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 医学 研究创意版.doc

全息 医学 研究创意版.doc
全息 医学 研究创意版.doc

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与神极全息学初论

——兼论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和突破

中国北京·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殷杰

摘要:首次公布学术成果,本文现在第一次提出全新的“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音乐疗法全息医学模式”,。兼论“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这是研究、探索多年的中国型音乐疗法。西方经历几种医学模式,现在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音乐疗法也是此模式,或归属心理疗法。“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养生学”,由殷杰教授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而成,也开创新的医学模式、这是极有意义的创造,更有深广而现实的价值。医学模式即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医学理论框架,并指导人们医学实践活动。信息时代,中国发展了全息生物学、全息医学、全息宇宙学、易学全息医学、神极全息音乐医学,使整体、局部关系,相互化生,其效应加倍放大。全息医学模式首要价值在于,总体上大大扩大了对生命的关注范围,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益寿、优生、美容、减肥、开发智慧和功能,教育、远程教育、普及,医师、患者、护理……等方方面面园融一体。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与突破:1、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创造,临床多种治疗模式突破。2、独特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从而音乐疗法可以成为独立学科。3、直觉、潜能、功能以至特异功能探测方法突破。4、多系统疾病治疗突破。5、“信息对位”的治疗法则突破。6、治疗方法的转移和创造。7、个性化方案的创造。8、疗法的自由自在化创造9、养生法全程化、终生化突破。10、音乐拓展法的创造。全息音乐治疗学、养生学的突破,是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作用,还依赖:多种形式文化艺术综合养生法、疗法,相互汲取、转移,神游气功与全息音乐治疗学互动、互启;再则理论的建树,思想、观念的更新,方才有新的创造。

神极全息音乐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兴科学为胚基,构建成一套有新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理论体系。神极由《易经》“太极”衍生而成,神极全息学或可称易学全息学,超越一般全息整体与局部关系,发现并提出了复杂与简单的关系,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既可以局部治疗整体,又可以整体,甚至宇宙治疗局部;全息即点,信息对位,点对点对位,便有疗效。神极全息学也沟通人体科学,潜能、特异功能启用,以信息、全息作理论新解。神极全息学和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特别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都是信息时代的产儿,都将直接地必然地对信息时代和当代科学、中西医学产生重大影响。

主题词:音乐疗法神极信息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全息医学模式

音乐疗法,在东方、西方都源远流长,都独具一格,各领风骚。近代音乐疗法,从西方再度兴起并盛行,中国也探索自己疗法和模式。本文首次在国际高峰会议上,提出新型医学和音乐疗法模式,及中国类型音乐医学学术成果,也作为新模式的例证和论说。

本文就三个论题阐述:一、全息说和音乐疗法、医学的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新生与价值,二、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和突破,三、全息音乐医学的理论基础神极全息学发现及其建树。

全息说和音乐乐疗法、医学的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新生与价值

中、西医学,体系和模式各自不同,音乐疗法也如此。西方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音乐疗法论述,中国在《黃帝內經》、《乐记》中记载的音乐疗法思想,两者都迥然不同。

西方历史上经历过几种医学模式,又由生物模式,随现代发展,选择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音乐疗法也是这一模式。西方音乐疗法现代再生,至80年代已经盛行,同期音乐疗法连同模式传入中国。

中国音乐疗法医学地位、临床规模、普及程度都不尽人意,但探索在进行,并且有所成就。“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养生学”,就是殷杰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气功热潮时,气功传授同时采用信息音乐,全程伴随。气功、音乐疗法互动、互启,音乐疗法、医学模式也探索有成。

所谓医学模式,即特定历史时期中,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思想综合,医学理论框架,并指导医学实践活动,形成的一套思想和行为方式。医学模式是时代的医学水平反映,医学理论的高度哲学概括。

医学模式是动态的,它总是随着新的科学、医学发展而转换。一种新的科学时代,必然有新的医学模式随之而来。

时代的发展,一度先进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显露问题端倪:首先,该模式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缺乏时代高度;其次,非典警示,它不能反映更广泛的疾病病因;第三,无法体现人类基因组研究以来,生物医学再认识大趋势。第四,未能包括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发展和联系,凌跨、衍生新学科过多,难以统一;第五,视野有限,限制了医学职能和目的拓展。一种医学模式涵盖领域发生变化、产生新课题无法合理解释与处理时,其局限性显露,更新医学模式条件成熟,创造更有生命力的医学模式已成必然。

当代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经典物理学为代表的近代分析科学,已经让位于新兴科学,以信息论为代表信息科学,量子力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超弦理论、混沌学说、分形学,构成当代新兴信息科学群,成为新时代科学主潮,加之,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迅速提升与普及,一切以往陈腐观念将席卷一空,而以信息科学思想、

信息哲学审视一切。

信息存在于宇宙之间,生物信息学撇开生物的物质、化学、能量的特性,而仅关注生命信息及其化生规律、系统的组成和关联,以及其间的通讯、编程与调控,这就是信息世界。组成世界的是信息,构成生命的是信息,信息的意义,不言而喻,全息学亦基于此。

全息概念,源自激光全息照相术记录被摄物光全部信息,现代生物学也揭示生物全息的根本原因是生物基因DNA遗传密码的自我复制,DNA分子都包含着全部遗传信息。生物全息理论揭示生物体内局部包容着整体结构、信息。

信息医学、全息生物学、全息医学已经相继登临了舞台。有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支撑,提供理论和思想,并为重新构建新的医学模式催生。21世纪中,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唯它们莫属。

音乐疗法全息医学模式本文第一次提出,伴随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创造、完善而诞生。此前,在音乐疗法领域,并无此模式。2004年5月,美国音乐疗法专家,罗宾博士来京,他欧亚美洲巡回讲学,谙熟世界音乐疗法动态和临床,我与其交流,询及国际上音乐疗法模式,所列举的模式中,也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没有信息医学模式。

信息医学模式是信息时代概括模式,全息医学模式则为典型模式。对全息医学模式的论证,足以推论信息医学模式,而且,全息模式比之于信息模式相对单纯,集中,也更切中本文内容。

世界是全息的,生态是全息的,生命是全息的,全息医学模式自然包容世界、生态、生命的全部信息,其价值已然了然了。

全息医学模式最突出的价值在于,这是一个理想模式,包括人体的生命和生态全部信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仅从病因由单因发展为多因,治疗的主体在医师,病人完全被动,而且,始终未曾越疾病、健康范畴雷池一步。

全息医学模式扩大了对生命的关注范围,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多学科、多样化加以整合,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益寿、优生、美容、专发智慧、功能,教育、普及,医师、患者、护理……等方方面面园融一体,调动种种积极因素,综合利用,整个生命倍加受益。

即从技术层次,也具有极大的价值,全息技术最初是全息摄影术,中国发展为全息生物学,全息医学,现在又有神极全息音乐医学,整体、局部,局部、整体,相互化生,其效应便倍加放大,并超出其外。

全息医学模式它既植根于“中华信息科学”,又接纳现代新兴的信息科学,如此,就为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促使西方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契机。

因而与其说“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养生学”为一大创造,无宁说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是更有意义的创造,更有深广而现实的价值。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和突破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是全息医学模式的一个特例,一个先行者,论述它的创造和突破,也就是在论述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价值、意义,及其优越性和活力。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包含“神极全息音乐治疗学”、“神极全息音乐养生学”,“神极全息音乐拓展法”,全称“中华神极全息、全能、全元、全员、全程音乐疗法、音乐养生法、音乐拓展法”,简称“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神极全息音乐疗法”、“神极全息音乐养生法”或“全息音乐疗法”、“全息音乐养生法”;多名称为了适应不同需要,变化选用。中国型音乐疗法,一身二任,既直面学术研究、又为普及而奉献。

神极全息音乐医学有多方面创造和突破,治疗模式,信息、全息医学模式为其创造之一,其二,理论及学科体系的构建,其三,功能类的突破和创造,其四,多科、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五,治疗法则突破,其六,治疗方法的创造,其七,个性化方案的创造,其八,治疗自由自在化,其九,大养生观,养生法全程化,其十,音乐拓展法的创造。

治疗模式多种多样,比如:信息模式、全息模式、西医模式、中医模式、气功模式、神秘文化模式、音乐疗法模式,我在治疗中,时而用一两种,时而几种并用。各按其治疗方法、思路,选择各自的信息、乐曲,但同样有其疗效。例如治癌,西医运用化疗,全息音乐疗法依路数,有化疗对应的信息点和信息乐曲,甚至超越西医,有消除化疗毒副作用的方案。其他模式亦然。如此这般,既显示模式全息价值,又见其优越、独特之处。

音乐医学学科独立,决定其能否跻身于科学殿堂,这是最最重要的创造和突破,它与医学模式的创造,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原创性意义。

全能音乐疗法,指多功能一体,能强化直觉能力,开发潜能、功能以至特异功能。音乐疗法不乏唤醒昏迷病人个案,这决定因素是潜能和功能。全息音乐疗法更创造出强化、激化这些能力的信息方案,在治疗疑难怪病时以此调动病人内力,得以产生奇特疗效。探测信息,选择模式、方案,测定信息点,选取、完善信息乐曲,非全能莫属。全息是疗法的根本,全能则为其奥妙。

治疗多系统疾病亦属突破,一般音乐疗法治病范围有限,全息音乐疗法全元治疗,多系统疾病都有相应的信息和方案,全息内涵自然包容种种疾病全部信息。

治疗法则,创造独特,比如“信息对位”法则。疾病、作曲家、乐器、乐曲、曲名等种种信息,治疗时,疾病的信息与音乐的信息对位了,相互作用,便有疗效,即使疑难怪病,也能治愈。这一法则蕴涵的理论则极有意义,揭示音乐疗法的机制,音乐疗法何以能

治病,亦为信息、全息模式价值所在、客观性佐证。

治疗方法的创造,华夏神游气功有其渊源,汲取神游乐境气功、神游息境气功等功法,转化为治疗方法,更值得称道它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与信息的交互性。

治疗方案有层次性,一病多乐曲信息对位,一首乐曲调理多病;区别对待,方案细化:有通用型、类别型、个性型。个性化体现神极全息学的人文精神,它的信息准确性,探索的极致。

一般音乐疗法师是主体,钢琴师即兴演奏,护士护理,病人没有多少自主,自由,即兴乐曲也很难为病人掌握。全息音乐疗法病人获得了信息点、信息乐曲和治疗方法,便独立地自我治疗,病人成为疗法主体,有助于信息互动,随时随地进行,自然强化了疗效。更切近人人健康的目标。

全息音乐疗法、养生法提出大养生观,生命全程养生。养生全程化、终生化,既避免了衰年养生,悔之已晚,更超越健康之外的追求,延年益寿。

全息音乐拓展法属开拓性创造,研究、探索由人和健康转移向其他领域,更宽广地扩大与开发。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突破,标志着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出现,需要,显示模式的优越性、独特性;而医学模式的发展、完善,又将促使全息音乐医学的深化、细化、模式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两者互动,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时代呼唤、促成,必然发展前行;两者相辅相成,历经漫长过程。

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理论基础神极全息学发现及其建树

神极全息音乐医学起飞,仗双翼导引前行,其一,殷杰教授创造多种文化艺术综合养生法和疗法,也属全息模式,相互汲取、转移,神游气功与全息音乐医学互动、互启,便很典型。其二,深厚的中华传统信息、全息现象和理论滋养、指引,理论的建树,方才有新的创造。

音乐疗法能否为独立学科至今有争议,重要原因在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有别于一般音乐疗法,仅是一种治疗方法,神极全息音乐医学有自己的理论建树,它以中国哲学、医学、养生学、气功学,神秘学孕育神极学说、全息学说,并参照、汲取现代新兴科学,构成理论体系,有完整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体系,将音乐疗法构建成独立学科体系。

首先,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理论体系中,有一内核即神极全息学,有别于其他全息论,构成一独立性学说。它概括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探索和发现,又成为全息医学模式的支撑理论、思想。

当代信息科学群,把握着整个时代,为中国文化、科学的创造和振兴带来机遇。中国哲学、中国医学、气功学、养生学、中国神秘文化学内含中国的信息科学,全息科学。比照现代新兴科学,有充足理由如此论定,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新发现,新定位。经典物理学贬低、否定中国文化、中国科学。而信息科学时代,中西方不仅可以平等对话,中国的信息科学、全息科学更有根基,更有深厚内涵。全息学源起西方,却在中国有长足发展,可见一斑。

神极,这是多年探索、发现、创造的全新范畴,由中国哲学易学中无极、太极化生而成。神极全息学则既蕴涵易学新成果,又涵盖全息学最新创造,构成一独特、新颖而特异的学说。这独立的论说,可以衍生其他学科,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外,还有神极书画治疗学,神极诗词治疗学、神极综合场治疗学等等。因其源自易学,亦可概称为“易学全息学”,“易学全息医学”。

现在中国,全息学似在泛化,生物全息、医学全息、文化全息、语言全息、社会全息、宇宙全息……。但认识上却无突破,依然全息摄影的定位:整体与局部关系,信息、全息的本质,也缺乏研究,少新见卓识。

现代分形学证明,宇宙结构存在着自相似性。宇宙与各子系统、系统相对应,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这使全息学从新兴信息科学中,获得理论支持;但全息学、全息现象在中国科学、中国文化中,有着更无限的天地。中国的整体观、整体思维,天人合一、道器合一、阴阳合一、五行合一、知行合一,意象合一、形神合一、意气合一、太极旋运、大道逆反,并双向互化,以及道学、易学、中国医学、气功学、养生学等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等等,西方科学中,这类理论、思想绝无仅有,中国这异常丰富的学术遗产,构成神极全息学理论体系的雄厚基石与启示。

神极全息学局部和整体关系之外,另有发现,比如复杂与简单的关系,提出一与总体、一与无限、一与一切的关系,甚至一与已知、未知及复杂的关系,佛学有“一花一世界,一石一乾坤”之说,《华严经》有“一即一切”的思想。比如癌症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全息音乐医学知其部分伤害,许多方面却毫无所知,但仍然探测得信息,治疗便有疗效,这便是全息对未知和复杂的关系。再如个性化治疗方案,疾病信息一般性,而优选乐曲仅适于个人,这属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其次,从方法论说,一般全息学治疗,唯以局部治疗整体,而神极全息医学既能如此,又能整体治疗局部,甚至更宏观宇宙层次治疗局部。钱学森提出“胀观”、“宇观”、“宏观”、“微观”、“渺观”五观之说,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神游气功治疗,可以以胀观治疗宏观、微观,在这五观中任意互相调理,甚至五观同时治疗。神极全息学如此自由驾御,亦可一窥神极全息学的方法论。

其三,神极全息学更高层次的发现和建树:进一步抽象,升华,一即一切,一即全部信息,概括出“一即一”,“一对应一”,“一感应一”等论说和更加自由的方法。殷杰教授

擅长探测种种信息,大至大洲、天体、星系,小至体、面、最小为点,扩大转换之,最大的天体、星系,也可以视为点,如此抽象,宇宙即点,全息即点。信息点对位疗法,便依据这类发现和论说。如此全息的变易,转化、互化,如此探测,如此自由、简化、细化、优化操作,这正是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特异之处。

神极全息学宇宙观也有大的建树,提出一些宇宙本体论说,神极全息音乐疗法以信息对位信息,以音乐信息调理疾病信息,抑或疑难怪病,都有疗效,都有其理论根基。

神极全息学特别借重人体科学,信息点的探测,选曲,信息治疗,培训等,都启用人的直觉、潜能、以至特异功能。临床中,医师、病人有时也需要开发这类能力。神极全息学还以信息、全息说破译功能,为一新解。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作为特例,显示其典型性、先行性、前瞻性、独特性,它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中国文化的天地,足见中国全息天地端倪。

神极全息学,神极全息医学,或易学全息学、易学全息医学和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重要的探索、发现和理论建树,特别是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出现,这些都是信息时代的产儿,也将有为信息时代,都将科学、医学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2] 李莱田等主编《全息医学大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3] 王存臻等《宇宙全息统一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4] 程光钺主编《分形理论及其应用》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5]A·范恩斯坦:《信息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Information Medical Model,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and the Primary Stage of SHENJI Holographic

-------The cre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ZHONGHUA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Abstract: It’s the first time to report the p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medical model,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and musical therapeutics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to the public. In this paper, it’s also discuss the ZHONGHUA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which had been researched and explored since many years ago, is a kind of musical therapeutics of China. There have experienced a few of medical models in west, now it becomes biology-psychology-society medical model, modern times musical therapeutics belongs to this model, or belongs to psychology therapeutics.ZHONGHUA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preserve one’s health, explored by professor Yin from the last two decade in 20ct. It also starts a new medical model, which is full of creation and worthiness. Medical model is human’s being movement, the basic viewpoint of health and diseases, and the theory frame of medicine in an especial era,

guiding the medical practice. China has developed holographic biology, holographic medicine, holographic cosmography, YIXUE holographic medicine and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during information age, magnifing the whole effect. The value of the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is that it expand the range of attention about the life, making prevent, health care, treatment, healing, longevity, prepotency, hairdressing, reducing fat, intellect developing, education, long-distance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physician, sufferer, tend and protect and some other parts become one.

The cre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ZHONGHUA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is:

1.The creation of information,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many

therapeutically models on clinic.

2.Construction on special science system info, musical therapeutics become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3.Breakthrough of explores method on intuition, potential, function and extraordinary powers.

4.Breakthrough of excessive system disease treatment.

5.Breakthrough of treatment principle on information contraposition

6.The transfer and creation on therapeutically models.

7.The creation on individuation project.

8.The creation on lightheartedness therapeutically models.

9.Breakthrough of the complete and lifetime on regimen.

10. The creations on music develop method.

The breakthrough of holographic musical therapeutical model and regimen are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and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they also depend on integrating of culture and treatment, both of them are transfer and derive,therefore, they can make new creation.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ew science of China, constructing a suit of system info about new universal view,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SHENJI derive from TAIJI in YIJING,SHENJI holographic also named YIXUE holographic, exceed the normal relation between the whole and the part, discover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plexity and simpleness, specific and common. It can part treat whole as well as whole treat part. SHENJI holographic communicate clay science, potential, extraordinary powers,explain the theory through information and holographic. SHENJI holographic and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especially information medical model,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all of them is information age’s child, they will make directly and necessity infection on information age, science and east and west medicine.

Key words: Information medical model, Holographic medical model, SHENJI holographic, ZHONGHUA SHENJI holographic musical medicine

医学创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医学创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的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社会生产变革和科学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重要动力,只有大胆创新的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强国,也只有勇于创新的民族才能雄居世界民族之林。人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人,才会主动自觉地从事创新活动, 才会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精神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同样,一切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作用,医学也是一样.科学技术每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都将会带来生产力的飞跃,都将改变世界政治,经济乃至科技发展的进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医学也不例外.医学科学理论或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必将引起新理论的形成,新法的建立或诊疗手段的改善.纵观医学发展史,每次重大理论的形成和科学发现都对医学的发展,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不断出现的创新成果将对人类寿命的延长,人的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建立,往往打开一扇新的科学。 英国人虎克利用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19世纪初,施万和施莱登发现了动物细胞,从而认识到细胞是生物 体的结构单位,从而宣布细胞学的建立.魏尔啸创立的细胞病理学与长期占

统治地位的液体学说(疾病是由于体液的平衡失调引起的)彻底决裂,是医学上的一次革命.由于显微镜和组织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导致进一步观察细胞内部的超细微结构.1931年,德国人诺尔和鲁斯卡制造出地一台电子显微镜.现在电镜的放大倍数已经超过20万倍,对深入研究组织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扫描显 微镜和组织冻蚀技术的发展,能够进一步观察到细胞及细胞间的复杂图像。现在利用更为先进的电子能级光谱和X线衍射分析,可以测定细胞及其细胞的化学组成.1977年,桑格继完成胰岛素的氨基酸测序之后又发明了DNA碱基测序方法,为今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奠定了基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将给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美国科学家普特曼和卡尔勒)应用计算机技术,发明了可以通过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直接显示被X射线透射的分子立体结构的新方法,大大简化了过去利用物理,化学法确定分子结构的程序,使结构定位更准确.并已测定了包括维生素,激素等数万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推动了有机化学,药物学及生物学的发。 新的科学仪器的发明,往往极大改善医学诊疗手段。超声波诊断和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是影像技术另一方面的重要发展.它们可以提高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有助于疾病过程的可视化和治疗的准确性.由于超声波检查没有辐射的危险,所以在产科中广泛应用.1946年美籍瑞士科学家布洛克和美国科学家帕塞尔分别发现核磁共振成像 1970年多巴迪安等的研究为磁共振成像装置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77年第一台MRI人体全身成像仪问世,1980年代应用于临床.MRI可显示人体内微小结构的变化,尤其适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外科和儿科疾病的诊断.

临床肿瘤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

临床肿瘤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 作者:周敏敏卢圣贤宁方芹林铿符立梧【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生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则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科学研究组织架构创新、科技管理部门观念与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体制创新激励机制组织架构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对学科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试图通过中山大学肿瘤学科发展,探讨科技运行模式创新、科技组织架构创新、科技激励机制创新、科技管理观念与职能创新等对临床肿瘤学科发展的作用。 1 以课题制——突破科技运行模式 科技体制创新是我国当前科技界的迫切任务,对于临床学科来说其科技体制创新尤具难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运行模式越来越制约学科建设的步伐,反映在科学研究上是“吃大锅饭”、长期低水平重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虽然经过几代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到1997年为止,科研人员年人均科研经费仅有0.3~0.5万元,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寥寥无几。 如何迅速扭转上述局面,科技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1998年初中心制定了科研体制创新办法,率先在全国卫生系统中进行课题制运作,课题负责人享有充分的权力,实验室面积根据科研经费予以配置,

组建了包括公共设施区、实验操作区等区域。课题制突破了专业的制约,进行人力、财力、物力等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僵局。 科技创新,使学术队伍的科技意识及科研能力大大地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跨学科综合科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高级别的科研成果奖励增多,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近5年来,承担部省级以上课题112项,总经费4 000多万元。在包括《Nature Genetics》杂志的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著68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10项。 2 高度融合——改变科技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决定组织效益,科研组织也同样[1]。以肿瘤学科为例,全国主要有两种:单纯医院和院所并列型。对于院所并列的肿瘤学科来说,由于组织架构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脱节、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互不理睬的弊端,而且大多数医院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是不够重视就是力不从心。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则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原来院所并列的架构进行了创新,将原来独立核算的肿瘤研究所和肿瘤医院实施全方位融合,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了“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增强创新意识,突出团队精神”的中心思想。这一创新稳定了基础研究队伍,初步解决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脱节的问题,专职研究人员

精准医学时代下的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创新探索与研究

精准医学时代下的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创新探索与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医学高校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與存在问题,面对精准医学的机遇和挑战,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进,最终实现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oncology graduate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fac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recision medicine,use innovative education as a foundation,and us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a vehicle to promot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a whole.Ultimately,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nd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s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Precision medicine;Postgraduat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精准医学计划的提出对肿瘤学研究生来说如何更好的抓住机遇,进行医学创新,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法;探索建立肿瘤学研究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加强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管理,以培养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模式改革为切入点[1],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提升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达到创新创业型高端应用人才。 1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及现阶段发展的概况 简单来说,“精准医学”就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它是由“个性化医疗”联合最新的遗传检测技术发展而来。随着美国“精准医学计划”提出,引发了全球医学学术界及产业界的热切关注,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荷兰等国都启动了大型人群的队列研究。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当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2016年3月,精准医疗正式被纳入中国“十三五”规划。随后,政策层面规范与大力支持并举,技术层面前端诊断测序技术、基因芯片、细胞治疗、液体活检、抗体药物研发、大数据、生物样本库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精准医疗在中国步入发展快轨。随着精准医疗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精准医疗在中国有望发展成为万亿级市场。目前,精准医疗产业内的公司还相对年轻,多处于创业期。而A股上市公司多通过参股、并购以及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涉足精准医疗[2]。从世界范围看,“小公司研发+大公司并购”或将成为精准医疗主流商业模式。基因产业的发展还将经历爬坡向上的过程,资本的泡沫也会被挤压而有所回落。从行业发展来看,确实处于非常早期,行业还处于教育市场的阶段,决策者、投资者、公司从业人员、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教育。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科技部公布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以下是该规划全文。 目录 一、形势与求 (6) 二、指导思想 (10) 三、基本原则 (10) 四、战略目标 (12) 五、重点任务 (13) (一)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 (14) (二)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15) (三)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 (17) (四)突出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 (19) (五)强化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 (20) (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21) (七)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22) (八)完善条件平台,支撑医学发展 (24) 六、保障措施 (25)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医学科技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特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疾病防控挑战艰巨。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结核、艾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老龄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精神疾患日益增多,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频发,呼吸、消化等常见病、多发病仍然困扰着广大公众的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危害对健康的影响加重,职业病和地方病高发,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亚健康状态人群扩大,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较低,进一步加剧了疾病防控的严峻形势。面对诸多挑战,现有医学认识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许多重大疾病包括常见多发病仍然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控办法和诊治手段,疾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高。 (二)健康需求快速增长。 健康是人类自身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健康需求的主要特点是起点低、总量大,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随着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等各要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公众健康需求快速释放,人们越来越重视防病治病,拉动了医疗服务业以及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伴随着广大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家庭医疗、康复保健、个人健康等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现代健康服务业快速增长。医学科技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解除病痛,更要满足人们健康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等多层次需求,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三)科技创新高度活跃。 认识生命现象和解决健康问题带来的内生动力以及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促进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整体等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推动医学向预测、预防和个体化诊疗等新的方向加速发展;医学影像、分子诊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微创手术、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靶向药物治疗、无创检测、实时监测、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疾病防治手段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进步;传统医药的健康观念、医疗实践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日趋紧密,中西医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突出特色;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日益广泛,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四)医学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已经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问题,而是包含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等在内的复杂系统科学问题,医学科技进入了多视角、全方位研究的整体医学的时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渗透融合和紧密协同的大兵团作战。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求,加强医学研究资源的共享集成,推动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紧密衔接,加快建立整体协同的研究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五)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最新资料推荐------------------------------------------------------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医科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医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医科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科研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以,对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实际上就是指获得新知识和扩充新知识并能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心智能力,是创造新颖的、独创性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等内容,具备敏锐性、批判性、开拓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是突破思维障碍、发现创新点、提出创新思路、设计创新方案、转化创新成果的基本能力。 一当前我国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 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 2 目前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医 1 / 7

学生最可贵的品格和素养。 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人重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占据主流,在教学中仍然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有一部分是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 虽然我国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很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活力。 2 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科研实践参与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参与科研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 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 21.8%,而有 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 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医学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一是医学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如 2010 年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3 的医学生有 61361 人,仅占医学生在校生总数的 21.73%;二是医学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2010 年参加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共

医生技术创新事迹材料

医生技术创新事迹材料 ××*,男,××岁,汉族,中共党员,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1985年毕业于××××××××××××系,××××年××××××*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医院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兼职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中华创伤杂志》常务编委。《高血压杂志》特邀通讯员、《中华医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老年医学大系》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专科会员、××市医学会会员。临床专业:心血管内科。主攻方向:冠心病治疗。擅长技术:冠心病药物和介入诊疗。 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技术水平。199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专修心血管病,1991年回院后,面对××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现实情况,牵头成立了内科心血管病专业组,积极探索专科建设的道路。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并先后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心包穿刺术、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心脏电复律术、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1993年4月,他应国际抗风湿联盟主席ken·muidern博士的邀请,出席了国际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用英语进行了论文交流并获荣誉证书。

1993~1994年,他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22例心动过缓病人进行房室结功能研究,首次发现了多径路传导现象,于1995年5月在北京“国际电生理学研讨会”上发布了成果并获奖。1996年10月,他应邀出席了洛杉矶“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并考察了加洲大学医学院和旧金山大学心脏中心。1997年师承河北医科大学傅向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完成了题为“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和梗死范围的影响”学位论文,1999年被授予硕士学位。20XX年6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心内科,并担任科主任。为了把心内科建设成邯郸市一流的特色科室,他对科室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科室的发展制定了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首先是完善硬件设施和人员专科素质,配齐专科设备,如世界一流的菲康9p型除颤监护仪,惠普20XX中央监护系统,美敦力心脏起搏器等,建立了标准的ccu病房,20XX年又添置了心血管数字减影机。本着不仅要自己提高而且要带出一批好队伍的思想,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等机会,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加强专科人员素质建设。其次是在技术上有突破性提高。他深入临床,大胆探索,先后开展了多项“三甲”技术项目。如早期应用肝素辅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使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提高到(国内领先);开展了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和心肌病基因诊断技术等;还争取到一项国际课题协作项目“心肌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专项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构建百万级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和临床应用技术,建立大规模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形成重大疾病的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疗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设置了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5个主要任务。2016年,专项首批立项项目涉及“生命组学研究”、“大型队列建设”、“精准医学大数据”和“疾病精准防诊治方案”这4个重点任务,共立项61项。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立项情况,2017年将一方面重点支持为本专项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支撑、需长期持续开展的大平台、大队列和大数据等建设任务;另一方面,优先启动

平台类项目中急需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并在部分优势领域继续开展“从大数据获取到临床诊疗应用”的精准医学全过程研究,为中国精准医学计划长远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拟启动31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 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 的研发 1. 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的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能用于临床的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技术及临床用测序仪。研制第二代与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与测序技术配套的相关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 考核指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临床应用的第二代测序仪样机1-2种,具备可批量化生产的能力,研制配套的国产化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在序列读长、测序通量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具有与进口设备竞争的实力。搭建第三代测序仪实验室原理机1种并完成测试,达到生产样机的设计指标。研制出配套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申请发明专利10-20件,软件著作权10-20个。本项目研发的成果需向本专项所有项目进行技术推广。 支持年限:2017-2019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与企业合作,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

佛山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附件 佛山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2017-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根据《佛山市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2016—2018年)》(佛府函〔2016〕105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佛府办〔2014〕15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我市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及任务 以临床需求和成果转化为导向,围绕重大疾病防治需求,进一步统筹医学创新要素的布局与建设,依托医学科技和临床资源丰富、整合协同能力强的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争取到2020年,建设一批精准医疗科技创新平台、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平台、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互联网+”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上述六类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促进我市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和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提供支撑。 二、建设领域及方向 建设领域及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向:

(一)精准医疗科技创新平台 以地方病、恶性肿瘤、危害重大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等)、出生缺陷型疾病以及流行率相对高的罕见病等的防控与诊治为切入点,从组学技术、基因技术、大数据分析、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个体化治疗等方向开展相关研究,达到疾病的精准诊疗。 (二)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和精神疾病等严重影响我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领域,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三)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在高性能医学装备、高质量组织工程植介入产品、康复产品、先进体外诊断产品、三维可视化与3D打印技术、新型疫苗、治疗性抗体、重组血液制品、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等领域,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生物医学创新平台。 (四)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辨证论治方法、针灸治疗机理等的研究,加强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以及技术方法的筛选评价,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规范或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开展岭南中药的研究开发,加强岭南道地药材、医院制剂、中药新药研究以及中成药二次开发等,推进现代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充

医学科技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附件: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1—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一、形势与需求 (6) 二、指导思想 (10) 三、基本原则 (10) 四、战略目标 (12) 五、重点任务 (13) (一)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 (13) (二)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15) (三)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 (17) (四)突出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 (19) (五)强化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 (20) (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21) (七)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22) —2—

(八)完善条件平台,支撑医学发展 (24) 六、保障措施 (25)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医学科技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特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3—

(一)疾病防控挑战艰巨。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结核、艾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老龄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精神疾患日益增多,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频发,呼吸、消化等常见病、多发病仍然困扰着广大公众的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危害对健康的影响加重,职业病和地方病高发,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亚健康状态人群扩大,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较低,进一步加剧了疾病防控的严峻形势。面对诸多挑战,现有医学认识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许多重大疾病及常见多发病仍然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控办法和诊治手段,疾病防治的科技—4—

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 ----从美国到中国 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发表了一段讲话,综述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的必要性,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精准医学呢? 根据奥巴马的讲话,可以把精准医学概括为基于每个人个体的基因差异与环境差异而进行的个体化治疗,而其实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延续,通过对每个患者的基因的不同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从而使医学更加精细的手段。 而在中国,这种概念的提出应该追溯到1000年以前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同症异治”“异症同治”,他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在“2015年精准医学论坛”中,我国的科学家也提出了对精准医学的认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身,以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这两种认知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范围的不同,我国认为美国的精准医学其实与个体化治疗几乎一样,并且基因治疗只是精准医学的其中一个方面,而现代化的精准医学应该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而精准医学的必要性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的NTT(治疗的病例数)可已看出,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药物的治疗与预防效率很低。比如2000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而其中仅有1人成功预防,即治疗的病例数为2000;地中海饮食可以预防心脏病,结果61人中仅有1人在吃地中海食物4~5年才成功预防。这些都看出明明是针对某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仅仅在某些人身上有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基因的差异性使某种药物只对部分人群有效。这也就证明了精准医学提出的必要性。 精准医学的理论的提出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这种新型治疗方式的推广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 在美国:1.基因组的测序速度和经费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13年,花费30亿美元,但是第三代基因测序仅仅耗时2周,1000美元。 2.测序容易分析难,海量基因中找到致病基因是件很难的事,而最近一款软件“丘吉尔医生”的出现已经把基因的查找从几周时间缩短为90分钟。 3最难的是社会问题,因为每个人特定的基因组涉及到了医疗隐私问题。 在中国:1.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止,从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到精神类疾病挑战比较大。 2.要达到创新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3.深化科技改革,解决科技计划多项,资源分配分散,没有主要研究方向。 4.我国法律跟不上科研的发展。 相比而言,我国在精准医学方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是也说明这项新型医疗方式的推广从技术到道德法律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改进。但与此同时,在我国精准医学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截至2015年3月,童家鸿通过3D打印机成功进行了10例胆道癌症精准彻底根除手术。 由上可以看出,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方式,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远景,而其也有取代传统医学,成为医疗主流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在精准医疗方面也需要更加努力。

医学科研心得体会

医学科研心得体会 医学科研心得体会一:学习《医学科研方法学》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类研究生,不仅要临床知识过硬,还要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尝试依靠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临床工作中有很重要的意义。科学研究是人们以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的探索、观察和分析,从而发展有关科学知识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是一个严肃的探索和思维过程,其落脚点是发展科学理论和技术。 《医学科研方法》既是一门方法学也是一门科学,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指导研究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如何正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按规范化要求撰写科研论文的专著。开展《医学科研方法》,不仅使医药专业的学生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对本专业的热爱,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科研能力、科研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为毕业课题论文的完成做好铺垫。如何想到某个选题,有什么样的背景,又如何从选题思路的萌发到怎样建立起来假说,最后思路怎样进一步完善。老师以结合实例的讲授对我们有着更多的直接的帮助和启发作用。 在科学研究的进行中,创新是科研选题的灵魂。科学研究强调科研的核心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观察和分析,它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科研能力的实质就在于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尤其是基础性研究的选题,必须要具有产生新见解、获得新发现的可能性;应用研究的选题,也必须要具有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或将已有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新领域的可能性。 创新性的来源可以是前人或他人未研究过的问题;或对前人或他人已研究过的题目进一步发展、补充或修正;也可以是将国外或其它领域的科技新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或本领域的特点进行创新性研究。创新一般认为有四层含义,第一层:新理论、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创新性强);第二层:新理论、新方法研究老问题(创新性较强);第三层:旧理论、旧方法研究新问题(创新性一般) ;第四层:填补空白,跟踪研究不算创新。 科研中提出科学问题就是创新过程,而且是最难做到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研课题的选择是研究过程的起点,是贯穿于全部科研过程的主题思想,是科研工作基本内容和目标的高度概括。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关

精准医学的现状和发展 (2)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一个生物医学医疗保健战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诊断,医疗决策,药物,治疗及预后,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2015年宣布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学倡议,“我发起一项新的精准医学计划使我们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给我们所有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人更加健康。”精准医学,又称为“个性化医疗”,是一种医疗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是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种定制医疗模式。该模式从对“症”下药改变为对“人”下药,贯穿于疾病预防、分析、诊断、治疗的各个阶段。 最早的个性化医疗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归功于医学领域的基因组学的突破。1999年12月初,英国的《Nature》杂志刊登了Dunham等216位科学家联合署名的人22号染色体DNA序列的学术论文。它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在DNA大规模测序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是最终完成人类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关于结合个体的基因信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成功案例逐渐增多。1997年,《Nature Biotechnology》载文称,基因组学的进展为“新一代个性化医疗”打下基础。自此,“个性化医疗”成为人类畅想医疗模式

从“对症下药”进入根据个体差异“量身定做”预测、诊断和治疗的方式。这个转变主要得力于基因组学、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对用户进行的医疗服务和产品营销。 2001年召开的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上,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升启教授描述了医学发展的美妙前景:每个患者都有一张“基因卡”,医生刷卡识别信息,对人对症。基因卡的核心技术就是生物基因芯片 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美国财政预算计划在2016年拨付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等机构共2.15亿美元用于资助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奥巴马“精准医疗”计划的第一步是希望招募100万名志愿者进行基因组测序。 说到精准医疗就必须提到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耗时长达10年之久、花费10亿美元、由来自全世界16个国家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庞大科学项目,起因是为了攻克癌症,而其最伟大的成果在于开启了测序技术研究的序幕。虽然耗时10年、耗资逾30亿美元,但奥巴马认为高投入是值得的,“在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中,我们每投入一美元,都获得了140美元的回报。”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肿瘤基因组计划等多个大型基因组研究计划,再到这次的精准医疗计划,美国在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向“精准医疗”迈进。基因组学的发展为现代医学走向精准医疗之路提供了基础。“对于传统医疗、现代医疗而言,以基因组学为特征的精准医疗可以被称作医疗的一次革命,是医疗的3.0版。” 奥巴马此次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的背景,主要有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的驱动因素。近几年来,美国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医疗资源浪费和过度医疗的现象严重,使美国医改陷入困境,奥巴马亟需采取措施扭转“医改失败”对公共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精准医学计划”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台的。这一计划将造就新的经济生长点,该计划的实施很大程度上

新闻通稿:科技创新与精准医疗

科技创新与精准医疗 热烈祝贺精准医疗2016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6中国POCT年会隆重召开 为加快推进无锡市“十三五”规划中生命科技产业的战略重点发展步伐,加大无锡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力度,提升新吴区国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的影响力。6月3日至5日,在近邻美丽无锡太湖旁,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三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承办的“精准医疗2016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6中国POCT年会”在无锡铂尔曼大酒店隆重召开。国内外POCT、移动、可穿戴和互联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临床检验、生命科技与制药相关企业、CFDA相关领导及风险投资家约8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的国家一级协会,协会由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的使用者、管理者和技术专家及研发、生产、经营三部分人员组成。此次召开“精准医疗2016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POCT 年会”是权威专家的汇集,尖端技术的碰撞,也是国内范围规模最大的融学术性、科研性、技术性、展示性、普及性于一体的高级别学术盛会! 江苏三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十一五”“863”重大成果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八年磨一砺,砺得百合香。目前,已开发出的重大疾病检测的“全自动蛋白芯片分析系统”,检测项目涵盖肿瘤标志物、心肺功能、炎症、甲功、肾功、自身免疫、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等领域,产品上市后获得国内外专家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开幕仪式上,首先对三联生物承担的国家“863”重大成果“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平台”进行了发布,并由第二军医大学沈茜、北京医院徐迎春教授、首都医科大临床检验诊断专家康熙雄教授等专家进行了点评。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附件14 “精准医学研究”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构建百万级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和临床应用技术,建立大规模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形成重大疾病的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疗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设置了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5个主要任务。 2018年启动的项目主要部署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研 —1—

发,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3个主要任务,拟启动5个重点方向,拟支持项目6个,国拨经费总概算约1.3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1. 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 1.1生命组学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的研发 1.1.1生命组学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等生命组学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生命组学数据的产生、数据存储、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分析等,形成标准化的方法与质量控制工具;制定生命组学数据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与指导原则,保证项目内统一标准,并促进后续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研发用于生命组学数据质量控制的生物计量技术,实现生命组学数据的跨技术平台、跨实验室的可比性;建立基于中国人群遗传结构特征的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物组的参比物质与参比数据集,并开发通过参比物质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的自动化工具。 考核指标:研制生命组学数据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技术,形成可推广应用的生命组学参比物质和参比数据集3~4套;形成生命组学数据的产生、数据存储、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分析等标准化方法并开发相应的质量控制工具6~8个;形成生命组学数据质—2—

浅谈精准医学

浅谈精准医学 15临本六班苏然宇 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发表了一段讲话,综述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的必要性,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精准医学呢? 根据奥巴马的讲话,可以把精准医学概括为基于每个人个体的基因差异与环境差异而进行的个体化治疗,而其实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延续,通过对每个患者的基因的不同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从而使医学更加精细的手段。 而在中国,这种概念的提出应该追溯到1000年以前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同症异治”“异症同治”,他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在“2015年精准医学论坛”中,我国的科学家也提出了对精准医学的认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身,以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这两种认知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范围的不同,我国认为美国的精准医学其实与个体化治疗几乎一样,并且基因治疗只是精准医学的其中一个方面,而现代化的精准医学应该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而精准医学的必要性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的NTT(治疗的病例数)可已看出,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药物的治疗与预防效率很低。比如2000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而其中仅有1人成功预防,即治疗的病例数为2000;地中海饮食可以预防心脏病,结果61人中仅有1人在吃地中海食物4~5年才成功预防。这些都看出明明是针对某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仅仅在某些人身上有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基因的差异性使某种药物只对部分人群有效。这也就证明了精准医学提出的必要性。 精准医学的理论的提出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这种新型治疗方式的推广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 在美国:1.基因组的测序速度和经费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13年,花费30亿美元,但是第三代基因测序仅仅耗时2周,1000美元。 2.测序容易分析难,海量基因中找到致病基因是件很难的事,而最近一款软件“丘吉尔医生”的出现已经把基因的查找从几周时间缩短为90分钟。 3最难的是社会问题,因为每个人特定的基因组涉及到了医疗隐私问题。 在中国:1.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止,从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到精神类疾病挑战比较大。 2.要达到创新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3.深化科技改革,解决科技计划多项,资源分配分散,没有主要研究方向。 4.我国法律跟不上科研的发展。 相比而言,我国在精准医学方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是也说明这项新型医疗方式的推广从技术到道德法律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改进。但与此同时,在我国精准医学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截至2015年3月,童家鸿通过3D打印机成功进行了10例胆道癌症精准彻底根除手术。 奥巴马的咨文中,为他的计划罗列了四个要素(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 一、精确(the right treatment) 从2010年开始,奥巴马的科学界智囊团,也可以说是科学界的朋友,就开始设计美国医学发展的新蓝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