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MHz无线自组网的组网模型

433MHz无线自组网的组网模型
433MHz无线自组网的组网模型

WiMi-net无线自组网模型-动态树

微网高通WiMi-net基于无线网络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七层模型,结合Mesh网状网、树状网、星状网、链状网的优点,组建了WiMi-net无线自组网模型--动态树模型,动态树模型不仅能够清晰的显示逻辑结构(即能扩充网络容量,扩大组网规模),又能增加无线网络中的备选链路,强化了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WiMi-net无线自组网模型--动态树模型的优点:

(1)无线网络稳定---如果其中一个链路出现故障,可自动寻找其他的备选链路,不影响整个网络的稳定性。(2)应用灵活---在实际中,随着物理位置的变动,动态树模型可随意转变成网状、树状、星状等网络模型;(3)实时性高---业务模型的请求应答时间短,系统反应快,可加快系统终端数据的采集。

(4)施工方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无线终端摆放位置没有限制,给安装和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5)利于诊断---只要无线基站AP连接一台PC就可导出来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可给出任意一个节点的运行信息,给网络维护和诊断提供准确的信息。

(6)维护成本低---整个系统只需在无线基站AP处进行维护管理,就可尽快发现故障,节约时间,降低维护成本。

(7)应用领域广泛---对用户的应用层面的业务模型没有约束,上下行链路对称,这对用户的业务层来说是平等的,因而其使用面广,在现代农业、智能楼宇测温、智能电力抄表、无线路灯、无线餐饮打印等领域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e13444310.html,微网高通(北京)无线技术有限公司,专业提供自组网、远距离、大容量、传输稳定可靠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公交组网方案

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公交组网方案 一、意义: 1、社会效益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出行时间逐年递增,而由于交通拥堵,出行选择公交车的居民也占很大一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拥挤、低效、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桎梏。组建一个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公交组网对解决当今公交的问题有很大的意义: 利用组网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方交互,乘客可以利用信息准确快速地规划自己的行程,这样乘客出行更加方便,乘车的体验也会大大增加,会有更多的居民出行选择公交车的方式,既顺应了“绿色出行”的要求,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体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交通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情况有的会严重影响交通情况甚至造成大规模的交通堵塞。若公交线路中发生事故,组网的定位功能能迅速定位事故路段,更加有效地进行故障排查处理,尽可能减少损失。 公交线路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到达同一个站点的车辆,有的人满为患,有的却空空如也,而在不同的时间段,同一线路的公交车也会有不同的客流量,如果可以对这些客流量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调度措施,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公交车无线自组网建网后,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传递,通过车载模块以及相应的应用模块可以准确收集车内乘客流量信息,收集到的实时信息可以作为公交线路规划与调度的重要参考。 2、经济效益 建设公交车无线自组网同样能带来经济效益,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立于公交车平台上的网络,该网络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乘坐公交出行的居民受众广,无论何种广告都能找到合适的受众,而乘坐公交出行的居民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而自组网带来的优势则在于投放广告的灵活性与实时性。另外组网后可以为车上乘客提供廉价WIFI服务,并绑定路况、站牌、换乘信息等服务。 二、功能: 本方案主要应用于城市公交车系统中,能够在公交车站牌与公交车之间建立起一个网络,进行车与站牌,站牌与站牌之间的信息交互。主要功能如下: 1、网内信息交互 利用组网中的定位功能,网内能够定位该条线路上所有运行车辆的位置,公交站牌上不仅可以显示线路的所有站点,还能够显示运行线路上所有公交车的位置,乘客可以根据站牌上的信息较准确地计划自己的乘车时间与线路。另外,公交车内的通信模块也可以通过网络定位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动报站功能。 2、应急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通过定位,监控中心能迅速找到事故发生位置,迅速到达事故发生的位置进行故障排查与处理。 3、公交线路调度与优化 组网后,公交车内的应用模块可以获得车内客流量的实时信息,通过分析车内流量的实时信息,可以迅速对公交线路做出调度优化。若监控中心在一段时间内检测到某条线路客流量较多,可以加派一定数量的公交车,相反,若检测到客流量较少,则可减少相应线路的公交车。 4、公交移动实效传媒 虽然如今大部分公交车都配有移动传媒,但是这些传媒都是经过广告公司录播,缺少了实时性和灵活性。在站牌与公交车组网的情况下,传媒广告的投放区域、形式、内容都可以有很多的变化,不需要经过指定的传媒公司,再向公交车发放,而是可以更具实时性的向车内投放,因为公交站牌与公交车之

Mesh无线自组网系统

Mesh 无线自组网系统 一、MESH简介 Mesh无线自组网系统是采用全新的“无线网格网”理念设计的移动宽带多媒 体通信系统。系统所有节点在非视距、快速移动条件下,利用无中心自组网的分布式网络构架,可实现多路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交互。同时,系统支持任意网络拓扑结构,每个节点设备可随机快速移动,系统拓扑可随之快速变化更新且不影响系统传输,整体系统部署便捷、使用灵活、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二、系统优势

?无中心组网,可应需灵活部署,无需机房及传输网等基础设施支持,能够任意架设组网,可通过多跳中继组网,进而扩大覆盖范围。 ?专网专用,无线传输链路无任何链路费用或者流量费用。 ?支持分级分组及漫游组网,实现扩大系统通信容量。 ?具备跳频功能,有效提升抗干扰、抗跟踪能力;引入数字滤波功能,有效抑制远端干扰。同时,采用ARQ传输机制,降低数据传输丢失率,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 ?数据透传支持各种业务数据无差异化透传。具备宽带传输能力,可支持清晰语音、宽带数据和高清视频等多媒体业务。 ?图像具备自适应调整能力,充分保障数据、视频等业务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采用COFDM技术,抗多径能力强。 ?采用双天线,天线1与天线2支持TDD双发双收,可发射/接收分集。 三、应用领域 无线Mesh自组网系统可满足大型活动安保巡逻、城市反恐维稳指挥、抢险救援指挥调度、消防应急通信指挥、舰船编队岸海互通等多种复杂通信需求,

广泛适用于警队、消防、电力、石油、水利、林业、广电、医疗、水上及空中通信等部门领域。 四、系统特点 无中心同频自组网 Mesh无线自组网系统为无中心同频系统,所有节点地位对等,单一频点支持具备TDD双向通信,频率管理简单,频谱利用率高。任意节点设备在网络中均可作为末端节点、中继节点或指挥节点使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依靠任何其它的固定通信网络设施(如光纤、铜缆等),可迅速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所有无中心同频自组网设备,包括室外固定台、车载台及单兵便携台等,只需开机上电就可自动组成无线网状网,相互之间实时通信。

无线测试方案

WLAN系统测试方案 深信服科技 2014年7月

目录 一、概述 (5) 二、测试环境 (5) 2.1设备信息 (5) 2.2测试要求 (5) 2.4测试组网 (5) 三、测试内容 (6) 3.1基础性能 (6) 3.2认证与加密 (6) 3.3授权管理 (7) 3.4终端漫游 (7) 3.5应用识别 (7) 测试用例 (7) 4.1基础性能测试 (7) 1、AP吞吐量测试 (7) 2、AP零配置 (8) 3、丢包率 (9)

4、并发用户接入 (10) 4.2身份认证 (10) 1、本地认证 (10) 2、外部服务器认证 (11) 3、短信认证 (12) 4、二维码认证 (13) 5、微信认证 (13) 6、内置CA证书认证 (14) 7、802.1X 认证自动配置 (14) 4.3授权管理 (14) 1、不同角色策略控制 (14) 2、不同用户的访问控制策略 (15) 4.4、漫游 (16) 漫游功能测试 (16) 4.5应用识别 (17) 应用识别测试 (17) 四、测试结果: (18)

一、概述 本方案规定了WLAN接入设备的测试项目、测试要求、测试范围和测试内容等,提出了WLAN接入设备的功能、安全、性能、管理和维护等的测试要求。 二、测试环境 2.1设备信息 2.2测试要求 1、所有产品必须在同一测试环境条件下进行,以实际环境为标准。 2、所测试主要产品WAC和AP必须是各厂商相近档次设备。 3、测试位置:仟吉办公大楼现场,WAC及AP的安装位置均相同。 2.4测试组网 1、要求 (1)AP测试时放置位置有较大空间(两个AP距离为15米或以上); (2)AC能接通模拟测试服务器(如AD域服务器)或其它模拟测试设备,并提供正常网络连接; (3)测试点时需经过玻璃墙、砖墙等环境,以实际环境为准。

第二章_无线自组网的物理层技术(修改)(1)

第二章 无线自组网的物理 层技术
许炜阳 weiyangxu@https://www.360docs.net/doc/3e13444310.html,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第二章 无线自组网的物理层技术
2.1 物理层技术概述 2.2 无线传输技术 2.3 无线传输自适应技术

2.1 物理层技术概述
物理层的定义
ISO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物理层的定义是:物理层为建 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 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物 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 等。 ISO在OSI参考模型中说明,物理层是第一层,是整个 开放系统的基础,向下直接与物理传输媒质相连接。物理 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互连时必须遵守的底层协议。物理 层具有对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传输介质的特征,以便对高 层协议有更大的透明性。

2.1 物理层技术概述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为数据终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 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 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 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 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 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 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数),以 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 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 的需要。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作者:唐敏赵贵 摘要:移动自组网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用来为远程操作、战场和地震或者洪水救援等紧急通信和易变的移动通信提供服务。由于移动自组网与有线网的区别,使得为移动自组网设计一个合适的分布式路由协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本文主要是介绍了DSR和ADOV协议以及与有线网络中DV路由协议的区别。 关键词:无线自组网、DSR、ADOV 无线自组织网络即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传统的无线蜂窝通信网络,需要固定的网络设备如基地站的支持,进行数据的转发和用户服务控制。而无线自组织网络不需要固定设备支持,各节点即用户终端自行组网,通信时,由其他用户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这种网络形式突破了传统无线蜂窝网络的地理局限性,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部署,适合于一些紧急场合的通信需要,如战场的单兵通信系统。但无线自组织网络也存在网络带宽受限、对实时性业务支持较差、安全性不高的弊端。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人员进行此项目研究。 无线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是一个由几十到上百个节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动态路由和移动管理技术传输具有服务质量要求的多媒体信息流。通常节点具有持续的能量供给。 由于Adhoc网络具有节点节电、减少带宽消耗、拓扑快速变化、适应单向信道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得现有的IP路由协议,如RIP(选路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不能满足要求,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具有很大难度。IETF的MANET工作组重点研究无线Adhoc中的路由协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草案: 1.AODV(AdhoconDemandDistmceVectorRouting)Adhoc网络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TORA(TemporallyOrderedRoutingAlgorithm)临时顺序路由算法。 3.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4.OLSR(OptimizedLinkStateRoutingProtocol)优化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5.TBRPF(TopologyBroadcastBasedonReversePathForwarding)基于拓扑广播的反向路径转发。 6.FSR(FisheyeStateRoutingProtocol)鱼眼状态路由协议。 7.IERP(theInter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间路由协议。 8.IARP(theIntra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内路由协议。 9.DSDV(DestinationSequencedDistanceVector)目标序列距离路由矢量算法。 下面我将重点就DSR和AODV两种协议进行介绍。 (一).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无线自组网设计思路

无线自组网设计思路 1.无线自组网的协议栈描述 根据Ad hoc网络的特征,参考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经典七层协议模型及TCP/IP的体系结构,一般将Ad hoc网络的协议栈划分为5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层的功能可描述如下: 1.1物理层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信道的区分和选择、无线信号的检测和调制/解调等。由于多径传播带来的多径衰落、码间干扰,以及无线传输的空间广播特性带来的节点间的相互干扰,使得Ad hoc网络传输链路的带宽容量很低。因此,物理层的设计目标是以相对低的能量消耗,获得较大的链路容量。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采用先进的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天线、自适应功率控制、干扰抵消以及速率控制等技术。 1.2数据链路层 MAC子层控制着移动节点对于共享无线信道的访问,它包括两方面功能,一是信道的划分,即如何把频谱划分为不同的信道;二是信道分配,即如何把信道分配给不同的节点。信道划分的方法包括频分、时分、码分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在Ad hoc网络中,为了克服无线网络中的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的问题,通常采用的信道接入机制包括了随机竞争机制、轮询机制、动态调度机制等。 LLC子层负责向网络提供统一的服务,屏蔽底层不同的MAC方法。具体包括数据流的复用、数据帧的检测、分组的转发/确认、优先级排队、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 1.3网络层 网络层需要完成邻居发现、分组路由、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的功能。邻居发现主要用于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路由协议的作用是发现和维护去往目的节点的路由,将网络层分组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以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路由协议包括单播路由和多播路由协议,此外还可以采用虚电路方式来支持实时分组的传输。

移动自组网中避洞路由协议

移动自组网中避洞路由协议 移动自组网(Mobile Ad-hoc NETworks,MANETs)是一种没有基础设施支持的无线网络,具有多跳、无中心、自组织、可移动等特点,使得移动自组网组网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应用于紧急救援、战场、探险、远距离或危险环境中的目标监控等场合,因而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路由技术是移动自组网中的关键技术,也是影响网络整体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节点的移动性,造成网络拓扑结构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使得在移动自组网中经常出现一片一片的无节点区域也就是所谓的洞。本文将在基于洞影子路由协议的基础上,对大规模移动自组网中的避洞的路由协议进行研究。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洞椭圆化的避洞路由协议(HRR),其基本思想是在洞边界的节点首先利用右手规则绕洞转一圈,收集洞边界节点的信息,进而把洞规则化为一个椭圆,然后再把洞的信息向外广播,这样就可以解决洞经常引起的局部最优化问题。该协议与GPSR相比较也缩短了路径长度,降低了路由延迟。本论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锚点的避洞路由协议(GAR),该协议首先利用锚点发现算法进行锚点的发现,然后利用锚点路由算法建立任意相邻锚点之间的路径,进而可以直接利用贪婪算法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进一步在HRR算法的基础上缩短了路径。通过对上述的路由协议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HRR路由协议和GAR能较好地解决局部最优化问题,在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下,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性能。 同主题文章 [1]. 于翔. 蔓延的网格' [J]. 微电脑世界. 2002.(19) [2]. 龚强. 关于网格特征的研究' [J]. 信息技术. 2004.(10) [3]. 曹仲霖. 悄然到来的网格浪潮' [J]. 互联网周刊. 2002.(04) [4]. 欣. 网格棋局' [J]. 软件世界. 2004.(02) [5]. 任浩. 规避网格泡沫' [J]. 信息系统工程. 2004.(01) [6]. 丁甲. 谁在旁观网格' [J]. 信息系统工程. 2004.(09) [7]. 刘玉昕,马小雨. 网格——信息技术的下一个浪潮' [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8]. 网格' [J]. 科技广场. 2002.(05)

无线网络功能测试的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总体需求分析 (2)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2)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2) 2.3测试拓扑图 (3) 第3章测试内容 (4) 3.1基础性能测试 (4) 3.1.1零配置轻量级AP管理 (4) 3.1.2用户在不同AP下接入相同SSID的动态VLAN分配 (5) 3.1.3室内AP的MESH连接 (6) 3.2无线性能指标测试 (6) 3.2.1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行吞吐率测试 (6) 3.2.2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下行吞吐率测试 (7) 3.2.3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下行吞吐率测试 (8) 3.3安全性测试 (9) 3.3.1认证加密支持能力 (9) 3.3.2非法AP的检测及压制 (10) 3.3.3无线IDS/IPS功能 (11) 3.3.4SSID信息保密 (12) 3.3.5假冒IP地址阻断 (13) 3.3.6无线控制器失效对AP的影响 (14) 3.3.7无线接入用户之间的隔离 (15) 3.4管理维护 (16) 3.4.1客户端RF链路检测 (16) 3.4.2客户端的远程排障功能 (17) 3.4.3实时热感图 (19) 3.4.4非法AP、终端实时定位 (19) 3.4.5无线网络状态仪表盘(设备、终端、协议...) . (20) 3.4.6无线设备状态管理 (21) 3.4.7终端设备状态 (22) 3.4.8无线安全管理 (23)

第1章概述 1.1总体需求分析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本方案规定了WLAN接入设备的测试项目、测试要求、测试范围和测试内容等,提出了WLAN接入设备的功能、安全、性能、管理和维护等的测试要求。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自组网路由协议

2012-11-07 14:33 183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 与单跳的无线网络不同,自组网节点之间需通过多跳数据转发机制进行数据交换,每个节点都可能充当其它节点的路由器。无线信道质量的不规则变化,节点的移动、加入和退出等均会引起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作用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监控网络拓扑结构的变更,交换路由信息,定位目的节点位置,产生、维护和选择路由,提供网络的连通性。路由协议是移动节点互相通信的基础。 常规的路由协议,如路由信息协议(RIP)[29]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互连(OSPF)[30]是为有线网络而设计的,它们的拓扑结构相对固定,不会出现大的网络结构变化。自组网结构则是动态变化的,若仍使用常规路由协议,则将会在路由发现和维护上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全网路由也可能始终处于不收敛状态。除此之外,自组网不能采用常规路由协议还包含如下几种方面的原因: (1)自组网中主机间的无线信道可能是单向的; (2)若仍使用常规路由,则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将产生许多冗余链路; (3)常规路由协议路由信息的周期性广播更新报文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它所能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此外,考虑到竞争共享无线信道产生的碰撞、信号衰减、 噪音干扰、信道间干扰等多种因素,节点可得到的实际带宽是远远小于理论上的最大带宽值; (4)无线移动终端的局限性。移动终端在带来移动性、灵巧、轻便等好处的同时,其固有的特性,例如采用电池一类可耗尽能源提供电源,内存较小,CPU性能较低等要求路由算法简单有效,实现的程序代 码短小精悍,需要考虑如何节省能源等。而常规路由协议通常基于高性能路由器作为运行的硬件平台,没有上述的限制。 由于自组网路由协议对自组网的重要性,它便成了研究的一个热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多的标准和草案推出。当前提出的自组网路由协议可依两种标准进行分类,一是以触发时机进行分类,一是以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类。 2.1依据触发时机分类 根据路由触发原理,目前的路由协议可分为三类: 1)基于路由表驱动(Table Driven)的路由协议 2)按需驱动(On-Demand Driven)的路由协议

无线系统测试方案

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校园 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一期工程项目第五包 测 试 方 案 北京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1 测试依据----------------------------------------------------------------------------------------3 2 测试环境---------------------------------------------------------------------------------------- 3 2.1 主要设备 ----------------------------------------------------------------------------------3 2.2 辅助工具 ---------------------------------------------------------------------------------- 4 2.3 测试要求 ----------------------------------------------------------------------------------4 2.4 组网要求 ----------------------------------------------------------------------------------4 2.5 测试人员 ----------------------------------------------------------------------------------5 3 测试内容和安排 ------------------------------------------------------------------------------5 3.1 关键内容 ----------------------------------------------------------------------------------5 3.2 AP吞吐量测试 ---------------------------------------------------------------------------5 3.3 无线Mesh功能--------------------------------------------------------------------------6 3. 4 接入设备识别★ -------------------------------------------------------------------------7 3. 5 BYOD功能与访客管理★ -------------------------------------------------------------7 3. 6 非WiFi信号抗干扰测试 --------------------------------------------------------------9 3. 7 WiFi抗干扰测试-------------------------------------------------------------------------9 3. 8 语音漫游测试 -------------------------------------------------------------------------- 10 3.9 视频业务承载测试★ ----------------------------------------------------------------- 11 4、测试结果 ------------------------------------------------------------------------------------ 12

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设计一套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监控系统,旨在对运输及库存中的重要产品进行远距离监控,避免繁琐的人工管理过程。从通信组网、硬件设计方面介绍了初步方案设计,拟利用短距离、低耗的WSN 实现相对静止空间内的组网,利用MANET 实现相对运动时的组网,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传递时间小于5 分钟的动态监控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是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中由于应用场合、移动特性、寻址方式等的不同而产生两个分支,它们的网络均由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的一组具有动态组网能力的节点组成[1].这些网络适应了应用中对网络和设备移动性的要求,从而引起关注,并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获得广泛的认可和研究。历经十几年,WSN 和MANET 在国外军事通信和民事通信领域发展迅速,已展现出作为未来Internet 重要组成部分的不可阻挡的趋势。 笔者提出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监控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对某些重要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库存、运输过程中的数量、位置以及各种状态进行持续地监控,避免繁琐的人工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良好的通信系统设计是本系统关键,其涉及地面运输和库存,在运输车厢内及库房时产品活动空间不大,位置相对静止,信息传递需要短距离、低耗方式,而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远距离传输将信息传送至监控中心,并且当多种产品处于不同的运输工具中时,各运输工具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动态联网方式,以提高在屏蔽地点信号传输能力。因此提出WSN、MANET 及传统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本系统网络通信手段。 1 理论分析 1.1 系统目标 本系统需监控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车载和库存状况。车载时,车厢内的节点相对于车静止,各车之间相对运动;库存时,节点之间,库房之间均是相对静止。笔者主要针对运输过程中的监控进行探讨。为了实现长时间大范围内持续监控,系统硬件设计分为3 部分,包括监控终端、监控中继及监控中心。 其中监控终端的指标: 1)位置:处于产品相同空间内; 2)电池工作时间:1 年或更长时间; 3)通讯接口:无线网络; 4)监测内容:温度、移动、开箱、电池电压、距离等。 主要功能:平时处于低功耗休眠状态,监测到异常信号或定时时间到则退出休眠状态,发射状态信息到中继基站。 监控终端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装置,其低功耗、小型化、健壮性设计是关键点。由于产品位置是动态变化的,不适合有线传输,并且为了避免经常性地更换电池,必须保证低功耗工作,因此终端节点之间采用短距离、低耗无线通信方式,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全球未来四大高技术产业之一,有显着的低功耗特点,并且布署灵活,成本低廉,因此监控终端组成WSN. 由于WSN 是短距离通信,因此需中继基站将终端信息进行转发,中继指标如下: 1)位置:库房或运输车上; 2)电源:220 V 交流或12 V 直流; 3)与终端通讯接口:无线接口; 4)与监控中心通讯接口:以太网、GPRS、卫星通讯; 5)自组网:MANET. 主要功能: 1)接收终端监测数据,并转发到监控中心; 2)接收监控中心命令并转发监控中心对监控终端的命令; 3)由于监控终端损坏或电池断电等,导致中断基站在设定时间内不能与其联系,则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4)某监控中心离中继基站太远(如超过1 km),则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5)运输过程中的定位; 6)运输过程中在信号屏蔽地点,利用MANET 进行信息传递与发送。

WIFI测试方案

WIFI测试方案

目录 1.测试概述 (2) 1.1测试目的 (2) 1.2测试内容 (2) 1.3测试产品 (2) 2.基本功能测试 (3) 2.1多SSID应用 (3) 2.2动态智能RF配置 (4) 2.3 VLAN pool (5) 2.4无感知认证 (6) 2.5访问控制 (7) 2.6无线用户带宽限制 (8) 3.性能测试 (8) 3.1 最大并发用户数测试 (8) 4.高可靠性 (9) 4.4基于频宽的负载均衡 (9) 4.5负载均衡 (10) 5.热点区域 (11) 5.1覆盖热敏图 (11) 5.2对终端进行定位 (11) 6.定位精确度 (12) 7.运行轨迹 (13)

1.测试概述 1.1测试目的 本文档主要目的为指导测试WIFI解决方案在景枫中心购物中心网络中适用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确认WIFI是否解决方案适用于景枫购物中心环境中的部署。 1.2测试内容 ?基本功能测试 ?用户认证测试 ?性能测试 ?高可靠性测试 ?无线定位测试 ?定位精确度测试 ?无线终端运行轨迹测试 ?其他认为需要的测试项 这个测试计划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分成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组测试案例。每一个测试案例的格式都如下所示: 1.3测试产品 测试产品根据测试项目需求,由各设备提供商自行选择合适设备及相应的测试服务器。

2.基本功能测试 这个章节包括一些场景,用于检验企业无线局域网需要的基本特性——易用性。 2.1多SSID应用

2.2动态智能RF配置 1 L2/L3交换机

2.3 VLAN pool 2个无线终端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无线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项目包括:线路安装、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该工程首先要充分了解大楼系统结构,系统安装连接,保证不破坏原有装修,整体性能优良,安装工艺合理,使用操作灵活高效;本工程因使用环境要求严格,因而对其工程施工质量较高的要求,工程质量应以达到优良质量水平为目标,在计划编制、技术应用、施工机具、劳动力安排、质量监控等方面,需要通过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优化资源搭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萁和质量,让业主得到最优的施工技术,最短的施工工程工期,最好的工程质量和最高的社会效益,短平快志完成任务。 工程实施计划 1.1.工程组织结构 无线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无线网络的顺利搭建,还包含和第三方的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各种应用软件等的联调,为了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障“*********”无线网络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为了使用户有效管理和维护软、硬件系统,我们建议双方成立一个项目实施小组,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供应链经理、客户经理、实施工程师、研发协调经理、客户代表,共同完成这一无线网络工程。双方分别委派负责人负责本工程项目总体规划,统筹制订工作计划、协调工作步骤和节奏及有关在实施过程中和调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决策,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控

和管理。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 项目职务:项目经理 公司职务:技术总监 项目职责:项目的总体协调与负责,公司工程人员的调配。 :*****项目职务:客户经理 公司职务:销售经理 项目职责:制定该网络工程项目商务实施方案,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检查项目的执行质量,负责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项目职务:技术经理 公司职务:售前部经理 项目职责:该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同时负责该项目环境收集、技术方案的设计与编写,实施目标咨询等。 :*** *** ***** ***项目职务:实施工程师 项目职责:负责项目设备及软件安装、调试、割接、测试、验收、售后服务等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负责技术文档资料的编制与整理。 1.2.项目工程进度列表

基于NS2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的研究与仿真毕业论文

湖南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 words (2) 1 绪论 (3)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 本课题研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4) 2 无线自组网 (4) 2.1 无线自组网的产生和发展 (4) 2.2 无线自组网的特征 (5) 2.3 无线自组网应用领域 (5) 2.4 无线自组网体系结构 (6) 3 网络模拟器NS2 (7) 3.1 NS2简介 (7) 3.2 NS2组成部分 (9) 3.3 NS2模拟基本流程 (10) 4 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 (11) 4.1 无线自组网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的区别 (11) 4.2 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分类 (11) 4.3 几种典型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 (12) 4.3.1 目的序列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SDV (12) 4.3.2 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 (12) 4.3.3 动态源路由协议DSR (13) 4.3.4 临时排序路由算法TORA (13) 4.4 路由协议性能评标准 (14)

5 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仿真 (14) 5.1 移动节点 (14) 5.1.1 移动节点的结构 (15) 5.1.2 移动节点的创建 (15) 5.1.3 移动节点的运动 (16) 5.2 无线自组网路由模拟的实现 (17) 5.2.1 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场景的构建 (17) 5.2.2 TCP代理的创建和设置 (17) 5.2.3 仿真参数的设置 (17) 5.3 仿真结果分析 (18) 5.3.1 动画演示工具nam (18) 5.3.2 无线Trace文件格式 (19) 5.3.3 数据分析工具gawk (20) 5.3.4 绘图工具gnuplot (20) 5.3.5 仿真结果分析 (21)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9)

无线网络功能测试方案

无线局域网测试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总体需求分析 (2)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2)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2) 2.3测试拓扑图 (3) 第3章测试内容 (4) 3.1基础性能测试 (4) 3.1.1零配置轻量级AP管理 (4) 3.1.2用户在不同AP下接入相同SSID的动态VLAN分配 (5) 3.1.3室内AP的MESH连接 (6) 3.2无线性能指标测试 (6) 3.2.1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行吞吐率测试 (6) 3.2.2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下行吞吐率测试 (7) 3.2.3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下行吞吐率测试 (8) 3.3安全性测试 (9) 3.3.1认证加密支持能力 (9) 3.3.2非法AP的检测及压制 (10) 3.3.3无线IDS/IPS功能 (11) 3.3.4SSID信息保密 (12) 3.3.5假冒IP地址阻断 (13) 3.3.6无线控制器失效对AP的影响 (14) 3.3.7无线接入用户之间的隔离 (15) 3.4管理维护 (16) 3.4.1客户端RF链路检测 (16) 3.4.2客户端的远程排障功能 (17) 3.4.3实时热感图 (19) 3.4.4非法AP、终端实时定位 (19) 3.4.5无线网络状态仪表盘(设备、终端、协议...) . (20) 3.4.6无线设备状态管理 (21) 3.4.7终端设备状态 (22) 3.4.8无线安全管理 (23)

无线自组网的学习总结

无线自组织网的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1.什么是自组织 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什么是耗散结构?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 通过与外界进行交换及组分间非线性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有序组织结构。)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2.什么是无线自组织网 无线自组织网络即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传统的无线蜂窝通信网络,需要固定的网络设备如基地站的支持,进行数据的转发和用户服务控制。而无线自组织网络不需要固定设备支持,各节点即用户终端自行组网,通信时,由其他用户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这种网络形式突破了传统无线蜂窝网络的地理局限性,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部署,适合于一些紧急场合的通信需要,如战场的单兵通信系统。但无线自组织网络也存在网络带宽受限、对实时性业务支持较差、安全性不高的弊端。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人员进行此项目研究。 无线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是一个由几十到上百个节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动态路由和移动管理技术传输具有服务质量要求的多媒体信息流。通常节点具有持续的能量供给。 3.自组织网的无线路由协议 路由器提供了异构网互联的机制,实现将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另一个网络。而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路由协议就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 路由协议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径。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 3.1主动路由 主动路由的路由发现策略与传统路由协议相似主动路由的路由发现策略与传统路由协议类似,节点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信息分组,交换路由信息,主动发现路由。同时,节点必须维护去往全网所有节点的路由。它的优点是当节点需要发送数据分组时,只要去往目的节点的路由存在,所需的延时很小。缺点是主动路由需要花费较大开销,尽可能使得路由更新能够紧随当前拓扑结构的变化。然而,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可能使得这些路由更新变成过时信息,路由协议始终处于不收敛状态。 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研究初期,主要思路是修改有线网络的路由协议以适应在自组网环境中运行。这些路由协议大多属于主动路由。在下面的各种主动路由协议的过程描述中,将着重说明如何对传统路由协议的改进以适应自组网环境中运行。 3.1.1 DSDV DS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协议是在DVA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它被认为是最早的自组网路由协议。DSDV的特点是采用了序列号机制用于区分路由的新旧程度,防止DVA可能产生的路由环路。它的缺点是不适应变化速度快的自组网,不支持单向

基于无线自组网的智能远抄系统

基于无线自组网的智能远抄系统

1MINI型路由节点母板制作需求 MINI型无线模块功能相当于E型无线模块。主要由MCU+CC1110构成。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MINI无线模块外形图 Mini(V1.1)系列模块为通用透明传输模块,能适应任何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协议: 微功率发射,最大发射功率10dBm,载波470MHz。 高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基于GFSK/FSK 的调制方式,采用高效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数据抗突发干扰和随机干扰的能力。 传输距离远,在公路情况下,天线AT-4放置位置大于1米,可靠传输距离可达

350m@1200bps、300m@4800bps 、250m@9600bps。 提供透明数据接口,能适应任何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协议,自动过滤掉空中产生的假数据,用户无需编制多余的程序,实现所收即所发。 标准配置提供8个信道,如果用户需要,可扩展到16/32信道。满足用户多种通信组合方式。 提供1个串口和TTL两种接口方式。 接口波特率为1200/2400/4800/9600/19200bps可选,格式为8N1/8O1/8E1用户自定义,可传输无限长的数据帧,用户编程灵活。 +3V供电情况情况下,接收电流26±2mA,发射电流35±5mA,休眠电流5±2uA。 采用单片射频并集成8051MCU的内核电路,体积小,外围电路少,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1.1Mini型无线模块接口的定义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 MINI无线模块的Pin脚排列 Mini(V1.1)其定义基于终端的连接方法如表。 表1.基于终端的连接方法 序 号 引脚类型说明备注 1 VCC 供电电源 2 VCC 供电电源 3 P23 通用IO脚 4 P24 通用IO脚 5 P17 IO脚禁止做通用IO脚 6 P16 IO脚禁止做通用IO脚 7 P15 IO脚禁止做通

无限自组网技术综述与设计说明

无线自组网技术综述和设计 摘要 无线自组织网络即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新型网络,具有自组织、多跳路由和动态拓扑等特点,在军事上和商业应用中有着很大的前景。无线自组织网络可以不必依托于基础设备,组网拥有了动态性。从现状看,自组织网络可被用作商业及军事,注重了网络本体的移动属性。在各个领域,无线架构的自组织网络获取了明显进步。然而,受到自身约束,这类网络仍存有若干疑难有待于化解,例如隐暴终端、路由是否拥有最优的适应特性、系统配备的单向链路。 关键词:无线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应用现状 Abstract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organization, multi hop routing and dynamic topology, which have great prospects in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do not have to rely on the infrastructure, the network has a dynamic.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an be used as the commercial and military, and it has a focus on the mobile property of the network ontology. In all areas, the wireless architecture of the self-organizing network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However, subject to its own constraint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in this kind of network, such as the hidden storm terminal, routing has the best adap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system is equipped with a one-way link. Keyword: MANET; ke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atus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高涨,而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的渴望更使无线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无线自组网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将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媒体接入控制技术和节能机制是当前无线自组网的研究热点,与整个无线网络的性能息息相关。相比其他情形下的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容易变更本身的带宽,网络设有移动情形的节点且变更了自带的链路,但是,受到设备限制,网络也潜在多样的安全隐患。因此设定了更高水准的协议栈:它能吻合随机调配的控制协议,符合移动架构的分布 节点[1];解析网络固有的构架,获取更优成效的动态拓扑;路由依循的算法增添了稳健性,便于互联路径的异构网络;跨层设有互通信息必备的新颖设计,配备了安全管控的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普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IEEES02.1和HiperLAN)、蓝牙技术(Bluetooth)和家庭无线网(HomeRF)等移动通信新技术纷纷涌现并不断完善.这些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来访问网络所提供的任何服务.然而目前的移动通信大多需要有线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