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积分管理

班级德育积分管理
班级德育积分管理

班级德育积分管理

每人原始分80分,以天为单位计算加减结果。

(一)以下行为属于违纪:

1、迟到、早退扣1分

2、旷课扣2分

3、上课穿拖鞋、吸烟扣1分

4、请假必须持有请假条,经班主任或班长批准后,报副班长登记,一个月内请事假不得超过3次,每超过一次扣1分。

5、无故缺席班级活动、会议扣1分

6、值日缺勤,或袖手旁观,劳动拖拉、懒惰扣1分

7、考试作弊、拖欠应交付学校的款项扣2分

8、欺瞒、顶撞师长、对同学恶言相向扣2分

(二)以下行为值得表彰

1、连续一周无迟到、早退、缺勤加1分

2、在学校各项竞赛中获得名次加1—3分

3、举报不良现象、拾金不昧加1-3分

4、有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学校或班级各项活动加1分

5、班(团)干学期末考核,优秀加10分,良好加5分,合格加3分,差扣5分。

备注:

1、加减分依据每天考勤记录、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卫生情况记录等

2、班长负责整体情况的调控,各班委每天轮流进行积分统计。

3、每周召开简短班委会议,汇报一周积分情况。结果在班会上公布。

个人分数联接项目:

1、结合学生在各方面的扣分情况做相应的即时处罚,一般体现为劳动补偿和字文抄写。违纪情况严重的,必须在班会课当众做出检讨。

2、得分在80分以上者,操行评“良”;90分以上者,操行评“优”;80分以下,操行评“中”。60分以下,操行评定“不合格”。

3、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团员、奖学金等荣誉项目以此为参照。

09财务管理班

2010年10月21日

德育与班级管理4篇(一)

德育与班级管理第1篇(一) “花开须有时,唯有静待之”。教育学生有时犹如培育花种,要学会尊重他的花期,用心把他栽培好,静待他长成他应有的样子。 作为一名班主任,时刻处理着种种与学生有关的事宜,甚至可以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或许比家长还了解孩子,正因如此,我们更明白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是是十分必要的,而德育犹如阳光雨润,它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能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去做,知进退,明取舍,并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思维习惯,这时,德育教育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作为老师我们更应明白,对待孩子,要放低期待,放慢脚步,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每一个德育案例中的孩子,都有其独特性。下面我想用我工作中的德育案例,与大家共同分享。 案例背景:刚接手xx班的时候,一位胖胖的爱笑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何 他会引起我的注意呢?那是因为他的嘴角总是留有口水,衣角上也时常是湿的。这 对一个已经在小学学习生活两年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的。 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第一天放学的时候,孩子的奶奶来接他放学时来找我,直接和我说了这样几句话:“x老师,我家这个孩子非常调皮,请老师多包涵。至于孩子 的学习,也希望您能多关注关注,我年纪大了,很多地方真的已经照顾不上了,只能麻烦老师多关心了。”我一听这样的话,就知道这个孩子肯定不是一般的难管。 但当时因为刚接手这个班,对一些情况也不太了解,所以只能先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等以后慢慢处理。但接下来的相处,也证实我的猜想。接手这个班第一周,这个孩子身上的恶习,就一点点的暴露出来,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不是一般的差。 在生活上:手里的水瓶时刻拿在手里,上课、下课玩耍、放学路上随时随地需要打开水瓶喝水,嘴角的口水时常留在嘴边。他的桌子周围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垃圾场,书桌从不会自己收拾,经常把所有的书本和学习用具都杂乱放在桌子上。在学习习惯上:课堂上很少正常坐在椅子上,经常需要老师们提醒才能坐好,但是没多久之后又恢复常态。无论课上课下都喜欢做一些吸引人注意的行为。当然这个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点,比如:上课时能紧随老师的思路,你的任何问题,他都会积极正确的回答。 诊断过程: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不给孩子增加思想上的负担。我决定在课下,利用闲聊的机会了解这个孩子。通过聊天我发现:孩子经常与我说奶奶爷爷如何关心、照顾他的生活,很少与我谈起自己的父母,我想这就是造成孩子众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是孩子的奶奶接待我的。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孩子从小的生活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但是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再加上一定的溺爱心理,导

德育与班级管理重点总结

德育与班级管理 根据黄麟上传图片所总结: 1、道德教育是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与根本。道德教育概念:是关于个体与个体、个体 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2、思想教育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即人们常说 的“三观”教育。 3、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1德育的政治功能(政治关系的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为的引导), 2德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生产领域,体现在经济形态领域,体现在生活和消费领域) 3德育的文化功能(德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功能,德育具有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4、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功能(形成和发展品德的内容结构,形成和发展品德的形式结构,形成和发展品德的能力结构) 2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认知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与控制作用,德育对认知能力的强化与抑制作用) 3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影响个体的个体心理倾向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4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5、德育目标的含义,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总的 设想或规定。 6、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 1时代性与继承性 2基础性与层次性 3现实性与超越性 4统一性与个体性 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认识,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行为,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继承与发扬革命传统,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3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培养热爱集体的精神,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4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勤奋学习艰苦奋斗) 5纪律与法制教育(增强纪律与法子观念,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秩序)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 7文明礼貌的教育(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和理解,礼貌用语举止文明)

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1)

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 Class moral education work plan templat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引导班级学生走上正确的思想道路,在各方面得以健康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培养我班“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现制定本学期 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校本学期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在“整体优化,和 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班级工作围绕以中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的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校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班主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保障,以学生 自我教育为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教育作用,采取学校班级制度导训,活动导行,努力构建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与学生 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良好的文明 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高一这一

特殊而且关键的阶段,帮助学生摆脱由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指导学生走向正轨,摆脱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思潮,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从而专心学业,这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班级情况分析 从开学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学生总体还是不错的,班 风积极健康,学生团结向上,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学生自控力较差,学习效率低,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三、德育工作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行为准则》。由于高一是最为麻烦的年级,因为高一学生刚进学校各方面多比较陌生和胆小,所以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尊师守纪,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为以后的高中学习生活作充分的准备,并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与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德育的个体功能有: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p26 2、当代我国德育目标的价值走向为: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强调社会价值与主体发展功能的整合、兼顾基础品质与个人素质的培养。P40 3、影响德育方法实施的因素:主体因素、坏境因素。P89 4、班级管理的要素包括:班级管理主体、班级管理客体、班级管理目标和班级管理方法。P116 5、班级管理的任务主要有: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P119 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政治、经济和自然性功能。P22 7、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生德育内容的统一规定。主要表现在1993年和1995年颁布的:《小学德育纲领》和《中学德育大纲》。P49 8、影响德育方法实施的环境因素: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P90 9、班级管理特点:教育性、服务性、繁琐性和多变性。P117 10、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P154 二、名词解释 1、德育P9 2、说服教育p91 3、情感陶冶法p92 4、班集体p175 5、班级制度管理p250 6、班级管理轴辐模式p230 7、德育目标p33 8、榜样示范法p92 9、品德评价法p92 10、班级目标管理p257 11、班级绩效管理p272 12、班级管理树状模式p229 三、简答 1、简述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p48 (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年龄特征; (3)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学生的品德实际; (4)人类普遍伦理与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 2、简述班级管理的要求p120 (1)爱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桥梁; (2)班级荣誉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基础; (3)规章制度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依托; (4)赏罚分明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保证; (5)班委会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 (6)师生间良好沟通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3、简述班主任的能力因素p155 (1)组织管理能力(2)创新学习能力(3)思想教育能力(4)交往和表达能力(5)自我反思能力(6)自我调控能力

2020春《德育与班级管理》离线考核作业解答

离线作业考核 《德育与班级管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品德 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学校德育 答: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3、德育过程 答:德育过程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课堂管理 答: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 教学目标的过程。 5、教师角色 答: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 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答: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提出了3种水平和6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简要回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简要回答教师的社会角色。 答:(1)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2)人格培养者 (3)心理卫生保健者 (4)示范者的角色 (5)学生的朋友 (6)研究者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知识重点 第一章: 1.什么叫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从侠义上讲,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从广义上讲,德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2.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1)传统思想的影响(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3.人类社会分为: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4.学校教育的转变:从培养官员和神职人员为主的教育演变为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 5.人类德育历程经历的阶段: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 6.习俗性德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 7.古代德育: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8.现代德育: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主要特征有:(1)学校德育的民主化(2)学校德育的世俗化(3)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9.当代学校教育新的轨迹与特点:(1)理论与探索的时代(2)寻求平衡的时代(3)全球化德育的时代。 第二章: 1.品德的概念:就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既包含一定的个性倾向性,又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品德和道德的区别: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3.品德心理的构成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4.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道德认识越深刻,思想道德感情就越有理性的指导;道德意志越坚定,思想道德行为就越具有自觉性;反过来,情感、意志的力量有又助于加深认识;道德行为的实践,又能加深认识、激励敢情、锻炼意志,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三章: 1.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1)德育目的就是教育与目的(2)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3)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恢复高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展开全面的拨乱反正,教育进入了恢复和新的发展时期。 3.改革开放时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德育内容的新课题:(1)诚信教育(2)感恩教育(3)生命教育(4)信仰教育。 5.信仰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第四章: 1.德育途径的分类:(1)宏观分类: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德育途径;(2)微观分类:分为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2.我国学校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品的评价法、自我教育法。

浅谈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整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德育、道德、班级管理、自我体验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育以多种多样的手段和途径彰显塑造心灵的无穷魅力。目前,班级管理之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班级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德育教育的开展是一门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去不断探索的一门艺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德育与班级管理 (1)

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的内涵:第一,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第二,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第三,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四、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关于个体和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五、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 六、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即“三观”教育。 七、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 八、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九、现代德育体现出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等特征。 十、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简答) 1)德育的政治功能。(首要的)政治关系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为的引导。 2)德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生产、经济形态、生活和消费等领域。 3)德育的文化功能。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十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简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和能力形成的形成、发展上。 2)德育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与控制,对认知能力的强化与抑制。 3)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等。 4)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即德育可以使每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十二、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起点,也是归宿。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的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明确德育目标、理解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辨析) 十三、德育的目标既是思想品德工作的始发点,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十四、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简答) 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爱国主义认识,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行为,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个传统教育;是指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青少年拥有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 3)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用集体主义观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情感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2、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有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活动。 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有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有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4、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索及其关系的过程。 5、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答: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因此他的道德发展理论又可以称为“三水平六阶段论”,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方法,即道德两难故事法和公正团体法。 第一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4~ 10岁),它是通过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此时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他们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能否使自己免于受惩罚或者是不是让自己感到满意,是儿童处在控制的时期。在这个水平中包含着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是习俗水平(10~13岁),表现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在这一-水平中又有两个阶段,阶段三为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又可称为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阶段四为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最后一个水平成为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作为行为的判断依据,并且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处于这个水平的人已经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束缚,已经完全达到了自律的状态。处在这个水平是最后两个阶段,阶段五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最后- -个阶段就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德育融合探讨

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德育融合探讨 概要: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够维护班级的日常秩序,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德育的开展首先需要班主任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的情况,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德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探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德育。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同时也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对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再进行德育。 小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和身体的成长,也是思想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都在慢慢地成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走进误区,影响以后的发展。德育主要是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就能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学习,以友好的态度与同学相处,用尊敬的态度去面对老师,这都将有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德育和班级管理两者需要相互融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学习;班级管理对学生是一种约束和管理,但是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德育的开展。 第一,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而班主任又是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首先,小学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现代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思想上提升自己。其次,要注重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做好带头作用。最后,班主任要发挥出自己的权威性,张弛有度,应该严格的时候必须严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黑板上的板书要一笔一划地写,教育学生要规范书写;下课时主动将黑板擦干净,教育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等。只有班主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让学生信服自己,把自己当做学习的榜样。 第二,关心和爱护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一点是关爱学生,即关心和爱护班上的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班上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境或贫穷、或富裕,性格或沉默、或开朗,成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德育的发展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到现代德育的演变,现代德育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德育和开展德育教育,主要内容为平等,民主,科学。 品德的内涵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既包括一定的个性倾向性,又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比如说班里某个同学一贯诚实友爱,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我们就会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道德的影响,品德对道德有反作用。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和顺序。品德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我和超我),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阶段的不同划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内部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外部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学校德育,)。了解了品德的发展影响因素,我们就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我国现在的软实力在持续发展之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对传统美德文化的继承,家长要摸索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注重对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言传身教的培养,学校提高对德育的重视度,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的目的及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稳定中又有着一些新的变化。综合来看,长久以来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德育途径分为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大途径。家庭德育基于基础地位,家庭成员的行为思想,家庭氛围,家庭文化等都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基本可以分为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在学校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当代西方主要德育模式有价值澄清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 班级是学生共同学习,劳动,生活的场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影响学生,管理学生的有效环境。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

班级德育工作管理经验记录

班级德育工作管理经验记录 一、工作概况 我班有40人,学生都我荣家的非常好,因此工作很顺利。 二、学校工作的进展情况 1、学校领导组织参加班主任老师开会,会上既帮我们分析了这项工 作的意义,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帮我们寻找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方法。 2、有时让我们来到学校阅览室,静静的开始学习班主任杂志。边学 边做学习笔记,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就开始就书中的事例,结合自己的工作一起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中渐渐的讲述中的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所以每次我们都有意犹未尽之意。 上学期: A我们先是电话联系,并把自己的困惑简单的谈了谈。因为三年级学生对于习惯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请教师傅对于三年级应重点强化学生哪些习惯,强化到何种程度讨论了一下。 B我就班级现状作了具体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重新制定了班级德育工作计划,从三年总目标的设定具体到上学期每月重点工作上。C学校举行班队会课题研讨活动,我和另一位兄弟学校前往观摩学习,并一起参加了研讨活动。我们参加的是一个四年级的队会,老师和同学们都经过认真的准备,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但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听完大家的讨论后我深有感受:班会或者队会,都跟课堂是一样的,应该让学生做主人,教师也要适时地进入,掌握好退与进的问

题,真正的育人点就在这活动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上。此时我思考到:对呀,引导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发现这些生成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处理好,才能真正使学生获益。 D将近期末我还将家长会的发言和复习计划同师傅通过邮件进行了 沟通。

班级德育工作管理经验记录 A开学初依然是通过邮件,沟通了我对本学期德育工作设定的德育计划。 B我和师傅探讨关于班级建设的问题(电话)并设计出本班做到行为习惯评价表和课堂会说会听的专项评价表。目前正在实践与修正期间。C学校让我们参加中心小学的班主任沙龙会,感受颇深,另见工作心得。 D很快结合从***那里学到的“才艺”,借鉴并运用到了自己的班级管 理中,五月中旬筹备《因为有我在》主题班会。 E就学困生的辅导问题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电话同其他老师进行专 题讨论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和其他老师在这段时间里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A、网上来交流,携手朝前走。 同其他老师约定,向郑州教育博客投稿,互相学习。近九个月来 我共向网上德育博客投稿四篇,主要是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案例。同时,也共同学习其他人投稿,因为我们深知“他人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通过学习,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责任认识更明确了,工作的标准也更高了。 B、“杂志”来学习,思路更清晰。 同其他老师约定,每人设一个摘抄本,每周至少挤出一节课时间,进行《班主任》杂志的学习与摘抄,积少成多,指导工作。我已摘抄

班主任德育工作——班主任德育的方法和效果 班级管理(后测题)

【班级管理-班级常规】班主任德育工作——班主任德育的方法和效果班级管理(后测题)内容 ? 1.以下描述属于《小学德育纲要》的内容的有哪些?(多选) o A.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o B.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o C.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答案正确! ? 2.以下描述属于《中学德育纲要》的内容的有哪些?(多选) o A.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o B.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o C.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o D.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答案正确!

? 3.对小学生的道德训练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多选) o A.道德行为方式方法的掌握 o B.道德意志的培养 o C.道德理想的培养 o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答案正确! ? 4.下面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阐述,正确的有:(多选) o A.班主任老师要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德育工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尤其是社会热点的辨析等方面。 o B.班主任老师要正确看待和利用校内外各类活动,做到寓教于乐。 o C.在班级德育常规管理与教育中,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机制,尽量少用或不用批评机制。 o D.充分利用校内各种组织和各种资源,给学生提供道德教育的有利载体,形成合力。 o E.班主任要有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合力的意识和行动。 答案正确! ? 5.在德育教育中,对待个别学生的德育教育经常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多选) o A.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doc资料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 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的内涵:第一,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第二,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第三,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四、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关于个体和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五、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 六、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即“三观”教育。 七、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

八、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九、现代德育体现出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等特征。 十、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简答) 1)德育的政治功能。(首要的)政治关系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为的引导。 2)德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生产、经济形态、生活和消费等领域。 3)德育的文化功能。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十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简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和能力形成的形成、发展上。 2)德育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与控制,对认知能力的强化与抑制。 3)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等。 4)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即德育可以使每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十二、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起点,也是归宿。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的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明确德育目标、理解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辨析) 十三、德育的目标既是思想品德工作的始发点,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德育的发展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到现代德育的演变,现代德育借助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德育和开展德育教育,主要内容为平等,民主,科学。 品德的内涵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既包括一定的个性倾向性,又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比如说班里某个同学一贯诚实友爱,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我们就会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道德的影响,品德对道德有反作用。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和顺序。品德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我和超我),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阶段的不同划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内部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外部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学校德育,)。了解了品德的发展影响因素,我们就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我国现在的软实力在持续发展之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对传统美德文化的继承,家长要摸索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注重对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言传身教的培养,学校提高对德育的重视度,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的目的及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稳定中又有着一些新的变化。综合来看,长久以来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德育途径分为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大途径。家庭德育基于基础地位,家庭成员的行为思想,家庭氛围,家庭文化等都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基本可以分为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在学校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当代西方主要德育模式有价值澄清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

【德育工作总结】班级德育工作总结三篇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我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小学德育纲要》,以德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了全县的先进行列。为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 一、德育工作的做法和措施 1、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系统为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我校建立了学校、教总两处、少先队、班级管理网络,并明确德育管理的任务要求,各负其责。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大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班主任及少先队干部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德育工作“一把手”工作。构成了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总务主任靠上抓,大队辅导员具体分管、班主任老师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少先队干部参与管理的德育工作局面。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第一职责人。为此,学校建立了班级、学生及班主任考核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坚持每一天检查监督学生入校、离校红领巾佩带、班级及个人卫生、学生纪律等小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状况,生容生貌每周一总结,对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学校领导、教师轮流值日,每一天二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其结果在学期结束纳入对班级的综合考核,并作为量化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目的是激励他们育人的用心性。学校每学期都设立班主任工作奖励基金,对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班主任进行奖励。

2、充分调动德育工作用心性我校始终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从调动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用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入手,经常组织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教师十不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透过学习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自己的职责,到达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用心性的目的。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用心性,他们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安全教育的骨干,我们透过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考核细则,提高班主任待遇,评选优秀班主任等措施,大大调动了其工作用心性。二是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用心性,各学科教师都担负着渗透德育的重任,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要求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资料,以教材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教育等,同时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将学科教书育人成绩纳入学期工作质量考核量化。三是调动服务育人的用心性,用心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学校服务人员在德育工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学校制定了有关保卫、伙房、后勤供应等人员的职责和制度,我校服务人员能围绕育人的要求设计、布置宣传栏等教育阵地,更新新资料,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样,全校上下达成了共识,构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3、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我校在做好德育工作的过程,十分注重学校领导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结合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当地资源优势,重视校本培训,透过理论学习和学习外地经验,加强了对德育的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每学期组织二至三次校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德育研究的开展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更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的要求,在德育工作中还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如:革命传统教育、良好

德育与班级管理书本总结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功能 一、德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一般是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广义的德育可以定义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1、道德教育 是指关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 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2、政治教育 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 3、思想教育 主要是指关于三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4、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二、古代德育及其特征 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三、现代德育及其特征 自由平等民主代替了古代社会的人身依附、特权和专制。特点是民主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四、德育功能及其分类 是指德育系统内容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在众多功能中,我们认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功能最重要的体现。 1、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对社会发挥的作用,即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发生影响与作用,变现出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2、个体性功能体现在: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功能;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的功 能;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第二章德育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1、符合一定的教育思想 2、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中小学德育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在不断发生演变,从总体上说是从重视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转变为关注人自身的发展需求,从统一的、政治化意味浓重的的德育目标转变为包含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以及个性的,具有层次性的德育目标。 特点:1时代性与继承性;2基础性与层次性;3现实性与超越性;4统一性与个体性四、德育内容

德育与班级管离线答案

% 离线作业考核 《德育与班级管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3、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5、教师角色 ·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答: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提出了 3 种水平和 6 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2、简要回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简要回答教师的社会角色。 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人格培养者、心理卫生保健者、示范者的角色、学生的朋友、研究者 三、辨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品德就是道德。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品德与道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其依于个体的存在而存在的,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依于整个杜会的存在而存在的;②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支配,而道德的发展主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③品德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道德则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④品德只是反映了整个社会生活要求的其中一部分,而道德则反映了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 2、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态,因此班级就是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态,但班级并不等于班集体,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班级不等于班集体,它只是一个有组织的学生正式群体,班集体是按照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的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中学初三班会课。班主任冯老师别出心裁,搞一次评选“最差学生”的民意测验活动,并规定凡得三票以上的同学都要在黑板上挂名。投票结果,小明得二票,但名字照样写在黑板上。小明感到不解。班主任冯老师说:“小明情况特殊,他干了坏事。”小明当场提出质问。班主任冯老师说“你经常给老师取绰号。”小明否认,坚持要与班主任冯老师说清楚,进而师生发生争执。班主任冯老师火冒三丈,打了小明两个耳光,小明生气地摔门而去。 问题:试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分析上面的德育案例,具体说明其中哪些地方体现(违反)了哪些德育原则。 (1)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正面说服教育为主,批评约束为辅,而案例中班主任与学生发生冲突,甚至体罚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