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肺炎链球菌肺炎

(一)抗菌药物治疗

制定肺炎链球菌感染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肺炎链球菌敏感性、感染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性等因素。

PssP感染首选青霉素、阿莫西林,亦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泊肟等)等药物。PISP感染宜选用大剂量青霉素、阿莫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PRSP感染则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利福平,万古霉素单用或联合利福平筹方案。对轻度无合并症的肺炎患者可予口服给药;而重症肺炎等应予静脉给药治疗,或静脉继以口服给药的序贯治疗。

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呼吸道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口服吸收良好,在呼吸道等组织浓度高,部分品种可序贯给药,被称为“抗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类( antipneumococcal fluoroquinolone)”或“呼吸道氟喹诺酮类( respiratory fluoroquinolone)”,并在肺炎链球菌对B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日益严重情况下,被推荐用于治疗包括PRSP在内的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但必须警惕其可能被滥用而导致耐药性迅速上升。此外,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也可用于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而利奈唑胺、替利霉索等新抗菌药物也可望成为治疗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选用药物。由于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且多为高度耐药(MLS耐药),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药物仅可用于治疗大环内酯类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单独不宜作为病原体怀疑为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的经验用药。

(二)支持疗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如可待因15mg。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过度出汗、脱水及干扰真实热型,导致临床判断错误。鼓励饮水每日1~2L,轻症患者不需常规静脉输液,确有失水者可输液,保持尿比重在1.020以下,血清钠保持在145mmol/L以下。中等或重症患者(PaO↓2<60mmHg或有发绀)应给氧。若有明显麻痹性肠梗阻或胃扩张,应暂时禁食、禁饮和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恢复。烦躁不安、谵妄、失眠者酌用地西泮5mg或水合氯醛1~1.5g,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三)并发症的处理

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高热常在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如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持续发热的其他原因尚有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或混合细菌感染、药物热或并存其他疾病。肿瘤或异物阻塞支气管时,经治疗后肺炎虽可消散,但阻塞因素未除,肺炎可再次出现。约10%~20%肺炎链球菌肺炎伴发胸腔积液者,应酌情取胸液检查及培养以确定其性质。若治疗不当,约5%并发脓胸,应积极排脓引流。

化脓性链球菌性肺炎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高热时可采取冰敷或酒精擦身等物理降温措施,或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刺激性咳嗽剧烈者可服用可待因15~30mg止咳,祛痰可选用溴己新、中性蛋白酶等药物。

(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轻者每日肌注2~3次,每次160万单位。病情重者青霉素G每日剂量可达640~800万单位,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至少两周。对青霉素过敏或对青霉素G耐药的患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亦可选用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以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等。单独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作为细胞内繁殖菌,临床有效的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和第三代喹诺酮类。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疗效优于大环内酯类,主要表现在退热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因此提出将第三代喹诺酮类作为首选药,尤其在重症病例推荐联合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类和利福平军团菌用药应在早期,一旦发展至重症肺炎,常规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利福平并不显示非常有效,此时治疗重点可能应放在如何更有效地改善机体组织缺氧和保护脏器功能方面。

新大环内酯类多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和严重病例。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较红霉素有更好的抗LP活性。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500 mg静滴或口服,1次/d。红霉素1.0 g静滴Q 6 h,若治疗反应好,2 d后改口服,0.5 g Q6 h。

氟喹诺酮类多用于器官移植病例。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有很好的抗LP活性。1次/d静滴。新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不需要联合应用。疗程一般2~3周,以防复发。

利福平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大环内酯类联合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或单用大环内酯类效果不好者。剂量0.45~O.6 g,静滴或口服,1次/d。

治疗有效的表现首先是寒战、厌食等症状缓解,但发热可持续1周左右方可降至正常。军团菌肺炎的支持对症治疗同一般肺炎,积极纠正低氧血症,酸碱失调及水、电解质失衡,必要时机械通气。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肺炎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有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最为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作用较强。其他B一内酰胺类药物中亚胺培南及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及氟罗沙星等。

由于存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故一旦细菌培养阳性,应即进行药敏测定,以供选药时参考。目前常采用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严重感染。剂量与疗程决定于感染部位与感染严重程度。在获得药敏结果前,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可选用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p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多发生于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低下者,故在抗感染的同时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加强局部引流和全身支持治疗,提高免疫功,如注意热量供应和蛋白质补充等。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抗菌药物一般选用氨苄西林等广谱抗生素或头孢类抗生进行治疗。对于耐氨苄西林菌株,

可选用广谱青霉素类,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对上述药物耐药者,可选用氨基糖苷

类、氟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进行治疗。

克雷伯杆菌肺炎

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可选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趺呋辛、头孢西丁、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重症患者可加用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加

替沙星等,然后可根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以及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有较好疗效。抗生素治疗至

少应持续2~3周,主要取决于x线和临床治疗反应。对肺脓肿和脓胸的治疗应4~6周或更

长时间。

一般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患者一般病情危重,应给以静脉输液。气急者应给以吸氧。如

果动脉血氧饱和度降至80%以下,应采取面罩吸氧。如进行性发展,需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机械通气,直至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0%~85%水平。呼吸物理治疗非常重要,以清除

粘稠的气管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这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给以翻身、排背、

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以及使用祛痰药物和支气管舒张剂。

及时处理脓胸、气胸、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病毒性肺炎

一、总论治疗原则

以对症为主,卧床休息,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给予足量维生素及蛋白质,多饮水及少量多次进软食,酌情静脉输液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消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等。

原则上不宜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明确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目前已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①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0.8~1.0g/d,分3~4次服用;静脉滴注或肌注每日10~15mg/kg,分2次。亦可用雾化吸入,每次10~30mg,加蒸馏水30ml,每日2次,连续5~7天。

②阿昔洛韦具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临床用于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尤其对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每次5mg/kg,静脉滴注,一日3次,连续给药7天。

③更昔洛韦可抑制DNA合成。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7.5~15mg/(kg/d),连用10~15天。

④奥司他韦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75mg,每天2次,连用5天。⑤阿糖腺苷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感染,5~15mg/(kg/d),静脉滴注,每10~14天为1疗程。⑥金刚烷胺有阻止某些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及退热作用。临床用于流感病毒等感染。成人量每次100mg,晨晚各1次,连用3~5天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虽然SARS的致病原已经基本明确,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缺少针对病因的治疗,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在目前疗效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长期、大剂量地联合应用。

(一)一般治疗与病情监测卧床休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少患者在发病后的2~3周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一般早期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吸氧浓度一般为l~3 L/min)。根据病情需要,每日定时或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 Sp02)。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T淋巴细胞亚群(有条件时)和X 线胸片等。

(二)对症治疗发热> 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温毯等物埋降温措施。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咳嗽、咯痰者可给予镇咳、祛痰药。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应采取相应治疗。

(三)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虽然有争论,但一般认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减轻肺的渗出、损伤,防止或减轻后期的肺纤维化。应用指征如下:①有严重的中毒症状,持续高热不退,经对症治疗3日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39C;②X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迅速,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 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③达到急性肺损伤或ARDS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上指征

之一即可应用。成人推荐剂量相当于甲泼尼松龙80~320mg/d,静脉给药具体剂量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当临床表现改善或胸片显示肺内阴影有所吸收时,逐渐减量停用。每3~5日减量1/3,通常静脉给药1~2周后可改为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一般不超过4周,不宜过大剂量或过长疗程,应同时应用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还应警惕继发感染,包括细菌或(和)真菌感染,也要注意潜在结核的激发和扩散。总之,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SARS酌应用须注意:①不应过早,但应及时;②不应过量,但要足量(个体化);③不应过长,但要见效。

(四)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发现针对SARS-CoV的特异性药物。临床回顾性分析资料显示,利巴韦林等常用抗病毒药对SARS没有明显治疗效果。可试用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kaletra[咯匹那韦(lopinavir)及利托那韦( ritonavir)的复合剂]等。

(五)免疫治疗胸腺肽、干扰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对SARS的疗效尚未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SARS恢复期血清的临床疗效尚未被证实,对诊断明确的高危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试用。

(六)抗茵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目的主要为两个,一是用于对疑似患者的试验治疗,以帮助鉴别诊断;二是用于治疗和控制继发细菌、真菌感染。鉴于SARS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相混淆,而后者常见致病原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在诊断不清时可选用新喹诺酮类或B-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试验治疗。继发感染的致病原包括革兰l碉性杆菌、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及结核分支杆菌,应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七)心理治疗对疑似病例,应合理安排收住条件.减少患者担心院内交叉感染的压力;对确诊病例,应加强关心与解释,引导患者加深对本病的自限性和可治愈的认识。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一) 药物治疗早期使用适当抗菌药物可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本病有自限性,多数病例不经治疗可自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四环素类也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疗程一般2~3周。红霉素600mg q8h×10~ 14d。因为红霉素耐受性差,目前更多推荐:①阿奇霉素首剂500mg ×ld,继之250mg qd x2~ 5d,停用lw后重复1个疗程。口服抑或静脉给药或采用转换治疗视病情而定;②克拉霉素1. 0g qd×2w;③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按常规剂量和用法,疗程2w;④多西环素200mg ivgtt bid x3d,继之l00mg静脉或口服给药,疗程14d。

因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无效。对剧烈呛咳者,应适当给予镇咳药。若继发细菌感染,可根据痰病原学检查,选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

肺炎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是胞内菌,由于缺乏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有效的抗菌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中以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效果较好,四环素国内已经不生产,可用多西环素;氟喹诺酮类推荐新氟喹诺酮类中的左氧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其中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儿童不推荐使用。疗程一般为7~14 d。

初始治疗时由于不能排除其他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特别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常常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因此在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需根据危险因素加用J3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有心肺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加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

1.抗生素治疗

(1)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限于目前对病原体检查的现状,SCAP初始治疗仍然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为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综合病人的年龄,基础疾病及免疫状态,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当地耐药情况,肝肾功能等可能的影响用药的因素,参考指南,全面评价,审慎决策。

SCAP是严重而危及生命的感染,治疗方案的核心是必须能够有效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SCAP 患者最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 lo-15 3;其次为肠杆菌属、金黄色葡

萄球菌、假单胞菌属等¨ H J。SCAP的经验治疗方案首先确保覆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IDSA /ATS指南推荐 J,SCAP经验治疗方案应覆盖三种最常见的病原体、全部非典型病原体和常见的肠杆菌菌属_5j。需要插管的SCAP的病原体除肺炎链球菌、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外,铜绿假单胞菌也是重要的病原体¨,”,H J。多数学者认同, SCAP的经验性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脂,对SCAP患者不推荐针对某单一病原体进行经验性治疗¨。有结构性肺病、反复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危险因素存在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或者有晚期肾病、吸毒等是金葡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时,应考虑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CA—MRSA)感染可能,此时经验性治疗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除考虑到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等常见病原体之外,还应该注意其它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可能。

IDSA/ATS指南推荐的SCAP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如下。住院和ICU患者:B内酰胺类(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或联合呼吸氟喹诺酮类(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推荐使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特别应注意: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抗假单胞菌的B内酰胺类(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环丙沙星或联合左氧氟沙星;或上述B内酰胺联合氨基糖苷类和阿奇霉素;或上述B内酰胺联合氨基糖苷类及抗假单胞菌的氟喹诺酮类(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氨曲南替代上述B内酰胺类);考虑CA—MRSA感染者加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的病死率。研究显示,若能在严重感染发生低血压后后1小时内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患者的生存率高达79.9%,但抗菌素应用每延误1小时,存活率降低7.6%。同样对诊断明确的CAP病人中包括SCAP,提倡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J,并推荐SCAP病人在抗菌治疗前留取痰液、血液的微生物学检测标本。经急诊人住ICU的SCAP患者应在急诊开始抗生素治疗,推荐抗生素首剂给药时间6小时内 17]。 (2)病原学指导的抗生素治疗:初始经验治疗开始后48~72小时左右,应适时实现初始经验治疗向后续针对病原体的靶向性治疗的转换¨, j。一旦获得了可靠的病原学结果(48~72小时),应根据病原学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降级”治疗,换用较窄谱的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优化成本效益比。人住ICU的SCAP患者,有病原学指导的抗感染治疗与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螺j。但由于目前临床病原体检验水平的局限性,培养阳性率低,药敏结果相对滞后,更应强调的是,注意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病情的重新评估问题,即初始经验治疗开始后48~72小时左右需要对病情重新判断,如果患者病情改善、抗感染治疗有效,则可以继续原来的方案不变,一般不必考虑痰液化验结果(血培养除外);但如果患者病情缓解不明显、甚至有加重迹象者,可以认为经验性治疗失败。CAP初期治疗失败在10%~15% l19]

,在SCAP患者高达31%。出现经验性治疗失败的原因诸多,如初始抗生素选择是否合适,非常见的病原体,肺炎的并发症,非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类似肺炎等问题。

通常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一般疗程为1周。IDSA/ATS指南建议:CAP患者的治疗至少需要5天,在中断治疗前必须48~72小时无发热,无或仅有一个CAP相关的临床不稳定的征象 Il7¨。当患者临床状况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口服药物、并且具有正常的胃肠功能状态时,则可以考虑静脉到口服的序贯治疗。过长时间的广谱抗菌会促使真菌感染。

2.其他治疗:对SCAP病人除抗生素治疗外,还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给予其他相应的支持治疗 J,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活化的α-drotrecogin(重组人活化蛋白C):该药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脓毒败血症的免疫调节剂。对经充分液体复苏仍呈持续性感染性休克,脓毒败血症引起白血球减少的CAP患者,可考虑在人院24小时内给予α-drotrecogin。高危CAP患者用活化α-drotrecogin治疗后,可使病死危险性下降19.4%,死亡率降低6.1%。其短期及长期生存率均有所增加,并显示出较好的成本效益比。但要注意可能会增加与出血相关的危险性。

(2)糖皮质激素:该类药用于CAP治疗已有大约50年的历史了。对液体复苏后仍呈低血压的SCAP

患者应注意有无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此时可考虑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全身系统炎症反应,减缓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但并不推荐这类药列入SCAP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中,且用药期间需严格监控血糖,并警惕消化道出血以及真菌感染等并发症。

(3)机械通气:SCAP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困难,可谨慎试用无创机械通气;但如果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氧和指数PaO?/FiO?<150)或双侧肺泡浸润性阴影,则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对双侧弥漫性肺炎,或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机械通气时应采用低潮气量通气(6 ml/kg,理想体重)。

(4)积极处理并发症:脓胸是SCAP较常见的并发症,在有胸腔积液且抗感染效果欠佳的患者,应考虑到脓胸的可能,一旦脓胸诊断明确则宜尽早引流,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 蔡后荣,张英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内科杂志,2009年7月第26卷第7期,447~450)

合并其他疾病的肺炎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本身病理、生理方面的因素,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后可有以下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本资料所示, 48.7%体温正常,常不被引起重视而延误就诊,且易误诊、漏诊而加重病情;(2)病情重。常以胸闷、神志不清等就诊,病情发展迅速且常多肺叶受累,低氧血症率高;(3)并发症多。如脓胸、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4)炎症吸收慢。非糖尿病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3.46-I-5.51)d,而糖尿病患者则明显延长。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氧的释放;且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肺毛细血管减少,使组织缺氧。低氧血症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局部组织抗感染能力减弱,为肺部感染的基础,且使感染难以控制。高血糖状态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自细胞的趋化活性、黏附能力和吞噬能力以及细胞内杀伤作用E2],抗体生成减少,且高血糖环境促使细菌超常生长、繁殖,故肺炎吸收慢、住院时间延长。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应警惕重症肺炎及多发并发症可能,重视血气及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监测,尽早开始治疗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一)一般对症治疗

1 环境安静整洁保证患儿休息,避免过多治疗措施。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室温(18~20℃左右)及湿度(相对湿度55%~60%)。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喘憋重者应抬高头部与胸部,减少呼吸困难。

2 超声雾化、拍背吸痰、祛痰止咳在清除鼻内分泌物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祛痰剂稀释痰液。

3 镇静平喘喘憋发作时可用异丙嗪缓解支气管痉挛,一般口服1mg/(kg·次),每目3次,如烦躁明显,可与等量氯丙嗪合用(即冬眠Ⅱ号)肌注,并可加用水合氯醛加强镇静效果,如效果仍不明显,可以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点滴。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剂,因有呼吸抑制作用。可试用酚妥拉明加间羟胺 (阿拉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注。

4 氧疗若患儿血氧饱和度≤92%,应考虑给氧。原则是以尽可能低的吸氧浓度,达到提高血氧分压而不弓I起毒副作用为目的。严重贫血的患儿缺氧不一定出现青紫,必须监测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及呼吸方式、心率、体温等指标。

5 营养支持疗法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体内能量消耗过多也可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使肺通气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患儿易发生二重感染及全身衰竭。在营养治疗中,以不额外加重呼吸系统的负担为保证。供能比例为糖类50%~60%,蛋白质15%~20%,脂肪20%~30%。必须注意两点:①过量糖摄入可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呼吸功;②过量蛋白质摄入会使中枢的通气驱动作用增强,即机体对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明显增加,每分通气量增大,增加呼吸负荷,不利于患儿的恢复。在营养支持中应注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供给,有意识地根据病情需要补充适量的氨基酸和(或)脂肪乳剂。

6 液体疗法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液体量维持,对于进食困难儿童,可静脉补充液体,总液量以60~80ml/(kg·d)为宜。高热及喘憋严重或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儿,因不显性失水较多,总液量可适当偏高。一般可选用1/4—1/5张含钠液,静滴速度应控制在5ml/(kg·h)以下。

7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为主;由于肺部感染时机体有氧代谢障碍,引起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加之高热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摄入水分和食物不足,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在保证通气的情况下,可适当补充碱性溶液,使pH达到7.25即可,主要保证组织灌注良好。(二)抗病毒治疗

1 利巴韦林用法:10~15mg/(kg·d),口服或静脉滴注。较重者可用雾化吸入治疗。国外有人用小微粒气雾发生装置吸入,微粒直径为1~2brm,药物浓度为20mg/ml,持续吸入12—18小时,治疗3~7天。也有将浓度提高至60mg/ml,每目吸入3次,每次持续2小时。均报道有显著治疗效果。但也有人认为治疗作用不肯定,还可能导致严重或中等程度较长时间的支气管痉挛。

2 阿昔洛韦用法:口服10~20mg/(kg·d), 4次/目,静脉滴注5~10mg/(kg·次),每8小时1次。

3 更昔洛韦目前是治疗CMV感染的首选药物。国外治疗先天性CMV感染婴儿给4~7.5mg/(kg·次),间隔12小时,疗程2~6周。国内治疗一般采用每次5rag/kg,每日12小时静滴1次,每次静滴时间持续在1小时以上,连续2~3周,以后改为维持治疗或口服治疗,并密切观察疗效和毒性反应。

4 干扰素为目前抗病毒谱最广的药物,具有毒性低、抗原性弱等特点。可用于腺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肺炎。用法:3万U/日,肌注,连用5天或3万u加生理盐水6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连用5天。都有较好治疗作用。

(三)免疫球蛋白免疫治疗的作用,除可封闭或中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及促进溶菌作用外,同时可通过IgG—Fc段激活巨噬细胞以清除病毒,能迅速提高患儿血液中IgG水平,增强机体内抗感染能力和调理能力,其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二重治疗作用,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治疗。

1 人血丙种球蛋白,对于重症病毒感染可考虑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3~5天。

2 纯化特异性抗病毒IgG的使用,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3 白细胞介素(IL)治疗 IL-2具有促进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T细胞分泌其他淋巴因子和增敏反应的生物学效应,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并促进干扰素生成,在抗病毒免疫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IL-2的临床应用正进一步探讨中。

4 高RSV中和抗体滴度的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RSV—introvenous immunoglobulin,RSV—IVIG) 血浆中RSV中和抗体的滴度与预防RSV感染的作用直接相关,当血浆中和抗体滴度超过1:390时,可以预防99%的下呼吸道RSV感染。RSV—WIG一般只用于RSV感染的高危人群。预防方法为:在RSV流行季节,每月经静脉注射RSV—IVIG 750mg/(kg·次)即15ml/(kg·次),约3~5次。治疗方法为静脉1500mg/(kg·次)。

5 RSV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人类单克隆IgG抗体,特异性抑制RSV的F蛋白A抗原位点上的抗原决定簇,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并直接中和病毒而发挥作用。用法是每月肌注1次,每次15mg/kg,用于整个RSV季节。它比RSV—IVIG使用安全、方便,但价格仍高,治疗一个3kg重的婴儿用5个剂量的单克隆抗体要花费2378美元。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肺炎不需要用,对明显呼吸道梗阻,有严重中毒症状包括惊厥、昏迷、休克、40℃以上的持续高热等,可以短暂静脉应用激素。用药一般不超过3~5天,可选用氢化可的松5~lOmg/ (kg·d)静滴,地塞米松0.5mg/(kg·d)静滴或泼尼松1~2mg/(kg·d)口服。(五)抗生素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治疗明确单纯性病毒性肺炎一般不用抗生素,但在疾病后期往往继发细菌感染。当有以下情况应考虑选用敏感的抗生素:①极期已过(12~14天),热不退或热退又复升,肺部体征增多,呼吸困难加重。②痰液由白变黄。③外周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

细胞由少增多或有核左移。 ( 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出现新的片状阴影。⑤肌体有化脓病灶。(六)积极防治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概述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

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疾病,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纳入标准 1.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纳入路径。 (四)退出路径标准 1.痰中查出抗酸杆菌、肿瘤细胞。 2.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 3.血气分析显示呼吸衰竭或高碳酸血症。 4.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治疗。 5.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明显异常改变,

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异常,不能用社区获得性肺炎解释。 (五)治疗常规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吸氧和对症支持治疗,经鼻导管或鼻塞吸氧、退热、补液等。 2.抗炎药物治疗,使用敏感抗生素,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治疗原则。 (六)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3天以上,症状好转。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七)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10±2天。 2.疗效标准:治愈好转率≥90%,病死率0。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常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常规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 1.大多数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有受寒、劳累诱因,老年人肺炎或有肺或全身基础疾病的肺炎起病隐匿、表现不典型。 2.发热。 3.咳嗽、咯痰:早期为干咳,渐转有痰,痰多脓性,咯血少见,肺炎链球菌肺炎为铁锈色痰。 4.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下叶肺炎刺激隔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5.全身症状: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或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 (二)体检1.急性病容,呼吸浅速,可有鼻翼扇动。不同程度的紫绀和心动过速。重症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2.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常有口唇单纯疱疹。 3.早期胸部无异常体征或仅湿罗音,随疾病发展出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降低、管状音和湿性罗音。老年人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继发肺炎,多同时累及双肺,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 二、检查 (一)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升高。 (二)痰涂片镜检及培养有助病原诊断(见第十一节医院获得性肺炎)。 (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军团菌和支原体诊断。 (四)胸部X线检查1.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表现为叶、节段片状阴影。 2.葡萄球菌肺炎常为肺多发性类圆形阴影,或空洞形成。 3革兰阴性杆菌、病毒性、支原体性肺炎常呈支气管肺炎型且易形成多发性小腔。 三、诊断标准 (一)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在原有咳嗽、咯痰的基础上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二)发热。 (三)体检发现肺实变体征或出现湿性罗音。 (四)WBC>10.0xl09,或<4.0xl09,伴或不伴核左移。 (五)胸透或胸片出现片状,斑片状影像或问质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除外了肺结核、以及肺栓塞、肺水肿、肺部肿瘤、某些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炎、Wegener肉芽肿。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等非感染性疾病。以上1、2、3,4任一种情况加上5可诊断为肺炎。若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可诊断。 【治疗】一、对症治疗可吸氧,化痰止咳、输液,有休克者抗休克。二、抗菌治疗先经验治疗,对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2~3大后视病情,必要时改换抗生素,并依病原菌资料选药。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G;次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一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耐青霉素者用二,三代头抱菌素。流感嗜血杆菌:首选氨苄西林;其次选阿莫西林,产酶菌可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舒他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氧氟沙星。葡萄球菌:用青霉素G,一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产酶的可用舒他西林、阿莫西林准酸或青霉素合用氨基糖苷类,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可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首选氨基糖苷类加哌拉西林;次选二、三代头抱,氟喹诺酮类,舒他西林。军团菌:首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一般静脉给药),合用利福平或多西环素。支原体、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病毒性:可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等。肺炎疗程一般7~14天,金葡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免疫抑制患者肺炎,疗程宜延长。 【疗效标准】一、治愈症状体征及胸部调线阴影全部消失。二、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胸部调线阴影部分吸收,诱因尚未解除。三、未愈症状体征和胸部调线均无好转。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医学科) 诊断、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病史采集) 1、CAP?多呈急性病程,可因病原体、宿主免疫状态和并 发症、年龄等不同?有差异。 2、胸部症状: (1)咳嗽、咳痰咳嗽最常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 有咳痰。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咳痰。铁锈?痰常提 ?肺炎链球菌感染,砖红?痰常提?肺炎克雷伯 菌感染,?黄?脓痰常提??黄?葡萄球菌感染, 黄绿?脓痰常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原 体、肺炎?原体、嗜肺军团菌等?典型致病原感 染常表现为?咳、少痰。 (2)胸痛肺炎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多为持续性 隐痛,深吸?时加重。 (3)胸闷、?短和呼吸困难多提?病变范围较?、 病情较重、合并?量胸腔积液或?功能不全等。 (4)咯?多为痰中带?或?痰,但较少出现?咯?。 3、全?症状和肺外症状:

(1)发热是最常见的全?症状,常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可伴有寒战或畏寒。部分危重患者表现为低 体温。 (2)其他伴随?特异症状包括头痛、乏?、?欲缺乏、腹泻、呕吐、全?不适、肌?酸痛等。 当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肺外脏器受累的相应表现提 ?病情危重。某些特殊病原体感染除发热和呼吸 道症状外,全?多脏器受累的情况较为突出。当 肺炎患者伴有显著的精神或者神经症状(头痛、谵 妄、嗜睡、昏迷等)、多脏器功能损害、腹 泻、低钠?症、低磷?症时,应警惕军团菌肺 炎可能。?龄CAP患者往往缺乏肺炎的典型临床 表现,可?发热和咳嗽,全身症状较突出,常 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神志改变、食欲下降、活 动能力减退等,需引起警惕。 4、体征发热患者常呈急性面容,重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 时可有呼吸窘迫、发绀,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可有低血压、四肢末梢湿冷。胸部体征随病变范围、实变程度、是 否合并胸腔积液等情况而异。病变范围局限或无明显实 变时可无肺部阳性体征,有明显实变时病变部位可出现 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提示实变和/或胸腔积液。听诊可 闻及支气管样呼吸音和干、湿性啰音,合并中等量以上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发布

推荐理由: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全球第六大死因,在全球所有年龄组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负担之一。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部感染学组共同制定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我国尚缺乏CAP确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数据,成人CAP流行病学数据多来自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大医院,缺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流行病学资料。本指南的制定借鉴了国外部分CAP流行病学资料、诊治管理方面的成熟和先进理念,同时结合了我国现有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CAP大多呈急性病程,可因病原体、宿主免疫状态和并发症、年龄等不同而有差异。(2)胸部症状: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咳痰。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咳痰。铁锈色痰常提示肺炎链球菌感染,砖红色痰常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金黄色脓痰常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黄绿色脓痰常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全身症状和肺外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症状,常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可伴有寒战或畏寒。部分危重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其他伴随非特异症状包括头痛、乏力、食欲缺乏、腹泻、呕吐、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4)体征:发热患者常呈急性面容,重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可有呼吸窘迫、发绀,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可有低血压、四肢末梢湿冷。胸部体征随病变范围、实变程度、是否合并胸腔积液等情况而异。鉴别诊断(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无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表现较轻。常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胸部影像学检查多正常。(2)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病程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X线胸片或CT见病变多在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多有卫星灶。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3)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血白细胞不高。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炎症消退后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若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不见消散,或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次出现肺部炎症,应密切随访。(4)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D-二聚体多有升高。治疗(1)抗感染治疗:基层医疗机构CAP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度、治疗场所、年龄、基础疾病等决定初始抗感染药物的使用。(2)其他治疗:除了针对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外,对于部分患者,氧疗、雾化、化痰、补液、营养支持以及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对CAP患者也是必要的。需定时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和精神状态情况。疾病管理(1)对于治疗反应迟缓、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后可复查胸部影像学。对于高龄CAP患者,需注意心肺并发症及其他并存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对于症状和影像持续改善不明显,需及时转诊上级医院。(2)戒烟、避免酗酒、保证充足营养、保持口腔健康,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有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肘部衣物遮挡口鼻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播散。(3)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特定人群罹患肺炎的风险。目前应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我国已上市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可有效预防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感染。 ——原文: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02.005

社区获得性肺炎质量指标

沂水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单病种(社区获得性肺炎)质量指标 一、概述 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某些医疗质量指征是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可用来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病种的选择原则: 根据我国人群发病和患病情况、危害程度,对医疗资源消耗情况。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核心)质量。 可以用作考核医院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管理状况。 单病种过程质量指标的选择: 以国内、外权威的指南为依托,专家具有共识。 选择具有循证医学结论——经多中心、大样本论证推荐的1类A、B级指标为重点的核心质量为指标。 参考国际上目前在使用的核心质量指标。 邀请本专业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讨论,并在医院实地临床试用与验证。 在部分三甲医院试用中: 这种方法能够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是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 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合理性。 是反映出全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整体能力与层次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 同样在医院评审中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在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作为八项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以卫办医政函(2009)425号文件,作为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2010年10月卫生部办公厅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文件,发布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并规定“各三级

医院在完成上述病种每例诊疗后在十日内使用我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控制系统”(http://www.cha.org.cn/quality)进行病例信息报送工作。” 对于每个病种的每一项指标的设置理由、指标类型、表达方面、信息采集范围、分子与分母、排除病例、信息分析流程图等内容,可详见《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 2010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以下仅是指标设置理由的简述。 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10 J13- J15,J18.1) CAP-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判定是否符合住院标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或收住ICU标准)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严重指数PSI评分,或CURB-66评分)。 CAP-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低氧血症是严重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吸氧可以降低低氧血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至少在住院前或住院24小时内(吸氧前)接受动脉血气分析或指脉血氧仪检查。 CAP-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危重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与诊断可以提供重要的微生物学信息,帮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降低患者病死率。 CAP-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开始24小时抗菌药物选择要符合指南要求。 CAP-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抗生素治疗要尽早开始,首剂抗生素治疗争取在诊断肺炎后4小时内使用,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CAP-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定义为: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对于这种患者,要重复病原学(包括痰、胸水、支气管灌洗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抗酸杆菌检查;或尿抗原检查;或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审慎调整抗菌药物,并排除并发症或非感染因素。 CAP-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社区获得性肺炎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英国急诊入院病人最常见原因是 A.冠心病 B.脑血管病 C.区获得性肺炎 D.外伤 2. 容易感染耐药肺炎球菌的有 A.65岁以上 B.酗酒 C.患免疫抑制性疾病 D.以上都是 3. 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 A.呼吸道病毒 B.肺炎链球菌 C.军团菌 D.嗜血杆菌 4. 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重的因素有 A.呼吸、脉搏、血压等异常 B.意识的改变 C.体温过高或过低 D.以上都是

5. 下列属于诊断重症肺炎条件之一的是 A.血压〈90/60mmhg B.Pa02〈80 mmhg C.尿量〈80mml/h D.体温390C以上 6. 下列有确诊价值的痰液检测结果是 A.防污染毛刷样本病原菌≥103/ml B.支气管灌洗液标本病原菌≥102/ml C.痰培养优势菌生长≥+++ D.3天内多次培养得到相同细菌 7.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有确诊价值的检测结果 A.血或脓液培养到病原体 B.经纤支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标本培养病原菌的浓度≥105/ml (半 定量培养++) C.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病原菌≥104/ml 半定量培养+--++ D.以上都是 8. 社区获得性肺炎易感染绿脓杆菌的危险因素是 A.广谱抗菌药应用7天以上或长期用激素的病人 B.养老院的老年人 C.酗酒 D.免疫抑制性疾病

9. 对于查不到病原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人,初始经验性治疗多选用 A.第二代头孢菌素 B.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 C.第一代头孢菌素 D.强力霉素 10.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的痰标本的应置于多少度保存 A.10度 B.6度 C.4度 D.20度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病原学】 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少见。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系统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更常见。另外,我国成人CAP中病毒检出率为15-34.9%,流感病毒占首位,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5.8%-65.7%可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病原体耐药方面,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3.2-75.4%,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对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 【流行病学】 CAP对所有年龄段人群均有影响,在>6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大于青壮年。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病原体无明显差异。CAP的高危因素有:慢性心、肺、肝、肾等疾病,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及免疫抑制状态等。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人预后差。 【临床表现】 1.CAP多呈急性起病。 2.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大多伴有咳痰、呼吸困难。典型的痰液表现有助于诊断。 3.大多数有发热和寒战,乏力很常见,可有出汗、头痛、肌肉酸痛、厌食等其他症状。 4.体征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胸部查体可有患侧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 2.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PCT升高。 3.血氧: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是评估并且的基本参数。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是基本检查,胸部CT敏感性更高。影像学显示出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有助于确诊。 【诊断标准】 CAP的诊断标准:符合1,3及2中的任何一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1.社区发病;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胸/胸痛/呼吸困难/咯血;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④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出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重症CAP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主要标准:①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250mmHg;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4mmol/L;⑥收缩压<90mmHg需积极液体复苏。 【治疗】 1.抗感染治疗 CAP诊断后尽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根据48-72小时治疗后反应并结合病原学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不同人群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不同,见下表1。 2.辅助治疗:除抗感染治疗外,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及物理治疗也是必要的。对于低氧血症患者,要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无创通气能降低急性呼衰CAP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合并感染性休克CAP患者的病死率,推荐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mg/d,感染性休克纠正后立即停药,一般用药不超过7d。 【预防】 戒烟、避免酗酒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特定人群的发病。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 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 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 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表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 病原体标本来源显微镜检查培养血清学其他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 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 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 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血液、胸腔积 液、肺活肺活检标本、尿液 革兰染色+ - 免疫层析法检测肺 炎链球菌抗原(针对 成人肺炎链球菌感 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厌氧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 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 下呼吸道标本、血液、胸腔积液 革兰染色+ - 分枝杆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 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 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肺活检标本 萋尼染色+ + PPD试验、组织病理 军团菌属痰液、肺活检标本、胸腔积液、经纤 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 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 吸道标本、双份血清、尿液 FA(嗜肺军团 菌) + IFA、EIA 尿抗原(主要针对嗜 肺军团菌Ⅰ型) 衣原体属鼻咽拭子、双份血清-+(有条 件时) 肺炎衣原体 MIF、CF、EIA 鼻咽拭子的PCR仅限 于临床研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肺炎链球菌肺炎 (一)抗菌药物治疗 制定肺炎链球菌感染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肺炎链球菌敏感性、感染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性等因素。 PssP感染首选青霉素、阿莫西林,亦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泊肟等)等药物。PISP感染宜选用大剂量青霉素、阿莫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PRSP感染则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利福平,万古霉素单用或联合利福平筹方案。对轻度无合并症的肺炎患者可予口服给药;而重症肺炎等应予静脉给药治疗,或静脉继以口服给药的序贯治疗。 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呼吸道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口服吸收良好,在呼吸道等组织浓度高,部分品种可序贯给药,被称为“抗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类( antipneumococcal fluoroquinolone)”或“呼吸道氟喹诺酮类( respiratory fluoroquinolone)”,并在肺炎链球菌对B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日益严重情况下,被推荐用于治疗包括PRSP在内的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但必须警惕其可能被滥用而导致耐药性迅速上升。此外,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也可用于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而利奈唑胺、替利霉索等新抗菌药物也可望成为治疗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选用药物。由于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且多为高度耐药(MLS耐药),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药物仅可用于治疗大环内酯类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单独不宜作为病原体怀疑为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的经验用药。 (二)支持疗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如可待因15mg。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过度出汗、脱水及干扰真实热型,导致临床判断错误。鼓励饮水每日1~2L,轻症患者不需常规静脉输液,确有失水者可输液,保持尿比重在1.020以下,血清钠保持在145mmol/L以下。中等或重症患者(PaO↓2<60mmHg或有发绀)应给氧。若有明显麻痹性肠梗阻或胃扩张,应暂时禁食、禁饮和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恢复。烦躁不安、谵妄、失眠者酌用地西泮5mg或水合氯醛1~1.5g,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三)并发症的处理 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高热常在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如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持续发热的其他原因尚有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或混合细菌感染、药物热或并存其他疾病。肿瘤或异物阻塞支气管时,经治疗后肺炎虽可消散,但阻塞因素未除,肺炎可再次出现。约10%~20%肺炎链球菌肺炎伴发胸腔积液者,应酌情取胸液检查及培养以确定其性质。若治疗不当,约5%并发脓胸,应积极排脓引流。 化脓性链球菌性肺炎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高热时可采取冰敷或酒精擦身等物理降温措施,或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刺激性咳嗽剧烈者可服用可待因15~30mg止咳,祛痰可选用溴己新、中性蛋白酶等药物。 (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轻者每日肌注2~3次,每次160万单位。病情重者青霉素G每日剂量可达640~800万单位,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至少两周。对青霉素过敏或对青霉素G耐药的患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亦可选用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以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等。单独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

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 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表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 病原体标本来源显微镜 检查 培养血清学其他 需氧菌和 兼性厌氧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 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 吸道标本、BALF、经PSB 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 血液、胸腔积液、肺活 肺活检标本、尿液 革兰染 色 + - 免疫层析法检 测肺炎链球菌 抗原(针对成 人肺炎链球菌 感染的快速诊 断方法) 厌氧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 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 本、BALF、经PSB采集 的下呼吸道标本、血液、 胸腔积液 革兰染 色 + - 分枝杆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 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 萋尼染 色 + + PPD试验、组 织病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指引1

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指引 一、概念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再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再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④.WBC>10×109/L 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三护理目标 1. 患者病情平稳,症状缓解,.无护理并发症。 2.让病人及家属相信:正确的护理,有助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康复。 3.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质量。 4.为患者提供预防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健康知识。 5.提高呼吸科护士对CAP的预防、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四. 护理要点 一).评估与判断 1. 评估患者有无发病危险因素:年老人、婴幼儿,慢性肺部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受损、昏迷、吸入、受凉、劳累等。 2. 评估有无CAP临床表现(见上述)。 3 . 评估严重程度:如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增快>30次/分;血氧降低PaO2<60mmhg;血压下降,休克;病变累及双侧多叶,进展快;有少尿肾衰等表现即为重症CAP。应备好抢救药品及仪器 二)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2. 高热护理 高热时.卧床休息,鼓励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ml,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防止虚脱,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3. 呼吸困难的护理 动态观察呼吸状况,判断有无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引起病人烦躁、恐惧,应做好心理护理,给病人有利于呼吸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等,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值,准备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急救用物。 4.痰标本留取的护理 须在抗生素治疗前,至少在入院24小时内采集标本。指导病人先用洗必汰嗽口,再用温开水嗽口后,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无痰病人可用10%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导痰。真菌和分支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对于通常细菌,要先将标本进行细胞学筛选,1次即可.。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臵于4℃保存保存标本应在24h内处理。 5.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 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2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必要时吸痰。如病情允许可指导病人采用体位引流法促进痰液排出,每日1-3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应在餐前或餐后1h进行,引流时配合咳嗽,以利于引流。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 5. 疼痛的护理 胸疼者如频繁的干咳,遵医嘱使用药物镇咳;胸痛时可取患侧卧位。因发热引起全身肌肉疼痛者,可给予按摩,并嘱多饮水,以利代谢产物的排泄。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6.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与治疗(精)

作业批阅结果总得分:0.0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社区获得性肺炎5项临床诊断依据还要按以下方式组合才能诊断 A.标准中1~3项中任何1项加第4或5项 B.标准中1~4项中任何2项加第5项 C.标准中1~5项中具备任何1项 D.标准中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 E.标准中1~5项须同时具备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2.(本题分值:2 以下哪项因素易导致军团菌感染( A.酗酒 B.吸烟 C.多种临床合并症 D.过去1个月中广谱抗生素应用>7天 E.营养不良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3.(本题分值:2 酗酒的患者易感染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鹦鹉热衣原体 C.新型隐球菌 D.肺炎链球菌(包括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E.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4.(本题分值:2 以下哪项因素易导致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 A.支气管扩张 B.肺囊肿 C.近3个月内应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 D.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E.吸烟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5.(本题分值:2 以下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意义判断属于无意义的类型中哪项错误( A.痰培养有上呼吸道草绿色链球菌 B.痰培养有上呼吸道非致病奈瑟菌 C.痰培养有上呼吸道表皮葡萄球菌 D.痰培养有上呼吸道类白喉杆菌 E.痰培养为多种病原菌少量(>+++生长标准答案:E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6.(本题分值:2 以下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意义判断属于确定的类型中哪项错误( A.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 B.呼吸道标本培养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C.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抗体滴度呈8倍或8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同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补体结合试验≥1:64 D.嗜肺军团菌I型尿抗原检测(酶联免疫测定法阳性 E.血清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7.(本题分值:2 以下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意义判断属于有意义的类型中哪项错误( A.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 B.合格痰标本细菌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C.3d内多次培养到不同细菌D.血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滴度≥1:512或IgM抗体滴度≥1:16(微量免疫荧光法 E.血清嗜肺军团菌试管凝集试验抗体滴度升高达1:320或间接荧光试验IgG抗体 ≥1:1024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8.(本题分值:2 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治疗标准以下哪

2018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一、概述 (一)定义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 (二)流行病学 CAP是全球第六大死因,在全球所有年龄组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负担之一。欧洲及北美国家成人CAP的发病率为(5~11)·1 000人-1·年-1[2]。中国目前仅有CAP年龄构成比的数据,尚无成人CAP的发病率数据。2013年一项国内研究结果显示,16 585例住院的CAP患者中≤5岁(37.3%)及>65岁(28.7%)人群的构成比远高于26~45岁青壮年(9.2%)[3]。CAP的病死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其病死率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012年我国肺炎的死亡率平均为17.46/10万,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32.07/10万,25~39岁人群的死亡率<1>85岁人群的死亡率高达864.17/10万[4]。 CAP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迁。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少见[5,6,7,8,9]。我国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仅有少量儿童及青少年病例报道。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更加常见。 我国某些地区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3.2%~75.4%,对口服青霉素的耐药率达24.5%~36.5%,对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9%~50.7%,但对注射用青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9%和13.4%)[10,11];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58.9%~71.7%,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54.9%~60.4%[12,13,14]。近期发表的几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CAP患者中病毒检出率为15.0%~34.9%,流感病毒占首位,其他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5.8%~65.7%可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13,15,16,17]。 二、发病机制 (一)病理生理学 肺炎是病原体入侵肺实质并在肺实质中过度生长超出宿主的防御能力导致肺泡腔内出现渗出物。肺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主要由病原体因素(毒力、菌量)和宿主因素之间的平衡决定的[18,19]。导致CAP的致病微生物因多个因素而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包括地方流行病学、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特征(例如性别、年龄和共病)等。上气道中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微量吸入进入下气道,但肺部防御机制(先天性和获得性)会保持下呼吸道相对无菌。罹患肺炎表明宿主防御功能出现缺陷、接触到微生物毒性较强或者量较大。免疫应答受损(如HIV感染或高龄)或防御机制出现功能障碍(吸烟或被动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误吸)会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大大提高。病原体可能会通过下列途径引起CAP:口咽分泌物误吸到气管内是病原体通过气管进入下呼吸道的主要途径;气溶胶吸入是年轻健康患者患病毒性肺炎和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途径;肺外感染部位的血源传播(例如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等)也可引起CAP;极少情况下附近感染的病灶也可直接蔓延形成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CAP的病原学诊断 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 2.痰细菌学检查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实验室处理: 痰是最方便和无创伤性病原学诊断标本,但咳痰易遭口咽部细菌污染。因此痰标本质量好坏、送检及时与否、实验室质控如何,直接影响细菌的分离率和结果解释,必须加以规范。(1)采集:须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标本。嘱病人先行嗽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无痰病人检查分支杆菌和卡氏肺孢子虫可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导痰。真菌和分支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对于通常细菌,要先将标本进行细胞学筛选,1次即可。(2)送检: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保存(疑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不在此列),保存标本应在24h内处理。(3)实验室处理:挑取脓性部分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筛选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多核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2.5)。以合格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两种培养基,必要时加用选择性培养基或其他培养基。用标准4区划线法接种作半定量培养。涂片油镜检查见到典型形态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表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 病原体标本来源显微镜检查培养血清学其他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咳痰、下呼吸道 采样、血液、胸 液、活检 革兰染色+- 厌氧菌下呼吸道采样、 胸液 革兰染色+(厌氧) - 分支杆菌咳痰、导痰、下 呼吸道采样、支 气管冲洗液或 BALF、活检 萋-尼染色+意义待确定PPD、组织病理 军团菌属咳痰、肺活检、 胸液、下呼吸道 采样,血清FA(嗜肺军团 菌) +I FA,EIA尿抗原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详细参考)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 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 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 ml。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