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及声腔传播方式

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及声腔传播方式
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及声腔传播方式

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及声腔传播方式

一、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

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多彩,首先表现在它有众多的剧种和腔调,这是无数优秀的戏曲艺人和业余爱好者长期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的一个集中反映。

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30个省市自治区的卷本统计,入卷的有404个剧种,在种类繁多的剧种中,一些历史较久、发展较全面的剧种,大都是以明清以来广泛流传的“昆山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的一种或数种作为音乐创作基础的。那么以演唱这“四大声腔”为主的剧种据统计有64个,占入卷总数的15.8%。

“昆山腔”系统的剧种如江南的南昆,北方的北昆,浙江的永(嘉)昆和湖南的湘昆等;其它剧种也或多或少的运用“昆山腔”曲牌。

“高腔”系统的剧种有赣剧“弋阳腔”、徽剧“青阳腔”、北方的“高阳腔”、浙江的“高调”、川剧和湘剧中的“高腔”等等。

“梆子腔”系统的剧种有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山西的“晋剧”(中路)、“蒲州梆子”(南路)、“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山东的“高调梆子”、“莱芜梆子”“章邱梆子”,河北的“河北梆子”、“老调梆子”,以及河南的“豫剧”等等。在川剧、滇剧、粤剧、赣剧等剧种中,也都有“梆子腔”的运用。

“皮黄腔”系统的剧种,除具有全国影响的京剧外,有汉剧、徽剧、湘剧、桂剧、婺剧、川剧、滇剧、粤剧、赣剧、以及“广东汉剧”、

陕西“汉调二黄”、山西“上党二黄”等等。

以上我所举的,仅是运用这几种腔调的一部分剧种。这些剧种虽然彼此都运用着同一类腔调,但这些腔调在不同的剧种中却总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特别是“高腔”和“梆子腔”这两类腔调,在若干剧种中,它们的曲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同是“梆子腔”系统的“秦腔”和“豫剧”,和同属于“高腔”系统的川剧与湘剧,它们虽然地域互相接近,但曲调的差别却相当显著。

刚才所讲的是以演唱“四大声腔”为主的剧种,除此之外,在入卷404个剧种中有340个剧种,没有使用“四大声腔”作为本剧种主要音乐手段,这些剧种占入卷总数的84.2%,这个84.2%的群体,人们往往把他们归入另一类声腔系统,有的前辈专家把它称为“本土腔”或“地方小戏声腔”等等,但声腔分类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2、“四大声腔系统”之外的剧种

一是从本地民歌和清唱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

如代表性的剧种有“黄梅戏”、“柳子戏”、越剧、扬剧、沪剧、甬剧等许多剧种,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

二是从本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

如南方各省的各种“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和北方各省的“秧歌戏”、二人转、二人台以及评剧等。

三是从本地说唱音乐的“彩唱”转变为戏曲的剧种

如河南“曲子剧”、山东“吕剧”、北京天津的“曲剧”以及“道

情戏”等等。

另外还有少数和古老的宗教歌舞有关的剧种

如“端公戏”、傩戏等等,这类剧种的数量很多;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所有这些剧种,由于都是直接产生于各地的民间歌舞、歌舞和说唱音乐,所以各自的音乐都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

3、少数民族戏曲剧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已达三十种以上。在这些剧种中,有一些如“藏戏”、“侗戏”壮戏、云南白族的“哈哈腔”等,都有比较长久的历史;有一些剧种则是在解放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除了“藏戏”等少数剧中运用古老的戏曲腔调之外,多数剧种都是在本民族的民歌、歌舞和说唱等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虽然也吸收了汉族戏曲的经验,但都按本民族的需要而给予了变化和发展。因此,各兄弟民族的戏曲剧种,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色彩。

(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创造

戏曲音乐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的戏曲,除了真人扮演的以外还有各种木偶戏和皮影戏,它们都有着长久的历史,音乐上也富于特色。

——从体裁上看,我国的戏曲虽然是以歌、舞、戏三者结合为其特点,但他们的结合也是多样的,有歌唱成分较重的“唱工戏”,由戏剧表演成分较重的“做工戏”,还有舞蹈成分较重的“武戏”。

——从结构上看,有多日连演得连台戏,有短小的单出戏,有成本大套的戏,也有折子戏。

——从音乐结构上看,有“曲牌体”、“板腔体”以及两者综合运用的形式;

——从伴奏上看有用帮腔而不用管弦伴奏的“川剧高腔”,也有用管弦伴奏而不用帮腔的“昆腔”等等。

(三)富于独创性的流派

1、同一个剧种中不同的流派

同一个剧种在不同的地区流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它就会在音乐上产生某些适应当地情况的变化,于是也就会在同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

例如在豫剧中就有“豫东调”和“豫西调”的不同;在川剧中有不同的“河道”如上河、中河、下河之分;评剧中的两个流派是东北的评剧“大口落子”,北京的评剧“京落子”之称;在天津的越剧和上海的越剧不完全相同,它们也可以说是流派的不同。

2、演员的独特创造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现在我以京剧的流派为例进行简要的讲述:

“生”行方面最早便有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和张二奎的京派的说法,其后又有汪桂芳、孙菊仙、谭鑫培三个流派,其中尤以谭鑫培的创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余叔岩、言菊朋继承了谭派而各有发展,又自成一派。之外还有汪笑侬、刘鸿声、高庆奎等流派;

“旦”行方面先后有梅巧玲、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龚云甫(老旦)等;“小生”有徐小香、王楞仙、程继仙等;

“净”行方面有钱宝峰、何桂山、黄润甫、裘桂仙、钱金福、金少山等。

到现代影响较大而自成一派的;

“旦”行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丑”行有萧长华等;

“净”行有郝寿臣、侯喜瑞等;

“生”行有“南麒”(周信芳)、“北马”(马连良)等流派。

这些演员流派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他们以自己的创造活动,使戏曲音乐发展的长流愈来愈壮大,愈来愈宽广。

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多彩,固然离不开广大群众和艺人日积月累的创造,而许多杰出的戏曲演员和乐师的独创无疑地具有主导的意义。

二、声腔传播的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从戏曲形成之始,就有不同民族和不同地方的戏曲。自南宋以来,中国戏曲艺术在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百个剧种的蓬勃发展,这是声腔广泛传播带来的繁荣。

(一)戏曲艺人巡回演出行艺与声腔传播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戏曲艺人常常结伴到各地巡回演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当然是出于谋求生计的需要,但客观上却起着交流文化和传播声腔的作用。

如昆山腔原仅“止行于吴中”,至崇桢末(1628年左右),己形成“四方歌者皆吴门”的局面,逐渐在许多地方扎下根来,产生了一些“地方化”的昆曲剧种。这与吴地昆曲戏班到处演出行艺是分不开的。

据记载,四川川剧中的昆腔,便是由康熙年间江苏昆腔艺人到川行艺,被川剧所吸收,逐渐形成“川昆”的。

再如清乾隆时期四大徽班及其他剧种进京,也是戏曲艺人演出行艺传播的一个例子。

(二)商贾蓄养戏班与声腔传播

富有的商贾正具有蓄养私家戏班的条件。他们经商赚了大量的钱财后,常常为了娱乐享受而蓄养“家乐”戏班,以供迎驾供奉之用和为自己休闲时消遣;也有的为了附庸斯文风雅,在外经商时带上戏班,以标榜自己具有文化艺术修养,同时也是为了招徕顾客,扩大生意。这些商贾在外地经商发了财荣归故里时,还经常将异地的戏班带回原籍演出,以此炫耀其富有。商贾们的这些癖好虽然是为了自己享乐,但客观上却促进了戏曲声腔的多向交流,通过戏班在异地演出,使声腔得到传播。这种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戏班或与当地戏曲艺人搭班演出,或为了迎合群众的爱好而改用当地方言演唱,或传艺授业,或落籍异地萌生开化。久而久之,便使戏曲声腔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商贾们的经商之路,也是戏曲声腔传播之途。

(三)官府带戏班与声腔传播

有的皇帝巡游外地时,将异地的戏班带回北京演出。有的达官贵人赴异地官署履新就任时,常常携带原籍的戏班一同前往,为的是在客居他乡能随时欣赏到自己熟悉的乡音。

例如,乾隆十六年(1752年)弘历第一次下江南时,看了苏杭一带的昆曲很喜欢,于是回京时便带了一些昆腔名角到北京演出。

再如,在广西做大官的祁阳人把湖南戏班和祁剧带到了广西。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各地区因灾荒、瘟疫、战乱等原因经常发生移民现象。在移民大军中也有戏曲艺人,他们在迁徙他乡时,自然地把家乡的戏曲声腔传播到落籍的地方,有些就逐渐演变成了适应当地群众观赏的新剧种。这就构成了声腔传播的另一途径移民传播。

(四)移民与声腔传播

移民声腔传播可细分为百姓移民队声腔的传播和军队移民声腔传播。

1、百姓移民对声腔的传播

移民迁徙有零星的情况,也有大规模的群体迁移。发生在清代前

期的“湖广填四川”,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移民们将客地的民间音乐带到四川广为传播。

移民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旧时军队的移动换防,从广义来说,也是一种群众迁徙行动。军队的成分是很复杂的,在军人中亦有擅唱戏曲声腔的人才。他们随着军队的移动,很自然地把自己熟悉的家乡的戏曲声腔也传播到了异地他乡。下面我再讲一讲军队移民声腔的传播。

2、军队移民对声腔的传播

例如,湖北荆河戏弹腔北路就是由军人将秦腔传到荆州等地形成的。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戏曲音乐确是异常丰富多彩,正是这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富。声腔传播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正是这多种途径的声腔传播,让各剧种得以逐渐扩散、繁衍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趋于成熟并走向今天的繁荣。

小学1-6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小学音乐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小学二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

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三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息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恩威并用”,

音乐与戏曲

音乐与戏曲 一、音乐 分为声乐和器乐 (一)乐器 1、分类 (1)传统分法(依据:材制) 八音分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钟)(磬)(弦)(笛,萧,觱篥)(竽,笙)(埙)(鼓)(敔)(2)现代(逻辑)分类法:(依据:振动和演奏方式) 体鸣乐器:梆子等 膜鸣乐器:军鼓、手鼓等 气鸣乐器:箫、笛、唢呐、埙、小号等 弦鸣乐器: 擦奏弦鸣乐器:小提琴、二胡、马头琴等 拨(弹)奏弦鸣乐器:琵琶、吉他、古筝、三弦等 击奏弦鸣乐器:扬琴、钢琴等 电鸣乐器:电吉他、电子琴等 2.我国传统乐器 (1)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 通常以桐木为主 相关典故及人物:俞伯牙、钟子期;嵇康 代表曲目:《广陵散》《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 (2)琵琶(唐朝为鼎盛时期) 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3)古筝 代表曲目:《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林冲夜奔》《汉宫秋月》等(4)阮 相关人物:阮咸 (5)马头琴——蒙古族 (6)冬不拉——哈萨克族 (7)达卜——维吾尔族 (8)葫芦丝——傣族 (9)朝鲜长鼓——朝鲜族 (10)扎木聂——藏族

3.部分西洋乐器 (二)部分专业术语 1.节拍 2.音阶 五音:宫、商、角、徵、羽 3.调式 4.旋律:变奏 5.乐曲 圆舞曲、交响曲、进行曲、夜曲等 (三)音乐作品(考法:作品与作者对应,作品创作时间的分类,时间排序) 1.我国近代著名红歌 ◆抗战时期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聂耳(1935) 《游击队之歌》——贺绿汀(1937)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1939) 《东方红》——1943 年 ◆建国以后 《歌唱祖国》(1950年) 《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年) 《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 《春天的故事》(1992年)

中国戏曲中的音乐发展

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学生姓名:黎含青学号:0133016 专业:金融教学班级A03 任课教师:李霜

从中国戏曲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发展 无论是乌江自刎挥别霸王的虞姬,还是霓裳羽衣摇摇欲坠的杨贵妃;无论是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杜丽娘,还是无语怨东风的崔莺莺;无论是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还是抗战毅然罢唱八年的梅兰芳,都在以其最直白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情感的真知,表露着戏曲的魅力。即今日戏曲于百姓而言以属于一种小众娱乐,其影响能力正逐日衰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傲立于中国传统文化顶端,誉之为“国粹”。戏曲的成功演绎,离不开生旦净末丑等各个角色细腻表演,然而也离不开在台后为其伴奏的各个乐师。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戏曲音乐主要体现在戏曲声腔、器乐伴奏和韵白三部分。其中,戏曲声腔是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纵观历代戏曲剧种的兴亡盛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取决于它的声腔是否适应发展的时代和变异着的人文环境。器乐伴奏是用于渲染气氛、伴奏声腔。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不断推陈出新,在表现新时代、新人物的形象时,器乐伴奏也必须逐步进行革新。可见,戏曲音乐的时代性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为表现生活服务。我们说中国戏曲要适应时代,就是说中国戏曲无论在物质的、制度的层面,还是在观念的、意识的层面,都应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能够充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从戏曲唱腔发展来看戏曲音乐 戏曲唱腔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一下几个时期:1、不同音区的出现;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葛毕氏与杨乃武都曾用一曲牌《剪剪花》演唱,由于在男女同调同腔演唱时,男演员感到吃力,又不能降低调高,所以便将唱腔的高音区部分下行移低演唱。2、少数板式到一系列板式;这是因为表现题材的扩大以及为了适应戏剧的规定和人物的思想感情。3、不同剧种和板式之间的吸取;当年名噪一时的京剧老生谭鑫培,在老生唱腔中吸收了旦角的腔调,增强了唱腔的旋律美和表现力。梅兰芳曾说过:“我们戏曲的唱腔,向来不反对吸收的,不吸收,从哪里创造新腔呢?……我听过任何好的,优美的唱腔,就全把它吸收进来,丰富自己的唱腔。” 而到了今天,戏曲的唱腔仍然被很多流行音乐的制作人所利用。如果说陈升《北京一夜》只是戏剧风格的尝试,那他最近的《牡丹亭外》就是更直接的嫁接,而王力宏则在《花田错》中巧妙的将现代流行的R&B与戏曲唱腔结合起来演唱。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2398082.html,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 作者:唐赛男 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0期 摘要: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是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完美结合的佳作。从呼吸方法来看,他在演唱这首歌曲的女声部分时,主要运用的是托气的方法;在演唱通俗部分的时候,运用了胸腹式联合式呼吸。从发声共鸣来看,戏曲演唱部分他主要采用头腔和口咽腔共鸣,基本不用胸腔共鸣;通俗歌曲演唱部分则更依赖口腔颌胸腔共鸣。从咬字吐字来看,在演唱戏曲部分时他注重了归韵;在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时候,咬字吐字是直接经过口腔送出去,显得非常口语化、亲切自然,但是戏曲对咬字吐字的讲究还是部分地渗透到了他通俗歌曲部分的演唱中。 关键词:声乐演唱戏曲流行歌曲结合《新贵妃醉酒》 声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指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声乐演唱即是将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声乐演唱是作品和听众之间的桥梁,它给听众带来直接的听觉享受,使听者对作品的风格把握得更加直观,也让听者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体验得更加立体、丰富。所以,成功的声乐作品都需要丰富的声乐演唱技巧来作为基础。通常,为了作品的成功,演唱者会有意识地学习、提升、丰富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所有的声乐演唱都是如此,流行歌曲演唱当然也不例外。 近年来,为了丰富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力,涌现出一种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到流行歌曲演唱的创作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合民族乐器伴奏,如凤凰传奇演唱的《自由飞翔》,以蒙古族马头琴作伴奏乐器;周华健的《刀剑如梦》使用了笛子和扬琴;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使用了笛子、古筝和萧。二是在唱法上借鉴民歌、民谣的曲调或直接进行翻唱。如韩红、胡彦斌等人以流行歌曲的形式翻唱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刀郎翻唱诸如《怀念战友》、《康定情歌》等西部民歌、阿宝翻唱西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再是流行唱法借用或模仿戏曲的音调、唱腔、唱法。著名的戏歌《说唱脸谱》就是融合戏曲中京剧的曲调及唱法、唱腔和流行歌曲中说唱方式的经典作品,被广为传唱。 随着流行歌曲的迅速发展,戏曲以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与流行歌曲融合取得成功的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2008年,由唱作奇才胡力为“草根明星”李玉刚创作的《新贵妃醉酒》,无疑是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完美结合的佳作。笔者结合戏曲与流行歌曲演唱方式的异同,试从呼吸方法、发声共鸣和咬字吐字三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的演唱方式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成功之处。 一、呼吸方法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它那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不过当前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内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现象,港台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持续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振兴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戏曲衰退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究其原因,有戏曲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文化冲击的原因。所以,要振兴戏曲,继承和发扬这个民族瑰宝,使戏曲艺术代代流传,不但需要好的表演者,更需要大量观众。“振兴戏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喜爱。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一、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喜欢唱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节奏轻快,简单易学。在他们眼里,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早就是过时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因而对戏曲也就知之甚少、不感兴趣。 戏歌是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戏中有歌、歌中有戏,但究其根本它不是戏而是歌,所以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也正因为绝大部分戏歌又是以流行歌曲为主要旋律的,唱起来琅琅上口,甚至有些戏歌是歌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从而培养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用戏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与学唱开始,逐渐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我们主要流行的戏曲剧种是川剧,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戏歌,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中向学生介绍了四类戏歌,分别是融合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元素的戏歌,现在流行的戏歌,有如《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龙拳》(周杰伦),《唱脸谱》(谢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零点乐队),《对花》(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戏歌众多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使用了戏曲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仅仅改变了唱法,还有的则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音乐来表现……通过听、唱、动、说、看,通过讨论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和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了时代气息。而同学们熟悉喜爱的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等歌手都自觉地将戏曲元素融合在歌曲中,也足以证明传统戏曲的魅力!使学生倍感亲切!因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戏曲艺术,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使用传统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唱戏曲唱段 音乐课堂上,学习歌曲一般都采用先唱谱后唱词,或先唱词后唱谱的方式,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乐谱,且完全按乐谱学习,“唯谱是从”。而在中国戏曲界,艺人们习惯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当师傅“口传”时,他已经把多年对于这段唱腔的感悟、体验,以及风格的把握和只能“意会”的经验完全融入在其中,让徒弟们心领神会,达到“心传”的目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要求学生学唱几段戏曲唱腔,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了解、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体验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在戏曲课程中使用传统教唱的方式,则 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戏曲魅力所在。每次上戏曲课时,学生常常 对异于普通话的吐字、长长的拖腔犯难,特别是长长的拖腔速度缓慢、节奏迟缓、旋律起伏大,很难把握,也很难学会。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范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法,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和鼓点的敲击,边唱边做、边演边敲。在教唱《苏三起解》时,提示学生注意装饰音的使用,以及最后的耍腔。一句句模仿,一句句细品,一句句体会,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开始慢慢品味唱腔的韵味。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Opera Music-Teaching of Beijing Opera Art Appreci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 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将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的表达。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艺术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流行音乐恰逢其时地传播到了中国,摇滚乐、校园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风格无所不包。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精品。而且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尝试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对戏曲音乐的借鉴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尝试已持续了三十年,其形式和手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感,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分析 1 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旋律特征,将这些音乐素材应用于流行音乐中,将会使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如著名作曲家姚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对京韵大鼓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是一种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的戏曲艺术,姚明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中,都对京韵大鼓中的曲调进行了充分借鉴,使旋律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京味。香港著名音乐家黄霑,先是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歌词,即《男儿当自强》,正在为作曲发愁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京剧中《将军令》的旋律,试着将其和歌词搭配,却发现简直是天作之合。赵传演唱的《粉墨登场》中,则是将京剧旋律和摇滚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京剧的旋律用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陈升的《牡丹亭外》,第一段中,借鉴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在演唱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而最近两年来十分流行的《新贵妃醉酒》,由擅长扮演花旦的李玉刚演唱,其副歌部分,也是采用了京剧中的旋律,结合歌曲本身的内容以及李玉刚的扮相,即刻就获得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所以说,戏曲艺术中很多旋律素材,对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当歌曲的内容需要时,就可以从中选取与之相适宜的旋律素材,从而使歌曲的风格得到强化。 2 戏曲唱腔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唱腔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系统,在流行音乐的演唱中,不少演唱者都借鉴了戏曲中的唱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朱德荣创作出的歌曲《梦北京》,该作品是由陈树作词,由王佩首次演唱,粤语版本的名字叫做《情迷》,经向雪怀填词后再由周慧敏演唱,这首歌曲中的过门部分是一段女声京剧唱段,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梦北京这一主题。此后,根据朱德荣本人介绍,歌曲中的京剧唱段是由他的太太来演唱的,正是因为朱太太深厚的京剧演唱功底,使其在演唱京剧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京剧光芒几乎将流行唱法掩盖住了。孙燕姿这位小天后在作品《反过来走走》中开场的京剧唱腔就令人耳目一新,之后她采用了不同声音或说或唱,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比较戏剧化。 陈升创作的《北京一夜》中,就使用了两种唱腔,陈升模仿老生,刘佳慧模仿旦角,两个人的唱腔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听着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北京一个萧瑟的午夜,那坐在四合院门前的老妇人,正木然的望着远方。采用京剧的唱腔,突出表现了一种苍凉和凄美,让唱腔和歌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对夜晚北京那种欲罢不能的感受。陶喆创作的《susan说》,根据脍炙人口的京剧《苏三起解》改编而成,将苏三的名字用谐音的英文susan来表示,歌词的内容是对原故事的感想,而在前奏部分,则用旦角的唱腔唱起了《苏三起解》的开头部分:苏三离了洪峒县&&让人获得了一种时空交错之感。王力宏创作的《花田错》,是根据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代表剧目《花田

五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五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只有一个班,共54名同学,人数多,大班教学,难以注意到点,造成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不一。由于音乐教师欠缺,每个学年都要更换不同的音乐教师,同时又是兼职的,所以教学上没有音乐知识教学的连续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了,往往是教会一首歌,就大功告捷,所以学生参差不齐,加上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课习惯,给五年级音乐教学带来了难度。本学期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规范音乐课教学,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并注意点面结合,引领学生走入充满神秘的音乐殿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郭志先 2011年9月

1、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基础,但每班还有个别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2、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三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五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共有六个平行班,除了五(5)班是棋类特招班,学生人数40人外,其他五个班都达到53人,人数多,大班教学,难以注意到点,造成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不一。尤其是五(2)班,由于音乐教师欠缺,每个学年都要更换不同的音乐教师,同时又是兼职的,所以教学上

高中音乐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现在谈谈本学期的体会。 我认为,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刚开始上课学生不能马上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的掌握缺少系统学习,如果按教材的课程安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所以在刚接手的时候,开始的几堂课我没有上新课而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及,从后来的结果看确实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我会尽量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能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学习乐理知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会感到厌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上课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我的竞赛中每次都设有奖励分和处罚分,奖励分主要是奖励给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个别能抢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个人也可以为小组获得奖励分;处罚分则是针对小组中有违反纪律的现象。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

热情高涨。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对于学习歌谱,学生的畏难情绪特别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自信,我有时会在黑板上写些学生特别喜欢的歌谱,让大家哼唱然后猜是什么歌曲,当公布答案时,学生们都很激动,巴不得马上学会。有时我也会布置学生准备一首他们自己喜欢的曲谱歌词,当然最好是老师没听过的,然后我用最短的时间演唱给学生听。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对歌谱的学习兴趣果然增添了不少。 现在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们学会了不少歌曲,欣赏了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也能看着歌谱简单唱出来,虽然还没有达到我设想的那么好,但看着他们的进步,我还是感到欣慰。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比较极端,但想想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连海伦凯特都可以成为那么优秀的人,还有怎样的学生是教不好的呢,作为老师,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真心关怀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真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1)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高三8班邱可玥、黎晓玲 从同学们初中至高中的生活经历看来,“古风”“民谣”等关键词逐渐从小众、小群体的喜好扩散到全班乃至全校。古人云一叶可以知秋,从微观到宏观,这其实也是这一类音乐的总体发展趋势。这类音乐常常被称之以“中国风”,其中又常常渗入戏曲元素,如古风歌手安九作品《社戏》、HITA等人演唱的《牵丝戏》等等。 我国古典戏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和神秘感,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而且我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比如我们熟悉的昆曲、评剧、豫剧等等。不同的戏曲中所用到的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演唱特点,更赋予了它们各自特有的魅力。对于我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及戏曲故事情节,现代人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它的表演形式既可以载歌载舞,又有文有武和又说又唱。 一、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现状 一首能广受欢迎的并能成为经典的糅合了戏曲元素的歌曲是离不开歌曲本身所带有的良好历史背景和它完整的故事结构的。比如王力宏的歌曲《在梅边》就是根据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大家闺秀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生死恋情而谱写的。歌曲巧妙地将昆剧的优美唱腔与说唱结合,昆曲流转回肠,歌声清新悠扬,非常具有吸引力。当然要将经典的戏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是不可能照样全搬,创新是必然的。但是如何才能够做到既有新意还能够尊重原作呢?《在梅边》这首作品我个人觉得还是结合得非常好的。比如原作中的:“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在梅边》中就改成了这样的句子:“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古典韵味十足的歌曲中,王力宏赋予了歌曲全新的灵魂,带着我们回味了那个柳梦梅与杜丽娘已成绝唱的浪漫爱情故事,并赞美了他们穿越时空的爱情。 有些歌曲虽是有历史渊源,但是跳出了原作品的背景束缚,将作品中一笔带过的场景进行合理想像并补充故事。如安九的《社戏》,取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故乡》选段,这一段向来为我们中学生所熟知,老师上课教授的也只是鲁迅先生对故乡人、事、情的思考与怀念。但歌曲《社戏》选取了其中听戏的一个片段,歌手以老旦的身份自述,悠扬的戏腔与流动的节奏,仿佛把听众带回了当年月下吃罗汉豆的少年时光。 二、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影响 流行音乐令人眼前一亮的因素不仅加入了戏曲声腔作为点缀,还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比如用琵琶、二胡、大鼓、葫芦丝、锣、钹、胡琴、箫等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来演奏,可以更好地营造歌曲中音乐的氛围。比如古风歌手云的泣演唱的《长坂调》,曲调由低沉急促渐趋高声昂扬,辅以京剧演唱家的戏腔,让整首歌增色不少。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的青少年都向往着出国留学,只有小部分的青少年可能就是真的想通过不同的环境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出国留学,他们受的是国外文化的熏陶,他们习惯了外国的饮食和节日,离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认为传统戏曲就是老年人的娱乐消遣,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风尚,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熟视无睹,这也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挑战。 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创作者们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作品中,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勇气,这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创作者们将流行音乐与古典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不仅新鲜,而且还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体验,也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具有戏曲元素特色的流行歌曲,不仅能增强民众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传统艺术在群众中不断传播,同时还能让青少年的音乐欣

音乐学情分析

小学音乐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息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恩威并

完整版中国戏曲音乐

概论部分 1.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器乐,其主体部分是唱腔,分独唱、对唱两个部分。 2. 戏曲乐队的核心组织称“文武场” 。 文场乐器:京胡、二胡、板胡、高胡、月琴等。 武场乐器:三弦、扬琴、笛子(北方:梆笛;南方:曲笛) 、琵琶 大锣、小锣、铙、钹、梆子、堂鼓、南梆子(卜鱼) 3. 戏曲音乐分类:四大声腔——昆、皮、高、梆。 对应剧种:昆腔:昆曲。昆腔亦称昆山腔。 皮黄腔:京剧、川剧、粤剧、桂 剧。 高腔:川剧、湘剧、赣剧。 梆子腔:河南梆子、秦腔、豫剧、 晋剧。 4. 戏曲音乐的节拍称为板式,即:板眼形式。 三眼板类(四拍子) :慢板。 一眼板类(二拍子) :原板、二六板。 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流水板、快板。 散板类(节拍自由) :散板、摇板。 昆曲 昆曲:用昆腔来演唱的单声腔剧种,属于曲牌体戏曲。 2001 年获“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称号。 1. 昆曲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 2. 经典剧目: (1)汤显祖《牡丹亭》 (2)孔尚任《桃花扇》 (3)洪昇《长生殿》, 3. 昆腔中的南曲和北曲 南曲:柔和、细腻,常用五声音阶,级进为主,演唱形式灵活多变,独唱、齐唱、同 唱、合唱,独唱接齐唱等。 北曲:豪放、慷慨,常用七声音阶,跳进为主,演唱形式多为独唱。 4. 主奏乐器:曲笛及管弦 打击乐器:琵琶、箫、三弦、唢呐、鼓板、堂鼓、云 锣、小锣、钹。 5. 曲牌板式: 赠板:昆腔特有的一种特慢板式,南曲中常见。 散板、干板 ( 1/4 拍)、一眼板( 2/4)、三眼板( 4/4) 6. 主要演员:张继青,代表作《牡丹亭》 中国戏 音乐 1) 2) 3) 4) ,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 ,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 主要人物:唐明皇(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中国戏曲音乐》基础知识试卷

《中国戏曲音乐》考试试卷 基础知识笔试部分 注意事项: 1. 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身份证号码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的相应位置上。 2. 考生应按要求在试卷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或在其他地方作答,则均属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册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4. 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交给监考人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增板 2、锣鼓经 3、花音、苦音 4、川剧 5、粤剧六大行当 6、三打七唱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 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戏曲音乐的记谱法为( ) A 、工尺谱 B 、尺谱 C 、标记谱 D 、简谱 2、剧种音乐主要是指一个剧中采用的( ) A 、戏曲音乐 B 、器乐音乐 C 、唱腔音乐 D 、伴奏音乐 3、“三眼板”以( )拍记谱 A 、2/4 B 、1/4 C 、3/4 D 、4/4 4、下列哪个属于有板无眼类( )、 A 、慢板 B 、流水板 C 、散板 D 、摇板 5、下列哪项剧目,作者以及主要人物是正确的:( ) A 、孔尚任 《三滴血》 关羽 B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李香君 C 、洪昇 《长生殿》 唐明皇 杨玉环 D 、孟广禄 《桃花扇》 侯方域 6、下列那组人物是后四大须生( ) A 、余叔岩 谭福英 马连良 杨宝森 B 、言菊朋 谭福英 余叔岩 杨宝森 C 、奚啸伯 谭福英 马连良 杨宝森 D 、余叔岩 奚啸伯 谭福英 马连良 7、下列哪个曲目是著名演员张继青的代表作( ) A 、《牡丹亭》 B 、《长生殿》 C 、《花木兰》 D 、《桃花扇》 8、下列哪个曲目是胡琴曲牌( ) A 、《朝天子》 B 、《山坡羊》 C 、《将军令》 D 、《小开门》 9、下列哪位著名演员扮演的角色是老生:( ) A 、宋长荣 B 、孟广禄 C 、袁世海 D 、马连良 10、下列哪位演员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人称“洛阳牡丹”:( ) A 、牛的草 B 、新凤霞 C 、马金凤 D 、张继青 11、下列哪个是秦腔的主奏乐器( ) A 、笛子 B 、板胡 C 、二胡 D 、锣 12、川剧中是以哪个乐器作为指挥( ) A 、堂鼓 B 、小鼓 C 、大钹 D 、锣 13、下列哪位是豫剧的代表演员 ---------------------------------------- 密 ---------------------------------------------------------封 --------------------------------------------线 ----------------------------------------------------- 考 号: 单 位: 姓 名: 身份证号:

浅谈中国戏曲音乐的现状与传承

浅谈中国戏曲音乐的现状和传承 作者:刘媛媛 艺术系 【摘要】:中国,一个经历上下五千年文化洗礼的国家,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到今天,回顾她成长的历程,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族民间乐器有两百余种,曲艺有两百多种,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民族走向繁荣的文化素质保障,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音乐传承下去是非常重要的。戏曲音乐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发展并传承我国优秀的戏曲音乐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戏曲音乐现状传承 序言:中国戏曲是包含的音乐舞蹈,美术杂技和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一门戏剧艺术,它可以集中的表现戏曲中的内容,戏曲音乐中又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达)和(器乐伴奏的部分)中国戏曲音乐是以群体风格地方风俗民族风俗为特征的,并且发展的非常历史悠久,民歌百姓中,音乐唐代的歌舞音乐与宋代的说唱艺术音乐,需要让其有发展的基础,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对她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及对传统戏曲音乐的抢救是音乐文化的行为。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舞,经过漫长而发展的过程,到了宋元时期才形成为比较完

整的艺术形态,从艺术因素的构成来看戏曲,它主要来源于民间歌舞中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庙会以及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了促进的作用直到明清走向了繁荣。 一、戏曲的特点 中国戏曲是相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的称谓,宋代刘勋词人吴勇张传中提到了永嘉戏曲暨南师元代陶艺综艺南村耕路中有着明确的戏剧之说,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和近代的京剧,地方戏在内中国传统戏剧,统称为戏曲。从此有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资质与特色差别。概括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以歌舞演故事演绎戏曲艺术。从她诞生那天起,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古时的人们用崇拜图腾的方式展示生活,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憧憬以及他人事迹,是一门既包括时间艺术又包括空间艺术的综合艺术,这一特性虽然是世界各国戏剧。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就有中国的戏曲,而戏剧本身的剧本创作,体现的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传统戏曲舞台上人物的脸谱、化妆、服装、以及道具也表现出了我国传统美术的观念。而特点戏曲的剧种是依据她的发源流行的地区、艺术特色以及其民族的特征,不同的因素而划分,以民族和地区划分剧种的主要标志。它是由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艺术综合而成的,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唱,有文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独挡一面。 二、戏曲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的歌舞,歌舞由此逐渐发展提

小学生各年级音乐学情分析(搜集整理非原创)

小学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总共10课,分别是《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其中歌曲有《布谷》、《小雨沙沙》、《牧童》、《放牛歌》、《一对好朋友》、《数鸭子》、《小象》、《两只小象》、《草原就是我的家》、《小松树》、《母鸡叫咯咯》、《下蛋罗》、《海》、《云》、《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粉刷匠》、《理发师》、《猫咪别淘气》、《谁在叫》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杜鹃圆舞曲》、《小燕子》、《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小象》、《大象》、《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挤奶舞》、《公鸡母鸡》、《我的小鸡》、《大海摇篮》、《海上风暴》、《快乐的罗嗦》、《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我有一双万能的手》、《铁匠波尔卡》、《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李谷一 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

李谷一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

————————————————————————————————作者:————————————————————————————————日期:

李谷一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音乐论文 李谷一戏曲与音乐相融合必成经典 李谷一,1944 年11 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湖南长沙,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中学毕业后,她考入湖南艺术学院。1961 年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院任演员,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64 年,演唱花鼓戏《补锅》获奖,开始被观众熟悉。1974 调入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1976 年,李谷一为电影《南海长城》配唱主题曲《永远不能忘》,之后演唱了大量电影歌曲。1980 年,演唱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乡恋》。1985 年在法国、荷兰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1988 年,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杰出人物录》。八十年代末,她唱出了《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戏曲韵味的新作品,在歌坛上又骊次带动了民歌演唱新风格的潮流。 李谷一对中国乐坛的功绩,还在于她更多演唱的是现代创作歌曲,为推动中国民族的现代声乐发展,作出超常贡献。在全国各地的舞台和荧屏上,经常可见到她靓丽的身影;在各种音频的传媒里,听到她动人的歌声。她还用中文演唱了20 余首日本民歌和创作歌曲,把国外的先进演唱、配器潮流介绍给中国听众。李谷一用她的艺术天赋和造诣,得心应手地驾驭和诠释着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创作歌曲。一位著名的词作家说:“李谷一的演唱,每首歌都象给你讲着动人的故事。” 李谷一的歌声影响了几代人。从艺50 年来,她演唱的歌曲经久不衰,她对新时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基和引领的作用。诚如著名词作家乔羽所言:“李谷一用歌声覆盖了一个时期,她是新民歌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历史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