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一数 比一比-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一数 比一比-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一数 比一比-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数一数(P2~P5)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倒数

四、教学过程:

(一)口头数数: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谁来数数看。

(二)看图数数。

1.激发兴趣(展示插图)

问:这是什么地方?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谈,然后指名说一说,教师反复问:你还看到些什么?

2.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图中的个数。

①教学“1”,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一面国旗,一位老师等,分别加上圈

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板书“1”

教师领读,学生读,还有其他东西的数量是1吗?

②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方法按“1”进行。

③认读1~10各数(顺读、倒读、抽读相结合)

3.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小结

(四)作业:放学后你可以去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二、比一比

单元计划: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

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

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体验,感知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多少、长短、高矮。

教学难点:1、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能正确表达比较结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比多少和练习一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前不久一场14号台风——云娜把小兔家的老房子刮跑了,现在小兔子一家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在造一座新房,乐于助人的小猪也来了,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河里的小鱼也来看热闹了。热情的小兔还在桌上准备了一些水果招待客人。

咱们去看一看。(P6)

(二)教学“多”、“少”

1.了解“同样多”

①说一说图中有几只兔子在搬砖?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②用学具摆一摆,教师板书:连接兔与砖(一一对应)

③1只小兔→1块砖,没多余,我们说小免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

样多)

④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身边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⑤动手摆出同样多的二个物体并说一说。

2.理解“多”、“少”

①图中有几头小猪在搬木头?1头猪→1根木头,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

小猪“少”

②学生摆一摆多少

③说一说:()比()多()比()少

④图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出多少?

⑤干完活,大家分点心该怎样分?为什么?

⑥找一找身边的二件事物来比一比多少,并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1~4

课堂作业指导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P9~10 练习一5~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矮。

2.学会一些比较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长、短

1.感知物体长短

①出示一些长短明显的线、铅笔和尺子。

②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③出示二支长短不明显的铅笔,猜一猜哪根长?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①怎样才能确定二支笔到底哪根长?

②同桌互动。

③指名上台比一比。

④说说方法。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实践操作比长短

①看书本P9,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②自由组合,比长短。

③汇报:你和同学比什么?

4.练习练习一5,6

(二)教学高矮

感受

出示一组物体,二只杯子,二张桌子,二个人,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高矮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

比较高矮的方法

比一比,验证。

看书P13 第9题,谁能很快说出谁高谁矮,为什么?

请一人站在凳子上与另一个人比,说说谁高谁矮。

小结方法:比身高应站在同一平面上。

3.游戏

四人小组比高矮,排排队。

(三)巩固练习P12 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