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1. 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 ower)

工程名称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ower)

地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建设方EMAAR Properties

设计美国SOM设计所

建造商Samsung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BESIX

开工时间2004年9月21日

竣工时间2010年1月4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

建筑面积454249㎡

占地面积104210㎡

高度828m

层数160层

钢筋用量39000吨

结构钢用量4000吨

工程简介

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Burj Dubai),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塔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Y形,采用成束筒结构,中部为六边形钢筋混凝土核芯,侧翼也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形成一扶壁式结构。混凝土采用特殊配方的高性能混凝土。尖塔可伸缩,总长200m,采用钢结构,用液压千斤顶顶升。基础采用桩筏基,筏板厚度3.7米,采用直径1.5米钻孔灌注桩,桩长43米。

2.台北101大楼

工程名称台北101大楼

地点中国台北

建设方台北金融大楼公司

设计建筑:台湾李祖原王重平建筑事务所结构:台湾永俊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建造商KTRT Joint Venture(熊谷组、华熊营造、荣民工程、大友为营造)

建设情况建成

开工时间1998年1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412500㎡

占地面积30277㎡

高度508m

层数101层

长度/跨度150m

宽度150m

结构钢用量107000吨

工程简介

台北101(Taipei 101),又称台北101大楼,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台北101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已在2007年7月21日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联酋迪拜)所超越,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楼。采用“巨型结构”,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根巨柱,共八根巨柱,每根截面长3m、宽2.4m,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10000 psi高性能混凝土,外以SM570M高性能钢板包覆。核芯区8层以下采用600mm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9层以上采用钢支撑结构。沿高度设置巨型桁架11道。采用了φ5.5m重达660吨的世界上最大TMD调质阻尼器,它用41层厚度为125mm的钢板焊接而成,可以减少塔体侧移40%。

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工程名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地点中国上海

建设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

设计建筑:KPF建筑师事务所;结构:籁思理?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

建造商中建总公司,上海建工集团

建设情况建成

开工时间1997年年初;

竣工时间2008年8月29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381600㎡

占地面积14400㎡

高度492m

层数101层

长度/跨度57.95m

宽度57.95m

结构钢用量62000吨

工程简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开发商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由日本森大楼公司(森ビル)主导兴建主体结构为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采用巨型结构体系。由巨型柱、带状桁架(每隔12层设置一道)和巨型斜撑组成巨型结构。核芯筒在79层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有伸臂桁架的部位,核

芯筒剪力墙内设置型钢桁架。核芯筒与周边巨型结构之间设置3道伸臂桁架,伸臂桁架高3层,分别布置在28~31层、52~55层、88~91层。在91~101层,有一个三维框架结构,既起到支撑观光缆车的作用,又起到压顶桁架的作用。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公吨,使用感应器测出建筑物遇风的摇晃程度,及通过电脑计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动的方向,减少大楼由于强风而引起的摇晃。

4.Petronas Twin Towers (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

工程名称Petronas Twin Towers (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

地点Kuala Lumpur , Malaysia(马来西亚吉隆坡)

开发/建设方Petronas Company, Petroliam NasionalBhd

设计建筑:Cesar Pelli& Associates Architects;结构:Thornton TomasettiInc

建造商Hazama Corporatio, Samsung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建设情况建成

开工时间1993年12月27日竣工时间1996年2月13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341760㎡

高度451.9m

层数88层

长度/跨度46m

宽度46m

钢筋用量22000吨

结构钢用量15000吨

工程简介

采用钢外框筒+钢筋混凝土核芯筒,核芯筒尺寸为23m x 23m,钢外框筒尺寸为φ46m。采用钢筋混凝土核芯筒的原因,一方面是可以提供足够的抗侧刚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钢结构技工较少。在第41~42层连接双塔的是58.4m跨离地面高度170m的高架连廊。

5.南京绿地广场紫峰大厦

工程名称南京绿地广场紫峰大厦

地点中国南京市

建设方南京绿地国际商务中心有限公司

设计美国SOM设计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造商上海建工集团、上海机施公司

开工时间2005年5月底

竣工时间2009年6月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261000㎡

占地面积18722㎡

高度450m

层数70层

长度/跨度65m

宽度45m

结构钢用量12000吨

工程简介

采用带有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钢结构外框架混合体系,在层10、35、60处共设置了三个加强层。塔楼平面呈三角形,核芯筒位于平面中心,剪力墙厚度在1500mm 到400mm范围内变化。外框柱为φ1750~900mm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在每个加强层设置高8.4m的伸臂桁架。

6.上海金茂大厦

工程名称上海金茂大厦

地点中国上海浦东

建设方中国金茂(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美国SOM设计所

建造商上海建工集团、法国西宝、日本大林组、香港其士公司

开工时间1994年5月10日

竣工时间1997年8月28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278707㎡

占地面积24000㎡

高度420.5m

层数88层

长度/跨度55.5m

宽度55.5m

结构钢用量18000吨

工程简介

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芯筒结构体系。墙体厚度由850mm逐步分四次收分至450mm,最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外框为钢框架。塔楼设置三道重伸臂钢桁架。

7.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工程名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地点中国香港

建设方地铁公司、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香港中华煤气、新中地产

设计CésarPelli& Association Architects、奥雅纳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建造商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情况建成

开工时间2000年4月

竣工时间2003年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185805㎡

高度415.8m

层数90层

长度/跨度48m

宽度48m

钢筋用量18000吨

结构钢用量28000吨

工程简介

采用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由型钢混凝土巨型柱+混凝土芯筒+钢梁组成结构受力体系,底层剪力墙厚1.25~1.5m。塔楼周边设置8根超大型型钢混凝土结构柱,柱底部尺寸为2.3×3.5m,底到中层部分采用C60混凝土、中到顶层采用C45。沿塔楼高度设置三道刚性加强层

8.Sears T ower (希尔斯大厦)

工程名称Sears Tower (希尔斯大厦)

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建设方美国西尔斯百货公司

设计美国SOM建筑师事务所

建造商Morse Diesel International Inc., AMEC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c.,

开工时间1972年

竣工时间1974年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418000㎡

占地面积12141㎡

高度527.3m

层数110层

长度/跨度68.7m

宽度68.7m

结构钢用量76000吨

工程简介

采用由钢框架组成的成束筒结构体系。1~50层为9个宽度为23.86米的方形筒组成的正方形平面;51~66层截去一对对角方筒单元;67~90层再截去另一对对角方筒单元,形成十字形;91~110层由两个方筒单元直升到顶。

9.Freedom T ower (自由塔)

工程名称Freedom Tower (自由塔)

地点New York, USA (美国纽约)

建设方Silverstein Properties

设计建筑:美国SOM设计所;结构:WSP Cantor Seinuk

建造商Tishman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开工时间2006年4月27日

竣工时间预计2013年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242000㎡

占地面积65000㎡

高度541.3m

层数108层

长度/跨度60.8m

宽度60.8m

结构钢用量50000吨

工程简介

该塔又称One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混凝土核心筒采用iCrete System 专利高性能混凝土,最高强度达14000 psi。

10.广州新电视塔

工程名称广州新电视塔

地点中国广州

建设方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新电视塔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英国奥雅纳(ARUP Qualification)公司,广州市设计院

建造商江苏沪宁钢机,上海建工集团

开工时间2008年1月

竣工时间2010年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119453㎡

占地面积175460㎡

高度610m

层数39层

长度/跨度80m

宽度60m

结构钢用量45000吨

工程简介

其造形将建筑、结构和美学等融为一体,塔身扭转形成不同立面效果和动感立面,身腰呈“纤纤细腰”的形状,犹如回眸凝望的窈窕少女。结构为双筒结构,外筒是一个向上旋转的椭圆形钢框筒,由钢管混凝土柱、钢斜撑、钢环梁组成,标高5.000以下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截面为φ2000x50,钢材采用Q345GJC、Q390GJC;内筒是钢筋混凝土核芯筒。内外筒之间不相联系。当楼层梁与外框筒柱-斜撑节点相接时使节点构造变得相当复杂,采用了关节轴承等节点技术。基础形式采取人工挖孔桩(最大直径为4米)及钻孔桩,带两层地下室。结构计算程序采用ANSYS、SAP、GSA、LS-DYNA,用MIDAS、ABAQUS进行第三方校核。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刘治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现今的主要城市中,超高层楼宇已经不是几个地标性建筑的专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等各种用途的超高层楼宇拔地而起,并且其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筑急剧发展期,这种发展具有全球性规模,从莫斯科到中东、从上海到旧金山,越来越密的城市,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像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既有节约土地不可代替的价值.又有破坏人居环境的潜在威胁。高层建筑设汁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从节约土地、开拓再生绿化空间;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建筑交通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气候意识的回归,尊重社会人文环境,发扬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利与弊 1.超高层建筑的诞生 超高层建筑隶属于高层建筑范畴,追溯超高层建筑的起源不能不涉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尽管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人类追求 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追求更高是人类的 天性和宗教情结使然。高大雄伟历来是权力、地位的 象征。高大建筑也从来都是神圣的,人们一直希望通 过高大的庙宇、教堂、高塔来架起通往天堂(神、上帝) 的桥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建筑建造方面表现 出了高超的智慧:中国古塔,是我国古代的高层建筑, 在工程技术上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国大陆最高 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 咸平四年(1011年),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 m,是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中国七大500米以上在建超高层建筑汇总

中国七大500米以上在建超高层建筑汇总 虽然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建这么多超高层建筑的争议一直在进行中,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中国超高层的发展速度,目前中国最高的几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渐入佳境,729m的苏州中南中心也已公示。 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660m)2013年12月19日凌晨,中国第一高 楼660m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建筑标高已至300.35m,全面突破300m大关。平安 金融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总用地面积18931.74 m2,总建筑 面积460665.0m2,建筑基底面积12305.63m2。塔楼地上118层,标准层层高 4.5m,塔尖高度为660m,主体结构屋盖高度为588m,主体顶层楼面高度为 554.5m,建筑面积约319416m2 ;商业裙楼地上11层,高度约53m,建筑面积约 49785m2 ;扩大地下室5层,深28m,柱网9m X9m,建筑面积约

81035m2,总建筑面积约45万m2。建筑功能为办公、交易、会议、商业、观光及餐饮。设计过程中采用了3种方案增大巨型框架所承担的剪力:1)将8根巨型柱从底到顶倾斜(方案1);2)在带状桁架间设置单斜撑(方案2);3)在带状桁架间设置X形支撑(方案3)o采用上述方法均能有效地提高巨型框架承担的剪力,经各专业协调最终采用在带状桁架间设置单斜撑的方案2o 建筑设计:美国KPF 结构设计:美国TT与CCDI悉地国际 ⑵方案w *)方素対(°方案昇 二、上海中心大厦(632m )2013年8月3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梁就位,在建的“上海中心”实现结构封顶,大厦按计划达到125层,突破580米高度。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达632米,预计将在2015年全部完工。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与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相邻,为一栋多功能的摩天大楼,塔楼结构高度580m,建筑总高度632m。塔楼主体结构采用巨型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4357936.html,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杨昊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1. 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 ower) 工程名称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ower) 地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建设方EMAAR Properties 设计美国SOM设计所 建造商Samsung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BESIX 开工时间2004年9月21日 竣工时间2010年1月4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 建筑面积454249㎡ 占地面积104210㎡ 高度828m 层数160层 钢筋用量39000吨 结构钢用量4000吨 工程简介 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Burj Dubai),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塔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Y形,采用成束筒结构,中部为六边形钢筋混凝土核芯,侧翼也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形成一扶壁式结构。混凝土采用特殊配方的高性能混凝土。尖塔可伸缩,总长200m,采用钢结构,用液压千斤顶顶升。基础采用桩筏基,筏板厚度3.7米,采用直径1.5米钻孔灌注桩,桩长43米。 2.台北101大楼 工程名称台北101大楼 地点中国台北 建设方台北金融大楼公司 设计建筑:台湾李祖原王重平建筑事务所结构:台湾永俊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建造商KTRT Joint Venture(熊谷组、华熊营造、荣民工程、大友为营造) 建设情况建成 开工时间1998年1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412500㎡ 占地面积30277㎡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愈加迫切。为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标签:绿色建筑;现状;发展前景 一、引言 近年来,绿色建筑不断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这给绿色建筑产业带来了较好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绿色建筑成本的把控,绿色建筑质量的保证方面都面临或多或少的难题。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绿色建筑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视度很高,强调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能源的利用。二是绿色建筑注重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拆卸的材料,最大强度地保护环境。三是绿色建筑更注重舒适度设计,从建筑物的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严格把控,确保建筑物更适宜居住生活。 总之,绿色建筑强调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绿色建筑充分展示了人、建筑、环境、科技和谐并存。它不仅从舒适度上满足了居住者,而且也满足了社会大环境的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的政策法规 目前,国内的建筑发展正处于从追求建筑数量转变到建筑质量的转折期,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对绿色建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例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经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标准》的评价指标,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 (二)建筑品质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提升,在购房选择时,居民对于幸福感、舒适度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栋建筑的高大上,并不在于外表华丽的玻璃幕墙,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排名综述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及未来的九大 绿色建筑

NO.1 迪拜塔 ●地点: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高度:有162个楼层,总高度828米 ●设计单位: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 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 ●竣工时间:在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在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设计特点: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 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 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 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 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 总投资:总投资超70亿美元。 世界第一高楼828米---迪拜塔

NO.2 台北101大楼 ●地点:台北市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7号 ●开工时间:1999年7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占地面积:30278平方米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508米 ●建筑层数:地上101层,地下3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的巨型结构 建筑造价:580亿元新台币 投资单位:台北金融大楼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 建设用途:购物中心,办公,观景, 施工单位:KTRT 地位,高度:508米 设计特点:超越单一量体的设计观,以中国人的吉祥数 字“八”作为设计单元。

NO.3上海中心大厦(在建)●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 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 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 Jr.&Associat -es,Inc.美国旧金山根斯勒建筑设计所总裁阿瑟~根斯勒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20年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方案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构、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 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 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 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 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

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高层建筑模板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全解

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模板体系及垂直运输体系的选择 龚鹏程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成了城市化的标志,更多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不断的出现,因此这些建筑的模板体系的选择也成为了该建筑能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简单的讨论了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一些应用广泛的模板体系,并对这些模板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还讨论了模板体系的优势及优点。 关键词:大模板体系滑模技术爬模技术模板选着模板优势 模板体系的选择依据 1 基于项目工程结构特点来进行选择。对于模板选择来说,一定要能够满足结构功能的设计需求,不但要使结构施工质量得到确保,还要节约项目资金的投入,并保证施工进度能够按计划进行。一般情况下,要基于项目的结构体系和工程特点的不同,来对模板体系进行合理的选择。 2 基于当前企业的机械设备现状来进行选择。机械设备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模板体系的选择。施工企业的起重机械决定了模板的拆装、重量、尺寸和类型。 3 基于企业的施工组织管理来进行选择。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模板体系已成为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否选择合理的模板体系,将对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广大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4 基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地区差异来进行选择。地区情况的差异与模板体系的选择密切相关,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模板生产、租赁和设计的相关企业和单位,促进了模板设计和生产的社会化和专门化。另外,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决定了模板体系的选择,一定要使企业的优势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使模板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 大模板体系 一、大模板结构 所谓的模板,便是大型模板或者是大块模板的简称,作为工具式模板,其是根据建筑施工的需求及特点(按照混凝土结构和构件设计的尺寸要求而制作的模型板。)开发得来能够持续及周期使用的专用模板,而大模板技术就是利用这些大型或者大块的模板组成一个整体,达到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作用。对于大模板来说,其单块面积较大,与刚框胶合模板及组合钢模板不同的是,通常情况下,一面浇筑墙一般仅采用一块模板,此外,大模板结构形式也是从普通小开间剪力墙工程逐渐发展成了大开间剪力墙工程,并在框架剪力墙及箱型基础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大模板工程结构来说,其类型较多,既有内外墙全部是现浇混凝土全现浇结构的,也有外墙为砖砌体内浇外砖结构,内墙为现浇混凝土的结构。[1, 2] 二、大模板的组成 大模板是采用专业设计和工业化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工具式模板,一般与支架连为一体。由于它自重大,施工时需配以相应的吊装和运输机械,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层高为基础进行大模板设计、制作,以大模板为主要施工手段,以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为主导工序,组织有节奏的均衡施工。大模板工程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即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附件系统等,该四个系统中,面板系统用来混凝土直接接触,利用横肋和竖肋作为骨架,来接受面板的压力;支撑系统则由支撑架和地脚螺栓构成,用来承受风带来的压力和地面平行压力,保持整个模板工程的稳定;操作平台系统则是用来给建筑工人进行施工的场所,主要包括脚手板和三脚架,另外还会提供铁爬梯和保护措施;附件系统则是指其他模板配件系统。[1, 2] 三、大模板施工工艺特点 (一)施工便捷 高层建筑施工时,技术的便捷性,能够做到对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及对施工成本的有效降低。对于大模板技术来说,其正好能够做到对这一要求的有效满足,大模板技术在施工时,能够做到简单的安装与拆卸,与一些小的模具相比较来说,大模板技术在组合安装时更为便捷,不需要对每一块小型模板进行管理及安装即可完成工作,因而能够节约出大量的用工时间,使得建筑施工的工期得以保障。 (二)外观好看 对于小模板来说,其在应用时,需要对安装及拆卸做到特别关注,防止因模板间不平等及模板间缝隙问题出现,给整个建筑的外形及美观造成不良因素。然而,大模板技术在应用时,则可做到对此类问题的有效避免,因为对于大模板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因此在应用时,不需要像小模板施工那样去进行大范围接缝,从而使得大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应用时,具体很好的整体性,并能够在质量上有所保证。 (三)寿命较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年限问题是其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大模板及小模板进行比较来看,大模板能够使用的年限较长,并且在用完之后还可以继续循环使用。另外,对于大模板来说,其一般都是由钢筋等建筑材料所构成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体现出较好的耐用性。 (四)成本较低

论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前景

论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前景 发表时间:2018-11-15T19:31:46.8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赵浩源 [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共识。 摘要: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共识。而绿色建筑是近年来提及越来越多的的一个词汇,也是建筑行业所追逐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公民对住所的要求也一直在提高,节能、环保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绿色建筑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前景。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必要性;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这一环保理念的提出,使建筑行业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环保、健康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绿色建筑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理念,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工作部分,不但能节约资源、改善居民生活,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还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发展要求,所以绿色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绿色建筑概述 1、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核心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提供安全环保、自然舒适、经济健康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特点。1)降低能耗。绿色建筑能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降低70%~75%,最好的能降低80%。2)合理用材。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3)生态和谐。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完全本地化,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4)设计合理。绿色建筑有健康舒适的结构布置,朝向、形状、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和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宜人的周围环境。5)外部环境。绿色建筑周围环境有洁净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荫等效果。6)全程监控。绿色建筑强调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一直到建造、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都要环保可行。7)方便适宜。绿色建筑的建筑功能要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等特点。8)成本合理。绿色建筑在使用先进技术后能降低造价,节约运行管理费用,使建筑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也叫做环保建筑、节能建筑等。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保罗索勒提出生态建筑,从而使环保类型的建筑得到发展。直到1990年,首个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并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开始了迅速的发展,改变了建筑的使用材料及使用性能,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建筑对环境的负影响。然而,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则相对迟缓,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直至2005年,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我国的绿色建筑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此后,又陆续开展发布了“双百工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等一系列模范工程和相关制度。“十二五”以后国家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绿色建筑飞速发展,并引起了各方重视,这表明我国必将在绿色建筑上走的长远,走向一个制高点。 三、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1、影响绿色建筑研究和发展的因素。环境、资源及人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促就了国内外对绿色建筑研究及实践的起源和发展。环境问题集中表现在当今世界的各种污染及大自然对人类过度消耗资源的报复,如:温室效应、核污染等,而建筑设计过程中造成的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和影响直接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据绿色建筑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们对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展开,国内外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著作及标准应运而生,并且不断成熟和完善,也创造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物。 2、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对我国而言,虽然我国资源丰富,但人数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末尾的位置,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时候只是关注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却忽略了发展过程中对有限能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福祉。因此,发展绿色建筑迫在眉睫。 四、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建设施工过程所伴随的必然是能源消耗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的过程。因此,传统的高消耗发展模式必然要向高效的环保型发展模式转变,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必由之路,也符合现今世界建筑行业发展的潮流。 图1 1、要走低能耗,以科技为先导的精细化设计之路。低能耗是要求人们在生产建设全过程中做减法。树立正确的观念,竭力避免浪费,同时注意投资分配的合理性,将投资转到提高建筑节能品质和节约资源的技术上,从而使建筑工程总造价增量较少,甚至不增加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对社会的利弊(DOC)

高层建筑对社会的利弊 一、研究目的 当今我国的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建、扩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迅速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我们欣赏这美丽风景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高层建筑也有其缺点。比如:上海11.15特大火灾。在科技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高层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议。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过程: (1)到有关部门走访 (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3)实地走访 方法: (1)实地考察 (2)查阅资料 (3)问卷调查 (4)分析整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建设高层建筑的优势 (1)居高临下感觉真好 景观和绿地都是要占地的,占地面积大了,建房子的地方自然就会减少,这是开发商不愿意看到的。建高层为业主免去了担心,用省出来的土地营造一下景观。种树、搞绿化,既可以提高楼盘在购房者中的美誉度,又符合现代城市化的要求,同时又可以保证开发商自己的利润。另外,利用楼的高度既可以实现购房者观赏市景的夙愿,也给开发商增加了卖点。 (2)建筑品质卓越 因为高层和多层二者的结构形式不一样。高层框架一般是剪力墙结构,桩的底部头很大,直达岩层深处,所以它的结构安全,抗震性能绝对要比混合结构的要好。而对高层的配套要求也高,居室里安有报警系统,公共场地内有喷淋报警装置。而一般来讲,高层的品质要比多层好。高层施工的企业对资质的要求比较高,施工水平、施工能力、施工管理都要比那些相对资质低施工商的要高。从建筑本身的质量来讲的话,总体水平要高于多层。 (3)美化城市 高层建筑通常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它也是城市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高层住宅,不仅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在控制容积率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绿地空间,从社会价值来讲意义更是巨大。 (4)公共空间大而气派 一些开发商认为,高层公寓与多层相比,首先一个最大的好处便是公共空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与展望 鉴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力倡导和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地球村村民的共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房地产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绿色建筑的国际发展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的技术集成体系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 超高层建筑的优越性 超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的进步性与领先性,当然它也有许多优越性。 展示发展成就,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高大建筑一直是人们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手段,小到个人、企业,大到城市、国家,一旦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往往就会通过兴建大型建筑工程来向世人展示。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自然而然地成为展示发展成就的有效手段。超高层建筑在展示发展成就的同时,还以其强烈的标志性作用而极大地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由于超高层建筑地处显要,造型突出,视觉效果强烈,往往会成为所在城市和国家的“名片”。一提到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双塔,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美国纽约,而西尔斯大厦总是与美国芝加哥紧密相联。上海金茂大厦、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和吉隆坡石油大厦则是中国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最集中的展示,大大提升了所在国家和城市的国际形象。 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 超高层建筑通过向高空发展,在有限的地面上为人类争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间。上海金茂大厦建筑面积2.3万m2,如果不建造超高层建筑,而是建造1O层的高层建筑,就是整个场地全部建楼也不够。通过发展超高层建筑,金茂大厦在不到3 000m2的土地上获得近200,000m2的建筑面积(主楼面积)。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他区域才能用于绿化,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超高层建筑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使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另外,超高层建筑促使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等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减少了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量和占地面积。总之,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不可再生资源——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 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起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这样不但缩短了交通联系路线,减少了交通流量,降低了对城市道路的压力,而且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超高层建筑以办公为中心,综合了各种配套设施(商业、娱乐、展览、餐饮等),使用者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绝大部分活动,将人们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连续起来,显著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实现资源高度共事,提高投资效益 首先,多层及高层建筑尽管体量不大,但是配套设施仍然需要齐全,但由于分属不同业主,因此规模效应不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超高层建筑由于体量巨大,配套设施规模效应明显,资源利用效率高。其次,超高层建筑将各种功能进行集约式布置,实现了经营互利。例如:商业、办公的便利增加了酒店竞争力;旅馆、办公为商业提供了客源保证;旅馆、商业又增加了办公空间的吸引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极大地提高了超高层建筑的投资效益。 带动相关学科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超高层建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建造和运营涉及多个学科门类。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但得益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