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_图文.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_图文.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_图文.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1 青岛241.74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 167.74 43 贵港167.58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 143.85 56 遂宁143.18 57 湛江143.14 58 淮南140.84 59 包头140.71 60 南宁140.39 61 宿州140.10 62 亳州139.99 63 深圳139.45 64 抚顺138.98 65 泸州138.64 66 内江137.88 67 大同137.73

长春市居民出行特征调查

《南关区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及出行预测》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随着长春市城市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长春市的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居民的出行也方便了许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轿车、摩托车、助力车进入各家各户,这无形中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些许压力。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道路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解长春交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也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在工程研究中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分析的综合能力,在老师的安排与领导下,我们组对长春市南关区居民出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任务 (一)通过得到的数据分析居民出行特征 (二)在此基础上进行2015年、2020年长春市南关区居民出行需求预测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在长春市南关区以及朝阳区桂林路一带的居民。(学生、工人、服务人员、职员、公务员、教师、退休人员以及个体) 调查对象一共分为七个年龄段: 6-14 和15-19这两个年龄段一般以学生为主,出行的目的一般为上学。 20-29、30-39、40、49年龄段的人一般是上班族,出行目的一般以上班 为主;50-59、60岁以上的居民大多是退休在家,出行一般都是休闲娱 乐,购物。 (二)调查方法:现场实地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答案的真实性,准确性,调查员在调查时都是在被调查者旁边做指导,并与其交流,得到其家人 以及朋友每天的出行资料,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与人力,于此同时我们 还大量观察并且收集有关数据。 四、实施过程及结果 (一)制表以及划分交通小区 此次调查我们将南关区划分为六个交通小区以及朝阳区的一个交通小区,具体划分情况见附表1。 (二)调查内容 为了确保我们此次调查的准确性以及广泛性,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工人、服务人员、公务员以及一些从商人员进行了调查。并且此次调查内容我们主要侧重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出行方式、到达地点、到达时间、出行费用几个方面。并且附带调查了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以便于我们分析整理数据。具体请见附表2。 (三)组内分工

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出行特征分析

第二章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出行调查与特征分析 第一节概述 一、引言 掌握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的个体出行特征,了解城市交通主体——人的出行活动规律,不仅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基础,同时它为交通规划和交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配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进行,掌握蚌埠市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出行的最新动态,在蚌埠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于2002年6月12日(星期二)在蚌埠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出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表)方式进行,共采集了有效居民样本21692人,总抽样率为4%。 为了处理大批量的数据,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获得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为今后蚌埠市的客运交通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一) 居民出行调查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 蚌埠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在蚌埠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蚌埠市规划局、蚌埠市规划设计院、各区政府以及各区管委会和街道办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采取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居委会—居民的分层组织形式,于2002年6月12日进行了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结合蚌埠市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有利于家庭访问调查的形式,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 2、工作计划 本次调查根据调查规模的大小、内容的繁简、数据处理手段及调查队伍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在计划内,对调查的范围和规模、内容和深度、方法和步骤、人员组织、时间进度、费用开支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根据蚌埠市的规模、性质、布局和城市交通的现状,全部工作分为准备、调查、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成果报告五个阶段进行,调查工作程序框图如图1-2-1所示。

图1-2-1 蚌埠市居民出行调查工作程序框图 (二)调查范围和交通小区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的调查范围为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规划过程中,将规划区域划分为91个城市内部交通小区及4个对外交通小区,对应将规划区内现状用地划分为65个城市内部交通小区及4个对外交通小区。 (三)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内容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一般包括个人特性、家庭特征、职业特征、出行次数、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出发地点、到达地点、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情况。将上述内容编成人口出行调查表。 1、调查表的设计 蚌埠市居民出行调查表的设计内容按计算机输入规格要求,全部内容由汉字加编码绘制成一张表格,目的是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速度、精度和效率。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流动人口出行调查表单独设计,由于调查内容的不同,在宾馆、饭店的流动人口出行调查表与在汽车站、火车站的流动人口出行调查表分别设计。 (1)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表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表包括个人情况、出行情况、填表选项、填表说明四部分。个人

2020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该项研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囊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 第一部分:生活满意度指数 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 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 图 2007-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 趋势线 平均值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高出10.6个百分点。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 图 2014-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4-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城市人口分析——人口在城市内的迁居问卷调查

实验报告 课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实验项目:城市人口分析——人口在城市内的迁居问卷调查指导教师: 实验室:专业:城市规划学号:学生姓名:成绩: 一.实验时间 2010年10月22日-24日 二.实验地点 恩施市清江水岸小区小渡船街道百花苑小区 三.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个区域(如工业区、街区等)人口与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讨论,有助于了解人口这一因子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城市人口容量的界定提供理论支持。 四.实验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按上述的内容设计问题,包括满意度调查、迁居者属性特征调查以及人口迁居特征调查。其中人口迁居特征调查方法①迁移方向性特征调查方法:把每个居住小区迁居住户的前住地标在地图上,以便分析迁居的方向性特征和空间特征;②迁移距离特征调查方法:把迁居距离分成215km、215~5km、5~7km和7km以上的4个等级来说明迁居的距离特征,分别作出各居住小区所有迁居的累计曲线;③迁居空间类型特征调查方法:把城市地域划分为CBD(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划定的范围)、旧城区(1949年时的建成区)、新城区(解放后的建成区)三种空间类型,并将人口迁居的空间类型组合为9种:CBD-CBD、CBD-旧城区、CBD-新城区、旧城区-CBD、旧城区-旧城区、旧城区-新城区、新城区-CBD、新城区-旧城区、新城区-新城区;分3个迁居时段,把所有迁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空间特征。五.实验结果 1.满意度调查 表1-2-1小区居民满意度调查表 2.迁居者的属性与类型特征调查 表1-2-2a小区迁居者的属性特征调查表 周次:星期:节次:日期:

表1-2-2b小区迁居者的属性特征调查表表 3.人口迁居特征 (1)迁移性特征 表1-2-3小区迁移性特征调查表 (2)迁移方向性特征 把每个居住小区迁居住户的前住地标在地图上,画出迁移方向性特征图 (3)迁移距离特征 表1-2-4小区迁移性特征调查表 根据表格数据作出各居住小区所有迁居的累计曲线。 (4)迁居空间类型特征 表1-2-5小区迁居空间类型特征调查表 分3个迁居时段,把所有迁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时段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空间特征。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城市结构与出行特征文献汇编

汇编目录 第一编 1.Ewing,R.,and Cervero,R.(2010).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76(3),265-294. 2.Ewing,R.,and Cervero,R.(2001).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a synthesi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1780(1),87-114. 3.Cervero,R.,and Kockelman,K.(1997).Travel demand and the3Ds:density,diversity, and desig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2(3), 199-219. 4.Cervero,R.,and Duncan,M.(2006).'Which Reduces Vehicle Travel More: Jobs-Housing Balance or Retail-Housing Mix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72(4),475-490. 5.Cervero,R.,and Wu,K.L.(1998).Sub-centring and commuting:evidence from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1980-90.Urban studies,35(7),1059-1076. 6.Krizek,K.J.(2003).Residential relocation and changes in urban travel:does neighborhood-scale urban form matte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69(3),265-281. 7.Handy,S.L.,Boarnet,M.G.,Ewing,R.,and Killingsworth,R.E.(2002).How the built environment affects physical activity:views from urban planning.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3(2),64-73. 8.Handy,S.,Cao,X.,and Mokhtarian,P.(2005).Correlation or causality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vel behavior?Evidence from Northern Californi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10(6),427-444. 9.Handy,S.L.,and Clifton,K.J.(2001).Local shopping as a strategy for reducing automobile travel.Transportation,28(4),317-346. 10.Zhang,L.,Hong,J.H.,Nasri,A.,and Shen,Q.(2012).How built environment affects travel behavior: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d use and vehicle miles traveled in US cities.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5(3),40-52. 11.Saelens,B.E.,Sallis,J.F.,and Frank,L.D.(2003).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walking and cycling:findings from the transportation,urban design,and planning literatures.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5(2),80-91.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 告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 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 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 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本论文试着就至今30多年来中国交通工具的 变化作简要概述,并对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作简要探究分析。 关键词:改革开放交通工具变迁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然而中国也还没有高速公路。因南方水

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从上述情况不难知道,当时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道路建设状况较差、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在我国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种步行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以及当时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等等因素,使得人们普遍选择步行出门。小时候妈妈常说,她以前常常要担着菜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附近的市场上卖掉,即使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我仍能看到一些担着菜或其他商品从家里步行到圩市上卖的老奶奶。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用一句玩笑话: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在大人的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的稳定。 一、改革之初交通工具变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乘着改革开放的第一股春风,中国道路建设蓄力起步,

城市生态学(4.2.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人口结构是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城市人口结构(urban population structure),又称城市人口构成。将城市人口按其各种属性表现出的差别构成分类的比例,可分为两类:(1)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如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2)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如阶级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文化结构、宗教结构、语言结构、职业结构、经济收入结构等。城市人口的数量、年龄、性比、密度、分布和行业特征等等都是城市人口要素。这些要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城市人口结构的状况。 一.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人口数量或人口大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个体数,含固定人口总数和流动人口总数。 城市人口的数量是不断地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流)入率和迁(流)出率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能用下式表示: N t+1=N t+B-D+I-E 式中,N t是时间t时的人口数量;N t+1是一个时期后人口数量;B、D、I、E分别是在时间t和t+1期间出生、死亡、迁(流)入和迁(流)出的个体数,城市人口基数(t时间的城市人口数)和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流)入率和迁(流)出率一起影响着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 如果不考虑迁(流)入和迁(流)出的人口个体数的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数量亦可简化为: N t+1=N t+B-D 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出生数和死亡数之差等于人口的增长量。因此,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对比关系。出生数多于死亡数时,表现为正增长,出生数少于死亡数时,表现为负增长,出生数等于死亡数时,人口数量相对稳定。 另外,城市人口的寿命、出生率、死亡率、转化率和迁移率等都深受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城市环境与人口数量仍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反映的是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亦称城市人口构成,即在城市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级人口数分别占城市总人口数的比例。各年龄级的划分,因分析的目的不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般的情况下,是把城市人口划分成:托幼年龄、中小学年龄、劳动年龄和老龄,或划分为:幼龄、生育龄和老龄等。 一般来说,城市人口是异龄群体,含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他们分别构成城市人口的不同龄级,不同龄级的个体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率,则构成城市人口年龄比率,由幼龄到老龄各个龄级的年龄比率构成人口的年龄结构。 通常将城市人口年龄结构模式归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其中增长型是指在人口年龄结构中,老龄级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小,而幼龄级个体所占比例最大。在发展过

2017城市人口排行

2017年中国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城市人口是怎样排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7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一起来了解吧。 2017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 1、重庆市2884.62 重庆人口多,不过神奇的是,重庆的房价并不高,不过新政出台,央行年内三度降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迎来了大利好,重庆楼市回暖会越来越明显。 2、上海市2301.91 均价:31670元/㎡,环比:↑1.13%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上海的房价已进入一个常态化的上升通道,北广深的房价未来将延续上涨态势。 3、北京市1961.24

均价:32131元/㎡,环比:↑2.12% 4、成都市1404.76 成都是有名的天府之国,不过人口虽然多,房价也不是特别高企,是不少人安居乐业的好去处。 5、天津市1293.82 平均价格:12033元/平方米环比涨跌:-0.49% 6、广州市1270.08 均价:18484元/㎡,环比:↑1.02%%

7、保定市1119.44 保定虽然名气不大,不过想不到小小的城市中,也有那么多的人口。 8、哈尔滨市1063.60 进入春季后,哈市楼市加速回暖——为完成年终销售大单、推盘走量,抢跑红五月烧热红六月已成为各家开发商的共识。

9、苏州市1046.60 平均价格:11503元/平方米环比涨跌:-0.03% 10、深圳市1035.79 均价:30615元/㎡,环比:↑0.08% 深圳房价疯涨,然而没想到深圳的人口竟然不是的2017排名城市或地区人口(万人) 1重庆市2884.62

3北京市1961.24 4成都市1404.76 5天津市1293.82 6广州市1270.08 7保定市1119.44 8哈尔滨市1063.60 9苏州市1046.60 10深圳市1035.79 11南阳市1026.30 12石家庄市1016.38 13临沂市1003.94 14武汉市978.54 15邯郸市917.47 16温州市912.21 17潍坊市908.62 18周口市895.32 19青岛市871.51 20杭州市870.04 21郑州市862.65 22徐州市858.05 23西安市846.78 24赣州市836.84 25菏泽市828.78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篇一: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工作及主要结论 北京市第三次全市交通综合调查简介北京市曾于1986、XX年进行了两次全市性交通综合调查,为北京城市交通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此后5年,北京市交通状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同时据新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所确定的城市和交通发展新思路,急需在现阶段开展新一轮全市性调查。 调查共包括八个专项,12个分项。其中规模最大的居民出行调查一项涉及了18个区县,150条街道,共858个居委会,家庭户数近10万户,被调查人口超过30万。调查组织实施机构由三级调查办公室组成,成员包括相关21个委办局及18个区县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 一、居民出行调查 1、调查背景 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机动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北京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出现了规划目标提前实现、城市发展空间饱和、大城市病逐渐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其中,交通拥堵问题极其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北京市于1986年开展了第一次以居民出行调

查为重点的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于XX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市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居民出行调查也是其重点内容。这两次调查成果都为各阶段北京市城市交通规 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促进了定量分析工作,满足了大量的实际需求。此外,虽然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大力建设智能交通应用系统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交通流检测数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了一系列交通调查专项等,但这些调查成果都仅仅针对交通系统的某一子系统、某一分析方面或者城市区域的某一部分,因此从全市交通系统研究的角度,都无法代替居民出行调查的重要地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步入家庭轿车普及期,居民出行特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道路交通状况也显现出新的特征。自XX年至今的五年中,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至XX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由XX年的132万辆发展至230余万辆,市区范围内保有量也已达150余万辆,车辆在居民出行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与XX年相比较,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城市交通问题也日趋突出,要解决好北京市目前的交通问题,陈旧的数据已不敷使用,迫切需要组织第三次居民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低碳生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政府政策,能源清洁技术等 宏观方面,以微观个人为研究对象,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对中国城 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不低碳的生活行为习惯的成因,并探讨提 出改进居民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倡导居民采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社会实践调研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 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 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 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 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 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 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 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 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 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 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 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 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 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 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 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 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47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新人教版

高频考点47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2019·天津九校联考)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自2018年开始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据此完成1~2题。 1.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 ) A.鄂尔多斯B.邯郸 C.包头D.石家庄 2.对北京住房供需匹配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B.外来人口迁入 C.住房拆除改造面积D.住房建设收益 (2020·天津市南开区高考模拟)有经济学者研究发现,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即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认识了一些朋友,学会了技术,积累了一些钱,更懂得了市场怎么运作,然后回农村工作,因为家乡有用武之地。据此回答3~4题。 3.“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发展 C.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是指“城归”人员( ) A.数量的大幅度提高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读“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 6.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D.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2020·江西省临川九校模拟)2019年3月,多省份2018年度常住人口数据陆续出炉,下表为“部分省份常住人口统计”。依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省份2018年常住人口(万) 2017年常住人口 (万) 增加数增长率 广东省11346 11169 177 1.58% 山东省10047.24 10005.83 41.41 0.41% 河南省9605 9559.13 45.87 0.48% 四川省8341 8302 39 0.47% 江苏省8050.7 8029.3 21.4 0.27% 上海市2423.78 2418.33 5.45 0.23% 北京市2154.2 2170.7 -16.5 -0.76% 天津市1559.6 1556.87 2.73 0.18% 7.广东、山东常住人口数量位居前列,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③房价④环境⑤公共服务水平⑥落户政策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①③④D.②④⑤ 8.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现负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B.经济活力欠佳 C.环境污染严重D.交通拥堵 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9~11题。

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排名

中国城市常住人口排名(前50,2011年)注: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排名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 1 上海市1750 1230万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8区 3 粤1 广州市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组团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变化趋势分析

组团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变化趋势分析 李 娟1石建军1吴子啸2 1.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 要:随着全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布局由单中心集聚逐渐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从而居民出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应用纵向和横向对比研究方法来更准确把握组团城市居民出行特性的发展变化趋势。首先对国内石家庄市在2000和2007年不同时期的居民出行特征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又对石家庄和广州两个组团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作横向比较分析,从而看出组团式城市的居民出行特征指标随着城市规模、布局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相应的结论有助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设计和研究,并且对同类城市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组团城市;出行特征;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47(2007)04-0070-06 Analysis on the Change Tendency of Group City’s Resident Trip Characteristics LI Juan1 SHI Jian-jun1 WU Zi-xiao2 1.Key Laboratory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China 2.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national urbanization rate, the layout of cities’ space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a single center’s to a multi-central group’s, thus the resident trip characteristics also have corresponding change. Having compared the resident trip characteristics of Shijiazhuang city at different period in 2000 and 2007, an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hijiazhuang and Guangzhou cities in the same years, a conclusion was go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scale, the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s of 收稿日期:2007-10-31. 作者介绍:李 娟(1982-),女,山西长治人,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交通信息与行为控制方向的研究。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 我国人口基数大。各族过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生活。基本以黑河腾冲为界,以东人口多,以西人口少。沿海人口多,内陆人口少。平原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 中国人口现状 一、人口总量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第 32卷第 3期 2008年 6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Jou rnal of W uhan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T ran spo rtati on Science &Engineering V o l . 32 N o. 3June 2008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收稿日期 :2008201224 邹志云 :男 , 40岁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邹志云 1, 2 蒋忠海 3 胡程 2 2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学院 1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 528000 摘要 :, 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 从出行次数、出行 4个方面进行分析 . 通过对城市进行分类 , 找出不同类型城市的居 , . 对居民出行次数 , 按照人口规模分类 , 建立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模型 , 通过建摸的方式找出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居民出行次数规律 . 关键词 :回归模型 ; 人均出行次数 ; 出行目的 ; 出行方式结构 ; 出行耗时中图法分类号 :U 491. 2+5 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 , 居民出 行特征分析越来越得到重视 . 居民出行是指居民为完成某一目的 , 使用某一种交通方式 , 耗用一定时间 , 从出发地经某一路径到达目的地的位移过程 . 居民出行调查是指对居民一天内详细出行情况的调查 [1]. 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和推理 , 按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指标分类 , 分析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及变化特征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