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现代汉语: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现代汉语: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10级中文本科班师吉05号

【摘要】修辞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离不开修辞,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中,我们都需要用修辞来修饰。同样,修辞也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的衬托修辞是无法展现的自己的魅力的。但是,修辞与语言却都又各有各的特点,各自展现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修辞语言魅力

正文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组成语言的要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类。语言的这三个要素都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要素都单独与修辞构成单独的联系,他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修辞与语音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在语言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属性当中,语音是第一属性,人类的语言首先是以语音的形式形成,世界上有无文字的语言,但没有无语音的语言,语音在语言中起决定性的支

撑作用。

修辞与语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增强音律美、突出语言义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要研究谐音、叠音、拟声、双声、叠韵、平仄、押韵、儿化韵等,还要研究这些语音现象在特定思想内容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意义心理重心、音律美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1、“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以“无履”谐“无礼”,以“不钟”谐“不忠。2.“The rain pattered against the window.”“雨哗啦哗啦地打在窗子上。”语言中加入拟声词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起来。

汉语音节分明,并有声、韵、调之分,除可借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量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具有很强的音乐感。例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赠田九判官司梁丘》中的“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其中“嫖姚”二字,它们便构成了叠韵。使得诗句构造精妙,更具神采。

(二)修辞与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词的集合体,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

修辞与词汇的关系十分密切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

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同词汇有关。

修辞研究词汇多方面的表达作用,研究词语同义形式、反义形式的选择和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词语借用和活用的修辞作用等等。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更有大量言简意赅、具有很强表现力的成语、俗语,这些都给汉语修辞以广阔的用武之地。如: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三)修辞与语法

所谓语法,指的是一种语言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一指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

法事实。

修辞与语法的关系要比前两个更为密切,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充分研究同义句法形式及各类不同句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是修辞的重要任务。

词序是汉语的一种重要语法形式,一般说,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改变了词序,往往就改变了意义。

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修辞来说,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修辞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这门艺术中而加入的特定的形式,是用来表现语言的完美性的。修辞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修辞可以离开语言而独立存在,语言也可以与修辞分开而自行一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魅力之处。

【参考文献】

《大学修辞学》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德春主编

《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陈望道着

《当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汝东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