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实验室可用碳酸钠和双氧水等为原料来

制备,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①相关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Na2CO3+3H2O2=2Na2 CO3?3H2 O2△ H< 0

② 工业上常以产品活性氧的质量分数[ω(活性氧)=× 100%]来衡量产品的优劣, 13.00%以上为优等品。

请回答:

表 1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反应温度 / ℃产品收率 /% 活性氧质量分数 /%

5 65.3 12.71

10 73.2 13.24

15 85.0 13.55

20 83.2 13.30

25 55.1 12.78

表 2 加料时间对产品收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加料时间 /min 产品收率 /% 活性氧质量分数 /%

5 65.7 13.30

10 76.8 14.75

15 81.3 14.26

20 89.0 13.82

25 87.9 13.51

(1)分析表1,一般选择的反应温度为_____。

(2)分析表 2,加料时间对产品收率也有很大影响,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不利于生产,加料

时间太短导致产品收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

(3)结晶过程中加入氯化钠,作用是_____。

(4)下列关于抽滤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准备略大于漏斗内径的滤纸,以盖住布氏漏斗瓷板上的小孔

B.用倾析法先转移溶液,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C.洗涤沉淀时,加入少量水并开大水龙头,重复操作2~ 3 次

D.用玻璃棒轻轻刮下抽滤得到的固体,晾干后保存在试剂瓶中

(5)使用图 2 所示装置抽滤,中途需停止抽滤时,最佳操作为_____。

(6)产品出厂前需测定活性氧的质量分数,现将0.1000g 某厂的产品(所含杂质均不参与

反应)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10.00mL1.000mol ?L﹣1的稀硫酸,再加入足量KI,摇匀后置于暗处,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_____,用 0.1000mol ?L﹣1的 Na2 2 3

标准溶液滴定,若该

S O

产品的活性氧质量分数为13.60%,则达到滴定终点时共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_____mL。[已知: 2Na2 2 3 2 2 4 6

S O +I = Na S O +2NaI]

【答案】15℃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加料太快会导致温度显著升高,双氧水分解降低产品溶解度,便于产品析出 B 先打开活塞,再关闭水龙头淀粉溶液 17.00

【解析】

【详解】

(1)由表可知, 15℃时,产品收率和活性氧的质量分数高;故答案为: 15℃;

(2)由已知: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加料太快会导致温度显著升高,双氧水分解,不利

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加料太快会导致温度显著升高,双氧水分

解;

(3)结晶过程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能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有利于产品析出;故答案

为:降低产品溶解度,便于产品析出;

(4) A.准备略小于漏斗内径的滤纸,盖住布氏漏斗瓷板上的小孔,A 错误;

B.用倾析法先转移溶液,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B 正确;

C.洗涤沉淀时,加入少量水,关小水龙头,减小流速,重复操作2~ 3 次, C 错误;

D.用玻璃棒轻轻刮下抽滤得到的固体,过碳酸钠不稳定,应避光保存,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5)使用图 2 所示装置抽滤,中途需停止抽滤时,为防止自来水倒吸,最佳操作为先打开

活塞,再关闭水龙头;故答案为:先打开活塞,再关闭水龙头;

(6)已知:活性氧的质量分数[ ω(活性氧)=×100%],则n(H2O2)=

,产品溶于水由H2O2与 KI 的酸性溶液反应,H2O2+2H++2I ﹣=

2HO+I2,故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0.1000mol?L ﹣1的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单

2 2 32 2 4 6 2 2 2 2

3 2 2 32 2

质: 2Na S O+I = NaS O+2NaI ,则 HO~ 2Na S O, n( Na S O)= 2n( H O),则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为=(0.136 ×0.1000g)×2÷16÷0.1000mol/L=0.0170L =

17.00mL;故答案为:淀粉溶液;17.00 。

【点睛】

工艺流程实验题要分析流程,所有设计都是为了实现流程的目标,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住

这一基本原则,就能防止跑偏方向。

2.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

75 ℃,随后,温度逐mol ·L 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

渐下降至 30 ℃,最终停留在 20 ℃。

-1 方案二:如图 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 10 mL 2 mol ·L 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

过程中,通过U 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U 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

分搅拌 )

(充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 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 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 形管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 U 形管中的现象为 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 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2Al+ 6H+ ===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

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2Al+6H+ ===2Al3++ 3H2↑,故答案为放热; 2Al+ 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

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

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

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

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

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 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

右低;小于。

3.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

-1

MgSO4溶液和

-1

溶液。1:配制 0.5mol ·L 0.5mol L· NH4HCO3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mL NH4HCO3溶液于 1000mL 三颈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

在 50 ℃。

步骤 3:将 250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 NH4HCO3溶液中, 1min 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

液 pH 到 9.5。

步骤 4:放置 1h 后,过滤,洗涤。

步骤 5:在 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

①步骤 2 控制温度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

②步骤 3 生成 MgCO3·nH2 O 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

③步骤 4 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2)测定生成的MgCO3·nH2O 中的 n 值。

称量 1.000 碳酸镁晶须,放入如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并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

应,生成的 CO2被 NaOH 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 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 30℃,最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 2 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 ______。

③测得每 7.8000g 碳酸镁晶须产生标准状况下CO2为 1.12L,则 n 值为 _______。

(3)碳酸镁晶须可由菱镁矿获得,为测定某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碳酸亚

铁、二氧化硅)中铁的含量,在实验室分别称取12.5g 菱镁矿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并完

全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0.010mol/L H 2O2溶液进行滴定。平行测定四组。消耗

H2O2溶液的体积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1 2 3 4

消耗 H2O2溶液体积 /mL 15.00 15.02 15.62 14.98

①H2O2溶液应装在 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菱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水浴加热MgSO

+NH4HCO3+NH3?H2 O+(n-1)H2O MgCO3·nH2O↓ +(NH4)2SO4取最

4

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缓冲压强(或平衡压强),还可以起到封闭体系的作用使广口瓶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 NaOH 溶液充分吸收 4 酸式 0.13

【解析】

【分析】

本实验题分为合成碳酸镁晶须、测定MgCO3·nH 2O 中 n 值、测定菱镁矿中铁的含量三部

分。合成碳酸镁晶须是利用MgSO4溶液和 NH4HCO3溶液、氨水反应生成。测定

MgCO3·nH2 O 中 n 值,采用的是加稀硫酸,和MgCO3·nH2O 反应,测定产生的 CO2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确定 MgCO3·nH2O 中 n 值。测定菱镁矿中铁的含量的原理是将菱镁矿中的铁

转化为 Fe2+,用 H2O2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H2O2的物质的量以及电子守恒即可计算出菱

镁矿中铁的含量。

【详解】

(1)①步骤 2 控制温度在 50℃,当温度不超过 100℃时,较好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水

浴加热既可均匀加热,又可以很好地控制温度。

②MgSO4 4 3 3 2

沉淀的同时还得到4 2 4

溶液和 NH HCO 溶液、氨水反应生成MgCO ·nH O (NH ) SO

化学方程式为: MgSO4 433 2 2

O 32 4 2 4

+NH HCO +NH ?H O+(n-1)H MgCO ·nH O↓ +(NH ) SO 。

③步骤 4 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以检验洗涤液中的SO42-,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

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

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

洗涤干净。

(2)①图中气球可以缓冲压强(或平衡压强),还可以起到封闭体系的作用。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使广口瓶中溶解的CO2 充分逸出,并被 NaOH 溶液充分吸收。

③标准状况下 1.12LC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根据碳守恒,有

7.8000g

(84+18n)g/mol =0.05mol ,解得 n=4。

(3)① H2O2溶液有强氧化性和弱酸性,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四次实验数据,第 3 次和其他三次数据偏离较大,舍去,计算出三次实验消耗H2O2溶液

体积的平均值为15.00mL。 n(H2O2)=0.015L × 0.010mol/L=1.5 -4mol×10 H2O2

和Fe2+的反应

,在

中, H2O2做氧化剂, -1 价氧的化合价降低到-2 价, Fe2+中铁的化合价升高到+3 价,根据电子守恒, n(Fe2+ 2 2 -4 -4

)=2(H O )= 3 × 10mol ,则 m(Fe)= 3 × 10mol × 56g/mol=0.0168g,实验菱镁矿中

0.0168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0.13%。

12.5

【点睛】

当控制温度在 100℃以下时,可以采取水浴加热的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时需要选

择合适的检测离子,选择检测的离子一定是滤液中的离子,并且容易通过化学方法检测。

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需要同学记住。

4.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海波,主要用作照相业定影剂,还广泛应用于鞣革、媒染、化

工、医药等行业。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 2 32 2 2 32

℃熔

S O ?5H O. Na S O ?5H O 于 40-45 化, 48℃分解; 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

所示。

Ⅰ.制备 Na 2 S 2O 3 ?5H 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放入图乙装置

D 中,然后注入 150mL 蒸馏水使其溶解,

再在分液漏斗 A 中注入一定浓度的 H 2SO 4,在蒸馏烧瓶 B 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图乙安装好装置。

( 1)仪器 D 的名称为 ______

(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H 2SO 4,使反应产生的气体较缓慢均匀地通入Na 2S 和

Na 2CO 3 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总反应方程式为

2Na 2S+Na 2CO 3+4SO 2

3Na 2S 2O 3+CO 2。

① 烧瓶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 将 B 中产生的气体缓慢均匀地通入

D 中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

③ 制备过程中仪器

D 中的溶液要控制在弱碱性条件下,其理由是

示)。

Ⅱ.分离 Na 2 S 2O 3 ?5H 2O 并测定含量

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

(3)操作 I 为趁热过滤,其目的是

______;操作 Ⅱ是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时

用______ (填试剂)作洗涤剂。

(4)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中有少量晶体析出为止,蒸发时控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______。

(5)制得的粗晶体中往往含有少量杂质。为了测定粗产品中

Na 2 2 3 2

S O ?5H O 的含量,称取 1.25g 的粗样品溶于水,配成 250mL 溶液,取 25.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淀粉溶

液,用 0.0100mol/L 标准 I

溶液滴定,当溶液中 2-

全部被氧化时,消耗碘溶液的体积为 2 S 2O 3

25.00mL .试回答:(提示: I 2+2S 2O 3 2-═ 2I -+S 4 O 62- )

① 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 ______

② 产品中 Na S O ?5H 2 O 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2

2 3

【答案】三颈烧瓶

Na 2SO 3 +H 2SO 4(浓)═ Na 2SO 4+SO 2↑ +H 2O 观察仪器 D 中气体的流 速,控制分液漏斗

A 的旋塞,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 S 2- +

═S ↓ +SO 2O 3 +2H

2↑ +H 2O 防止硫 代硫酸钠晶体析出 乙醇 避免析出的晶体 Na 2 2 32

滴加最后一

S O ?5H O 因温度过高而分解 滴标准 I 2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99.2%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 D 的名称为三颈烧瓶,故答案为:三颈烧瓶;

(2)①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 SO4

(浓) =Na2SO4 +SO2 +H2O

,故答案为:Na2SO3+H2SO4 Na2SO4+SO2

+H2O

↑(浓)= ;

②为将 B 中产生的气体缓慢均匀地通入 D 中,可以观察仪器 D 中气体的流速,通过控制分液漏斗 A 的旋塞,可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故答案为:观察仪器 D 中气体的流速,控制分液漏斗 A 的旋塞,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

③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 S 和 SO2,所以制备过程中仪器 D 中的溶液要控制在弱碱性条件下以防止Na2S2O3发生歧化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 +SO2↑ +H2O,故答案为: S2O32-+2H+=S↓ +SO2↑ +H2O;

(3)根据图甲可知,温度低时,硫代硫酸钠的溶解度小,会结晶析出,所以需要趁热过

滤,防止硫代硫酸钠晶体析出; 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所以为防止洗涤损失硫代硫

酸钠,应该用乙醇作洗涤剂,故答案为:防止硫代硫酸钠晶体析出;乙醇;

(4) Na2S2 O3?5H2O 于 40-45℃熔化, 48℃分解,所以蒸发时控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避

免析出的晶体Na2S2O3 5H2O

因温度过高而分解,故答案为:避免析出的晶体Na2 S2O3 5H2O

? ?

因温度过高而分解;

(5)①碘遇淀粉变蓝色,反应结束时,溶液中S2O32-全部被氧化时,滴加最后一滴标准I2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滴加最后

一滴标准I2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②根据碘与硫代硫酸钠的反应I2+2S2O32-═ 2I-+S4 O62-中的比例关系,配成的溶液中c( S2O32-

2c( I 2 )gV(I 2 ) 2 0.0100mol 0.025L

)=

= 0.025L =0.02mol/L ,则产品中 Na2S2O3?5H2O 的质量V(S2 O32- )

0.0200mol/L 0.25L 248g/mol

分数 =

1.25g

100% =99.2%,故答案为:99.2%。

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KClO3,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

10mL0.1mol/LKClO3,溶液和10mL0.3mol / LNaHSO3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已知:

ClO 33HSO3Cl 3SO243H 。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 4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 Cl ________ mol / L min 。

(2)某同学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

小.某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具体方法如表示。

方案假设实验操作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向烧杯中加入 10mL0.1mo//L 的KClO3溶液和 10mL0.3mol/L 的

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aHSO 3溶液,

取 10mL0.1mo/L 的KClO3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 固

体,再加入 10mL0.3mol/L 的NaHSO3溶液

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分别向 a、b 两只烧杯中加入 10mL0.1mol/L 的KClO3溶液;向烧杯 a

Ⅲ中加入 1mL 水,向烧杯 b 中加入 1mL0.2mol/L 的盐酸;再分别向两只学反应速率

烧杯中加入10mL0.3mol/L 的NaHSO3溶液

①补全方案Ⅰ中的实验操作:________。

②方案Ⅱ中的假设为 ________。

③除Ⅰ、Ⅱ、Ⅲ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④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Ⅲ 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

________。

⑤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0.0025 插入温度计生成的 Cl 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生成的 SO42加快了化学

反应速率将 1mL 水改为 1mL0.2mol/L 的 NaCl 溶液反应物浓度降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 4min 内生成氯离子的浓度是0.010mol/L ,所以平均

反应速率 c Cl 0.010mol / L 4min 0.0025mol / L min ;

(2)①由于是假设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需要测量反应过程

中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方案 I、Ⅱ相比较,Ⅱ中加入了少量氯化钠,所以方案Ⅱ中的假设为生成的Cl 加快了化

学反应速率;

③由于反应中还有硫酸根离子生成,则除 I、Ⅱ、Ⅲ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生成的硫

酸根离子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④为防止氯离子对实验的干扰,则改进措施是将1mL 水改为 1mL0.2mol/L 的 NaCl 溶液;

⑤反应后期反应物浓度减小,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变慢。

【点睛】

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6. 硫酸亚铁铵的化学式为( NH 4) 2SO 4?FeSO 4?6H 2O ,商品名为莫尔盐,可由硫酸亚铁与硫酸铵反应生成。一般硫酸亚铁盐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形成莫尔盐后就比较稳定了。三种

盐的溶解度(单位为

g/100g 水)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NH 4 2 4

73.0 75.4 78.0 ) SO FeSO ·7H 2 O

20.0

26.5

32.9

4

(NH 4 2 4 4

17.2 21.6 28.1

) SO ?FeSO

(一)实验室制取少量莫尔盐的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1 中加入 10%Na 2 3

___________ ;反应中铁屑过量是为了

CO 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2)步骤 3 需要趁热过滤,原因是 ___________。

(3)从步骤 4 到莫尔盐,必须进行的操作依次是 ______,析出的晶体常用 ________洗涤。

(4)若莫尔盐的饱和溶液中有水 20 克,当温度从 30℃降至 10 ℃,最多析出莫尔盐的质

量是 ________(选填编号)。

A 2.18g

B 大于 2.18g

C 小于 2.18g

D 无法确定

(二)称取质量为 1.96g 的莫尔盐制成溶液。用未知浓度的酸性 KMnO 4 溶液进行滴定。

( 1)已知 MnO 4-被还原为 Mn 2+,试写出该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 2)判断该反应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3)假设到达滴定终点时,用去

V mL 酸性

KMnO 4 溶液,则该酸性

KMnO 4 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_mol/L 。

【答案】除铁屑表面的油污

还原氧化生成的

Fe 3+,保证

Fe 2+稳定、纯净地存在,减少产

物中的 Fe 3+杂质 FeSO 4

在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如果不趁热过滤就会有

42

FeSO ·7H O 析出

过滤、洗涤

2+

-+

3+

2+

加入最后一滴 无水酒精或冰水B 5Fe +MnO 4 +8H → 5Fe +Mn +4H 2O KMnO 4 溶液紫红色不褪,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V 【解析】 【分析】

(一)( 1)碳酸钠水解显碱性;

( 2) FeSO 4 在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

( 3)浓缩结晶后需要过滤、洗涤;温度低时,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小;

(4)( NH 4 2

44

在 30℃和 10℃的溶解度分别为:

28.1g 和 17.2g ;

) SO ·FeSO (二)( 1) MnO 4-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 Mn 2+;

( 2)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滴定亚铁离子是不需要指示剂的;

( 3)根据亚铁离子和高锰酸根反应的实质,可以找到亚铁离子与高锰酸根之间的量的关

系,根据原子守恒可以找到亚铁离子和酸亚铁铵之间量的关系,进而进行计算。

【详解】

(一)( 1)碳酸钠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过量的 Fe 可以还原氧化生成

的 Fe 3+,减少产物中的 Fe 3+杂质,

故答案为:除铁屑表面的油污;还原氧化生成的 Fe 3+,保证 Fe 2+稳定、纯净地存在,减少

产物中的 Fe 3+杂质;

(2)如果不趁热过滤就会有 FeSO 4·7H 2 O 析出,故答案为: FeSO 4 在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

如果不趁热过滤就会有 FeSO ·7H O 析出;

4

2

(3)浓缩结晶后需要过滤、洗涤;硫酸亚铁铵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小;温度低时,硫酸 亚铁铵的溶解度小,可用冰水洗涤,故答案为:过滤、洗涤;无水酒精或冰水;

(4)( NH 4

2 4

4

28.1g 和 17.2g ,即若溶剂为 100g

SO ·FeSO 在 30℃和 10℃的溶解度分别为:

水,冷却析出 10.9g ,有水 20g 析出 2.18g ,硫酸亚铁铵的化学式为( NH 4 24 4 2

) SO ·FeSO ·6H O

含有结晶水,故析出质量大于 2.18g ,故答案为: B ;

(二)(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

+3+

2+

+4H 2O ,故答案为:

5Fe +MnO 4 +8H → 5Fe +Mn

2+

4

-

+ 3+ 2+

2

5Fe +MnO +8H → 5Fe +Mn +4H O ;

(2)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滴定亚铁离子不需要指示剂,当滴加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变

成紫红色, 30s 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 KMnO 4 溶液紫红色不

褪,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 1.96g 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物质的量n=

m

1.96 g

= 392g / mol =0.005mol ,根据原子守恒则亚

M

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005mol ,反应 5Fe 2++MnO 4 -+8H +=5Fe 3++Mn 2++4H 2O ,则 5Fe 2+~ MnO 4 - ,所以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0.001mol ,据 c=

n

=

0.001mol = 1 mol/L ,故答案为:

V

10 3 VL

V

1 。

V

7. 根据当地资源等情况,硫酸工业常用黄铁矿 (主要成分为 FeS 2)作为原料。完成下列填

空:

(1)将 0.050mol SO2(g) 和 0.030mol O 2(g) 充入一个 2L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

应: 2SO2(g)+O2 (g)? 2SO3(g)+Q。经 2 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3)=0.040mol ,则 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

(2)在容积不变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______(选填编号 )

a.移出氧气

b.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

d.再充入 0.050molSO 2(g)和 0.030molO 2 (g)

(3)在起始温度T1(673K)时 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其他条件

不变情况下,起始温度为T2(723K)时 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___

(4)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煅烧的产物为SO 和 Fe O

2 3 4

①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 4 2 4 4

O 溶于 H S O 后,加入铁粉,可制备 FeSO。酸溶过程中需维持

溶液有足够的酸性,其原因是______

②FeS2能将溶液中的

3+ 2+ 2

。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Fe 还原为 Fe ,本身被氧化为SO4

______。有 2mol 氧化产物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答案】 0.005mol/(L?min) bd抑

制Fe3+与 Fe2+的水解,并防止 Fe2+被氧化成 Fe3+ FeS2+14Fe3++8H2 O=15Fe2++2SO42﹣ +16H+

14N A

【解析】

【分析】

(1)根据 v=c

求出氧气的速率,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t

算;

(2)反应放热,为提高 SO2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降低温度,体积不变,不能从压强的角度考虑,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移出氧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不利于提高 SO 2 平衡转化率,由此分析解答;

(3)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据此画出曲线;

(4)① Fe 3+

与 Fe 2+

易水解, Fe 2+

易被氧化成 Fe 3+

;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

和生成物几何电子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结合方程计算

转移电子数。

【详解】

c

0.040mol

3

= 2L (1)v(SO )=

t

2min

= 0.01mol/(L?min) ,所以 v(O 2 1 3

)= 2 v(SO )= 0.005mol/(L? min) ,

故答案为: 0.005mol/(L?min) ;

(2)a .移出氧气,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

b .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

c .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

d .再充入 0.050molSO 2(g)和 0.030molO 2(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

转化率增大,故选; 故答案为: bd ;

(3) 反应: 2SO 2(g)+O 2(g) 2SO 3(g) H 0 , SO 2 的转化率在起始温度 T 1 = 673K

下随反应时间 ? △ <

(t)的变化如图,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起始温度为

T = 723K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

2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在图中画出温度

T 2 下

SO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

2

;故答案为: ;

(4)① Fe 2O 3(或 Fe 3O 4 等 )溶于 H 2SO 4 后,生成的 Fe 3+

与 Fe 2+

易水解, Fe 2+

易被氧化成 Fe 3+

所以要加入 Fe 粉和酸,抑制 Fe 3+

与 Fe 2+

的水解,并防止 Fe 2+

被氧化成 Fe 3+

,故答案为:抑

制 Fe 3+

与 Fe 2 +

的水解,并防止 Fe 2+

被氧化成 Fe 3+

② -2 价的硫离子具有还原性, FeS 可以将溶液中的 3+

还原为

Fe 2+

2 Fe ,而本身被氧化为硫酸 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FeS 2+14Fe 3++8H 2O=15Fe 2++2SO 42﹣ +16H +,氧化产物是硫酸根

离子,有 2mol 硫酸根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14N A ,故答案为:

3+

2+2

+

FeS 2+14Fe +8H 2O=15Fe +2SO 4 +16H ; 14N A 。 【点睛】

注意 (3)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此为解题的关键。

8. 淀粉水解的产物( C 6H 12O 6)用硝酸氧化可以制备草酸,装置如图 1 所示(加热、搅拌

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 1: 1 的淀粉水乳液与少许硫酸(98%)加入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5℃~ 90℃,保持30min ,然后逐渐将温度降至60℃左右;

②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烧瓶中;

③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 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

(65%HNO3与 98%H2SO4的质量比为2: 1.5)溶液;

④反应 3h 左右,冷却,减压过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

生下列反应:

C6H12O6+12HNO3→ 3H2C2O4+9NO2↑ +3NO↑ +9H2O

C6H12O6+8HNO3→ 6CO2+8NO↑ +10H2O

3H2C2O4+2HNO3→ 6CO2+2NO↑ +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加入98%硫酸少许的作用是:_________;

(2)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

(3)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4)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仪

器有 _________;

(5)将产品在恒温箱内约90℃以下烘干至恒重,得到二水合草酸.用KMnO4标准溶液滴

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 2 2 4 + 2+ 2 2

+5H C O +6H =2Mn +10CO ↑+8H O 称取该样品

0.12g,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用

1

0.020mol?L﹣的酸性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杂质不参

与反应),此时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 ,滴定前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如图 2 所示,则该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催化剂的作用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H2C2O4进一步被氧化碘水布氏漏斗、吸滤器无色突变为淡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84%

【解析】

【分析】

【详解】

(1)淀粉水解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即浓硫酸的作用是提高淀粉水解的速度(或起到催化

剂的作用)。

(2)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会导致产物 H2C2O4进一步被氧化,所以不能滴入的过

快。

(3)由于碘能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所以可以用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4)减压过滤时需要布氏漏斗、吸滤瓶。

(5)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显紫红色的,所以当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突变

为淡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根据滴定管的读数可知,消耗高锰酸钾溶液是18.50ml - 2.50ml

=16.00ml 。根据方程式可知,草酸的物质的量是

-1

× 0.016L /2×5=0.0008mol ,则0.020 mol ·L

0.0008 126

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100% 84.0% 。

0.12

9.化学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 )。限

-1

2 2 4 -1

选试剂和仪器: 0.20 mol ·L 4

溶液 (酸性 )、蒸馏水、试管、

H C O 溶液、 0.010 mol L·KMnO

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

-1 -1

物理量V(0.20 mol L ·V(蒸馏水) /mL V( 0.010 mol ·L H2C2O4溶液 )/mL T/ ℃乙

KMnO4溶液) /mL

① 2.0 0 4.0 50

② 2.0 0 4.0 25

③ 1.0 0 4.0 25

(1)上述实验① 、②是探究 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a 为 _____________;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 ___________ 。

[测定 H2C2O4·xH2O 中 x 值 ] 已知: M (H2C2O4 )=90 g mol·-1

①称取 1.260 g 纯草酸晶体,将其酸制成100.00 mL 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 25.00mL 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的稀H2 4

SO ;

-1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③用浓度为 0.05 000 mol L ·的 KMnO4

(2)请写出与滴定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下,最合理的是________ (选填 a、 b)。

(4)由图可知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

(5)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 ____ 。以标准KMnO4溶液滴定样品溶液的浓度,未用标准

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引起实验结果________(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

【答案】温度 1.0 溶液褪色时间 /s 5H2 2 4 -+ 2 +

4 + 6H 2 + 8H2

b

C O +2MnO =10CO ↑+ 2Mn O

20.00 锥形瓶中颜色变色2 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要求其他条件不变,即①②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混合溶液的总体积都是 6.0mL,因此 a=1.0;反应的快慢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的褪色快慢来确定的,因此乙中要测定的物理量是溶液褪色时间,单位为s;

(2)草酸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把 C 转化成 CO2 ,本身被还原成Mn 2+,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H2 2 4

+ 2MnO

4

-+6H+

2

C O =10CO ↑+2Mn 2++8H2

O;

(3)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溶液和氧化性物质,碱式滴定管只能盛放碱性溶液,即 b 正确;(4)滴定前刻度为 0.90ml ,滴定后刻度是 20.90ml ,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为(20.90-

0.90)mL=20.00mL;

(5)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6)100mL 溶液中草酸物质的量为

-3

× 0.05 × 5× 100/(2 × 25)mol=0,.01mol.260 ÷ (90+

20× 10

18x)=0.01,解得 x=2;未用待盛液润洗滴定管,稀释标准液,消耗高锰酸钾体积增大,草

酸的质量增大, x 偏小。

10.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设计如下实验研究2Fe3++2I-?2Fe2++I2的反应。

①振荡静置后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

度,还应补做实验为:取 C 中分液后的上层溶液,然后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②测定上述KI 溶液的浓度,进行以下操作:

I 用移液管移取20.00 mL KI 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足量H2O2溶液,充分反应。

II小心加热除去过量的 H2 O2。

III 用淀粉做指示剂,用 c mol/L Na 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Na2S2 O3+ I2= 2NaI+Na2S4O6。

步骤 II 是否可省略 ?____________(答“可以”或“不可以”)

步骤 III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巳知 I2浓度很高时,会与

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加指示剂的最佳时机是

________。

(2)探究 Mn 2+对 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

仪器及药品:试管(两支 )、 0.01 mol/L KMnO 4酸性溶液、 0.1 mol/L H 2C2O4溶液、一粒黄豆大的MnSO4固体;

实验方案:请仿照教材(或同教材 )设计一个实验用表格,在行标题或列标题中注明试剂及

观察或记录要点。 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紫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 c mol/L Na 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 + 2+

2MnO+5H C O+6H =2Mn +10CO↑+8H O;

4 2 2 4 2 2

0.01 mol 4 mol

/L 0.01

mol 4

0.1

mol

/L 的

加入试剂/LKMnO 酸性溶液和 0.1 /LKMnO酸性溶液、的 H2C2O4溶液H2C2O4溶液和硫酸锰固体

褪色时间

实验结论

【解析】

【分析】

(1)①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

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应检验上层溶液中是

否存在 Fe3+;

②由步骤 I 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 省略,溶液中过氧化氢会与

Na2S2O3溶液反应;当Na2S2O3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

无色;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

(2) KMnO4酸性溶液与 H2C2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1)①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

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得混合溶液,溶液的颜色

为黄绿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的颜色为紫色;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应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存在Fe3+,还应补做实验为:取 C 中分液后的上层溶液,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

紫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②由步骤 I 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 省略,溶液中过氧化氢会与

Na2S2O3溶液反应,导致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不能省略;当

Na2S2O3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

原;由 I2浓度很高时,会与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

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故答案为:不能;当滴入

最后一滴 Na2 S2O3标准溶液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 c mol/L Na2 S2O3标准溶液

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

(2) 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2MnO 4-+5H2C2O4+6H+=2Mn 2++10CO2↑ +8H2O;据题给条件,设计探究Mn 2+对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应用取两份等体积的

0.01mol/LKMnO 4酸性溶液,一份加入0.1mol/L 的 H2C2O4溶液,另一份加入等体积的

0.1mol/L 的 H2C2O4溶液和硫酸锰固体,测定溶液由紫色退为无色所需要的时间,实验用表

格如下:

0.01mol/LKMnO 4酸性溶液和 0.1mol/L 0.01mol/LKMnO 4酸性溶液、 0.1mol/L 的加入试剂

的 H2 C2O4溶液

H2 C2O4溶液和硫酸锰固体

褪色时间

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 2MnO 4-+5H2C2 O4+6H+=2Mn 2++10CO2↑ +8H2O;

0.01mol/LKMnO 4酸性溶液和 0.1mol/L 0.01mol/LKMnO 4酸性溶液、 0.1mol/L 的加入试剂

的 H2 C2O4溶液H2 C2O4溶液和硫酸锰固体

褪色时间

实验结论

【点睛】

当 Na2S2O3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为避免引起

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是解答关

键,也是难点和易错点。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996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1996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第I卷 (选择题共84分) 合题意.)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 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体(D)氧的同位素 请分别比较3~5三个小题中前后两个数值的相对大小.选择(A)、(B)、(C)、(D)表示前者和后者的关系. 3.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4.钢和生铁中碳的百分含量( ).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5.相同温度下的0.1摩/升和0.01摩升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 ).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 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7.关于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剧毒 (B)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260℃可转变为红磷 (C)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D)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 8.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A)无水三氯化铁(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常用于空气、器材的消毒,可由乙酸与H2O2在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aq)+H2O2(aq)?CH3CO3H(aq)+H2O(l) △H=-13.7K J/mol (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____ 。 (2)利用上述反应制备760 9 CH3CO3H,放出的热量为____kJ。 (3)取质量相等的冰醋酸和50% H2O2溶液混合均匀,在一定量硫酸催化下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在25 ℃下,测定不同时间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1所示。实验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测定24小时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2所示。 ①实验1中,若反应混合液的总质量为mg,依据图1数据计算,在0—6h间, v(CH3CO3H)=____ g/h(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②综合图1、图2分析,与20 ℃相比,25 ℃时过氧乙酸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写出2条)。 (4) SV-1、SV-2是两种常用于实验研究的病毒,粒径分别为40 nm和70 nm。病毒在水中可能会聚集成团簇。不同pH下,病毒团簇粒径及过氧乙酸对两种病毒的相对杀灭速率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分析,过氧乙酸对SV-1的杀灭速率随pH增大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高浓度易爆炸(或不稳定,或易分解) 137 0.1m/6 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下降随着pH升高,SV-1的团簇粒径减小,与过氧化氢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 【答案】322222Fe 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 【解析】 【分析】 【详解】 (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 I Fe I +-++=+;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研究大气污染物SO 2、CH 3OH 与H 2O 之间的反应,有利于揭示雾霾的形成机理。 反应i :132241SO (g)+H O(g)=H SO (1)227.8kJ mol H -?=-? 反应ii :-133332CH OH(g)+SO (g)=CH OSO H(g)( ) -63.4kJ mol H ?=?硫酸氢甲酯 (1)CH 3OSO 3H 发生水解:332324CH OSO H(g)H O(g)CH OH(g)H SO (1)+=+△H=______kJ/mol 。 (2)T ℃时,反应ii 的CH 3OH(g)、SO 3(g)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8-1-9-1110mol L 210mol L ????、,平衡时SO 3转化率为0.04%,则K=_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分别研究反应ii 在无水和有水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用“…”表示。 ①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填“a ”、“b ”或“c ”)。 ②水将反应ii 的最高能垒由_____________eV 降为_____________eV 。 ③d 到f 转化的实质为质子转移,该过程断裂的化学键为____(填标号)。 A .CH 3OH 中的氢氧键 B .CH 3OH 中的碳氧键 C .H 2O 中的氢氧键 D .SO 3中的硫氧键 (4)分别研究大气中H 2O 、CH 3OH 的浓度对反应i 、反应ii 产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c(CH 3OH)大于10-11mol.L -1时,c(CH 3OH)越大,c(H 2SO 4)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当c(CH 3OH)小于10-11mol.L -1时,c(H 2O)越大,c(CH 3OSO 3H)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64.4 4×104L· mol -1 a 20.93 6.62 ACD 反应i 和反应ii 为竞争反应,甲醇浓度增大,促进了甲醇和三氧化硫反应,抑制了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硫酸的浓度减小 水的浓度越大,甲醇和三氧化硫碰撞几率越小,生成CH 3OSO 3H 越小,c(CH 3OSO 3H)越小 【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第Ⅰ卷 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 NH3+CO2 +H2O 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N3O3 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C.属于共价化合物 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三聚氰酸分子式为C3H3N3O3,分子中只含极性键(碳氮极性键、碳氧极性键和氧氢极性键)。氰酸的结构为HO—C≡N,3个氰酸分子发生加成生成三聚氰酸。本题是用NH3捕获CO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聚氰酸,其过程是:NH3先与CO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氨基甲酸H2N—COOH,3个H2N—COOH失去3个水分子生成三聚氰酸。 8.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 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2I—== Fe2+ +I2 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SO42—+Ba2+ +3OH—== Fe(OH)3↓+BaSO4↓ D.1 mol/L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 gFe 【答案】D 【解析】A选项:Fe3+与C6H5OH反应:Fe3++6C6H5OH==[Fe(OC6H5)6]3—+6H+ B选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2I—== 2Fe2+ +I2 C选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3SO42—+3Ba2+ +6OH—== 2Fe(OH)3↓+3BaSO4↓ 9.为实现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仪器试剂 A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 B鉴别葡萄糖和蔗糖试管、烧杯、酒精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C实验室制取H2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锌粒、稀HNO3 D测定NaOH溶液浓度滴定管、锥形瓶、烧杯NaOH溶液、 mol/L盐酸 【解析】A选项:Br2和CCl4是两种互溶的液体,Br2和CCl4混合物是溶液,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 B选项: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分子中含—CHO),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分子中不含—CHO)。 C选项:实验室制取H2的试剂通常是用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不是稀硝酸。锌与稀硝酸反应反应通常不能得到H2,而是低价氮的化合物或氮单质。 D选项:缺少酸碱指示剂。 10.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准确的是 A B C D

选修四_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 .铁与硫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 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 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H 1;2H 2(g)+O 2(g)=2H 2O(g);△H 2 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 C.C(s)+1/2O 2(g)=CO(g);△H 1; C(s)+O 2(g)=CO 2(g);△H 2 D.H 2(g)+Cl 2(g)=2HCl(g);△H 1; 1/2H 2(g)+1/2Cl 2(g)=HCl(g);△H 2。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5.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A 或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B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6.(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第一学期中)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②④①⑥ 7.(2013届山东枣庄期中考试)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 (g ) +B (g ) 2 C (g ),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 l·L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练习 1.(16分)苯乙烯(C 6H 5CH =CH 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 C 6H 5C 2H 5(g)C 6H 5CH =CH 2(g)+H 2 (g) △H =+125kJ·mol -1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__ _____________ 。随着温度的升高, 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稀释剂不参加反应)。C 6H 5C 2H 5 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关系如下图。 ①由上图可得出: 结论一:其他条件不变,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越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稀释剂能影响C 6H 5C 2H 5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工艺中,在反应的中途加入O 2和特定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 6H 5C 2H 5的平衡 转化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 2O 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Ⅰ.四种制取Cu 2O 的方法 (a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制备Cu 2O ; (b )用葡萄糖还原 悬浊液制备Cu 2O ; (c )电解法制备Cu 2O 。原理如右图所示,反应为:2Cu+H 2O=Cu 2O+H 2↑,则铜作为 极; (d )最新实验研究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 2H 4)还原新制Cu(OH)2可制备纳米级Cu 2O , 同时放出N 2和水蒸气。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用制得的Cu 2O 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平衡转化率/% 101kPa (900K ) 40 60 80 202kPa (900K ) n (H 2O) n (C 6H 5C 2H 5)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复习课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 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 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2017年内蒙古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化学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学科.网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1 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 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 (X)(H A)(HA )(A ) c c c c δ--=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时,2(H A)(HA )c c -= B .22lg[(H A)] 4.2K =-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 D .pH=4.2时,2(HA )(A )(H )c c c --+==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 向2 mL 0.1 1mol L -?的3 FeCl 溶液中 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2Fe>Fe +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题型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角度1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综合判断与计算[题型解读]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的必考热点内容。试题形式常与能量图像,电化学装置图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一般难度中档。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根据能量图像判断焓变ΔH;②结合盖斯定律进行ΔH计算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③结合背景材料或装置图示进行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的问题分析;④书写一定背景下的电极反应式;⑤一定条件的电化学计算等。预测2016年高考命题不会超出上述命题角度,特别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一定背景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仍会是命题的热点。 (1)(2015·菏泽一模)(3分)甲醇是重要的可再生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 275.6 kJ/mol 2CO(g)+O2(g)===2CO2(g)ΔH=-566.0 kJ/mol H2O(g)===H2O(l)ΔH=-44.0 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泰安二模)(19分)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银制器皿日久表面变黑是因为表面生成了Ag2S的缘故,该现象属于________腐蚀。如果加入一定浓度硝酸将发生反应3Ag2S+8HNO3===6AgNO3+3S↓+2NO↑+4H2O,

同时Ag 与硝酸反应生成AgNO 3、NO 、H 2O ,当生成22.4 mL 的气体时,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1 ②在如图1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路中转移0.1 mol e -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离子减少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2 ③电解NO 制备NH 4NO 3原理如图2所示,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为________(填X 或Y),X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电解产物完全转化为NH 4NO 3,需要补充的物质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信息提取】 (2)①n (HNO 3)∶n (NO)=8∶2――――――――――→n ?NO ?=0.001 mol n (HNO 3)=0.004 mol ; ②右侧通Cl 2――→得电子右端为正极;左端电极反应为Ag -e -+Cl -===AgCl ;右侧溶液 增加Cl -,H +向右侧溶液移动; ③NO →NH +4 ――→得电子X 为阴极,NO →NO -3――→失电子Y 为阳极。 【标准答案】 (1)CH 3OH(l)+O 2(g)===CO(g)+2H 2O(l) ΔH =-442.8 kJ/mol(3分) (2)①化学(2分) 0.004 mol 或4×10-3mol(3分) ②Ag -e -+Cl -===AgCl(2分) 向右(2分) 2Ag +Cl 2===2AgCl(2分) 0.2 mol(2分) ③Y(2分) NO +6H ++5e -===NH +4+H 2O(2分) NH 3或NH 3· H 2O(2分) 【评分细则】 (1)化学计量数与ΔH 不一致不给分,不注明状态不给分,ΔH 的符号,单位错的不给分。 (2)①只填“化学”才得分,其他不给分;无单位的不给分。 ②写成Ag -e -===Ag +不给分,写成2Ag -2e -+2Cl -===2AgCl 的给分,0.2 mol 漏掉单位的不给分。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2019-6-9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2A的K a1 =×10?3 , K a2 =×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卷

秘密★启用前 2012年重庆一中高201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卷2012.4 化学试题共6页。满分100 分。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Br-80 第I卷(48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机化学发展初期,在有机物组成元素定量分析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A.李比希B.凯库勒 C.侯德榜D.范霍夫 2.下列有机物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2=CH2与 B.与 C.CH2=CH—CHO与CH2=CH—CH2—CHO D.CH3CH2—NO2与HOOC—CH2—NH2 3.下列试剂,不能用于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是 A.溴水B.KSCN溶液 C.NaOH溶液D.苯酚溶液 4.现有四支盛有不同溶液的试管,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体系颜色不会发生突变的是 A.将乙醛滴入KMnO4(H+)溶液 B.将苯滴入Br2(CCl4)溶液 C.将乙醇滴入K2Cr2O7(H+)溶液 D.将醋酸滴入溶液 5.下列处置方法妥当的是 A.将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丢弃到垃圾桶中 B.若苯酚溶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C.将实验剩余的K2Cr2O7(H+)溶液倒入水槽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乙醚易燃、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在制取它时,远离明火,并保持通风6.下列性质比较结果错误的是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和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 (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7.6 2.7 完全沉淀pH9.6 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