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陕西各地区地理气候

西安: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气候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铜川市:铜川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炙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均气温8.9--12.3℃,年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每年的春夏之交与夏秋之交为铜川旅游的最佳时段,届时阳光明媚、暖风送爽,令人怡然。

宝鸡:宝鸡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的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冷暖

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天气干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和温热多雨交替出现,春季升温迅速而气候多变,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热、水资源较丰,年日照时数1860~2250小时,年平均气温7.6℃~12.9℃,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在-0.8℃~-4.7℃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9℃~26℃。年极端最低气温-29.8℃,1991年12月28日出现在太白县;年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19日出现于扶风县。川塬地区多年平均无霜期209~220天。年降水量590~1000.,号称“关中水龙头”。7、8、9三个月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50%左右。年平均湿润指数扶风、眉县、岐山、凤翔为0.70~0.73,陇县、千阳、凤县在0.76~0.79,宝鸡市区及陈仓区为0.83上下,麟游、太白植被较好,湿润指数达0.87~1.07。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极端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宝鸡气候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与作物生长需求基本匹配。不利因素是气候多变,降水量年际、月际变率大;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雨涝、低温冻害、冰雹、大风、干热风等,其中以干旱雨涝危害最大;北部山区多发生干旱、冰雹,适宜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南部山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但雨涝、低温冻害、大风较多,应重点防御。【2005年气候特点及评价】

2005年宝鸡全区平均气温偏高,暖冬气候明显,年降水量大部分县区正常略偏多。年内主要灾害有“春旱”、“初夏旱”、“暴雨”、“秋淋”。2005年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在小麦产量形成中,亩有效穗数明显高于2004年,穗粒数和2004年相比偏少,因受干旱地影响,旱地小麦千粒重相比2004

年有所下降。在春玉米生长期,普遍适期播种,苗期降水适时,光热资源充足,生长旺盛;关键期降水较好,抽穗授粉正常,如期成熟收获。夏玉米播期普遍提前,苗情差异较大,川塬灌区播种适时,水利条件好,关键期气象条件较为有利,普遍生长发育正常,成熟后期遭遇秋淋天气,收获期普遍推迟。部分旱地夏玉米,由于播种质量较差,苗期受旱明显,发育期普遍有所推迟,加之授粉期阴雨寡照,造成授粉不良,出现秃顶现象,甚至部分田块无法正常成熟而出现减产。

【气温】

2005年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1.6~13.8℃,山区为8.8~9.8℃。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全区各地均偏高0.6~1.0℃。冬季:季内各月平均气温持续偏高,与历年同期相比,12月份:南部山区偏高1.7~1.8℃,其余各地偏高0.7~1.1℃。1月份:南部山区偏高0.7~1.5℃,北部山区接近常年,其余各县区偏低0.3~0.9℃。2月份:南部山区偏高0.4℃,其余各县区偏低0.7~1.5℃。季平均气温:南部山区偏高1.0℃,其余各地区正常或略偏低。春季:气温逐月偏高,与历年同期相比,3月份各地均偏高0.7~1.3℃。4月份,凤县、麟游偏高1.6~1.9℃,其余各地偏高2.4~3.7℃。5月份各地均偏高0.9~1.7℃。季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3.3~15.5℃,山区为10.0~11.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地均偏高1.2~2.0℃。夏季:气温呈现前期偏高,后期偏低趋势。与历年同期相比,6月份:凤县偏高1.2℃,其余各县均偏高1.9~2.7℃。7月份:陇县、凤县偏高0.1~0.2℃,其余县区偏高0.4~0.8℃。8月份:全区均偏低0.9~2.0℃。季平均气温:川塬区为22.0~24.5℃,山区为17.9~21.4℃;较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持平,各地偏高0.3~0.7℃。秋季:气温呈现高-低-高变化,与历年同期相比,9月份:全区各地均偏高1.0~1.6℃。10月份:凤县、太白持平,其余各地均偏低0.2~0.7℃。11月份:太白、凤县偏高1.0~1.3℃,其余各地偏高1.7~2.3℃。秋季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1.8~13.9℃,山区为8.9~10.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均偏高0.7~1.1℃。

【降水】

年降水总量全区为571~959.,与历年平均值相比,最多的陇县959.,偏多71%;其次太白为863.,偏多20%;眉县、凤县709~16,偏多15~25%;其余大部分县区为592~665.,偏差在-6%~+5%之间,接近常年。冬季降水呈现两头多中间少趋势,时空分布不均。12月降水总量全市为3~19.,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市区、太白偏多3倍多,千阳偏多2倍,其余大部分县区偏多1倍左右。1月降水总量全区为0.0~3.5,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太白接近常年,其余各地均偏少;2月降水总量全区为5.5~13.4.,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眉县偏少3成,扶风、岐山接近常年,其余各地偏多2~7成。季降水量总量全区为10.0~33.2.,其中,市区、千阳、凤县为偏多4~5成,凤翔、麟游、陇县偏多1~2成,其余各县区接近常年。春季降水呈现前少后多趋势,时空分布不均。3月降水量:全区为8.3~19.3.,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偏少1成,扶风、市区偏少2~3成,其余各地偏少4~7成;4月降水量:全区为8.8~51.0.,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偏多2成,其余各地偏少5~8成;5月降水总量:全区为42~79.,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偏少3成,市区偏少1成,千阳、太白持平,其余各县区偏多1~2成。季降水量:全区为80~116.,其中凤县偏

少1成,其余各县区偏少2~4成。夏季降水呈现前少后多趋势,时空分布不均。6月降水量:全区为34.2~162.8.,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陇县为162.8.,偏多1.4倍;其次太白149.6.,偏多6成;其余各县区28.7~69.0.,偏少2~5成。7月降水量:全区为47.9~237.3.,与历年平均值相比,陇县237.3.,偏多1.2倍;凤县180.,偏多4成;凤翔123.,偏多2成;麟游、千阳、太白92.6~113.7.,偏少1~2成;其余各县区47.9~83.,偏少3~6成。8月降水量:全区为78.3~240.8.,其中眉县最多240.8.,偏多1.8倍;千阳、凤翔78~83.,偏少3成;凤县107.,偏少近1成;其余各县区135~190.,偏多2~9成。季降水量:全区为238~556.,陇县偏多9成,眉县偏多4成,扶风、太白、凤县偏多近1成,其余各县区偏少1~3成。秋季降水呈现前少后多趋势,时空分布不均。9月降水量:全区为94.3~220.0.,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陇县220.0.,偏多1.5倍;千阳158.9.,偏多7成;岐山、眉县94~104.,接近常年;其余各地120~154.,偏多2~3成。10月降水量全市为45.0~118.1.,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凤县、麟游持平;其余各地均偏多2~9成。11月降水量全市为2.7~7.7.,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地均偏少6~9成。秋季降水量全区为162~284.,陇县偏多近9成,扶风、岐山、麟游及凤县偏多近1成,其余各县区偏多2~4成。

【日照】

年日照时数宝鸡全区为1492~2074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陈仓区、扶风、岐山接近常年;千阳、陇县、眉县偏少4~6%;其余大部分县区偏多10~19%。冬季日照时数逐月偏少,季日照时数全区为238~444小时,其中,市区最少238小时,麟游最多444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县区均偏少53~133小时。春季日照时数,全区为522~698小时,其中,太白最少522小时,偏少10小时;岐山最多698小时,偏多174小时;其余大部分县区偏多63~140小时。夏季日照时数,全区为404~575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少50~150小时。秋季日照时数,全区为277~428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眉县、陈仓区、岐山、陇县接近常年,扶风、凤翔、市区千阳、麟游偏少6~15%,凤县、太白偏少21~22%。

叫做: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询。由此可见,咸字在文言文里通常做普遍都,全部来解释,所以咸阳就是说山水都在阳面。另一种说法是有人根据《史记》和在秦都咸阳出土的陶文,认为商鞅在此曾置“咸亭”、“阳里”,秦孝公将两面名合一,取名咸阳。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全市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气候: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 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

河流: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形成“人”型水系。其大大小小的河沟,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别注入泾渭两条动脉。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咸阳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07个建制镇、62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有汉、回、蒙、藏等41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99.8%。全市非农业人口96万人。

咸阳市面积10119平方千米,人口504万人(2004年)。

秦都区面积 251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712000。

渭城区面积 272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712000。

兴平市面积 496平方千米,人口56万。邮政编码713100。

三原县面积 569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7138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泾阳县面积 792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713700。县人民政府驻泾干镇。

乾县面积 994平方千米,人口56万。邮政编码713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礼泉县面积1017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713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永寿县面积 889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713400。县人民政府驻监军镇。

彬县面积120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713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渭南:一、气候概况

1、气温: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1.3℃~13.5℃,正负相差0.1℃~0.4℃,年平均气温正常,但年内气温高低波动幅度大。年极端最低气温-21.2℃,出现在合阳县的12月25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9.6℃,出现在临渭区的7月25日。

冬季(12月~2月):冬季大部分县市平均气温略高0.3℃~0.8℃。其中12月平均气温为-2.9℃~-0.5℃,低0.9℃~1.7℃,1月平均气温为-2.3℃~-0.2℃,正负相差0.4℃~1.0℃;2月平均气温为2.7℃~4.5℃,高1.5℃~3.0℃。

春季(3月~5月):春季平均气温为12.5℃~15.2℃,高0.2℃~

1.0℃,是近六年来最低的一年。其中3月平均气温为6.4℃~8.8℃,比常年高0.3℃~0.9℃。4月平均气温为1

2.7℃~15.1℃,比常年正负相差0.1℃~0.6℃,属正常。5月份平均气温为18.5℃~21.7℃,比常年同期高0.5℃~1.8℃。

夏季(6月~8月):夏季平均气温为22.4℃~24.9℃,比常年同期低1℃左右。其中6月平均气温为22.8℃~25.7℃,月平均气温正常,但月内气温上下波动幅度大,中旬高1℃~2℃,下旬低1℃~2℃;7月平均气温为23.3℃~26.0℃,低1℃左右,上旬低1℃~2℃,中旬低3℃左右,下旬高2℃~3℃;8月平均气温为21.1℃~23.4℃,低2℃左右,部分县市出现历史同期最低值(1976年),中旬气温竟低3℃~5℃,幅度之大,历年少有,大部分县市为历史最低值。

秋季(9月~11月):秋季平均气温为11.0 ℃~13.3℃,低0.1 ℃~0.7℃。其中9月平均气温为18.3℃~20.5℃,高0.5℃~1.0℃,但上旬低2℃~3℃,中旬高2℃~3℃,下旬高1℃~2℃;10月平均气温为

10.8℃~13.3℃,低0.4℃~1.5℃。11月平均气温为3.8℃~6.1℃, 大部分县市低0.5℃~0.8℃。

2、降水:全市年降水总量为855.4~1010.3毫米,全市多274.7~436.2毫米,约多5~8成,除华县、韩城外各县(市、区)创年记录。8月下旬~10月中旬出现异常降水偏多时段。冬季:降水总量为30.0~53.4毫米,比常年多10.9~33.6毫米。其中12月降水总量为12.8~21.1毫米,多8.7~17.2毫米;1月降水总量为9.5~14.0毫米,多3.2~9.5毫米;2月降水总量为2.6~28.7毫米,有多有少,少的少5.7~6.1毫米,多的多2.7~20.0毫米。

春季:降水总量为102~124毫米,白水、大荔、澄城、蒲城多5~44毫米,其他县(市、区)少2~30毫米。其中3月降水总量为8~16毫米,全市少7~16毫米,约少3~6成;4月降水总量为43~63毫米。临渭区降水量正常,其它县市多3~21毫米,约多1~4成。5月份降水总量为34~98毫米,合阳基本与历年持平,大荔、白水、澄城、蒲城多5~49毫米,其他县市少2~29毫米。

夏季:降水总量为307~463毫米,全市多66~199毫米。其中6月降水总量为52~98

毫米,全市多6~37毫米,约多1~6成;7月降水总量为92~192毫米,大荔、蒲城、华阴少3~8毫米,其他县(市、区)多3~82毫米;8月降水总量为148~239毫米,全市多55~146毫米,约多6成~1.5倍。

秋季:降水总量为302~382毫米,全市多156~237毫米。9月份降水总量为130~219毫米,全市多53~136毫米,约多7成~近2倍。10月降水总量为118~145毫米,多46~62毫米,约多1~2倍。11月降水总量为24~39毫米,华县少1.2毫米,其他县市多3~17毫米,约多2~8成。

3、日照:全年日照总时数为1880.7~2530.2小时,合阳、白水多58.8~183.1小时,其他县市少76.8~486.5小时。

4、霜冻:终霜冻日于3月21日~3月24日结束,比常年早3~10天。初终霜冻日渭北几县市于10月1

5、16日出现,比常年早10天左右,中、南部11月11日出现,比常年晚7天~10天。

二、重大气候事件

1、初冬寒冷异常:2002年12月下旬到1月上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出现强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气温骤降。12月下旬平均气温为

-3.1℃~-7.6℃。较常年同期低2.6℃~4.8℃,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4.2℃~-7.6℃,较常年低3.2℃~4.9℃,澄城、合阳极端最低气温破历史极值,澄城县出现-17.9℃极值,合阳出现-21.2℃极值。气温之低,天气之冷为1991年以来同期最冷的一个时段。

2、气温波动幅度大:12月下旬到1月上旬强降温后,从1月中旬始气温大幅回升。1月20日时值“大寒”时节,但天气温暖如春,“大寒”不寒。2月月气温比常年高2℃~3℃,其中2月下旬高3℃~4℃。3月上旬气温低1℃,中旬气温低2℃~3℃,下旬气温突升比常年又高4℃~5℃。4月16日全市最高气温达30.1℃~33.7℃,4月17日14时临渭区气温27.8℃,4月18日14时气温8.6℃,24小时下降19.2℃。4月17日~4月19日全市日平均气温下降13.2℃~15.4℃,形成寒潮,气温突升猛降,冷热不均,是冬季以来气温的显著特点。6月中旬气温高1℃~2℃,下旬低1℃~2℃;7月上旬气温低1℃~2℃,中旬低3℃左右,下旬又高2℃~3℃;8月中旬气温低3℃~5℃,幅度较大,历年少有;9月上旬低2℃~3℃,中旬高2℃~3℃;10月上旬气温低2℃~4℃,中旬低2℃~3℃,下旬高2℃~3℃。气温大起大落,上下波动幅度大,长期热凉不均,极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同时对农作物生长也极为不利。

3、春、秋连阴雨:3月11日~18日连续出现8天的阴雨相间天气,低温寡照为历史同期所少有。在8月24日~10月13日的51天里,有32~34个雨日,共出现5次明显降水过程,最长连续降水日达10天之多。总降水量394.3~493.1毫米,比常年8月下旬~10月中旬平均值多1.2~2.0倍,在50多天里如此大的雨量除韩城市外其余县(市、区)为有气象资料以来之最。严重的连阴雨天气加重了本市的洪涝,尤其对“二华夹槽”地带造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失。出现了部分内涝,造成我市大范围房倒窑塌,出现人员伤亡,仅澄城县就有16万人撤离危房(窑),无房居住,同时阴雨天气诱发了一些地质灾害,也严重影响本市的秋收秋播工作的进行。

4、冰雹:我市全年共出现18个冰雹日,其中4月3个、5月3个、6月8个、7月2个、9月2个。4月17日合阳、富平等县即出现冰雹天气,富平的薛镇5460亩果园,25000亩小麦不同程度受灾。最为严重的是7月6日、7日澄城、白水、蒲城、富平、潼关5县遭受特大冰雹袭击,并伴有大风和短时暴雨,这次冰雹造成46.9万亩农田受灾,受灾人口25.4万多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

5、暴雨:今年我市暴雨天气特点为:次数多,范围广,结束晚。全年全市共有6个暴雨

日,共18县次。为偏多年份,华阴、澄城县出现了3个暴雨日。其中8月29日韩城、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潼关、华阴、大荔9个县、市同时出现暴雨,为历史少有。10月10日我市韩城、合阳出现暴雨,为历史少见。

6、洪涝灾害:从8月27日以来,我市渭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其水量之大,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危害之惨烈,损失之惨重,均超过历史记录,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损失。这场特大洪灾,使我市的6县(市、区)、55个乡(镇),714个村的56.9万人受灾,29.32万人被迫离开家园,102.52万亩农田绝收,182所学校的4.9万名学生无法入学。大批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

三、气候影响评价

(一)气候对冬小麦生长影响:

去年我市冬小麦播种面积477万亩,冬小麦生育期的气象条件相对较好,今年平均亩产235.8公斤,较2002年亩产增产23.7公斤,小麦产量属偏丰年份。

冬小麦生长有利气候条件:去年9月中旬降水充足,补充了土壤水分,改善了墒情,对冬小麦播种有利。10月中旬后期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冬小麦苗期生长及盘根生长。冬小麦从播种到封冻前,积温基本满足冬前形成壮苗条件。12月雨雪天气多,积雪覆盖,使冬小麦得以安全越冬,同时严寒天气对冬小麦越冬病虫害有一定抑制作用。1月中旬至2月气温高,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3月上、中旬气温低、春寒春长,有利于小麦幼穗分化,4月上、下旬降水充足,气温低,有利于小麦孕穗,也有利于形成大穗。5月5日晚~6日全市降中~大雨,有利于冬小麦灌浆。5月下旬天气晴好,有利于小麦后期成熟。

冬小麦生长不利气候条件:去年10月降水偏少,大田土壤墒情较差,不利于冬小麦分蘖生长,3月上、中旬,4月上旬,光照不足,不利于冬小麦茁壮成长。3月份降水偏少3~6成,深层土壤底墒不好,对小麦拔节和后期生长有一定影响。。6月2日合阳、大荔、白水、蒲城、富平等5县出现冰雹天气,使冬小麦受灾严重。6月上旬出现3~5天的阴雨天气,对冬小麦的收获、晾晒有一定影响。

(二)气候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去年我市油菜播种面积29.3万亩,油菜生育期的气象条件相对较好,今年收获平均亩产102.7公斤,较2002年亩产增产16.7公斤。油菜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是:去年9月中旬降水充足,补充了土壤水分,对油菜播种、出苗有利。初冬降雪多,积雪覆盖、隆冬不寒,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2月、3月气温有利于油菜返青生长,4月降水充足,有利于油菜结荚成果。但去年11月降水偏少,一度干旱,对油菜生长不利,今年3月降水特少,不利于油菜抽苔。4月有几个县出现大风天气及中旬的强寒潮天气,对油菜开花结果有一定影响。5月下旬天气晴好,有利于油菜收获。

(三)气候对夏玉米生长影响:

今年我市夏玉米播种面积200.7万亩,夏玉米生长期的气象条件主要是前干后湿,气温低,日照不足,贪青晚熟。今年夏玉米平均亩产261.6公斤(除去淹没区播种面积)。

6月中旬气温高1℃~2℃,降水少9~10成,干旱严重,对夏玉米播种及出苗造成严重影响。6月下旬降水多1~2倍,有利于夏玉米苗期生长。7月上中旬,降水多,气温适宜,有利于玉米拔节生长,玉米长势好。7月下旬出现高温晴好天气,一度出现旱情,但影响不大。8月上旬降水多,正值玉米抽雄需水关键期,比较有利,9月下旬气温高,天气晴好,光温条件对夏玉米后期灌浆成熟有利。但今年的夏玉米生长由于长时间阴雨天气影响,各生长期较常年偏晚。8月中旬气温低3℃~5℃,对玉米开花、授粉影响较大,使玉米发生空杆、穗

秃顶。9月下旬~10月上旬的连阴雨天气,气温低,光照不足,使有的地域夏玉米不能如期成熟,为了不影响冬小麦及时播种,有的农户将玉米卖青穗,造成减产减收。

(四)气候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今年我市棉花播种面积86.4万亩,棉花生长前期的气象条件尚可,后期的气象条件主要低温、阴雨、寡照,影响较大,棉花平均亩产54公斤(除去淹没区播种面积),较2002年减产16.6公斤。

今年3月下旬气温偏高4℃~5℃,加大土壤水分蒸发,3月份降水偏少幅度大,对棉田备耕不利。4月上旬降水充足,改善了墒情,有利于棉花播种。4月中、下旬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出苗及苗期生长。棉花生长后期的气象条件主要是气温低,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5月份气温高,棉花生长进入五叶期,有利于棉花生长,6月降水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及现蕾。7月上中旬降水多,日照少,棉花出现徒长,枝叶郁蔽,不通风。7月下旬气温持续偏高,对棉花开花授粉有所抑制。8月上旬正值棉花花铃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气温低2℃~3℃,降水多,日照不足,影响座桃。8月中下旬气温低,阴雨多,8月下旬~9月上旬又出现连阴雨天气,再一次影响到秋桃的开花、座桃,使棉桃不能正常开裂、吐絮。今年有的田块棉花几乎是绝收。

(五)气候对林果及经济作物的影响

3月11日~18日连续出现8天的阴雨相间天气,低温寡照对酥梨开花、座果不利。4月中旬的寒潮天气,对苹果的开花、座果影响较大。7月上旬出现强冰雹灾害天气、下半年气温低、降水多、光照不足、对渭北几县、市大面积的果业生产及经济作物负面影响很大。8月下旬~10月上旬正值苹果、酥梨、柿子等果类膨大、着色期,阴雨连绵,苹果出现轮纹病、酥梨出现黑星病等,气候对果品的产量、品质影响较大。苹果较去年减产,酥梨产量略增产,但商品果率下降。杂果类:桃、杏、李子、葡萄、柿子、红枣类略增产,但因生长后期低温、阴雨、寡照,果质不如往年。7月下旬出现的高温天气对花椒着色有利,后期的阴雨天气不利于花椒的采摘、晾晒。后期的阴雨天气不利于花生的收获、晾晒。

(六)气候对秋播生产的影响

今年下半年降水多,土壤墒情好,但由于阴雨天气时间长,气温低,秋作物成熟收获期推迟,冬小麦播种受到影响,普遍播种偏晚。洪水淹没区及一些内涝区,由于农田积水影响有的地方冬小麦不能如期下种,播种的冬小麦出苗、发育迟缓。阴雨天气使油菜不能如期播种,对油菜的出苗,移栽影响较大。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气温高,天气晴好,有利于秋播作物苗情转化及生长。11月上、中旬气温低,阴雨天气多,不利于冬小麦生根、分蘖。到11月末冬小麦≥0℃积温为294℃~447℃,大部分县市麦田积温<400℃。冬小麦冬前积温偏少幅度大,极不利于冬小麦冬前形成壮苗。二华等5县(市、区)淹没区由于积水严重,冬小麦播种普遍偏晚,冬前幼苗生长不好,分蘖少。冬小麦播种后气温低、湿度大,有的田块出现叶锈病、白粉病。

(七)气候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初冬雨雪天气多,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澄城、合阳两县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建站以来最低值,到处冰天雪地,呈现一派天寒地冻景象。黄河小北干流出现流冰和部分河面封冻现象。寒冷的天气对交通、建筑及野外作业影响较大,对塑棚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路面冰冻,行人不时有摔倒受伤现象。隆冬天气晴好,“大寒”不寒,2月份气温高,春天来的早,有利于人们的户外活动。3月气温上下波动大,气候乍暖还寒。4月中旬出现强降温寒潮天气,气

温大幅度下降,人们从温暖的春日一天间又像到了冬季,如此冷热不均的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7月下旬气温高2℃~3℃,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天气酷热,极为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8月下旬~10月阴雨连绵,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交通及建筑业等负面影响极大。11月上旬冷空气入侵,气温低,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出行有一定的影响。

四、综述

今年我市气候总的是:气温正常波动大、降水特多时空分布不均,日照不足各县市差异大。初冬寒冷少见,春季寒潮较严重,秋季连阴雨、洪涝灾害,对我市的工、农业生产负面影响极大。今年气候对我市的经济、人民群众生活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今年的气候属较差年份延安:宝塔区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沟谷切割,地形破碎,形成北部卯梁丘陵河谷区,南部卯梁丘陵河谷区,东南部残塬区。区域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315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88.7%。

宝塔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雨量稀少。年平均将水量542.6毫米,近年干旱期常在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4度,7月平均22.9度,1月平均—6.5度,年较差为29.4度。平均无霜期140—165天。

汉中: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年均气温14℃。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风:区内年均平均风速介于1-2.5米/秒之间。鲜见大风天,年均不到2天,周边郊县则有不同。

榆林: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主要是“四河四川”: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皇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石马川。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红碱淖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

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

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共1区11县,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人口337万,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人均国土面积19.4亩。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

(历史沿革名人辈出)榆林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建都统万城,国号大夏。唐及五代时没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宋朝时榆林被北宋、西夏和金国反复争夺占领。明朝设榆林卫,为边防九边重镇之一。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历史上,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本市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杨家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

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重要英雄人物。

(革命史实荡气回肠)榆林人民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明末,由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陕人的光荣”,为世界十五大农民起义之一。1900年8月,本市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爆发了义和团反天主教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46年三边解放,是中国历史时间最长的反教斗争。

商洛:商洛市地处我国中纬度偏南地带,位于陕西东部秦岭南麓,属季风气候区。地理分布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域,水平方向上具有两个气候带过渡性特征,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北部属暖温带气候。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多旱,夏秋多雨、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8—13.9℃,年平均降水量696.8 —830.1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48.1—2055.8小时。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连阴雨、冰雹、霜冻,大风、寒潮降温等。市内山大沟深,谷壑纵横,峰峦叠障,地形复杂,垂直高度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点,各地光,热、水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都有明显的差异,分布极不平衡

安康:[气候特点]

全市土地面积3529.4万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耕地760万亩。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日照时数1600—2000小时,无霜期210—270天左右。南北过渡带的地理环境,使本市资源丰富且呈现南北兼具特色,尤其是生物、水力、矿产三大资源得天独厚。[行政区划]

全市现辖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旬阳、镇坪、平利、白河10县(区)和省级安康生物科技工业园区。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295万人,人口密度为124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54万,占总人口的87%。全市现有23个民族聚居,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1%,回族占0.79%,满、蒙、白、侗、壮、东乡等21个民族占0.10%。

[水力资源]

安康境内河流密布,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59.5%,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的1.5倍,是全省的2.6倍。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在

境内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23400平方公里。

初中地理识图题

七年级下册识图综合提纲 识日本图: (1) 1.四大岛屿: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 D 九州岛 (2)山峰:L富士山 (3)海洋:E日本海F 太平洋 P濑户内海 (4)邻国:G俄罗斯H中国 M朝鲜N韩国 (5)城市:①东京②横滨 ③名古屋④神户 ⑤大阪⑥北九州 (6)日本地形以为山地主,最大平原 是关东平原。 (7)日本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太平洋、 濑户内海沿岸。 (8)日本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 气候,由于四面环海,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印度图: (1)邻国:H中国 (2)城市:I新德里K 孟买(棉纺中心) J加尔各答(麻纺中心)L 班加罗尔(硅谷) (3)海洋:A孟加拉湾B 阿拉伯海C 印度洋 (4)河流:D恒河 (5)地形区:E喜马拉雅山脉F恒河平原G德干 高原 (6)经济:印度工业区主要分不在资源产地 附近 (沿海还是资源产地附近) 朴灯和r x (7)印度通过绿色革命解决了粮食问题,主要粮食 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如上图: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夏季气候图是②图:风向是西南

东南亚图: 1. 海洋:A 太平洋B 印度洋C 南海 2. 岛:D 中南 半岛,E 马来 群岛 M 马来半岛,N 苏门答腊岛,F 湄公河 3. 海峡:G 马六甲海峡 4. D 半岛主要是 热带季风 气候,E 群岛主要 是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 _ 5. 该地区唯一的内陆国是 老挝,面积最大 — 也是世界最大 群岛国是 印度尼西亚,该地区多火山 地震是因为地处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三大 板块交界处。 6. D 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流过国家最多河 流是湄公河,在中国称澜沧江。 “我住江之头”中“江”指 萨尔温江 。 7. 该地区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世界最大产锡国是 马来西亚 俄罗斯 图 1. ①太平洋②北冰洋 ③波罗的海④£海⑤』海 港口:甲符拉迪沃斯托克 乙摩尔曼斯克,丙圣彼得堡 2. ⑥白令海峡 3. A 乌拉尔山脉B 东欧平原 C 西西伯利亚平原 D 中西伯利亚高原 E 东西伯利亚山地 4. F 伏尔加河G 鄂毕河 H 叶尼塞河M 勒拿河 N 贝加尔湖 5. 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半球寒极是 奥伊米亚康。平原高原的分界线是叶尼塞河 6. 俄罗斯亚洲部分最主要的铁路 7. 俄罗斯的母亲河是伏尔加河, 也被称为“五海通 航”,欧洲第一长河。 亚洲图: 1. A 太平洋B 北冰洋C 印度洋 ⑨黑海 丙阿拉伯海 丁 孟加拉湾 2. D 欧洲E 非洲 3. F 喜马拉雅山脉G 青藏高原H 乌拉尔山脉 1 4. 河流:M 长江N 湄公河 5. 湖泊:⑦贝加尔湖⑧里海 6. 群岛: ①日本群岛 ②菲律宾群岛 ③马来群岛 7. 半岛:④阿拉伯半岛⑤印度半岛 ⑥中南半岛 0马来半岛 P 苏门答腊岛 叫西伯利亚大铁路。也被称为欧亚大陆桥,一直连接到荷兰的鹿特丹 乙 ■ 丙 ① C I I ① ④ T 乙 p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复习:世界的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2、该地可能是() A.北京B.洛杉矶C.巴西利亚D.开普敦 【解析】1、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可判断该气候类型位于南半球。其次,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即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解析】2、选项中的四个城市,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属地中海气候。 【答案】C D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题。

3、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4、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B.大气环流 C.地形D.纬度位置 解析:第3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A .C 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将在图中④地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基地海拔约2 900 m,距离该大学所在的城市约100 km。该基地将成为我国第二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据图完成题。 5、图中①地、②地、③地、④地与甲、乙、丙、丁气候资料相匹配的一组是()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 1、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判断气候类型。其具体步骤为: ⑵通过降水类型来判断气候类型: ⑶通过年降水量的多少来判断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500MM <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两种。其判断的方法为: 温带沙漠气候<200MM <温带草原气候 2、根据分布规律来判断气候类型: 3、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或地理事物)来判断气候类型: 4、根据气候特点来判断气候类型: 作业: 1、图1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 两地气候统计图。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 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列2~3题。 2、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3、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4、读图2甲地的月均温及降水量的分布图,甲地所在半球及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 B、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C、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 5、读气温与降水要素点状图3,回答: (1)该地位于半球,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 为。 (2)该气候类型的最大分布地区是。 6、读图5,完成下列两题(图中各点标号代表月份) (1)用图5资料在图6中按比例绘出该地降水逐月分配柱状图。 (2)该地属于气候类型。 7、读甲、乙、丙、丁四地月均温和月降水量坐标图7,回答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特征要点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透析】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 1.地带性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浙江文综卷,3、4,8分)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⑴~⑵题。 ⑴下图为北纬 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高频考点一 气候(附答案和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高频考点一气候 类型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典例】 (2016·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触类旁通】 (2017·山东青岛黄岛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示气候区的气候类型名称,并分析形成该种气候的成因。 (2)A地区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其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3)若图示风带的风力减弱,分析对西部沿岸气候及渔业生产的影响。 类型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2016·新课标2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触类旁通】 (2017·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高三上第四次联考)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东岸B、C、D三地气候与南美洲西岸A、C、D三地气候都呈现条带状分布,形成这种状况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__。 (2)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3)比较二图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4)简要比较澳大利亚与阿根廷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异同点。 类型三全球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气候类例题解析

高考地理气候类例题解析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9—11题。 9.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10.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11. 丁处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雨天多,云雾多 【解析】9. C 10. A 11. B 9、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知此地位于南美洲北部,乙地附近的河流为亚马逊河。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甲地为特殊的气候类型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为:1)纬度低,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第9题选C。 10、丙地位于20°S大陆西岸,东南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多晴朗天气,多裸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因此,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11、丁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上,海拔高,气温低。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的成因 (1)气候类型的成因模式图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1)以形定位——根据温度确定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热量分布不均,南北半球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最高和最低月份以及气温曲线的形状,可确定其所在的半球。

半球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7~8月1~2月凸形(峰形) 南半球1~2月7~8月凹形(谷形) (2)气温分析——以温定带 解析:温度带的判断,看最冷月气温,>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0℃为温带;出现极端气温为寒带。 解析: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判断降水类型,从而确定气候类型。(3)降水的季节分配与气候——以水定型 雨型特征气候类型形成原因 年雨型全年降水分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 冬雨型降水集中冬季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雨型降水集中夏季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影响。 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气候的描述 (1)描述气候特征: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时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如: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5.比较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初中地理识图练习

初中地理冲刺读图练习一、世界地理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标出节气,日期。 (2)在球在A位置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度。(3)地球在B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4)地球在C位置时,北京的季节是。 (5)地球在D位置时的日期是月日。 2、读右图,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单位:米)。 (1)在图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 示),该点海拔约__________米。 (2)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 形剖面图。 3、填写南、北半球分布的大洲和大洋 4、填写六大板块示意图。 A B C D E F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分布带:

5、找出面积居于前六位的国家并标上序号 6、读世界区域分布图,在图中写出13个区域名称。

7、认识世界主要气候带 二、中国地理 8、读中国政区图,写出相应省份的简称

9、读中国温度带图,写出各温度带名称。 1、2、3、 4、5、6、 10、读中国四大区域分布图,完成以下题目 (3)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区域多(内流/外流)河。 (4)D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在本区域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农业11、写出我国主要山脉与河流 12、读中国四大工业区分布图,试分析 “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1.位置优势: 邻海、海, 有著名的港口。 2.交通优势:铁 路:线、线等 3.资源优 势: 。 4.你还能说出其它有利条件吗? 5.辽中南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1、2、3、 4、5、6、 13、看“中国部分铁路干线图”, 分析徐州的交通区位优势 优势:

第4章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 类型的判读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 (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气候变化 (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 (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理解—要点突破]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农业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图流程] [答案] 1.B 2.A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92040052】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4.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10讲-气候类型(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10讲: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2019·深圳模拟)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1~3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3.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解析:第1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第2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第3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A 2.B 3.C (2019·阜宁中学月考)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回答4~5题。

高中地理气候部分专题练习

高中地理气候部分专题练习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1~2小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该地可能是() A.北京 B.悉尼 C.罗马 D.开普敦 【试题解析】从资料上看一月高温少雨,七月温和多雨,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1C 2 D 3.有一幅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最冷月气温都在0 ℃以上,降水总量大约为700~800毫米左右,这两地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4.以上两地降水季节分配情况可能是() A.季节分配都比较均匀 B.季节分配都集中在夏季 C.一为全年分配均匀,一为集中在夏季 D.一为集中于夏季,一为集中于冬季 【试题解析】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的温带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答案】3A 4C 5、读图1,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图1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试题解析]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和陆地形状,可判断A地为非洲南端,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为中美洲,气候类型为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两种气候类型分位于南北两半球,季节相反,高温不同期。A地气候冬季多雨(7月份),B地气候夏季多雨(7月份),所以两地多雨同期。[答案]D 6、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试题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气候年变化较小。 [答案]B 7、下列各种气候类型,在一年中温度和温度变化不显著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试题解析]热带沙漠气候一年中温度变化不明显,终年干旱,温度是终年高温,但冬夏两季高温程度不同,夏季气候温明显高于冬季。温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年中温度、温度都有明显变化。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温度、湿度变化不明显。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一年中温度、湿度变化都明显。 [答案]C 8、成因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无关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9、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0、乙地的气候成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中不断积累,下面是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19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19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

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19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详解(考试系列)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详解 一、热带雨林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二、热带草原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苏

初中地理识图题汇总

一、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邻国:A B C D 位置:E F G 组成(岛)k L M N H 内海,R 山,首都: 城市:T I J O P ①工业区②工业区 ③工业区④工业区 ⑤工业区 1.日本是一个多、(灾害)的岛国。 2.日本最著名的火山是(象征)。国花是樱花。 3.多火山地震、温泉的原因是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或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4.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 5.日本主要的民族是传统服装是。日本文化具有的特点。 6.日本发展经济最不利的是缺乏;最有利的是海岸线曲折,多。 7.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等。 二、读印度图,回答问题 海洋:A B C 邻国:D F 地形:O 山脉,主峰: M 平原,N 高原 河流:J 城市:①是首都 ④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⑤世界雨极② ③ 1.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大国。 2. 和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3. 气候为主,—次年月是早季,—月是雨季。西南风不稳定,造成灾害频繁。 4.印度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了“”,2004年进行了第二次。 5.印度迅速发展起产业。被称为。 6.服务外包产业具有等特点。 7.a风为南亚月,风向,性质;b风为南亚月,风向,性质。 三、读俄罗斯图,回答问题

海洋A 洋、B 洋、E 洋、F 洋、G 洋 河湖:H 河,I 河,J 河,K 河,L 湖 地形:C 山,D 山,M 平原,N 平原,O 高原,P 山地。工业区:①工业区(食品和纺织发达)、②工业区(最发达) ③工业区、④工业区(唯一位于亚洲部分) 矿产地:⑦铁矿、⑧油田、⑨油田、⑩煤矿 城市:①,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②,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⑤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是,⑥、 铁路:R是铁路,Q 铁路被称为“”。 从到。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跨两洲及洲国家。也地跨东西两半球。通用语言是 2.俄罗斯以气候为主,俄罗斯工业发达。俄罗斯能源出口有“”之称。 3.俄罗斯的、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4.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的是是欧洲第一长河。被称为“五海通航”。 5.客运以和为主,货运以和为主,管道主要运输。 欧洲部分铁路以为中心呈状。 四、读澳大利亚图,回答问题 大洋:A 、B 地形:东部H I(中部平原)内部有著名的盆地 河湖:G 河、F 湖 岛屿:C 岛 首都:E 、城市D 1.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是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原因是 2.被称为“”和“”国家。(盛产矿) 3.经济支柱是。是世界山放养 数量和出口最多的国家。 五、读美国图,回答问题 大洋:A 、B 海湾:C 邻国:D E 地形:F G(大平原)H 河流:I 湖泊:J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练习

高二地理气候专题 【基础过关】 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 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能力提升】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初中地理识图题汇总

一、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邻国:AB CD 位置:EFG 组成(岛)kL MN H内海,R 山,首都: 城市:TIJ OP ①工业区②工业区 ③工业区④工业区 ⑤工业区 1.日本是一个多、(灾害)的岛国。 2.日本最著名的火山是(象征)。国花是樱花。 3.多火山地震、温泉的原因是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或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4.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 5.日本主要的民族是传统服装是。日本文化具有的特点。 6.日本发展经济最不利的是缺乏;最有利的是海岸线曲折,多。 7.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等。 二、读印度图,回答问题 海洋:ABC 邻国:DF 地形:O山脉,主峰: M平原,N高原 河流:J 城市:①是首都 ④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⑤世界雨极② ③ 1.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大国。 2.和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3.气候为主,—次年月是早季,—月是雨季。西南风不稳定,造成灾害频繁。 4.印度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了“”,2004年进行了第二次。 5.印度迅速发展起产业。被称为。 6.服务外包产业具有等特点。 7.a风为南亚月,风向,性质;b风为南亚月,风向,性质。 三、读俄罗斯图,回答问题 海洋A 洋、B洋、E洋、F洋、G洋 河湖:H河,I河,J河,K河,L湖

地形:C山,D山,M平原,N平原,O高原,P山地。 工业区:①工业区(食品和纺织发达)、②工业区(最发达) ③工业区、④工业区(唯一位于亚洲部分) 矿产地:⑦铁矿、⑧油田、⑨油田、⑩煤矿 城市:①,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②,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⑤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是,⑥、 铁路:R是铁路,Q铁路被称为“”。 从到。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跨两洲及洲国家。也地跨东西两半球。通用语言是 2.俄罗斯以气候为主,俄罗斯工业发达。俄罗斯能源出口有“”之称。 3.俄罗斯的、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4.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的是是欧洲第一长河。被称为“五海通航”。 5.客运以和为主,货运以和为主,管道主要运输。 欧洲部分铁路以为中心呈状。 四、读澳大利亚图,回答问题 大洋:A 、B 地形:东部H I(中部平原)内部有著名的盆地 河湖:G河、F湖 岛屿:C岛 首都:E、城市D 1.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是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原因是 2.被称为“”和“”国家。(盛产矿) 3.经济支柱是。是世界山放养数量和出口最多的国家。 五、读美国图,回答问题 大洋:A 、B海湾:C 邻国:DE 地形:FG(大平原)H 河流:I湖泊:J 城市:1(首都),2 3456 78910 农业带:①、② ③、④ ⑤,⑥ 1.美国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有极昼极夜现象)和太平洋中的(大洋洲) 2.是世界最大的山系。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的华人聚居在“”。 3.世界四大长河依次是非洲、南美洲、中国的、美国的。 4.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5.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人种上存在现象。 6.美国的农业地区,农业生产的过程和环节都实现和。 7.美国部工业区是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 8.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六、读巴西图,回答问题 海洋:C 河流:①(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

一轮复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测试题

(一轮复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测试题 【考核目标】1、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与步骤,并能结合各种气候要素图表提供的信息判断气候类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考查范围】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应用。 一、选择题: 读下面四幅“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完成1~2题。 1.下列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①地中海气候③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温带海洋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2.指出①②③④气候类型中成因与西风带有关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④C.①和③D.③和④ (答案):1.B, 2.A。 (选题目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最常见的气候要素图,主要考查学生据图分析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对气候成因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读下表内容,完成3~5题。 3.乙地气候类型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A.地中海沿岸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 4.丁地气候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C.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影响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5.丙地点最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河流水体污染的季节是() A.冬季B.春季 C.夏季 D.秋季 (答案):3.D, 4.A, 5.C。 (选题目的):第3题考查学生借助气候要素统计表判读气候类型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世界典型地区的气候类型,找出与之对应地区;第4题考查季风气候成因;第5题要求学生在把握地中海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加以灵活应用的能力,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弱,降水少,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因河流补给少,净化能力弱。 读下面四幅气候要素图(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据此回答6~8题。

【地理】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看图更容易)

【地理】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看图更容易) 一、气候 (一)冬季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暖北寒 ②南北温差大:漠河一月均温约–30℃.西沙群岛一月均温约22.9℃.南北温差50℃上. (2)影响因素 ①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且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寒冷。 (二)夏季气温

(1)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青藏高原相对低温 其它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影响因素 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北方虽然比南方小.但日照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三)我国的温度带

二、降水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特征: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 ①季节变化: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少雨。 ②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最大。 (三)降水的时空分布取决于季风活动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与季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东南地区距海近,受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西北地区距海远,受东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的进退和锋面雨带的推移。都决定了降雨量的长短,以及降雨量的多少。此外,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也对降雨量分布有一定影响。 (四)干湿地区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旱地区,干旱地区。

三、我国气候 (一)我国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二)影响 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多种多样。 东部较湿润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啊?0爸洹V漳旮呶露嘤辏髟缕骄略?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癈。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

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洹6源搜岵晌剩骸俺嗟赖推勾囊贫段窃谀媳蔽?0耙阅冢窃趺纯刂迫却菰虻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癗至20癗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癝至20癝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高考地理(地形、气候、特征描述)

常见地理高考综合题 特征描述类设问专题 一、解题思路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 简洁、准确描述(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二、地理环境要素特征描述 1.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带 海陆(经度)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部,太洋东西岸,临海、离海较近,深居大陆 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行政区相邻、隔海相望,位于某地什么方位 判断其自然环境特征; 相对位置(海峡、港口、交通枢纽、经济地域)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例(09年全国卷Ⅱ)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 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

练习:1.材料一 图8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 城;首都B 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分) 2.据图,比较荷兰和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地形特征描述 描述基本内容 呈现方式 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类型 平原、低山丘陵、山地、高原、盆地、谷地等 等高线地形图、河流 地形以XX 为主,地形分布; 地势xx 高,xx 低;地势起伏大小 地势起伏 地势高低及变化(向哪边倾斜) 其它:海岸线曲折与否,喀斯特地貌 例1.简述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300 ② 等高线 河 流 ① 30° 300 600 900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