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应用

摘要:沧浪亭作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远的园林,古朴而又静谧。亭、廊、楼、轩等建筑无一不为沧浪亭增添了这种古朴静谧。而漏窗作为园林中借景的工具之一,能够让园林景观在空间上产生虚实的变化,增加景观层次。漏窗与其所框之景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更为这古意沧桑的沧浪亭增添了一份雅致与意趣。本文将对沧浪亭的漏窗从图案、分隔空间的手法及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沧浪亭中漏窗的艺术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沧浪亭;漏窗;艺术应用

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

Abstract:As the oldest garden in Suzhou gardens, Surging Wave Pavilion is quaint and quiet. Pavilion, gallery, house, villa and other buildings are all add the quaint and quiet for Surging Wave Pavilion. As one of theborrow scene’s tool in garden, the window make the landscape to produce changes in the actual and thev irtual situation in space, increase the landscape’s level. The windows and thescenery they enflamed are forming beautiful landscape pictures, fascinating,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It adds more chic to Surging Wave Pavilion which is classical and vicissitud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windows in Surging Wave Pavilion from patterns, partitio ned space’s techniques, cultural meaning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 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uzhou; Surging Wave Pavilion; Window;Application of Arts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了了几个字诠释了苏州私家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苏州园林的造园者经常运用“欲扬先抑、欲露则藏”这种手法使的园林中的景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以达到若隐若现,引人入胜的效果。他们追求的是深邃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趣息息相关。

而在苏州的所有名园中,以沧浪亭的历史最为悠久,曾有诗云:“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每每游至沧浪亭,总是会让人想起《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一句,让人在这古朴静谧的园子中流连忘返。沧浪亭自康熙三十四年重修以来“略似公共性园林,官绅燕宴,文人雅集,青皆于此,宜乎其设计处理,别具一格。[2]”沧浪亭以水环园、开门见山的独特布局使得“园内园外,似隔非隔”,沿水岸修建的从面水轩至观鱼处的复廊隔出了沧浪亭内的一方清净天地,而复廊上那些造型多样的漏窗又使得园内和园外的景色欲断犹连,连寻常景色也变的令人回味无穷。

1 漏窗的概念及其功能

1.1漏窗的概念

《营造法原》中对漏窗的定义是这样记载的,“园林墙垣,常开空宕,以砖瓦木条构成各种图案,漏洞,以便于凭眺,似有避外隐内之意。花墙外形不一,或方,或圆,或六角,或扇形,或叶形等。框中的构图更以用才不同而异,造园构形,更无限制,可随设计者之匠心,、而或精美之花纹。[2]”综上而言,漏窗就是一种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墙上的装饰性透空窗。

漏窗一般位于园林建筑,廊道,院落的墙体上。一般会设置在景观优美的地方旁边,这样便能够使漏窗有景可借。园林中的漏窗不仅造型多样美观本身就是一副画面,还能与室外之景相互交融。通过漏窗,看到室外优美宜人的景色,各种花草摇曳多姿,虽然置身室内,却仿佛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

1.2漏窗的功能

漏窗具有普通的窗户所拥有的采光与通风的实用功能,同时漏窗本身所拥有的丰富多变的图案和形式还在园林建筑的外观上起装饰的作用。除此之外,漏窗还有“障景”、“漏景”的作用,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在其《道德经》中的:“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就是对现在窗悠久历史的记录。漏窗的产生是窗在满足人们对其采光、通风的要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既有窗的基本功能、又兼具更

多审美情趣和人文内涵的一种装饰性更强的窗式。[3]正如《园冶》中说:“漏砖墙,凡有眺处著斯,似避内隐外之义。”如苏州留园廊壁上的漏窗,其纹样有六角形、八角海棠等,透过漏窗观赏园中景色,宛如隔着一层纱幕,景色若隐若现,同时,漏窗本身优美的图案,在不同光影照射下,产生出富有变化的阴影和光彩,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苏州园林中沧浪亭的复廊漏窗,不仅有障景泄景作用,还起到了借景的佳例。[4]

2 漏窗的分类及主要应用

2.1漏窗的分类

漏窗不仅仅是一种窗户的类型,从宏观的概念上来说漏窗还是一类窗户形式的统称:“花窗”、“空窗”、“景窗”按照它们在园林中的作用都可以被归为漏窗这一大类。

2.1.1漏窗

漏窗,又名“花窗”,漏窗的位置有的位于廊道的两侧、有的在廊道尽端,有的在院墙的转角处,总是让人在不经意间遇到它。它的高度大多与人的视平线相齐,一般在 1.5米左右。漏窗一般没有窗扇,洞口径大多在70-120cm之间。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形制最为复杂多样。

2.1.2空窗

空窗,又别名“洞窗”,主要位于复廊和建筑中,没有窗扇,它的尺寸一般会比较大。在园林建筑中,如果空窗属于“虚”的要素的话,那么漏窗则属于“半虚半实”的要素,空窗的设置可以使几个空间相互穿插渗透,将内外景致融为一体,又能增加景深,扩大空间,获得深邃而优雅的意境,空窗窗框还有框景的作用,“在墙的一面透过空窗望向另一面,或是一株芭蕉、或是一丛修竹,或是一峰山石,正在窗框中,两者结合就仿佛是一帧美妙的小品图画。”[5]

2.1.3景窗

景窗是一种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透过景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景窗与漏窗、空窗相比,在位置上,它主要位于厅堂的山墙或包檐墙上;在造型上,它不仅有像漏窗一样丰富多样的窗芯纹样,还有空窗框景的作用,但是在形制上又比空窗丰富。

2.2 漏窗的园林应用

2.2.1漏景

苏州古典园林中因为用地规模较小,因此大多用墙体、廊道等将园林的母体空间分隔

成多个小的子空间,但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虚实结合,想要让这些子空间相互联系,隔而不死,就要靠在墙体、廊道上的漏窗,将景色“漏”入游人眼中,使计成所说的“处处邻虚,方方侧景”的景观效果成为现实。李渔曾说过“此窗不但娱己,兼可以娱人。不特以舟外无穷之景色,摄入舟中,兼可以中所有之人物,并一切几席杯盘射出窗外,以备来往游人之玩赏。何也?以内视外,固是一幅理面山水;而以外视内,亦是一幅扇头人物。譬如拉妓邀僧,呼朋聚友,与之弹棋观画,分韵拈毫,或饮或歌,任眠任起,自外观之,无一不同绘事。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6]李渔这段话虽然说得是游舫上的花窗,但是应用在园林的漏窗上我认为也是可以的。

2.2.2借景

明代计成在《园冶?借景》中写道:“够园无格,借景有因。……高原极往往,远帕环屏,堂开淑气侵入,门引春流到泽……单蓉蔼蔼,行云故落凭栏;水面粼粼,爽气觉来椅枕。南轩寄傲,北隔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薛。” [7]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手法。造园者为创造更深层次的景观,增加景深,经常借园外之景,在院墙上的适当位置开设各种形式的漏窗,将园外景色漏入园内,“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充分借用各种自然景色,使园内、外景色相互融合,空间相互流通,将园中有限空间拓展到无限空间中,如苏州拙政园萧绮亭位于园内山坡上,通过侧面的窗子将园外自然景色借入园内,从而达到视线上的通透,空间上的幽远,景色上丰富的作用。[8]

3 苏州沧浪亭的漏窗的艺术应用

3.1沧浪亭漏窗的图案

苏州古典园林的漏窗样式多且

精美,而沧浪亭的漏窗更是被陈从周先生

点评为“品类为苏州诸园冠”,还有人说它

是“一百零八式,式式不重样”,这足以说

明沧浪亭漏窗的样式之多(图1),造型之

精美。沧浪亭的漏窗图案大致分为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几何形体顾名思义就是由直线、弧线、圆形等几何形体单独或组合使用组成的图

案,

常见

图1 沧浪亭复廊上的漏窗

的单独使用的几何形图案有万字形、冰裂纹、海棠、如意、秋叶等,而由两种及以上几何形组合而形成的图案则有万字海棠、六角梅花等。相较之下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多以植物花卉、虫鱼鸟兽、人物故事等为题材。属于植物花卉题材的有梅、石榴、葡萄、竹、松、葫芦、芭蕉等。属于虫鱼鸟兽的有蝙蝠、虎、狮、松鹤、云龙等。[9]在沧浪亭中自然形状图案的漏窗以春夏秋冬这四个漏窗最为出名(图2)。它们分别以海棠花、荷花、石榴和桃花作为漏窗图案,海棠花和桃花都是春季开花的植物,夏荷花,秋石榴,虽然没有冬季代表的图案但是依旧有文章称它们为四季漏窗,当然也有人称他们为四孔植物漏窗。这种写实的表达方式在漏窗的造型中实属少见,其寓意又十分丰富:荷花为佛花《华严经探玄记》描述真如佛性曰:女口世莲花,在泥不染,譬如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这圣洁的寓意与印心书屋、看山楼等处的佛教意境一脉相承,而石榴既是佛教中祭祀的圣果,又是民俗里象征多子的吉祥果,是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10]

3.2分割空间的手法

沧浪亭漏窗的型制丰富多彩,它们的位置灵活多变,有的在廊道上,有的在楼阁上,还有的在观赏建筑上的侧面上,所谓“处处邻虚,方方侧景”,给游人带来步移景异的景色的变化和空间多样丰富的层次感。对于这种感受唐代诗人柳宗元曾作过概述“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己”,由上总结沧浪亭漏窗所产生的空间效果主要有虚实相生、层次多变、以小见大等方面。

沧浪亭位为于市井之中,占地较小同时没有多少自然风光可借,想要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模拟自然山水,并做到空间层次丰富、四季景色鲜明的景致需要多种手法和元素的综合应用。除去植物、山石、水体以及建筑等实体元素外,墙体的高低、突兀变化也是重要手段,正是通过这些墙体的曲折变化将园中空间分隔成多个子空间,并且为避免空间的隔绝,保持空间的畅通,在墙体适当的位置开设各式漏窗和精窗,从而达到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的空间效果。[11]园林中各式漏窗不仅分割庭院主体空间,而且产生框景、点景、借景的景观作用,透过这些虚体空间看到窗后各种实体景色,几片峰石、几竿修竹,数个楼台亭阁等尽入眼帘,正是通过这种虚中纳实的手法,从而达到虚中有实的空间效果。这种以虚纳实的对比手法其实也是园林中的一种借景手法,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徊中曾作详细叙述“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近人,别有一壶天地,修草弄影,疑来隔水笙簧。园林中的漏窗正是通过窗芯的虚体部分来纳入园中实体的景色,从而创造出虚中有实的空间效果,产生空间的无尽层次感和美学感。[12]

沧浪亭中离“翠玲珑”不远处的“看山楼”三面均植竹,从海棠纹的漏窗中透出“皆

为法神”的青青翠竹,让人感觉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通过漏窗分割的空间连通、渗透,一窗连一窗景景却不同。这一幅幅“尺幅窗”、“无心画”充分做到了“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明道堂”与“瑶华境界”之间的小院周围,漏窗以串联的形式嵌于周围墙上,静谧的小院,乔木修竹、万竿摇空透过变换的漏窗构成一幅幅天然的画本,借用沧浪亭最早主人苏子美的绝句:“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坞相对鸣。”最能体现此中的动静;五百名贤祠的西侧走廊上对景为的蝙蝠纹漏窗,既有寓意丰富的漏窗图案,又以写实的形式把蝙蝠的样子塑的惟妙惟肖,漏窗外的的枫杨树和嵌入墙上的砖雕若隐若现,两个小院的空间互相渗透‘猎物寄实”的巧妙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13]

3.3文化寓意

苏州私家园林大都以“隐”、“逸”为主题思想,或表达自己归隐之意,或表达不得重用的抑郁之情等等。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苏州园林的花窗图案题材丰富,熔文学、书画、雕刻、戏曲、民俗等于一炉,大多为寓意造型,是一种观念和情感的符号。[1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漏窗图案是为了表达园主人的美好愿望或者是一种吉祥喜庆的寓意。

沧浪亭的漏窗图案中除了四季漏窗这种植物比德的漏窗外,还有一些体现福、禄、寿、喜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案也是沧浪亭漏窗的亮点之一,不仅有写实的“寿”字和“喜”字的图案,也有写意的蝙蝠图案来暗指福寿绵绵(图3)。

外,寓意

吉祥的

的象征,沧浪亭里经常用海棠形的铺地,以此来与海棠形漏窗遥相呼应。而芳香浓郁,花大色白的桅子花,也是文人们热爱吟咏的对象,桅子花又名“同心花”,喻指夫妇同心,家庭幸福。在沧浪亭中出现较多的漏窗图案还有灵芝花纹,灵芝在我国的神话中为“不死之药”,道教盛行时,又以灵芝、祥云象征如意。沧浪亭的漏窗中多以灵芝花与如意头、海棠纹等结合在一起,曲线优美,旋律自然。花窗中的灵芝花纹常与海棠纹并用,取满堂吉祥、阖家幸福之意;也经常和牡丹花纹并用,以此来比喻富贵长寿。[15]

4 结语

苏州园林的漏窗是集绘画、美学、诗词、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通过丰富多样的造型、寓意深刻的图案和与周边景物营造出深邃素雅的意境,表现出了造园主的审美意趣和其思想,为现代人体会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风俗雅致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物。苏州园林漏窗所反映的“隔则深,畅则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取景在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既是造园主极深文化修养的体现,又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物化反映。[3]品读漏窗就是在品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看到其对称或均衡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分析其蕴含的文化寓意,这样才能更加饶有兴致地感受园林带给我们的乐趣。漏窗是园林艺术的点睛之笔,其风雅与吉祥的寓意也是园主人的期许和愿望,更为现代的游园者带来了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11]而其中沧浪亭的漏窗可算是品冠苏州名园,它采用了从造型,图案到文化寓意都丰富多样漏窗,表达了造园者内心的高雅情操。研究漏窗在园林空间及艺术上的应用也对现代园林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着极好的参考学习价值。

八年级语文《沧浪亭记》教案

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胜概。我喜爱,来回地走,于是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与影子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为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洒脱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人迹罕至,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得到了休息,心灵得到了净化;看到的、听到的没有邪恶,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大概从来没有一刻时间是放下书的。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这样才更能集中思想写作罢了。”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事明允,而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到读书。到27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概地说:“可以了!”从此文思敏捷,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志诚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

沧浪亭赏析

沧浪亭赏析 一、沧浪亭历史、概况 二、沧浪亭造园特点、布局特色 三、沧浪亭建筑、植物等设计亮点 四、总结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历史 :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整体介绍】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融园内外景为一体,园外水面宽广,自西向东,环绕园周之一半后向南流去。水流澄澈,鱼戏莲叶之间,夏日莲花盛开,一水皆香。水上有曲桥斜渡,桥头有“沧浪胜迹”坊耸立,坊两侧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休息观景。沧浪亭的面积约16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静,落落大方。沧浪亭在假山东首最高处,亭为方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建筑古朴,亭的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非常协调。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廊壁置花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 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 1.总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的自我完善。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进入完全成熟的

时期,并流传海外。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 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像东京、临安这样的封建都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漕运、陆运方便,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经济开始发展。传统的坊里制已经名存实亡,转而形成繁华的商业大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汴梁虹桥繁华的大街景象[2],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奢靡的繁华。在这种氛围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大兴土木、广营园林。2、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建筑技术方面,以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成为官方和民间对但是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另外,在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有所提高,园艺技术发达,出现了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各种花卉栽培的方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浮现。3、文人占社会的主流地位。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许多大官僚同时也是知名于世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他们有的直接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有些著写“园记”描述,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和隋唐园林风格相比,两宋园林规模缩小,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腻。另外,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那就是园林。4、诗词、绘画艺术造诣达到顶峰。在宋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百姓,大力宏扬绘画之风,在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三分的兴盛局面,山水画尤其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达到最高水平,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阐述了“对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写意,写意自然不取琢饰”。两宋的山水画都十分讲究以各种建筑物来点缀自然风景,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应用 摘要:沧浪亭作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远的园林,古朴而又静谧。亭、廊、楼、轩等建筑无一不为沧浪亭增添了这种古朴静谧。而漏窗作为园林中借景的工具之一,能够让园林景观在空间上产生虚实的变化,增加景观层次。漏窗与其所框之景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更为这古意沧桑的沧浪亭增添了一份雅致与意趣。本文将对沧浪亭的漏窗从图案、分隔空间的手法及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沧浪亭中漏窗的艺术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沧浪亭;漏窗;艺术应用

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 Abstract:As the oldest garden in Suzhou gardens, Surging Wave Pavilion is quaint and quiet. Pavilion, gallery, house, villa and other buildings are all add the quaint and quiet for Surging Wave Pavilion. As one of theborrow scene’s tool in garden, the window make the landscape to produce changes in the actual and thev irtual situation in space, increase the landscape’s level. The windows and thescenery they enflamed are forming beautiful landscape pictures, fascinating,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It adds more chic to Surging Wave Pavilion which is classical and vicissitud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windows in Surging Wave Pavilion from patterns, partitio ned space’s techniques, cultural meaning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 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uzhou; Surging Wave Pavilion; Window;Application of Arts

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知识讲解

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 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 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归有光《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归有光 沧浪亭记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③有国时,广陵王④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⑤之西南。其外戚⑥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⑦淮南纳土⑧,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⑨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⑩,望五湖⑾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⑿、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⒀之所争,子胥、种、蠡⒁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⒂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⒃,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⒄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阅读理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2.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3.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4.“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 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沧浪亭记 苏舜钦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始僦[2]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1] 一日过[3]郡学[4],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3],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有国,近戚孙承右[9]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

有得,笑闵[12]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租赁 [3]过:拜访 [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独木桥 [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10]北碕:北边曲岸上 [11]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12]闵:同“悯”,悲悯。

《游沧浪亭记》(何白)阅读训练(带译文)

游沧浪亭记 (明)何白 沧浪亭在均阳之东,后负玉峰,前临汉水,古《孺子歌》濯缨处。余既辞帝所,复之人间,昔之灵秘清华之境,乃舍我若遗,意怏怏不自得,冀一濯沧浪以少纡.其怀。 居无何,州大夫林君诣余,余告以杖屦所历,而复请为沧浪主人。大夫曰:“嘻!不佞幸为香案吏,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虽然,子挟吾有以寄其牢愁之思,吾因子游而得以拒案牍之困,吾两人者交相藉也,不亦可乎?” 旦出城北门,操舟以济江。干即古槐渡,为邓陕之商所径道也。予既济,斗折而上数百跬为沧浪亭,亭踞半壁,下瞰大江,亦超然一旷观。从亭右折而南,趿级而上,为玉峰庵,庵据玉峰之半,古柏蓊然,柏下石径错以文.石。予披襟其下,耳根清籁。顷之,大夫屏.从者于山半,葛巾方袍,神气遒逸,不为风尘磬折状已。陈酒脯,欲饮予庵后太和精舍。 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垒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庵左右多隙地,筼筜万挺,沉沉却暑,碧石清江,隐见林外。少史扫石命酒,予与大夫盘礴引满,俛仰吟啸,觞爵交错,颓然自放。左右之人争窃观,不知谁为太守也。 日暝下山,予与大夫方舟而渡。水裔行旅,趋渡喧嚣。余谓大夫曰:“余不谷,幸徼大夫之灵,得为竟日之游,衎衎然乐也。今截江而渡者,指不下数十百。而为兹山一寓目者,若而人哉!乃知清华之享天所靳也。敢不拜大夫之赐已。”之中流,烟际.渔舠,鸣榔相答。复谓大夫曰:“今之渔父,非昔之孺子,何久之不托于音也?”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 歌曰:“汉之广兮,岂挠而浊,谁为为之,匪扬匪漉。汉之广兮,岂汰而清,谁为为之,匪激匪澄。毋尘而缨也,毋泥而足也,大白若辱兮,又何之濯为? 1.下列各句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冀一濯沧浪以少纡.其怀纡:缓和 B.古柏蓊然,柏下石径错以文.石文:同“纹”,有花纹的 C.大夫屏.从者于山半屏:让……退避 D.烟际.渔舠,鸣榔相答际:边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林君公务繁忙,但依然抽空陪作者一游沧浪亭,因为他想借此摆脱公务困扰。 B.沧浪亭位于县城北门外江对面半山腰,从那里可以俯瞰大江,超脱尘世,十分壮观。 C.林君命人准备酒馔,在玉峰庵饮酒赏景,纵情歌啸,左右随从都无法辨识他俩。 D.回程途中,作者发现附近渔父很像古代《孺子歌》中的渔父,于是扣舷应和他们。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5分) ⑵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垒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5分) 4.根据文段,简要概括作者的形象特征。(不超过30字)(4分)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doc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沧浪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围廊的漏窗,是沧浪亭的一大特色。细雨中的沧浪亭,更有一番风味。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最古老的,始建于五代,初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池馆。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见此处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即以四万贯钱买下,傍水造亭曰沧浪。欧阳修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买四万贯脍炙人口,历代皆有题咏。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迅抚张树声复兴沧浪亭,重建明道堂、五百名贤祠,使苏州历代前贤的名字和事迹永垂史册. 如今的沧浪亭已由原来的水边西移在山上,为一方形石亭,飞檐凌空,檐下为斗,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亭额沧浪亭三字为清代学者俞樾所书。西北石柱上镌有对联清风名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三面环水,园因水而活,进门朝东即面水轩,轩内对联一副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道出了当时主人

的愉快生活。 沧浪亭假山的东麓有亭曰闲吟亭,内置乾隆十二年御笔刻石,记载了江南当时遭受飓风灾害的情景,但亭名闲吟显然与此不妥。 从闲吟亭循廊南行,有一小巧的建筑,名闻妙香室,室外植梅十数株,室内布置典雅,为主人读书处。室名取自杜甫灯影照无眠,心清闻妙香。宁静之夜,在此静心读书,香气沁脾,俗念顿消. 看山楼在沧浪亭最南处,楼共三层,,楼下湖石崚峋,底层为印心石屋,四字为清道光皇帝所书。楼四周植有各类名竹二十多种。 沿竹林小道西行,便见一座以竹命名的小轩翠玲珑,取自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珑。室内布置简洁明了,家具均以竹节纹饰。室内对联一副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苏州沧浪亭简介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为宋代诗人苏子美所筑。沧浪亭造园艺术不同寻常,未进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凭栏依岸,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为主,山上古木参天,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南面的明道堂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五百名贤祠中嵌有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五百多个人物平雕石像。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占地面积1.1公倾。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移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介绍

[标签:标题] 篇一:四大名园 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及留园; 另外,有江南四大名园和苏州四大名园的提法, 江南四大名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个园或南京瞻园; 苏州四大名园: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 留园;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何园,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苏州园林甲天下”,其造园的思想及艺术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突出和强调的“模山范水”,与近在咫尺的独特的自然山水其实 是息息相关的。苏州园林浓厚的文人气息的体现,也恰恰就在于文人(尤其是画家) 对造园过程的参与和设计。所以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画的原理和技法从来是一脉相承的。苏州园林开创并形成了“真山真水”与“假山假水”之间高度的融通与和谐,丰富了人们认识 自然、亲和自然、尊重自然的情趣和意境。陈从周说:“假山如真方妙,其山似假便奇”,既道尽苏州山水和苏州园林之妙,也为苏州园林文化之真谛。 拙政园* 在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 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 取“拙政”二字为园名。 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初建时规模很大,除正宅外,园内有31景,包括现在的东花园(明末的“归田园”)、西花园(清末的“补园”),以及北墙外大片土地。现园面积60多亩。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全园分中、东、西 三部分。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 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狮子林在苏州市园林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年) 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改称画禅寺。狮子林即寺后花园。因园中有怪石像狮子,又因中峰禅师曾结茅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明、清以来,屡经兴废,后变为贝氏私园,1918-1926年经重修,始成现状。以假山著名,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全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 周廊壁嵌有《听雨楼帖》等书条石刻60余方,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襄的书法;文于祥的《梅花诗》尤引人注目。 艺圃在苏州市文衙弄。明代袁祖康始建,后归文震孟(文徵明曾孙),改名药圃。明末清 初归姜贞毅,改名艺圃,又称敬亭山房。后曾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园内以水池为中 1 心,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为主。园景开朗自然,颇有山林野趣,较多地保存了明代 园林的格局。 沧浪亭在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 之一。传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诗人苏舜钦买下别 墅临水筑亭,园主因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歌命名为“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韩世忠辟为住宅,大加扩建。元代园废,改为僧庵。明代复建沧浪亭, 并由归有光作记。清康熙年间(1662-1722) 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漫步渡桥,始能入园。全园面积约16亩。

沧浪亭记赏析

沧浪亭记宋代: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译文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作者简介 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父耆,有才名,尝为工部郎中、直集贤院。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北宋诗人,号沧浪翁。政治上属革新派,因而遭诬陷,削职为民,流寓苏州,筑沧浪亭。 赏析: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导读: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初晴游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初晴游沧浪亭》译文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初晴游沧浪亭》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 连明:直至天明。 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 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初晴游沧浪亭》鉴赏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苏舜钦《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僦[2] 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3] 郡学[4]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 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 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 有国,近戚孙承右[9] 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 ,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2] 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元璙的花园,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人苏舜钦购得。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租赁 [3]过:拜访 [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 [5]崇阜:高山

苏舜钦《沧浪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舜钦《沧浪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沧浪亭记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僦[2] 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1] 一日过[3] 郡学[4]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 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 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3],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 有国,近戚孙承右[9] 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 ,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和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和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 ,不和众

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2] 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租赁 [3]过:拜访 [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独木桥 [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10]北碕:北边曲岸上 [11]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关于苏州沧浪亭导游词5篇

关于苏州沧浪亭导游词5篇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州沧浪亭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苏州沧浪亭导游词(1) 你们好!欢迎来到这里!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南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人称韩园。元延祐年间僧宗敬在其遗址建妙隐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苏州知府胡缵宗于妙隐庵建韩蕲王祠。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作《沧浪亭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江苏巡抚王新命建苏公(舜钦)祠。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江苏巡抚宋荦寻访遗迹,复构沧浪亭于山上,并筑观鱼处、自胜轩、步碕廊等,道光年间,增建五百名贤祠,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建。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 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

苏州园林介绍

苏州园林介绍 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为第一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诞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主要园林有: 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 佛教园林: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 王家园林: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行宫)。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着力讲究不对称美。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着入山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

《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浪亭记(节选) 【宋朝】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 右皆林木相亏蔽⑤。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⑥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 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⑧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则洒然⑩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 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 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释】①阜f ù:土山。②并b àng:靠近。③纵广:纵横。④杠g āng:独木桥。⑤亏蔽: 掩映。⑥坳ào:低洼。⑦倚q í:弯曲的堤岸。⑧榜b àng:摇桨,划船。⑨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⑩洒然:畅快的样子。?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踞:蹲坐。?形骸:身体。?汩汩:沉浮。?磨戛:折磨。 17.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18.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19.《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2分) 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其地益.阔 自以为大有所益.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B.旁无民居. 居. 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C.水之阳.又竹 已而夕阳. 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 D.不亦鄙.哉 肉食者鄙. (《左传·曹论战》) 17.(3分)C 18.(3分)B 19.(2分)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20.(3分)D

苏州沧浪亭集句联赏析

苏州沧浪亭集句联赏析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钜撰苏州沧浪亭集句联 【注释】梁章钜,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纵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楹联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沧浪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沧浪亭,故名。全园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起伏,树木苍翠,有山林气象。并利用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联成一气,扩大园景。在园林设计中独具一格。 【鉴赏】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是一副佳联,上下契合,天衣无缝。上联,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下联,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情韵是那样缠绵、妩媚。使人入得园来,觉得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分外可亲,满园美景都是无价之宝,真令人留恋难舍。名园对名联,相映成趣。倘若我们略加分析,此联就更加值得玩味。中国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崇尚高雅、清淡、闲适的意境。由于中国社会政体的特殊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具对社会政治实体的依附性。儒道两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大精神支柱,达则尊孔孟,积极入世,讲究修、齐、治、平;否则重老庄、消极出世,向自然,寄情山水。在古典诗歌中,家国之忧与对山林的陶醉是两个基本母题。对政治的消极引来了对审美的积极,换句话说,消极的人生态度恰与积极的审美态度接壤。由此,在文艺作品中士大夫通过移情作用,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溪都感到亲切和愉悦,从大自然与秀丽中得到美的享受,当西方文学家把大自然视为恶敌,笔下常指写人与自然力的搏斗,流露出恐惧之意时,中国的文学艺术却在大自然中怡情养性,自得其乐。话说回来,清水、明月这自然之物是特别受文人青睐的,吟水弄月者为高人雅士。如苏轼曾在《前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再看欧阳修《会老堂口号》是“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文人对山水有情的就更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清风、明月、近水、遥山成了失意文人心灵的避难所,所以这副对联情趣的高雅获得了普遍的赞赏。

《沧浪亭记 (明) 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沧浪亭记 (明) 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注]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②攘窃:指窃取帝位。1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环:环绕B.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易:改变 C. 迨淮南纳土迨:到,等到 D. 极一时之盛极:完全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 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钱鏐因乱攘窃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8.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2分)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9.翻译下列句子。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2分)译文:参考答案:16.D(极:尽)17. D(A之:结构助词“的”/到、往;B乃:却,表转折关系/于是,就;C于:在,介词/被)18.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错一处扣0.5分)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治”1分,大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里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故地。文瑛多次请我写一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写的只是亭子的胜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我说:“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内城的西南面修建南园,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那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海之地成了宋朝土地时,这个园子也未被荒废。这时苏子美开始修建沧浪亭,后来一些和尚住在这里。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庵以来已达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事,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这样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朝廷和社会也都发生了沧桑巨变。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所见之处,太伯、虞仲曾经在那里建国,阖闾、夫差曾经在那里争战,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那里经营他们的事业,然而这一切都已消失了,庵和亭子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这样,钱镠只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延续了四代,子孙姻戚乘机而起,奢侈无度,修造的宫殿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亭子,却被一个和尚如此看重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文瑛喜欢读书,爱写诗,常与我们这些士人交游,大家称呼他为沧浪和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