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软骨和骨(1)课案

第4章软骨和骨(1)课案
第4章软骨和骨(1)课案

第4章软骨和骨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成骨细胞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 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

B.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C. 胞质嗜酸性

D. 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E. 相邻细胞之间可形成缝隙连接

2.有关破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点是错误的?

A. 细胞大,胞质嗜酸性

B. 含有一个巨大的细胞核

C. 胞质含许多溶酶体和吞噬泡

D. 接触骨基质的细胞表面有皱褶缘

E. 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3.长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初级骨化中心的出现

B. 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

C. 骨领的出现

D. 骨膜内成骨细胞的成骨

E. 骺板软骨的不断生长和骨化

4.软骨囊是指

A. 软骨表面的疏松结缔组织

B. 软骨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

C. 软骨细胞周围的软骨基质

D. 软骨细胞周围的胶原纤维

E. 软骨细胞所在的空腔

5.H-E染色的透明软骨切片中看不到纤维的原因是

A. 软骨组织不含纤维

B. 纤维在H-E染色中不着色

C. 纤维平行排列

D. 纤维密集排列

E. 纤维与基质的折光率相同

6.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 桥粒

B. 半桥粒

C. 缝隙连接

D. 中间连接

E. 紧密连接

7.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及其突起外还有

A. 毛细血管

B. 毛细淋巴管

C. 神经末梢

D. 组织液

E. 结缔组织

8.长骨骨干内的血管穿行于

A. 穿通管和中央管

B. 中央管和骨陷窝

C. 骨陷窝和骨小管

D. 穿通管和骨陷窝

E. 中央管和骨小管

9.分泌类骨质的细胞是

A. 间充质细胞

B. 骨原细胞

C. 成骨细胞

D. 破骨细胞

E. 软骨细胞

10.骨板的组成主要是

A. 平行排列的细胞

B. 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 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D. 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E. 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11.与透明软骨比较,纤维软骨的主要特征是

A. 软骨基质较多

B. 基质中含大量胶原纤维束

C. 无同源细胞群

D. 软骨陷窝不明显

E. 无软骨囊

12.弹性软骨见于

A. 关节盘

B. 椎间盘

C. 耳廓

D. 气管

E. 关节软骨

13.软骨分类的依据是

A. 软骨细胞的数量

B. 软骨细胞的形态

C. 软骨基质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

D. 软骨基质中纤维的种类和数量

E. 软骨的功能

14.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相同点是

A. 细胞位于陷窝内

B. 细胞周围的基质形成嗜碱性的囊

C. 细胞有长的突起

D. 有同源细胞群

E. 含有血管

15.与软骨组织的营养有关的结构是

A. 陷窝和小管系统

B. 丰富的毛细血管

C. 淋巴管

D. 营养血管

E. 富含水分的软骨基质

(二)B型题

A. 内环骨板

B. 外环骨板

C. 骨单位

D. 间骨板

E. 粘合线

16.含骨盐多而胶原纤维较少的骨基质

17.由中央管及其周围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

18.长骨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19.除骨陷窝及骨小管外,无其他管道通过

20.较整齐地环绕于骨干外侧,骨板层数较多

A. 骨陷窝

B. 软骨囊

C. 软骨陷窝

D. 骨小管

E. 穿通管

21.含有小血管和神经

22.含有骨细胞的突起

23.含有骨细胞的胞体

24.含有软骨细胞

25.含有硫酸软骨素和纤维

A. 软骨贮备区

B. 软骨增生区

C. 软骨钙化区

D. 成骨区

E. 骨领

26.软骨细胞纵向成行排列

27.软骨细胞小而分散存在

28.软骨细胞肥大、退化、死亡

29.软骨雏形中段周围部的原始骨组织

30.H-E染色可见中央染成蓝色、表面染成红色的过渡型骨小梁

A. 骨原细胞

B. 成骨细胞

C. 破骨细胞

D. 软骨细胞

E. 骨细胞

31.为间充质分化的一种原始细胞,可增生分化最终形成骨和软骨32.位于骨组织表面的细胞,产生骨的有机基质和纤维,并促进骨的钙化33.存在于骨组织表面的多核巨细胞

34.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位于骨陷窝内

(三)X型题

35.软骨组织与固有结缔组织的不同在于

A. 软骨组织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B. 软骨组织的细胞只有软骨细胞

C. 软骨基质呈固态

D. 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和神经

E. 软骨组织只含胶原纤维

36.骺板软骨

A. 是纤维软骨

B. 位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之间

C. 在机体发育期,其软骨细胞不断增殖

D. 是长骨增长的结构基础

E. 青春期之后软骨钙化为骺线

37.骨组织十分坚硬的原因包括

A. 基质内含大量骨盐

B. 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

C. 胶原纤维排列成层,相邻两层相互垂直

D. 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E. 骨细胞与羟磷灰石结晶紧密结合

38.骨原细胞可直接分化为

A. 成骨细胞

B. 骨细胞

C. 成软骨细胞

D. 软骨细胞

E. 破骨细胞

39.影响骨生长的因素包括

A. 遗传因素

B. 激素

C. 维生素

D. 营养

E. 细胞外钙

40.3种软骨组织的共同点是

A. 有软骨囊

B. 纤维相互平行或交织排列

C. 有少量毛细血管

D. 有同源细胞群

E. 软骨细胞可分裂增生

41.关于透明软骨的软骨细胞,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均位于软骨陷窝内

B. 近软骨膜的细胞体积小,单个分布

C. 中央部的细胞体积大,同源细胞群明显

D. 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E. 主要以糖酵解方式获得能量

42.能产生纤维和基质的细胞有

A. 骨原细胞

B. 破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成骨细胞

E. 软骨细胞

43.关于骨单位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成筒状结构

B. 平行于长骨长轴

C. 中央管内的血管和神经伸入骨小管内

D. 越成熟的骨单位,其中央管越大

E. 被吸收后的残余部分改称间骨板

44.骨发生过程中

A. 骨原细胞不断增殖分化

B. 成骨细胞不断分泌类骨质

C. 骨细胞不断增殖

D. 破骨细胞不断溶解骨质

E. 血管向骨内生长

二、名词解释

1.同源细胞群

2.骨小梁

3.哈弗系统

4.骨板

5.骨原细胞

6.软骨内成骨

7.骨领

三、问答题

1.试比较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的组织结构异同。

2.试述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结构特点。

3.试述骨是如何加长和增粗的。

4.从透明软骨的结构说明软骨的生长方式。

5.试述成骨细胞的来源、结构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C

2. B

3. E

4. C

5. E

6. C

7. D

8. A

9. C 10. D

11. B 12. C 13. D 14. A 15. E

(二)B型题

16. E 17. C 18. C 19. D 20. B 21. E 22. D 23. A 24. C 25.B

26. B 27. A 28. C 29. E 30. D 31. A 32. B 33. C 34. E

(三)X型题

35. BCD 36. BCD 37. ABCD 38. AC 39. ABCDE 40. ABDE

41. ABCDE 42. CDE 43. ABE 44. ABDE

二、名词解释

1.同源细胞群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软骨细胞群,位于软骨组织的中部。每个同源细胞群有2~8个软骨细胞,包含在一个大的软骨陷窝内,后者又分成几个小的陷窝,各含一个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的中部,同源细胞群的细胞数目越多,反映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

2.骨小梁是由数层不甚规则的骨板及其中的骨细胞所形成的针状或片状结构,它们交错成为多孔的立体网格样支架,构成骨松质。

3.哈弗系统又称骨单位,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内,沿骨的长轴排列。骨单位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及其中的骨细胞组成,呈圆筒状;中央的管道称中央管或哈弗管,衬以骨内膜,管内含小血管和神经等。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

4.骨板是呈板层状的骨基质,由大量胶原纤维、沿胶原原纤维长轴排列的细针状骨盐结

晶及少量无定形基质组成。同一层骨板内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胶原纤维相互垂直,骨细胞则散在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的骨陷窝内。骨板的这种结构有效地增强了骨的支持能力。

5.骨原细胞是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软骨膜和骨膜内层。骨原细胞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细胞较小,胞质弱嗜碱性。骨原细胞与软骨和骨的生长、改建等有关,软骨膜内的骨原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进而分化为软骨细胞;骨膜内的骨原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

6.软骨内成骨是人体大多数骨的发生方式。先由间充质形成一个软骨雏形,以后逐渐将其替换成骨。替换的顺序是先中段、后两端,中段形成骨干,两段形成骨骺。骨干的中央形成骨髓腔。骨干和骨骺之间保留的软骨为骺板,为骨生长加长的基础。

7.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的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者在软骨膜下形成领圈状薄层原始骨组织,包绕软骨雏形中段,称为骨领。骨领形成后,其表面的软骨膜即改称骨外膜。骨领以后逐渐增厚增长,并改建成骨干的骨密质。

三、问答题

1.⑴相同点:①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②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周边的为幼稚软骨细胞,体积较小,常单个分布;软骨中央的为成熟软骨细胞,体积较大,多为2~8个集聚在一起,构成同源细胞群。③软骨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含较多的硫酸软骨素,呈强嗜碱性,称软骨囊。④软骨组织内均不含血管。

⑵不同点:软骨基质内所含纤维的成分各异,透明软骨含胶原原纤维,纤维软骨含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弹性软骨含大量弹性纤维。

2.长骨密质骨由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3个部分构成。①环骨板位于长骨骨干内、外表层,分别称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外环骨板厚,由数层或数十层骨板构成,较规则地环绕于骨干的外周;内环骨板薄,仅由数层骨板构成,不如外环骨板规则。②骨单位又称哈弗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为短柱状结构,由多层呈同心圆排列的哈弗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中央管内有血管和神经。③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内、外环骨板之间,形状不规则,由数层平行的骨板构成;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④骨密质中还有横向穿行的穿通管,内含血管和结缔组织,联通相邻骨单位的中央管。

3.⑴骨的增粗:骨外膜下的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者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使骨干变粗。而在骨干的内表面,破骨细胞吸收骨组织,使骨髓腔横向扩大。

⑵骨的加长: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和演变而实现。①从骨骺端到骨干的骨髓腔,骺板依次分为4个区:软骨储备区、软骨增生区、软骨钙化区和成骨区。②成骨细胞在钙化的软骨基质表面成骨,构成条索状的过渡型骨小梁。③破骨细胞在钙化的软骨基质和过渡型骨小梁表面进行破骨,从而骨髓腔向长骨两端扩展。④软骨钙化区不断地被破骨细胞分解吸收,软骨增生区不断补充软骨钙化区,软骨储备区不断有部分软骨细胞增生,补充软骨增生区。如此,骨不断加长。⑤至17~20岁时,骺板软骨被骨组织取代,成为骺线,骨终止加长。

4.①透明软骨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②靠近软骨表面的软骨细胞较小而幼稚,呈扁平椭圆形,大多单个存在;渐至软骨深部,软骨细胞逐渐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形成2~8个细胞的同源细胞群。③软骨基质由无定形基质和纤维组成,由软骨细胞分泌。④周边

的软骨细胞是从软骨膜内的骨原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向软骨表面添加新的软骨细胞,并分泌基质和纤维,使软骨组织从表面向外加厚,这是外加性生长,或称软骨膜下生长。⑤深部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同源细胞群,并产生软骨基质,使软骨组织从内部增大,这是间质性生长,又称软骨内生长。

5.①成骨细胞由骨原细胞增殖分化而来。②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通常单层排列在骨组织表面;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嗜碱性;电镜下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③成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类骨质和使类骨质钙化:细胞产生类骨质,并向类骨质中释放基质小泡,小泡内含细小的钙化结晶;钙化结晶进入类骨质后,即以此为基础形成羟基磷灰石结晶。④成骨细胞还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⑤成骨细胞被自身分泌的类骨质包埋后,转变为骨细胞。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五章 消化

第五章消化 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 1.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肠运动_____________、胆囊_____________、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_____________。 2.胃运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饥饿收缩。 3.胃排空是一个__________过程,是___________地进行的。 4.内因子是胃腺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它能保护和促进维生素_____________的吸收。 5.胰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分解酶包括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 6.成年反刍动物的皱胃胃液与单胃动物胃液比较,盐酸浓度______、凝乳酶的含量__ _____。 7.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大肠内某些细菌能利用一些简单物质合成维生素_______和________。 8.猪大肠内细菌能分解饲料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还能合成_____________维生素和高分子脂肪酸。 9.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动物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水的机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胃肠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 12.在肠道和脑中均分布的肽类激素,称为脑肠肽,如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 1.胆汁不仅能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而且能乳化脂肪,激活胰蛋白酶原。() 2.促进胆汁分泌的神经纤维是肾上腺素能纤维。() 3.消化腺的分泌过程是腺细胞收集血浆滤过物的被动过程。() 4.唾液分泌的调节是通过神经反射性调节和体液性调节来实现的。() 5.胃肠反射是由十二指肠内的传入冲动所引起,它对幽门活动有兴奋效应。() 6.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 7.唾液分泌的调节只是通过神经反射性调节实现的。() 8.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防止胃酸、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

习题四 软骨和骨

习题四软骨与骨 一、单选题 1、形成类骨质的细胞就是 A、间充质细胞 B、成骨细胞 C、骨原细胞 D、骨细胞 E、破骨细胞 2、类骨质就是指哪种物质? A、未钙化的骨基质 B、钙化的基质 C、钙化的基质与纤维 D、有机基质 E、松质骨 3.成骨细胞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 B、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C、胞质嗜酸性 D、高尔基复合体与粗面内质网发达 E、相邻细胞之间可形成缝隙连接 4.下述哪一点不就是破骨细胞的特点? A、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 B、有多个细胞核 C、可释放乳酸及多种蛋白酶 D、有溶解与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E、可转变为骨细胞 5.有关破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哪一点就是错误的? A、细胞大,胞质嗜酸性 B、含有一个巨大的细胞核 C、胞质含许多溶酶体与吞噬泡 D、接触骨基质的细胞表面有皱褶缘 E、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6.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 A、间充质细胞 B、骨细胞 C、骨祖细胞(或骨原细胞) D、成骨细胞 E、破骨细胞 7、下列哪种细胞具有形成胶原纤维的功能? A、间充质细胞 B、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骨原细胞 E、成骨细胞 8.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与高尔基复合体的细胞就是 A、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B、骨原细胞(或骨祖细胞) C、骨细胞 D、成骨细胞 E、破骨细胞 9.夹在相邻两层骨板之间或分散排列于骨板内的细胞 A、骨细胞 B、破骨细胞 C、成骨细胞 D、骨原细胞 E、单核细胞 10.骨生长与再生时,向周围分泌基质与纤维的细胞就是 A、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B、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骨祖细胞(或骨原细胞) E、成骨细胞 11.长骨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 A、初级骨化中心的出现 B、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 C、骨领的出现 D、骨膜内成骨细胞的成骨 E、骺板软骨的不断生长与骨化 12.软骨囊就是指 A、软骨表面的疏松结缔组织 B、软骨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注:其中加粗的知识点考大题的概率为99.9%、还有编辑时可能有误差请大见谅、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绪论 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 2.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 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 4.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调节: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如: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负反馈:反馈信号能够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如:血压、体温、肺牵张、血钙、第一章、细胞的功能 1.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指一些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方式。如:二氧化碳、氧气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需要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如:Na+通道 易化扩散分类: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离子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 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特点:(1)逆浓度梯度转运(2)消耗能量(3)需要载体介导 (1)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钙泵、碘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如:主动转运分类: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分类:(1)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2)由G蛋白耦联受体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软骨与骨练习

习题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同源细胞群2.骨质3.骨板4.骨原细胞5.类骨质6.骨化中心7.骨单位8.骺软骨9.骨领 (二)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透明软骨HE染色切片不易分辨出纤维的原因是 A.纤维很B.含胶原原纤维,其折光与基质相近 C.含网状纤维,不易着色D.间质为固态 2.纤维软骨与弹性软骨间的主要区别是 A.纤维类型不同B.纤维数量不同 C.软骨细胞数量不同D.基质硫酸软骨素含量不同 3.下面所述三种软骨的共同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均有软骨膜B.基质的化学成分相同 C.纤维成分相同D.软骨细胞的结构相同 4.下面对软骨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近软骨膜处的软骨细胞较幼稚 B.软骨中央处的软骨细胞较成熟 C.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细胞逐渐集合而成 D.同源细胞群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 5.下面对于骨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在骨板之间 B.相邻细胞的突起可有紧密连接 C.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 D.对骨基质的更新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6.下面所述对骨松质和骨密质的共同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均有骨板B.均有骨细胞 C.均有骨单位D.骨干中均有分布 7.下面对骨板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同一层骨板内纤维平行排列 B.相邻两层骨板的纤维平行排列 C.骨胶纤维可有分支伸入相邻骨板 D.骨松质的骨小梁由骨板和骨细胞构成 8.下面对成骨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胞质内粗面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B.转变为骨细胞 C.排列在骨组织的表面 D.体积较大,有多个核 9.下面对破骨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多个单核细胞触合而成 B.胞质是呈泡沫状,嗜碱性 C.贴近骨基质一侧有皱褶缘 D.皱褶缘基部胞质含大量溶酶体 10.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有骨细胞的胞体及其突起外还有A.淋巴管B.毛细血管 C.组织液D.以上都有 11.下面对于骨组织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钙化的细胞间质称骨质 B.有机质主要指大量的骨胶纤维和大量基质 C.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 D.无机质使骨坚硬 12.以下哪一种细胞不产生纤维和基质 A.成纤维细胞B.软骨细胞 C.成骨细胞D.骨细胞 13.细胞内含大量溶酶体的细胞是 A.骨原细胞B.成骨细胞 C.破骨细胞D.骨细胞 14.长骨骨干的间骨板位于 A.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

组织学软骨和骨习题

4 软骨和骨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成骨细胞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 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 B.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C. 胞质嗜酸性 D. 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E. 相邻细胞之间可形成缝隙连接 2.有关破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点是错误的? A. 细胞大,胞质嗜酸性 B. 含有一个巨大的细胞核 C. 胞质含许多溶酶体和吞噬泡 D. 接触骨基质的细胞表面有皱褶缘 E. 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3.长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初级骨化中心的出现 B. 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 C. 骨领的出现 D. 骨膜内成骨细胞的成骨 E. 骺板软骨的不断生长和骨化 4.软骨囊是指 A. 软骨表面的疏松结缔组织 B. 软骨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 C. 软骨细胞周围的软骨基质 D. 软骨细胞周围的胶原纤维 E. 软骨细胞所在的空腔 5.H-E染色的透明软骨切片中看不到纤维的原因是 A. 软骨组织不含纤维 B. 纤维在H-E染色中不着色 C. 纤维平行排列 D. 纤维密集排列 E. 纤维与基质的折光率相同 6.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 桥粒 B. 半桥粒 C. 缝隙连接 D. 中间连接 E. 紧密连接 7.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及其突起外还有 A. 毛细血管 B. 毛细淋巴管

C. 神经末梢 D. 组织液 E. 结缔组织 8.长骨骨干内的血管穿行于 A. 穿通管和中央管 B. 中央管和骨陷窝 C. 骨陷窝和骨小管 D. 穿通管和骨陷窝 E. 中央管和骨小管 9.分泌类骨质的细胞是 A. 间充质细胞 B. 骨原细胞 C. 成骨细胞 D. 破骨细胞 E. 软骨细胞 10.骨板的组成主要是 A. 平行排列的细胞 B. 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 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D. 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E. 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11.与透明软骨比较,纤维软骨的主要特征是 A. 软骨基质较多 B. 基质中含大量胶原纤维束 C. 无同源细胞群 D. 软骨陷窝不明显 E. 无软骨囊 12.弹性软骨见于 A. 关节盘 B. 椎间盘 C. 耳廓 D. 气管 E. 关节软骨 13.软骨分类的依据是 A. 软骨细胞的数量 B. 软骨细胞的形态 C. 软骨基质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 D. 软骨基质中纤维的种类和数量 E. 软骨的功能 14.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相同点是 A. 细胞位于陷窝内 B. 细胞周围的基质形成嗜碱性的囊 C. 细胞有长的突起 D. 有同源细胞群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第5章 软骨和骨

第五章软骨和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透明软骨HE染色切片中难分辨纤维的原因是 A.纤维很少 B.纤维不着色 C.纤维平行排列 D.纤维短小 E.纤维与基质的折光一致 2.弹性软骨与透明软骨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纤维类型不同 B.纤维数量和排列不同 C.基质成分不同 D.软骨细胞分布不同 E.软骨膜不同 3.骨组织坚硬的主要原因是 A.基质内含大量骨盐 B.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 C.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D.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E.骨细胞与羟磷灰石结晶的紧密结合 4.骨板的组成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 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5.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桥粒 B.紧密连接 C.缝隙连接 D.中间连接 E.连接复合体 6.长骨骨干内的血管穿行于 A.骨小管内 B.中央管内 C.穿通管内 D.中央管和穿通管内 E.骨小管和中央管内 7.骨祖细胞分布于 A.骨外膜 B.骨内膜 C.骨板之间 D.骨外膜和骨板之间 E.骨外膜和骨内膜 8.有关成骨细胞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体积较大,有多个核 B.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C.分泌骨基质有机成分 D.转变为骨细胞 E.排列在骨组织表面 9.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外还有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神经纤维 D.组织液 E.弹性纤维 10.长骨的间骨板位于 A.外环骨板内 B.骨单位内 C.骨单位之间 D.内环骨板内 E.骨膜下 11.类骨质是 A.无骨盐沉积的软骨基质有机成分 B.无骨盐沉积的骨基质有机成分 C.含少量骨盐的软骨基质 D.含少量骨盐的骨基质 E.含少量骨盐的骨组织 12.长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软骨钙化区位于※ A.软骨储备区与软骨增生区之间 B.软骨增生区与成骨区之间 C.软骨储备区与成骨区之间 D.软骨储备区的骺侧

骨与骨组织的发生及构造资料

骨与骨组织的发生及构造 一、骨组织的发生方式和基本过程 (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 1.骨组织的形成骨发生 骨组织的形成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形成类骨质,第二步是类骨质钙化为骨组织。在胚胎早期,首先由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在将要形成骨的部位转化为前成骨细胞(又名骨原细胞、骨祖细胞),然后分化为成骨细胞,再由成骨细胞进一步成熟为骨细胞。当骨膜形成以后,骨细胞则由骨膜中的骨原细胞逐步分化而来。 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骨胶纤维和基质的功能。刚刚形成的骨细胞尚有产生基质的能力,当其成为成熟的骨细胞时便失去了这种功能。 在骨组织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先合成骨胶纤维和有机骨基质,内含唾液蛋白、硫酸软骨素、类脂等。因尚无骨盐沉积,故称类骨质。类骨质逐渐将成骨细胞包埋,埋入类骨质中的成骨细胞则成为骨细胞。类骨质形成后不久即有钙盐沉积。钙盐在类骨质的沉积称为类骨质的钙化。此种钙盐由钙、磷酸根和羟基结合而成,其分子式为 Ca 10(PO 4 ) 6 (OH) 2 ,称为羟基磷灰石,其结晶体呈针状,沿骨胶纤维平行排列。类骨质 一经钙化便成为骨组织。随后在新形成的骨组织表面又有新的成骨细胞继续形成类骨质,并有钙盐沉积钙化,如此不断地进行,使胚胎时期和出生后生长发育时期的骨组织不断形成生长。因此,骨组织形成的关键在于类骨质的形成和类骨质的钙化。 关于钙盐沉积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沉积于类骨质中的无机物来自血液,它们通过毛细血管渗透到骨组织液中。正常人血浆中Ca×Pi= 3~40mg/100ml(Pi指 全部游离的正磷酸盐,如HPO 42-、H 2 PO 4 -和PO 4 3-),当此乘积达到一定阈值,即Ca×Pi >40mg/100m1时,组织液中的钙和磷就在类骨质中先形成无定型的胶体磷酸钙,然后进一步转变为羟磷灰石结晶,从而使类骨质发生钙化。至于为何在正常情况下,钙盐只选择性地沉积在骨组织,而不沉积于其他结缔组织,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线粒体对钙盐有浓集和释放作用,其基质颗粒中的磷酸钙可排至细胞外基质中,加速钙盐沉积。另一种看法是骨胶纤维在细胞外形成过程中,作为核晶,起着对骨盐沉积的诱导作用。 成熟的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骨钙素的功能。骨钙素多沉积于骨内,少量进入血液循环。它具有维持骨的正常钙化速率、抑制异常羟基磷灰石结晶形成以及抑制软骨钙化的作用。 2.骨组织的重吸收 在骨组织的发生和生长过程中,既有骨组织的形成,同时也有骨组织的重吸收。骨在不断增大时,尚需变形以适应胚胎时期其他器官的发育,因此既有的骨组织需要

动物生理学实验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 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 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注意事项]

第5章 软骨与骨

第5章软骨与骨 一、选择题(单选题) 1.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 E A间充质细胞 B骨细胞 C骨祖细胞(或骨原细胞) D成骨细胞 E破骨细胞 2.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的细胞是 D A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B骨原细胞(或骨祖细胞) C骨细胞 D成骨细胞 E破骨细胞3.夹在相邻两层骨板之间或分散排列于骨板内的细胞 A A骨细胞 B破骨细胞 C成骨细胞 D骨原细胞 E单核细胞 4.能形成大量类骨质的细胞是 B A骨原细胞 B成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骨细胞 E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5. 类骨质是指哪种物质? A A未钙化的骨基质 B钙化的基质 C钙化的基质和纤维 D有机基质 E松质骨 6. 形成类骨质的细胞是 B A间充质细胞 B成骨细胞 C骨原细胞 D骨细胞 E破骨细胞 7. 相邻骨细胞突起之间连接的方式是C A中间连接 B紧密连接 C缝隙连接 D相嵌连接 E桥粒 8. 下列哪种细胞具有形成胶原纤维的功能?E A间充质细胞 B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骨原细胞 E成骨细胞 9.构成耳廓的软骨是B A透明软骨 B弹性软骨 C纤维软骨 D纤维软骨与弹性软骨 E透明软骨与弹性软骨10.下列哪种细胞不是骨组织的细胞成分:E A 破骨细胞 B 骨细胞 C 骨原细胞 D成骨细胞 E间充质细胞 11.下列哪种细胞不是骨组织的细胞成分:E A 破骨细胞 B 骨细胞 C 骨原细胞 D成骨细胞 E间充质细胞 12.骨生长与再生时,向周围分泌基质和纤维的细胞是 E

A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B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骨祖细胞(或骨原细胞) E成骨细胞13.骨组织的细胞成份有E A骨细胞 B骨细胞与骨祖细胞 C骨细胞与破骨细胞 D骨细胞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E骨祖细胞(或骨原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 二、填空题 1. 电镜下成骨细胞胞质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2. 破骨细胞胞质呈(嗜酸)性,可有(6-50)个核。 3. 骨发生方式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 4. 根据软骨组织含有的纤维成分不同可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种。 5. 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四种。 6. 软骨内成骨发生过程从中央向两端推移,自骺端到骨髓腔之间依次可分为(软骨储备区)、(软骨增生区)、(软骨钙化区)和(成骨区)四个连续的过程。 三、名词解释 1. 骨单位 2. 成骨细胞 3.破骨细胞 4. 类骨质 5. 骨板 6. 间骨板 7. 同源细胞群 四、简答题 1、骨组织的细胞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试比较三种软骨组织结构的异同。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得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得m 影响。 3、完整得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得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与磷酸二氢根等等.维 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得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她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 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得保本不可与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与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得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就是刺激导致得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得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就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得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得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得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得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得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就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得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得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得兴奋性就是恒定得,但就是不同细胞得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得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得关系.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就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得收缩,这时引起得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得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得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得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得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得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得大小取决于刺激得强度,这就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得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得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得重叠,称为收缩得总与。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得收缩期,各自得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得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5注意事项:为保持机能稳定,制作好标本后要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试验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为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刺激要有间隔时间。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生院)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张素华编 动物科技学院生理实验室

第一部分实验总论 第一节绪论 一、实验目标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检查人体功能活动的一些测试方法,验证和巩固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增强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此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标、原理、步骤等,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2.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指导及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和观察,客观、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并联系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3.实验后须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交负责教师评阅。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因实验内容不同,可以填表、叙述等形式写出报告。书写要整洁,文字应简练、通顺。首先注明班级、组别、姓名、实验日期,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标等项目,然后着重书写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和讨论。并要求: 1.实验结果必须凭自己观察,随时记录,如实填写。有曲线记录的,经必要注明后,剪贴在实验报告上。 2.分析和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是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如果出现非预期的结果时,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判断,即本次实验所验证的理论概要。

三、生理实验室规则 1.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等文具准时进实验室,并穿戴实验衣帽。 2.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实验室安静;严肃、认真、安全地进行实验,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 3.实验室的一切物品,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取用或带出。 4.各组应用的实验器材、物品,在使用前应查点清楚,不得随意与别组调换;如遇机件不灵或损坏时,应报告教师,以便及时修理或更换。 5.节约水电及一切消耗性物品,爱护仪器和用具。损坏物品应赔偿。 6.保持实验室整洁。公共器材和药品用毕后立即归还原处,动物尸体和废弃物应放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应将实验器材、用品和实验台收拾干净,查点清楚,放还原处。各小组轮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窗户、水电,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总结】组胚第五章 软骨和骨 复习

一、大纲 软骨膜 1.软骨纤维蛋白聚糖 软骨基质 软骨组织无定形基质 水 骨祖细胞 细胞成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 透明软骨 软骨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附加性生长 2.软骨的发生与生长 间质性生长 骨膜无机成分/骨盐 3.骨骨基质胶原纤维(大量) 骨组织有机成分 无定形基质(少量):蛋白聚糖及其复合物骨祖细胞 细胞成骨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4. 二、中英文对照 cartilage 软骨cartilage tissue 软骨组织osteoprogenitor cell 骨祖细胞chondroblast 成软骨细胞chondrocyte 软骨细胞cartilage lacunae 软骨险窝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cartilage matrix 软骨基质cartilage capsule 软骨囊perichondrium 软骨膜 hyaline cartilage 透明软骨elastic cartilage 弹性软骨 fibrous cartilage 纤维软骨 osseous tissue 骨组织bone matrix 骨基质 osteoid 类骨质calcification 钙化 woven bone 编织骨lamellar bone 板层骨

bone lamella 骨板compact bone 密质骨bone trabecula 骨小梁spongy bone 松质骨osteoblast 成骨细胞matrix vesicle 基质小泡bone lining cell 骨被覆细胞osteocyte 骨细胞bone lacunae 骨陷窝bone canaliculus 骨小管osteoclast 破骨细胞ruffled border 皱褶缘sealing zone 封闭区clear zone 亮区absorption lacuna 吸收陷窝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

生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 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2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1.3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二血液生理实验 2.1 红细胞计数 2.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实验三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起搏点及心肌特性 3.1 蛙心起搏点 3.2 心肌特性 实验四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灌流 4.1 蛙心灌流 实验五循环生理实验之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5.1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六消化生理实验 7.1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7.2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7.3 离体肠段运动描记 实验七泌尿生理实验 8.1 尿的分泌及其影响与调节 实验八泌尿、循环、呼吸生理综合实验(综合计划 07级)实验九肌肉生理实验 9.1 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 9.2 肌肉的单收缩 9.3 肌肉的强直收缩和收缩总和

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 年月日星期 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它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又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研究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如: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肉收缩的机能等。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中式剪子,眼科剪,眼科镊,蛙板,玻璃分针(玻璃勾),探针,锌铜弓,培养皿,大头针,棉花,线,任氏液,纱布等。 实验方法: 1、破坏脑脊髓取一只蟾蜍或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保定好,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破坏完全。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提起蟾蜍的背部,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0厘米处剪断脊柱(见图),用左手捏住蟾蜍骶髂关节以下的脊柱,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中式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皮肤肌肉和一切内脏(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仅留骶尾联合以下的后肢、骶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动物生理学 (部分章节)

第9章 内 分 泌 9-1 经典内分泌腺体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和化学性质 表9–1 经典内分泌腺体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和化学性质 内分泌腺分泌的主要激素主要靶细胞化学性质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糖蛋白 促卵泡激素(FSH)性腺糖蛋白 黄体生成素/间质细胞刺激素(LH/ICSH)性腺糖蛋白 促性腺激素(鱼,GtH)鱼类性腺糖蛋白 生长激素(GH)骨、软骨组织191肽 催乳素(PRL)乳腺199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39肽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黑素细胞18肽 促脂解素(LPH)脂肪组织18肽 β–内啡肽 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ADH/VP)肾、血管9肽 催产素(OXT,缩宫素 OT)输卵管、子宫、乳腺等9肽 松果体褪黑素(MLT)多种组织胺类 8–精缩宫素 甲状腺甲状腺素(T4)全身组织胺类 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全身组织胺类 甲状腺C细胞 鳃后体(鱼、禽)降钙素(CT) 降钙素(CT) 骨、肾、肠32肽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激素(PTH)骨、肾、肠32肽胰岛B细胞胰岛素多种组织蛋白质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脂肪组织29肽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SS)消化器官等14肽胰岛F细胞胰多肽消化器官等36肽肾上腺髓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种组织胺类肾上腺素(E)多种组织胺类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多种组织类固醇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肾等排泄器官类固醇胸腺胸腺素T淋巴细胞肽类

内分泌腺分泌的主要激素主要靶细胞化学性质 睾丸、卵巢睾酮(T)睾丸及全身组织类固醇 抑制素腺垂体糖蛋白 雌二醇(E2)卵巢及全身组织类固醇 激活素 松弛素 卵巢孕酮(P)子宫类固醇 9-2 内分泌腺和激素的发现 内分泌的概念最初由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 提出,1855年Claud Bernard从实验中发现,肝细胞可不通过任何导管将糖分泌到血液中,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同于消化腺和汗腺需要通过固定的管道来释放自己的分泌物的新的分泌方式,并与机体内环境成分恒定有密切关系。他的观点给后人研究内分泌的思路以很大的启发。1902年英国的生理学家Bayliss和他的学生Starling发现,用盐酸溶液刺激失去神经支配而保持血液循环的小肠襻黏膜时,能引起去神经的胰腺分泌胰液,而将盐酸直接注射入血液却没有此效应。进一步实验证明,该小肠黏膜分泌的物质[后来证明是促胰液素(secretin)] 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的,从而刺激胰腺的分泌(见第5章)。因此他们认为,机体内除了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外,可能还存在一个通过无管腺分泌特异的化学信使到血液中,经血液循环运送,调节远距离靶器官活动的新的调节方式,即体液性化学调节(chemical regulation)。1905年,Hardy 创用了用“hormone”一词(希腊文,意为刺激、使兴奋)来概括这类化学信使。几年后,Penole引入了“内分泌学”(endocrinology)这一术语。 9-3 功能器官生成的主要激素及其化学性质 表9–2 功能器官生成的主要激素及其化学性质 主要来源激素名称主要靶细胞化学性质 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素(TRH)腺垂体3肽 促性腺素释放素(GnRH)腺垂体10肽 促性腺素释放抑制因子(鱼,GnRIF)腺垂体(鱼)多巴胺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素(CRH)腺垂体41肽 生长素释放抑制素/生长抑素(GHRIH/ SS)腺垂体14肽 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腺垂体44肽 催乳素释放因子(PRF)腺垂体肽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腺垂体多巴胺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腺垂体5肽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腺垂体3肽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 ----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 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 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 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 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 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 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 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 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 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 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 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 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 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 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 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 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