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1

一、填空题:

1.物质从液态变为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形式.图4—14中甲、乙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图4—14

2.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发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_________比水高.

3.干湿球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图4—15中右边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由于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因此右边温度计的读数要比

左边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_.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少,水的蒸发就会越快,这样,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

图4—15

4.举出在自然现象中水蒸气液化的两个实例:①_________;②_________.5.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常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6.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壶内水蒸气有一定压强,一部分水蒸气从壶嘴冲出来时有较大的速度,在壶嘴附近还来不及放出足够的热,没有__________成小水珠,所以看不到“白气”,水蒸气跑到一定距离后,放出了足够的热,温度降低__________成了小水珠,就看到了“白气”.

二、选择题:

1.如图4—16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

的温度将

图4—16

A.逐渐升高

B.不变

C.汽化加快温度反而降低

D.随火的大小变化忽高忽低

2.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时就不见水沸腾了;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3.如图4—17所示,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图4—17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5.(08成都)如图l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

成是

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6.(08潍坊)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水银的

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

1.为了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常使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氯乙烷液体,它能把皮肤冷得处于麻木状态.这种局部“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2.人被雨淋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容易患感冒?

3.在小组活动时,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0 g 100℃的水和10 g 100℃的水蒸气对人体造成的烫伤,哪一种严重些?

小红立刻回答:“一样严重,因为两者的温度相同.”

你认为小红的回答正确吗?为什么?

4.“下雪不冷,化雪冷”是说雪后的睛天积雪融化时,虽然阳光充足,有时却比下雪天还冷.这是什么原因?

5.夏天,饭菜经常变馊.为了防止饭菜变馊,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小明从商店买了一块冰,放在饭菜的上面.小刚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再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形,下面浸入盆中的水里,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把整个装置放在通风处.事实表明,两种办法都能防止饭菜变馊,试说明两种办法的物理原理?哪种方法更好些?

6. (08烟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15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

××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

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

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四、探究题:

1.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夏天,大家常用扇子或电风扇来降温;冬天,寒风吹来觉得特别冷.这些事实使小明猜想:风能导致气温的降低.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把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写在下面.

2. (08扬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 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4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5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睡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升高/不变、降低);

4由水的沸点判断当时的大气压(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气;蒸发;沸腾;乙

2.沸点

3.吸热;低;少

4.①雾;②露珠

5.降低温度;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压缩体积6.防止水蒸气遇到镜子发生液化看不清

7.液化;液化

二、选择题:

1.B;

2.C;

3.B;

4.D

5.C

6.A

三、简答题:

1.氯乙烷沸腾时吸热.

2.因为湿衣服中的水分蒸发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3.不正确.应该是被10 g100℃的水蒸气烫伤更历害.因为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时要放热.

4.因为雪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的过程,要放热,所以气温不会太低;而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使气温降低.

5.前者是冰熔化吸热。后者是水蒸发吸热,都起到降温的作用。

6.答案:

(1)(2分)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

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学生只要说出一种即可)

(2)(4分)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四、探究题:

1.提示:找一支寒暑表,一把扇子,在不同室温下,用扇子对着寒暑表的玻璃泡扇,观察寒暑表的示数是否变化.

2.

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2》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对有关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所了解,能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对于仪器的组装已经能够掌握方法。对沸腾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学生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汽化和液化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重点突出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再现实验现象的细节,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认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计划2 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沸腾现象和特征,第二课时重点是蒸发现象及与沸腾现象的比较,了解液化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 [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沸腾前与沸腾时现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 2.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沸腾时与沸腾前的现象,并探知规律和条件。 教学工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 教学过程 1、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8-60,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汽化? (2)什么是液化? (3)什么是沸腾? (4)什么是沸点?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确定的温度 3、探究:水的沸腾 (1) 注意: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沸腾时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记录数据 依照晶体熔化曲线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 (4)总结实验 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加热,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 ②液面上的“白气”越来越多,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观课报告

《汽化和液化》观课报告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每位老师思考的问题。曹志国老师上的《汽化和液化》一课,较好的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突出科学探究;重视从生活中引入问题,创设情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他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教育。纵观整堂课,具有如下优点: 1、“改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老师不再是将课本知识简单地给予学生,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蒸发致冷等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无论是引入新课,还是新课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联系,以平常的生活问题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究科学知识,反过来又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以怎样使湿衣服干得快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游泳上岸的感觉来说明蒸发吸收热量等。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学法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知识的理解,还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体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曹老师这节课以“教师引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实验、生活事例,创设学习情境,把教材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等这种“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研究性素材”,把整个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并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曹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在学生得出什么叫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等现象时,教师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沸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 实验验证猜想,有评估意识。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3.通过运用沸腾特点揭秘三个视频中问题的活动,了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教学用具: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50ml 、石棉网、醋、食盐水、纸杯1个、停表, 小黑板上数据表格) 教学流程: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合理猜想,有评估意识。 师:网络的出现给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有一些信息真伪难辨甚至给我们带来不便。我将播放来自网上的3个视频,大家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判断短片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并思考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播放视频(1)高山上煮不熟饭(2)纸锅可以烧开水(3)僧人有特异功能不怕沸油 师:三个视频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刚才的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都是把液体加热到沸腾时发生的现象。 师:沸腾时发生的现象是否属实呢,我们将通过一组沸腾的实验揭开答案。4.2汽化----沸腾(板书)。 师:你在生活中观察过家里液体沸腾的情景吗?在你的印象中液体沸腾时会有怎样的现象?提出问题:探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 生:温度方面;很热,温度很高,温度不变,一定温度。其他液体也是这个温度么? 状态方面:需要吸热,水吸热变成了水蒸气; 气泡方面;有大变小,由小变大, 声的方面; 师:高山上烧水沸腾会有什么不同吗?液体的种类对沸腾有影响吗?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呢?我给大家已经提供了一些器材。你觉得还需要什么补充吗? 生:补充器材及其规格,为了普遍性,多种几种液体 师:第一次做加热试验,考虑安全问题、考虑时间问题、考虑方便问题 补充铁架台的安装顺序,补充测量仪器,酒精灯的用法,为缩短时间的做法 水要适量,初始温度较高,石棉网的作用,盖子的作用 表格的设计 学生记录: 师:提醒学生分工,并注意安全。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生:分组实验,有2组用纸杯烧醋,2组用纸杯加热盐水,6组用烧杯烧水,师:指导 生:部分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主备人:孔祥超 副备人:王东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 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做做】 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 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 看到什么变化? 2. 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 中, 你又看到什么变化? 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些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 探究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 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 欲望。) 动手做一做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 出示的问题。 分组实验并观察酒精状态的变 化: 酒精不见了,变成了气态的酒 精蒸气。 酒精蒸气又变成了液态的酒 精。 学生讨论:在一定条件下,物 质可以由液态变为气态,可以 由气态变为液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液化练习 新人教版

第2课时液化 知识点1 液化现象 1.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温暖的房间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高温的____________遇到低温的镜片凝结而成的,是________现象。 2.春秋季节早晨常出现大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雨和露的成因皆与此相同。 知识点2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3.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打火机内的物质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 B.钢瓶内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的 C.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与被100 ℃的水烫伤一样严重 D.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变成水液化时要放热 5.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3-3-10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时,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图3-3-10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6.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都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都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如图3-3-11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的______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3-3-11 8.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________(选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9.如图3-3-12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甲房间内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甲房间的气温较________(选填“低”或“高”)。 图3-3-12 10.xx·广西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2)

《2.2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l、你知道什么叫汽化?知道汽化有和两种方式。 2、蒸发。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 【课堂学习】 【问题1】、自然界中,物质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吗?你举出一些液态转化成气态的实例(举三个实例) 7 一、汽化:物质由变为。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问题2】:根据小学已有的知识,你对蒸发了解多少? 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P36,页) 观察的现象:1) 2) 二、、蒸发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 根据蒸发的定义,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的实例 三、总结以上现象得到 蒸发的特点: 1)发生在

2)在温度下都能发生。 3)发生的较少 (剧烈或缓慢) 4)蒸发时需要 (吸热或放热),使液体和周围的温度。 四、蒸发吸热——致冷作用‘ 【问题3】请举出利用蒸发吸热的实例 例:请解释干湿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问题4l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例1:试分析火洲里的坎儿井为何没有干涸的原因。 练一练:分析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形,对它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课堂学习】 1、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室外放了两只等量酒精的相同的烧杯,其中一只放在烈火日下,另一只放在附近的树荫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只烧杯中剩余酒精的多少,他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B、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C、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D、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气流快慢的关系 2、将一瓶开口的酒精,置于30℃的环境中,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去测量酒精的温度,则温度计上的示数:( ) A、一定是30℃ B、一定低于 c、一定高于 D、可能是30℃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的是( ) A、把洒在地上的水扫开,蒸发加快。 B、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有40℃和20℃的水,甲容器中的水面下降要快一些。c、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同温度的水和酒精,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精容器中的 液面下降得要快一些 D、擦干手上的水,吹风时会加快蒸发 4、江心州农村有一种没有上釉的陶制茶壶,夏天盛茶水后,壶身常会渗出一些小水珠。但壶内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一)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察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索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知道一些物质的沸点,并且能根据这些沸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知道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2.说出沸腾的特点及沸点。 3.说出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物理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三个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大量的相关实验和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用“酒精棉花”在黑板上写“汽化”两字。 举例: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变成气态了 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一、汽化的两种形式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 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讲精练含解析: 专题3.3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扫描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致冷。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 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重点难点解读 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 (1)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 对点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答案】B 【解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快慢的决定因素、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定义分析的特点. 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根据定义总结的特点. 二.影响快慢的因素 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喷灌的应用.对于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

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三.吸热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一些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 二.影响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的快慢.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共有实验八个,大多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5.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6.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的物理道理。 教学准备 页 1 第 一、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教师:“液体”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体变成气体到空气中去了。 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 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重、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物质从固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叫_____。 2、一切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 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 温度是______的。 3、铝的熔点是660℃,那么温度为660℃的铝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

里去了? 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min 海波的 温度 /℃ 蜡的温 度/℃ ……评估 温度/℃……分析和论证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 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问题:衣服干了是否沸腾现象?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3汽化和液化

四、教学过程问题引入:

1.用手指蘸水(或酒精)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好”,不一会水干了,提问:水到哪儿去了? 2.游泳上岸后的人为什么会感觉冷? 3.观察装有几滴酒精的塑料袋的变化。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 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方式:蒸发和沸腾 (1)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的特点。 探究实验: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步骤: a.按装置图组装实验器材。 b.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现象。 c.当水温接近90 ℃时,用秒表测量时间(每隔1 min)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至少8次),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观察现象:

水沸腾图象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③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2)沸腾发生位置: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 (3)温度条件: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4)沸腾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到达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继续吸热,仍用热源加热液体。 (6)几种常见液体的沸点: 几种液体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7)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①压强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例:高压锅(缩短食物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②压强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例:低压锅制糖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三、汽化和液化 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2.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 A.升华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3.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夏天喜欢吃冰棒,是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使人感到凉爽。 4.(2010江苏无锡模拟)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汽”,如图4-3-1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汽”是向(选填“上”或“下”)的。 图4-3-1 5.请你对汽化的两种方式作比较,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如下表: 6.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思路解析: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肯定是向手放出的热量少,那么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谁吸收了呢?原来蛋壳表面有开水,刚捞出时,开水蒸发很快。就加快从蛋壳吸热,所以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开水吸收用以蒸发,故手不觉得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蛋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故手觉得很烫。 答案: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表面有很热的开水,开水蒸发得很快,也就加快了从蛋壳吸热,使蛋壳的温度降低,所以此时不觉得太烫手;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熟鸡蛋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使手的温度急剧升高,所以手觉得很烫。 快乐时光 藏锄 有兄弟耦耕者,其兄先归做饭。饭熟,声唤弟归,弟遥答云:“待我藏锄田畔,即来也。”饭时兄谓弟曰:“凡藏物须密,如汝高声,人皆听见,岂不被偷?”弟唯唯。 及饭毕下田,锄已失矣。因急归,低声附兄耳曰:“锄已被偷去矣。”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汽化和液化 姓名:钱洪锋、范全军、田学臣、尹磊 学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二〇一三年十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10)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什么是汽化、液化。明白得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明白什么是沸点。 ·明白蒸发能够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看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 水槽、塑料口袋、冰棍、苹果;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24套〕 【教学过程】 一、实验与发觉 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看现象 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看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缘故。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什么缘故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在那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看〝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究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同时表达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二、探究与发觉 1.设置情形提出咨询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觉了一些惊奇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讲明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咨询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咨询题。 〔学生〕可能发觉和提出咨询题。 〔1〕与气压有关。 师:确信,讲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连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讲明温度低,假设连续给水加热,温度会可不能连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连续加热,温度会可不能连续上升?水沸腾时怎么讲有什么特点,最好通过什么来观看? 学生:实验。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看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看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一、教学背景分析 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八年级学生来讲,前面已经学过了2~3节新课,已经接触了温度、熔化、凝固这些物理概念;已经初步了解了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另外,还学习了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运用图像分析了熔化、凝固的特点。学会了如正确使用温度计等一些实验技能。可以说,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充足的准备。 本节教学内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二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感性认知丰富。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内容又是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轻松。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日常知识,使得他们对蒸发、沸腾这样的汽化现象比较熟悉,对于液化相对陌生一些。然而生活中的经验和习惯用语会给学生一些误导。例如,学生会错误地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需要通过本节教学,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让学生接受“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同时,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处于起始阶段,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不到位,往往处于识记的层次,不能很好地将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其实,学习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将一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事实与物理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即要用客观的物理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想象,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他们会说“炎热的夏天,小风一吹,感觉凉快了,是带走了身体的热量”,学习本节后应理解为“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蒸发从身体吸热,所以会感到凉快”。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应基于大量的生活现象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景。熟悉的是,课上用到的很多实例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不足为奇;陌生的是,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生活中的习惯认知有出入。以此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