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试卷(I)卷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试卷(I)卷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试卷(I)卷

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7·天津) 下面是2006年度和2016年度有关“天津旅游”的词云图,是根据国内十大旅游网站筛选出的高频词汇生成的,字号越大,表示该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关注度就越高。(9分)

(1)

请对比两幅词云图,简要概括天津旅游十年间发生的变化。(3分)

(2)

结合2016年度词云图反映的情况,为天津旅游写一段80字左右的宣传推介短文。(6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一上·扶余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

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C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D .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2)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 .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 .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B .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C .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 .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3. (9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6年,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高。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85亿元,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提高7.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舟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材料二: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达16.73亿。在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不少出版社的发力重点。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鉴于数字化的趋势,国家层面已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布局,其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也被纳A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更是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规划,设计了多个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引导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今年5月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还启动了20家出版融合实验室、42家新闻出版业标准,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在给出版行业相关公司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挑战也在所难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表示,在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外部环境、观念、机制、人才、资金、技术都会因储备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互联网仍在快速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不断优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王山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出版流程,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很多新技术和机器在这一行业逐步得到应用。

(摘编自卢扬、郑蕊《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1)下列关于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电子出版物出版总收入最少,数字出版比重变化最大,报纸出版总收入下滑最多。

B . 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成为拉动新闻出版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C . 数字出版增长快,在总收入比重、增长额、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等方面保持领先。

D . 报纸出版是新闻出版产业中下降的板块且降幅明显,它面临着来自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 出版单位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技术Ⅱ平台数据的利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来抓,会让数字教育出版格局更阔大。

B . 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出版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这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 .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虽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产业总收入在持续增长,这与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有关。

D . 《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为数字出版作了国家发展规划,设计了工程项目,制定了行业标准。

E . 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

(3)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将有哪些新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12分) (2017高一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禾

刘亮程

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注]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

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

【注】梭梭: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1)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

(2)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3)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二上·红桥期末) 阅读庄子的《庖丁解牛》,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

B . 批大卻,导大窾,导:牵引

C .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丢弃

D . 善刀而藏之善:擦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 .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C .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D .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庖丁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其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B .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C . 庖丁解牛之始“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D .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处世哲学,蕴含若深刻的哲理。

(4)请说明文中画线语句阐释的道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上·友好期中)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注)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释】鸂鶒(xī chì):水鸟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东邻西舍无相侵”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 “蚕娘洗茧前溪渌”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收束,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 . 晚春本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本诗作者却并非重在写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但宁静中可见农忙,可谓景中有情,景外有人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月考) 完成下列各题。

(1)《诗经·氓》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们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 ,________”。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18高三下·阳高开学考)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寒假,厦门理工大学发出10万元“亲情红包”鼓励学生回家过年。可见,物质奖励必然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由此可知,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外在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只要学生有了好的德行,大学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

①物质奖励未必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9. (5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月考) 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相应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________,________;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一上·临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大学毕业生,一事无成很烦恼,他去向智者请教,智者没对他说教,示意他稍安勿躁,对他点头微微笑:“先帮我把水烧开。”青年看见了炉灶,大水壶灌满了水,柴火正旺火苗高。烧完柴,水仍未开,青年勤快不吵叫,又去捡来些柴火,耐心地添柴再烧。壶水终于烧开了。智者问:“请别烦躁!如没足够柴烧水,把水烧开,有啥招?”青年认真想了想,摇头,想不出高招。智者无可奈何说:“这没啥可以烦恼,把壶水倒掉一些,这算不得啥高招!”青年人恍然大悟。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曾经的豪情万丈,到头来身心俱疲。不如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功。另外,我们只有不断地捡拾“柴”,才能使人生不断加温,最终让生命沸腾起来。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3-1、答案:略

3-2、答案:略

3-3、答案:略

4-1、答案:略

4-2、答案:略

4-3、答案: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答案:略

6-2、答案:略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答案:略

7-2、答案:略

7-3、答案:略

7-4、答案:略

7-5、答案:略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答案: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