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题分类审题训练示例(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主题分类审题训练示例(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主题分类审题训练示例(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主题审题训练示例

作文辅导

0603 09:44

::

【文化类】

(一)请以“咖啡与大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提示】

这一命题,既有象征义又属于关系型,虽通俗浅显,但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须认真解读题意。从字面上看,“咖啡”与“大蒜”是两种食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可以说一“洋”一“土”,对比鲜明,即便这样,这两种食物的“人气”都很高,喜爱其中的一种、或是两种都喜爱的大有人在。深入一步思考,将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物并列在一起,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们对它们又该持有何种正确的态度?是二者必居其一,还是缺一不可?是贬一褒一,还是和谐共荣?答案显而易见。审题的关键还在于必须明确“咖啡”“大蒜”的象征义,找出与“咖啡”“大蒜”有相似点的事物或现象。

作文的立意,应从“咖啡”、“大蒜”的象征义入手,比如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海派文化与北方文化、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或是赵本山的小品、芭蕾舞与民族舞、油画与国画等等,并把不同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作为论述的重点,写出自己对“咖啡与大蒜”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注意论述要有思辨性,避免以偏概全。

【素材链接】

1、周立波曾说:“包括我说大蒜和咖啡,只是借用一个东西解释一种文化现象。”

2、周立波在那厢玩笑,“吃大蒜的怎么能和喝咖啡的在一起?”,郭德纲在这边调侃,“咖啡和蒜末共饮,秋水共长天一色。”

3、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课堂上,经常讨论“地域文化”问题。孔子和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话题水平好像比今天的一些大学课堂还高一点。……孔子的回答是:南方强,强在“宽柔以教”;北方强,强在“死而不厌”。这种说法,和今天一些人讨论“地域文化”“海派文化”的判断惊人相似,南北文化差异存在着延续性,两个半世纪来中国人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改变并不很大。

4、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像孔子说“南方之强”那样,把“咖啡和大蒜”的问题,化解为更高明的问题,比如可以说:咖啡是“南货”,大蒜是“北货”,南货、北货,尽在十六铺,方合得上“海纳百川”的“海派”吞吐。

(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鉴于国内油价不断上涨,国家决定成立新的产油企业以打破垄断遏制油价。现在共有四家成品油生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地沟油。”

这是风靡荧屏、网络的“周立波语录”。语录主题分散、重心游移,“没有风格,只剩腔调”,“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这些靠庞大的幕后团队由网上流行的“段子”整合而成的语录,却因聚集当下周遭社会、生活、情感的一切“桥段”——调侃、恶搞、社会情绪、人间乱象、流言飞语、流行时尚、恶性事件而迅速“走红”。

【审题提示】

这是一则现象类的材料作文,需要对材料中提及的“周立波语录”迅速走红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要注意的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语录主题分散、重心游移”,“聚集当下周遭社会、生活、情感的一切‘桥段’——调侃、恶搞、社会情绪、人间乱象、流言飞语、流行时尚、恶性事件”。可联系类似的现象,探究此类现象产生的根源、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素材链接】

1、作文材料源自于2015届高考模拟5月7日《人民日报》李舫的文章《从“娱乐至死”到“愚乐至死”——“文化批评,我拿什么拯救你”》。

2、“周立波语录”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批评,而文化批评水准的高低,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观照、文化反思、文化发展的能力。

3、应该看到,由于文化批评的乏善可陈,凌空骂架的微博、插科打诨的秀场、泛娱乐化的舞台……正在遮蔽主流批评并汇聚成新的话语阵地。

4、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科技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个个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科技的高度发展改变了信息的发布方式,让每个人平等地拥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力,其中有一种不正常的倾向,就是某些文化批评不是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是更多围绕某种需要而展开。一极是过度吹捧,一极是一味谩骂。过度吹捧,毫无疑问不足取。一味地谩骂,把批评等同于骂,打冷枪、出冷拳、打群架,同样有巨大的危害。

5、不幸的是,文化批评的时尚化、边缘化、口语化、散文化、纪实化、低俗化,批评家们对于重大文化现象的缺席、缺位、失语、乱语、无序膨胀,使批评载体滑向媒体化、口号化、红包化、核心刊物化,这些是文化批评丧失生命力、降低文化品位的重要原因,是文化批评失去读者、失去喝彩的重要原因,也是“微博撬开文化批评大门”、批评流于“泛娱乐化”的重要原因。

6、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认为“现在文化不仅表现为一种热热闹闹的浅层化,还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被滥用的情况。当任何东西都可以冠上文化的时候,实际上,文化被消解得差不多了。”

7、当失语、乱语成为常态,评论也就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品格,甚至“受雇”于商业利益,为人吆喝,变相炒作,抢夺眼球,制造卖点,文化不再是尊严的存在。

8、要警惕“群体盲思”和“信息茧房”。如果信息聚合和文化判断失当,人们很快就会失去理性,人群很快就会变为暴徒。

9、在一个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里,人们对信息的随波逐流很容易使自己退回到信息封锁时代的偏见。

10、文化批评存在的价值在于它更关注人性、关注当下、关注实践,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判断和意义识别,关注文化工业、文化市场、大众文化以及中国现代化模式,这些标志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重新凸

显,标志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

11、人类文化上的每一小步,都是通向自由的一大步。历史上文化的昌盛也总是伴随着批评的活跃。文化兴盛,则言路畅通,批评健康的时代一定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与往昔相比,文化批评今天有了一个更宽容的空间,如何不辜负这个空间,主动维护文化和批评的纯净,主动抵制人情的诱惑、商业的诱惑、名利的诱惑,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2、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的价值在于,批评家们不应仅仅徜徉于文化舞台的聚光灯下,更应该跋涉于文化思想的边界、人类精神的顶峰。

13、今天的时代是文化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时代,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对批评家的约束越严格、他们的自律性越高,就说明他们需要担负的文化责任越重大。

14、批评家应该通过跟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文化环境的相互砥砺、相互应对和相互磨合,规范文化批评的法则和样式,预言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路向。

(三)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一: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对师生们的即兴演讲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材料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横幅上这样写道: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多则材料构成的材料作文,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有着不同的深刻内涵,现在将两则材料放在一起,是希望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揭示两则材料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

温家宝的话告诉我们: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与这个民族有一些仰望和关注天空,即能够放眼世界、瞩目未来、有远大理想的人密切相关。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横幅中的“活”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活着,就意味着文化和历史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没有创新、没有发展,那样的文化是没有生命的,如同死了一般,如果这样,那么以文化和历史为支撑的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关心国家命运,继承、创造、发展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这样国家、这样的民族才能坚实和牢固地立足于世界,并与世界一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素材链接】

1、温家宝在上海对同济大学学生即席演讲时,他先引用一句哲言(黑格尔):“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然后深情地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的人。”这席话,语重心长,令人感奋。

2、仰望和关注天空,就是要不局限和拘泥于个人或本民族的一己私利、一席之地。个人或单个民族与所处的世界总是相辅相成的,既是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在世界中发挥着积极和能动作用。要与世界和谐相处、携手共进,任何时候,就不能仅是关注、凝视鼻子底下的那么一小点、脚下的那么一小块。

只有心胸开阔、目光远大,才是世界所共同崇尚和尊敬的。

3、文化部前任部长孙家正有一句名言:“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4、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远没能达到这个境界,没有与我们的物质产品一路同行。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消费者;发达国家是文化消费的引领者,发展中国家更多是扮演追随者。因此,在文化建设领域,我们面临着从世界市场走向世界工厂、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双重任务。

5、我们有长城、运河、兵马俑,举世闻名;我们还有京剧、昆曲和越剧,有口皆碑。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首先是祖宗的光荣,其次才是后人的骄傲。假如不能创造出同样灿烂的当代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有可能中断,变成一种博物馆的文化。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历史,赢得时代;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大众,赢得世界。

【人生类】

(四)请以“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提示】

本题存在比喻义,可从正反两方面确立喻义。

正面:可联系《游褒禅山记》中“入洞愈深,其见愈奇”的道理,将“洞”视为人类探索宇宙、生活的对象,进而提出生命的价值;也可联系《桃花源记》中与世隔绝的“洞”,“洞中才数日,人间已千年”,倡导远离世俗、潜心追求的生活态度。

反面:可以比喻成现代人难以满足的欲望,是“欲壑难填”的无底洞;也可联系物理学中的“黑洞”,比喻为一些阴暗的潜规则……

(五)约翰?堂恩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对此材料你有何想法?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角度自选,要求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审题提示】

立意角度:可以强调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可以突出公民的责任感、普世意识。对“最坚固的岛屿”的定义要明晰,然后阐明“成为大陆的一部分”的内涵,即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联系现实生活中过分张扬个性的人生观,联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来辩证分析;也可联系日本地震后有网友叫嚣“日本遭天谴”的谬论,指明日本的地震实质是全世界的灾难。

(六)“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自然万物有抑扬,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

关“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根据上述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审题提示】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材料第一段实际上已经有所交代。问题是这种阐释对考生而言是抽象的。考生必须把它具体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受和体验”“感悟和见解”联

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抑扬”哲学;人生也是一样,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

(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我的世界里不能没有你,也不能没有他。我中有你,你中有他,我,你,他,不可分离。我,你,他,看似简单,却组成了人世间最美的音符。

【审题提示】

我,你,他,高度浓缩了人际关系的全部。这三个词语的内涵丰富,外延张力大,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考生可以实写三者的关系,也可以将它们虚化为自然、心灵、知识、关心、扶持、正义等,进行立意和构思。与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他们”,辽宁卷的“我能”,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广东卷的“与你为邻”等相比,本题目涉及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难度有所加大。

考生可以偏重于“我中有你,你中有他,我,你,他,不可分离”的角度进行切入,从辩证的角度立意为: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也可以偏重于“我,你,他,看似简单,却组成了人世间最美的音符”的角度进行切入,立意为:简单与复杂,简单最美,和谐为美等。

(八)阅读下面两段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1、就像一个人躺在春天的花丛中,欢乐与哀伤轮番占据他的心灵。

——克拉拉?舒曼

2、当我拿起《杨澜访谈录》的嘉宾名单,我心中有种异样的感觉:这里有部分的历史,部分的人生,这历史和人生中都包含着希望与痛苦的双重情绪。

——杨澜

【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虽说题干中要求自定立意,但立意的确定仍以不脱离上述两段话的中心为宜。人、人生、历史都包含着双重的情绪:欢乐与哀伤,希望与痛苦,忧郁与喜悦,宁静与骚动,背叛与依赖等等;而心灵中的这些双重情绪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它恰似现实社会在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折射;人生与历史也正是在这种双重情绪的轮番占据之中写就与前行。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帝王蛾的幼虫在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的通道,对它而言无疑成了鬼门关。数以万计的幼虫在往外冲刺的过程中力竭而亡,不幸成了飞翔的悲壮祭品。

有人将那些通道修得宽阔一些,幼虫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从那个坚硬的牢笼里冲了出来。出乎意料的是,所有得到救助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振翅,都无法离开地面。原来那鬼门关似的狭小的出口,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在帝王蛾的幼虫穿越茧洞的时刻,通过用力挤

高考作文主题分类素材积累

高考作文主题分类素材 积累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考作文主题分类第一部分人与自我 人是自强不息的社会成员;歌德毫无抱怨地说,人是辛苦工作的劳动者;康德快乐地说,人是创造文化的生物;孔子教育弟子时说,人是“生无所息”的。先哲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人要自强不息,努力拼搏!“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最先应该了解的应该是自己,没有什么事比认识自己更简单,又没有什么事比认识自己更难了。 话题1 性格 话题2 人生价值 话题3 坚持真理 话题4 幸福 话题5 成长的历程 话题6 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人与他人 生命因何而丰富,又是因何而充满欢喜和悲伤、微笑和眼泪? 因为他人,每一个擦身而过都是一段关系的起源,也是一段感情的诞生。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难免要和他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收获亲情、友情、爱情……在交往中想努力想得到他人的鼓励、肯定、赞美,也会对他人报以期望……

幸福在交往中衍生。烦恼也随之而来。与他人相处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误会、争吵、和解…… 人与人之间要沟通、理解、容忍…… 生命正是因为这些过程而变得多姿多彩、无比迷人。 话题1 责任 话题2 关爱 话题3 家庭 话题4 友情与爱情 话题5 慈善 话题6 感恩 第三部分人与社会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单位,我们可以认为社会是无数个人组成的。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群猴子关在笼子里,并将一个香蕉和喷头相连,当有猴子拿香蕉吃时,所有猴子就会被啧头中喷出的水淋湿。这时,这只触碰香蕉的猴子就会被其他猴子打一顿。渐渐地所有的猴子都会自觉不去碰那只香蕉,即使它再诱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猴子们或许不会去理解什么是群体利益,更不会为追求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放弃自身利益;但是它会很清楚地理解这个整体触发机制,而这个只有群体(人类中就叫社会)才能拥有和维持的触发机制正是群体(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保证。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我们可以不去理解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意义和方法,但是必须理解道德和法律,并遵守它们。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高考作文审题及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及训练 未 2007-07-12 2303 高考作文的审题训练 一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题目所指示的写作对象和范围。 2.弄清题意的重点。 3.弄清题目的比喻、象征意义。 4.弄清题目对表达方式的要求。 二高考题的审题 1.命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有不少是用一个词做题目。如“桥”“路”“蜡烛”“机遇”“父辈”“尝试”“习惯”“责任”“说安”“包容”“意气”“愿景”等。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需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这类命题审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含义,并据此选出恰当的材料。 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必须分析短语的结构。一般说来,偏正关系的短语,它的题眼是偏的部分。比如“心灵的选择“审题必须扣住“心灵”思考,心灵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如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等,“心灵的选择”就是选择这在矛盾的情况下,对某种思想精神品质情操等向真善美升华的选择。 一个主谓结构的标题,重点应该分析的是谓语,如“成功贵在恒”,重点应该分析为什么说“贵在恒”,怎样才能做到“贵在恒”,再如“坚韧——我追求的品质”什么是我追求的品质?是“坚韧”。“我追求”又成了一个偏正短语,限制了范围,是“我”的追求,而不是别人的。 一个动宾结构的标题,重点分析的对象是宾语,如“小议异想天开”,重点应该分析什么是异想天开,为什么要异想天开,如何才能异想天开。 并列结构的标题,重点应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偏废一方。 文章的题目,虽然往往只有几个宇,只有仔细辨析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意及其相互关系,才能确切地领会整个题目的主要意思、主要精神。 (1)要抓住关键词语

高考作文常考话题类型

急求高考作文常考话题类型天星教育网 >> 问吧 >> 问题分类 >> 语文 >> 高考语文问题推荐收藏 提问:enjoytx 级别:幼儿园 来自:四川省凉山州 悬赏分:2 回答数:4 浏览数:698 急求高考作文常考话题类型 RT 提问时间:2010-04-04 13:36:28 评论┆举报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九天揽日 级别:大一 2010-04-05 22:17:02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高考作文16种话题 1.话题:人生哲理(冷热、快慢、远近……) 2.话题: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幸福、奉献……) 3.话题:人与自然(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 4.话题:学会认识(自己、社会、人生……) 5.话题:为人处世(宽容、理解、助人……) 6.话题:传统美德(礼貌、孝顺、谦逊……) 7.话题: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8.话题:直面现实(贫富、生存、奋斗、挣扎……) 9.话题:道德法制(公德、平等、反腐……) 10.话题:集体观念(团结、统一、合作精神……) 11.话题:心理健康(自卑、孤僻、承受力……) 12.话题:人文关怀(老人、残疾人、关怀人的情感……) 13.话题:与时俱进(观念、创新、表现自我……) 14.话题:感情或理性(人性、理智、自我……) 15.话题:读书做人(成熟、情操、品位……) 16.话题:时尚热点(网络、彩票、时装……) 最近10年考的作文题多跟以上16个话题有直接关联。

揪错┆评论┆举报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 其他回答 回答:流动的云 级别:七年级 2010-04-04 18:04:50 来自:江苏省盐城市感恩/亲情/友情/师生情/ 新材料作文应该是一大趋势 评论┆举报 回答:fuwurexian 级别:二年级 2010-04-07 02:46:44 来自:海南省要达到下列各项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评论┆举报 回答:爱上星星的刺... 级别:二年级 2010-04-13 00:15:56 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第一种类型:单一话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有有形的网,如蜘蛛网、鱼网、铁丝网……有无形的网,如关系网、法网、互联网……也许,你有一段关于网的亲身经历;也许,你有许多关于网的独到见解;也许,你对网曾产生过无限的感慨……请以“网” 为中心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写内心的感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指导:作文试题只提供一个中心话题,让考生根据这个话题进行写作,这是“单一话题”题型。这类题目中的提示语,能够启发写作思维,而不提供支话题,考生必须自定与话题有关的写作内容。比如这道题,就只有一个总话题——“网”,其中关于“有形的网”和“无形的网”的阐述,是用来引发考生的联想思维,提供一些有关的写作对象;而三个“也许”则用来引导考生的思维走向,并激发其写作冲动,同时也对选择文体作出暗示。审题时可以根据提示语进行构思,如“蜘蛛网——关系网——议论文(独到见解)”;也可以故意撇开提示语的指向,另辟蹊径,写作《足球网抒怀》之类的抒情散文。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

高考语文作文题审题训练(每天一题)

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审题训练(每天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故事型材料。(一)切题: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1.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二)符合题意: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三)基本符合题意:1.创新塑造成功。2.天生我材必有用。(四)离题,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寓言型材料。从整体材料看,“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 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现实问题型材料。①有条件的认真或该认真时才认真,②有原则的宽容或不能凡事都宽容,③既要认真,又要宽容,④分情况去“较真”(“较真”须看场合),⑤如何正确对待“较真”(“宽容”),⑥追求“较真”也须宽容之心,⑦有限的宽容,及时的认真,⑧宽容与纵容。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

高考作文的三种常见类型

高考作文的三种常见类型 (作文第二讲)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最传统的作文形式,但也是最有局限性的作文形式,为了局部改变这种弊端,命题作文之外又出现了所谓的“半命题作文”。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是相对简单的。 先看命题作文(以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例):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特歌外,体裁不限。 分析题目可知: 1.何谓“我”: “我”是这双具有领跑和导航的神奇力量的翅膀的主人,“我”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而非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象。首先,“大我”与“小我”均可。这里的“我”可以是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之“我”,可以是发展创新、宏大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也可以是活力四射、平凡普通的微小个人之“我”。其次,“实我”与“虚我”均可……关键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第一人称“我”来构思选材,选择推动“我”成长、激励“我”发展、鞭策“我”进步的“翅膀”,着重写出“翅膀”于“我”的价值和作用。 2.何谓“隐形”: “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精神的、意志品质层面的,“隐形”的不应是实体,如果是实体,也应回归到隐形上来。如想说毛笔是翅膀,则应落实到书法艺术是隐形的翅膀。 3.何谓“翅膀”: “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翅膀,是一种动力,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的意义或作用可以

与任何事物产生关联。选择“翅膀”一定要合理、新颖,应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 审题偏误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全篇不写“我”而写“他”,比如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旁人;(2)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分别论述了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等等。 优秀作文举例:请看1号作品 再看半命题作文(以2009年福建作文题为例——当年全国只有福建和湖北两省出了半命题作文,有人评论说他们是吃了高考作文的螃蟹):“这也是一种……” 优秀作文举例:请看2号作品 二、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就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以“话题”形式为内容的高考作文出现以来,“话题”式作文就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应用写作》2001年第6期第52页)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要与话题有关,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考生可以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方面自由发挥。 以2001年高考作文题为例:

2020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在高考的时候,很多考生会审题不准,理解错误题意,那如何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审好题,写对作文呢? 我们(公众号:庖丁品牛)本期推送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题,从历年高考、文学名著和文人轶事中精选一些材料,做成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此来进行审题立意的思维训练。 为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提供具体有效的训练策略,供广大学生和教师参考借鉴。 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 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答案.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答案.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 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材料】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二、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

2020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终结版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大全 第一章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 (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 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 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第二章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4.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一、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1.本次作文命题极力模仿2006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按照2006年全国卷试题分析的话来讲,应称为“材料范围作文”。从材料来看,我们可选择多角度、多侧面来审题立意。 从狐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生命竞赛,为了生存,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懈怠,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进行抗争,发挥出

高考作文主题分类审题训练示例(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主题审题训练示例 作文辅导 0603 09:44 :: 【文化类】 (一)请以“咖啡与大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提示】 这一命题,既有象征义又属于关系型,虽通俗浅显,但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须认真解读题意。从字面上看,“咖啡”与“大蒜”是两种食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可以说一“洋”一“土”,对比鲜明,即便这样,这两种食物的“人气”都很高,喜爱其中的一种、或是两种都喜爱的大有人在。深入一步思考,将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物并列在一起,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们对它们又该持有何种正确的态度?是二者必居其一,还是缺一不可?是贬一褒一,还是和谐共荣?答案显而易见。审题的关键还在于必须明确“咖啡”“大蒜”的象征义,找出与“咖啡”“大蒜”有相似点的事物或现象。 作文的立意,应从“咖啡”、“大蒜”的象征义入手,比如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海派文化与北方文化、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或是赵本山的小品、芭蕾舞与民族舞、油画与国画等等,并把不同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作为论述的重点,写出自己对“咖啡与大蒜”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注意论述要有思辨性,避免以偏概全。 【素材链接】 1、周立波曾说:“包括我说大蒜和咖啡,只是借用一个东西解释一种文化现象。” 2、周立波在那厢玩笑,“吃大蒜的怎么能和喝咖啡的在一起?”,郭德纲在这边调侃,“咖啡和蒜末共饮,秋水共长天一色。” 3、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课堂上,经常讨论“地域文化”问题。孔子和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话题水平好像比今天的一些大学课堂还高一点。……孔子的回答是:南方强,强在“宽柔以教”;北方强,强在“死而不厌”。这种说法,和今天一些人讨论“地域文化”“海派文化”的判断惊人相似,南北文化差异存在着延续性,两个半世纪来中国人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改变并不很大。 4、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像孔子说“南方之强”那样,把“咖啡和大蒜”的问题,化解为更高明的问题,比如可以说:咖啡是“南货”,大蒜是“北货”,南货、北货,尽在十六铺,方合得上“海纳百川”的“海派”吞吐。 (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我们在审题时,要在找准题目中好的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写什么”。因为在应试作文是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要重要的多。“写什么”一指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指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字数(600字以上)、文体、话题、保密性(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审题训练] 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对象:事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数量:一件事 这道题限制了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中心:趣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 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哦: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 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2、审清题目的重点: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训练] 1:《他(她)真美》的题眼是 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审题训练] 2:《战胜自卑》的题眼是 是“战胜”,写作时就必须交代是什么使主人公“战胜”的,“战胜”的过程如何,在“战胜”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感受。 审题训练3:《不寻常的考试》的题眼是 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也可以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审题训练4:《师生之间》的题眼是

2014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意提示)

2014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 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2017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1、潍坊二模: 一条瀑布,有的水草经不住冲击,被水流裹挟而下;有的水草顺势而倒,仅仅留下一些绿壁;有的水草则用力扎根,在潜流中生长起来。 观点:顺势而倒与扎根生长;人生不要盲从,要自主自立;勿盲从,当自主;勿流俗,勿盲从,要独立思考; 2、潍坊一模: 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宿舍门口贴的中文名字被撕掉。有人说撕下纸条是种族歧视;有人说,中文不容易学,要多交流;有人说,不应该贴中文,人家不认识。 观点:凡是给你几个观点的,可以写一个观点。勿歧视,多沟通;文化需要交流;歧视与交流。 3、石家庄: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晚小品《取钱》大受好评。它讲述的是一个热心人出门,遇到一位接到骗子电话的大妈,便百般劝阻其给骗子转账,反而被大妈当作坏人,历经波折误会最终得以澄清的故事。因小品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某省方言,一律师以“地域歧视”为由提起诉讼,要求电视台和该小品剧组赔礼道歉并给予经济赔偿。律师此举引起网友热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分析:否定律师做法:方言并非歧视,请勿对号入座。这是小题大做,过度敏感,放着大好的内容不去关注,反而抓着细枝末节的形式不放,本末倒置;不能把艺术和现实混淆,如果演讽刺小品都要被起诉,谁还敢演反面人物呢?说某地方言是地域歧视,说普通话就不是吗?只能不说话了。 肯定律师做法:就是要坚决向“地域歧视”行为说“不”。不但如此,还要向一切歧视行为说“不”。 4、成都: 有个木匠去城里的路上看见一棵栎树,栎树的树荫可以遮蔽几千头牛,树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高出山顶八十尺才生长枝干,这些枝干可以造几十条大船。很多围观者赞叹不已。木匠的弟子们也停下来围观,但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直往前走。弟子问木匠:“这么大的树,您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呢?”木匠说:“这是一棵毫无用处的散木,造船会沉,做棺材很快就会腐烂,做器具不结实,做门窗会流出树脂,做柱子易被虫蛀。没一点用处。” 木匠从城里返回时,栎树托梦给木匠:“你要拿什么东西和我相比呢?那些果树果实熟了就被人摘掉,甚至连树枝都被折断了。正是他们的“才能”害了自己,在青葱年华就丧命了。假使我有用,我还能长这么大吗?” 木匠惊醒后,愕然…… 观点:有用与无用(大用);实用与虚用;实用与理想境界。 5、长春: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妹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妹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根据材料,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观点:诗词的实用与虚用;诗词的心灵陶冶更重要;是仅仅背诵,还是心灵享受。

(完整)高考作文主题分类(素材积累).doc

高考作文主分 第一部分人与自我 人是自不息的社会成;歌德毫无抱怨地,人是辛苦工作的者;康德快地,人是造文化的生物;孔子教育弟子,人是“生无所息”的。先哲的人生体告我,人要自不息,努力拼搏!“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最先了解的是自己,没有什么事比自己更,又没有什么事比 自己更了。 1 性格 2 人生价 3 持真理 4 幸福 5 成的程 6 生活度 第二部分人与他人 生命因何而丰富,又是因何而充喜和悲、微笑和眼泪? 因他人,每一个擦身而都是一段关系的起源,也是一段感情的生。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免要和他人交往,在交往的程中收情、友情、情??在交往中想努力想得到他人的鼓励、肯定、美,也会他人以期望?? 幸福在交往中衍生。也随之而来。与他人相交往的程中会出很多,比如会、争吵、和解??

人与人之要沟通、理解、容忍?? 生命正是因些程而得多姿多彩、无比迷人。 1 任 2 关 3 家庭 4 友情与情 5 慈善 6 感恩 第三部分人与社会 个人是社会的成位,我可以社会是无数个人成的。 科学家曾做一个,把一群猴子关在子里,并将一个香蕉和相,当有猴子拿香蕉吃,所有猴子就会被中出的水淋湿。,只触碰香蕉的猴子就会被其他猴子打一。地所有的猴子都会自不去碰那只香蕉,即使它再人。我可以,猴子或不会去理解什么是群体利益,更不会追求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放弃自身利益;但是它会很清楚地理解个整体触机 制,而个只有群体(人中就叫社会)才能有和持的触机制正是群体(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保。作生活在其中的人,我可以不去理解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意和方法,但是必理解道德和法律,并遵守它。 1 理想追求 2 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