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综合治疗的策略和计划

肿瘤综合治疗的策略和计划
肿瘤综合治疗的策略和计划

肿瘤综合治疗的策略和计划

近40多年来肿瘤的治疗已进人综合治疗的时代,即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分期)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章讨论综合治疗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并着重对乳腺癌、骨肉瘤、大肠癌、胃癌、食管癌和肺癌等常见肿瘤近年来综合治疗的进展和前景进行讨论。

一、综合治疗的定义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制定了以综合治疗为模式的肿瘤治疗方向。今天,综合应用现有的可能方法诊断、防治肿瘤已经深入人心,为广大国际国内学术界所接受,但在当时还是难能可贵和具有远见的。吴桓兴是一位放射肿瘤学家,金显宅和李冰则是外科肿瘤学家,但他们共同支持和创建了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幼稚学科——内科肿瘤学。当时,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药物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两位前辈讨论肿瘤综合治疗的想法写下了以下定义“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

这是重视病人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并且不排斥任何有效方法,而且目的明确即“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的全面定义。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还需要不断补充,我相信,如果他们两位仍然在世,一定会同意在综合治疗的目的中加入不但提高治愈率,而且应当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迄今,国际肿瘤学界虽然多数同意综合治疗的结果在多数肿瘤中优于单一治疗。如Abeloff等的专著《临床肿瘤学》中已有综合治疗的一章,在日本将综合治疗称为多学科治疗或集学治疗,都是指个学科互同学习、补充,共同配合争取把病人治疗得更好的意思。很多研究单位和医院在学科以外还有综合治疗组或研究组。可以不夸张地说,在临床肿瘤学中多数重大进展都和综合治疗分不开。但在很多标准参考书如DeVita等的“Principles & Practice of Oncology”和日本的《临床肿疡学》尚未有专门的章节。因之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指导思想和我国在这一方面传统,提高综合治疗的水平从而对世界医学作出贡献是大有可为的。

二、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和计划

我们强调合理的、有计划地,就是强调要事先多商量讨论,充分估计病人最大的危险是局部复发还是远处播散,辩证论治最大限度地做到合理安排给病人带来裨益。

在肿瘤的治疗中综合治疗已经愈来愈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肿瘤学者普遍重视开展综合治疗,使很多肿瘤的治愈率有了相当提高,而且有很多新的研究课题正在开展。

近年来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集落刺激因子、细胞因子、隔离环境、成份输血和其他支持治疗的发展,临床医生可以将以往的“常规剂量”提高数倍,从而使治愈率有相当幅度的提高。对以往制定的最适剂量也应重新加以评价。更重要的是,临床医生正在将实验研究的重大成果迅速地用于临床,而且在常见肿瘤甚至某些罕见肿瘤的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历史上来看,手术是第一种根治肿瘤的方法。对于某些局限性肿瘤,单用手术方法有时即可治愈。但很多病人单靠手术治疗不能防止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有些病人即使用了“超根治术”,也不能取得根治性疗效。如果手术合并放射或化学治疗,使很多肿瘤,即是姑息性手术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放射治疗目前虽已能根治多种肿瘤,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则疗效可有相当提高。化学治疗的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单独应用在多数肿瘤处于姑息性治疗的水平,但对于某些肿瘤已取得相当高的治愈率。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化疗正在从姑息治疗向根治水平过渡。但是化疗也有很大的缺点,它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全身用药毒性较大。祖国医学在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其他治疗的副作用方面,有着独特的长处,但对肿瘤的局部控制作用一般较差。根据对肿瘤免疫学的认识,多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正在临床试用,其作用属于0级动力学,即一定的免疫活性细胞或抗体可以消灭一定数量的细胞。与常用化疗药作用不同,它们多属于一级动力学,即仅能够杀灭一定比例的瘤细胞。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消灭残存的数量不多的,然而也正是手术、放射或化学治疗难于解决的那些肿瘤细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愈率。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目前已有可能提供大量高纯度的各种细胞因子,特别是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

集落刺激因子,为肿瘤治疗开拓了新途径。特别令人鼓舞的是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使得生物治疗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某些靶向药物的疗效已经不逊色于传统的化疗,而且毒性相对较低。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e13055638.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传统的观念受到挑战,靶向药物可以在综合治疗的早期就得到应用,或者与化疗同时使用,病人可以更早更多的从中获益。生物和靶向治疗已不再是常规治疗手段失败后的补救手段,而应与各种常规手段有机配合各起到自己的作用而完成综合治疗的总体任务。目前,正有多种生物靶向类新药进行临床研究,相信今后还会有大量的生物和靶向药物出现,疗效还会进一步提高。此外,化学预防甚至基因预防也已进入临床。

这些发展,促使人们认识到作为全身性治疗的内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当临床肿瘤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已在相当多的肿瘤中取得较好的疗效。近40年来综合治疗已经取代传统的单一治疗,而且在相当多的肿瘤中提高了治愈率。由于改善了对于肿瘤的全身性控制,使得某些病人就是有了播散仍可能治愈。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肿瘤生物学的发展,促使我们对肿瘤的基因调控、生长和播散规律、异质性或不均一性 (heterogeneity)、增殖动力学、耐药性(特别是多药耐药)、代谢分布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综合治疗的主要原则有以下两点:

(一)目的要明确,安排的顺序要符合肿瘤细胞生物学规律

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有三方面:一是局部治疗不彻底,或在不成功的治疗后局部复发;二是远处播散;三是机体免疫功降低给肿瘤复发播散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处理病人时我们应首先明确以下3点:

1、病人的机体状况:特别是免疫和骨髓功能状,与肿瘤的对比即中医所说的正邪之间的对比。免疫功能低下有利于肿瘤发展,而肿瘤发展又会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缺损通常是明显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扶正通常不易很好地控制肿瘤。中西医都认为正虚邪实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一定祛除肿瘤的措施。

在少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正邪之间处于很脆弱的平衡状态。例如在低度恶性的淋巴瘤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还未受到严重的损伤,有时淋巴结增大,有时又可“自发”缩小。所以,很多学者主张可以小心观察等待肿瘤肯定发展时再治疗(所谓Watch & Wait)。这时,对有的病人单靠扶正也可使病情稳定相当长的阶段。另外还有些病人的肿瘤经过治疗后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通过扶正治疗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这说明正邪之间也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将治疗过程规纳为:第一阶段尽可能除去肿瘤;此后进人第二阶段使病人体力各方面得到恢复,特别是着重重建病人的免疫和骨髓功能;以后视情况再进行强化治疗。治疗后同样还是需要不断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状况。而在治疗肿瘤即在祛邪的同时,注意保护病人的机体特别是免疫和骨髓功能、肝肾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

2、局限与播散:很多肿瘤相对说来比较局限,播散趋向很小,如前边我们说的皮肤癌。但也有很多肿瘤播散趋向明显,如小细胞肺癌、骨肉瘤、小细胞肺癌和睾丸肿瘤等。因此,在确定病人治疗时一般应根据病人的病期即侵犯范围决定首先采取那一种治疗手段。但是,对于同一种或同一病期的病人也应具体分析局限与播散的问题,有些病人的肿瘤虽然表面上局限,但潜在播散可能很大,如年轻妇女的或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即应考虑首先给予一定全身和局部控制,如术前化疗或照射,然后再手术,术后再采取相应的辅助化疗和预防性照射即比较容易成功。

3、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益处和负担:现有多数治疗如手术、放射、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由于具有一定副作用都会给病人机体带来相当负担。所以要充分衡量加一种治疗可能给病人带来的得失。很明显,有些年迈或虚弱的病人,以及肝主要脏器功能不全的病人很难承受上述治疗,尤其是手术、大面积放疗及高剂量化疗,甚至一些生物治疗。相当多的中药也有一定副作用,在上述情况也需特别慎用。对于根治性治疗,目前已有明显趋向是应考虑对病人的机体和精神上的影响,而要求尽可能保留病人的器官。例如在很多肿瘤中心已愈来愈少作乳腺根治术,有很多单位已经选用在保证根治乳腺癌的同时重建乳腺,以保留好的外观;头颈部毁容的手术也逐渐为小手术加放射取代。骨肉瘤也很少作截肢术而用植入义骨以保留功能。在姑息治疗时,充分权衡给治疗人带来的得失更为重要。有时大面积照射和高剂量化疗会给病人带来相反的效果,使病人肿瘤播散更快。

(二)安排要合理

在充分衡量正邪之间、局限与播散及权衡的情况下,如何制定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方案也很重要。这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医生充分讨论协商。对于某些肿瘤,局部控制相对是个主要问题。例如皮肤肤癌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如氟脲嘧啶、秋水仙油膏、皮癌净等)都可将其治愈。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加用其他治疗,如扩大切除或预防照射都是不必要的。在另一些情况下,如绒毛膜上皮癌、骨肉瘤、小细胞肺癌等,虽尽量扩切除或照射,都不能消除远处播散的可能。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全身措施,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还有一些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某些恶性淋巴瘤,多数在诊断时即属全身性,所以化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一些以局部复发为主要问题的肿瘤,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部癌,辅助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即使是同一种肿瘤,也需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趋向,估计局部与播散那一个可能最大,从而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措施。例如,乳腺癌在迅速发展阶段不宜贸然手术,而应先用放射或化疗,待肿瘤相对稳定后再施行手术。多数早期癌,单独手术即可治愈,过分的放疗或化疗反而有害。另一方面,有些晚期直肠癌、卵巢癌经化疗或放疗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后,如能手术切除则可以提高治愈率。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肿瘤发展迅速,说明机体免疫处于抑制和“麻痹”状态,手术后无疑地易发生播散。而若经过其他治疗措施,待肿瘤稳定后再手术,则播散机会将大大下降。

三、综合治疗的几种模式

综合治疗的模式

1.传统模式 (adjuvant chemotherapy/radiotherapy)

(术后放化疗)乳腺癌、睾丸肿瘤、大肠癌、软组织肉瘤

2.先化疗/放疗后手术(primary chemotherapy/radiotherapy)

(保留器官的先化疗及放疗) 骨肉瘤(各期)、头颈部癌(II-III期)、乳腺癌(Ⅲ期)、肺癌(ⅢA期)

3.不能手术的病人先化疗或放疗后手术(adjuvant surgery)

卵巢肿瘤、睾丸肿瘤、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

4.放化疗同时进行(Ewing氏瘤模式)

尤文瘤、非小细胞肺癌

5.化放疗加生物及靶向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大肠癌

(一)辅助放化疗

对于比较局限的肿瘤先手术,以后根据手术情况加用放疗及/或化疗。乳腺癌就是成功的例子,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应进行预防性照射(如锁骨上和内乳区,同时也需要辅助化疗)。就是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1、T2病人,如果有播散趋向(如年轻、发展快,病理检查低分化,淋巴管或血管有瘤栓、癌周细胞反应不佳等),也都应给术后化疗,以提高治愈率期乳腺癌病人术后进行三苯氧胺治疗,不但可以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降低对侧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正是由于有了综合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治愈率不但有了提高,而且术后病人的生活治质量也有改善。

(二)术前放化疗

对于局部肿块较大或已有区域性转移的病人可先作内科治疗或放疗,以后再行手术有些肿瘤局部较晚但尚无远处转移的病人,一个较小的手术与放射综合常可取得良好疗效和较佳生活质量。晚期的乳腺癌病人近年有人尝试先行化疗,局限以后再作手术,术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放疗和/或化疗。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提高治愈率。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很多年来已有人开展,尤其是骨肉瘤,睾丸肿瘤和卵巢癌几乎已经成为常规方法。骨肉瘤尽管可通过截肢局部切除,但多数学者均主张先作术前化疗,以后再手术,这样可使治率明显提高。不能手术,甚至已有转移的睾丸和卵巢肿瘤在化疗和/或放疗后手术业已证明可以提高治愈

率。解放军第458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杨博士https://www.360docs.net/doc/3e13055638.html,认为,美国学者通过术前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年治愈率可达44%,引起广泛兴趣。但提出先期化疗是1980年代由意大利Bonadonna提出的。随后欧美国家对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开展了随机对比研究,使之成为热门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新的趋向。

此外,有的肺鳞癌患者可能伴有肺不张及感染,甚或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这样的患者也可先作放射治疗使支气管通畅,引流好转,肺炎消散后再手术。我们的经验是这类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意味着转移,因为炎症同样可以引起淋巴结炎而肿大。对少数患者开展这样的治疗,在手术后根据情况进行纵隔淋巴区照射及化疗,同样可得治愈。

(三)通过化疗和/或放疗使不能手术的病人变为可以手术

成功的例子已有很多,前已介绍睾丸和卵巢肿瘤。另一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小细胞肺癌,国内外众多的经验都说明在化疗后手术能够提高治愈率。这可能是由于:切除那些耐药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在混合癌切除,可能存在的其他成分,降低复发机会;降低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纤维变。我们相信,随着其他治疗手段疗效的提高,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即对于能彻底切除的患者尽量作根治性切除,其他患者不要贸然手术)将会不断被打破。但会使手术的适应证扩大,手术范围缩小,治愈率提高,有时为了解除病人放化疗后引起的并发症,如放疗后的肠狭窄梗阻,瘢痕挛缩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化疗引起的肠麻痹等在必要时亦可施行手术。

(四)放疗和化疗综合

不能手术病人放疗和化疗的安排,多数学者主张最好先作化疗,或化疗与放疗同时行。因放疗后的纤维化引起血管闭塞使化疗药物很难进人。但在有些情况下如上腔静脉压、颅内转移和骨转移等,为了尽快缓解病情也可先作放疗。内分泌治疗对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绝经后ER/PR阳性的病人目前已有作为术前治疗的研究.在局部晚期或已有转移的病人在综合治疗中空可取得较好疗效.

(五)生物及靶向治疗的应用

由于目前除在个别病例外尚无资料证明生物疗法单用可以治愈晚期癌症,所以多作为辅助应用。在这一方面近年来已经有了一定成果。我们应用扶正中药辅助放疗/化疗治疗乳腺癌、子宫颈癌和小细胞肺癌,应用香菇多糖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不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提高远期结果。已知很多抗肿瘤药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此外,还发现很多不属于常用抗肿瘤药也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如熊果酸,分化诱导剂如维甲酸类。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从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人们称之为“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单独应用或配合化疗近几年被认为是一大突破。

1998年美国发表了针对乳腺癌细胞核内ner-2基因过度表达而研制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在晚期乳腺癌单用和与化疗联合的疗效,Herceptin和紫杉醇合用使有效率和生存时间提高一倍。200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2篇研究论文,说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妇女术后应用Herceptin加紫杉类使乳腺癌复发风险下降46%-52%,死亡风险下降1/3。安徽济民肿瘤医院https://www.360docs.net/doc/3e13055638.html,刘教授介绍,成为靶向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突破。由于发现其他腺癌也有Her-2的过度表达,人们对herceptin寄予很大希望。同时受到重视的还有针对B细胞表面CD20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配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结果。近几年内美国FDA 连续批准6个单克隆抗体上市。这无疑是临床医学制药领域中的巨大突破。

抗血管生成剂在体内可以阻断对肿瘤生长十分重要的血液供应,使肿瘤不能在体内播散。这类药物最大优点之一是它不会产生肿瘤耐药,在联合化疗中十分有利。我国发展的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已经经过批准上市作为肺癌化疗的辅助药物。另一令人重视的是从人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Rg3,也有提高化疗疗效的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中药都具有对抗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包括姜黄素、青蒿琥酯、熊果酸、苦参碱、茶多酚、灵芝多糖、红素、云芝

多糖等,值得进一步研究。已经批准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名称商品名靶点抗体类型适应症FDA批准年限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uxan/Mabthera

(美罗华)

CD20

嵌合性

IgG1

B细胞淋巴瘤1997

Alemtuzumab Campath CD52 人源化IgG1 B-慢淋白血病2001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Herceptin

(赫赛汀)

Her-2/neu 人源化IgG1 乳腺癌1998

西妥昔单抗(Cetuxamab)

Erbitux

(爱必妥)

EGF-R

嵌合性

IgG1

大肠癌2004

贝伐单抗

(Bevacizumab)

Avastin VEGF 人源化IgG1 大肠癌2004

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生理功能很多是通过接受来自细胞外的各种信号来协调实现的。多数情况下肿瘤细胞中存在着某些细胞信号传导的过度活跃,或正常信号分子过度表达,理论上可通过阻断过度激活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或抑制过度表达的信号分子的方法,使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直至接近正常细胞水平。阻断方式除了前述的采用特异性单抗类药物与胞外受体结合使之失活外,还可以在胞内多个环节阻断信号传导,最成功的例子是作用于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一些小分子抑制剂,如Imatinib、Gefitinib、erlotinib。这些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而实现。除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外,还有其它作用在血管生成、蛋白酶体等的多种小分子药物正在研究中,少量已获批上市。2006年ASCO年会上几组资料报告了另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apatinib的结果。此药对Her2阳性,接受过蒽环类、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有一定疗效;还有人报道对Her2过度表达的炎性乳腺癌的以及有颅内转移的病人有效。

目前认为实体瘤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蛋白网络系统,抑制单一信号传导往往不足以遏制肿瘤的进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多靶点抑制剂在治疗方面优于单靶点抑制剂,多靶点联合阻断信号传导是肿瘤治疗和药物开发的发展方向。

我们相信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治疗策略和用药艺术的提高,靶向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必然会有所提高,尤其是多靶点肿瘤信号传导抑制剂将在肿瘤的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FDA业已批准上市的信号转导药物

药物商品名适应症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Glivec,Gleevec)慢粒白细胞,GIST

吉非替尼(gefitinib)易瑞沙(Iressa)NSCLC

埃罗替尼(erlotinib) Tarceva NSCLC,胰腺癌

索拉非尼(sorafenib)Nexevar 肾癌、肝癌

sunitinib Sutent 肾癌、GIST 范得他尼(vandetanib)

Zactima

甲状腺癌

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王佩星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08生物技术 088316103) 摘要: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的基因治疗目前主要是用复制缺陷型载体转运抗血管生成因子、抑癌基因、前药活化基因(如HSV-1胸腺嘧啶激酶)以及免疫刺激基因。主要抗肿瘤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免疫、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ancer gene therapy WangPeiXing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088316103 foremen who 2008) Abstract: the cancer is a genetic disease, it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recurr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variation, loss, deformity related. Human body cell carries oncogenes and tumor-suppressor genes. Cancer gene therapy is now primarily with copy DCF with carrier transport antiangiogenic factors, tumor-suppressor genes, before medicine activated genes (such as HSV - 1 thymine bases kinase) and immune irritancy genes. Main antitumor mechanism for: inhibiting tumor cell growth, inducing tumor cell apoptosis, inducing antineoplastic immune response,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umor cells to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of tumor cells to improve sensitivity, cut tumor cells to nutrition. Keywords: tumor, gene therapy, immunity, protocarcinogenic gene, tumor-suppressor genes 从本质上来讲,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相互拮抗,维持协调与平衡,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衰亡进行精确的调控。在遗传、环境、免疫和精神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这一基因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基因治疗的策略有基因替代、基因修复、基因添加、基因失活,目前临床使用的最主要方式是基因添加。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肿瘤治疗方案,具有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优点。这种肿瘤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方案。 1.肿瘤基因治疗的历史进展 肿瘤、艾滋病、遗传病是困扰人们的三大疾病,对肿瘤的根治是人们一直迫不及待想要实现的愿望。

肿瘤外科手术原则

肿瘤外科手术原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肿瘤外科手术原则: ⑴不切割原则:手术中不直接切割癌肿组织,由四周向中央解剖,一切操作均应在远离癌肿的正常组织中进行。⑵整块切除原则:将原发癌灶和所属区域淋巴结作连续性的整块切除,而不应将期分别切除。⑶无瘤技术原则:无瘤技术的目的是防止手术过程中治疗的种植和转移。其主要内容为手术中的任何操作均不应接触治疗本身,包括局部的转移病灶。 2何谓胃癌标准根治术:即D2手术,胃切除2/3以上,淋巴结清除达到第二站。 3新辅助化疗意义 a.术前先使肿瘤有所缩小,有利于彻底切除其原发灶与转移灶。 b.杀伤亚临床癌灶和脱落癌细胞,减少术中播散 c.提高治愈水平,降低复发率,改善生存率。 4遗传易感性:所谓癌症遗传易感性,是指在相同生活条件下的人群中,有的个体有更易发生癌症的倾向。 5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是分别距主动脉和脾静脉1cm处结扎肠系膜下动静脉,完成淋巴清扫,然后靠腹下神经内侧剪开盆腔脏层筋膜,在直视下用剪刀或电刀沿盆腔脏层壁层筋膜之间将左右腹下神经内侧的脏层筋膜、恶性肿瘤和直肠周围系膜完全切除,直至肛提肌平面。TME可减少盆腔自主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率和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显着改善。

6 TNM为了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TNM分期。T是指原发肿瘤(tumor)、N为淋巴结(node)、M为远处转移(metastasis)。肿瘤分期有临床分期(CTNM)及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期(PTNM)。 7 EMR即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适应症:黏膜内癌、分化型、隆起型小于20mm、ⅡC型小于10mm及无溃疡形成者。优点是创伤小、费用低、无开腹手术并发症;缺点是不能清除胃外病灶(如淋巴结清扫),病例选择不当可导致部分病人切缘癌残留,需追加手术治疗。 7.肿瘤的综合治疗(名词):综合治疗是指根据患者机体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侵犯范围 (病期 )和发展趋向 ,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 8 放射增敏剂(名词):临床医生为增强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常在放疗时合并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或采用一些物理方法等。这些药物或方法称为放疗增敏剂。 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名词):要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必须从三维方向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故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哪些早期恶性肿瘤单独放疗与单独手术相比疗效无显着差别,并且可以保留气管功能:喉癌、食管癌、肺癌 与放疗相关肿瘤综合治疗有几种形式 A与手术相关: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

肿瘤精准医疗探索

我国肿瘤精准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精准医疗的概念来源于个体化医疗,Mirnezami等认为,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从而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国较早提出如何构建精准医疗体系的夏锋和韦邦福认为,精准医疗模式以患者最大获益和社会医疗投入的高效配置为宗旨,结合现代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治疗学、分子医学、医学信息学技术、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等,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走向整合化,为每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2015年,国部分专家对精准医疗的定义达成共识:“精准医疗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畴[3]”。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精准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力图从疾病的预防、检测、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等层面,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进而针对患者个体特征制定并实施医疗

决策和处理方法,以期实现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我国之所以也要发展精准医疗,从广义上来说,这个政策最终会减少政府的医疗费用支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资金也能够被“精准”使用。而且,精准医疗所涉及的医疗技术均居当前最先进水平,我国应当紧跟世界科学技术的潮流。从狭义上来说,精准医疗从个人层面实现个体化医疗,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 一、在肿瘤方面的发展方向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最新统计,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 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 500万[4]。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337.2万,因癌症死亡约221.3万。全国每分钟就有6.4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9 216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5]。当前严峻的现状,促使医疗专家尽快突破传统模式,寻找新的肿瘤治疗方式。因此,精准医疗的理念提出后,肿瘤科学就成为精准医疗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精准肿瘤医疗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精准肿瘤医疗模式中,对肿瘤的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重要保证。与以往通过特殊染色、光学或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等方式对肿瘤进行分类、分型和分期不同的是,精准医疗时代下是利用各种基因测序方法对肿瘤进行诊断。在对肿瘤进行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较好的治疗。

基因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应用

基因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应用 郭龙飞 (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各种癌症和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且死亡率很高,现在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对中晚期的患者治疗疗效已经明显不足。因此。找到一种新的治疗癌症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对人类健康发展是意义重大的。而基因治疗则是用各种手段从基因水平上来治疗各种疾病。于是,基因治疗为众多患者提供了希望,成为了现在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是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基因治疗癌症和恶性肿瘤为主来论述基因治疗在医学上的应用。 关键词: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癌症恶性肿瘤 1基因治疗概述 基因治疗的基本含义是通过遗传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水平上治疗各种疾病[1]。它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广义的基因治疗是指利用基因药物的治疗,而通常所称狭义的基因治疗是指用完整的基因进行基因替代治疗,一般用DNA序列[2]。它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直接纠正肿肿瘤细胞基因的结构及(或)功能缺陷,或者间接通过增强宿主对肿瘤的杀伤力和机体的防御功能来治疗肿瘤。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激活机体抗瘤免疫,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抑制或阻断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或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这些基因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基因、抗肿瘤基因、肿瘤药物相关基因和病毒基因等[3]。 目前基因治疗的方式(type of gene therapy)主要有3种:①基因矫正或置换:即对缺陷基因的异常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或以正常基因原位置换异常基因,因此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②基因增补:不去除异常基因,而是通过外源基因的导人,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③基因封闭:有些基因异常过度表达,如癌基因或病毒基因可导致疾病,可用反义核酸技术、核酶或诱饵转录因子来封闭或消除这些有害基因的表达[4]。 2基因诊断应用 2.1基因诊断新生儿脊髓性肌萎缩 目前报道有一些较严重的SMA I型患儿会出现关节挛缩、骨折、呼吸困难和感觉神经元受损的表现,但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5ql3缺失大小有关。SMA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早期发现SMA患儿呼吸系统受累并干预性通气治疗可以延长疾病的病程、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少肺部继发性感染及呼吸衰竭发生。本例患儿经抗炎、吸氧、吸痰、补充维生素、给予丙种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呼吸困难逐渐缓解,双肺痰鸣音减少,但最终家长考虑远期预后不良而放弃治疗[5]。 最近,在体外实验研究中发现丁酸纳、丙戊酸和Htra—ISl的调节因子可以增加SMN2基蛋白的作用,而且对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作用,但研究工作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没有正式应用于临床,该类药物可能为SMA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5]。 2.2早期胰腺藩的基因诊断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每年有新发病例约20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其发病匿,早期缺乏特异表现,恶性程度高,极易出现转移,80%-90%的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手术切除率只有15%,年生存率为1%-5%。而早期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为90-100%,5年生存率可达70%- 100%。另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大小是重要的生存率预测因子,如果直径

肿瘤的精准医疗:概念、技术和展望

肿瘤的精准医疗:概念、技术和展望 杭渤1,2,束永前3,刘平3,魏光伟4,金健1,郝文山5,王培俊2,李斌1,2,毛建华1 摘要精准医疗是指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肿瘤为一复杂和多样性疾病,在分子遗传上具有很大异质性,即使相同病理类型的癌症患者,对抗癌药物反应迥异,因此肿瘤学科成为精准医疗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组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精准医疗的可行性。本文介绍精准和个体化医疗的概念、基础和意义,简述近年来在此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实施精准医疗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归纳,首次将其分为间接方法(生物标志物检测及诊断)和直接方法(病人源性细胞和组织在抗癌药物直接筛选的应用),最后扼要阐述精准医疗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分子组学生物标志物检测病人源性细胞和组织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Concept, technology and perspectives HANG Bo1,2, SHU Yongqian3, LIU Ping3, WEI Guangwei4, JIN Jian1, HAO Wenshan5, WANG Peijun2, LI Bin1,2, MAO Jianhua1 Abstract Precision medicine is defined as an approach to person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omics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Human cancer is a complex and intrinsically heterogeneous disease in which patients may exhibit similar symptoms, and appear to have the same pathological disease, for entirely different genetic reasons. Such heterogeneity results in dramatic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currently available anti- cancer drugs. Therefore, oncology is one of the best fields for the practice of precision medicine. The availability of omics- based big data, alo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paves a way for precision medicin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cept, found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n, various current available biotechniques in precision medicine are evaluated and classified into indirect (biomarker-based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and direct (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tissues for direct anti-cancer drug screening) categories. Finally, perspectives of precision medicine as well as its facing challenge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precision medicine personalized medicine omics biomarker detection 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tissue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迈向精准医疗: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体系”报告中,对“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和措施做了系统的论述[1]。报告探讨了一种新的疾病命名的可能性和方法,该方法基于导致疾病的潜在的分子诱因和其他因素,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病人症状和体征。报告建议通过评估患者标本中的组学(omics)信息,建立新的数据网络,以促进生物医学研究及其与临床研究相整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将“精准医疗计划”作为美国新的国家研究项目发布,致力于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让每个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和医疗,从而“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此举措很快得到了美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医学界的热烈响应[2, 3],当然也包括来自医学界和社会的争议。 1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医疗1.1 定义 什么是精准医疗(又称精确医学),其与通常所讲的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又是什么关系?精准医疗就是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如基因组信息,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个体化医疗利用诊断性工具去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遗传性标志物,然后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情况,协助决定哪一种预防或治疗干预措施最适用于特定的患者。通俗地讲,个体化医疗就是考虑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药物治疗因人而异,为理想化的治疗。而精准医疗着眼于一组病患或人群(图1),相对于个性化医疗针对个体病患的情况更为宽泛,更可行。两者有共同的内涵。也有医疗和研究机构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如杜克大学的“精准和个体化医疗中心”。 图1精准医疗的核心Fig. 1 Heart of precision medicine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可以来源于耳鼻咽喉、口腔、涎腺、头面部软组织、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等部位,一般不包括颅内、颈椎及眼内的肿瘤。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癌。本章只讨论鼻咽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喉癌和甲状腺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1.抗肿瘤药物治疗前需取得明确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 2.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复杂,各种治疗手段间的配合繁复,对个体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治疗,并且以综合治疗组(MDT)的形式开展。 3.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造成并发症,疾病本身和治疗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还需重视患者的对症治疗和护

理。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 4.患者的合并症会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合并症评价应在治疗前完成,在制定整个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合并症因素。 5.应重视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 6.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不良反应较重。因此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并需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 7.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免降低疗效。 (一)鼻咽癌 鼻咽癌传统上的标准治疗是放疗,但这一疾病在头颈部肿瘤中最易发生远处转移,并且局部晚期鼻咽癌在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也较高,化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化放疗序贯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一治疗策略适于T1-2aN1-3M0以及T2b-4 N0-3M0的患者。在同步化放疗后可加用。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 【临床分期】 采用1992年福州会议推荐的“92分期” TNM标准: T1:局限于鼻咽鼻腔内。 T2:局部浸润:鼻腔、口咽、颈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T3: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T4: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浸润第1、2颈椎。 N0: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上颈淋巴结直径<4cm、活动。 N2:下颈淋巴结或直径4~7cm。 N3:锁骨上区淋巴结或直径>7cm,或固定及皮肤浸润。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郭晓明

《免疫学概论》课程论文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 姓名:郭冬阳 学号: 200904123100**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2009级生物工程(2)班 指导教师:郑育声 分数: 2012年12 月30 日

摘要 肿瘤的基因治疗就是将一个治疗基因“捆绑”在“病毒”上,随后将这种载有治疗基因的“病毒”感染肿瘤患者或肿瘤细胞,使治疗基因进入肿瘤细胞,进而“摧毁”肿瘤细胞。这种肿瘤的治疗技术已成为现代广大肿瘤学者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特异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从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我国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基因治疗是以改变遗传物质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传递到细胞内,这一过程必需载体的协助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载体在基因的转移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结合病毒载体、免疫基因和转基因等方法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为肿瘤的治疗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肿瘤基因治疗 1.1 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 (1)免疫基因治疗,又称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通过转导细胞因子基因,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2)自杀基因治疗,使肝癌细胞产生对某些药物前体的特异敏感性而被杀; (3)基因置换或补充,置换突变的基因或补充缺失的抑癌基因; (4)反义苷酸技术,用于抑制癌基因的表达。 1.2 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的程序 首先取得所需要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将其同载体连接,再将经过重组的环状DNA即质粒引入受体细胞,并使目的基因和载体上其他基因的性状得以表达等几个环节。 (1)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分离制备待克隆的DNA片段; (2)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形成重组DNA;

肿瘤基因治疗技术

577 中国肿瘤2001年第10卷第10期 安瑞生,陈晓峰 (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Gene Thera py Techni q ue AN Rui sheng,C HEN Xiao feng 摘要:肿瘤基因治疗就是将一段特定的遗传信息物质DNA 或RN A 通过人工方法导入肿瘤细胞以治疗肿瘤性疾病。目前的 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反义RNA 、三链D NA 。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本文主要对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构建、接种、应用等方面做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反义RNA 和三链DNA 技术。 关键词:基因治疗;基因疫苗;DNA 疫苗;反义RNA;三链DN A;肿瘤中图分类号:R730.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242(2001)10-0577-03 收稿日期:2001-08-22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就是将具有一定功能的外源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以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基因或纠正机体异常表达的基因。人类基因治疗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已由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过渡。本文就肿瘤的基因治疗技术的现状综述如下。 1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 1 1 载体的构建 获得合适的抗肿瘤编码基因并将它插入到载体DNA 上,是发展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主要工作。不言而喻,目的基因的选择至关重要。抗肿瘤基因可以是单个基因或具有协同保护功能的一组基因,也可以是编码抗肿瘤基因决定簇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但是,这都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病原体基因的基础上的。表达文库免疫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各种已知或未知病原体基因组中获得目的基因的系统而普遍有效的方法。该技术根据病原体的所有抗原都由其DNA 编码这一基本原理,将病原体基因文库中的病原体DNA 片段插入特定的质粒中,利用基因免疫的方法筛选病原体基因组中具有免疫保护功能的基因片段。目前,基因表达文库免疫技术是发现目的基因的一种最系统、客观的手段。 质粒载体必须是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拷贝地扩增,而在动物细胞内则能高效表达,但不复制,也不含有向宿主细胞基因组内整合的序列。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主要有质粒和病毒,病毒载体曾经被用作抗原基因载体[1],现在主要用质粒构建载体,由于细菌质粒本身没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这对保证质粒在体内长期稳定地表达有重要意义[2]。 载体一般以PBR322或PUC 质粒为基本骨架,它们能在 大肠杆菌内扩增,但不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复制 [3] 。通常使 用的质粒载体有PBR322、PUC18、PUC19、PUC118、PUC119等。常用的质粒载体启动子多为来源于病毒基因组的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具有很强的转录激活作用,带有细菌复制子(ORI),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和PolyA 加尾信号。启动子大多来源于病毒基因组,如CMV 、PSV 、LTR 等,其中以CMV 的转录活性最高,PolyA 序列具有保证mRNA 在体内的稳定性的作用,这种稳定性因PolyA 来源不同而异,目前认为较好的PolyA 来自牛生长激素基因或兔B 球蛋白基因。另外,还可包含一些合适的增强子、终止子、内含子、免疫激活序列及多聚腺苷酸信号等。筛选载体可以选用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或新霉素等抗性基因。1.2 目的基因的导入 主要途径包括间接体内法和直接体内法。间接体内法是指在体外用基因转染肿瘤细胞,然后将经转染的肿瘤细胞输入病体内,最终给予病体的疗效物质是基因修饰的细胞[4]。直接体内法是指基因片段或完整基因直接注入体内进行治疗的办法。就直接体内法而言,目前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裸DNA 直接注射,将裸质粒DNA 直接注射到机体的肌肉、皮内、皮下、粘膜、静脉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脂质体包裹DNA 直接注射,包裹DNA 的脂质体能与组织细胞发生膜融合,而将DNA 摄入,减少了核酸酶对DNA 的破坏。注射途径类似裸DNA 直接注射[5] 。金包被DNA 基因枪轰击法,将质粒DNA 包被在金微粒子表面,用基因枪使包被DNA 的金微粒子高速穿入组织细胞。繁殖缺陷细菌携带质粒DNA 法,选择一种容易进入某组织器官的细菌,将其繁殖基因去掉,然后用质粒DNA 转化细菌,当这些细菌进入某组织器官后,由于能繁殖,则自身裂解而释放出质粒DNA [6]。经改造的mRNA 法,将目的基因的mRNA 结构进行重组后直接送入体内。 肿瘤基因治疗技术 专 题报道

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

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 第一部分:前言 恶性肿瘤的发病和分布有地理和区域性差异,也有 性别和年龄特点。在我国常见而又重要的恶性肿瘤有食管癌、胃癌、肺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目前恶性肿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知道引起肿瘤发病的一些条件和因素。人类的大部分癌症(80%左右)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有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卫生,环境污染,职业因素,生物因素如病毒、寄生虫。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内分泌机制紊乱所致的激素水平异常等内源性致癌因素,外源性因素如放射线和一些化学药物等。因而,可以说癌症病因虽不清楚,但是可以设法预防,或在早期发现,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以下着重介绍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自我发现、诊治 和预防。 第二部分:目录 一)食管癌 二)胃癌

肺癌 大肠癌 五)肝癌 宫颈癌恶性淋巴瘤 白血病 第三部分:正文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及预防(1 食管癌) 1自我诊断: 食管癌在早期阶段症状轻微,时隐时现,主要为 吞咽食物时胸骨后不适、疼痛或烧灼,食物通过时有异物感或摩擦感,有时吞咽食物时在某一部位有停滞或轻度哽噎,有时有剑突下或上腹不适,呃逆、嗳气等,这些早期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上述症状在食管炎或其他良性疾病时也可出现,因此要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做有关检查。早期食管癌如不及时诊治,经过若干时间后上述症状会逐渐加重。直至出现吞咽困难并进行性加重,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时可出现胸背痛、上腹痛、声音嘶哑,穿孔后合并有呛咳或大出血、肺炎、脓胸等晚期征象。 2确诊方法: 食管钡餐造影,食管拉网作脱落细胞检查,及食管 镜或纤维内窥镜检查同时取活检,作病理学检查。 3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1.良性肿瘤一般以外科治疗为主。如为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将切除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有恶变时,则还应扩大切除范围。良性肿瘤切除后,应送病理检查,若证实有恶变,应按恶性肿瘤进一步处理。 2.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病员机体状况等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组织来源: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对放射和化学药物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常为多发性并有广泛性转移,故宜采用放射、化学药物和中草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骨肉瘤、纤维肉瘤、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除外)、恶性黑色素瘤、神经系统的肿瘤等一般对放射不敏感,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前后可给以化学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对放射线有中度敏感的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则应结合病员的全身情况,肿瘤生长部位和侵犯范围,决定采用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抑或综合治疗。 (2)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治疗有一定关系。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故常采用手术治疗;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对放射线较敏感,应采用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当肿瘤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肿瘤广泛浸润时,手术前应考虑先进行术前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 (3)生长及侵犯部位:肿瘤的生长及侵犯部位对治疗也有一定关系。例如,位于颌面深部或近颅底的肿瘤,手术比较困难,手术后往往给病员带严重功能障碍,故有时不得不首先考虑能否应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必须时再考虑手术治疗;而唇癌或面部皮肤癌则手术切除较容易,整复效果也好,故多采用手术切除;颌骨肿瘤一般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4.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可作为选择治疗计划的参考。一般早期病员不论应用何种疗法均可获效,而晚期病员则以综合治疗的效果为好。临床分期也可作为预后估计的参考。 临床分期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及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上根据癌瘤侵犯的范围,国际抗癌协会(UICC)设计了TNM分类法。这种分类便于准确和简明地记录癌瘤的临床情况,帮助制定治疗计划和确定预后;同时可使研究工作有一个统一标准,即使在不同单位,但可在相同的基础上互相比较。 T是指原发肿瘤;N是指区域性淋巴结;M是指有无远处转移。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波及范围可将T分为若干等级;根据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是否粘连等也可将N分为若干等级;远处转移则是利用各种临床检查的结果,也可将M划分为若干等级。以上称为TNM 分类。将不同的TNM分类再进行排列组合,即可以得出临床分期;一般临床均划分为四期。关于具体的临床分类分期请参看本章附录。

肿瘤精准医疗探索

我国肿瘤精准治疗得现状与思考 精准医疗得概念来源于个体化医疗,Mirnezami等认为,精准医疗就是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与医学前沿技术,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从而对疾病与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得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国内较早提出如何构建精准医疗体系得夏锋与韦邦福认为,精准医疗模式以患者最大获益与社会医疗投入得高效配置为宗旨,结合现代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治疗学、分子医学、医学信息学技术、卫生经济学与医学社会学等,使传统得医疗模式走向整合化,为每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得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得健康水平。 2015年,国内部分专家对精准医疗得定义达成共识:“精准医疗就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与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得医疗服务获取个体与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得新型医学范畴[3]”。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精准医疗就是一种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组学技术与医学前沿技术,力图从疾病得预防、检测、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等层面,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进而针对患者个体特征制定并实施医疗决策与处理方法,以期实现个体与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得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我国之所以也要发展精准医疗,从广义上来说,这个政策最终会减少政府得医疗费用支出,使有限得资金发挥更大得作用,使得资金也能够被“精准”使用。而

且,精准医疗所涉及得医疗技术均居当前最先进水平,我国应当紧跟世界科学技术得潮流。从狭义上来说,精准医疗从个人层面实现个体化医疗,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 一、在肿瘤方面得发展方向 肿瘤就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得疾病之一。据最新统计,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 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 500万[4]。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337、2万,因癌症死亡约221、3万。全国每分钟就有6、4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9 216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5]。当前严峻得现状,促使医疗专家尽快突破传统模式,寻找新得肿瘤治疗方式。因此,精准医疗得理念提出后,肿瘤科学就成为精准医疗最重要得研究领域之一,精准肿瘤医疗得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精准肿瘤医疗模式中,对肿瘤得精准诊断就是精准治疗得重要保证。与以往通过特殊染色、光学或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等方式对肿瘤进行分类、分型与分期不同得就是,精准医疗时代下就是利用各种基因测序方法对肿瘤进行诊断。在对肿瘤进行精准诊断得基础上,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较好得治疗。1.预防性外科治疗方法: 对可导致乳腺癌与卵巢癌得Ⅰ与Ⅱ型乳腺癌易感基因、导致家系结肠腺瘤息肉病得腺瘤性息肉病基因、导致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或Lynch综合征)得错配修复基因与导致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得RET基因等,均可以基于精准医疗来改善手术

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

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 近十年来,放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精确放疗的时代已经到来,普通放疗与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相结合,大大扩展了放疗适应症的范围,提高了放疗对肿瘤的杀伤力,更有效地保护了正常组织,尤其是放疗与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的理论被认同并临床实施,显著地提高了肿瘤的临床疗效,因此,正确适时地把握放疗适应证对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肿瘤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一、头颈部肿瘤: 1.鼻咽癌各期:放疗为主,视情况行辅助手术或化疗。 2.舌癌:I、II期放疗或手术根治,但放疗可保存功能,应已放疗为主。Ⅲ、Ⅳ期化疗、放疗和手术综合治疗。 3.其他口腔癌(口底癌、颊粘膜癌、齿龈癌等):I期:手术或放疗。 II期:手术和术前或术后放疗。Ⅲ、Ⅳ期:放疗、化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 4.鼻腔恶性肿瘤(未分化癌、鳞癌、腺癌、恶性淋巴瘤和恶性肉芽肿等):I、II期:手术或放疗。III期:术前放疗+手术+术后放疗。Ⅳ期:姑息放疗+化疗或手术+放疗+化疗。(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等可先行化疗)。 5.筛窦癌:I、II期:放疗和手术疗效相近。III期:术前放疗+手术+术后放疗、化疗。Ⅳ期:手术+放疗+化疗或姑息性放疗+化疗。 6.上颌窦恶性肿瘤:术前放疗+手术±术后放化疗。 7.扁桃体癌:以放疗为主,早期局限于扁桃体窝可行手术+放疗。病理为放疗不敏感肿瘤:术前放疗+手术。 8.腮腺癌:T1:单纯手术或放疗。T2:手术±术后放疗。T3、T4:术前放疗+手术。晚期也可姑息放疗。 9.喉癌:T1声门癌:首选放疗(与手术效果相当)。II、III、Ⅳ期:手术、术前或术后放疗。 10.涎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应用放化疗。 11.外耳及中耳癌:手术、放疗或综合治疗。 12.眼部肿瘤:眼睑基底细胞癌,鳞癌:手术或放疗。睑板腺癌:手术为主,可行术前或术后放疗。眼球内肿瘤:X(r)-刀或三维适形放疗。 13.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为主,术后残留行放疗。甲状腺滤泡状癌:手术为主,残留或复发行131I治疗或放疗。甲状腺未分化癌:放化疗为主,少数早期无转移者可行根治手术。 二、胸部肿瘤 1、肺部肿瘤 1)、小细胞肺癌(SCLC):局限期:诱导化疗+放疗+化疗±手术。 广泛期:诱导化疗后残存病灶放疗。化放疗后完全缓解病人加全脑放疗。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治疗为主,辅助术前、术中或术后放疗。拒绝或不能耐受手术的I、II、III期均可行放疗。 3)、肺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根据原发病灶病理可酌情行全肺放疗。 2、纵隔肿瘤:手术为主,不能手术者取得病理诊断,并标出肿瘤范围,以利术后放疗。 3、胸壁和胸膜肿瘤:手术为主,或取得病理后放疗。 4、食管癌、贲门癌:I、II期根治手术为主。III期T3N1M0 争取根治术。中下段首选手术,颈段和胸上段首选放疗。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5、乳腺癌:0、I期:保留乳房的保守手术+术后根治性放疗或改良根治术。 II期早:同0,I期,根据病理及受体情况加用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II期:改良根治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III期:新辅助化疗±放疗+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术后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郭晓明之欧阳歌谷创作

《免疫学概论》课程论文 欧阳歌谷(2021.02.01)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 姓名:郭冬阳 学号: 200904123100**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2009级生物工程(2)班 指导教师:郑育声 分数: 2012年12 月30 日 摘要 肿瘤的基因治疗就是将一个治疗基因“捆绑”在“病毒”上,随后将这种载有治疗基因的“病毒”感染肿瘤患者或肿瘤细胞,使治疗基因进入肿瘤细胞,进而“摧毁”肿瘤细胞。这种肿瘤的治疗技术已成为现代广大肿瘤学者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特异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从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我国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基因治疗是以改变遗传物质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传递到细胞内,这一过程必需载体的协助才能达到目

的,因此载体在基因的转移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结合病毒载体、免疫基因和转基因等方法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为肿瘤的治疗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肿瘤基因治疗 1.1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 (1)免疫基因治疗,又称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通过转导细胞因子基因,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2)自杀基因治疗,使肝癌细胞产生对某些药物前体的特异敏感性而被杀; (3)基因置换或补充,置换突变的基因或补充缺失的抑癌基因; (4)反义苷酸技术,用于抑制癌基因的表达。 1.2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的程序 首先取得所需要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将其同载体连接,再将经过重组的环状DNA即质粒引入受体细胞,并使目的基因和载体上其他基因的性状得以表达等几个环节。 (1)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分离制备待克隆的DNA片段; (2)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形成重组DNA; (3)重组DNA进入宿主细胞; (4)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 (5)重组子的扩增。 1.3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所需的载体

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原则与策略

述 评 文章编号:1005-2208(2008)04-0246-03 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原则与策略 李 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853 E 2mail:zheng wei301@yahoo .com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腹膜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且部位深在,病人就诊时,肿瘤常较大,多已累及周围脏器,因而其诊治比较困难[1-5]。绝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对放疗、化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不甚敏感,故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1-2,4-5]。腹膜后肿瘤完整切除可明显减少术后复发,提高长期存活率[1-5]。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完整、整块切除肿瘤,包括肿瘤周围受累的组织和器官,不分破肿瘤,不残留肿瘤组织和肿瘤包膜 [1-3,6-7] ; 熟练掌握术中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以及血管重建技术;正确的术后处理方法。为腹膜后肿瘤切除的顺利实施,我们在术前、术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边界,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制定一个较理想的手术入路;选择恰当的腹部切口,术野显露良好;找到正确的手术解剖间隙,对术中出血及应急处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制定合理的切除重大血管后相应的重建方案;以及术中平稳的麻醉和完善的心肺、循环呼吸监测[1-3,6-7]。我院近20年来已有约1000例次的复杂腹膜后肿瘤手术经验,本文就我们的一些诊治体会和经验,讨论与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的有关问题。 1 腹膜后肿瘤的术前处理 腹膜后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其生物学特性多为膨胀性生长,一般不浸润血管,包膜较完整,肿瘤没有特定的供血血管。但腹膜后肿瘤体积较大,对邻近血管不可避免地造成压迫,使之移位、变形和狭窄,血管壁则较少浸润;随着肿瘤的增大和肿瘤长时间的压迫,肿瘤与血管壁可形成粘连并使管腔闭塞,进而代偿性地形成大量的侧支循环血管以及供应肿瘤的营养血管。术中对这些血管的分离和处理便成了能否切除肿瘤的关键 [1-3,6-7] 。我院300多例 腹膜后肿瘤术中发现肿瘤引起静脉闭塞者约占60%~ 70%。静脉闭塞后导致大量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有时难以 将静脉壁与肿瘤分离,常给术中控制出血带来困难,使术中大量失血导致肿瘤无法切除。动脉受累的情况在腹膜后肿 瘤术中也十分常见。因此,术前通过细致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 扫描、MR I 和血管造影等,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边界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术前动静脉造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给术者提供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和受累情况,而且还为术中能否保留某些重要血管提供决策根据;通过血管造影,我们还可以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发现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血管栓塞,这不仅有利于肿瘤的切除,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量。但也有些腹膜后肿瘤病例术中发现是以静脉出血为主,术前虽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仍无法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来源于胚胎组织、淋巴组织和部分间叶组织的腹膜后肿瘤,对放化疗相对较敏感,术前给予放化疗后,可使肿瘤缩小,为手术争取到新的机会,使不能切除的肿瘤转为可以手术切除,使无法彻底切除的肿瘤变为可以彻底切除。诊断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者,术前经扩容治疗和适当的药物阻滞剂治疗,对抗副神经节瘤释放的儿茶酚胺,可预防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引起的大出血。 2 腹膜后肿瘤手术的一般原则 取一个能够满足手术操作需要的腹部大切口,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先在肿瘤的边缘充分游离受侵的腹部重大血管,血管两端放置8号导尿管以备出血时阻断血管,控制出血。然后游离肿瘤,切除肿瘤和受侵血管;根据血管切除情况决定血管重建方式。 2.1 手术切口的选择 腹膜后肿瘤生长缓慢,临床出现症 状时,肿瘤多数较大,且常累及重要器官和血管,给手术分离和肿瘤切除带来困难,如术中显露不理想,极易损伤大血管致术中大出血而被迫放弃手术。对于较大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我们认为应做一个能够满足手术操作需要的腹部大切口。腹部正中切口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它利于切口的上下延长,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切口可从剑突延至耻骨联合,必要时还可加做左右横切口,甚至做腹部大十字切口,充分显露术野,以免给深部操作带来困难;或在视线不清的情况下盲目操作而导致的误伤或大出血等并发症。如果盆腔腹膜后肿瘤占据整个盆腔,肿瘤四周无间隙供术者解剖分离,有时需要切开耻骨联合,术者才能解剖游离肿瘤,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