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 精选例题练习习题(含知识点拨)

小学奥数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  精选例题练习习题(含知识点拨)
小学奥数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  精选例题练习习题(含知识点拨)

1、认识了解方程及方程命名

2、移项、系数、解方程、方程的解等名词的意思一定要让学生了解

3、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4、会解简单的方程

一、方程的起源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和方程组。例如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古代解方程的方法是利用算筹。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叫做方程。

《九章算术》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数学,将来争取为数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二、方程的重要性

方程作为一个小学数学的重要工具,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重点也是难点。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能用字母表示数字,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关系,所以学好方能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数论等较难专题有很大帮助。

三、相关名词解释

1、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 元a 次方程就是含有n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 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如:37x +=,71539q +=,222468m ?

+=(),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4x =是方程37x +=的解,3q =是方程81539q +=的解,

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所以我们做方程的题时要先写“解”字,表示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开始,也就是开始“解方程”。

6、方程的能使方程左右两断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解方程的步骤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

变原来的符号。我们常说“移项变号”。

3、移项的目的:是为了把含有x 的未知项和数字项分别放在等号的两端,使“未知项=数字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4、怎样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要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结果是否相同。

模块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 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38x +=;⑵ 83x -=;⑶ 39x ÷=;⑷ 39x =.

【巩固】 (1)解方程:38x +=

(2)解方程:96x -=

(3)解方程:39x =

(4)解方程42x ÷=

【例 2】 解方程:4338x x +=+

【巩固】 解方程:138142x x +=+

【例 3】 解方程:4631x x -=-

【巩固】 解方程:12432x x -=-

例题精讲

【例 4】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41563x x +=+;⑵ 123718x x -=-.

【巩固】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204322x x +=-;⑵ 153194x x -=-.

【例 5】 解方程:()6318x +=

【巩固】 解方程:12(3)7x x +-=+

【巩固】 解方程:()()2331x x +=+

【巩固】 解方程3(21)4(3)x x -=-

【例 6】 解方程:()1234x x --=

【巩固】 解方程:()1530639x x +-=

【例 7】 解方程:()15233x x --=

【巩固】 解方程:()232692x x +-=-

【巩固】 解方程12(3)7x x +-=+

【巩固】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6324x +=(); ⑵ 1836x x --=().

【例 8】 解方程:()()413123x x x +--=+

【例 9】 解方程132(23)5(2)x x --=--

【巩固】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3221

x x

-+=

();⑵6417

x x

--=

().【巩固】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73222

x x

-+=

();⑵55103

x x

+=-

().模块二、含有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10】解方程222

40(40)56 555

x x x x ++--?+=

【例11】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316727321

x x x

+÷++÷=+

()();⑵53423968

x x x

+÷-=+÷

()()

【例12】解方程:213

1

48 y y

--

=-

【巩固】解方程

100100

25 5060

x x

--

-=+

【例13】解方程0.30.60.030.02

1

0.10.02

x x

-+

=-

【例14】解方程13 75

x

x

+

= +

【例15】解方程(32):(23)4:7

x x

-+=

【巩固】解方程:(30.5):(43)4:9

x x

-+=

【例16】解方程

32

1 275

x

+=

-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精心整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复习课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复习 一、概念复习 1、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答:1、含有 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 等式叫做方程。 3、只含有 ,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次的 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答: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 同一个数(或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 (2) (3) (4) (5) 二、阶段练习 1、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是,请简要说明理由。 (1)x x 12=- (2)3 2143-=-+y x (3)0322=--x x (4)7x +(-3)2=3x -2 (5) 954=+ 2、方程(a -3)x 2+2ax +1=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____ 3、已知x =-2是方程mx -6=15+m 的解,则m =________ 4、下列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把它改正过来。 ①2x= -3 化系数为1,得x = -2 3; ②3x-4=6+2x 移项,得3x-2x =6-4 ③2(x-2)-3(2-2x)=15 去括号,得2x-2-6-6x=15 ④111224 x x -+-=+ 去分母,得2x-1-1=8+1+x 5、解方程: (1)5(3-2y )-12(5-2y )=-17 (2)31212-= -x x

(3) 2215423=+-+x x (4)16 76352212--=+--x x x 6、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并求解 (1)某数x 的3倍减去12,等于这个数的4 1加上6; (2)已知 33x +与112 x +-的值互为相反数,求x 的值。 7、若关于x 的方程423x m x +=-与方程662 x -=-的解相同,求m 的值。 三、课堂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每个步骤里需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 撰稿:占德杰责编:赵炜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未知数)。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应从以下几点理解此概念: (1)方程中的未知数的个数是1。例如2x+3y=2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的个数是两个,而不 是一个。 (2)一元一次方程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并且至少有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整式。例如 方程, 其中不是整式,所以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未知数的次数是1,如x2+2x-2=0, 在x2项中,未知数的次数是2,所以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判定: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看它的最终形式,而不是看原始形式。 (1)如果一个方程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能化为ax=b(a≠0),或ax b=0(a≠0),那么它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否则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ax=b或ax b=0,只有当a≠0时才是一元一次方程;反之,如果明确指出方程ax=b或 ax+b=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隐含条件a≠0.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学科:数学凤阳县十校合作师生共用教学案 课题: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年级:七年级主备:黄湾中学程方林审核:武善礼、黄海雷授课人: 教学目标: 1、巩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理解“移相”概念。 2、能够综合应用等式性质及“移相”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及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经历方程求解的过程中,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方程知识的重要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移相”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被移的相变号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等式的性质有(1), (2)。 2、下列各变形分别用了等式的那一条基本性质 (1)由x + 4 = 6,得x = 6 – 4;() (2)由3 x= 2x + 5,得3 x – 2 x = 5;() 二、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 活动:观察下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表示x) x + 2 = 5 x = 5 – 2

3 x = 2 x + 2 3 x – 2 x = 2 2 x = 6 x = 6 ÷ 2 交流: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常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内放上砝码,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这时两边的质量相等,就可以测得该物体的质量。 如果我只拿走天平一边的一部分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呢? 如果要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我们可以如何操作? 讨论:请认真思考并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三、探究导学: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首先各小组集体研讨上面提出的问题,汇总结果,之后展示各小组成果。教师总结 。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综述:通过上面的试验得出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内容:用移相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观察:仔细观察下面的解答过程2 x – 4 = 18 2 x = 18 + 4 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各小组认真讨论,体会前后变化在关键项的位置及符号上的变化的特点。你的结论是 。 归纳: 叫做移相。移相的根据是。 应用:解方程: 3 x + 5 = 5 x –7 示范:解移相,得3 x – 5 x = – 7 –5 合并同类项,得–2 x = – 12 两边都除以-2,得x = 6 思考:本题有无其它的变形方法?如果你认为有请你把你的想法或解法写在下面 。 互动:下面的移相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9 + x = 7,得x = 7 + 9 (2)从5 x = 7 – 4 x,得5 x – 4 x = 7 (3)从2 y – 1 = 3 y + 6,得2 y – 3 y = 6 – 1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专项练习

初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竞赛 2x-19=7x+31. -2x+1=0; x+8=4x-1; 15 2+- =-x x 4)1(2=-x 11)12 1 (21=--x ()()x x 2152831--=-- 3(2x+5)=2(4x+3) 10-4(x-3)=2(x-1) 3x-2(9-x)=3(7+2x)-(11-6x). 2(3x-1)-3(4x+5)=x-4(x-7). 2(x-1)-x=3(x-1)-3x-5. 15-(7+5x)=2x+(5-3x). 2(x -4)-3=1-3(x -2).

0.5x +3(1-0.2x )=0.4x -0.6 7(2x-1)-3(4x-1)=4(3x+2)-1 6 1(5y+1)+ 3 1(1-y)= 8 1(9y+1)+ 5 1(1-3y) 3 2[2 3( 14 1-x )-4 2 1]=x+2 2[3 4x -(3 2x -2 1)]=4 3x 20%+(1-20%)(320-x)=320×40% 026 292 1=--- x x 5+ 8 ) 1(3+y =1- 4 3-y . 23 42 1=-+ +x x 1)23(2 15 1=-- x x ;13 222 13-=--+x x x ;216 44 5333 13---+= +-y y y

28. 3 .02.03.005 .009 .004.0x x +- += 2 5-x . 29. ;214 535 .05.25.12 .022.1=---- -x x x 30. ;5 .04314 .0623 .036-- =-+-y y y

四年级奥数.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ABC级)

一、方程的起源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和方程组。例如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古代解方程的方法是利用算筹。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叫做方程。 《九章算术》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数学,将来争取为数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二、方程的重要性 方程作为一个小学数学的重要工具,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重点也是难点。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能用字母表示数字,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关系,所以学好方能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数论等较难专题有很大帮助。 三、相关名词解释 (1) 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 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 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 元a 次方程就是含有n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 项最高次数是a 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如:37x +=,71539q +=,222468m ?+=(),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4x =是方程37x +=的解,3q =是方程81539q +=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 知识框架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第4章 一元一次方程》4.1—4.2期末复习学案(1) 一、基础训练 1、 y 比它的4 3小7,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代数式6x 2-的值与0.5互为倒数,则列出方程为________ . 2、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4365=x ( ) (2)7x -5 ( ) (3)x x 367 1=-( ) (4)3x 2-7x+1=0( )(5)2x -y=1( ) (6)312=-x ( ) 3、 已知4x ax 2=-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__. 其中2、3两题用到的知识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 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其中表示未知数的式子还必须是整式。) 4、 写出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一元一次方程:①某个未知数的系数是1;②方程的解是3;这样的方程是 。 5、 若x=3是方程x 68a 4x 2+=-的解,则=a ________ 。 知识点:什么叫方程的解? 。 6. 若-9+x =63则x =______;若-2(x+1)=13,则x =______ ; 2 1323 x 的解为 ;若30%x =5则x =__ ;。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是 、 、 、 、 : 去分母时应该注意 ;去括号时应注意 ;移项时应该注意 ;将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 。 7. 若1x 2y 1 x y 21+=-=,,且0y 3y 21=-,则x=________,=+21y y ________. 8.若41m 2y x 3-与3n 23y x 2--是同类项,且0)n b 5.0(|m 2a |2=-+-,则b a n m +++的值为________。 二、例题推荐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练习(经典)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练习 1.若ax +b=0为一元一次方程,则__________. 2.当=m 时,关于字母x 的方程0112=--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 3.若9a x b 7 与 – 7a 3x –4 b 7是同类项,则x= . 4.如果()01122=+++-y x x ,则2 1x y -的值是 . 5.当=x ___时,代数式24+x 与93-x 的值互为相反数. 6.已知08)1()1(2 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 7.已知2-=x 是方程042=-+m x 的根,则m 的值是( ) A. 8 B. -8 C. 0 D. 2 8.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a ≠0),则ax +b =0的根为( ) A .1 B .-1 C .-1或1 D .任意数 9.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方程1223+=-x x ,移项,得;2123+-=-x x (B )方程()1523--=-x x ,去括号,得;1523--=-x x (C )方程2 332=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1=x (D )方程 15.02.01=--x x 化成.63=x 10.方程6 2123x x +=-去分母后可得( ) A 3x -3 =1+2x , B 3x -9 =1+2x , C 3x -3 =2+2x , D 3x -12=2+4x ; 11.如果关于x 的方程01231=+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3 1 B 、 3 C 、 -3 D 、不存在 12.若32,24,A x B x =-=+使A -B=8,x 的值是( ) A .6 B .2 C .14 D .18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练习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1)2x+5=5x-7 (2) 4-3(2-x)=5x (3)3(x-2)=2-5(x-2) (4) 2(x+3)-5(1-x)=3(x -1) (5) 3(1)2(2)23x x x +-+=+ (6) 3(2)1(21)x x x -+=-- (7) 2x =3x-1 (8) 2x -13 =x+22 +1 (9) 12131=--x (10) x x -=+3 8 (11) 12542.13-=-x x (12 ) 31 0.40.342 x x -=+

(13) 1111248x x x x -=++ (14) 3142125 x x -+=- 1512 (15)=-+x x 31 2121 (16)-=-x x (17) 3125724 3 y y +-=- (18) 57 6132 x x -=-+ (19) 143321=---m m (20) 5 2 221+-=--y y y (21)12136x x x -+-=- (22) 38 123 x x ---=

(23) 12(x-3)=2-12(x-3) (24) 35 .01 2.02=+--x x (25) 301.032.01=+-+x x (26) 29 6182+=--y y y (27) 223146x x +--= (28)124362 x x x -+--= (29) x x 23231423 =?? ? ???-??? ??- (30) 112[(1)](1)223x x x --=-

(31) 131(1)(2)24234x x ---= (32) 43(1)323322x x ?? ---=???? (33) 2139x -+= (34) )96(328213 5 127--=??? ??--x x x (35) 3)6(61)]6(31[21+-=---x x x x (36)x x 3221221413223=-?? ? ???+??? ??+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奥数)2-2-1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学生版

1、认识了解方程及方程命名 2、移项、系数、解方程、方程的解等名词的意思一定要让学生了解 3、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4、会解简单的方程 一、方程的起源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和方程组。例如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古代解方程的方法是利用算筹。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叫做方程。 《九章算术》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数学,将来争取为数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二、方程的重要性 方程作为一个小学数学的重要工具,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重点也是难点。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能用字母表示数字,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关系,所以学好方能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数论等较难专题有很大帮助。 三、相关名词解释 1、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 元a 次方程就是含有n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 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如:37x +=,71539q +=,222468m ?+=(),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4x =是方程37x +=的解,3q =是方程81539q +=的解, 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所以我们做方程的题时要先写“解”字,表示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开始,也就是开始“解方程”。 6、方程的能使方程左右两断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解方程的步骤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

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专题讲义(供参考)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一类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0ax b +=(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并且0a ≠) 知识点2、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1)定义: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0ax b a =≠的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b x a =。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根据方程的形式灵活地安排解题步骤,不必机械地生搬硬套。 二、典例精讲: 考点一、概念的考查 例1、(2011、鄂州训练题)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1)327x -=;(2)4812+=;(3)3x -;(4)230m n -=;(5)23210x x --=; (6)23x +≠;(7)251 x =+ 变式训练: 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53-+=;(2)317x -=;(3)0m =;(4)3x >;(5)8x y +=; (6)22510x x ++=;(7)2a b + 2、方程()110m 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 考点二、方程的解 例2、(2011、宜昌模拟)若关于x 的方程332x a x -= +的解是4x =,求2a a - 的值。 变式训练: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432x m -=的解是x m =,求m 的值。 考点三、等式的性质 例3、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如果,ay ax =那么y x = B 、如果y x =,那么y x -=-55 C 、如果,0=+b ax 那么a b x = D 、如果,2635-=-x x 那么1-=x ★变式赏析:由110.20.3x -=变形为1010123x -=的依据是( )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目录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鸡兔同笼问题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9、抽屉原理 10、定义新运算 11、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14、质数与合数 15、约数与倍数 16、余数及其应用 17、余数、同余与周期 18、数的整除 19、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20、分数拆分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22、完全平方数 23、比和比例 24、综合行程 25、工程问题 26、逻辑推理 27、立体图形 28、几何面积 29、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30、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1、浓度与配比 32、经济问题 33、简单方程 34、不定方程 35、循环小数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精心整理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_____________的______叫方程 注意:a.必须是等式b.必须含有未知数。 易错点:(1).方程式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3).方程中可以含多个未知数。 考法:判断是不是方程: 例:下列式子:(1).8-7=1+0(2). 1、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 (3)整式方程. 2、方程的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方程的同解原理(也叫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其中m≠0) 特别须注意: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如方程:-=1.6,将其化为:-=1.6。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区别开。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 形 步 骤 具体方法变形根据注意事项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 各个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 等式性质 2 1.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数线起到括号作用,去 掉分母后,如果分子是多项 式,则要加括号 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 去中括号,最后 去大括号 乘法分配 律、去括 号法则 1.分配律应满足分配到每一 项 2.注意符号,特别是去掉括 号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 项移到方程的一 边,不含有未知 数的项移到另一 边 等式性质 1 1.移项要变号; 2.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 到方程左边,其余项移到右 边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中的同类 项分别合并,化 成“b ax=”的形 式(0 ≠ a) 合并同类 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 数不变 未知数的系方程两边同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a, 得 a b x= 等式性质 2 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知识要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或,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哪些? x+2y=9 x 2 -3x=1 11=x x x 312 1 =- 2x=1 3x –5 3+7=10 x 2 +x=1 例2.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通过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________;-8x 3,853==+那么x (2)如果-1_x _________3,123=--=那么x x ; (3)如果;__________x ,52 1 ==那么x (4)如果________.3x ,3 2==那么y x 例3.解下列简易方程 1.5223-=+x x 2.4.7-3x=11 3.x x +-=-32.0 4.)3(4)12(3-=+x x

例4.解方程 1. 32243332=+--x x 2.142 3(1)(64)5(3)25 x x x --++=+ 3.21101211364x x x -++-=- 4.223 14615+=+---x x x x 5.003.002.003.0255.09.03.0=+---+x x x 6.8316 1.20.20.55 x x x +-+-=-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四年级奥数.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ABC级)

一、方程的起源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和方程组。例如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古代解方程的方法是利用算筹。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叫做方程。 《九章算术》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数学,将来争取为数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二、方程的重要性 方程作为一个小学数学的重要工具,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重点也是难点。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能用字母表示数字,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关系,所以学好方能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数论等较难专题有很大帮助。 三、相关名词解释 (1) 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 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 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 元a 次方程就是含有n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 项最高次数是a 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如:37x +=,71539q +=,222468m ?+=(),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4x =是方程37x +=的解,3q =是方程81539q +=的解, 知识框架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综合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 解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方程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 方程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linearequationinone)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方程”一词来源于我国古算术书《九章算术》。在这本着作中,已经会列一元一次方程。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把未知数和常数通过代数运算所组成的方程称为代数方程。在19世纪以前,方程一直是代数的核心内容。 详细内容 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性质 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解法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