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

入学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以前,成人叫他们“小朋友”,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而从此之后,成人称他们为“学生”了,学习成为他们义不容辞的头等大事。在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的帮助下,严格遵守着一定的纪律制度,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随着新的生活环境的到来,儿童的身心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家庭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怎样帮助儿童学习?作业时间越长效率就越高吗?孩子有了过失怎么办?如何培养子女的道德观……?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和大家谈谈。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处在两个高峰之间,是一个相对的平稳、均衡时期。学校保健室设有儿童健康记录卡,对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心跳、血压、胸围等项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家长可以从期终的成绩报告单上了解到。我们这里着重讲四个问题。

1.视力:

眼睛这扇窗户,既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又接受外部信息。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家庭中一些细小的环节上常常不够注意。

(1)关于照明度问题。据调查,很多家庭由于孩子做作业的桌子采光不好或电灯瓦数过小,使桌面照明度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省下电费买眼镜”的结果。一般来说,白天应最好让光线从左边射入,黄昏时不要让孩子做作业,夜间要注意电灯的瓦数及电灯距离桌面的

远近。一般说来,日光灯:8瓦,50厘米;8.15瓦,75厘米;20瓦,100厘米;30瓦,120厘米;40瓦,150厘米;白炽灯:15瓦,30厘米;25瓦,50厘米;40瓦,75厘米;60瓦,100厘米。

(2)关于看电视问题。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看电视时的视力卫生。看电视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小时。还要根据早晚光线,天气阴晴等情况,开上一盏小灯,以增强背景照明。否则影象的抖动,过大的亮度都易造成近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有人做过实验,让学生看新闻纪录片,少的看一小时,多的看四小时,然后测定他们的疲劳程度,发现后者中枢神经兴奋状态恢复缓慢,表现在不容易转移到新的活动中去。

2.骨骼肌肉:

骨骼的硬化是逐渐完成的。一般要到身体发育完全成熟时,骨胳硬化才完成。所以看到老人跌倒后容易断骨(完全彻底钙化),而小学生的骨骼比较柔软,未完全钙化(有机成分多,无机成分如钙质较少)。因此小学生骨骼的特点是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

在学校里,老师比较注意学生坐、立、走的姿式,但在有些家庭中常常被忽略。例如桌椅的比例高度不合适,让孩子长时间地伏案作业,这就很容易造成儿童驼背。还有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孩子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带来了体型上的变化,因为害羞,就喜欢背弓着走路或站立。男孩子觉得自己有点象男子汉了。站立或行走的时候就有点“甩相”。这些如果不及时纠正,也会影响到儿童正常的骨骼发育。现在

孩子上学,书包往往有一定的份量,加上经常习惯于用右肩背书包,这就很容易引起单肩倾斜,所以家庭应该给孩子购买双肩背包,使两肩用力均等,双手又活动自如。

古人说:“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这些方面掉以轻心,由于孩子骨骼软的特点,就会形成脊柱、胸骨变形,不仅影响人的体型美,而且还会影响人的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这对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肌肉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的。儿童因为骨骼的发育快于肌肉,所以一般都显得细长、柔软、松驰。就肌肉发育的特征说来,是大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即手臂,腿部肌肉发育早,而手指等部分的小肌肉发育较晚。根据这些特点,家长要注意:

孩子喜欢跑、跳、投掷,看上去没有个安定的时候,这是大肌肉群发育带来的正常现象。成人主要是控制好运动量,不要使之过度疲劳。因为肌肉的力量较小,所以不要让儿童搬过于重的东西。写字、编织、画图、泥工、剪纸等都是要求小肌肉灵活,精确运动的,这些活动在家庭中可以辅导孩子进行,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3.大脑: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主要在于具有高度复杂特殊化的器官—一人脑。人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的机能,人的聪明与否,取决于大脑的发展和利用。因此家长们要使孩子聪明一点,就要学会科学地训练、利用大脑。

怎样看孩子的做作业问题。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做功课的时间

越长,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孩子做错一道题,写错一个字时,罚做也是常有的事,结果怎样呢?孩子坐在那里,有的眼皮塔拉、昏昏欲睡,有的心早已飞到了小伙伴中间。罚做作业时,头上几题、几个字例还可以,后面却越做越槽,惹来了家长更大的火气,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人脑虽然有很大的潜力,但却是非常容易疲劳的。当儿童专心作业时,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就产生了相应的优势、兴奋中心。如果刺激时间过长,形式单调的话,大脑这一区域就会自然地产生抑制。因为超过了一定的“度”而产生的抑制,叫超限抑制,是一种避免神经细胞继续受损的保护性抑制。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业时间。家庭作业的量是外加的法码,更要严格控制。否则不仅损伤了儿童的大脑,而且影响了学习兴趣。

怎样看孩子的游戏和业余爱好问题。许多孩子现在都怕学习,这里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社会风气、教学方法、作业难度),就家长来说不许孩子玩,只准他们读书写字也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认识呢了游戏和业余爱好是恢复大脑疲劳的重要手段。前面提到,学习是很艰苦的脑力劳动时间一长,大脑就会产生疲劳。但人不能脑子一累就睡觉(午间、晚上睡觉是必须的,保证脑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脑管学习的区域得到充分的休息,回过头来再学习,效率就会高出几倍。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作业时间过长时,还要叫孩子出去玩玩。游戏和业余爱好也是训练大脑功能的重要方法。身体的活动,尤其是手的活动对脑的开发有很大的意义(从神经通路上看的)。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由于手脚分工,两只手可

以自由地从事各种复杂的活动,经过长期发展、演变,人的大脑皮层区域中支配手的领域要比其它部分大得多。所以让孩子多动动,反过来是能促进大脑发育的。游戏和业余爱好是陶冶性情、丰富生活的重要途径。儿童除了课堂念书,课外作业外,要集邮,聚糖纸、香烟纸,跳橡皮筋,打台球……而在许多家长眼里,这些都是不务正业的歪门邪道。但是作为一个精力充沛、渴求知识的孩子来说,仅仅一些“正业”是不能满足他们的体力和精神需要的。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空闲时间,用低级、庸俗、粗野无聊的东西来填塞,还是用高尚纯洁、文明有趣的活动来充实?家长要重视儿童的业余生活,了解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在第二课堂里获得更多的信息来促进课堂学习,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性情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二)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正处于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的时期。如在感知时常常较笼统,把相似的事物相互混淆记忆材料不注重理解,缺乏方法,以机械识记为主;思维活动展开时往往凭借形象的教具,生动的描述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感活动丰富,但易冲动,易转化,稳定性较差;做事情常常虎头蛇尾,难以坚持到底,意志发展水平较低;个性中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正在形成。

随着学习生活的到来,社会对儿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成为懂得基本道德规范、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虽然许多具体的教育工作由学校负责进行,但作为家长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积极配合(产生合力而不是分力)教育孩子呢?下面就培养品德、辅导学习两方面谈谈。

1.怎样培养儿童品德?

一个儿童品德的好坏(勤劳、懒散;诚实、说慌;勇敢、胆小……),往往比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健康情况的好坏,学习分数的多少,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更大。父母最揪心的是孩子品德上的问题,所以配合学校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家庭教育的头件大事。

(l)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

一个各方面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在家庭里、学校中、社会上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过失。例如和奶奶顶嘴了,拿买文具的钱买棒冰吃了,踢球撞了张家小弟弟,碰坏王家玻璃了,上课递纸条,考试斜眼了等等,最后这些“信息”都以告状的形式集中在爸爸妈妈面前,怎么处理呢?

首先要对孩子的过失作个调查分析,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心悦诚服,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其次爸爸妈妈要取得一致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做红脸,一个做白脸,两个人一起惯或一起打,都是不好的。这样容易形成孩子无所适从,或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不愿扫地;在爸爸前规矩,在妈妈前撒娇;更

加骄横粗野或变得胆小懦弱。这样就在纠正儿童过失的过程中又增添了新的过失,这是家长们要注意的。

儿童形成过失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是因为缺乏道德认识,所以常常犯错不知错。虽然他们上了小学,但由于思维水平发展的局限,对抽象的道德理论并没有真正掌握,他们常常分不清谨慎和胆小,勇敢和鲁莽,尊重老师和拍马屁等是非界线,把横穿马路和汽车打电话看着是当英雄,对向老师二报情况的同学进行讽刺。遇到这一类为问题,关键是要讲清道理,采取放任的态度,就会出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状况;采取训斥的态度,能一时有效,但并未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以后还会重犯。

还有些孩子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没有形成自觉的习惯,所以常常知错还犯错。例如,他们很敬佩邱少云叔叔,也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可是当抽屉里有一本小人书,操场上传来阵阵笛声时,心里又会痒痒的,注意力就分散了。家长让小孩子上街买一样急用的东要,并嘱咐他别贪玩,快去快回。孩子满口答应。可是在半路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就会把大人的话忘得一千二净。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己的情感占了上风,不能自然而然地按照成人提出的要求去做。如果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自觉执行纪律,严格完成别人交待的任务),这些毛病就不会出现了。所以家长要注意训练行为,并使之形成习惯。要对孩子提出很具体的行为准则,并不断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如家里来客人怎么办?别人先打了我怎么办?妈妈生病时应该怎么办……

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应该从提高认识和训练行为两方面入手,当然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儿童以训练行为习惯为主,中、高年级儿童不仅应该知道怎样做,而且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提高道德认识。

不管是认识的提高还是行为的训练,当父母的千万不要忽视孩子自身的情感因素。当他有了过失,受到了你严肃的批评,脸红了、头低下来了,说明孩子感到难为情,教育已经产生了效果,继续喋喋休,大声怒斥就显得过头了。当孩子敲碎了一只碗,作业本上有了叉,弄脏了新衣服,对这些可原谅的过失,家长也爱唠叨个没完,无休止地批评,会使孩子的心灵变得麻木起来,长此以往,孩子对一切批评都会无动于衷,由于消极情感的阻碍,教育要产生作用就困难得多了。

总之。家长要了解孩子,使孩子的每次过失都得到最恰当、最公正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讲明道理,激发情感,培养习惯,训练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2)正确对待孩子的劳动:

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富裕,孩子的劳动观念怎样呢?许多大人宁肯自己吃尽千辛万苦,也要保证让儿童过得舒服、安乐、甜密。这些孩子脑子里只知道一切都会有人替他们安排得很好,不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困难,需要通过自已付出意志代价去克服,不知道在享受之外还要去尽义务,自我服务和自主独立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合理必需的劳动不仅有利于大脑功能的调节,而且有利于人格

的培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公民,他们在整个社会中的价值决定干他们能在何等程度上参加劳动及为这种劳动所作的准备。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创造性的人,因此儿童不应该把劳动看作是强加的重担,而应当看作是这样一项活动,他虽然也要求努力和紧张,但能带来快乐,能被人视为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在劳动中能培养互相援助、支持、尊重劳动者、同志情谊精神,劳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具有很大的意义,会照料自己,啥活都会干一切都能做得顺手的人是何等愉快和幸福啊”。对这段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有利于意志的锻炼:意志是有目的自觉克服困难的行动,而刺绣、扫地、洗衣服、修理桌椅等等劳动都是带有这种性质的活动。就拿冬天洗衣服来说吧,为了把衣服洗干净(目的),要把手伸进冰凉的水里,要用力搓洗,要克制想玩、想抱热水袋的欲望(困难),最终把脑子里想的变成实际做到的,这就是意志锻炼。也许不少家长说: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多做点,让他把学习搞好吧。实际上劳动是有利于学习的,这不仅反映在使大脑活动得到交替,还反映在对学习的态度上,因为学习不象游戏那么富于情趣,教师的要求儿童往往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而智力活动是一项特殊的脑力劳动,是否能自觉地提出目的,果断地执行决定,顽强地战胜困难,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许多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优秀,原因就在于意志的薄弱。应该看到,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意志品质是能迁移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希望家长们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态度:在一个家庭里发生这样一件事,晚饭后妈妈觉得有点不舒服,对十四岁的儿子说、今天你收拾一下桌子吧,儿子冷冷地回答道:我不是保姆。_接着心安理得地读起小说来。妈妈感到很伤心,自已忙里忙外宝贝着心爱的儿子,到头来培养了一个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者。对自己的妈妈就如此这般,对他人的劳动及劳动成果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的确,一个从来就只知道安逸享受的人,怎么会体验到别人劳动的艰辛,怎么会去关心、帮助别人呢?我们应该从小就让儿童处于受教育的地位,让他逐步学会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复杂的感情(遇到挫折时烦恼。欣赏成果时愉快),学会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体贴同情、尊老爱幼)。这一点不仅是儿童自身理想性格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稳定和睦家庭结构的重要因素。

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不能仅仅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劳动力,而要同培养儿童的品德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和谐的全面教育。

2.怎样辅导儿童学习?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对上学感兴趣吗?学习成绩怎样?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吗?作业会不会做?现在小学的各科教材难度都有所提高,加之儿童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在某种程度上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帮助。怎样有效地辅导儿童学习呢?

(1)激发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精神振作,思路敏捷,即使学习中暂时碰到了困难,

也会积极地去动脑筋,想办法,并且以战胜困难为快乐;而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孩子就会把上课听讲、作业练习、复习考试当作苦差事,面对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由于自信力不足,烦恼的情绪干扰,表现出无能为力。所以当家长的要了解儿童在为什么而学习,注意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不能只知道叫小孩子做功课,看到他背着书包去学校就满意了。

有的家长喜欢提前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孩子,这样一来,孩子第二天上课时因为懂了,就不专心听讲,对课堂学习就没有兴趣了,而且还会形成骄傲、满足于一知半解等不良习惯。但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学不懂功课,就时常严厉地责怪,挖苦他们(有时甚至当着许多人的面),使儿童从心理上感到自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子,对学习的兴趣就会一天比一天淡薄。也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在作业中一遇到困难,就马上给予帮助,教方法,给答案,甚至代劳。这样孩子又觉得课堂听懂不听懂无所谓,反正家里有第二老师,同时也滋长了依赖心。所以家庭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在内容上以巩固知识、帮助预习为主。因为孩子是否对课堂学习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干新材料和主体经验之间的关系,完全熟悉的,一点不懂的都不能激起人的学习欲望。在方法上要以开发智力为主,尽量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或在大人的稍加指点下完成作业。这样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成人的要求,就会坚信自己在学习方面是一定能成功的,就会更加喜欢智力活动,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是不同的,低于级学生往往是具体的,

狭窄的、浅近的、他们常常为了得到好分数,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父母的物质奖励;中、高年级的学习动机比较抽象,广阔、远大,知道当前的学习和今后升学的关系,希望自已做一个有文化、有出息的人,希望以后能为祖国服务。家长在这些方面要努力和学校配合,不断根据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高尚的学习动机。现在有不少家长以给钱、买皮鞋作为诱饵来刺激孩子学习,这样做,只重外部强化,忽视内因调动,似乎也有效,但这种效果是短期的,(我们并不排斥必要的奖励,最好是购置些学习用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能够得到额外报偿的活动,学习的自觉性、责任感就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2)创设学习环境:

学习是一项高度紧张的脑力活动,为了保证大脑管学习的区域形成强烈的兴奋中心,必须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使学习有效。

我们看到许多小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正是自已肚子最饿的时候(大脑工作需要血糖),家长最忙的时候(淘米,烧菜,忙晚饭),光线最昏暗的时候(即使点上灯,房间的照明度仍不理想),这样的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有的虽然在晚饭以后要求孩子做功课,但大人忙着聊天,或者看电视,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下,小孩子的注意力就相当容易分散(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刺激物,也是最容易分散注意的刺激物),于是就会出现作业“马拉松”,这不仅影响作业质量,而且妨碍睡眠。我们建议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应该有一个适宜大脑工作的环

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在下午完成作业后再玩,也可以在吃罢晚饭,稍加休息之后进行。我们不提倡父母“陪公子读书”,但我们希望父母在这个时候也坐下来读读书、看看报,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孩子一边写字,一边开着收音机听小说连播,有的孩子做算术,一旁却放着小人书、常识作业,手在此,心在彼,也是极不利于注意稳定的,家长要帮助子女培养专心致志进行学习的好习惯。

(3)正确对待分数:

老师和家长都非常习惯于把分数看成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指标。的确分数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分数及成人对分数的态度又是儿童强烈的学习诱因。但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对待分数。

小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并不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后每次高分都和奖励联系在一起,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低分都和惩罚联系在一起,引起懊恼、痛苦、失望等消极情感,经过如此反复,对分数也就越来越注重了。现在不少家长也在提价,规定子女考80分甚至90分才算及格,这就更加重了他们学习时的思想负担,而精神压力越大,脑子越糊涂(有的孩子说脑子里象一盆面糊),一考试就肚子疼。有的家长越骂,孩子会发呆。也有不少家长只要子女功课好,分数高,什么品德、文体、业余爱好都不管。这样的孩子就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全合格的人材(有的大学生犯罪判刑)。

家长们同时还应该看到,由于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

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等同的。这不仅反映在同样的老师、教材、孩子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有差异,而且反映在就是获得同样分数的儿童身上,所付出的代价也不是等同的。对甲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对乙来说却是含辛茹苦的。我们要表扬的不但是分数本身,更重要的是孩子为获得分数而作出的努力,从而使儿童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增强自信力,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孩子学习拿了低分,大人总是着急的,训斥责怪都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是粗枝大叶形成的?是课上开小差?是平时作业抄袭了?是复习方法不对头?……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是有效的,有的家长平时不管孩子学习,看到低分怒火冲天,这种教育方法子女怎么会接受呢?又怎能有效呢?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试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答案 一、单选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 A、孟子B、墨子 C、老子D、孔子 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 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 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 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 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 1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B

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幼儿(幼儿园)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幼儿园)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幼儿生理的发展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生理发育期。 海狸在出生几个小时就能够潜水、屏住呼吸游泳;田鼠和家鼠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只要几个星期;而人类需要生命的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完成其成熟过程。 幼儿的生理发育主要是指身体各部分、各种器官、组织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长是指数量的增加,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量出来的变化,如身高、体重和各器官的增长。 发育是指质的变化,如各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分化、成熟等。 幼儿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了解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将使我们更加懂得该怎样对待幼儿,理解并尊重幼儿。 二、幼儿动作的发展正是由于人类动作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度复杂性、控制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得动作的发展成为个体发展的重要任务。 幼儿动作的发展成为个体发展的重要任务。 幼儿的动作发展是其生活、游戏、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直接前提,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动作的发展本身有着严密的内在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存在一 1 / 6

定的常规,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有规律可循的动态发展系统。 研究幼儿动作的发展过程,掌握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丰富人类对幼儿成长过程的了解和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理解。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我们平时常说的侧耳倾听、聚精会神、目不移睛,实际上都是人在注意时的一种状态,即人在注意时的外在表现,心理学上说的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在其心理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 当人们处在观察、思考、想象等心理过程时,实际上都存在着一种大致相同的心理状态,存在着对某种事件和现象的心里倾向性。 正是因为有这种特殊的集中,即注意的集中才能完成观察、思考、想象等心理过程,否则就不能完成任何活动,即使是最简单的活动。 因此、注意总是有一定对象的,并且是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四、幼儿感知与观察的发展如果你将一只苹果放在 7 个月大的婴儿面前,他一定会伸手去抓。 苹果的红色,在他的眼中引起视觉;苹果的香气刺激他的鼻子,引起他的嗅觉;抓到苹果后,苹果光滑的表层,苹果的温度引起他皮肤的触摸觉和温觉;苹果的重量引起他的本体觉;咬在嘴里的甜汁会引起他的味觉。 。 。 。 。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答案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图式: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同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不能同化新经验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认为任何物体都有生命。 二、选择题 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 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 2.( B )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D )。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 4.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 )。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华生 6.自我意识的成分不包括( D )。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 7.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C )。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8.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C )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9.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三种教养模式,以下哪个不是以上的教养模 式( B )。 三、简答题 1、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20-40)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40-60)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老年期) 5、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阐释了自我概念、同一性获得等基本概念,而且对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幼儿科学教育作业

作??业 1.第1题 不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A.气温的变化 B.四季的成因 C.雨、雪现象 D.季节变化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 2.第2题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 的发展过程或所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 A.科学实验 B.观察 C.分类 D.科学游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 3.第3题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 ~3岁 ~4岁 ~5岁 ~6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 4.第4题 "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 ~3岁 ~4岁

~5岁 ~6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 5.第5题 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 ) A.绳子 B.秤 C.直尺 D.钟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 6.第6题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 7.第7题 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 ) A.情景观察 B.情景评价 C.自然观察 D.自然评价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 8.第8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第三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就是“为什么教”的问题,这一章讨论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例:为了让幼儿养成刷牙的习惯,教师用黑色水彩笔描画后代表牙齿上的细菌,让幼儿观察这是不科学的) 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启示幼儿科学学习的媒介,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一是科学知识的“科学”,二是科学知识获得过程的科学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1.科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呈现领域的广泛性 2.幼儿科学探索领域的宽广性 3.幼儿科学教育的奠基作用 根据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1.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 2.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3.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1.幼儿一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点 2.自然现象的地域性和季候性 根据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1.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不要照搬 现成的材料。 2.要灵活地当地事物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搜集的材料 3.根据当地季节变化特点,恰当地编排教育内容,而不要固守统一的计划。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根据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1.结合幼儿生活选择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的内容 2.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 3.引导幼儿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 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

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单元测试答案

答案以官方为准,仅供参考。不是全对,后果自负。侵删 第一章 1.【单选题】学前期是指:()。 答案:3-6岁 2.【单选题】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1-3岁是:()。 答案:口语学期关键期 3.【多选题】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些规律性,这些规律性表现在:()。 答案: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具有方向性和 顺序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4.【多选题】定性观察法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描述性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 答案: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

5.【多选题】在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需要注意:()。 答案:对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以排除偶然性因素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尽 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的状态,减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观察记录必须详细、准确、客观,既要记录 行为本身,又要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必要时可借助表格、录音和录像等辅助手段观察者在观察前要做 好准备工作,确定观察计划、观察内容和记录方式等,并对观察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二章 1.【多选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将胎儿的发育划分为以下哪些阶段()。 答案:胚胎期胎儿期胚芽期 2.【单选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婴儿大脑的生长是一个恒定的过程,当其生长达到某一特定水平后就不再有变化。但现在研究发现,婴儿的大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换句话说,婴儿的大脑具有较强的()。

答案:可塑性 3.【单选题】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心理社会发展第一阶段的任务定义为获得“基本信任”。而发展信任感的关键因素是:()。 答案:敏感、及时、一致的照顾 4.【多选题】母婴之间的依恋类型包括:()。 答案: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5.【多选题】安全型婴儿的母亲都有哪些表现:()。 答案:母亲的行为倾向于敏感性而非调谐错误、接受而非拒绝、合作而非控制,提供情绪上的可获得性而非疏离在婴儿哭泣时能很快地抱起他们,并充满柔情和关怀地抱着他们 第三章 1先学前期是指:(D)。 A0-3岁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 义

第一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涵义 思考题:你认为:什么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是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是世界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略)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框架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第二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第三节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第五章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节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节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第二节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第七章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幼儿科学游戏 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八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第九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 科学是什么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分别被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经验性的延伸 科学是过程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相处有多么不易家中有6岁儿的父母,必须不断地告诉自己:“这只是孩子的过渡期……”否则大人可能会比6岁儿更常发脾气。接着就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妨安慰自己:“他会渐渐成长为可爱的孩子。”并想象7岁儿善解人意的模样,或者回想他以前5岁时乖巧温柔的模样。不要动不动就去研究6岁儿的行动,应以宽大的胸襟;当然也不要对6岁儿所说的话太耿耿于怀,尽量以幽默的方式去解释,以保持愉快的心情。不管是多令人生气的事,如果讲一次就让6岁儿领悟或立刻改悔,这很可能完全无效;大人一旦忍不住发脾气地说:“一定要给你一点教训!”他们就会斜视大人,进而采取对立的态度。这时候,孩子完全不会考虑到大人生气的目的是在教育,而只是一味地与大人的态度、言语和感情对立。父母应该避免与孩子造成对立的局面,多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勾通,必须要忍耐孩子耍脾气的肚量。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方式6岁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引起争执,但是他们对母亲爱的要求却仍相当强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个人独占母亲,并希望母亲照他的意思来做。前一刻才说:“我最爱妈妈。”这会儿不高兴马上又翻脸说:“妈妈最坏,我讨厌妈妈!”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渴望落空后的心态。只有在母亲处于需要同情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受伤或遗失了贵重东西时,6岁儿才会坦率地显示其令人讶异的同情心。因此,与其命令他:“快点做!”不如告诉他:“啊!妈妈好累哦!所以才忘了叫你赶快做这件事!”这样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顺利达成目的。由此可知母亲与6岁儿应该随时保持从容的心理及幽默感。对于母亲的命令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以表示反抗的态度,这也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因此,这个时候唯有以温柔的态度来处理,才不致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另外,对弟妹的嫉妒也是造成问题的起因,母亲不要以为他比5岁的时候懂事了,反而应同情他的心理,抽空陪陪他玩以前常玩的游戏,使他回忆过去的岁月来获得满足。而且,如果凡事不以他为优先他也会不高兴,因此母亲对于他的细微表现也应该夸赞一下,使他有成就感。(转下文)下一篇: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下)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 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这四点分析,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目标的长远性 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合理化、科学化,不再片面要求学前儿童学习知识,发展各项能力,而且更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家开始重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例如在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首要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也由知识经验、科学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的顺序变为情感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知识经验的科学合理的长远目标。 二、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能使幼儿关注到身边的事,切合实际探索的需要,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如在《纲要》中幼儿科学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第七点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项认识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在科学教育内容中,活动更多的去注重把幼儿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生成性能力发展得更好。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环境”中,开展保护环境的课程,这不仅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也对其爱护环境的经验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中也有提出“对周围的科学现象的关心”等促进幼儿生成性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方法的多样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八种:观察、实验、种植与饲养、分类、测量、表达与交流、科学游戏和早期科学阅读,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增加趣味性。如观察,即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幼儿在此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等进行观察和思考,不但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也享受了其中的乐趣。 四、过程的探索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观察探索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与记录、表达和交流。如幼儿突然对蚂蚁感兴趣了,想知道蚂蚁是怎么搬东西的,那么接下去幼儿可以对其进行大胆的猜想,可以是利用以往的经验,也可以在观察后做出合乎自己逻辑,但有错误的猜想,最后可以有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用图画、符号、表格、简单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记录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述,在表述的过程中还有仔细倾听他人的观点。虽然过程有些复杂,但其中的探索性却很耐人寻味,即在做中学,在学中乐。

智慧树知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单元测试答案

答案以官方为准,仅供参考。不是全对,后果自负。 侵删 第一章 1.【单选题】学前期是指:()。 答案:3-6岁 2.【单选题】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1-3岁 是:()。 答案:口语学期关键期 3.【多选题】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些规律性,这些规 律性表现在:()。 答案: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 序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4.【多选题】定性观察法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描述性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研究结果的方法,包 括:()。 答案: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

5【.多选题】在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需要注意: ()。 答案:对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 进行,以排除偶然性因素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的状态,减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观察记录必须详细、准确、客观,既要记录行为本身,又要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必要时可借助表格、录音和录像等辅助手段观察者在观察前要做好准备工作,确定观察计划、观察内容和记录方式等,并对观察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二章 1.【多选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将胎儿的发 育划分为以下哪些阶段()。 答案:胚胎期胎儿期胚芽期 2.【单选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婴儿大脑的生长是一个恒定的过程,当其生长达到某 一特定水平后就不再有变化。但现在研究发现,婴儿的大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 境的影响和制约。换句话说,婴儿的 大脑具有较强的()。

答案:可塑性 3.【单选题】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心理社会发展第一阶段的任务定义为获得“基本 信任”。而发展信 任感的关键因素是:()。 答案:敏感、及时、一致的照顾 4.【多选题】母婴之间的依恋类型包括:()。答案: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混乱型依 恋 5.【多选题】安全型婴儿的母亲都有哪些表现: ()。 答案:母亲的行为倾向于敏感性而非调谐错误、接受而非拒绝、合作而非控制,提供情绪上的可获得性而非疏离在婴儿哭泣时能很快地抱起他们,并充满柔情和关怀地抱着他们 第三章 1先学前期是指:(D)。 A0-3岁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2节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结构 1、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可以分解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1)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 《幼儿圆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是:①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③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⑤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幼儿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幼儿科学教育单元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一般有“时间单元”和“主题活动单元”两种。 ①“时间单元”,是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或一周内要达到的目标,相当于“月计划”或“周计划”中的科学教育目标。例如:幼儿园中班九月份的科学教育目标。 ②“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气味”。 (4)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幼儿园小班“可爱的蚕豆荚”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以上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各阶段性目标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2、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例如,“知道生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用词“知 道”、“了解”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例如,“能够根据豆荚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用词“能够”(3)科学情感和态度教育目标。 例如,“喜欢探究周围的自然现象”。用词“喜欢”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 (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 (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

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的括号内。每小题 3分,共30分) 1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加涅 B .皮亚杰 .布鲁纳 D .布鲁姆 A C 2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B C D 3 A C 4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 .心理学依据、科学依据、社会依据 .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学科依据、心理学依据、行为学依据 .科学依据、社会依据、行为学依据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地方性 B .启蒙性 .时代性 D .环境性 .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 h 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 这是()。 A C .挑选分类 B .二元分类 .感知分类 D .多元分类 5 .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 艺术作品的是()。 A C 6 A C 7 A B C D 8 A B .图片 B .歌曲 .谜语 D .科普画册 ?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 ?橡皮泥 B ?昆虫标本 .编制机 D .放大镜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组织资源、 .物力资源、 .人文资源、 .组织资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n 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物力资源、 组织资源、 生活资源、 物力资源、 ()。 天然资源 人力资源 组织资源 自然资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