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实验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实验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实验1 愈伤组织的诱导

1、实验目的

(1)学习植物材料表面灭菌的常规方法;

(2)了解接种的无菌操作技术;

(3)学习诱导植物器官形成愈伤组织的方法。

2、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应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培养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过程。如果组织培养使用的植物材料是带菌的,在接种前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植物外植体进行消毒,获得无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这是取得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外植体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可以通过脱分化,形成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愈伤组织。

3、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酒精灯、打火机、记号笔、脱脂棉、75%酒精及棉球。

无菌器材:无菌吸水纸(定性滤纸)、灭菌培养皿、无菌水、镊子、解剖刀。

植物材料:直根胡萝卜、烟草叶片。

试剂:95%乙醇、0.1%氯化汞。

培养基:MS+1mg/L 2,4-D+30g/L蔗糖+10g/L琼脂,pH5.8

4、实验步骤

(1)接种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超净工作台台面,将培养基及接种用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台面,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及接种间紫外灯,照射约30 min,然后关闭紫外灯,通风20 min后,打开日光灯即可进行无菌操作。

(2)外植体预处理:将胡萝卜根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用小刀削去其表皮1-2mm,切成大约15-20mm厚的块段。

(3)以75%乙醇棉将手擦试一遍。以下操作全部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外植体消毒:用0.1%的升汞消毒1min-3min(烟草叶片消毒10秒钟左右),然后用无菌水中漂洗3次,每次2分钟。

(5)将胡萝卜片放入垫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中,一手用消毒好的镊子固定胡萝卜,一手用灭菌后的解剖刀切除胡萝卜块段截面的表面部分,余下部分切成包含形成层的长、宽约5mm,厚约5mm的小块。在完成切割后,将解剖刀和镊子放入95%乙醇中浸蘸一下,在酒精灯焰上灼烧灭菌之后,放回原处,待冷却后即可使用。注意:在每一次使用镊子、解剖刀后,都要对其消毒一次。

(6)接种:在酒精灯焰附近处,用无菌镊子夹取胡萝卜薄片并迅速半插入琼脂培养基上,每皿放4-5片,注意将近根尖的一面接触培养基。将培养皿口在酒精灯焰上小心地轻转灼燎数秒,立即用封口膜封好瓶口。

(7)培养:将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到光照培养箱中,在25℃下的黑暗中培养3-4周。

5、结果记录与分析

(1)接种1周-10天后,调查、计算污染率:

污染率(%)=污染的材料数/接种材料数×100%

(2)每周观察并记录胡萝卜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情况,包括出现愈伤组织前培养物的形态,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以及愈伤组织的形态特征(愈伤组织的颜色、质地等),4周后调查、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

诱导率(%)=形成愈伤组织的材料数/接种材料数×100%

6、思考题

(1)分析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

(2)以胡萝卜为材料为什么要强调要切取含有形成层部分,胡萝卜其它部分(如茎、叶、花)能否诱导出愈伤组织?

实验二真菌菌丝DNA提取

1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CTAB法少量提取真菌菌丝体DNA,同时掌握在DNA提取中各

种试剂的作用和操作的目的。

2 实验步骤

1)真菌的培养

把真菌接种在在PDA上平板上,25℃条件下培养7-10天。

2)DNA的提取

(1)研磨。用牙签挑取菌丝放入灭菌的1.5mL离心管中(1/4体积),加500μL 2 CTAB提取液(100mmo1/L Tris-HCl pH 8.0,1.4mo1/L NaCl,20mmo1/L EDTA,2% CTAB, 0.1%-2%β-巯基乙醇),用研磨棒研磨。

(2)水浴。将混合液放入65℃水浴lhr。

(3)抽提。加入等体积的氯仿/Tris-饱和酚(1:1)混合液,12,000r/min离心l0min,取上清液放入另一个灭菌的1.5 mL离心管中。

(4)再提。在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混合液,12,000r/min 离心l 0min,取上清液放入另一个灭菌的1.5 mL离心管中。

(5)沉淀。于上清液中加3mo1/L醋酸钠40μL,再1mL无水乙醇,混匀后置于-20℃冰箱中沉淀30min或过夜,12,000r/min离心l 0min,弃上清液,收集沉淀。

(6)洗涤。再加入300μL的70%乙醇清洗沉淀,12,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防止倒流),收集沉淀,置37℃的恒温箱中干燥10min。

(7)溶解。在干燥后的离心管中加入10μL TE,电泳检测。

(8)保存。将通过电泳检测的总DNA放入-20 ℃冰箱中保存备用。

3 结果分析

实验四 PCR产物的克隆

1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初步掌握PCR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

3)初步掌握连接产物的转化过程。

2 实验材料

.

1)试剂:麦康凯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amp,100mM CaCl

2

2) 材料:灭菌1.5ML 离心管,TIP头,涂布器,灭菌培养皿

3)载体和菌种:pMD19-T,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

3实验方法

1)PCR产物的连接

纯化的PCR产物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到pMD19-T上,其反应体系如下:

PCR回收纯化产物 4.5μl(10ng.μl-1)

pMD19-T载体 0.5μl(50ng.μl-1)

Solution I 5μl

Total 10μl

16℃反应1小时。

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小量制备方法)

(1)将-70℃冻存的大肠杆菌菌株DH5α于LB固体平板上画线, 37℃过夜培养。

(2)挑取单菌落放入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220rpm,37℃培养16hr左右。

(3)按1:100的比例,将上述培养的菌液转入20ml LB液体培养基中,220rpm,37℃培养至

0.3-0.6。

OD

600

(4)将培养的菌液转入1.5ML离心管中,冰中冰浴30min。

(5)5000rpm,4℃离心5min,移除上清液,将沉淀放于冰上。

(6)沉淀重悬于1ml 预冷的0.1M CaCl

(7)置于冰上10min。

(8)5000rpm,4℃离心5min,弃上清。

,冰上放置10-30min。

(9)沉淀重悬于100μl冰浴的0.1M CaCl

2

(10)通过转化已知质粒检查制备感受态的质量(本实验不做)。

3) 重组质粒的转化

(1)取10μl连接产物加入到制备的感受态细胞,轻轻混合均匀,冰浴30min。

(2)42℃热击2min,立即放置于冰上冷却1min,室温放置几分钟。

(3)每管加入800μl LB液体培养基,37℃ 220rpm震荡45min。

(4)5000rpm离心5min,吸弃800μl上清,剩余100μl上清悬浮沉淀。

(5)取悬浮液,涂布于含Amp(60μg.ml-1)麦康凯培养基平板上,37℃倒置培养14-16hr,观察转化结果。

4 结果与分析:

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PCR链式反应

在0.2ml Eppendorf管内配制25μl反应体系

ddH2O 15 μl

10x PCR buffer 2.5 μ l

dNTPs(2.5mM) 2 μ l

引物p1 (5μM) 2 μ l

引物p2 (5μM) 2 μ l

模板DNA 1 μ l

Taq 酶:0.5 μ l

Total 25 μ l

现场组织结构框架图和文字详述[001]

现场组织结构框架图和文字详述 A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 B:现场组织机构图文字详述 我公司对本工程实行项目管理,组建项目部,对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及服务进行全面管理。项目部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成,见上图现场组织机构框图。 1.由公司总经理任命的项目经理、项目施工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项目部决策层(项目经理部)。

2.管理层由六个职能部室组成,它们是:综合部、计划经营部、安全管理部、工程部、质量管理部、设备材料部。各部室由项目经理和公司各相关部室协商组建。 3.执行层由焊接、探伤和环保施工队组成。 C:总部与现场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详述 (一)总部与项目管理班子的关系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公司在项目施工现场的最高权力代表,代表公司行使法人代表权力,其主要职责如下: ⑴受法人代表的委托,处理项目有关的外部事务,协调与顾客、友邻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签署有关文件。 ⑵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对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服务等全面负责。 ⑶负责组建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任命各部门及施工队主要负责人。 ⑷负责项目的施工经营活动。 ⑸监督、检查财务管理情况,审核签发工程进度款报告。 ⑹负责公司质量体系在项目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⑺及时向公司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⑻根据情况,如设项目副经理,副经理协助经理工作,经理不在现场期间,行使经理职能。 2.项目施工经理 ⑴负责项目施工管理工作。 ⑵按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⑶组织有关部室对现场各施工阶段的开工条件进行检查确认,适时组织人员进场,开展各阶段、各专业的施工。 ⑷审批项目三月计划,并组织实施。 ⑸主持现场施工调度协调会,调配人力、机具、材料,解决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问题。 ⑹负责项目的交工工作。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

第1章质量方针目标与承诺 1.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持续创新 关爱员工保护环境 诚信守约构筑精品 1.2目标与承诺 1.2.1试验检测工作坚持质量第一; 1.2.2当任务数量与检测质量矛盾时,首先确保检测质量; 1.2.3考核试验检测人员工作成绩时,首先考核其试验检测质量; 1.2.4试验检测无差错率达到98%,经审核发出的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到99%。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实验01 基本组织(一)

实验一基本组织(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2、观察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3、学习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方法。 4、熟悉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 5、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 二、材料和用具 蛙或小白鼠,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镊、剪、针),1%硝酸银水溶液,亚甲基蓝,0.7%生理盐水,蒸馏水,甘油,显微镜; 甲状腺、肠、气管、食管和膀胱的切片(H-E染色);皮下结缔组织H-E染色的平铺片;小白鼠肠系膜平铺片(苏丹Ⅲ染色);腱、小肠及气管切片(H-E染色);淋巴结镀银法切片(示网状纤维);骨磨片。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单层扁平上皮 1.蛙或蟾蜍的体腔膜或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 肠系膜的间皮和肠系膜内的毛细血管内皮是观察单层扁平上皮的较好的材料。利用蛙或小白鼠的肠系膜为材料制作平铺片,然后观察。制作方法如下: 将蛙剪头杀死,取下肠系膜,若有血液污染,可用0.7%生理盐水洗干净。把肠系膜放在一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肠系膜挑开展平,晾干。加1%硝酸银水溶液数滴于肠系膜上,使其皆被溶液浸盖。立即放在日光下晒3~5min,或在灯光下照射20~40min。当肠系膜变成浅褐色时,然后倾去载玻片上的溶液,用蒸馏水洗净。加一两滴甘油,盖上盖玻片,便可用来观察。 (1)低倍镜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2)高倍镜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以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也可看到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网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从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边界清晰,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细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硝酸银对细胞核无镀染作用,所以细胞核为无色或淡黄色。 2.取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的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寻找一个毛细血管横切面或纵切面观察。了解单层扁平上皮在切面上的形态。 (2)高倍镜观察毛细血管只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很薄。细胞核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突向管腔。有的细胞切到核,有的没切到。细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在这种染色切片上分界不清。 (二)单层立方上皮 用猫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 在甲状腺切片上先找到大小不等的、内含红色胶状物质的甲状腺滤泡。 2.高倍镜观察 甲状腺滤泡壁为一层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核圆,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界限隐约可见。 (三)单层柱状上皮 用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在切面上的形状,并辨认纹状缘与杯状细胞。 1.肉眼观察 我们需要在黏膜层中观察上皮,所以,首先应辨别哪一层是黏膜? 见有突起不平整的一面即为黏膜

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及其组织图

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及其组织图 1 目的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相关部门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 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责任制。 中心主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中心副主任具体主管;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科室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科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办公室、质管办等管理部门对责任范围内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运行提供所需保障。实验室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见图

4 各部门或人员职责 主任委员 ①对生物安全负总责; ②负责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③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④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 ①负责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③组织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④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 ⑤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⑥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更新; ⑦提供生物安全相关技术和政策咨询; ⑧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 检验科负责人 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 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 ③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④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实验二 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实验二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体各种组织的类型及其特征。 2、了解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与机能的密切关系。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由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所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按其功能可分为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等。成熟组织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简单组织是由一种类型的细胞所构成的,如:基本组织、保护组织等;复合组织是由数种不同类型、但具有共同起源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如: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等。 动物组织同形态相似、机能机同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根据其起源、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共同特性可将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4大类。4类组织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和机能关系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动物的器官。因此,应该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同时要充分理解有机体与机能相适应的一般规律。 四、实验步骤 植物组织部分 (一)分生组织 1.顶端分生组织观察洋葱根尖纵切面可见如下特征。 2.侧生分生组织常位于根和茎的外周部分,靠近器官的边缘。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1形成层观察椴树属茎的横切面。 2.2木栓形成层结合椴树属茎横切面中周皮的观察,找出木栓形成层(图4-1)。对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进行比较观察。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玉米节间基部纵切面。 (二)保护组织 1.表皮观察女贞叶片横切面,最外一层细胞、夹竹桃叶片的横切面、龟背竹根的横切面,注意表皮的形态与女贞叶表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复表皮的定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20200524204326)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 技术主管质量主管 实验室主 任(负责人) 物理室负责人 检测人员仪器管理 文档管理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组织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负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权直接向实验室主任 报告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组织检测人员按标准或规程(规范)实施检测工作 检测人员检测人员 化学室负责人 微生物室负责人 监督员 物品管理 资料员 检测结果具有否决权,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对被监督人员的检测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 设备管理员

第1章质量方针目标与承诺 1.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持续创新 关爱员工保护环境 诚信守约构筑精品 1.2目标与承诺 1.2.1试验检测工作坚持质量第一; 1.2.2当任务数量与检测质量矛盾时,首先确保检测质量; 1.2.3考核试验检测人员工作成绩时,首先考核其试验检测质量; 1.2.4试验检测无差错率达到98%,经审核发出的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到99%。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如何绘制组织结构图

1、如何绘制组织结构图 答:组织结构图分为外部组织结构图和内部组织结构图。外部组织结构图重在描述和外部组织的接口,非独立法人需描述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与母体组织中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一级法人则可以描述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如有的话)和有业务指导关系的机构。一级法人通常不必在手册中提供外部组织结构图。 内部组织结构图应反映机构的内部设置,包括最高管理层的组成和分工、各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设置、非常设机构的设立以及他们各自在实验室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组织结构有时也可在一张图中表示出来。 组织结构图中领导关系用实线。专业部门和管理部门虽然在级别上是平行关系,但由于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在组织机构框图中往往居于专业部门之上。管理部门可用实线和箭头指向表示他们与专业部门间的相互关系。非常设机构可用虚线方框表示,和最高管理层中的分管负责人之间用虚线相连。对二级法人的实验室,当技术保障和供应由实验室外的其他部门提供时,可用虚线相连。 国外检测/校准实验室提供的组织结构图有所不同:上下级之间的连线不带箭头;没有反映出非常设机构;方框中没有职能或职责的简单描述;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是并行关系,同样接受实验室最高管理层的领导等等。 2、能力验证能否替代溯源? 答:能力验证与溯源是保证测量一致性的两种不同的方式,由于能力验证与溯源在保证测量一致性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 通常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溯源体系,多数是检测实验室使用的检测设备或计量标准溯源到校准实验室,校准实验室使用的校准设备或计量标准溯源到国家计量院的计量标准或工作基准,直到国家计量基(标)准。这是一种纵向的溯源路径,为检查或验证这种纵向溯源路径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区域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如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欧洲认可合作组织EA)必须对该区域内国家或经济体进行校准实验室间的横向比对和检测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 通常所说的能力验证,包括了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和检测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是通过对测量结果的量值的比较评价实验室的校准能力,能力验证则通过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对其能力予以确认。由于校准仅仅是对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确认,实验室是否具有相应的校准能力还需通过比对得以确认。由于能力验证与溯源在保证测量一致性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当量值难以或无法溯源时,参加适当的实验室间比对可增强人们对测量一致性的信任,由国际计量局(BIPM)或区域计量组织(RMO)组织的国家计量院(NMI)计量基准的比对即属这一情形,关键项的比对为国家计量院所出具的校准证书的互认提供了基础。 3、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有什么区别? 答:实验室间比对(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实验室间比对一般用于以下目的:确定某个实验室对特定试验或测量的能力,并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识别实验室试验或测量的能力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定新方法和监控已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向实验室的客户提供更高的可信度;鉴别实验室间的差异;确定一种方法的能力特性(共同试验);给标准物质赋值,并评价其适用性。 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YC1] 也称为能力验证活动,是实验室间比对的第一种用途,包含符合定义的各类能力验证计划、测量审核和比对计划。例如由国家或区域的认可机构、合作组织、政府、行业组织或提供正式能力验证计划的商业提供者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 一般来说,比对是手段,能力验证是目的。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评价参加比对的实验室的能力,也可以为实验室间比对的其他应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4、如何对重复性或复现性条件下的两个单一测试结果进行可接收性检查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草案)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XXX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2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二-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实验二基本组织 一. 目的: 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二. 材料和用具: 小肠切片、甲状腺切片、食管切片、膀胱切片、气管切片、跟腱纵切片、平滑肌切片、骨骼肌切片、心肌切片和显微镜。 三.观察: 1.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红色胶状物质外面的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 胞围成。 2.单层柱状上皮:切片中较平整染色浅的是小肠外膜,有高低不平的突起的为 内表面的黏膜面。黏膜面最表面的即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在柱状细胞之间散在有少量杯形细胞,在切片中呈现椭圆形或圆形空泡。 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染色较深,细胞排列十分紧密,细胞间界限不十分清 楚,其中透明的细胞为杯形细胞。柱状细胞数量最多,核椭圆形;梭形细胞在柱状细胞之间,细胞核位于整个上皮的中部;锥体细胞基部宽顶部窄,细胞核呈圆形,位于基部。 4.复层扁平上皮:厚且染色深,靠近基底面的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染色深; 往外是中间层的多角形细胞,细胞逐渐增大,界限清晰,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接近上皮表面的细胞逐渐变为扁平状,核扁圆形,越表层的细胞结构越不清晰(逐渐退化)。 5.变移上皮:空虚时,厚,染色深,表层细胞大,深层细胞小;扩张时,染色

很浅,细胞界限不清楚。 6.疏松结缔组织:上皮深层染色很浅的区域。多数为胶原纤维(粉红色,较粗)。 纤维之间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的核多为成纤维细胞的核。 7.致密结缔组织:染色为红色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紧密排列。纤维之间染成蓝 紫色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为腱细胞核。 8.脂肪组织:上皮深层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空泡状结构。细胞 核扁圆形或半月形偏于细胞一侧。 四.实验结果 绘图且文字描述在光镜下所观察到的不同组织的结构特征。 五. 思考题 内皮和间皮的差别是什么?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草案)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XXX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 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组织制定检测报告格式,监控报告质量; -----严格遵循CNAS-CL01: 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3质量主管 -----组织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组织实施质量活动的记录和归档; -----组织管理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服务客户的措施,组织投诉的处理; -----主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参加管理评审,有权直接向实验室主任报告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严格遵循CNAS-CL01: 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4检测室负责人 -----组织检测人员按标准或规程(规范)实施检测工作; ----跟踪检测标准更新动态,确保其现行有效; -----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实验一 基本组织

实验一基本组织 【目的和内容】 1、观察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上皮组织游离面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2、重点观察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比较各种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3、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及心肌三种肌纤维纵切和横切的结构特点; 4、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尼氏体及神经原纤维的形态与分布; 5、观察突触及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 【材料和用具】 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装片(硝酸银染色)、甲状腺切片(HE染色)、单层柱状上皮切片(小肠切片)(HE染色)、气管切片(HE染色)、复层扁平上皮切片(食管切片)(HE染色)和膀胱切片(HE染色)、疏松结缔组织装片(HE染色)、透明软骨切片(HE染色)、骨磨片、血涂片(瑞氏染色)、骨骼肌纵横切片(铁苏木精染色)、平滑肌分离装片(HE染色)、心肌纵横切片(铁苏木精染色)、脊髓灰质涂片(Nissl染色)、脊髓横切片(Cajal银染色)、运动终板(氯化金法浸染的肋间肌)。【操作】 一、上皮组织 (一) 单层扁平上皮 取单层扁平上皮装片或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切片(HE染色)观察。 1、单层扁平上皮装片 ⑴低倍镜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⑵高倍镜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为其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故细胞边界清晰,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硝酸银对胞核无银染作用,所以胞核为无色或淡黄色。 2、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切片观察 ⑴低倍镜观察:寻找一个毛细血管横切面或纵切面观察,了解单层扁平上皮在切面上的形态。 ⑵高倍镜观察: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很薄。胞核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突向管腔。有的细胞切到核,有的没有切到。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在这种切片上不清晰。 (二) 单层立方上皮 用猫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在甲状腺切片上先找到大小不等的、内含红色胶状物质的甲状腺滤泡。 2、高倍镜观察:甲状腺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胞核圆形,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界限隐约可见。 (三) 单层柱状上皮 用单层柱状上皮切片或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在切面上的形状,并辨认纹状缘与杯形细胞。 1、肉眼观察:我们需要在粘膜层中观察上皮,所以,首先应辨别哪一层是粘膜。肠腔内表面具有突起,不平整的一面即为粘膜面。 2、低倍镜观察:粘膜面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突向管腔。选择较完整的纵切突起,可见其表面覆有一层柱状上皮。 3、高倍镜观察:上皮细胞为柱状,胞核长椭圆形,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分。把显微镜的虹彩光圈缩小,减少光量,可见细胞的游离面有一层较亮的粉红色膜状结构,即纹状缘。在柱状细胞(吸收细胞)之间散在有杯形细胞。此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胞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在杯形细胞上端的胞质内有粘液分泌颗粒,在切片上呈卵圆形空泡状结构。若切片正垂直切着杯形细胞,则可见其游离面无纹状缘。但大部分由于切斜,故看不到其游离面或基底部,只见一个个椭圆形或圆形空泡。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草案)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XXX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组织制定检测报告格式,监控报告质量;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3质量主管 -----组织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组织实施质量活动的记录和归档; -----组织管理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服务客户的措施,组织投诉的处理; -----主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参加管理评审,有权直接向实验室主任报告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4检测室负责人 -----组织检测人员按标准或规程(规范)实施检测工作; ----跟踪检测标准更新动态,确保其现行有效; -----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开展本部门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负责新项目筹备,参加新项目评审; -----参与合同评审; -----组织实施设备维护、期间核查、能力验证和比对以及为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监控工作;-----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配合质量主管和内审员开展内审工作;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5办公室负责人(新增条款) -----熟悉了解和掌握本实验室的技术能力; -----管理体系文件、记录和报告; -----主管与客户的沟通,负责接待并受理客户及其他方面的投诉,协助质量主管处理投诉及反馈的意见;

实验二 铁碳合金非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二铁碳合金非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的形态及特征。(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概述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非平衡组织。 1、各组织的显微特征 索氏体(S) 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比P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屈氏体(T) 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S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 贝氏体(B) A的中温转变产物,也是F与Fe3C的两相混合物。在显微形态上,主要有三种形态: 上贝氏体(B上) 由成束平行排列的条状F和条间断续分布的Fe3C所组成的非层状组织。当转变量不多时,在光学显微镜下为成束的F条向A晶内伸展,具有羽毛状特征。 下贝氏体(B下) 在片状F内部沉淀有K的两相混合物组织。它比淬火M易受浸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在电镜下可以见到,在片状铁素体基体中分布有很细的碳化物片,它们大致与铁素体片的长轴成55~60o的角度。 粒状贝氏体 是最近十几年才被确认的组织。在低、中碳合金钢中,特别是连续冷却时(如正火、热轧空冷或焊接热影响区)往往容易出现,在等温冷却时也可能形成。它的形成温度范围大致在上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上部,由铁素体和它所包围的小岛状组织所组成。 马氏体(M) 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M的形态按含C量主要分两种,即板条状和针状。 板条状马氏体(M板) 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的淬火组织。组织形态由尺寸大致相同的细M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M束或M领域。在M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A晶粒内可形成几个不同的M领域。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般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生物量级及系统过程 4.细胞学术与动物基本组织 二、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一般由载物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构组成。载物台用于承放被观察的物体。利用调焦旋钮可以驱动调焦机构,使载物台作粗调和微调的升降运动,使被观察物体调焦清晰成象。它的上层可以在水平面内沿作精密移动和转动,一般都把被观察的部位调放到视场中心。 聚光照明系统由灯源和聚光镜构成,聚光镜的功能是使更多的光能集中到被观察的部位。照明灯的光谱特性必须与显微镜的接收器的工作波段 相适应。 物镜位于被观察物体附近,是实现 第一级放大的镜头。在物镜转换器上同 时装着几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转动 转换器就可让不同倍率的物镜进入工作 光路,物镜的放大倍率通常为5~100倍。 物镜是显微镜中对成象质量优劣起 决定性作用的光学元件,一般变倍比为 6.3:1,变倍范围0.8X-5X。常用的有能 对两种颜色的光线校正色差的消色差物 镜;质量更高的还有能对三种色光校正 色差的复消色差物镜;能保证物镜的整个像面为平面,以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的平像场物镜。高倍物镜中多采用浸液物镜,即在物镜的下表面和标本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1.5左右的液体,它能显著的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 目镜是位于人眼附近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镜放大倍率通常为5~20倍。按照所能看到的视场大小,目镜可分为视场较小的普通目镜,和视场较大的大视场目镜(或称广角目镜)两类。 载物台和物镜两者必须能沿物镜光轴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实现调焦,获得清晰的图像。用高倍物镜工作时,容许的调焦范围往往小于微米,所以显微镜必须具备极为精密的微动调焦机构。 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实验室推行架构图及相关要求

实验室认可推行委员会成立书 为了保证实验室筹建满足《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保证ISO17025:2005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作,技术支持系统满足CNAS要求,使各项管理工作能有效持续,保证实验室认可顺利通过评审,利用管理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讨)--Action (改善)来开展,成立一个跨部门的ISO17025:2005推行委员会来统筹规划与展开作业,其主要任务与职务大致如下: 1.提供实验室认可技术支持:检测流程,期间核查,方法确认,测量不确定度,实验技术讨论等; 2.提供实验室认可管理支持:文件审核,管理流程,运营管理等; 3.CNAS认可跟进顾问:CNAS内部流程跟进,沟通确保加速完成审核; 4.提供实验室筹建咨询服务,保证不同类型实验室布局图、平面图、给水图、电路图、消防图等满足《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保证CNAS认可过程不再重新更改; 5.讨论订立实验室的组织架构/管理职责/质量方针/目标; 6.跨部门工作横向流程的讨论及确定; 7.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各项指标; 8.定期召开检讨会,讨论各项质量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和质量管理重大事项; 9.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与持续性; 10.规划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11.管理方案的研究,如管理标准的研讨、顾客满意度的维护、管理问题争议的处理等; 12.提供项目推行内部沟通等. 为有效推动此委员会的工作,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组织结构,如下:

注:实线部分代表冠智达顾问团队 虚线部分代表贵公司组成团队 冠智达顾问团队: 主导顾问师: 负责CNAS认可项目统筹策划、进度控制、全程顾问辅导; 微生物技术专家: 提供培养基/样品预处理区/灭菌/菌种/标准品管理和技术支持;提供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流程的确认,现场实验跟进;提供期间核查/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方法(线性,灵敏度,准确性,精密度,可靠性)技术支持;注:CTI华测微生物经理提供服务

技术中心实验室组织机构机构图

技术中心实验室 组织架构图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组织制定检测报告格式,监控报告质量; 严格遵循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3质量主管 组织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组织实施质量活动的记录和归档; 组织管理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服务客户的措施,组织投诉的处理; 主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参加管理评审,有权直接向实验室主任报告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严格遵循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4检测室负责人 组织检测人员按标准或规程(规范)实施检测工作; 跟踪检测标准更新动态,确保其现行有效; 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开展本部门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负责新项目筹备,参加新项目评审; 参与合同评审; 组织实施设备维护、期间核查、能力验证和比对以及为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监控工作;

针织学2实验3-纬编基本组织的编织(一)

实验3 纬编基本组织的编织(一) 1. 实验目的:(1)了解横机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2)上机编织平针、罗纹等简单织物,了解在横机上起口与编织的方法。 (3)对编织的织物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性能与特点。 2、基本知识 横机是使用较早的针织机器,它有两个倾斜相对配置的针床,外观呈倒"V"字形。横机的编织是通过装有成圈机件的机头在针床上往复运动,驱动舌针在针槽中上下运动完成的。 3、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 手摇针织横机 4、实验内容 1)横机的组成 普通手摇横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机座与针床部件,机座是机器的骨架,用于安放针床、机头导轨、针床移位扳手等零件。针床是编织的关键部件,织针在针槽内作上下运动完成编织过程。 (3)喂纱部件,用于输送毛纱供编织之用。二只梭嘴可在操作时自动进行切换调用,同时编织双色织物,利用手动调换梭嘴,可编织多色织物,它由梭杠导轨、大小梭弓、梭箱等组成。

(3)引线架部件,用于穿引从纱筒上输出的毛纱,可消除或减轻毛纱的张力波动,保证织物两边缘线圈紧密均匀。它由挑线弹簧、调节螺母、圆盘式张力器、支架、宝塔弹簧等组成。挑线弹簧的弹力大小由压紧螺母6控制,圆盘式张力器的夹紧力由调节螺母2控制。 (4)牵拉机构,采用重锤式牵拉,用于编织时起口、牵拉织物之用,由定幅梳柿(称串线板)、重锤等组成。 2)操作注意事项 (1)手摇机头时,人要站稳,用力要均匀、适中,用力方向应与机头滑行方向一致。 (2)在编织时,机头不能在编织区域内调向,必须使机头推过最边缘的工作针2cm以上才能调向,以免损坏机件和织物。 (3)机头处于编织区内时,不能扳动针床移位扳手,否则将严重损坏织针,也不能拨动各种三角的调节装置和开关,以免发生撞针事故,损坏机件。 (4)放针时,织针要推至与工作针平齐,收针和拷针后,织针要退到下塞铁处,切忌停留在停针区与工作区之间的位置,防止撞针。 (5)发生撞针时,应关闭起针三角,随后将机头退出编织区,切忌用手拉动针钩,以免损伤手指。(6)当织物幅面过大,机头动程随之增大,使机头余纱过多时,宜用手指略带一下余纱,配合挑线弹簧将余纱收回,避免造成边缘线圈松弛,甚至产生"小辫子"和豁边。 (7)落片时,必须先取下牵拉重锤,防止重锤落地伤脚。 3)横机基本操作方法 (1)编织罗纹操作 针织服装大多数以弹性较好的罗纹组织作为下摆和袖口,因此起口排针采用罗纹形式。常用的起口罗纹为1+1罗纹和2+2罗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