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

考点必读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识梳理

考点一、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决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

用分子理论解释物理、化学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通电氢气+氧气,在此反应中,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

2.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同—结构的微粒构成。如:纯水是由水分子(H2O)构成。

混合物是由不同结构的微粒构成。如: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稀有气体分子和其他的微粒构成。

考点二、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H除外)。

3.原子的不可分性和可分性:

(1)不可分性: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2)可分性: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发生改变。从核反应和其他实验人们可推断出原子的结构。

【要点诠释】

1.记住两个等量关系:

(1)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2)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对于原子,有:①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②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原子不显电性。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体积主要由核外电子运动的范围决定。

考点三、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表示。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分层运动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有7层,它们按离核的远近分别

用K L M N O P Q

1 2 3 4 5 6 7

表示,第1层离核最近。

3.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

以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

【要点诠释】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电子层序数的平方的2倍,即2n 2(n 表示电子层序数)。 (2)最外层最多不能超过8个(只有l 层的不能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见下表)。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的稳定性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4(较少) 不稳定 易失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 一般>4(较多) 不稳定 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

8(He 为2)

稳定

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有的是通过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有的是通过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考点四、离子和原子团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Mg 2+、Cl -

等。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符号的意义:

注意: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4.确定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方法: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如Na +、Mg 2+;

离子

2Mg 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表示2个镁离子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 、Mg 、O 、Cl 。 (2)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 +、Mg 2+。 (3)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l -

、O 2-

5.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的集团,叫做原子团。如: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其中OH -

、CO 32-

作为整体参加反应。

注意:原子团并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保持不变。如:在碳酸盐与酸反应时,碳酸根离子变成了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氯酸钾受热分解,氯酸根离子分解产生氧气:2KClO

3

2KCl+3O 2↑。

6.离子的颜色:有些离子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如Fe 3+呈黄色、MnO 4-

呈紫色,铜离子呈蓝色。 【要点诠释】

1.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2.物质结构关系:

MnO 2 △

3.要注意理解“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这一提法,它仅表示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导致“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并不涉及比较质子数的多少。如:①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有N3-,O2-,F-,Na+,Mg2+,Al3+(均含有10个电子)。②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有S2-,Cl-,K+,Ca2+(均含18个电子)。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2.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4.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25 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5.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海绵能吸水

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

6.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7.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阳离子

B.乙是阴离子

C.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D.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

8.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10.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二、填空题

11.(2015?锦州中考)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12.氢气被看成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但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成本高。据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氮化镓--锑合金,利用它能更好地促进水在太阳光下分解获得氢气,且可重复使用。

(1)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图中字母表示)

(2)氮化镓--锑合金在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的反应中起作用。

13.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下面

提供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种。

(2)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选填“阴”或“阳”)离子。

14.9月`19日,在第十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仙居恩施国际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上,恩施市被授予“世界硒都”匾牌(图甲)。请按要求填空:

(1)图乙是硒(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图中X=;②硒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③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2)硒与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硒也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我州富硒茶芳香持久,沁人心脾,远销海外,享誉全球。茶叶中除了富含“硒”这种关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外,咖啡因(C8H10N4O2)含量也较高。咖啡因对人体具有兴奋、减肥、利尿、强心解痉等保健作用。咖啡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15.M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已知:

(1)M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则x=;(2)M元素与下列选项中(填序号)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

①②③④

三、实验题

16.氨分子扩散的实验:

现象: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C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

结论:

(1);

(2);

(3)。

B烧杯的作用:作实验。

(4)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运动,间隔不断,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气体体积的压缩是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分子的体积没变。

2.【答案】C

【解析】铜由铜原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3.【答案】D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粒子的一种,除分子之外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的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存在中子;故选D。

4.【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共有的性质是:体积、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永不停息的运动等。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5.【答案】A

【解析】

A、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有无数的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但不是进入海绵粒子的间隔.这是宏观概念,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B、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在受压的条件下体积会缩小.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D、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二者混合是分子之间相互穿插渗透,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选A。

6.【答案】D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丙不是氧化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会改变;三种物

质的基本微粒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D

7.【答案】C

【解析】甲中圆圈内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数是10,该离子是阴离子;乙中圆圈内的核电荷数为10,核外电子数是10,乙图表示的是氖原子。由于二者的核电荷数不同,所以是不同种元素。甲是氧元素,乙是氖元素,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

8.【答案】B

【解析】此题通过微粒模型图考查物质的分类。A图表示的是两种单质分子,属于混合物;B图表示的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表示的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纯净物;D图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

9.【答案】B

【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一切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所以A,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确实不可以再分,但在其他变化(如核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对于B选项来说,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因此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即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因此,对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答案】C

【解析】此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

11.【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

(1)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2)钢轨主要成分是铁,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12.【答案】(1)丙甲乙(2)催化

【解析】(1)分解水是构成水的水分子分裂为单个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单个的原子重

新组合新分子;(2)氮化镓--锑合金在反应中改变物质反应的速率,所起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13.【答案】(1)3 (2)26 (3)阴

【解析】从元素名称上区分,带“金”字旁的属于金属;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铁和锌,非金属元素是碘;铁原子质子数为26,核外电子数为26;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14.【答案】(1)①34②非金属③Se2-(2)Se+O2 SeO2(3)194有机物

【解析】(1)图中X是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硒属于非金属元素,离子符号为Se2-。

(2)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 SeO2。

(3)咖啡因(C8H10N4O2)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8+1×10+14×4+16×2==194。

15.【答案】(1)8 (2)①

【解析】(1)M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则M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的核内质子数8,故x=8;

(2)①表示的是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8,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去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能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

16.【答案】(1)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着的(2)浓氨水遇酚酞变红

(3)氨水显碱性对照(4)加快增大物理

【解析】氨水显碱性,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得出结论。

(1)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着的;

(2)浓氨水遇酚酞变红;

(3)因为碱性溶液能是酚酞变红,故氨水显碱性;

B烧杯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

(4)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隔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距离,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 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下面是的范文,欢迎查阅!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实验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 【点评】 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

中考化学同步考点梳理:原子的构成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同步考点梳理:原子的构成 考点梳理 一、分子和原子 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原子的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单位是“1”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热点)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离核越远能量越_______。 ②1-18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____、____、____。 2、原子的核外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当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_____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_______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_______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③________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3、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决定的。 4、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三、离子(重点) 1、两种离子 阳离子:质子数______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______电子数 2、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符号及各数字的意义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区别。 质子数_______;电子层数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质量_________; 5、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 2、分类: 3、地壳中元素排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4、元素符号的书写: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 ②如果该元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Fe—表示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氢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2)微观意义: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H—表示一个氢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 五、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 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递增;每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 每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每一族电子层数递增。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专题试题汇编:化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答案)

1.(3分)(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掩耳盗铃 2.(18牡丹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2018·郴州)下列成语涉及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花香四溢C.死灰复燃 D.水乳交融 4.(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 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5.(2019·锦州中考)(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6.(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7.(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2018·宜宾)(2分)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2019·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2分)(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四、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设计意图: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认为: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4】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演示实验】教材“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烧杯中无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练习题1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1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 习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6.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7.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8.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9.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二、填空题: 1. 从分子观点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构成。 2.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 知识点汇总一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 PO43-HCO3-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信息给予题含答案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2018·江苏无锡)13.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 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 【答案】A (2018·山东青岛)1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9.(2018?四川乐山)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 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答案】D 9.(2018·浙江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总结

原子、分子、离子 知识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至远的顺序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子能量:逐渐升高 离核距离:逐渐增大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元素性质金属元素一般<4 易失活泼 非金属元素一般≥4 易得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8或2(He)稳定稳定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2: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2、分类: (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失电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原子得电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Na+、Cl-、O2-、2Mg2+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大2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特点:最外层稳定结构)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 Al. 示为R m+.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

2014中考化学复习-原子的构成(讲练)

原子的构成 【课标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核心内容】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依此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 唯物主义教育。 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能够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中的电子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知道不同原子质量不同;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掌握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 【要点精讲】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原子结构如下: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体积很小,约占原 子体积的几 千亿分之一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 做高速运动 (1)原子中,因为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荷,所以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总数的简称)=核内质子数。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5)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同一种类的原子中,因中子数的多少不同,就形成了同一种类原子中的不同原子,如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中,有中子数为6、7、8三种不同碳原子。 并非所有原子中都存在中子。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二、原子中的电子 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不仅原子的体积是由电子决定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原子结构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品红扩散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 7.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0. 以下说法都是是错误的() A.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中考同步考点梳理:原子的构成

2019-2020年中考同步考点梳理:原子的构成 考点梳理 一、分子和原子 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原子的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单位是“1”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热点)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离核越远能量越_______。 ②1-18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____、____、____。 2、原子的核外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当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_____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_______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_______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③________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3、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决定的。 4、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三、离子(重点) 1、两种离子 阳离子:质子数______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______电子数

2、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符号及各数字的意义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区别。 质子数_______;电子层数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质量_________; 5、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 2、分类: 3、地壳中元素排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4、元素符号的书写: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意义: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专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子的构成专题 1.(2019·益阳)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 2.(2019·百色)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3.(2019·聊城)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4.(2019·常州)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 )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152m g 16152m 16152m g 12152m 12 5.(2019?临沂)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2019·岳阳)如图是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②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C.②表示原子 D.①表示阴离子 7.(2019·成都)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4个N原子:2N2 B.铁离子:Fe2+ C.硫酸铝:Al2 (SO4)3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8.(2019·乐山)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 B.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D.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9.(2019·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10.(2019·济宁)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中考化学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专题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分子和原子、元素、物质分类 二. 重点、难点 1. 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其异同点。 2. 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的原则,从宏观、微观角度对物质组成进行描述。 3. 熟悉化学式的书写原则,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写法及简单计算。 三. 知识要点 1. 物质的结构: (1)原子 ①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 结构 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 ?????? ?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不带电) 单位正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③ 各种关系 a.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b.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该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1121 12 (2)分子 ①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 与原子的关系 (3)离子 ①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 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 区别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 种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 团。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变化 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 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变 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 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 子离子一般不可分, 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 可能分割成其它离 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 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 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 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 的化学性质不变。 不能独立存在,阴、 阳离子共同构成物 质,形成离子化合物。构成 由原子构成,且纯净物中 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 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且: ? ? ? ? ? ? ? ?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 成,原子得电子带负 电荷成为阴离子,原 子失电子带正电荷成 为阳离子。 所带电 性情况 不显电性 a:不显电性。 b: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a:阴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b: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表示方 法 用化学式表示用元素符号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 号表示。 联系在化学 反应中 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 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 离子 表达方 法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性质 三种粒子都很小,一般用其相对质量表示质量;三种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且粒子间有间隙;三者皆为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元素 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在地壳中前五位的元素 ③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1.分子定义: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 2.分子的特点: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2)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水中大约有×1021 个水分子。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1.定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特点: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2)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3)原子之间有间隔。和分子一样。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3、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注: ①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③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4、原子的性质

元素 原子 分子区别和联系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组成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 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分子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OH- S2-、 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习题精选及答案

原子的构成习题精选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 )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是不同的变化 2.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 千克,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 A.16克 B.16

C.千克 D.千克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相对原子质量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4.下列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5.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水分子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 C.中子和质子D.电子 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D.是否能构成单质 7.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8.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9.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10.下列各式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 C. D. 11.碳的原子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