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重要概念整理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重要概念整理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重要概念整理

数据结构:

一、重点知识点

1.了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概念,会求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了解线性表的概念,掌握线性表的顺序表示与链式表示;

3.掌握链表的增、删、查、改等基本操作;

4.理解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5.掌握循环队列的判空等基本操作;

6.掌握栈在括号匹配和递归中的应用;

7.了解数组的概念;

8.理解矩阵的压缩存储;

9.了解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10.掌握二叉树的遍历、线索二叉树等相关算法;

11.掌握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以及Huffman树;

12.了解图的基本概念;

13.理解图的的邻接矩阵法存储与邻接表法存储的类型定义;

14.掌握图的遍历算法;

15.掌握图的最小生成树算法、最短路径以及拓扑排序应用及算法;

16.了解查找的基本概念;

17.理解顺序查找方法与折半查找方法;

18.理解B树的概念与基本操作;

19.掌握散列表的概念、构造以及处理冲突的方法;

20.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

21.掌握几种排序算法;

22.理解几种排序算法性能优劣的比较;

二、重要概念

一、概述

1.数据: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2.数据元素: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3.数据项: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4.数据对象: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5.数据类型: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上一组操作的总称。、

6.时间复杂度:算法中所有语句在算法中重复执行的次数。

二、线性表

1.线性表: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2.顺序表: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从而使得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3.单链表:通过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来存储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

三、栈和队列

1.栈: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2.顺序栈: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一个指针指示当前栈顶的位置。

3.共享栈:利用栈底位置相对不变的特性,可以让两个顺序栈共享一个一维数据空间,将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置在共享空间的两端,两个栈顶向共享空间的中间延伸。

4.队列: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这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

5.循环队列:将顺序队列假想为一个环状的空间,即把存储队列元素的表从逻辑上看成一个环。

6.数组:是由n(n>1)个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构成的有限序列。

7.压缩存储:为多个值相同的元素只分配一个存储空间,对零元素不分配存储空

间。

8.特殊矩阵:具有许多相同矩阵元素或零元素,并且这些相同矩阵元素或零元素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的矩阵。

9.稀疏矩阵:矩阵元素个数s相对于矩阵中非零元素个数t来说非常多,即s>>t 的矩阵。

四、树和二叉树

(4)树:N个结点的有限集合.

(5)度:树中一个结点的子节点个数。

(6)叶子结点:度为0的结点。

(7)祖先结点:根A到结点k的唯一路径上的任意结点,称为k的祖先结点。

(8)二叉树:是n个结点的有限集合:(1)或者为空二叉树,即n=0;(2)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和两个互不相交的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组成。左右子树又分别为一棵二叉树。

(9)满二叉树:一棵高度为h,并且含有2h-1个结点的二叉树。

(10)完全二叉树:设一个高度为h,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高度为h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为1-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

(11)二叉排序树:一棵二叉树或者为空二叉树,或者是具有如下性质的二叉树: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小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左右子树又各是一棵二叉排序树。

(12)平衡二叉树:树上任一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不超过1。

(13)哈夫曼树:又称最优二叉树,在含有N个带权叶子结点的二叉树中,其中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

(14)前缀编码:没有一个编码是另一个编码的前缀。

(15)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从根节点到任意结点的路径长度与该结点上权值的乘积。

(16)树的路径长度:从根节点到每一个结点路径长度之和。

五、图

1.完全图:在无向图中,如果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则称该图为无向完全图。(有向/无向)

2.连通分量:无向图中的极大联通子图。

3.强连通图:在有向图中,若从顶点v到顶点w和从顶点w到顶点v之间都有路径,则称这两个顶点是强连通的。若图中任何顶点都是强连通的,这称此图为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类推之)

4.邻接矩阵:所谓邻接矩阵,就是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图中顶点信息,用一个二维数组存储图中边的信息,存储顶点之间邻接关系的二维数组成为邻接矩阵。

5.邻接表:适应于稀疏矩阵,可以画图描述。

6.生成树:包含图中全部顶点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

7.简单路径:在路径序列中,顶点不重复出现的路径称为简单路径。

8.简单回路:除第一个顶点和最后一个顶点之外,其余顶点不重复出现的回路。

9.有向树: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0,其余顶点的入度均为1的有向图。

10.最小生成树:对于一个带权连通无向图G=(V,E),生成树不同,每棵树的权也可能不同。设R为G的所有生成树的集合,若T为R中边的权值之和最小的那棵生成树,则T称为G的最小生成树。

11.Prim算法描述

12.Kruskal算法描述

13.最短路径:在带权图中,把从一个顶点V到图中其余人一个顶点Vi的一条路径(可能不止一条)上所有能路过边的权值之和定义为带权路径长度,把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那条成为最短路径长度。

14.Dijkstra算法求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描述

15.Floyd算法求个顶点间最短路径算法描述

16.有向无环图:一个有向图中不存在环。

17.拓扑排序:在图论中,由一个有向无环图的顶点组成的序列,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称为该图的一个拓扑排序。(1)每个顶点出现且只出现一次。(2)若顶点A在序列中排在顶点B的前面,则在图中不存在从顶点B到A的路径。18.关键路径:从源点到汇点的所有路径中,具有最大路径长度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

六、查找

1.查找:在数据集合中寻找满足某种条件的数据元素的过程。

2.查找表: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元素组成,用于查找的数据集合。

3.平均查找长度:在查找过程中,进行关键字的比较次数的平均值。

4.折半查找:适用于有序的顺序表,首先将给定值key与表中中间位置元素的关键字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返回该元素的存储位置,若不等,则所需查找的元素只能在中间元素以外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中。缩小范围,继续查找。

5.B树:即多路平衡查找树,B树中所有结点的孩子结点数的最大值称为B树的阶。

6.散列函数:一个把查找表中的关键字映射成该关键字对应的地址的函数。

7.散列表:根据关键字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建立了关键字和存储地址之间的一种直接映射关系。

8.装填因子:定义一个散列表的装满程度。

七、排序

1.算法的稳定性:如果待排序表中有两个元素R1,R2,其对应的关键字为key1=key2,且在排序前R1在R2前面,如果使用某一排序算法排序后,R1仍然在R2的前面,则称这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

2.希尔排序:先将待排序表分割成若干个形如L[i,i+d,i+2d,,,i+kd]的子表,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当整个表中元素已呈“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3.快速排序:基于分治的思想,假设划分算法已知,先对表进行划分,而后对两个表调用同样的排序操作。

4.选择排序:每一趟在后面n-i+1个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元素,作为有序子序列的第i个元素,知道第n-1趟做完,待排序列只剩1个,就不用再选了。

5.堆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将L[1...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的元素。

6.归并排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基数排序:采用多关键字排序思想,借助“分配”和“收集”两种操作对单逻

操作系统

一、重点知识点

1.了解几种不同的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批处理、分时、实时);

2.了解中断、异常以及系统调用等基本概念;

3.了解操作系统的目标与功能;

4.了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

5.理解进程与线程的比较;

6.掌握进程调度的几种算法;

7.理解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8.掌握死锁的概念、处理死锁的策略、死锁的预防、死锁的避免与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9.理解覆盖与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10.理解页式存储管理方式、段式存储管理方式以及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11.理解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12.理解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13.掌握几种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

14.理解抖动、工作集的概念;

15.理解文件、目录、目录结构等的概念;

16.理解文件的逻辑结构、目录结构;

17.理解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18.掌握磁盘调度算法;

19.理解磁盘的结构与管理;

20.了解I/0控制方式;

21.理解高速缓存与缓冲区的概念;

22.理解I/O调度的概念;

23.掌握SPOOLing技术的概念以及相关原理;

二、名词解析

一、操作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1.操作系统(OS):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它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的程序集合。

2.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通过终端同时共享一台主机,这些终端连接在主机上,用户可以同时与主机进行交互操作而互不干扰。

3.并发: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4.虚拟: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5.中断:也称为外中断,来自CPU执行指令以外的事件的发生,如设备发出的I/O 中断,表示设备输入/输出处理已经完成,希望处理机能够向设备发下一个输入/输出请求,同时让完成输入/输出后的程序继续运行。

6.异常:也称为内中断,指源自CPU执行指令内部的事件,如程序的非法操作码,地址越界,算术溢出,虚存系统的却也以及专门的陷入指令等引起的事件。

7.系统调用:用户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些子功能,系统调用可以被看做是特殊的公共子程序。

8.特权指令:指有特殊权限的指令,这类指令只能用于操作系统或其它系统软件,不直接提供给用户使用,只能运行在核心态下。

9.访管指令:一条可以在用户态下执行的指令。

10.访管中断:在用户程序中,因要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有意识的使用访管指令,从而产生一个中断时间,将操作系统转换为核心态的中断。

二、进程管理

六、进程: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七、进程控制块: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将程序变成可并发执行的进程。

八、调度:实现进程的并发执行。

九、线程:线程是程序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进程内一个相对独立的、可调度的执行单元,是系统独立调度和分派CPU的基本单位,运行中的程序的调度单位。(这是百度上的概念,王道上没有终结,言之合理即可)

十、作业调度:即高级调度,按一定原则从外存上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中挑选一

个(或多个)作业,给他们分配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必要的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进程,以使他们获得竞争处理机的权利。

十一、中级调度:即内存调度,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十二、进程调度:即低级调度,按照某种方法和策略从就绪队列中选取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

十三、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

十四、原语:完成某种功能且不被分割不被中断执行的操作序列,通常可以由硬件来实现完成不被分割执行特性的功能。

十五、管程:由一组数据以及定义在这组数据之上的对这组数据的操作组成的软件模块。

十六、死锁: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

十七、饥饿:进程在信号量内无穷等待的情况。

十八、银行家算法(尝试描述)

三、内存管理

1.静态链接:在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他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状态,以后不再拆分。

2.装入时动态链接:将用户程序编译后说得到的一组目标模块,在装入内存时,采用边装入边链接方式。

3.运行时动态链接:对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实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他进行链接。

4.逻辑地址空间:面向用户和程序员的地址空间。

5.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中物理单元的集合,是地址转换的最终地址,进程在运行时执行指令和访问数据组以后都用通过物理地址来存取主存。

6.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的次序链接。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7.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形成分区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

8.最坏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以容量递减的次序链接,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

闲分区。

9.循环首次适应算法: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来,分配内存时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继续查找。

10.块表:用来存放当前访问的若干页表项,以加快地址转换的过程的一种具有并行查找能力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11.虚拟设备:通过某种虚拟技术,将一台物理设备变换成若干台逻辑设备,从而实现多个用户对该物理设备的同时分享。

12.SPOOLING技术:被称作假脱机操作,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利用多道程序技术模拟脱机输入时和输出时的外围控制机的功能。

13.最佳置换算法:选择以后永不使用的页面将其淘汰。

14.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选择最近最长时间未被访问过的页面予以淘汰。

15.Belady异常:采用FIFO算法时,如果对一个进程未分配它所要求的全部页面,有时就会出现分配的页面数增多但缺页率反而提高的现象。

16.CLOCK算法:为每个页设置一位访问位,再将内存中的所有页面通过链接指针链成一个循环队列,当某页被访问时,其访问位由硬件置1,然后顺序检查循环队列中的各个页,如果其访问位为0,就选择该页换出并将替换指针指向下一个页面,若访问位为1,则将其置为0,并继续向下查找。

17.改进型CLOCK算法:从上一次位置开始扫描,首先寻找未被访问和修改的页面。

14.驻留集:某段时间间隔内,进程要访问的页面的集合。

15.抖动:页面置换算法选择不当,造成的频繁的页面调度行为。

四、文件管理

1.文件: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2.文件系统:操作系统中与文件管理有关的那部分软件,以及被它们管理的文件和文件属性的集合。

3.数据项:文件系统中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分为基本数据项和组合数据项。

4.记录:一组相关的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

5.文件目录:为实现“按名存取”,必须建立文件名与辅存空间中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数据结构称为文件目录。

6.目录项:文件控制块与文件一一对应,而其中的每一个文件控制块被称为目录项。

7.目录结构:文件目录的组织方式,它将直接关系到文件的存取速度以及文件的共享性和安全性。

8.寻道时间:活动头磁盘在读写信息前,将磁头移动到制定磁道所需要的时间。

9.延迟时间:磁头定位到某一磁道的扇区所需要的时间。

10.SCAN算法:即电梯调度算法,在磁头当前移动方向上选择与当前磁头所在磁道距离最近的请求作为下一次服务的对象。

11.C-SCAN算法:在扫描算法的基础上规定磁头单向移动来提供服务,回返时直接快速移动至始端而不服务任何请求。

操作系统 习题答案(中文版)

操作系统概第七版中文版习题答案(全) 1.1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这种情况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 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在专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之。 答:a.窃取或者复制某用户的程序或数据;没有合理的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外围设备)b.应该不行,因为人类设计的任何保护机制都会不可避免的被另外的人所破译,而且很自信的认为程序本身的实现是正确的是一件困难的事。 1.2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举在下列的环境中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格的管理。(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答:(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内存和CPU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内存和CPU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内存资源 1.3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或单用户工作站更好? 答: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的用户较少时,任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很快,分时系统有意义。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的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的解决。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同一时间有许多另外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且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的运行时,以及当个人计算机的性能能够充分的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的满意时,个人计算机是最好的,。 1.4在下面举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b)实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 答:对于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和分时系统。对于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不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的。 1.5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之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答: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且I/O可以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与剩下的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且I/O也只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这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和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的运行程序和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规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集群系统与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么?两台机器属于一个集群来协作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求是什么? 答: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并分布于整个集群来完成计算任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组成的单一的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的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的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进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的存储空间。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的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的状态必须被复制,并且要持续的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故障处理的功能。 1.7试区分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 system)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与对等系统(peer-to-peer)模型 答: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可以由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角色被区分。在这种模型下,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服务器满足这种请求。对等系统(peer-to-peer)模

(完整版)非常实用的数据结构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概论 数据就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的载体。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 数据结构的定义: ·逻辑结构:从逻辑结构上描述数据,独立于计算机。·线性结构:一对一关系。 ·线性结构:多对多关系。 ·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顺序存储结构:如数组。 ·链式存储结构:如链表。 ·索引存储结构:·稠密索引:每个结点都有索引项。 ·稀疏索引:每组结点都有索引项。 ·散列存储结构:如散列表。 ·数据运算。 ·对数据的操作。定义在逻辑结构上,每种逻辑结构都有一个运算集合。 ·常用的有: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结构类型:由用户借助于描述机制定义,是导出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是抽象数据的组织和与之的操作。相当于在概念层上描述问题。 ·优点是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实现了信息隐藏。 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设计一个好的算法。算法取决于数据结构。 算法是一个良定义的计算过程,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并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出。 评价算法的好坏的因素:·算法是正确的; ·执行算法的时间; ·执行算法的存储空间(主要是辅助存储空间); ·算法易于理解、编码、调试。 时间复杂度:是某个算法的时间耗费,它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的函数。 渐近时间复杂度:是指当问题规模趋向无穷大时,该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数量级。 评价一个算法的时间性能时,主要标准就是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 算法中语句的频度不仅与问题规模有关,还与输入实例中各元素的取值相关。 时间复杂度按数量级递增排列依次为:常数阶O(1)、对数阶O(log2n)、线性阶O(n)、线性对数阶O(nlog2n)、平方阶O (n^2)、立方阶O(n^3)、……k次方阶O(n^k)、指数阶O(2^n)。

《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试题.doc

谢谢阅读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时间复杂度为()。 int fun( int n) { if( n = = 1 ) return 1; return n * fun( n - 1 ); } A.O( 2n ) B.0(nlogn) C.0(n2) D.O(n) 2.下列排序算法中,平均时间复杂度最小的是()。 A.归并排序B.起泡排序 C.简单选择排序 D.直接插入排序 3.关于线性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采用顺序存储时,随机存取的时间复杂度是O(1) B. 采用链式存储时,随机存取的时间复杂度是O(1) C. 采用顺序存储时,其存储地址一定是不连续的 D. 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存储地址一定是不连续的 4.往队列中输入序列{1,2,3,4},然后出队1个数字,则出队的数字是()。 A.4 B.3 C.1 D.不确定 5.往栈中输入序列{1,2,3,4},然后出栈1个数字,则出栈的数字是()。 A.4 B.3 C.1 D.不确定 6.假设二叉排序(查找)树上有n个节点,树的高度为h,则查找的平均 时间复杂度是()。 A.O( n ) B.0(nlogn) C.0(logn) D.O(h) 7.有10个节点的无向图,至少需要多少条边才能成为一个连通图()。 A.5 B.45 C.9 D.10 8.关于邻接矩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向图的邻接矩阵不一定是对称矩阵 B.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不一定是对称矩阵 C.若图G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则G不一定是无向图 D.若图G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则G不一定是有向图 9.折半查找算法中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 A.O( n ) B.0(nlogn) C.0(logn) D.O(n2) 谢谢阅读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翻译版高等教育出版郑扣根译

·1.1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这种情况 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 在专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之。 Answer:a.窃取或者复制某用户的程序或数据;没有合理的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外围设备)b.应该不行,因为人类设计的任何 保护机制都会不可避免的被另外的人所破译,而且很自信的认为程序本身的 实现是正确的是一件困难的事。 1.2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举在下列的环境中 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格的管理。(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b)与服 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Answer: (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内存和CPU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内存和CPU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 内存资源 1.3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或单 用户工作站更好? Answer: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的用户较少时,任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很快, 分时系统有意义。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的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的解决。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同一时间有许多另外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且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的运行时,以及当个人计算机的性能能够充分的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的满意时,个人计算机 是最好的,。 1.4在下面举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 (b)实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Answer:对于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 和分时系统。对于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不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的。 1.5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之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 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Answer: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且I/O可以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与剩下的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且I/O也只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这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和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的运行程序和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规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集群系统与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么?两台机器属于一个集群来协 作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求是什么? Answer: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并分布于整个集群来完成计 算任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组成的单一的 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的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的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进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的存储空间。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的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的状态必须被复制,并且要持续的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故障处理的功能。 1.7 试区分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 system)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与对等系统(peer-to-peer)模型

数据结构学习总结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学习总结 2010年 5月 17日 班级:08计本(2)班姓名:谷敏敏学号:0804012023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经过十几周的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程也已经接近尾声。通过学习、实验,我们明白“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是我们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重要之处不言而喻,所以,对于这门课大家也是比较认真投入的,学的也是比较尽心。当然这还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不少的实验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本学科的知识内容的概括、总结可如下所示: 1.第一章中是介绍的本学科的的一些基础、相关概念,如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类型 以及数据结构的定义。其中,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集合。逻辑 结构分为四类:集合型、线性、树形和图形结构,数据元素的存储结构分为:顺序 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四类。紧接着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数据运算。 最后着重介绍算法性能分析,包括算法的时间性能分析以及算法的空间性能分析。 2.第二章具体地介绍了顺序表的概念、基本运算及其应用。基本运算有:初始化表、 求表长、排序、元素的查找、插入及删除等。而关于元素查找方法课本例举了多种 方法,有:简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和分块查找。排序方法有:直接插入排序、希 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及归并排序等。最后介绍了顺序串的 概念以及字符处理问题,其重点核心内容在于串的模式匹配。 3.第三章介绍的是链表及其应用,链表中数据元素的存储不一定是连续的,还可以占 用任意的、不连续的物理存储区域。与顺序表相比,链表的插入、删除等功能是不 需要移动元素的,只需变化指针的取向即可,算法简单快捷,。链表这一章中介绍 了链表的节点结构、静态与动态链表的概念、链表的基本运算(如求表长、插入、 查找、删除等)、单链表的建立(头插法和尾插法)以及双向循环链表的定义、结 构、功能和基本算法。 4.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关于堆栈和队列的介绍与应用。堆栈与队列是两种运算受限制的 线性结构。其基本运算方法与顺序表和链表运算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堆栈须遵 循“先进后出”的规则,对堆栈的操作只能在栈顶进行;而队列要遵循“先进先 出”的规则,课本中列出了两种结构的相应的基本算法,如入栈、出栈、入队、出 队等。在介绍队列时,提出了循环队列的概念,以避免“假溢出”的现象。同时, 对于其应用也分别讲述了如括号匹配问题等。 5.第六章介绍了特殊矩阵和广义表的概念与应用。其中,特殊矩阵包括对称矩阵、三 角矩阵、对角矩阵和稀疏矩阵等,课本中分别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存储结构。稀疏矩 阵的应用包括转置和加法运算等。最后介绍了广义表的相关概念及存储结构,关于 关于广义表的应用有:m元多项式的表示问题。 6.第七章是关于二叉树及其应用。在介绍有关概念时,提到了二叉树的性质以及两种 特殊的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和满二叉树。接着介绍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以 及生成算法。重点介绍二叉树的遍历算法(递归算法、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非递 归算法)和线索二叉树。二叉树的应用:基本算法、哈弗曼树、二叉排序树和堆与 堆排序。本章为本课程重点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操作系统概论重点整理2017(2017年张琼声版)

操作系统概论-02323(2017年张琼声版本) 第1章操作系统简介 1.1什么是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软件,是不同程序代码、数据结构、初始化文件的集合,可执行。 操作系统是提供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并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并且通过这个接口使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简单、高效。 接口是两个不同部分的交接面。接口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计算机的所有功能最终都是由硬件的操作来实现的,计算机屏蔽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 (2)操作系统完成的两个目标: 1)与硬件相互作用,为包含在所有硬件平台上的所有底层可编程部件提供服务; 2)为运行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即用户程序)提供执行环境。 现代计算机特点是支持多任务,一方面保证用户程序的顺利执行,另一方面使计算机系统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高性能。 (3)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1.2操作系统的发展 1)无操作系统 2)单道批处理系统 3)多道程序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 4)微机操作系统 5)实时操作系统 6)嵌入式操作系统 7)物联网操作系统 1.2.1无操作系统阶段: 电子管,无存储设备,第一台: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尼阿克」 单道批处理系统: 晶体管,磁性存储设备,内存中有一道批处理作业,计算机资源被用户作业独占。 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作业量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 特点: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优点:减少了等待人工操作的时间 缺点:CPU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1.2.3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终端)。 特点: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复杂性。 优点:能够使CPU和内存IO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缺点:系统平均周转时间长,缺乏交互能力。 1.2.4微机操作系统: 第一台Intel公司顾问GaryKildall 编写的CP/M系统,是一台磁盘操作系统,用于Intel8080. 1.2.5操作系统特点 (1)分时系统: 特点:多路性、及时性、交互性、独立性。 优点:提供了人机交互,可以使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分享主机。 缺点:不能及时接收及时处理用户命令。 (2)实时操作系统(用户实时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 实时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的自动控制、海底探测、智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 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采取多级容错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3)操作系统产品: 1)主机操作系统(批处理、事务处理(银行支票处理或航班预订)、分时处理) 2)微机操作系统 3)服务器操作系统 4)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 1.3操作系统的特征 现代操作系统都支持多任务,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特征。 (1)并发: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资源共享两种方式:互斥共享,同时共享; (3)虚拟: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

数据结构概念名词解释大全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也称节点(node)或记录(record)。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项:有独立含义的数据最小单位,也称域(field)。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根据数据元素间关系的基本特性,有四种基本数据结构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一个的关系。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的关系。 图状结构或网状结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个对多个的关系。 逻辑结构:抽象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算法设计) 物理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算法实现) 存储结构分为: 顺序存储结构: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链式存储结构: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表示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算法: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 算法设计的原则或要求: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 衡量算法效率的方法:事后统计法和事前分析估算法。 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和 f(n) 的增长率相同,则可记作:T (n) = O(f(n)),称T (n) 为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 算法运行时间的衡量准则:以基本操作在算法中重复执行的次数。 栈: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线性表。入栈:插入元素的操作;出栈:删除栈顶元素的操作。队列:只能在队首进行删除、队尾进行插入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叫队尾,删除的一端叫队头。串: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空串:零个字符的串;长度:串中字符的数目; 空串:零个字符的串;子串:;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位置:字符在序列中的序号;相等:串的值相等;空格串:由一个或多个空格组成的串,空格串的长度为串中空格字符的个数。

考研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与历史

考研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与历史 (总分:2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12,分数:12.00) 1.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 1。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原语操作) 原语操作的英文名称为Atomic Operation,有时也称为原子操作。原子在很长时间内被人类认为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因此它引申的意思为不可分割或不可中断。原语操作是操作系统提供并发的基础。 2.UNIX操作系统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 1和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外壳(Shell))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内核(Kernel)) 操作系统的实体通常称为内核,它包括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构件,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这些功能构件并不能直接被一般用户使用。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设计者还为操作系统覆盖了一层外壳,用户通过外壳与操作系统打交道。这个壳可以看成是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3.特权指令能在 1下执行,而不能在 2下执行。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内核态(Kernel Mode)、用户态(user Mode)) 顾名思义,特权指令具有特权,这个特权就是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权力。与此相对的是非特权指令,此种指令不能随意访问计算机的资源。操作系统为了实现特权和非特权指令而设计了内核态和用户态。凡是在内核态下执行的指令都是特权指令,在用户态下执行的指令都是非特权指令。 4.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两类接口:一类是 1,另一类是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命令级接口(command Interface)、程序级接口(Programming Interface)) 对操作系统的使用有两种方式:直接向操作系统发出命令;编程序调用操作系统服务。前一种接口是所谓的命令接口,通过操作系统的壳实现;后一种接口是程序接口,通过操作系统调用(System call)和程序语言库函数实现。 5.分时系统中 1是衡量分时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响应时间指的是在提交任务后,等待系统做出回应的时间。在分时系统下,多个用户分时共享同一个系统。每个用户在用完自己的分时时间段后需要等待别的用户用完它们的分时时间段,这个等待就是用户对系统的最直观感受,等待时间越长,用户感受越差。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和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管理(Management))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魔幻(Illusion)) 管理指的是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磁盘、各种表格和数据结构、软件原语等,以保证这些资源在不同用户或程序之间合理分配和使用。魔幻指的是将少变多,难变易,丑变美,如将单CPU通过进程模型虚拟成多个CPU,将有限内存通过虚存变为容量巨大的逻辑内存。 7.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的单位是 1,而处理机调度的单位是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进程(Process))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线程(Thread)) 在操作系统早期,调度单位和资源分配单位均是进程。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线程作为进程中的一个指令执行序列而成为调度的单位。在线程模型下,进程并不运行,系统执行的是线程。 8.在操作系统中,一种用空间换取时间的资源转换技术是 1。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缓冲技术(Buffering)) 通过提供缓冲区(Buffer),可以让速度慢的设备与速度快的设备进行沟通与协作。 9.为实现CPU与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系统引入了 1硬件机制。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断(Interrupt)) 在中断机制下,CPU在发出10命令后即继续执行别的任务。外部设备在完成10后便通过中断告诉CPU,CPU 通过响应中断来处理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

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试题

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试题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数据结构部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①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②完全二叉树中,若一个结点没有左孩子,则必是树叶。() ③关键路径是AOE网络中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 ④顺序存储法适用于存储结构为顺序或链式存储的线性表。() ⑤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如果叶子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2 = n0 - 1。() ⑥快速排序是一种属于选择排序类的方法,时间效率较高。() ⑦数组的常见操作有存取、修改、删除、插入。() ⑧若非空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个子结点,且左子树的根小于根结点,右子树的根不小于根结点,则是二叉排序树。() ⑨将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根结点没有左子树。() ⑩在一般情况下,处理冲突方法相同的哈希表,其平均查找长度依赖于哈希表的装填因子。() 二、选择和填空 1.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即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向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 一个新元素时,需向后移动______个元素。 A. n-i B. n-i+1 C. n-i-1 D. i 2.在含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中,零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__。 3.某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第一个元素,则采用 ________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 B.仅有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 双向循环链表 D.仅有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4.若构造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最坏的情况下其深度不会超过________。 A.n/2 B.n C.(n+1)/2 D.n+1 5. 对有18个元素的有序表A[1]~A[18]作二分查找,则查找A[3]的比较序列的下标为______。 A.1,2,3 B. 9,5,2,3 C. 9,5,3 D. 9,4,2,3 6. 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______________。 for (i=0; i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习题答案(中文版)完整版

1.1 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这种情况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在专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之。 Answer:a.窃取或者复制某用户的程序或数据;没有合理的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外围设备)b.应该不行,因为人类设计的任何保护机制都会不可避免的被另外的人所破译,而且很自信的认为程序本身的实现是正确的是一件困难的事。 1.2 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举在下列的环境中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格的管理。(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Answer: (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内存和CPU 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内存和CPU 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内存资源 1.3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或单用户工作站更好? Answer: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的用户较少时,任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很快,分时系统有意义。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的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的解决。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同一时间有许多另外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且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的运行时,以及当个人计算机的性能能够充分的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的满意时,个人计算机是最好的,。 1.4 在下面举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b)实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 Answer:对于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和分时系统。对于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不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的。 1.5 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之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Answer: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且I/O 可以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与剩下的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且I/O 也只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这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和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的运行程序和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规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 集群系统与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么?两台机器属于一个集群来协作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求是什么? Answer: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并分布于整个集群来完成计算任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 组成的单一的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的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的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进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的存储空间。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的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的状态必须被复制,并且要持续的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故障处理的功能。

C语言版数据结构知识点汇总

引言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一般步骤: 一般来说,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从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一个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最后编出程序进行测试调整知道的到最终解答。寻求数学模型的实质就是分析问题,从中提取操作的对象,并找出这些操作对象之间含有的关系,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加以描述。 三种经典的数学模型 图书书目自动检索系统——线性关系 博弈问题——树 城市道路问题——图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 简单的解释: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间的联系有逻辑关系、存储联系,通常的数据结构指的是逻辑结构。 前面提到的三种经典的数学模型体现了数据结构的基本结构,数据结构通常有如下四种关系:(1)集合结构 (2)线性结构 (3)树形结构 (4)图状结构 ☆ 线性表(一) N 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 当需要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插入一个数据元素时,需要顺序移动后续的元素以“腾”出某个合适的位置放置新元素。删除元素呢? ☆ 线性表(二) 链式存储 插入新元素的时候只需要改变指针所指向的地址。 ☆ 二维数组与线性表 如果某一线性表,它的每一个数据元素分别是一个线性表,这样的二维表在数据实现上通常使用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的一个形象比喻—— 多个纵队形成的方块 m * n ☆ 数组地址计算问题 题目描述:已知N*(N+1) / 2个数据,按行的顺序存入数组b[1],b[2],…中。其中第一个下标表示行,第二个下标表示列。若aij (i>=j ,j=1,2,…,,n)存于b[k]中,问:k,i,j 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给定k 值,写出能决定相应i,j 的算法。 具体问题 数学 模型 算法 编程、调试 得到答案

考研_计算机_操作系统_操作系统概念总结

操作系统概念背诵 一、进程管理 1.进程管理的功能 ①进程控制 ②进程同步 ③进程通信 ④进程(线程)调度 2.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3.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4.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5.进程的定义 ①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②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③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④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6.进程的基本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结构特征(程序+数据+PCB) 7.进程的状态 三态:就绪状态、运行状态、阻塞状态。 五态:活动就绪、静止就绪、活动阻塞、静止阻塞、运行。 8.进程控制块(PCB)的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9.临界区: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叫做临界区。 10.同步机制必须遵循的原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1.P,V操作的定义 P(S):S=S?1; 若S≥0,则当前进程继续运行; 若S<0,则将当前进程插入到S的等待队列中去。 V(S):S=S+1; 若S>0,则当前进程继续运行; 若S≤0,则从S的等待队列中移出一个进程放到就绪队列中去。 12.信号量的物理意义 S=?n时,表示有n个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当前已有进程在临界区中访问临界资源; S=0时,表示不允许任何进程进入临界区,当前已有进程在临界区中访问临界资源; S=n时,表示临界区是空闲的,该类资源的可用数目为n,可以有n个进程访问该类资源。 13.高级通信机制有: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4.线程的定义: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是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是程序内部一个单一的顺序控 制流。 15.引入进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多个程序并发执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16.引入线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程序并发执行时的时空开销,使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 17.进程的基本属性

831-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

《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科目考察的内容包括《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并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数据结构75分 操作系统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数据结构 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算法题: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2.操作系统 三、考查范围 数据结构 一、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 绪论 数据结构的概念;基本概念与术语;算法的概念,算法的特性,以及算法设计的要求,算法效率的度量。 2. 线性表 线性表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方式以及两种不同的实现方法:表空间的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线性表的链式存储方式的实现;链表与顺序表的相似及不同之处,优缺点比较,各自适用的场合;线性表的各种实现方式能够实现指定的操作。 3.栈和队 栈、队列的定义及其相关数据结构的概念,包括:顺序栈,链栈,共享栈,循环队列,链队列等;栈与队列插入删除操作的特点;栈和递归的关系;栈和队列各种实现方式。 4. 串 串的基本概念,朴素的模式匹配算法。 5.数组 数组的定义;数组的存储,行序和列序;特殊矩阵的定义;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6.树和二叉树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答案(含编程代码)

solutions to the exercises Chapter 1 1.1 In a multiprogramming and time-sharing environment, several users share the system simultaneously. This situation can result in various security problems. a. What are two such problems? b. Can we ensure the same degree of security in a time-shared machine as in a dedicated machine? Explain your answer. Answer: a. Stealing or copying one’s programs or data; using system resources (CPU, memory, disk space, peripherals) without proper accounting. b. Probably not, since any protection scheme devised by humans can inevitably be broken by a human, and the more complex the scheme,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o feel confident of its correct implementation. 1.2 The issu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shows up in different forms in different types of operating systems. List what resources must be managed carefully in the following settings: a. Mainframe or minicomputer systems b. Workstations connected to servers c. Handheld computers Answer: a. Mainframes:memory and CPU resources, storage, network bandwidth. b. Workstations: memory and CPU resouces c. Handheld computers: power consumption, memory resources. 1.3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would a user be better off using a timesharing system rather than a PC or single-user workstation? Answer: When there are few other users, the task is large, and the hardware is fast, time-sharingmakes sense. The full power of the system can be brought to bear on the user’s problem. The problemcan be solved faster than on a personal computer. Another case occurs when lots of other users need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A personal computer is best when the job is small enough to be executed reasonably on it and when performance is sufficient to execute the program to the user’s satisfaction. 1.4 Which of the functionalities listed below need to be support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following two settings: (a) handheld devices and (b) real-time systems. a. Batch programming b. Virtual memory c. Time sharing Answer: For real-time systems, the operating system needs to support virtual memory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7-9章课后题答案(中文版)

7.1 假设有如图7.1所示的交通死锁。 a.证明这个例子中实际上包括了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b.给出一个简单的规则用来在这个系统中避免死锁。 a.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互斥;(2)占有并等待;(3)非抢占;(4)循环等待。 互斥的条件是只有一辆车占据道路上的一个空间位置。占有并等待表示一辆车占据道路上的位置并且等待前进。一辆车不能从道路上当前的位置移动开(就是非抢占)。最后就是循环等待,因为每个车正等待着随后的汽车向前发展。循环等待的条件也很容易从图形中观察到。 b.一个简单的避免这种的交通死锁的规则是,汽车不得进入一个十字路口如果明确地规定, 这样就不会产生相交。 7.2 考虑如下的死锁可能发生在哲学家进餐中,哲学家在同个时间获得筷子。讨论此种情况下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的设置。讨论如何在消除其中任一条件来避免死锁的发生。 死锁是可能的,因为哲学家进餐问题是以以下的方式满足四个必要条件:1)相斥所需的筷子, 2 )哲学家守住的筷子在手,而他们等待其他筷子, 3 )没有非抢占的筷子,一个筷子分配给一个哲学家不能被强行拿走,4 )有可能循环等待。死锁可避免克服的条件方式如下: 1 )允许同时分享筷子, 2 )有哲学家放弃第一双筷子如果他们无法获得其他筷子,3 )允许筷子被强行拿走如果筷子已经被一位哲学家了占有了很长一段时间4 )实施编号筷子,总是获得较低编号的筷子,之后才能获得较高的编号的筷子。 7.3 一种可能以防止死锁的解决办法是要有一个单一的,优先于任何其他资源的资源。例如,如果多个线程试图访问同步对象A?…E,那么就可能发生死锁。(这种同步对象可能包括互斥体,信号量,条件变量等),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第六个对象来防止死锁。每当一个线程希望获得同步锁定给对象A???E,它必须首先获得对象F的锁.该解决方案被称为遏制:对象A???E的锁内载对象F的锁。对比此方案的循环等待和Section7.4.4的循环等待。 这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它产生过大的范围。尽可能在狭隘的范围内定义死锁政策会更好。 7.4 对下列问题对比循环等待方法和死锁避免方法(例如银行家算法): a.运行费用 b.系统的吞吐量 死锁避免方法往往会因为追踪当前资源分配的成本从来增加了运行费用。然而死锁避免方法比静态地防止死锁的形成方法允许更多地并发使用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死锁避免方案可以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7.5 在一个真实的计算机系统中,可用的资源和进程命令对资源的要求都不会持续很久是一致的长期(几个月)。资源会损坏或被替换,新的进程会进入和离开系统,新的资源会被购买和添加到系统中。如果用银行家算法控制死锁,下面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