个生育期施肥量的一半,剩余的一半作追肥于大喇叭期期1次追施。

1.5试验管理 试验于2008年6月10日播种。6月22日出苗,6月30日定苗,密度3 500株/667m2。全生育期共施肥2次。6月15日播前施底肥,8月8日大喇叭期配方施肥区追施剩余50%的氮肥和钾肥,常规施肥区追施剩余50%的尿素和二铵9月23日成熟开始收获,同时按小区收获称重记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化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结果的影响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对于 玉米产量的提升,则需要依赖于肥料的使用。本次试验旨在分析不同类型玉米肥料对玉米 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支持。 一、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玉米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索最适合玉 米生长的肥料类型,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试验方法 1. 试验地点: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玉米种植基地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 性和实用性。 2. 试验材料:在试验地点选用同一品种的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施用不同类型的 玉米肥料(有机肥、化肥、复合肥等),并设置对照组(不施肥)。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化布局设计,将试验地块随机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 置不同的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统一管理和维护试验地块,确保各个处理的条件 一致。 4. 数据采集:在生长季节内,对各处理区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数据采集,包括植株生长状况、叶片颜色、株高、产量等指标。 5. 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各处理组的玉米产 量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测和数据采集,得到了以下试验结果: 1. 生长情况对比:施用有机肥的玉米生长情况相对较好,株高较高,叶片颜色较翠绿;而对照组和化肥处理组的玉米生长情况相对较差,株高偏矮,叶片颜色较黄。 2. 产量对比:经过统计分析,施用有机肥处理组的玉米产量最高,也呈现出显著的 优势;化肥处理组的产量次之;而对照组的产量最低,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3. 综合效应分析:通过对不同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得出,有 机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化肥次之,对照组的效果最差。 四、试验结论

固镇县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固镇县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作者:周光荣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0期

一、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试验地总体概况 试验地块为中等土壤肥力水平,砂姜黑土;土壤质地:粘壤土。前茬作物:小麦;前茬作物产量:500公斤。试验地土壤检测结果:pH值5.8,有机质25.2g/kg,碱解氮117mg/kg,有效磷33.2mg/kg,速效钾139mg/kg。 2、试验作物 作物名称:玉米;品种:豫单9953,密度每亩3980株;行株距为67×25cm,每小区 240株,播种方法:点播;小区面积72㎡,小区间隔1m,无重复。 3、肥水运筹 肥料选用:46%尿素,12%过磷酸钙,60%氯化钾;40%氮肥、100%磷肥、100%钾肥做底肥,60%氮做追肥,分2次追施。 各小区编号、处理及N、P2O5、K2O施肥折纯量(公斤/亩):1-常规无氮小区(0-6-6)、2-常规无磷小区(14.7-0-6)、3-常规无钾小区(14.7-6-0)、4-常规施肥小区(14.7-6-6);5-配方无氮小区(0-4.8-5)、6-配方无磷小区(15-0-5)、7-配方无钾小区(15-4.8-0)、8-配方施肥小区(15-4.8-5)。 二、试验结果与试验分析 1、玉米生育性状记载

配方施肥的处理和常规施肥的处理在玉米生育性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株高、穗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方面都有所增加。 2、玉米养分含量 对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各小区籽粒和秸秆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为:1-常规无氮小区(1.24、0.25、0.31;0.61、0.10、1.16)、2-常规无磷小区(1.29、0.13、0.29;0.69、0.09、1.03)、3-常规无钾小区(1.48、0.21、0.19;0.73、0.11、0.73)、4-常规施肥小区(1.46、0.20、0.33;0.70、0.09、0.91);5-配方无氮小区(1.22、0.26、0.39;0.61、0.12、1.19)、6-配方無磷小区(1.39、0.15、0.33;0.69、0.10、1.06)、7-配方无钾小区 (1.46、0.21、0.24;0.71、0.11、0.74)、8-配方施肥小区(1.43、0.19、0.26;0.68、0.08、 0.88)。 将养分含量乘以产量,得养分吸收量,各小区对应的籽粒和秸秆养分氮磷、钾吸收量((kg/亩)为:1-常规无氮小区(4.57、0.92、1.14;2.64、0.43、5.02)、2-常规无磷小区(7.10、0.72、1.60;4.59、0.60、6.58)、3-常规无钾小区(7.99、1.13、1.03;4.65、0.70、 4.65)、4-常规施肥小区(8.94、1.22、2.02; 5.13、0.66、 6.68);5-配方无氮小区(4.53、0.97、1.45;2.65、0.52、5.17)、6-配方无磷小区( 7.37、0.80、1.75;4.44、0.64、6.81)、7-配方无钾小区( 8.10、1.17、1.33;4.64、0.72、4.84)、8-配方施肥小区( 9.63、1.28、1.75;5.51、0.65、7.12)。 3、肥料利用率 根据玉米吸收养分量和施入养分量,计算各处理肥料利用率如表1,表2,表3。 通过本次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获得了在固镇县常规施肥水平和配方施肥情况下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常规施肥情况下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6.7%、21.8%、60.7%;配方施肥情况下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53.0%、23.3%、63.9%。从试验结果看,配方施肥区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区。不断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对于玉米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233700安徽省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8篇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8篇 第1篇示例: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 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施用适量的肥料则是 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 降低浪费,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探讨和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我们 在田间随机选择了几块相似的地块作为实验区,然后根据实验设计的 要求,在不同地块上施用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玉米肥料。经过一季的玉 米种植生长周期后,我们对不同处理组的玉米产量以及养分吸收情况 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适量施用有 机肥料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明显的效果。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玉米 的产量和品质。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不过, 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等问题,降低了玉米对肥料 的吸收利用率。 除了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也对玉米产量和肥料 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及时合理施肥,可以保 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土

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科学施肥技术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在本次田间试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肥料施用不均匀、养分流失等问题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而且,由于土壤肥力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肥料利用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案,提高玉米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田间试验总结,我们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科学施肥技术、及时合理施肥等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方法,为我国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第2篇示例: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养分支持,尤其对氮、磷、钾等肥料需求量较大。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玉米肥料利用率进行了田间试验,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是关于氮肥的利用率。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

甜玉米种植实验报告

甜玉米种植实验报告 1.掌握甜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方法,了解其生态环境的要求。 2. 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和分析,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甜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甜玉米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甜玉米种子、土壤、水、肥料、测量工具等。 方法: 1. 土壤处理:选取肥沃、排水良好、土壤深厚的种植地,将土壤翻松,松散土壤,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酸二氢钾等营养物质,使土壤更适于甜玉米的生长。 2. 种植处理: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发芽,然后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每株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分散光照和养分的吸收。 3. 灌溉处理:保持土壤湿润,不要让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每周进行适量的浇水和施肥,以保证甜玉米的生长。 4. 环境因素观测:记录甜玉米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叶面积、根系情况等,同时观测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分析它们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5. 产量测量:在甜玉米成熟后,采摘并计算产量。 三、实验结果 1. 土壤处理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经过土壤处理后,甜玉米的生长情况明显改善。土壤肥沃度好,根系生长良好,叶片绿色且茂密。

2. 种植处理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正确的种植方法对甜玉米生长至关重要。种子浸泡发芽后,种植在土壤中,根系在土壤中生长迅速,高度增长快。间距适当,利于养分和光照的吸收,对甜玉米的生长有利。 3. 灌溉处理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适量的浇水和施肥有利于甜玉米的生长。但是,过度的浇水和施肥会让土壤过于湿润或过于肥沃,对甜玉米的生长不利。 4. 环境因素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对甜玉米的生长都有影响。高温、高湿度会使甜玉米叶片病害和凋萎,光照过强或过弱也会影响甜玉米的生长。 5. 产量测量:经过甜玉米的成熟后,产量明显增加,达到预期目标。 四、实验结论 1. 甜玉米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壤深厚的种植地,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酸二氢钾等营养物质,同时保持土壤湿润。 2. 种植方法要正确,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种植间距要适宜,利于养分和光照的吸收。 3. 环境因素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很大,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都需要掌握和合理调节。 4. 适量的浇水和施肥有利于甜玉米的生长,但是过度的浇水和施肥会对甜玉米的生长不利。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总结 摘要:为了摸清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养分的利用率现状,通过田间肥效试验,在常规施肥栽培条件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料利用效率,为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测算工作提供数据。 关键词: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大坪街道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试验地,土壤为潴育性水稻土,肥力状况为中等,土壤理化性状为:ph值为7.83、有机质含量4 2.4g/kg、有效磷 17.1mg/kg、速效钾83mg/kg、碱解氮204mg/kg。试验地的海拔610m,经度为 107.986991°,纬度是28.640509°。种植方式为净作,前荏是蔬菜。 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万糯2000。供试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 3.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试验配方设计为亩施用量(n20kg、p2o58kg、 k2o14kg):处理1:无氮区(p2o58、k2o14);处理2:无磷区(n20、k2o14);处理3:无钾区(n20、p2o58);处理4:配方施肥区(n20、p2o58、k2o14);处理5:无肥区(空白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去租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种植密度,每小区种植4行,每行24株,每小区种植96株。小区间走道宽40cm四周设置保护行。 浇水管理。氮肥用尿素、磷肥用普通过磷酸钙、钾肥用氯化钾,试验浇水按照氮肥20%、磷肥全部、钾肥70%做为底肥,氮肥20%并作加苗肥,氮肥20%第二次施肥,氮肥40%、钾肥30%在大喇叭期杀灭。 4.田间管理及记载。按试验设计要求2018年3月15日播种,3月31日进行移栽,行距3尺、窝距0.6尺均匀移栽。4月11日施第一次追肥并记载、5月9日施第二次追肥并记载、5月25日施第三次追肥并记载,6月27日进行小區理论测产,6月28日进行分区收获并测产。其他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全生育期104天。 5.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用excel表格展开数据处理,所用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秸秆产量×秸秆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作物养分稀释总量=产量×构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肥料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养分吸收总量-缺素区作物养分吸收总量)/所施肥料中养分的总量×100% 二、结果与分析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分析报告 作者:张淑玲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9期 张淑玲 做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为了收取各种农作物的数据,从而从根据品种,来测算用肥量、肥 料的比例、施肥的关键时间、和有效方法。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 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多次的试验,笔者可以掌握各种农作物的施肥最好的数据值、施肥时机、肥料配比数值和施肥方法。构建科学的作物施肥模型,为合理施肥和科学配方施肥提供准确的 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供试品种:“豫玉22号”属中晚熟玉米品种、其主要优点是果穗较大,抗病能力强,中等以上肥力田块亩产750kg左右;是靖远县抗病、高产的沿河水地推广品种。 (2)肥料选择:氮肥选用刘化尿素纯N含量46.0%,磷肥选用白银“虎豹”牌颗粒磷肥 纯P含量12.0%,钾肥选用山东颗粒硫酸钾K2O含量33%。 2、试验方法 (1)试验方法:采用3因素4水平3415试验设计。 (2)试验设计标准:“3415”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5个处理。4个水平 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 ×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根据实验,靖远县最佳施肥水平确定为2水平试验设计,氮、磷、钾的2水平定为氮 24kg/亩、纯磷7.0kg/亩、纯钾9.0kg/亩,分别用尿素(46%)、普通过磷酸钙(12%)、硫酸 钾(33%)代替施入,其中氮肥15%基施,85%作追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试验地为南北走向,小区面积定为15×2.4=36m2,东西南北四周均为保护行,保护行宽为 1m。该地前茬为大田玉米,试验田周围作物也为玉米,试验设一次重复,小区长15m,宽2.4m,南北行向,小区自东向西排列。田间排列图如下:

玉米试验播种简报范文

玉米试验播种简报范文 玉米试验播种简报范文: 尊敬的领导: 我根据你们的要求,在XXX地区进行了玉米试验种植,并在此向您汇报具体情况。 一、试验地点: 这次试验是在XXX地区的XXX农场进行的,该地区为玉米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气候资源。 二、试验时间: 我们于XX年X月X日开始了试验种植,并持续观察和记录了整个生长过程。 三、试验种子: 我们选用了市场上较为优质的玉米种子,保证了良好的发芽率和生长潜力。 四、试验方法: 我们采取了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方法,同时对比了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五、试验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记录,玉米试验有了以下结果: 1.生长情况良好:试验田中玉米生长健壮,叶片呈深绿色,株高符合预期。 2.发芽率高:试验田中玉米种子发芽率达到90%,表明种子品质较好。 3.施肥对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适量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但过量施肥则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六、试验总结: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XXX地区的环境条件适宜玉米生长,为玉米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2.优质的玉米种子能够保证良好的发芽率和生长潜力。 3.合理施肥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但过量施肥会对植株造成负面影响。 七、建议: 在今后的种植工作中,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对玉米品种的筛选和优化,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种植品种。 2.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过量施肥。 3.加强对生长过程的监测和记录,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种植技术。 以上是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所得出的初步结论和建议,在今后的种植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这些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玉米种植效果,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特此报告。

夏玉米秸秆有机肥应用试验报告

夏玉米秸秆有机肥应用试验报告 作者:李宝艳王相连 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12期 摘要:为了探索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腐熟秸秆生产的有机肥对夏玉米施用后抗逆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研究,特此实施了该试验。 关键词:夏玉米;腐熟秸秆;有机肥;应用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郑山街道新村,砂姜黑土类青白土,前茬小麦,基础养分为有机质1.15%、全氮(N)1.22%、速效磷(P2O5)24.3 mg/kg、速效鉀(K2O)115 mg/kg,pH值为6.3。 1.2 供试肥料 普通复合肥(N、P、K 15-15-15),玉米配方肥(N、P、K18-10-12+Zn),秸秆堆沤肥(鸡场秸秆垫铺堆沤物,N、P、K 1.2∶0.5∶0.7),小麦秸秆(当季本田收获物,N、P、K 1.05∶0.35∶0.55),成品有机肥(有机质45%,N、P、K8%),尿素(46%)。 1.3 方案设计 试验以等氮量(13 kg/667 m2)设5个处理,即秸秆堆沤肥、小麦秸秆+复合肥+尿素、成品有机肥+尿素、配方肥+锌肥+尿素、复合肥+尿素。施肥方法:复混肥、配方肥秸秆类肥作基施,氮肥7∶3基追施用。小区长、宽为5 m×4 m,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玉米

品种为郑单958,于6月22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机旋耕(15~16 cm)、机条播,10月20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理间的经济性状 经测产与考种测定,5个试验处理中株高在225~243 cm,处理1最低,处理2最高;穗长18.5~23.6 cm,最长为处理4;总粒数在354~485粒,结实率70.2%~77.8%,最低为处理3,最高为处理1,相差7.6%;百粒重在32.2~34.7 g,最低为处理5,最高为处理2,相差2.5 g,处理1较处理2低,均超过34 g,相差0.7 g。 2.2 处理间的产量结果 通过各试验区的田间测产、室内考种和实收产量结果分析,5个处理的玉米籽粒平均产量依次为432.3 kg/667 m2、445.0 kg/667 m2、405.7 kg/667 m2、 394.3 kg/667 m2、373.3 kg/667 m2;秸秆产量(以风干重计)依次为580 kg/667 m2、655 kg/667 m2、520 kg/667 m2、530 kg/667 m2、550 kg/667 m2。处理间玉米籽粒产量极差71.7 kg,最高为处理2,最低为处理5。处理1产量达432.3 kg/667 m2,较处理2产量相差12.7 kg/667 m2,较处理5增产59 kg/667 m2。(见表1)。 2.3 施肥效益分析 根据玉米产值、施用肥料成本进行不同处理的施肥效益分析。5个处理的产值依次为951.1元/667 m2、989.0元/667 m2、892.5元/667 m2、867.5元/667 m2、821.3元/667 m2;施肥成本依次为43.7元/667 m2、89.3元/667 m2、139.2元/667 m2、112.1元/667 m2、120.5元/667 m2;施肥收益为907.4元/667 m2、899.7元/667 m2、753.3元/667 m2、755.4元/667 m2、700.8元 /667 m2;产投比为20.76元、10.08元、5.41元、6.74元、5.82元。2个秸秆类肥料处理(1、2)的施肥成本为43.7元和89.3元,施肥收益分别为907.4元、899.7元,产投比高达10~20元。 2.4 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 通过一季(播种前与收获后)夏玉米的种植,经过土壤耕层(10 cm位)、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的测定,3个秸秆类肥料处理的土壤容重由播种前(麦茬)的1.43 g/cm3下降到1.36~1.38 g/cm3,总孔隙度由46.02%提升到47.53%~47.10%。 3 试验结论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实验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实验 結合着农业科学理论的相关知识点分析,了解测土配方施肥就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先进测试方式。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良好,与之相关的化肥使用量逐年递增,传统的施肥方式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了农业的成本费用,难以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需要。本文将分析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实验,结合以往的施肥经验加以表述,了解这种方式的优势之处。 标签: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具体实验 测土配方施肥方式的实际运用可以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说起,很多国外的专家分析,对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进行测试,然后将其与农作物的吸收养分量结合到一起,可以对农作物的实际产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发展至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因此国内的专家开始重视研究土壤的吸收效果和农业的实际产量。进入至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国已经开始系统的研究土壤中的成分,同时也开始积极的通过区域性的推广,适当的开展测土施肥工作,结果证实,这样的测土配方施肥实验能够科学的改善土壤的实际状况,并且提升农作物本身的养分吸收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具体的作物产量及质量,促使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玉米本身就是家喻户晓的农作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型的品种诞生并推广。近些年,玉米的产量有所提升,给产地的土壤成分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导致其养分越来越少。通过合理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巧,能够及时的对玉米农作物的土壤适当调整,并且提升土壤的肥力,维护了作物的生态环境平衡,在保证了农产品具备优良品质的条件下,提升了相应的产量。 1.环境因素 此次实验园所在区域是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相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大致为350毫米,且一年中的降雨量不均衡,只有在進入到夏季的时候,雨量稍有充沛。在这个区域中,水分的蒸发量已经达到了1540至2367毫米,年平均气温也已经接近于二十摄氏度。整个区域的无霜期为130天,相应的日照时间已经达到了具体的三千个小时,通过分析上述的自然条件,可以判断此区域适合玉米生长。 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土壤一般为褐土壤质,为了更好的适应玉米的生长需要,将样品材料的土壤选定在22厘米之内。通过将土壤的晒干,经过了细致的研磨之后,投入实验过程中。 2.实验材料

玉米配方施肥实验

玉米配方施肥实验 摘要玉米配方施肥校正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原县玉米主产区的中等肥力条件下,施不含钾配方的肥料碳铵367.5kg/hm2、重钙489.75kg/hm2产量最高,达13351.35kg/hm2,肥料利用率最高,效益最好。 关键词玉米;配方施肥;校正试验 为探索海原县玉米合理施肥标准及不同肥料比例搭配,建立合理施肥指标体系,为施肥提供技术参数,开展田间试验,以补充完善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校正和完善玉米配方肥[1-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在西安乡陈湾行政村,属库井灌区,田块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质地中壤,土质为灰钙土,肥力均匀一致。前茬为小麦,土壤0~20cm耕层有机质7.76g/kg,全氮0.41g/kg,水解氮52.8g/kg,速效磷6.9mg/kg,速效钾148mg/kg,全盐0.32g/kg,pH值8.6。供试玉米品种为迪卡。供试肥料:碳铵(含纯N17%),重钙(含P2O546%),硫酸钾(含K2O50%),玉米腐殖酸配方肥养分含量46%(腐殖酸含量10%,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0%、7%、9%)。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含钾配方施肥,施碳铵967.5kg/hm2、重钙225kg/hm2、硫酸钾60kg/hm2(A);不含钾配方施肥,施碳铵367.5kg/hm2、重钙489.75kg/hm2(B);腐殖酸施肥,施腐殖酸肥600kg/hm2(C);以习惯施

肥,施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作对照(CK)。采取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85m2,四周设1.0m保护行,处理间走道宽0.8m。每个小区打埂,不串水串肥。 1.3试验方法 按试验设计要求划好小区、走道及保护行,结合耙耱整地,集中深施。4月17日,按株行距30cm×45cm人工划线点播。播种2粒/穴,播深3~4cm,播量22.5kg/hm2。待田间苗出齐后,按小区打埂。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锄草3次,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3-4]。茎叶、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及时收获。取样时,除去小区边行1~2行,两端50cm左右。每小区均匀取样20~30个果穗,同时统计好全部果穗的个数与重量(田间称)。对取样果穗进行考种、测产[5-6]。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及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生育期为160d,处理B、处理C、CK均为159d;各处理从播种期到灌浆期历时相同,成熟期推迟1d。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处理C、CK的株高分别为2.25、2.22、2.26m,较处理B株高(2.32m)分别矮0.07、0.10、0.06m;处理B、处理C果穗长均为21cm,较处理A、CK分别高3、2cm,处理B的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均最大,分别为14~18行、37粒、562粒。 2.2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B的产值最高为21362.16元/hm2,分别较处理A、处理C、CK高3286.48、1643.24、4756.75元/hm2。习惯施肥区(CK)投入

甜玉米种植实验报告

甜玉米种植实验报告 甜玉米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都非常高。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甜玉米的种植实验过程及结果。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甜玉米的种植条件和生长环境,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甜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甜玉米种子、肥料、土壤、水、锄头、水桶等。 2. 实验方法 (1)准备土壤:将土壤松散,去除杂草、石头等杂质,使土壤充分透气。 (2)播种:将甜玉米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上,然后用锄头轻轻覆盖上一层土壤。

(3)浇水:在播种后的第一天,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4)施肥:在甜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施肥。本次实验分别设置了不施肥、少量施肥和充分施肥三个条件,观察不同施肥条件下甜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5)除草:甜玉米生长期间需要及时除草,保持土壤透气性和养分含量。 三、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 1. 种植条件 甜玉米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相对湿度为60-80%。此外,甜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环境。 2. 施肥条件 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甜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有所不同。在不施肥的情况下,甜玉米的生长较慢,叶片发黄,产量也较低;在少量施肥的情况下,甜玉米的生长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产量仍然不高;在充分施肥的情况下,甜玉米的生长迅速,

叶片翠绿,产量也最高。 3. 生长环境 甜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是过度浇水会导致根部缺氧,影响生长。此外,甜玉米生长期间需要及时除草,保持土壤透气性和养分含量。 四、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甜玉米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 2. 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甜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有所不同,充分施肥可以提高产量。 3. 甜玉米生长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透气性好,并及时除草。 五、参考文献 1. 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管理技术研究,李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甜玉米种植实验报告

甜玉米种植实验报告 引言 甜玉米(Zea mays var. saccharata)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蔬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甜味。为了探究甜玉米的种植技术和最佳栽培条件,我们进行了一项甜玉米种植实验。本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方法、结果和讨论,以及对甜玉米种植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实验设计 1. 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甜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种植方法。 2. 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设置了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 - 实验组1: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 - 实验组2:使用化学肥料进行施肥 - 实验组3:不施肥,作为对照组 3. 种子选择 我们选择了优质的甜玉米种子,确保品种的纯度和适应性。 4. 实验地点和时间 实验地点为本实验室的温室,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可控。实验时间为从春季到夏季,共计三个月。 5. 实验参数 我们记录了以下参数: - 生长周期 - 平均株高 - 平均叶片数 - 平均茎粗 - 平均籽粒数 - 单株产量

方法 1. 土壤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土壤进行了准备工作。首先,我们清除了杂草和其他杂质。然后,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以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种植和施肥 我们按照实验设计将不同组别的甜玉米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的盆栽中。在实验组1中,我们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在实验组2中,我们使用化学肥料进行施肥;对照组不施肥。 3. 管理和监测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常规的田间管理和监测工作。包括定期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4. 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甜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我们对每个组别的植株进行了测量和采样。我们记录了上述参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 经过三个月的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 1. 生长周期 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甜玉米生长周期相似,约为60天;对照组的生长周期略长,约为65天。 2. 平均株高 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甜玉米平均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0cm和175cm; 对照组的平均株高为165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