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

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时数:两课时

开篇词: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理解

一、导入语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

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问:怎么做出来的:

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教师总结做题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

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学生交流,归纳)

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非死,则徙尔。

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此人力士。

2.被动句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①士卒多为用者②为予群从所得。

(3)没有语言标志,意义上表被动如:帝感其诚。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通常分为三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弗之怠。”

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

(2)定语后置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

上”“行者休于树”

“徐喷以烟”“屠惧,投以骨”

(4)主谓倒装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幸哉,今日也。”

4.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④省略介词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固定格式

如……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

以……为:把……当作。以虫草为林

……孰与……:……与……相比,谁……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无……乎:怎能不……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亦……乎:不是……吗不亦乐乎?

四、课堂检测

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句子停顿和断句

一、导入语

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

二、考题呈现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请学生总结刚才断句时感受。讨论划分

断句方略:

读文段,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中考文言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性文段——把握事件梗概、有那些人物等等。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大的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再让学生断句。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先请学生概括写了什么人物、故事梗概。(宋人、子罕;子罕拒受宝玉,以不贪为宝)

出示答案:宋人或得玉∕ 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三、知识梳理

1.抓主干

①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让学生看下面的例子)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名词为:马、胡、人

而做主语的是“马”和“人”,“胡”只能成为入的宾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是谓语,也可以根据谓语来判断句子成分,进而好断句。另外,表对话的动词如云、曰、谓、言等,我们可以在它后面直接断句。(例子略)

2.找虚词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3.辨句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4.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总结梳理断句注意点:

①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开。

②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

③利用多数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

④利用“问”“对”“曰”“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

⑤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语词,常在句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

四、巩固练习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答案如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划分句子停顿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读的内容在近几年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主要指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

二、尝试练习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今是何世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 故君子有不战

5.而乡邻之生日蹙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其一犬坐于前

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学生做,提出划分停顿注意点

三、知识梳理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问/今是何世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2.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3.“而”字后表示转折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和后边的词语存在修饰关系、顺接关系、并列关系,那么“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

4.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5.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后边要加以停顿。“俄而”“未

几”“先”“中”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①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

把“医之好治不病”和“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②的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

开”。

四、课堂训练(考题呈现)

例一、(云南省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例二、(济南课改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

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例三、(重庆北碚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A、C两项就错了。“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B项才对。

例四、(邵阳市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例五、(重庆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这里A、C、D三项为错。

例六、(山西课改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这里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小结: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五、作业

两本作业本上都无断句停顿的对应练习,建议各位老师可参考《文言文复习方略》p60挑选相关练习。

●文言语句翻译

文言文翻译仍然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文言语句,可能既有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运用,又有句式、活用等方面的特殊用法,因此,能够较好地综合检测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莫过于文言翻译题了,翻译题仍将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二、课前热身:

1.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学生翻译。

教师小结:这道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其中的“曩、吾、今、室”等词语需要用“从前、我、现在、家”等词语替换,“祖、居”等词语需要补充为双音词,后半句语序上也应作调整。正确的译文是:“从前与我祖父住在这里的,现在他们中十家剩下不到一家了。”

2.再看这两句: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让学生说说正确翻译的体会。

三、翻译方法指津:

①“对”:即“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尽量用直译,确保不漏译。

②“留”:即保留——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保留不变;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变。

③“换”:即替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将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④“删”:即删除——删去无意义的词(虚词居多)。

⑤“补”:即补充——补出文中所省略的或隐含的内容;将单音节词补充成双音节词。

⑥“调”:即调整——将文言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说话习惯调整过来。

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

四、考题呈现

①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②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韩信拜将(20XX年南通)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20XX年南通)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20XX年南通)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4.正确翻译注意点

(一)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

(二)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句中寻出考点:寻主要句式、特殊用法、关键词义。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三)避免常见的一些错误。常见错误主要有: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2)古义当今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

(3)字词翻译不到位。实词应尤其注意它的一词多义现象,挑选最恰当的一项进行翻译。虚词也应注意它的不同用法,尽量翻译准确、到位。

(4)随意增删句子的成分。在翻译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增删句子的成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应分清哪些是省略句,需要适当地添加成分;哪些是不需要翻译的语气词或辅助成分,可以不翻译,切不可随意增删。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五、课堂检测

【练习】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六、作业

中考范式复习p153 中2. “课堂拓展部分”《赵襄主学御》

●文意分析和语句默写

一、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有哪几类题型?

明确:四类题型:

(1)词语理解辨析(2)翻译句子

(3)文意分析(4)开放题型

下面着重从文意分析方面进行复习。我们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于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二、课前热身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讲诚信、结好邻邦、有错就改、善于纳谏(从文中所写三件事概括得出)

学生交流解题方法

三、考题呈现

完成中考范式复习p155一段

本段很典型地呈现了四种文言题型,3、4、5题属于文段内容的理解。6题属于启示类题目

解题方法:

①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②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③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 文段内容理解题解题思路:

(1)读懂每句每段。

(2)理清行文的思路,弄懂文本内容。

(3)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

(4)在相应文字区域中提取、筛选信息。

(5)整合信息,简洁作答。

●分析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题的解题思路:

(1)读懂每句每段。

(2)理清行文的思路,弄懂文本内容。

(3)揣摩文本主旨。

●文意分析题答题注意点:

第一点、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点、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点、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第四点、牢记“答在文中,不在脑中”:不要凭主观臆断,想当然,要多读文本。

第五点、解答启示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四、课堂训练

完成中考范式复习p159一段

五、作业

完成中考范式复习p160—161

2015高三语文文言文教学案15

新丰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阅读(十五) 编写:施信忠 【文言虚词】 六、且 (一)连词 1 ?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 ?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 ?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 ?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 “一面……一面……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副词 1 ?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 ?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七、若 (一)动词 译为“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织》) (二)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2 ?表近指,相当于“这” “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连词 1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2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 .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八、所 (一)名词 表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二)助词 1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2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九、为 (一)动词 1 .做,作为,当成,成为。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 .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 .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 .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对,向。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内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 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 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 (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2)有的文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当它们合在一起运用时,不必拆开解释。但是当它们单独使用时,意义是有区别

叶丽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叶丽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一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一 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两课。 2.掌握两课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迁移训练。 二、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两课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迁移训练。 三、复习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齐师.伐我望其旗靡. 衣食所安.小惠未徧. 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齐师败绩 .. 下视其辙.既克. 再.而衰彼竭.我盈. 肉食者鄙.谓.其妻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修.八尺余 期年 ..之后朝服.衣冠. 宫妇左右 .. 2.辨析词义。

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情 可以.一战 皆以.美于徐公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客从.外来 必以信. 小信.未孚 虽.不能察 虽.欲言,无可进者 战于.长勺 欲有求于.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与之.乘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之.蔽甚矣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登轼而.望之 而.形貌昳丽

3.划分停顿(划一处)。 可以一战 战于长勺 下视其辙 惧有伏焉 朝服衣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三)学生读课文和书下注释,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 (四)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伐崇为民 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予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予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 注释: 崇:又称有崇氏,相传在唐虞之时,为鲧之封国,在今河南嵩县。 崇侯虎:崇侯即崇国国君,虎为名。 父兄:古代君主对同姓臣子的敬称。 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这里泛指牲畜。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予.闻崇侯虎听狱 ..不中 毋伐.树木死无赦. 2.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宣.言曰:宣布 B. 不敬长老 ..:年老长辈 C. 唯为.民乃伐崇:为了,替 D. 毋动.六畜:杀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 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探寻金钥匙,打开阅读文言之门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近两年中考题的探究,归纳中考考点,熟悉常见的中考题型; 2、探究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掌握翻译实词、理解句意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如何寻找出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中考是一场战争,则我们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彼”就是知道考什么?怎么考?“知己”就是掌握有效的方法,从容答题。本节课我们就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出发点来探讨中考文言文的复习的有效策略。 (二)探究考题,归纳考点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下发的材料——我省10、11年的中考题,归纳考点。 金钥匙一:明确考点 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把握文意 概括要点、探究写法、领悟情感、评价人物 关键考点:文意把握: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 其中朗读节奏定为选择题,答题方法以后再讲,本节课重点讲实词理解,句子翻译。(三)细读题目,明确要求(熟悉题型) 比较两种题干设置语: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都强调了什么要求?要翻译语境含义(词不离句) 比较 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有什么不同的要求?上一句是要求意译,下一句是直译。 音译与直译也是两种方法:直译:字字句句落实。意译:基本意思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难以直译则用意译。

(四)认真解题,归纳方法 1、学生做题:文言文(一) 讨论做题方法。 2、学生做题:文言文(二) 讨论做题方法。 3、教师归纳:实词解释的方法: 夯实基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调用积累、语境推测、利用常识、联系成语、参考注释等翻译句子三个要求: 信(准确翻译)达(流畅表达)雅(语言优美) 翻译句子六种方法: 留:专用名词可保留不译。如国号、人名、地名、官职等。 补:补充被省略的成分。如:省略的主语等要补充。 删:删去不必要译的词。如:某些发语词、语气词等可不译。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妻子”换成“妻子子女”。 调:调换词序。如:倒装句要调换词序。 选:对一词多义的情况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4、学生运用方法完成文言文(三) (五)课后练习 2011、2010江西中考题 (六)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有这些钥匙在手,祝大家中考旗开得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高考二轮复习 0402 09:41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18个常考的文言虚词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躏相如列传》。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1

文言文重点翻译 文言文翻译练习,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一、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译: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 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二、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 学情分析: 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了解高考考试大纲。 2﹑通过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通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题DOC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题 考查的考点、题型: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2、评析人物、理解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3、文言句子断句。 (题型:要求用“/”线断开句子) 解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解题方法指导: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1)、要求:做到“信”、“达”、“雅”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步骤:解词——串意——顺意 (4)、方法:“增、删、调、补、留” 2、评析人物、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1)、读懂文章内容,从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方面描写去分析。(2)、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 (3)、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3、文言句子断句步骤、口诀 (1)、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2)、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2007年肇庆市文言文考题(不考课内文段)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10分)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①,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②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③。王翦行,请美田宅园地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④,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⑤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后王翦)大破荆军。 注释:①频阳: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富平东北。②荆兵:指楚国军队。 ③灞上:地名。④关: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⑤怚:通“粗”,粗暴。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自驰如频阳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B、①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②秦皇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C、①请美田宅园地甚众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①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②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9、从上面所选的文字来看,你认为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3分) 2008年肇庆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试题(既考课内又考课外)休①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②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节选自《资治通鉴》第213卷)注释:①休:姓韩,名休,朝中的一个大臣。②上:皇上。③萧嵩:朝中的一个大臣。 12、从这段文字看,皇上喜欢韩休这个大臣吗?为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13、用“/”为文中画波纹线的语句断句。(2分)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翻译》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文言文翻译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 2、掌握文言翻译方法以及翻译试题的解题得分技巧,不断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常见的文言翻译方法,反复练习以准确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文言翻译技巧的积累,提升自己的阅读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 加强文言翻译技巧的积累,提升自己的阅读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安全目标:上下学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加强练习,积累文言翻译经验,掌握记忆技巧。 (二)教学难点: 1、通过练习和总结,加强对文言翻译方法的积累,准确翻译,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总结归纳平时容易出错的文言翻译,集中进行反复记忆。 三、教学用具:课本、PPT、文字材料 四、学情分析: 文言文中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词切的特点。学生对课文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老师应给于肯定,并予以鼓励,这样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五、教学方法: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教学资源:PPT、文字资料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课前德育教育-----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及示例: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内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 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 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 (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2)有的文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当它们合在一起运用时,不必拆开解释。但是当它们单独使用时,意义是有区别的,例如“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两京赋》因以讽谏”中的“讽谏”就是“劝谏”的意思。但是在“于是舍人相与谏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谏”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单音词。“讽”是“委婉劝告”的意思,“谏”则是“直接劝说”。又如“沾湿”在“长夜沾湿何由彻”句中就是“湿”的意思,但在“儿女共沾巾”,“江州司马青衫湿”,“沾衣欲湿杏花雨”句中的“沾”和“湿”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词,表示“湿”的不同程度。 (3)联绵词“踌躇”、“踯躅”、“披靡”、“彷徨”、“仓庚”(鸟名),译音词“冒顿”、“大宛”、“大月氏”等是双音或多音单纯词,不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 Ⅱ.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 从数量上说实词远比虚词多,从理解、掌握的角度说也比虚词难。掌握实词的关键是词义。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 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5、06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而07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07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07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我统计了一下,07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那么,在国人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2008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 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 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 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5、06、0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 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 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明确自己该怎么答题! 今天,我们进行文言文复习的第一个专题:文言文的翻译。我仔细研读了在06、07 年中考结束后的宜昌市试卷分析,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言文翻译题有一定的选拔性,学生能得分多,但能得满分的不多。我们的中考试卷集结业和升学两重功能于一体,每一个想的高分的同学必须赢在选拔性的试题上。我们要的不是能得分,而是得满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教法: 1、启发引导法; 2、整理归纳法。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课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xx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xx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 释结合青岛xx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 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 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结合青 岛xx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 第 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愚公移山》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 表》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 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供参考)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左目右間,意思为从门缝中看,“窥视” (7)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题) “觐” 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9)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 (10)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二)、字音推断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小学文言文总复习练习教案

小学文言文总复习练习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九·文言文阅读 一.掌握文言翻译六种方法: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如:俗——庸俗辱——玷辱、侮辱 3.拆: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没有依靠;妻子:妻子儿女;如“在郡多有出息”中“出息”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有前途,有志气”的意思,而是文言文中的“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 5.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又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把“好事”调到“少年”之前。 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妻

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 3、遇到多义词时,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如、甚矣哉,为欺也! (2)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如、项王曰:“沛公安在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加强语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4)定语后置。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