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习资料大全:《软件测试的艺术》读书笔记

2011-学习资料大全:《软件测试的艺术》读书笔记
2011-学习资料大全:《软件测试的艺术》读书笔记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_引子

有关自己与软件测试之间的渊源而言,获悉这个领域的时间不长,接触的时间就更可谓短暂,但仔细想来,还要从大学期间说起比较好。

软件测试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是大四上学期开的软件工程这个科目中所涉及到的一点点。由于某些因素,使我在大学期间忽略了对测试领域相关知识的储备。第二次面对它时,是考研复习准备阶段。那时,我对测试这个领域也仅仅只是知道,就是中文书面表达的“测试”这两个汉字的含义而已。

工作的前两年里,或许是因为从事的是有关算法方面性质的工作,所以并未对测试这个领域给予过多的关注,还好,或多或少还是接触到了一些。直到最近一年多来,由于一个大型项目人手不够的缘故,所以临时从自己负责的另一个研究项目中抽过来(刚好该项目阶段性完成),负责有关此项目的测试部署与规划。而这个时候,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软件测试这个领域。

虽然,在此项目中也有自己开发的一些模块、算法及一些模块、算法的优化跟重构。但,从这个项目阶段性结束后自己的体会而言,给我感悟最深的还是有关软件测试这个领域的。通过在这个项目里的工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软件测试是一门艺术。恰恰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也才让我开始有了想重新认识和品位测试艺术这一领域的奥妙所在。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_前言

喜欢在网上书店中遛达,看到不错的书就买下。为什么不去书店?一个字,懒呗!总觉得,有那去书店的时间,完全可以好好睡一美觉,亦或可亲手烹制一顿美味可口的美食。哎,反正就是,懒得走出家门去逛街!

恰巧,此次浏览书籍时,无意间看到了《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这本书。在看了大家所给予它极高的评价留言后,虽然有些疑惑(毕竟这个时代,枪手太多了!),但我深信:一本书能够“活”25年,应该还是很不简单的。

于是,就半信半疑的订购了这本书,期望能够从这本书中获悉到有用的知识,来丰富一下自己面对这个领域时的贫乏困境,亦作为知识储备。

晕,这么薄!这是我拿到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真的!没有预料到这书会这么薄!原以为这本经典的书,会诸如《C++ Primer》、《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Programming Windows》等这些著作那么厚。而当翻看了几章后,觉得确实很经典,也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会“活”了25年。于是,就诞生了我对这本书的第二感觉:薄而精!看来是需要自己多花些时间去慢慢的品味,这样才方可体味到最纯最美的底酝。

打住自己对这本书的侃侃而谈(怕跑题太远,拽不回来),还是关注一下软件测试这个领话题吧!

软件测试,怎么说呢?就自身经历而言,确实如书上所说:测试依然是软件开发中的“黑色艺术”。大学期间,计算机课程开的不少,没听说有专门开一门关于测试的课程。所以,在学生阶段,测试就属于是个被抛弃掉的名词!毕业时,不是做软件就是去搞网络,没有听到一个同学去应聘测试的!工作中,有专门的测试组(或部门),就更不用自己怎么上心去研究了!如今的氛围就是:红的够红,黑的够黑!那叫一个“专”!哎,为什么不实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呢(一己之见,偏颇在所难免)?或许,我还不明白:“术业有专攻”的深刻含义吧!

算了,最后还是谈谈对这本书的总观吧!

1.该书是针对测试这一主题进行的实践探讨,而不是理论研究,顺

便捎带了些对新的语言和过程的探讨;

2.前言中提到了一个最为重要而又是长期、基本的指南:如何确保

所开发的所有软件做了其应该做的,并且同样重要的是,未做其不应该做

的?

3.引言里指出一条著名的经验:即在一个典型的编程项目中,软件

测试或系统测试大约占用50%的项目时间和超过50%的总成本。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3)_一次自我检测

有创意!这是我对该书第一章的评价,也是唯一一次在看新书开篇时,能够把第一章给透透彻彻看完的。为何?还不是实在不能恭维有些书籍在开篇就进行枯燥而繁多的总结性、介绍性的文字。虽心里也清楚这些文字存在的重要性。但每每,还总是先粗略瞄过,在通读全书后,才会再次认认真真的看那些文字(这时,才真的能感悟到“提纲携领”的中文含义啊)。

创意在于:它只通过展示一次自评价测试,就能吸引我的眼球,并涌出一种想继续向下读的冲动;更能引起对自身一些有关逻辑思维(考虑欠周全、缜密,存在盲点)、联想能力(需拓展思维,要富于联想与想像,即:思维“活”起来)、角度问题(要巧妙转换角度)等方面,所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深思。当然,能够

引起深思的缘故,还不是在于那个评价测试嘛!提起来,汗颜!依据所谓的测试用例(即:特定的数据集合)自测试后,发现自己只能考虑到11项(总14项)需要测试的关键点。

文尾,谈谈作者对“软件测试”这个概念的定义吧。所谓软件测试,就是一个过程或一系列过程,用来确认计算机代码完成了其应该完成的功能,不执行其不该有的操作。软件应当是可预测且稳定的,是不会给用户带来意外惊奇的。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4)_初次探究

“软件测试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但同时也涉及经济学和人类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因素”,这是该书第二章中最吸引我的话,耐人深思。而对于该章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o心理学角度:驳斥了一些社会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并给出了测试的正确定义及在含义上进行了延伸。(用写文章上常用的术语来说,

是:先破后立。)

o经济学角度:验证软件测试不能够发现“所有”的错误。(术语是:各个击破。)

o归纳了软件测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术语是:归纳与演绎。),及三个重要的测试原则:

1.软件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具有较高的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的

可能性;

3.一个成功的测试用例能够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

文尾,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章能明显感到作者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些潜在的问题。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5)_心理学视角解析(上)

先谈谈从心理学角度所需要分析的问题。在章节的开始,作者就明确的给予了一个认知:要成功地测试一个软件应用程序,测试人员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在某些情况下,测试人员的态度可能比实际的测试过程本身还要重要。并且,分析了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两种“本末倒置”的错误认识。

?针对程序员:一开始就把“测试”这个术语的定义搞错了。所以可想而知,作者肯定要先破其错误的根源和弊端,然后再立其正确的认知,为了能更深入的理解和在实践上的把握,作者又对正确的认知给予了进一步延伸的阐述;

?针对项目经理:针对测试方面而言,对“成功的”和“不成功的”

的理解认识上的错误。

文尾,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这引荐一个病人去医生那里看病的例子,于是将一些绕人的关系和原理,刹那间弄的清晰易懂了。看来恰当适宜的举例还是比枯燥的讲解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要容易的多,也生动的多,并且使人也能理解的更加深刻。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6)_心理学视角解析(中)上次谈到了两个错误认识,那就继续这个话题吧。

先分析与项目经理有关的这个错误认识吧。因为这个因素可能会导致一些在测试问题上的根本性错误的认识。作者主要是从“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这两个方面来剖析的:

?指明了错误认识的本源:“成功的测试”是指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用例;而“不成功的测试”是指发现了某个新错误的测试。

?明确正确认识的本质:如果在测试某段程序时发现了错误,而且这些错误是可以修复的,就将这次合理的设计和由此得到有效执行的测试称为是“成功的”;并对如果在本次测试中可以最终确定再无其他可查出的错误,同样也被称作是“成功的”;而对未能适当地对程序进行检查,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能找出错误的测试被称为是“不成功的”。

?引荐病人去找医生看病的这一生动的例子,加以引申理解并给予了结论:能发现新错误的测试用例不太可能被认为是“不成功的”,相反,能发现错误就证明它是值得设计的。一个“不成功的”测试用例,会使程序输出正确的结果,但不能发现任何错误。

细想:如果规划的测试用例是能使程序输出正确的结果,但不能发现任何错误的话,那是多么的可怕阿。那么测试就等于没有测试,或者是在徒劳。而潜在的错误还依然潜在,这会开发人员跟用户来说,都是有不小的隐患的。

这才真正认识到:发现测试真的是一门需要去潜心研究的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我们开发人员自己,也为了用户,更为了将来软件能够更好的维护跟升级。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7)_心理学视角解析(下)

接着,来谈谈程序员方面会产生的错误认识吧!这个方面可能在具体实践中显的更重要。

由于作者在开篇就先把三个错误认识给摆到读者的眼前;然后就立马表明了其正确的定义,并给予了分析和对错误认识的驳斥。洋洒洒的写了许多,条理上未免会有些混乱。因此,我就按照自己理解的来小结一下吧!

首先,测试的正确定义是: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该定义暗示了两层含义:

?软件测试是一个破坏性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施虐”的过程。(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大部分的开发人员在测试期间,对测试人员或多或少都会暂时产生一点厌烦或恐惧的心态。主要是会让开发人员的代码改的面目全非的,且这个过程是反反复复的。)

?对于一个特定的程序,应该如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哪些人应该而哪些人又不应该执行测试。(这是有关测试人员构成的问题。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测试人员的态度要比测试的过程更为重要。)

然后,明确测试的正确含义后,探究了一下现今面临的三个错误认识并逐一给予了充分的驳斥。

?“软件测试就是证明软件不存在错误的过程”。

1.若目的仅是为了证明程序中不存在错误,就会在潜意识

中倾向于实现这个目标;即,会倾向于选择可能较少导致程序失效

的测试数据;若目标在于证明程序中存在错误,设计的测试数据就

有可能更多地发现问题。后者肯定比前者会更多地增加程序的价

值。

2.心理上,对于证明不存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

论该工程多么小;但若是一个寻找错误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就

心理承受而言,也是更容易接受的。

?“软件测试的目的在于证明软件能够正确完成其预订的功能。”

1.心态上,不要本着只是为了证明程序能够正确运行而去

测试程序,而应该一开始就假设程序中隐藏着错误(这种假设对于

几乎所有的程序都成立)。这样测试程序时,才能够发现尽可能多

的错误。

2.要清楚这样一个道理:每当测试一个程序,实质上是想

为其增加一些价值。通过测试来增加程序的价值,及是指测试提高

了程序的可靠性或质量。而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就是指找出并最

终修改了程序的错误。

?“软件测试就是建立一个‘软件做了其应该做的’信心的过程。”

1.错误认识的关键在于:程序即使能够完成预定的功能,

也仍然可能隐藏错误。即,当程序没有实现预期功能时,错误是清

晰地显现出来的。但如果程序做了其不应该做的,这同样也是一个

错误。

2.而后一方面一般都会人为的想当然,认为系统不会做那

些事情的。但不通过实践去证明,一切都是不可预计到的。

总体而言,软件测试更适宜用来作为一个试图发现程序中错误(假设其存在)的破坏性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测试用例,通过诱发程序发生错误,可以在这个方向上促进软件质量的改进。当然,最终还要通过软件测试来建立某种程度的信心;软件做了其应该作的,未做其不应该作的。通过对错误的不断研究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针对有人可能会声称“本人的程序完美无缺(不存在错误)”的这种情况而言,建立起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去反驳他,即努力发现不完美指出,而不只是确认程序在某些输入情况下能够正确地工作。

文尾,我想到了高尔基先生在《海燕》里边的一句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妨,让测试变的更加疯狂一些吧!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8)_经济学视角解析再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一下吧。

需明确:对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进行完全的测试,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以致于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软件测试是不能够发现“所有”的错误。换言之,要发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是不切实际的,也常常是不可能的。这也体现了测试人员对被测试软件的期望和对测试用例的设计方式。由此,有了两种策略,即: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原理、方法、利弊)。

黑盒测试(又称为数据驱动的测试或输入/输出驱动的测试)

o原理:将程序视为一个黑盒子,测试目标与程序的内部机制和结构完全无关,而是将重点集中放在发现程序不按其规范正确运行的环

境条件。

o方法:测试数据完全来源于软件规范(不需要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如果想用这种方法来发现程序的所有错误,判定的标准就是

“穷举输入测试”,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条件都作为测试用例。

o利弊:穷举输入测试是无法实现的。原因有二:一是无法测试一个程序以确保它是无错的;二是软件测试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软件测试的经济学,即,测试投入的目标在于通过有限的测试用

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现的问题的数量以取得最好的测试效果。

白盒测试(又称为逻辑驱动的测试)

o原理:允许我们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的。这种测试策略对程序的逻辑结构进行检查,从中获取测试数据(但常忽略了程序的规范)。

o方法:穷举路径测试。即,如果使用测试用例执行了程序中所有可能的控制流路径,那么程序有可能得到了完全的测试。

o利弊:程序中不同逻辑路径的数量可能会达到天文数字,那么穷举路径测试就同穷举输入测试一样,非但不可能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文尾,值得提一下一个错误认知:“穷举路径测试即完全的测试”。因为,即使可以测试到程序中的所有路径,但是程序可能仍然存在着错误。其原因有三:

o即使是穷举路径测试也决不能保证程序符合其设计规范;

o程序可能会因为缺少某些路径而存在问题,可穷举路径测试不能发现到底是缺少了那些必需路径;

o穷举路径测试可能不会暴露数据敏感错误。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9)_原则解析

该章最后,作者给予了十大测试原则:

o测试用例中一个必需部分是对预期输出或结果的定义。

一个测试用例必需包括两个部分:对程序的输入数据的描述和对程序在上述输入数据下的正确输出结果的精确描述。

o程序员应当避免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原因有三:

1.当程序员“建设性”地设计和编写完程序之后,很难让他突

然改变视角以一种“破坏性”的眼光来审查程序,即,他们

无法改变思维方式来尽力暴露自己程序中的错误;

2.程序员可能会下意识地避免找出错误来,担心受到同事、上

司、客户或正在开发的程序或系统的主管的惩罚;

3.由于程序员错误地理解了疑难定义或规范,导致程序中存在

错误。如果是这种情况,程序员可能会带着同样的误解来测

试自己的程序。需要指出的是:“调试”还是由程序的编写

人员来完成会更加有效的。

o编写软件的组织不应当测试自己编写的软件。

应该是由客观、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测试。理由雷同于上条规则中所涉及到的。

o应当彻底检查每个测试的执行结果。

在项目测试的时候,总是会发现在后续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往往是前面的测试遗漏掉的。

o测试用例的编写不仅应当根据有效和预料到的输入情况,而且也应当根据无效和未预料到的输入情况。

其实在软件产品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是当程序以某些新的或未预料到的方式运行时发现的。所以这条原则的重要性可能在测试中的地位还应该是更要值得引起注意的才是。

o检查程序是否“未做其应该做的”仅是测试的一半,测试的另一半是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其不应该做的”。

o应避免测试用例用后放弃,除非软件本身就是一个一次性的软件。

在交互式系统上来测试的话,这条原则可能就会显现的更加重要了。这条原则体现的会更加省时省力。因为如果对程序的更改导致了程序某个先前可以执行的部分发生了故障,这个故障往往是不会被发现的。保留测试用例,当程序其他部分发生更动后重新执行,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回归测试”了。

o计划测试工作时不应默认假定不会发现错误。

o程序某部分存在更多错误的可能性,与该部分已发现错误的数量成正比。

作者所说的而言,错误总是倾向于聚集存在,而在一个具体的程序中,某些部分要比其他部分更容易存在错误。那么为了使测试获得更大的成效,最好对这些容易存在错误的部分进行额外的测试。

o测试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极具智力挑战性的工作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0)_人工测试技术

本书第三章作者着重讲述了测试领域里的一个与机器测试相当重要,且在机器测试之前进行,也与之相辅相成的技术,即:人工测试技术。该技术共涉及四种方法:代码检查、代码走查、桌面检查、同行评审;其更着重详细讲述的是第一个方法。

同时,作者在开章也提到一种错误认识:人工测试技术由于包含了人为因素在内,导致很多方法的正规性要差于由计算机执行的数学证明,所以人们可能会怀疑某些如此简单和不正规的东西是否有用。反之亦然。就个人经历而言,确实这种认知普遍存在,并且对人工测试技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尾,有必要记叙一下,人工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它会在两个方面显著地提高软件测试的功效和可靠性。

o错误发现得越早,改正错误的成本越低,正确改正错误的可能性也越大;

o程序员在开始基于计算机的测试时似乎要经历一个心理上的改变。

压力会急剧增长,且要“尽可能快地修正这个缺陷”。由于这些,

所以,程序员在改正某个基于计算机测试发现的错误时所犯的失

误,可能要比改正早期发现的问题时所犯的失误会更多一些的。《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1)_优之共通

上篇,提到人工测试技术的四种方法。其中,代码检查和代码走查稍略胜一筹。于是,作者在本章着重讲了这两个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很类似,那就先看看这两种方法的优之共通点吧!具体可分为一下几个点:

o方法:组成一个小组来阅读或直观检查特定的程序;并在“头脑风暴会”上要形成统一的目标:找出错误,但不必找出改正错误的方

法。换句话说,是测试,而不是调试。该组开发人员(三至四人为

最佳)是对代码进行审核,其中参加者当中只有一人是程序编写者;

也可以说它是对过去桌面检查过程的改进。

o优点:一旦发现错误,就可以在代码中对其进行精确定位,这就降低了调试的成本;还通常可以发现成批的错误,这样就可以一同得

到修正,这也优于机器测试,因为后者只能暴露出错误的某个表症。

o效果:通常是能够有效地查找出30%-70%的逻辑设计和编码错误,但不能有效地查找出高层次的设计错误。

o地位:是与计算机的测试互补的,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错误检查的效率都会降低。

值得提出的是:该处的错误发现率,并不是说所有错误中多达70%可能会被找出来,而是讲这些方法在测试过程结束时,可以有效地查找出多达70%的已知错误。

应始终记住的是:程序中的错误总数始终是未知的。否则就会浪费大量的精力跟人力,也会在经济效益上或多或少有一些损失的。不过,就经验而言,修改一个现存的程序比编写一个新程序更容易产生错误,这依据于以每写一行代码的错误数量来计的。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2)_ 代码检查

代码检查,怎么说呢?经验而言,我挺喜欢用的。因为,跟项目经理(或设计人员)读设计,能够非常容易发现设计上的逻辑错误或遗漏的问题等等。因此,有必要好好叙述下。

?定义上:所谓的代码检查,其实就是以组为单位阅读代码,是一系列规程和错误检查技术的集合。该过程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现错误上,而不是纠正错误。

?成员组成:一个代码检查小组通常是由四人组成,其中一人发挥着协调作用、一人是该程序的编码人员、一人是其他成员通常是程序的设计人员、一人是测试专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发挥着协调作用的成员。该协调人应该是个称职的程序员,但不是该程序的编码人员,不需要对程序的细节了解得很清楚。协调人的职责包括几点:为代码检查分发材料、安排进程;在代码检查中起主导作用;记录发现的所有错误;确保所有错误随后得到改正。

有关代码检查的具体流程,个人归纳为一个流程表,就不在这里详述了。不过,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代码检查这个过程。

1.在代码检查的时间和地点上的选择上,应避免所有的外部干扰;

2.代码检查会议的理想时间应在90-120分钟之内;

3.大多数的代码检查都是按每小时大约阅读150行代码的速度进行;

4.对大型软件的检查应安排多个代码检查会议同时进行,每个代码检查会

议处理一个或几个模块或子程序。

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给予提前的心理筹备。因为,要使检查过程有成效,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其心理因素必须要提前分析正确,否则事倍功半。假设程序员将代码检查视为对其个人的攻击、采取了防范的态度,那么检查过程就不会有效果。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一方面:提出的建议应针对程序本身,而不应针对程序员,即:软件中存在的错误不应被视为编写程序的人员本身的弱点,且这些错误应被看做是伴随着软件开发的艰难性所固有的;

?另一方面:程序员必须怀着非自我本位的态度来对待错误检查,对整个过程采取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代码检查的目标是发现程序中的错

误,从而改进程序的质量。

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人建议应对代码检查的结果进行保密,仅限于参与者范围内部。尤其是如果管理人员想利用代码检查的结果,那么就与检查过程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文尾,顺便提一下代码检查附带的几个有益的作用吧。

?程序员通常会得到编程风格、算法选择及编译技术等方面的反馈信息;

?其他参与者也可以通过接触其他程序员的错误和编程风格而同样受益匪浅;

?代码检查还是早期发现程序中最易出错部分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在基于计算机的测试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地方。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3)_错误列表

在代码检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需要对照一份编程错误列表,来分析程序是否存在常见的错误。于是,作者接下来就给出了一份错误列表,该份错误列表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编程语言的,即:大多数的错误都可能出现在用任意语言编写的程序中的。并建议读者可以把自己使用的编程语言中特有的错误,以及代码检查发现的错误补充到这份错误列表中去。

作者给出的该列表比较详细,因此,不在这里详述,只是给出该错误列表的总的构架。该列表共分为八个部分:数据引用错误、数据声明错误、运算错误、比较错误、控制流程错误、输入/输出错误、接口错误、其他检查。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4)_代码走查

说完代码检查,现在来谈谈代码走查。从定义上来讲,代码走查是以小组为单元进行代码阅读的,同样也是一系列规程和错误检查技术的集合。且代码走查也采用了持续一至两个小时的不间断会议的形式。代码走查的小组成员的构成而言,一般是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一人扮演“协调人”;一人担任秘书角色,负责记录所有查处的错误;还有一人担任测试人员。不过最佳的组合应该是:

o一位极富经验的程序员;

o一位程序设计语言专家;

o一位程序员新手(可以给出新颖、不带偏见的观点);

o最终将维护程序的人员;

o一位来自其他不同项目的人员;

o一位来自该软件编程小组的程序员。

至于测试的流程跟代码检查很类似,类似之处就不多谈,只说一下不同之处吧。稍有不同的是代码走查的任务:就是参与者“使用了计算机”。被指定为测试人员的那个人会带着一些书面的测试用例(程序或模块具有代表性的输入集及预期的输出集)来参加会议。且在会议期间,每个测试用例都在人们头脑中进行推演,即:把测试数据沿程序的逻辑结构走一遍,并把程序的状态(如变量的值)记录在纸张或白板上以供监视。

这里,需指出:这些书面的测试用例必须结构简单、数量较少,因为人脑执行程序的速度比计算机执行程序的速度慢上若干量级。之所以提供这些测试用例,目的不是在于其本身对测试了关键的作用,而是其提供了启动代码走查和质疑程序员逻辑思路及其设想的手段。因为,在大多数的代码走查中,很多问题是在向程序员提问的过程中发现的,而不是由测试用例本身直接发现的。

文尾,至于代码走查所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给予提前的心理筹备、后续过程和附带的几个有益的作用,都与代码检查的类似,所以在这里就不提了。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5)_桌面检查与同行评分在本章的最后,作者附带提了一下桌面检查和同行评分这两个方法。

首先,来谈下桌面检查。桌面检查可视为由单人进行的代码检查或代码走查;并由一个人阅读程序,对照错误列表检查程序,对程序推演测试数据。由此,我觉得桌面检查可以说是上述两种方法的一个内核或者说是雏形吧。所以也可知其效率是相当低的。

然后,看一下同行评分。需指明:其该方法与测试并无关系,因为其目标并不是为了发现错误的,只是它与代码阅读的思想有一定的关联而已。

?定义上:同行评分是一种依据程序整体质量、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易用性和清晰性对匿名程序进行评价的技术。不难看出,该技术的目的是为程序员提供自我评价的手段。

?其小组成员的构成为:一位管理员,负责担任该评分过程的管理工作;6-20名参与者,并要保持匿名性,且要具备相似的背景。

?评分的资料:由参与者自己挑出两个由自己编写的程序以供评审,其中一个应是自认为能代表其自身能力的最好作品;另一个是自认为质量较差的作品。

文尾,至于具体流程,就不再详叙了。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6)_浅谈测试用例

本书第四章主要讲述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原理、具体方法,及一些测试策略的思考。就经验而言,个人觉得,测试软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设计和生成有效的测试用例。所以,作者在开章之处特别提及测试用例,我认为是很必要的。

缘由:因为测试不可能是完全的,所以最显然的测试策略就是努力使测试尽可能完全。那么,由于考虑到时间和成本的约束,则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所有可能的测试用例中,哪个子集最有可能发现最多的错误。很显然,在所有的方法中效率最低的就是随机输入的测试,那么就需要提出一套思考过程,让其有助于更加睿智地选取测试数据。

于是,便有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测试策略:先使用黑盒测试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然后视情况需要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来设计补充测试用例。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7)_白盒测试

先谈及、概括一下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所关注的是:测试用例执行的程度或覆盖程序逻辑结构(源代码)的程度。因此,也可以认为是逻辑覆盖测试。具体方法有五个,按其逻辑覆盖的从弱到强依次列出:

o语句覆盖(面):将程序中的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但实现不太可能,该准则有很大的不足,以至于它通常没有什么用处o判定/分支覆盖(线):必须编写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判断都至少有一个为真和为假的输出结果。即:每条分支路径都必须

至少遍历一次。换句话说:所有判断的每个可能结果都至少执行一

次,以及将程序或子程序的每个入口点都至少执行一次。需要指出

的是:该准则满足语言覆盖准则。

o条件覆盖(点):编写足够的测试用例以确保将一个判断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至少执行一次。

o判定/条件覆盖(点线结合):设计出足够的测试用例,将一个判断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执行一次,将每个判断的所有

可能结果至少执行一次,将每个入口点都至少调用一次。需明确一

点,该准则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尽管看上去所有条件的所有结果似

乎都执行到了,但由于某些特定的条件会屏蔽掉其他的条件,通常

并不能全部都执行到。例如:该准则并不一定会发现逻辑表达式中

的错误(与、或)。

o多重条件覆盖(点线组合):

编写足够多的测试用例,将每个判定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结果的组

合,以及所有的入口点都至少执行一次。需要说明的是,满足多重

条件覆盖准则的测试用例集,同样满足判定覆盖准则、条件覆盖准

则以及判定/条件覆盖准则。需明确的是:在存在循环的情况下,

多重条件覆盖准则所需要的测试用例的数量通常会远远小于其路

径的数量。

文尾,作者小结了一下。

o包含每个判断只存在一种条件的程序,最简单的测试准则就是:设

计出足够数量的测试用例,将每个判断的所有结果都至少执行一

次;将所有的程序入口都至少调用一次,以确保全部的语句都至少

执行一次。

o包含多重条件判断的程序,最简单的测试准则是:设计出足够数量的测试用例,将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结果的组合,以及所有

的入口点都至少执行一次。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8)_黑盒测试之等价类划分再概述一下黑盒测试。那么首先就是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是一个最优子集的挑选过程。该子集必须具备两个特性:o严格控制测试用例的增加,减少为达到“合理测试”的某些既定目

标而必须设计的其他测试用例的数量;即:每个测试用例都必须体

现尽可能多的不同的输入情况,以使最大限度地减少测试所需的全

部用例的数量;(经验而言,是用于生成有效测试用例的约束。)o覆盖了大部分其他可能的测试用例:使用或不使用这个特定的输入集合,哪些错误会被发现,哪些会被遗漏掉。即:应该尽量将程序

输入范围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有限数量的等价类,这样就可以合

理地假设测试每个等价类的代表性数据等于测试该类的其他任何

数据。(经验而言,是用于生成无效测试用例的约束的。)具体步骤为:

1.确定等价类:确定等价类是选取每一个输入条件,将其划分为两个

或更多的组。这里可以借助表格来进行划分,并确定了两类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2.生成测试用例。(具体三步就不再叙述了)

文尾,顺便提一点个人经验:依据规格说明确定输入条件时,一定要思维紧密和周全,否则会出现很大的遗漏性;且用单个测试用例覆盖无效等价类,是因

为某些特定的输入错误可能会评比或取代其他输入错误检查。所以应:少而全、多而专。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9)_黑盒测试之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

边界值分析法,有较好的测试回报率。该法较简单,仅是用于考察正处于等价划分边界或在边界附近的状态。因此,只需明确边界条件这一定义即可。边界条件,是指输入和输出等价类中那些恰好处于边界、或超过边界、或在边界以下的状态。

错误猜测法,没有用到任何特殊的方法,只是利用直觉和经验猜测出错的可能类型,然后编写测试用例来暴露这些错误。基本思想是列举出可能犯的错误或错误易发情况的清单,然后依据清单来编写测试用例;并且在阅读规格说明时联系程序员可能做的假设来确定测试用例,也就是说规格说明中的一些内容会被忽略,要么是由于偶然因素,要么是程序员认为其显而易见。

文尾,需提及注意的是:边界值分析法,考虑到了结果空间的边界(因为输入范围的边界并不总是能代表输出范围的边界情况。)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0)_黑盒测试之因果图分析

因果图分析法,依作者而言,是为了解决边界值分析和等价划分的一个弱点:未对输入条件的组合进行分析。而因果图恰恰有助于用一个系统的方法选择出此类高效的测试用例集,并且可以指出规格说明的不完整性和不明确之处。

因果图,是一种形式语言(有严格语法限制的语言,计算机语言都是形式语言),是将自然语言描述的规格说明转换为因果图。实质上,是一种数字逻辑电路(一个组合的逻辑网络),但没有使用标准的电子学符号,而是使用了稍微简单点的符号。具体有六步(涉及到的每步具体过程及图样,由于篇幅,都在此略去):

1.将规格说明分解为可执行的片段;

2.确定规格说明中的因果关系;

3.分析规格说明的语义内容,并将其转换为连接因果关系的布尔图,即:因

果图;

4.给图加上注解符号,说明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而不能联系起来的“因”

和“果”;

5.过仔细地跟踪图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将因果图转换成一个有限项的判定

表;

6.将判定表中的列转换成测试用例。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1)_测试策略

本章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测试策略:“测试用例涉及方法可以组合为一个整体的策略,即:每一种方法都可以提供一组具体的有用的测试用例,但是都不能单独提供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集,所以一组合理的策略为:

1.如果规格说明中包含输入条件组合的情况,应首先使用因果图分析方法;

2.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应注意,是对输入和输出边界进

行分析;

3.为输入和输出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在必要情况下对确认的测试用例进

行补充;

4.使用错误猜测技术增加更多的测试用例;

5.针对上述测试用例集检查程序的逻辑结构,即白盒测试的五种方法。可适

当的增加足够数量的测试用例,以便覆盖准则得到满足。”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2)_ 模块(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本书第五章讲述的重点。它是构建大型程序(>500 lines codes)测试的第一个步骤。可从三个方面给予了概括:

o定义上:单元测试是对程序中的单个子程序、子程序或过程进行测试的过程,即:一开始并不是对整个程序进行测试,而是首先将注

意力集中在对构成程序的较小模块的测试上面;

o必要性上:它是一种管理组合的测试元素的方法手段;以减轻调试(准确定位并纠正某个已知错误的过程)的难度;并提供同时测试

多个模块的可能,将并行工程引入软件测试中。

o目的上:它是将模块的功能与定义模块的功能规格说明或接口规格说明进行比较。

文尾,需指明:单元测试的目标不是为了说明模块符合其规格说明,而是为了揭示模块与其规格说明存在着的矛盾。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3)_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单元测试用例的设计,需先明确两点:

o单元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时,需两种类型的信息,即:模块的规格说明、模块的源代码。

o虽单元测试总体上是采用面向白盒测试的,但是其设计主导思想是:使用一种或多种白盒测试方法分析模块的逻辑结构,然后使用

黑盒测试方法对照模块的规格说明以补充测试用例。

文中,作者给予了实例讲解。从中可获悉:在使用白盒测试方法前,需要列举出程序中所有的条件判断;而在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应在开始就使用多重条件覆盖的方法;而在使用黑盒测试方法时,最好要使用边界值分析的方法,且不要依据边界值分析的结果来重写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最好黑盒测试的用例再单独写出来进行补充,不改动前边已经确认过的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

文尾,须明确两个观点:其一、多重条件覆盖准则要优于其他准则;其二、任何逻辑覆盖准则尚不足以胜任作为生成模块测试用例的惟一手段。同样,无论在白盒测试中判定状态或生成测试用例时都需要利用这样一个辅助手段:列表;即,状态判定表。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4)_增量测试与非增量测试

执行单元测试过程中,有两点需考虑:其一、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测试用例集;其二、将模块组装成工作程序的方式。前者涉及的内容在上篇已叙述过,而后者,涉及模块测试用例编写的形式、可能用到的测试工具类型、模块编码和测试的顺序、生成测试用例的成本以及调试的成本等。它有两种具体实现方法:增量测试(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开发或测试过程)、非增量测试。

o增量测试:将测试的模块组装到测试完成的模块集合中,再进行测试。且必须要为每个模块准备一个驱动模块,但不需要桩模块。

o非增量测试:先要独立地测试每个模块,再将这些模块组装成完整的程序。且测试单独的模块时,需一个特殊的驱动模块和一个或多

个桩模块。

3.驱动模块:人们编写的一个小模块,用来将测试用例驱动或传输到

被测模块中,也可以用测试工具替代;还必须向测试人员显示该模

块的结果。

4.桩模块:被测模块可能调用到了其他的模块,所以还必须使用一个

额外的组件,即:特殊模块,用于模拟被调用模块的功能。

文尾,需提及一个结论:增量测试要更好一些。原因如下:

?非增量测试所需的工作量要多一些;(桩模块)

?增量测试可以较早发现模块中与之不匹配接口、不正确假设

相关的编程错误;

?增量测试,调试会进行得比较容易些;(调试)

?增量测试会将测试进行得更彻底;(可能会诱发先前测试完

的模块出现新缺陷,且会经受更多的检验)

?非增量测试所占用的机器时间显得少一些;

?模块测试阶段开始时,非增量测试,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

并行操作,即:所有的模块可以同时测试。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5)_几个误解

在开始概述两种增量测试方法之前,作者对几个误解给予了澄清:

?自顶向下的测试、自顶向下的开发、自顶向下的设计被常用

作近义词。

自顶向下的测试和自顶向下的开发确实是近义词,表示安排

模块的编码和测试顺序的策略;而自顶向下的设计则完全不

同并且是独立的概念,即:按自顶向下模块设计的程序既可

使用自顶向下的方式,也可使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增量测

试。

?自底向上的测试(或自底向上的开发)常被错误得当作非增

量测试;

原因在于自底向上的测试的开展方式与非增量测试是相同

的,即:对底层或终端模块进行测试。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6)_自顶向下测试、自底向上测试

自顶向下测试,是从程序的顶部或初始模块开始。

o测试开始之后,挑选哪一个后续模块进行增量测试没有惟一正确的方法;

o惟一的原则是:要成为合乎条件的下一个模块,至少一个该模块的从属模块(调用它的模块)事先经过了测试。

o该测试策略里边最关键的可能就是编写桩模块了。

o它涉及到的几个关键点概括为:桩模块的返回信息一定要给予此次调用所希望的返回值,否则调用模块将会发生失效或是产生一个混

乱的结果;早期,测试数据要通过其一个或多个桩模块提交给模块

的。

o需要指出一点,就是测试完一个模块后,就用一个实际的模块代替其中的一个桩模块,而该模块需要的桩模块也被添加起来。需要注

意的是:不存在最佳的模块序列。但尽量让包含I/O操作的桩模块

和重要的桩模块添入。

自底向上测试,是开始于程序的终端模块,此类模块不再调用其他任何模块。

o测试完这些模块之后,同样没有最佳的方法来挑选要进行增量测试的下一个模块;

o惟一正确的原则是:要成为合乎条件的下一个模块,该模块所有的从属模块(它调用的模块)都已经事先经过了测试。

o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终端模块是多个的话,既可以进行串行测试,也可以进行并行测试。且每一个模块都需要一个特殊的驱动模块,

即:包含着有效的测试输入、调用被测模块且将输出显示出来(或

将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作比较)的模块。

o对于测试序列也同自顶向下测试的一样。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7)_几个注意点

本章,最后作者给予了单元测试的其他部分的实际测试策略。

1.应对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当测试用例造成模块输出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

不匹配的情况时,存在两个可能的解释:要么该模块存在错误;要么预期的结果不正确(测试用例不正确),所以为了将这种混乱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在测试执行之前对测试用例集进行审核或检查。

2.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使测试过程中的枯燥劳动减至最低;

3.在准备单元测试时,要重温以下心理学和经济学原则,会有所裨益的;

4.因为个人试图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所带来的心理学问题,也适用于模块测

试。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8)_更高级别的测试

本书第六章,主要讲的是更高级别的测试,它最适合用于软件产品。可从两个层面来概述。

o更高级别的测试

当程序无法实现其最终用户要求的合理功能时,就发生了一个软件

错误。因而即使完成了一次非常完美的单元测试,仍然不能保证已

经找出了程序中的所有错误,所以必须有这一测试环节。

o软件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的对应

软件开发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有关最终程序的信息、并将信息

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因此,绝大部分软件错误都可以归

因为信息沟通和转换时发生的故障。

现有三个补充的方法来预防或识别这些错误,它们分别是:

o可以使软件开发过程更加精密,以防其中出现很多错误;

o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可以引入一个独立的验证过程,在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

o对不同的开发阶段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即:将每一个测试过程都重点针对一个特定的转换步骤,从而也针对一类具体的错误。(能

在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系,能避免没有效果

的多余测试,并使我们不会遗漏掉大量的错误类型。)

文尾,需注明的是:测试过程顺序并不一定意味着严格的时间顺序,多种测试在时间上是可以发生部分重叠测试的。但需要说明,集成测试往往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测试步骤,而且在进行增量模块测试时,它是模块测试的隐含部分。(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的对应关系图,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就不再叙述。)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9)_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概述:

o定义上:是一个试图发现程序与其外部规格说明之间存在不一致的过程。

o方法上:通常是一项黑盒测试,即:要依赖早期的单元测试的过程来实现理想的白盒逻辑覆盖准则。

o过程上:需要对规格说明进行分析以获取测试用例集。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30)_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的执行

作者从两个方面来概述一下系统测试,至于细节就不再详细叙述了。

o对错误理解方面而言,主要是容易跟功能测试混淆。(应重点注意那些在设计外部规格说明的过程中所犯的转换错误。)

o对困难性而言,是由于要将程序与其目标进行比较,是系统测试的核心目的,可是没有说明使用什么样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因此,系统测试采取一种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法,共计15种的系统测试策略。(具体每个测试策略所采用的步骤就不再叙述了。)它们分别是:能力测试、容量测试、强度测试、易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性能测试、存储测试、配置测试、兼容性/配置/转换测试、安装测试、可靠性测试、可恢复性测试、适用性测试、文档测试、过程测试。

系统测试的执行,所涉及的关键是:规定了不能进行系统测试的人员及机构:一是程序员;一是负责该程序开发的机构。原因如下: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教师读书笔记1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着,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

体育老师的读书笔记

体育老师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有很多,现在让我们看看体育老师的读书笔记有事怎么样的呢? 新教师培训中一直提到备课作为教学五环节之首,是否能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是精心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教学规范》中,备课是从目标的确定,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活动的设计四个 角度进行归纳提炼认识,而在《关于体育与健身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益的若干建议》中,科 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整合信息技术都是体育备 课的范围和内容。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每天都在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行为情况进行着不间 断的评价。但对评价的真正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这次学习了《教育评价》后,对“教育 评价”才算有了比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现谈谈我在学习中的一些感受。 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 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 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 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 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 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 刻的一个体会。 读了这些内容后,我对怎样才能备好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就是学、查、思、写、反。 一,学。 这是教师备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解教学内容和 程序,掌握教材的知识技术体系,要研究教材性质特点和技术结构,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此外,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 技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二,查。 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将其作为自己备课的基础,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要了解 学生的思想情况,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健康情况,最后还是 要检查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

带插图的读书笔记

带插图的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图片范例 篇二:读书笔记的图画 《画外文思》读书笔记记忆中每一位专业课老师都要求我们在课余多欣赏一些名家的画,到了大学更是鼓励我 们去参悟,学习他们画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但我并不能够知道画家在创作那些画时的 感思,大多数的名家不会写出自己在绘画时的想法并发表,但吴冠中先生把自己多年的绘画 心得、创作情感,配合图片集成《画外文思》这本书,体现的是名家大师的真正风范。这样 的名家绘画心得、创作情感让我们更能了解吴冠中先生画意,提高我们的眼界。吴冠中先生不喜在画上题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本书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同床异 梦”,常被我用来比喻国画上乱题诗的现象,这一现象几乎泛滥成为艺术的灾祸,暴露了民族文化的衰颓。苏东坡品王维的诗与画,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但其实王维的画 面上从不题诗,苏东坡品味到其画中蕴藏地诗情,但他绝没料到自己成了始作俑者,从此引 人混淆了诗与画的各自的独特品质。绘画的视觉美感潜伏着意境美,但觉不可能被诗的语言

美代替,我曾写过《扑朔迷离意境美》等文章,就是呼吁要重视对画的效果与诗的意境之不 可互相代替的分析。这段话更让我感到此书的重要性,研读本书让我打开了思维上的枷锁, 提升了画感,实为一部好书。本书共收录了吴老80幅画及其感思,实为难能可贵,在此我节选一部分使我感触颇深的 十几幅画的画家的创作情感,分几组进行摘录。 一、文革岁月 《硕果》 门前手指向日葵,秋结实,大如小箩筐,采之,细数硕果,密密麻麻的籽粒排列复杂而 有序,错综而具轨迹,比之蜂房,更胜精微,克利等人的画面似亦曾追逐如此天工而未能夺。 我竭力刻画此微观中之宏观,有形中之无形,千军万马之奔腾却未超越黑、白、灰之罗网。 今年李政道教授与我谈及物理学中最简单因子构成最复杂现象,却求证于艺术,近忽忆起这 幅《硕果》,应属一例。 《麻雀》枝是线,雀是点,线入画,但油画之技谁人示范过表现枝头麻雀。我躲于角落悄悄写生 心情紧张幸雀们并不飞去,似乎乐意有人引它们入艺术天堂,金黄色的油彩天堂。《石榴》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

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在历史长河中,唯独三国时是三个国家同时出现的,它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读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述说了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着作,讲述的是蜀(汉)、魏、吴三国的形成及因争夺权力、土地而互相争斗,最后三国归晋,天下统一精彩的历史故事,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关羽字云长,他忠

20篇教师读书笔记-经典(有目录)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目录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2)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3) 《我的教学生涯》读后感 (5) 《世上最划算的教育》读后感 (5)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所感 (6) 读班主任教育教学丛书有感 (7) 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8)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9) 《爱的教育》读书感悟 (10)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10)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11) 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11) 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13)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读书心得 (14)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15)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15)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17) 读《高效课堂22条》心得 (18) 读《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有感 (19) 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1)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读后感 (22)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23)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

读书笔记图片大全图片

读书笔记 一、《老人与海》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最令我佩服的是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 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的这句话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 清澈流畅、朴素无华。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老渔夫桑地亚哥,他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 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他曾有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羡慕的“冠军”。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 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一条大鱼上了钩,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他充分利用自己捕鱼的技巧,慢慢浪费大鱼的体力,当鱼不再够 力气拉着渔船向前时,它开始绕着船转,它越游越近,最后被渔夫用渔叉一下刺死了。后来又因大 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与一条又一条的鲨鱼搏斗,但是无奈武器都被鲨鱼破坏掉,鱼被吃掉了一大半,只剩下鱼头和鱼骨,渔夫此时亦筋疲力尽,无 力继续保护鱼了,但他还是把残骸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 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二、《混混找乐儿》 好词好句: 1.“五一”七天乐---那是老毕的活儿 2.今天是“五四”!嘿嘿,混混是个革命青年,一定也要在这标志性的日子里得找点乐子! 3.革命青年的细胞总是活跃的。凌晨四点四十分,混混便起了个早。四处转悠,家里已经 被彻底清理了一遍。看着还算满意。关了卧室的门,把书房封闭,开了音乐,优美的萨 克斯??混混喜欢在音乐中劳作,听着旋律要是找不事干,心里是有点痒痒。 4.从猫眼儿里向外张望---四野一片安静。好,革命混混要开辟新的阵地---打扫楼道。 收拾工具,悄然进行。先一层层地扫下去??然后再一层层地拖下去?? 5.注意,动作要领是轻、轻、再轻??以免惊扰了邻人的春梦。嘿嘿,混混想做好事,别到 头来把好事做砸了,轻骂一声混混还能接受,要是在背后给混混灌以“神经病”之类的头 衔,那混混会气绝身亡??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篇 读书笔记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下面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篇 篇一: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阅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真是大有收获,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讲述了魏国、蜀国、吴国在乱世中创立了国家,又相互混战的一些精彩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强兵立国,创建了蜀国。孙权独霸江东,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每一个故事都令人产生不同的思想。 《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中写了许多有个性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无畏的关羽,见利忘义的吕布,奸诈狡猾的董卓。各种各样的人物,丰富多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读完了这本书,我完全被它给迷住了。十分佩服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 现在是现代化时代,文明和谐的社会,我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就是要像关羽那样重情重义,绝不能象吕布那样背信弃义。同样,我们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中,要象诸葛

亮那样足智多谋,团结合作,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一生。 《三国演义》这本书包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告诉我们许多道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一个人不能做见利忘义、奸诈狡猾的人,不能做贪财迷色、背信弃义、坐享其成的人,这样绝没有好的结果。 篇二: 怀着高兴的心情第2次翻开古典文学著名《三国演义》。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 从天下大乱到。。。。。。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力最强,一点也不对。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世界闻名的孔明。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写了多个人物形象。它讲了从东汉时期

(完整)体育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推荐文档

体育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范文一:体育教师读书笔记2000字 在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当前,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是个体成熟之标志。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

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国演义每回读书笔记(共3篇)

篇一: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宠信宦官,禁锢善类,使朝廷一片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角借此机会,组成了黄巾军,举行了起义。朝廷命各地官兵消灭黄巾军。刘备、关羽、张飞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在张飞后院的桃园里进行了三结义,他们起誓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后来,他们三个兄弟,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奇功,从此威名远扬。 文中主要人物:刘备张飞关羽张角 最喜欢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备身长八尺,两耳过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诗赞张飞、关羽-------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易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吧姓名标。 诗赞刘备-------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读书收获:人不能只听好听的话,要听信良言和忠言,一定要明辨是非。 篇二:三国演义第六章读书笔记 吕布战三英大败而逃,张飞追之,箭石阻回。众诸侯为三英庆功并报捷与袁绍。孙坚得令进兵却不得袁术粮草致兵败而大怒。而董卓爱将李傕欲说坚与其主联姻,坚怒斥之。卓怒而无策,李儒献策退兵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图迎合童谣。卓独断迁帝,杀逆己者,抢掠钱粮火烧洛阳,一时间生灵涂炭,百姓被迫从之。孙坚得入京都,恰得玉玺,大喜过望忙退兵离去。时曹操追击董卓得胜回,不悦盟军之形势窃以为耻而去,席散各诸侯尽去。荆州刘表的袁绍密令阻击孙坚并困之,孙坚难逃。 孙坚十七岁时便孤身斩杀盗贼,在汉末讨贼,讨黄巾,征边关,战无不胜,确实是汉末难得的良将,不过最令其出彩的便是这次讨董。 此次讨董的关东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大都虚张声势,如大部分诸侯,或者战绩不佳,如曹操,惟有孙坚一人,不单战之,而且颇有胜绩,称这支讨董能逼得董卓迁都孙坚当为首功。 正因孙坚勇猛无比,所以董卓甚畏惧之,讨好于他,要求和亲,将自己女儿嫁于孙坚之子,可见董卓对之的畏惧,而孙坚拒绝之,之后董卓离开洛阳,也是孙坚第一个入洛(自然,他一直在前线。)扑灭大火,将董卓发掘的各王公贵族的坟墓掩盖。(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一事,曹操董卓都干过。)关东诸侯,最忠烈者英雄,非孙坚莫属。 但是,英雄也有自己的弱点,孙坚有将才,对朝廷忠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便是政治能力太差。荆州刺史王睿被杀,孙坚也不能控制荆州,反被刘表控制。结果孙坚还不得不再和刘表作战,要夺回之,结果被偷袭而死,一代英雄就此殒命。 篇三: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真正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张角,张梁,张宝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以及当中发生的事.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受益非浅,看,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有意义,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等都是诸葛亮的“杰作“,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 我总想着,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音乐教师读 书笔记大全 【--教师节祝福语】 教师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把更多知识传播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师的你该如何写教师读书笔记呢?下下面是为你整理了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乐在民主育人中》一书,书作者魏书生,平凡的教书匠,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岗位从爱和责任出发,不断深化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提出人生价值等于有效工作量减去生存成本,人生深层次享受在学习、工作、尽责、助人之中。熟读此书后,我发现书中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实际的,可以借鉴的,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必需的一些教育方法。 虽然本书的篇章各叙其事,却都体现着一个字—“爱”。 教师的爱意味着奉献。魏老师放弃了招工进城的机会,要知道,那时候进城是每个人的梦想。现在的我们不需要放弃如此珍贵的机会,不需要以生命和健康为代价,但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忠诚于教育事业,严谨治学,勤于求索,不断进取,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这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最无私的奉献了。 教师的爱意味着执着。魏老师有过长达6年,多达150次的申请,希望离开电机厂,当一名普通教师,直至在教育岗位工作了33年。选择了教师工作,就是选择了最执着的事业。日复一日的备课与教授,年复一年的考核与批改,在最初的激情随岁月渐渐熄消后,必需以执着面对学生们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知道,几代人的希望放在我的手上,祖国的未来需要我坚持执着。 教师的爱意味着理解。魏老师认为差生最不容易,课听不懂,还要不懂装懂的听,装模作样,因此要给他们一些关爱。从事教师近10年的经验也告诉我,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懂得儿童”。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不同性格、各年龄段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教师的爱更多带来的是责任,魏老师就是具有高度责任心教师的典范,书桌上、课堂下,他无不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因爱而产生的高度责任心会使教师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具有爱心的人,懂得做人的人、追求真理的人。一直以来,总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诠释“师范”,所以我想教师的责任首先应当是对自己的责任,是“守纪律、树形象、广博识、勤奉献”的责任,教师要率先垂范,才能赢得同学

体育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体育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体育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此话有失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有勇无谋。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师文化修为不高,只是以"教师文人队伍中的一个武人"的形象存在着,显得孔武有余而文修不足,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文武兼备,要想成为"有为"之人,读书就是最好途径之一。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体育教师为数不多,养成读书好习惯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说已是迫在眉睫。 一、为什么要读书 1.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就是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宽,教学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技术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用一弘源源不断的泉水去"传道、授业、解惑"。 2.运动训练的需要。 学校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体育教师价值的主要平台,抓好学校运动队成绩离不开体育教师系统、科学的运动训练理论的指导。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充电"、"补缺",更新训练观念,夯实运动训练理论功底,强化专业能力,提高训练水平,实现从"体育师傅"到"研究型教师"的转换。 3.教育科研的需要。

大量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体育教师有的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但最缺乏的就是把这些实践经验综合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方法和能力,许多体育教师一生始终处于教学技能型的"教书匠"位置,我们只有不断读书,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书中获取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积极从事体育教育科研,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才能成为理论型的优秀体育教师。 4.示范引领的需要。 体育教师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职业,体育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的素质。 5.职业幸福的需要。 如果体育老师能在繁忙工作之余,凝心静气地阅读高品位的书籍,那么还能摆脱浮躁与焦虑,皈依于教育的家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提高职业的幸福感。 二、应该读什么书 清代诗人袁枚有诗云:"双目时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现如今出版物如此丰富,还真得用一双秋水洗过的慧眼来选择书籍。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五类书必读: 第一类:体育专业类。 这是体育教师阅读的重点,旨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涵养,提升教学智慧,发展专业水平。可阅读的书有:1.学术期刊:对我们中小学体育教学有影响力的专业刊物,如《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师友》;2.专业书籍:如《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体育教育教学专著。 第二类:教育理论类。

读书笔记简单插图大全

龙源期刊网 简单的插图,别样的精彩 作者:林钟钦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2期 摘要:翻开语文教科书,除了生动的语言文字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许这些插图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但它也是学习资源,教师恰当地应用它,也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关键词:插图;学习兴趣;朗读能力 翻开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除了生动的语言文字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许这些插图常常 被老师们所忽略,但它也是我们的学习资源,教师恰当地应用它,也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为例,谈谈我对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一、用精美的插图,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每节课的伊始,每个教师都会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导语,旨在唤起学生的兴趣。但我更喜欢利用学生手中的课文插图,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我利用课文的插图,设计这样的导语: 师:孩子们,今天,林老师要带着你们去一个美丽的池塘边。(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 到了什么 生:荷叶又大又圆。 生:绿绿的荷叶多美呀! 生:绿绿的荷叶又大又圆,真美啊! 师:(板书课题)是呀,荷叶美,你们说得更美。谁能告诉老师这圆圆的荷叶吸引了哪 些小伙伴呢 生:(观察完画面)圆圆的荷叶吸引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到底是不是这些小伙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荷叶圆圆》,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再如,在教学《司马光》第二课时时,设计这样的导入:篇二:读书笔记图片范例篇三:图片的简单笔记 《图片的简单编辑》教学案例反思及修改案例 发布时间:2010-9-1 9:49:00 发布人:虎必韧浏览量:41 《图片的简单编辑》教学案例反思及修改案例 昆五中虎必韧 原教案: 一、课题:图片的简单编辑 二、教学内容:云南人民出版社编着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0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教学目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大全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大全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因为《三国演义》是一部讲述汉末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的书,它总结的是不同的政治军事集团的成功之道,它容易开启人们的智慧,提升人们认识社会,认识统治者愚民政策的能力,不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因而才有了上述这句话。然而恰恰是《三国演义》充满了智慧和谋略才深深吸引了我。暑假期间,我又一次阅读了《三国演义》,有了更深的收获和感悟。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下期盼和平统一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各种势力应运而生,他们打着统一的旗号,互相攻击,实现自己的统治梦想。最后三分天下,终归于晋。结束了一百多年的战争纷乱局面,社会又恢复到短暂的稳定与和平。 每次阅读《三国演义》,我都会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总让我手不释卷。里面的人物更是各具特色、栩栩如生,有聪明睿智的诸葛亮,有赤胆忠心的关羽,有粗中

有细的张飞,还有阴险多疑的曹操……。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机智过人,料事如神,遇到危险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才有刘备的三顾茅庐;凭着扎实的地理知识,才有了草船借箭这一令人咋舌的经典案例;因为知人识人,才敢唱空城计;为了回报知遇之恩,才会留下千古称颂的《出师表》,虽然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后人对他却没有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读了《三国演义》,我越来越佩服诸葛亮,我总是感慨我要是有他的那些智慧,哪怕一半也好啊。诸葛亮的这些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与他的勤奋与努力分不开。因此,我要成为诸葛亮式的人才,就必须努力学习,注重积累。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既有趣又好看的书,它让我百看不厌。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

教师读书学习笔记20篇

教师读书业务学习感受 第1周读书笔记 读《语文教学通讯》,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觉得甚好,收录如下。 生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自己静下心来进行教育科研,去发现、思考、探究一点问题,从而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许许多多诱惑让“板凳甘坐十年冷”成为可笑的告白。其实,蹲下来,才能听见花开的声音;用心思考,才能发现语文教学中居然有如此多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语文与我们的生命共存,我们何不从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找生活的快乐呢?轻叩教育科研之门,用学术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行为,用学术的思维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或许我们也能登高望远,高层建瓴。 第2周读书笔记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教育感言摘录: 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钩”,我总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书。而且,一旦我认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行为。 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才能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因为爱的别名是理解。 悟性和灵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思考中来,从艺术中来。 没有情感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 第3周读书笔记

今读《教师也需要表扬》,心中颇有感触。我曾读过家教成功榜样周鸿的《赏识孩子》,他的孩子周婷婷是在爸爸的赏识中成长成才的,因此他的赏识教育方法也随之传遍祖国大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把赏识理念深深牢记并常挂在嘴边,总是大方的赞美欣赏孩子,当发现孩子有小小的进步时,总是及时地给予赏识,被赏识的孩子马上露出了笑脸,行动更加积极,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曾听过一句话: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就会朝着我们预定的目标靠近。这句话我想是赏识的最高诠释吧。 现把目光放到教师这儿,教师在工作中同样希望得到领导的欣赏,家长的肯定,有时领导、家长的一个笑脸,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活动的支持或参与都是教师工作前进的动力,因为教师也是需要表扬的。 第4周读书笔记 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就像一个痴迷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来,那种感觉,如获至宝。 《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翻开书,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种子,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种子的方法。那颗种子就是:阅读。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情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坐在你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谓字字珠玑。 第5周读书笔记 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

体育教师读书笔记(精选3篇)

体育教师读书笔记(精选3篇) 体育教师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体育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教师读书笔记1读了《体育游戏的教学》这本书,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对游戏活动小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于的一种活动,游戏在体育课中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句话感到深以为然。 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轻视体育课中的游戏,体育教材中和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游戏,他们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游戏不仅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综合性很强的体育活动,而且是使少年儿童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与事物,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也是发现人才培养特长的重要途径。 游戏在体育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缺一不可中重要地位,游戏的教学效果决不可以等闲视之,特别是体育任课老师,更不能轻视体育课中的游戏,在上体育课时,千万不能只注重新知识部分的教学,而忽略了游戏部分的教学,或者说只重视一节课中前20分钟的教学,而轻视后10分钟以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 在体育课中,讲授完毕新知识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而不去过问,随心所欲地让学生玩耍,自由活动中体育教师对操场的学生不闻不问。这种现象就是忽略学生创造游戏的能力,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失去方向,创造思维能力也随之减弱。 重视新授部分的教学,这是教师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地讲授,反复练习,那就是片面地、极端的、错误的,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练习,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也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才能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在体育课中,结合所学知识,适当地组织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把游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引导学生做一些比如“老鹰捉小鸡”,“冲过战壕”,“快速找伙伴”,“支援前线”,“跳绳接力”,“打活动目标”,“巧过岗哨”等丰富多彩的游戏,少年儿童一定会踊跃参加的,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助于身体与智力全面发展的,也是与少年儿童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学生在跑、投、乐、歌、说中培养了各种能力与素质,培养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的品德,树立了较高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锻炼了能力,发挥和发现了学生的特长,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缺点,以便今后对学生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重点培养特长的机会,更为今后发现人才和选拔人才创造了更大的机会。 体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更要重视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游戏活动,要把游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体育课不能上半堂扔半堂,决不能只上新授内容的课,忽略轻视游戏内容的课。教师对学生的游戏要因势利导,人人担起责任,要认真研究游戏。结合内容来安排游戏,不但要突出重点,还要百花齐放,不但要紧张有序,还要劳逸结合。 所以一定要重视体育课中的游戏,儿童们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发展,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游戏,把游戏放在体育课的重要地位,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的提高与发展,才能对人才达到提高与发现,才能切实地把体育工作做好。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篇一: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

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读书笔记:《做最好的自己》 今年的”读书实践成才”活动,管理局领导欣然为我们推荐了三本好书, 读书笔记摘抄 。我是一个书虫,不愿意让任何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加之开复先生在我心目中一贯的良师形象,使得《做最好的自己》成了我当然之选。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厚望。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这本书大多的观点在开复老师先前的文章中已有阐述,对于拜读过那些文章的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全新的观点。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所有散落于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主题概括 好词 《三国演义》以三国争雄为题材, 其所展示的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 而作者将他们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再现,把他们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 从儒家政治道德观出发, 《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 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

暴 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 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 在三国风云变幻中,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描写来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 揭示主体道德和历史进程的背离,使英雄形象蕴涵了浓重的悲剧性质。 《三国演义》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震撼力, 主要是因为它以悲剧的形式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冲突, 将中国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怆和抗争等表现了出来。 1东汉末年 2民生凋敝 3兵荒马乱 4群雄竞起。 5枭雄曹操 6首屈一指 7龙骧虎步 8踌躇满志。 9唯才是举10远见卓识11济济多士12如虎添翼。 13发号施令14假传圣旨15身经百战16出生入死。

17青梅煮酒18旁敲侧击19梦中杀人20狐性多疑。 21望梅止渴22略施小计23割发代首24工于心计。 25对酒当歌26横槊赋诗27才兼文武28独步一时。 29老骥伏枥30志在千里31烈士暮年32壮心不已。 33诸葛孔明34惊才风逸35上知天文36下知地理。 37宁静致远38淡泊明志39用行舍藏40韬晦待时。 41三顾茅庐42精诚所至43知遇之恩44投桃报李。 45隆中对策46审时度势47指点江山48面授机宜。 49初出茅庐50锦囊妙计 好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2乱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