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

说课稿

一、说教材、学情、目标及重难点

1、说教材

《最后一次讲演》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在教学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要尽量从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以免学生对时代感到隔膜。

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2、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视野有一定拓宽,思维活跃,但仅局限于课内,且不够全面深刻。因此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影视资料,创设当时的情景;引入孟子名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再通过朗读,以读带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及这篇演讲词语言的特色。

3、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把握作者观点(知识与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学习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了真理

勇于献身的大畏精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演讲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课文,体会闻先生面对威胁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必须服务于学,教师的要创设与课文相适应的课堂气氛,并相机给予指导和启发。为此,我将选择创设情境法,朗读法,来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预习法、合作探究讨论法、展示交流、朗读品味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一)自主预学,感受新知。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解决文中生字词。

2、作者及演讲背景介绍

3、整体感知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讲演的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给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设计意图:

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打牢基础。作者及演讲背景的介绍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

知演讲内容和作者情感。

(二)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播放《建国大业》中有关本课《最后一次演讲》的影视片段。

导入并讲解孟子名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通过列举学生熟知的历史

名人,如谭嗣同、文天祥等,让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和他们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

通过看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逐渐让学生触摸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反动派时的大义凛然的精神。

(三)合作互学,研读课文。

1、这篇演讲词是闻一多先生用鲜血铸就的成功的演讲,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感情色彩鲜明,迅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对不同对象说的具有强烈褒贬色彩的词句,给出了详细的学法指导和示例,竞赛朗读相关段落,感受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

朗读是语言品味的最基本的方法。

希望在创设情境激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让学生们真正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感情世界,体会这篇演讲稿的真正魅力。

2、学习了这篇讲演词,你心中的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形象呢?

设计意图:

领会了作者的情感之后,不难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高大形象,这个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水到渠成的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为了真理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四)整合训练,巩固提高。

1、全班合作再次演读课文部分段落,读出气势,读出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对比学习本课和《悼念玛丽·居里》,体会同为悼词的区别。

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再次朗读文章相关段落,能够让学生将理解到的作者情感及演讲的语言特色再次体悟及深化。

3、结合之前学习过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学生拓展补充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汪曾祺的《闻一多先生上课》,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闻一多其人。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补充,让学生心目中的闻一多变得立体起来,不单单是为民主革命甘洒热血的战士,同时也是一位专精于学术的一代大家。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3《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3 最后一次演讲 预习目标: 1、扎实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3、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预习重点: 1、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 2、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预习难点: 1、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色 2、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卑劣: (2)毒手: (3)诬蔑: (4)蛮横: 3、文学常识填空:(1分)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湖北省浠水县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3分)

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略 2、(1)卑鄙恶劣(2)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3)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4)(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3、民主战士 二、1、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3、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导学案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设想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生版

泰七中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最后一次讲演)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的即兴演说,但演讲的思路非常清晰。这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演讲内容的思路混乱,是不能激励听众的。这篇即兴演说先是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颂扬李公朴及昆明人民为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然后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最后号召人民起来奋斗,表达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整篇文章的结构完整,一气呵成,体现了演讲词的基本特点。 2.文体知识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

最后一次演讲预习

一.检查预习 1.背诵《七子之歌·澳门》作词: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预习生字词词语解释【背诵】多音字 3.了解闻一多,填空: 闻一多(1899~1946),原名_______,湖北浠水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4.早晨齐读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面对李公朴被暗杀一事,对敌人持何态度? (2)闻一多是从哪方面揭露敌人本质的? (3)闻一多是如何鼓励年轻一代的?给予了哪些期望? (4)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情怀? 三. 早读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谁读的好。【读的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四.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 何表达效果?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本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④、⑤段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 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6)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五.体会文章主旨,完成点拨五三

最后一次演讲 说课讲稿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说课环节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与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演讲词,理解其观点,感受其风格,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涉及学习演讲的相关内容。现在这个单元是将演讲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观看演讲视频,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朗读课文,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相对比七年级来说,已经有一年知识的积累,思维活跃且思考问题会更有深度,心智更加成熟,情感更加丰富,因此,文章中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会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文章的

背景知识,观看视频,学生自行朗读,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2、学法 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预习学习法,探究合作学习法,朗读法来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自主预习,感受新知 (1)走进作者,了解演讲背景。 (2)听课文范读,标注段落,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设计意图: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生字词。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创设情景 (1)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影视片段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看视频,更直观的了解演讲的情景,感受演讲者的情绪,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自主探究,感知文本 (1)思考问题,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思考问题,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思考:“我们有力量”。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3)思考问题,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4)思考问题,这篇讲演稿表现了闻一多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观看视频,学生再次在文章中根据问题找到答案,在语文课堂中,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强烈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设计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2.理解演讲是心灵的表白。 3.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通过演讲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 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挑拨离间.(jiàn) 赋.予(fù) 卑劣.(liè)蛮横 ..(mán hèng) 2.词语解释 挑拨离间:搬弄事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3.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湖北浠水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7月赴美留学。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

最后一次演讲学案 附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 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重点) 2. 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二、演讲词的特点: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听读录音,学生试读: 提示:注意讲演的气势与感情,把握文章的强烈感情。 四、感知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补充闻一多当时演讲的时代背景。 1)李公朴先生为什么会遇害?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2)补充闻一多演讲背景: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提示:体现在6—10自然段。 五、研讨写作特色: 1、前面,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课后布置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讨论提示: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无耻。对李先生:光荣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 六、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练习演讲(先让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七、介绍作者闻一多: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播放视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同学们知道,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 月 15 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板书标题、作者)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红色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 è)污蔑(miè )卑鄙( bǐ) 蛮横( hèng)赋予( yǔ)挑拨离间( ji àn) 三.读课文,析内容 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是初中语文八年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五、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九义初语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第三部分“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本文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大纲第二条第三款: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场合和对象。这是初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三条三款、四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将此文教学定为听说能力训练课。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演讲》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演讲。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五、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单元的主题也是“思想的光芒”,本文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阶段目标”对七~九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建议”关于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将此文教学定为听说能力训练课。 本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本单元的语言实际运用要求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与对象。单元训练目标为演讲与辩论。本文为演讲的范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演讲,会演讲。所以确定了目标2、3、4。 二、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 (1)本文是一场演讲。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演讲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附答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难字生词和文体常识。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拍案而起等都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辞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 1.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 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3)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褒义) 偷偷摸摸(贬义) 悲愤痛恨(中性) 挑拨离间(贬义) 制造恐怖(贬义) 卑鄙无耻(贬义) 2.背景链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

最后一次演讲

闻一多 主备人:谢淑君审核人:李团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演讲稿这一文体的特点。 2、理解不同的句式对表达演讲者感情的作用。(重难点)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重点)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可能对写作背景不甚了解,应着重给予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是初二时我们学过的诗人臧克家文章中的一句话,同学们还记得这两句话是写谁的吗?(闻一多)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闻一多先生,聆听他的“最后一次演讲”,看看他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这两句话的。先看本节课学习目标。 1 指生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2、介绍写作背景: 师:这次演讲的历史背景如何呢?1946年7月11日晚,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的经过。之前,已有人多次警告闻一多,反动派要暗杀第二个人就是他了,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准时参加了大会。那天的大会,只有一个教授参加,这就是闻一多,可见当时形势的严峻。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闻一多气得脸都白了。本来,为了防止出事,事前说好不请他演讲,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演讲”。为什么称其为“最后一次演讲”? 生:大概是因为闻一多不久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吧? 师:不错,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无耻的反动派暗杀,这时他生命当中的最后一次演讲! 3、文体特点介绍: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演讲词,属议论文体裁。演讲,是一种在公开场合,用口头语言宣传自己主张的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演讲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我只选对我们学习本课有用的来讲。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2、学习演讲词的基本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

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课题:《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 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 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自主学习 (一)演讲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 闻一多, 。2.李公朴是什么人? 李公朴, 。 3.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 卑劣()诬蔑()卑鄙() 离间()蛮横()赋予() 2.解释词语 卑劣: 诬蔑: 蛮横: 赋予: 挑拨离间: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3.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2) 合作探究 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 (1) (2) (3) 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4.归纳本文的中心。 达标测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课题:《最后一次演讲》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自主学习 概括本文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二)、探究活动 1、根据大家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 明确: 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 明确: 达标测评 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的妄想,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精品教案)

13 最后一次讲演 1. 2.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1.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悲愤: 捶击: 诬蔑: 蛮横: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依据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3.从闻一多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李公朴、昆明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分别是怎样 高度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对李先生的被杀表现得十分悲痛。痛斥 【品味亮点词语】 1. “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反动派是地地道道 2.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 “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 1. 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更有力地表现了痛斥敌人的感情。 2.文中第5段写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 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 3.理解“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 设问句。主要用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揭露敌人 【把握文章主旨】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播放视

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同学们知道,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 月15 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板书标题、作者) 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红色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 è)污蔑(miè)卑鄙(bǐ) 蛮横(hèng)赋予(yǔ)挑拨离间(ji àn) 三.读课文,析内容 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先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语速和语气等问题,找出你最喜欢 的段落,反复朗读,然后展示读给大家听。 参考: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依据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 说课稿 一、说教材、学情、目标及重难点 1、说教材 《最后一次讲演》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在教学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要尽量从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以免学生对时代感到隔膜。 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2、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视野有一定拓宽,思维活跃,但仅局限于课内,且不够全面深刻。因此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影视资料,创设当时的情景;引入孟子名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再通过朗读,以读带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及这篇演讲词语言的特色。 3、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把握作者观点(知识与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学习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了真理 勇于献身的大畏精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演讲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课文,体会闻先生面对威胁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必须服务于学,教师的要创设与课文相适应的课堂气氛,并相机给予指导和启发。为此,我将选择创设情境法,朗读法,来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预习法、合作探究讨论法、展示交流、朗读品味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一)自主预学,感受新知。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解决文中生字词。 2、作者及演讲背景介绍 3、整体感知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讲演的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给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设计意图: 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打牢基础。作者及演讲背景的介绍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 知演讲内容和作者情感。 (二)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播放《建国大业》中有关本课《最后一次演讲》的影视片段。 导入并讲解孟子名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通过列举学生熟知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