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调研测试卷(二)

【六年级语文试卷 共6页 第1页 】 【六年级语文试卷 共6页 第2页】

学校: 班别: 座号 姓名:

第二学期六年级调研测试(二)

语文试卷

(9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j ìn ) 徘徊 (hu ái ) 枯萎 (k ū)

B 、爱憎(z ēng ) 刹那间(sh à ) 榛子(zh ēn )

C 、寺庙(s ì ) 严峻(j ùn ) 瞅一眼(ch ǒu )

D 、围歼(qi ān ) 追悼(d ào ) 鸿毛(h óng ) 2、下面成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专心致志 一去不返 莫名奇妙

B 、无原无故 语重心常 再接再励

C 、坐无虚席 不知所措 张灯结采

D 、蜂拥而至 死的其所 精兵减政 3、有人在扇面上题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遗漏了一个“间”字。他灵机一动,将

其改为一首词。下列为这首词的 处依次加上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 、,。,?,。 B 、。,。?。。 C 、。,,?,。 D 、,,。?,。

4、将“一声声,满是浓浓的乡土情和深深的母爱。”插在下面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合适?

( )

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总是忙碌的。(A )于是,孩童们就有了更多玩耍的时间。(B )而每至落日之际,村子里就响起了母亲们的召唤。(C )听到母亲的呼唤,我们便四下分散,纷纷回到了那飘着炊烟的房屋。(D )而村子周围,便也突然安静了下来。 5、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是一句比喻句。

B 、“官渡之战”“负荆请罪”“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均出自三国故事。

C 、江姐、许云峰、华子良、蒂皮都是革命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D 、“我怎么可能不认识张东呢?”与“我不可能不认识张东。”两句话基本 意思不变。

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

A 、刘邦

B 、项羽

C 、韩信

D 、张良 二、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汉字。(4分)

我们呼唤和平,我zh ēn ch éng ( )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让所有的人民免于饥寒的ji ān áo( ),让所有的家庭免于战火的w ēi xi é(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zhu ó zhu àng( )成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新年贺词

三、用“弱”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3分) 1、疲劳加上伤心,他的身体越来越( )。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美,样子可爱,然而,能力( )也无过于他们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1+1+1+1+1+2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句子)

2、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改为双重否定句句)

3、种树人说:“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但老天什么时候下雨我是算不准的。”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4、漫步花丛,我嗅到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改病句)

5、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改病句)

6、按前两个分句的特点,改写画横线的句子,使之与前两个分句构成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我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需要我去描绘的白纸;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需要我去开垦它。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28分)

一、阅读《匆匆》选段,回答1-6题。(14分)

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文章的作者是现代作家,他的散文名篇有:《》、

《》等。(3分)

2、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中,“匆匆”的意思是;“去的”

和“来的”分别指代。(3分)

3、概括第①段的意思应该是()(2分)

A、具体地描绘时间的来去匆匆。

B、写作者叹息时间太匆匆。

C、写作者埋怨时间过得太快。

4、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豪迈坚定感慨)(1分)

5、“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个句子中的“闪”字能换成“溜”字吗?为什么?(2分)

6、文中第②自然段画线句中,第一个“赤裸裸”的意思是,第二个“赤裸裸”的意思是。(3分)

二、阅读《赎回灵魂》一文,回答1-6题。(14分)

赎回灵魂

(1)她睡到半夜,感觉到屋里进了人,很显然,不是丈夫,因为他去值班了。因为长期失眠,睡觉对她是件困难的事情。显然,那个人以为她睡着了。

(2)然后,她看到了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刀,在四处找东西。那一刻,她大睁着眼,内心出奇地镇定,因为绝对不能喊,隔壁就是儿子的房间,一喊,她和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她看到那个贼把手伸向她的首饰盒,那里面有一对玉镯,是外婆出嫁时的陪嫁,一直传下来,传给了她,是最好的鸡血玉。但她一直沉默着,直到贼离开。

(3)然后,她冲到儿子的房间,看到还在睡的儿子,眼泪就下来了。她知道,没有比自己儿子更珍贵的了。

(4)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5)那个贼却被看门的保安逮住了------在他翻墙逃跑的时候。所以,他和两个保安又出现在她的客厅里。

(6)灯光下,她看到了贼的脸。一张十分年轻的脸,脸上还有小小的绒毛,大概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神里全是恐惧。

(7)保安问:“这是你的镯子吗?”

(8)她答:”是。”

(9)“是这个贼偷走的,就在刚才。”保安说。

(10)她是知道的,她抬起头看了那个小偷一眼,那一眼让她呆住了,少年的眼里全是乞求,甚至是恳求,甚至是绝望。

(11)那一刻,她的心忽然柔软起来。她有了新的决定。

(12)她说:“你们放了他吧,他不是贼,那一对玉镯,是我给他的。”

(13)保安大吃一惊,而少年的眼里全是泪水了。保安刚走,那个少年扑通就跪下了:“阿姨,您为什么要救我?”

(14)她笑了,淡淡地说:“孩子,因为你的青春比那两只镯子值钱,我想用那两只镯子赎回你找不到方向的灵魂。何况,刚才我并不曾睡着,因为你手里拿着刀,所以,我没有喊,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儿子。”

(15)那个少年泪如雨下。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眼神的四次变化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

内容。(2分)

_______ _→→惊讶→全是泪水(泪如雨下)

3、理清全文层次,你会发现文章故事情节发生了两次突转,请写出提示故事情节发生

了突转的相关语句。(2分)

4、根据你对人物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上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词语。(4分)

①“她”是一个的人。

②“少年”是一个的人。

5、“那一刻,她的心忽然柔软起来。她有了新的决定。”她的心为什么会忽然柔软起

来?(2分)

6、文章最后说,“那个少年,泪如雨下。”请你用一小段话描述少年的心理活动。(2分)

【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3页】【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4页】

五、习作展示台。(35分)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

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

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题目(如:“在爱中前行”,“书香引领我前行”,“前

行的道路有你相伴”......),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班级、

人名。

【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5页】【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