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煮炉方案(修改稿)

15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煮炉方案(修改稿)
15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煮炉方案(修改稿)

热电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烘炉、煮炉方

新热电项目锅炉本体安装结束,进入烘煮炉阶段亦即锅炉已基本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为确保锅炉下一步调试顺利进行,并确保锅炉将来的运行质量,特制定此方案。同时,成立锅炉启动验收小组负责锅炉的启动、调试、试运行的组织领导工作。以保证流程贯通,各工种职责分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确保启动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锅炉如期顺利、优质的竣工投产。

一、烘炉

1、烘炉的目的:

由于新安装的锅炉,在炉墙材料中及砌筑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水份,如与高温烟气接触,则炉墙中含有的水份因为温差过大,急剧蒸发,产生大量的蒸汽,进二由于蒸汽的急剧膨胀,使炉墙变形、开裂。所以,新安装的锅炉在正式投产前,必须对炉墙进行缓慢烘炉,使炉墙中的水份缓慢逸出,确保炉墙热态运行的质量。

2、烘炉应具备的条件:

2 .1、锅炉管路已全部安装完毕,水压试验合格。

2 . 2、炉墙砌筑及保温工作已全部结束,并已验收合格。

2 . 3、烟风道都已安装完毕,保温结束,送引风机均已安装调试

合格,能投入运行。

2 . 4、烘炉所需的热工电气仪表均已安装,并校验合格。

2 . 5、烘炉用的柴油、煤碳及各种工具(包括检查仪器、现场照明等)都已准备完毕。

2 . 6、烘炉用的设施全部安装好,并将与烘炉无关的其它临时设施全部拆除,场地清理干净。

2. 7、烘炉人员与锅炉、化水、汽机操作人员都已经过培训合格,排列值班,要求:

A 、烘炉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汽包水位,使之保持在正常范

围。

B 、烘炉中炉膛内的烟气温度要均匀,不能集中于一处。

C 、烘炉过程中可用事故放水门,保持汽包水位,避免杂物进入过热器内。

D 、烘炉过程中要定时记录烟气温度,并绘制温升曲线图,以

控制温升速度和最高温度,不超过规定要求表。

3、烘炉工艺与烘炉的具体操作方案:

附:筑炉单位所做安徽晋煤中能公司150T/h循环流化床低温烘炉方案

低温烘炉168H完成后,烘机停止运行,锅炉自然降温48H,使锅炉内温度从370C缓慢降至60C。在自然降温期间,严禁打开炉门,人孔进行通风,或拆除烘炉机等,以免由于温度降至过快,造成锅炉本

体或锅炉内浇注料或炉墙变形,裂纹,崩塌。具体步骤如下:

1.在锅炉温度降至600C以下后,开始拆除烘炉机,然后依次打开

炉门,返料器人孔门,施风分离器人孔门水平烟道人孔门,尾部

烟道人孔门,进行通风再降温(约需24小时)。

2.在检验人员进入炉膛、分离器、水平烟道、尾部烟道前需开引风

机进行空气置换,如不能启动引风机必须做锅炉内气体取样分

析,氧含量达到19%以上为合格(约需24小时)。

3.检验人员进入风室、燃烧室、返料器、水平烟道、尾部烟道,

首先取出烘炉前放置的浇注料试块,在尾部烟道过热器两侧的

半部位置上,耐火砖丁字缝保温砖的丁字缝各取耐火泥样50g, 密封好后送往公司中心化验室做含水样分析、试块,耐火泥含水

量V 2.5%为合格(约需24小时)。同时检查风室、燃烧室、反

料器、分离器、水平烟道、尾部烟道的浇注料及炉墙是否有大的

缺陷。如果有需调整的视情况返工;如无大缺陷需要整改,此时

为低温烘炉工序完成,第二阶段煮炉、高温烘炉工序做准备。

2、高温烘炉阶段(600?800 C)

此阶段是去锅炉煮烘工序中完成的。是在锅炉中初次点火启动阶段完成的。即锅炉油点火成功后低负荷运行,炉温控制800C,连续

恒温16小时即可完成。

、煮炉

1、目的:

由于新安装的锅炉其受热面管系集箱及汽包的内壁上油锈等污染物,若在运行前不进行处理的话,就会部分附在管壁形成硬的附着物,导致受热面的导热系数减少。从而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另一部分则会溶解于水中影响蒸汽的品质,危害汽轮机的安全运行煮炉是使用氢氧化钠与磷酸三钠混合溶液对新装、大修后的锅炉在一定的压力下加热,除油、去垢、除氧化皮并使金属面钝化,增强其耐蚀性。

2、煮炉准备

2.1、煮炉一般在烘炉后期进行。当烘炉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煮炉。

2.2、煮炉前,应对锅炉受热面内部进行详细检查。

2.3、煮炉前,应先用清水冲洗。

2.4、煮炉前,锅炉应具备正常点火升压条件,各辅助设备均调试正常,仪器仪表投入使用。

3、煮炉工艺

3.1、煮炉用药及数量根据锅炉安装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煮炉加药量(kg/m3H2O

氢氧化钠(NaOH 3kg/m3HO

磷酸三纳(NaPO.12H2O)3kg/m3HO

注:药品按100%的纯度计算。

3.2、对于蒸汽出口压力小于9.8Mpa的发电锅炉采用碱煮炉时,

其加药量按每吨水加氢氧化钠和磷酸三钠各3公斤(药品按100%纯度)。

3.3、药品在计量箱配制成溶液加入锅内,配制时将药品用水调成20%的浓度,搅拌均匀使药物充分溶解,加药时将炉内注入合格的除盐水至锅筒最低水位处,再将配制的药剂一次加入锅炉内(计需氢氧化钠240 kg、磷酸三纳240 kg),然后将水补到最高水位,注意防止炉水进入过热器内。

4、煮炉蒸汽压力控制区间。

4.1、锅炉点火升压0?4小时,压力0?0.4MPa

4.2、在0.3--0.4MPa 压力下煮炉16小时,当达到0.3Mpa开始热紧所有的阀门、法兰及减温器两端的法兰螺栓一遍。

4.3、从0.4 Mpa逐渐升压至1.0 Mpa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在

1.0--1.5Mpa压力下煮炉8小时,观察受热面各部分膨胀情况,并做好记录。

4.4、从1.5 Mpa逐渐升压至2.0 Mpa时间控制在20分钟,在 2.0--2.5MPa压力下煮炉24小时,排汽量维持额定蒸发量的10%?15%观察受热面各部分膨胀情况。

4.5、煮炉期间,应每隔2小时取样分析,每隔两小时各排污

点排污一次,并维持水位。当炉水碱度低于45毫克当量/升时,应

补充加药。

4.6、在2.0--2.5MPa 压力下煮炉24小时后停止加药,进行大置换,置换期间每半小时排污一次,直至分析炉水碱度小于5 mmol/L, 磷酸根达到5—15mg/L,即置换合格。炉水忌温度急骤下降

4.7、煮炉完毕后,应停炉冷却待水温低于80C放水,待锅炉冷却进

行全面检查,打开汽包人孔门清理污物,检查清理完毕后关闭人孔门(更换垫子),上水进行水压试验。

5、煮炉合格的标准

5.1、锅筒、集箱内壁观察无油污。

5.2、擦去附着物金属表面观察无铁锈。

5.3、炉水观察无浑黑现象,澄清透明。

6、煮炉技术安全措施

6.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及所使用的各种药剂的特性和急救方法,并作好自身的防护。

6.2、搬运药剂和配制溶液应穿塑料或胶质围裙,戴胶皮手套和防护眼镜,严禁将药剂直接投入水中,防止药液灼伤皮肤和损坏衣物。

6.3、煮炉现场应备安全灯,充足的照明、冲洗水源,急救药品和劳保用品。

6.4、煮炉时注意监视汽包水位,防止缺水,同时药液不得进入过热器内。

6.5、遇有下列情况必须立即停炉

a.水位降到警戒水位,给水后水位仍然下降;

b.汽包满水、放水后仍然回不到正常水位;

c.炉膛熄火;

d.严重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其它异常情况。

6.6、煮炉应用合格的除盐水或软化水,补水后应及时加药以保

持炉水药液浓度不低于45毫克当量/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