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

自从社会分工产生后,随着等级观念的深化,在建筑中也注入了等级的差别。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个介绍:

殿式、大式、小式

殿式:是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无疑是最高的等级。佛教建筑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建筑中的三清殿等也属于此类。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意味。如采用黄琉璃瓦,重檐庑殿式屋顶,朱漆大门,彩画绘龙凤图案等则是帝王之所。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普通建筑。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该类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棋彩饰也有严格的规定。小式:为普通百姓的住房规格。

基座的级别

最高级基座:它是由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使得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该类建筑仅限于皇宫中最高级的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级殿堂中,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等。而故宫三大殿基座高达二十五市尺左右。较高级基座:即通常称的须弥座,原是佛像的底座。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建筑式样也被中国纳入,以显示使用者的高贵地位与级别。这种基座上也有汉白玉石栏杆,常用于较高级宫殿和高级的寺观殿堂上。高级基座:其基座座壁带有壁柱,基座上带有汉白玉石栏杆。它多用于宫殿建筑主要建筑的两庑等次要建筑中。一般基座: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与小式建筑中。据《大

清会典》记载: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房屋台基准高二尺,四品官以下到士民的房屋台基高一尺。就普通而言,中国古建筑的基座,以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其四周包有一层用砖石垒砌的座壁。除了显示等级外,基座的最普通功能则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因为古代木结构建筑极普遍。

踏道的等级

踏道,是建筑物出入口处供人进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踏道的设立,也含有等级因素。阶级型踏道,是最常见的一种,也称踏跺(台阶),可分三级。一般台阶:此即谓如意台阶,由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往上,叠砌而成。它的三面皆可供人上下。一般建于次要房舍或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入口处。高级台阶:用长短一致的石条砌成,并在其上左右两边各垂直铺设石条一块,故称垂带台阶。它用于高级建筑物。较高级台阶:这要在垂带台阶的两边加上石栏杆,它一般用于较高级的建筑物中。斜道:又叫辇道或御路。其倾斜度平缓,可以行车。分两种形式:一、铺设光面或印花方砖;二、在斜坡道上用砖石器棱侧砌而成。台阶的发展,也是由简而繁。当其被赋予礼仪等级后,在较正式的建筑中,宾阶、主阶也有了区别。七世纪以后,一些大型建筑物特别是皇宫、庙宇大殿前又有三阶并列或分列的做法。讲究的御道,在后来又雕龙刻凤,饰以水浪云气,以示皇帝专有,两旁的自然便是大臣进退的台阶了。不过,这种斜道后来逐渐成为了装饰。

由于木结构组成的梁柱关系,故而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开间。开间,即是四根柱子围成的一个空间,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组成的基本单元。间的正面(迎面)通常称开间,其纵深则叫进深。开间(又简称间)多以单数命名,其尺寸或相等或递减。从等级制看,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的专用。即皇宫大殿九开间、五进深。现存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太庙大殿,在清时由九开间扩为十一间,这更显示了“皇威”。清朝规定,王府正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寝室两重各五间。明朝则规定,公侯府第大门三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三品至五品官员,厅堂也是七间,门用黑漆锡环(王府为朱漆大门)。六品至九品官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建筑的正房则不得超过三间。

斗拱的级别

斗拱是我国古代时木结构建筑特有的结构物件。它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棋、斜的昂组成。使用斗拱,可支撑屋顶出檐,减少室内大梁的跨度,并将屋面大面积荷载经其传递到柱上。斗拱的发展,也是由简到繁,由实用性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结合。在等级社会,斗拱同样有等级的区别。在高级宫室建筑中,斗拱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斗拱的大小,与出挑的层数有关,层数越多,说明等级越高。同一时代的建筑,有斗拱的级别高于无斗拱的,斗拱多的又高于斗拱少的。

彩画是在建筑物梁枋上饰以鲜明的色彩图案,以达到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并相应地表现该建筑物主人的等级身份。至少在战国时,宫室建筑物的梁枋上已有彩画。汉代彩画的题材常以云气、仙灵、植物、动物为图案。六朝时莲瓣又较流行。唐宋以后,几何图案和植物花纹渐多,色调也由红色转为青绿,并大量使用晕。宋代彩画,从大的方面,可分作:1.五彩遍装法。它以青绿叠晕为外缘,内底用红色,上绘五彩花纹;或用朱色叠晕轮廓,内底用青色,多用于宫殿、庙宇的主要建筑。2.碾玉装以及青绿叠晕棱间装,用青绿为主的彩画。前者以青绿叠晕为外框,框内施以深青底描淡绿花;后者用青绿相同的对晕而不用花纹。此类彩画多用于住宅园林及宫殿等的次要建筑。这种方法对明、清影响甚大。3.解绿装、解绿结华装和丹粉刷饰等。这是以刷土朱暖色为主的彩画。解绿结华装,就是通体刷土朱,以青绿叠晕为外框的解绿装,并在土朱底上绘上花纹。而丹粉刷饰则是遍刷土朱,并以白色为边框。刷饰用于次要房舍,为彩画中最低等级。此外还有将二种彩画交错配置的,称杂间装。明代彩画以旋子(在藻头内使用带卷涡纹的花瓣)为主,外形呈椭圆,花瓣层次较少,造型简洁,极少用金,风格趋于淡雅。而且规定庶民房舍不准饰彩画。结合明清时期彩画的特点,其等级分为以下三类:1.和玺彩画。这是最高的等级。如北京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和内廷如乾清宫、交泰殿等皆用之。特点是主要画面用两个形象如书名号的线条,其间用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并大面积的沥粉贴金,较少用晕,

又以蓝绿底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显得金碧辉煌。2.旋子彩画。它的应用范围较广,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都用。如北京故宫的南薰殿、长春宫、东华门、神武门等。旋子彩画的特点是主要画面用书名号似的图形括起(《》)。括线视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定。高级的描龙画凤,贴金;低等级的不贴金,只能画一道墨线。这种彩画在明代宫殿建筑中十分流行。3.苏式彩画。比以上二者要低,多用于住宅园林。其布局灵活,绘画题材广泛,常绘历史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等。如北京颐和园长廊,故宫东西六宫等。

屋顶的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颇为丰富,这不但使这种建筑倍添丰姿神韵,而且也体现了它的森严等级。第一等级:重檐庑殿顶。庑殿顶,在商代甲骨文、周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及南北朝石窟中已有展示,在考古发掘的宫殿型遗址中也有发现。这种屋顶的前、后、左、右四面皆有斜坡,若加重檐,则其等级最高,用于皇宫、庙宇的主殿,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等。第二等级:重檐歇山顶。歇山顶,在汉代明器、北朝石窟画中有所发现。它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名九脊殿。歇山顶若加上重檐,等级也十分高,如北京故宫保和殿等。第三等级:单檐庑殿顶。如故宫的弘义阁、华英殿等。第四等级:单檐歇山顶。如故宫的东西六宫(除开景阳宫、咸福宫)。第五等级:悬山顶。初见于汉画像石、明器,它有两面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如北京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的神厨、神库之中的

房舍。第六等级:硬山顶。其面世大约与砖的大量生产有关。明清以后,广见于我国各地。其外形是屋顶两面坡,但不悬出山墙外。如北京故宫保和殿两庑等。第七等级:四角攒尖顶。在一些六朝的墓葬、北魏的石窟中多有发现。但攒尖顶多用于面积不大的建筑,如亭、阁、塔等,其特点是屋顶较陡,无正脊,几条垂脊交合于顶,其上覆以宝顶。四角攒尖顶的例子如北京故宫中和殿等。第八等级:盝顶。初见于宋画。其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八角形屋顶,顶部是在平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如北京太庙六角井亭、故宫御花园内钦安殿等。第九等级:卷棚顶。也是两面坡,特点是两坡相交处成弧形曲面,无明显的正脊。如北京故宫内古华轩等。

色彩反映的等级

起初,染上油漆或涂料,只是为了对建筑起保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色彩的用法又渗入了等级的因素。如《礼记》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色,大夫苍,士黈。”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赤色多象征喜、富,故而宫殿的宫墙、檐墙多用红色、宫殿的门、窗、柱等也一律用朱色,因此文学作品中“丹楹”、“朱阙”、“丹墀”、“朱榱”等描写之。自隋代以来,黄色反映在等级上,已远超红色的地位,并成为皇帝专用的颜色,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云:“……隋制,天子常用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殿式建筑琉璃瓦也用黄色。由于黄色的上升,红色在亲王府邸等也可以用了。但贫民百姓建筑的门柱仍多用黑色。

中国古建筑图解

第一章屋顶 屋顶就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总起说来,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就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瞧,屋顶就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总之,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就是各式各样。屋顶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级的区别。 硬山式屋顶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就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与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

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就是使用青瓦,并且就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的地方。悬山式屋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就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就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挑于山墙之外。从外观上来瞧,这可以说就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悬山式就是两面坡屋顶的早起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就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中国古建筑常识

古建常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概述 中国古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即以木构架为其主要结构方式,在这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构造方式、建筑风格诸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可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流光异彩。 木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必然有其内在优势。这些优势大致是: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由株、梁、檀、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 3.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多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中国古建筑有其完整的木构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抬梁式、穿斗式为主。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就初步完备了,后经不断提高,产生一套完整比例和做法。此种木构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在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跟。当柱上采用斗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结构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架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檀条方向,在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框架。这种木框架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斗拱的应用。所谓斗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拱层迭装配而成的组合部件。斗拱至迟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至汉朝,成组斗拱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拱形式不止一种。经过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拱式样趋于统一,并用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之基本尺度。后来匠师们将这种基本尺度逐步发展为更周密的模数制,就是宋《营造法式》所称的“材”。“材”分八等,而每等“材”又分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宽。根据建筑类型先定材的等级,然后构件的大小、长短和屋顶的举折都以“材”为标准决定。至明清,模数制在大式建筑中变为以斗口为基本权衡单位,在小式建筑或无斗拱大式中以柱径为基本权衡单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由于等级制的关系,只有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斗拱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承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其它节点上,而出檐深度越大,斗拱层数就越多。斗拱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因而以斗拱层数的多少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 二、明清建筑的主要形式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实物中,明、清建筑站着相当大的数量,它们是我国文物

古建筑屋顶形式精华版

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卷棚顶、攒尖顶。然而六种建筑屋顶形式同时出现在一起的恐怕不多见,山西解州(hàizhōu)关帝庙却是一个特例。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顶。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图片:解州祖庙午门)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图片:常平祖祠献殿)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即四面斜坡

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解州祖庙鼓楼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屹立于世而为万方敬仰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建构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位于屋身的上部份,形制多样,体积庞大,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内而外依次由三部分组成,是为基层,结合层与面层,并加上屋脊装饰等。传统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制,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的。坡顶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几种。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在处理大脊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 屋顶的形制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等级有关。按照形制等级高低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等形制因为不用在重要的建筑,故而不列入等级。 一、主要的屋顶形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主要的建筑形制,一般用在宫殿建筑、官府、皇家园林、寺院等。

1.庑殿顶: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宋称为“五脊殿”、“吴 殿”;清时称为“四阿殿”,《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中古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制。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时代,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则为单檐庑殿顶。

转载 中国古建筑小常识

转载中国古建筑小常识 中国古建筑小常识(注:本文所用图片及部分资料均来自百度搜索)——梁思成与《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图一)成书于1944年,作者梁思成。他是我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因而他也被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正是这位宗师与其夫人林徽因一起,顶着抗日战争纷飞的炮火,置艰难困苦的恶劣条件于不顾,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用了近10年的时光,对全国近200个县城的两千余个古建筑项目进行考察,“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系统收集、记录、整理各类有价值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撰写,这本巨著因而也成为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建筑历史。《中国建筑史》在总述中国建筑历史的基础上,对各时期建筑活动、现存实物又进行了略述,并就每一时期的建筑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脉络清晰,行文流畅;文字优美,富蕴诗情。书中术语颇多,然因图文并重,相得益彰,虽业外人士,读来也全无艰涩苦硬之感,相反温润如玉,齿颊留香,想来这一切应得益于夫人林徽因相助之缱绻。梁思成先生在他的1954年油印本《中

国建筑史前言》中说道:“在编写的过程中,林徽因、莫宗江、卢绳三位同志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过她校阅补充”。梁夫人不但以同行的身份给梁先生以专业的帮助,更以诗人、作家的浪漫,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一抹诗画意韵,令著作余味无穷。故而,《中国建筑史》不仅是梁先生的颠峰之作,更包含了林徽因对中国建筑艺术、对梁思成先生的一片深爱之情,也使得这部反映中国古建筑宏大雄伟之气的历史巨著,氤氲些许温婉柔曼的女性气息。正是不求多情而自多情矣!图一《中国建筑史》 一、建筑是民族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这是梁思成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绪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建筑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区别其他国家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处。 在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按照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建筑物的式样和规模,皇帝、皇亲国威和贵族阶层的建筑、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建筑、平民百姓的建筑 等等,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 古代礼制中关于建筑型制的规定非常具体,包括屋顶式样、面阔的间数、装饰的色彩、彩画的形式等等都有详细规定。 建筑等级制度甚至被列人朝廷的法典之中,违者不仅是违礼,而且还是犯法,重者可招致杀身之祸。

建筑等级制的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屋顶式样 最高等级:庑殿,只有皇谓的建筑才能用,其次是歇山,再次是悬山,再次是硬山,其他式样就不按等级划分了。 庑殿顶和歇山顶又有重檐(两层屋檐)和单檐二层屋檐)之分,重檐等级高于 单檐,所以最高等级就是重檐庑殿顶。 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因为它是皇宫中的正殿,最重要 的建筑。天安门只是重檐歇山,因为它只是皇宫的前门。 北京故宫太和殿)

天安门) 二、开间数 两根柱子之间叫一个开间。最高等级是九间,后来发展到十一间,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但是理论上仍然是九开间为最高,只有皇帝的建筑才能用九开间。 其次是七间,皇亲贵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可以用七开间。再次是五间,朝廷一般官员和地方政府官员可以用。平民百姓就只能用最小的三间了。 九开间(北京故宫乾清宫)

五开间(宁远文庙大成殿) 三开间(四川自贡西秦会馆) 建筑上的数字等级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即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中的“术数 。阴阳五行学说中奇数(单数)为阳,偶数(双数)为阴。阳数中最高的数是九,所以在建筑中凡用火的数字就是最高等级,例如开间九间、台阶九级、斗拱九踩、门钉九路、屋脊走兽九尊等等。

【中式元素】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

中式古建屋顶

中国古建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2010-08-22 09:46:38 阅读1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 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 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 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 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 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屹立于世而为万方敬仰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建构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位于屋身的上部份,形制多样,体积庞大,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内而外依次由三部分组成,是为基层,结合层与面层,并加上屋脊装饰等。传统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制,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的。坡顶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几种。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在处理大脊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

屋顶的形制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等级有关。按照形制等级高低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等形制因为不用在重要的建筑,故而不列入等级。 一、主要的屋顶形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主要的建筑形制,一般用在宫殿建筑、官府、皇家园林、寺院等。 1.庑殿顶: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宋称为“五脊 殿”、“吴殿”;清时称为“四阿殿”,《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中古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制。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时代,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则为单檐庑殿顶。

古建屋顶形式详解(图文介绍)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图解 中国古建筑林林总总,可谓辉煌至极,让人不能不佩服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享用不尽。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cuán]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kuàng]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2、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2010-05-13 14:10:07| 分类:建筑|举报|字号订阅网络收集。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 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 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 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 自从社会分工产生后,随着等级观念的深化,在建筑中也注入了等级的差别。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个介绍: 殿式、大式、小式 殿式:是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无疑是最高的等级。佛教建筑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建筑中的三清殿等也属于此类。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意味。如采用黄琉璃瓦,重檐庑殿式屋顶,朱漆大门,彩画绘龙凤图案等则是帝王之所。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普通建筑。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该类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棋彩饰也有严格的规定。小式:为普通百姓的住房规格。 基座的级别 最高级基座:它是由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使得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该类建筑仅限于皇宫中最高级的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级殿堂中,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等。而故宫三大殿基座高达二十五市尺左右。较高级基座:即通常称的须弥座,原是佛像的底座。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建筑式样也被中国纳入,以显示使用者的高贵地位与级别。这种基座上也有汉白玉石栏杆,常用于较高级宫殿和高级的寺观殿堂上。高级基座:其基座座壁带有壁柱,基座上带有汉白玉石栏杆。它多用于宫殿建筑主要建筑的两庑等次要建筑中。一般基座: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与小式建筑中。据《大

清会典》记载: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房屋台基准高二尺,四品官以下到士民的房屋台基高一尺。就普通而言,中国古建筑的基座,以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其四周包有一层用砖石垒砌的座壁。除了显示等级外,基座的最普通功能则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因为古代木结构建筑极普遍。 踏道的等级 踏道,是建筑物出入口处供人进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踏道的设立,也含有等级因素。阶级型踏道,是最常见的一种,也称踏跺(台阶),可分三级。一般台阶:此即谓如意台阶,由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往上,叠砌而成。它的三面皆可供人上下。一般建于次要房舍或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入口处。高级台阶:用长短一致的石条砌成,并在其上左右两边各垂直铺设石条一块,故称垂带台阶。它用于高级建筑物。较高级台阶:这要在垂带台阶的两边加上石栏杆,它一般用于较高级的建筑物中。斜道:又叫辇道或御路。其倾斜度平缓,可以行车。分两种形式:一、铺设光面或印花方砖;二、在斜坡道上用砖石器棱侧砌而成。台阶的发展,也是由简而繁。当其被赋予礼仪等级后,在较正式的建筑中,宾阶、主阶也有了区别。七世纪以后,一些大型建筑物特别是皇宫、庙宇大殿前又有三阶并列或分列的做法。讲究的御道,在后来又雕龙刻凤,饰以水浪云气,以示皇帝专有,两旁的自然便是大臣进退的台阶了。不过,这种斜道后来逐渐成为了装饰。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中国古建筑九大类别 恭贺新春 2018.3.26北京大学古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研修班(第五期)开课,篇末可了解课程信息。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记录、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布局、形制等级,构造形式、结构类型、色彩运用和营造特征。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可为深入学习、研究古建筑相关知识、技术奠定基础。本文从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将古建筑划分为:一、民居建筑;二、宫殿建筑;三、坛庙建筑;四、宗教建筑;五、园林建筑;六、陵墓建筑七、城市建筑;八、设施性建筑; 九、其他建筑 一、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是人们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所营建的居住性建筑,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我国民居建筑收环境、气候、民俗文化、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在风格上和工艺做法上有较强的地域性。 民居建筑——四川广安古镇 民居建筑——江西婺源

民居建筑——陕西民居 民居建筑——云南民居 民居建筑——山西民居 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民居 民居建筑——福建土楼民居 民居建筑——藏族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多以院落式为主,房屋多单层也有多层建筑。山区、丘陵地区的民居依地形而建,江南水乡多临水而建,组合灵活。西北地区有窑洞式民居,福建地区有土楼式民居等等。以上只列举了几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供参考。 二、宫殿建筑 供皇帝理朝政和满足居住功能的院落式建筑群,称为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北京故宫 宫殿建筑——故宫角楼 宫殿建筑——沈阳故宫 现在保存很好的明、清两朝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明代以前,历史上各朝代的宫殿遗存较少,如秦代的阿房宫,现已无存。 三、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是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亦称礼制建筑。如北京的社稷坛、太庙、天坛、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 【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 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 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

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建筑师辅导)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 一、城市 都城的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匠人》。 中国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①隋大兴城(唐长安城);②北魏洛阳城;③明、清北京城;④元大都;⑤隋、唐洛阳;⑥明南京城;⑦汉长安城。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中国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址变迁图(应会默画)。元大都是与周礼考工记王城之制最接近的。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城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放型,沿街设市,沿巷建住房。 二、宫殿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外朝I 治朝I 内朝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I I 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声,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大明宫主殿含元殿建于龙首原上,前有长达75m的龙尾道。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3倍。 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建叠顶殿,棕毛殿,畏吾儿殿,石造浴室等。 明、清紫禁城宫殿(应做全面了解)。 三、坛庙 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圃丘。祭天的坛。 天坛(应了解其历史概况,默绘其总平面示意图,指出其设计成功之处)。 孔庙(应了解孔庙布局的特点)。 四、陵墓 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 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 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兆域图。 兆域。墓地的界址。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柏木段垒成墓室,柏木心为黄色,木段头皆朝内,故称。 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迁各地豪富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宋朝 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个A、3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错)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 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时期修筑的。D、清朝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C、飞虎军 中山大礼堂是在()年被拆的。D、1996年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对) 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错) 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D、镰仓、大阪 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写的C、伊东忠太 古建筑的价值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对) 《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对) 常被用在园林建筑中间的屋顶是()。B、悬山 中国古建筑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决定。B、屋顶式样 世界六大文明地不包括()。D、古代南美洲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C、木结构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对) 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C、湖南 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硬山 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B、房屋密集

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对) 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字形的。A、丰 中国古建筑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C、建筑数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张谷英村的建筑 与西方现代建筑相比,中世纪的建筑多是属于单栋建筑。(错) 北京的城市规划平面是成()字形。D、凸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时代是()。C、宋朝 在北京城的规划平面中位于东边的是()。D、日坛 在北京天安门的右边是皇帝祭祖的太庙。(对) 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施行的是里坊制。(对)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是()。B、世袭制 中国古代的文庙建筑颜色是红墙()瓦。C、黄 据研究,世界上只有中国是严格按照人的等级来划分建筑的等级。(对) 目前国内最高等级的建筑开间是九开间。(错) 古建筑上旋子彩画的等级要低于和玺彩画。(对) 北方的建筑起源可归结为一个字()。D、土 ()建筑又俗称“吊脚楼”。 B、干栏式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朝,但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对)北方最早的人类是穴居野处。(对) “鬼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特征。C、商朝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

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 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