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程序(检验检测机构)

抽样程序(检验检测机构)

1.目的

为了保证检测行为的科学、公正,对抽样行为进行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抽样全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业务室负责抽样的组织及样品的管理;

3.2抽样人员负责实施抽样。

4.工作程序

4.1下列情况应进行抽样检测:

4.1.1产(商)品监督检查;

4.1.2批量产(商)品的仲裁检验,委托检验;

4.1.3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中规定必须抽样;

4.1.4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要求抽样;

4.1.5客户要求抽样的。

4.2抽样应由至少两名本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必要时应有监督人员,抽样人员必须工作认真、遵纪守法、持公正立场,严守样品及相关信息的秘密。

4.3抽样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包括:

4.3.1标准规定的方法;

4.3.2政府指令性任务规定的方法;

4.3.3委托方提供的方法;

4.3.4合同约定的方法;

4.3.5当上述方法不存在时,抽样人员应在抽样开始前,选择或制定相应的方法,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必要时征得委托方同意。

4.4抽样准备

4.4.1抽样人员熟悉抽样方法,领取抽样封签、抽样单,准备抽样依据文件和身份证件;

4.4.2抽样人员准备、检查抽样器具、样品容器,实验室做好交通安排等后

抽样管理程序52965

抽样管理程序52965

抽样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须对抽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抽样计划的制定、样品的抽取过程。 3 程序 3.1 抽样计划的制定 3.1.1质量负责人根据公司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要求,编制抽样方案和计划。 3.1.2质量负责人按照年度计划和中烟质量管理相关规定,适时组织开展、实施抽样工作。 3.1.3质量负责人适时组织编制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包括抽样对象、数量、抽样依据、抽样目的、抽样人员、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3.2 抽样方法的确定 3.2.1抽样方法一般采用国家、行业标准方法,也可以采用经过实验室验证的方法。 3.2.2委托检验合同(协议书)包含抽样时,应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法和计划)。 3.2.3若已规定的抽样方法时,其抽样方法经确认后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如无规定的应按相应产品工艺标准或方法中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 3.2.4 当抽样涉及到无规定的方法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应符合科学性,并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制订,制订的抽样方法应按《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并经客户同意。 3.3 下达抽样任务 3.3.1样品管理员根据工作计划和方案下达抽样清单,通知抽样人员进行抽样,抽样人员根据清单内容,填写抽样相关的资料,准备已盖章的抽样单、封样单、文件复印件等。 3.3.2抽样人员应具备足够能力,应明确抽样程序和要求,掌握抽样方法,抽样工作应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实施。

3.3.3对非日常性抽样或抽样有特殊要求的,必要时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对抽样人员进行学习或培训。 3.4 抽样的实施 3.4.1 抽样人员接到抽样通知后,应熟悉和了解抽样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并携带有关资料进行抽样。 3.4.2 抽样人员在现场抽样时应严格按抽样方法和程序进行,应保证所抽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3.4.3 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应逐项如实、详细、清晰地填写抽样记录。 3.4.4若被检单位对规定的抽样程序有偏离、添加或删改的要求时,需详细记录具体情况。 3.4.5抽样后,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人员都应在抽样记录上签名认可,集团外部抽样还应加盖公章,抽样单一式二份,抽样单原件由抽样单位留存,复印件由被抽样单位留存,作为抽取样品的凭证。 3.4.6 抽样后,应对样品加帖封样标签,封条粘贴应牢固,粘贴位置应符合要求,封样标签上应有二名以上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和封样日期。 3.4.7抽样人员应对样品妥善保管,盛放样品的容皿和包装要牢固,运输途中应防雨、防潮、防暴晒、防挤压,要轻拿轻放,不应损坏包装,对样品状态的完整性负责。 3.4.8 对于邮寄的抽检样品,盛放样品的容皿和包装应牢固,要根据样品运输时的要求,在包装上标注明显的警示标志。 3.4.9抽样人员应将抽样单原件与样品一道同时送达,样品管理员及时核对抽样信息与样品的一致性,双方应当面核对或通过电话或邮件及时沟通,明确样品数量、规格,如样品数量或规格与规定要求不一致,应及时予以说明解释。 3.5样品的接收按《样品管理程序》执行。

2019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目录 程序文件修订页 1 XXXX/CX4.2.4-1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 2 XXXX/CX4.2.4-2监督工作程序 3 XXXX/CX4.2.9-1内部沟通程序 4 XXXX/CX4.3.4-1内务管理程序 5 XXXX/CX4.3.4-2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6 XXXX/CX4.3.4-3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7 XXXX/CX4.4.1-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8 XXXX/CX4.4.7-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9 XXXX/CX4.4.9-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溯源管理程序 10 XXXX/CX4.5.3-1诚信从业程序 11 XXXX/CX4.5.3-2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12 XXXX/CX4.5.4-1文件控制程序 13 XXXX/CX4.5.5-1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14 XXXX/CX4.5.6-1分包管理程序 15 XXXX/CX4.5.7-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及管理程序 16 XXXX/CX4.5.8-1服务客户程序 17 XXXX/CX4.5.9-1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18 XXXX/CX4.5.10-1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19 XXXX/CX4.5.12-1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程序 20 XXXX/CX4.5.14-1记录的控制程序 21 XXXX/CX4.5.15-1内部审核程序 22 XXXX/CX4.5.16-1管理评审程序 23 XXXX/CX4.5.17-1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24 XXXX/CX4.5.17-2开展新项目评审程序 25 XXXX/CX4.5.17-3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26 XXXX/CX4.5.17-4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7 XXXX/CX4.5.17-5 意外情况处理程序 28 XXXX/CX4.5.17-6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9 XXXX/CX4.5.18-1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30 XXXX/CX4.5.18-2电子采集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程序 31 XXXX/CX4.5.19-1抽样程序 32 XXXX/CX4.5.20-1样品管理程序 33 XXXX/CX4.5.21-1质量控制程序 34 XXXX/CX4.5.22-1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程序 35 XXXX/CX4.5.23-1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36 XXXX/CX4.5.31-1检验检测活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37 XXXX/CX4.5.32-1数据统计和年度报告程序

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第X版) 文件编号: XXXX/CX2018 编写: xx 审核: xx 批准: xx 控制状态:受控 受控号: CX201801 分发号: 01 2018—02-01发布 2018—03-20实施 XXXX检测有限公司

目录 程序文件修订页 1 XXXX/CX4。2。4-1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 2 XXXX/CX4。2。4-2监督工作程序 3 XXXX/CX4。2.9-1内部沟通程序 4 XXXX/CX4。3.4-1内务管理程序 5 XXXX/CX4.3。4-2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6 XXXX/CX4。3.4-3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7 XXXX/CX4.4。1—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8 XXXX/CX4。4.7-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9 XXXX/CX4。4.9-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溯源管理程序 10 XXXX/CX4。5.3—1诚信从业程序 11 XXXX/CX4.5.3—2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12 XXXX/CX4。5.4-1文件控制程序 13 XXXX/CX4.5.5—1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14 XXXX/CX4.5。6-1分包管理程序 15 XXXX/CX4。5.7—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及管理程序 16 XXXX/CX4。5。8—1服务客户程序 17 XXXX/CX4。5。9-1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18 XXXX/CX4.5。10-1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19 XXXX/CX4。5。12—1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程序 20 XXXX/CX4.5.14—1记录的控制程序 21 XXXX/CX4.5。15—1内部审核程序 22 XXXX/CX4。5.16-1管理评审程序 23 XXXX/CX4。5。17-1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24 XXXX/CX4。5。17—2开展新项目评审程序 25 XXXX/CX4.5.17-3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26 XXXX/CX4。5。17—4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实验室人员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人员规定其相应岗位的资格确认、任用、授权、能力保持的要求,并进行考核评审,以确保各类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符合其工作的需要。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置、任用、授权、考核评审。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人员资格的审查和能力保持的确认; 3.2 总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主要岗位人员的任用、授权; 3.3 综合室负责人员能力考核和技术档案的管理; 4工作程序 4.1人员的资格确认 质量负责人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要求审查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4.2人员的配置和任命 总经理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要求配置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任命主要岗位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利。 4.3 人员任职条件 公司与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与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任职条件: 1)实验室主任: 2)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熟悉检测业务,熟悉监督检测管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技术负责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精通检测技术,熟悉检测工作、主要检测项目的标准,具有三年以上检测工作经历。 3)质量负责人:熟悉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知识和公司的管理体系。

4)授权签字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熟 悉授权范围内的检测业务和检测工作程序,熟悉检测项目的有关标准、规范,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本科五年(硕士三年)以上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满足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2.11要求。 5)综合室负责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有管理工作经验和能力; 6)检测室、业务室负责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熟悉环境检测相关的标准、规程和检测方法,具有审核原始记录数据和检测报告的能力; 7)检测、采样人员: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测结果,并经考核有资格证; 8)内审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省级发证机关颁发的内审员证,熟悉本公司管理体系,熟悉管理体系内审程序; 9)质量监督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本部门检测业务,了解检测目的,熟悉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对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4.4 人员任用管理 1)公司使用合同制人员; 2)如需使用外聘专业技术人员,与其下聘书,签订聘用合同; 3)新进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后,在三个月内其工作应受到监督和指导; 4)关键岗位人员有任命文件,并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5)建立并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资格、培训、监督、技能和经历等内容的技术档案,包含授权、能力确认的日期; 6)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变更应及时报省质监局确认和考核。 7)本公司确保公司内从事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存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4.5 人员培训考核管理

最新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手册体系程序文件

*******有限公司 修订状态:1/0 文件编号:****- QP-0.2-2018 程序文件 目录 文件页码:共 2 页,第 2 页 颁布日期:2018年1月1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实施日期:2018年1月2日 最新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手册体系程序文件 / 关于程序文件的换版说明 —— —— 0.1 第0.1章:修订页 —— —— 0.2 第0.2章:目录 —— —— 0.3 第0.3章:程序文件的管理 —— —— 1 第01章:人员管理程序 4.2.1-4.2.12 第4.2章 2 第02章:人员培训控制程序 4.2.4 第4.2章 3 第03章:质量监督控制程序 4.2.4 第4.2章 4 第04章:安全与环境控制程序 4.3.2-4.3.4 第4.3章 5 第05章: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4.4.1 第 4.4章 6 第06章:期间核查控制程序 4.4.7 第 4.4章 7 第07章:修正因子控制程序 4.4.7 第 4.4章 8 第08章: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4.4.8 第 4.4章 9 第09章:标准物质控制程序 4.4.9 第 4.4章 10 第10章:保证诚信度控制程序 4.5.3 第4.5.3节 11 第11章: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4.5.3 第4.5.3节 12 第12章:文件控制程序 4.5.4 第4.5.4节 13 第13章: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4.5.5 第4.5.5节 14 第14章: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 4.5.7 第4.5.7节 15 第15章:服务客户程序 4.5.8 第4.5.8节 16 第16章: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 4.5.9 第4.5.9节

2020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2020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目录 程序文件修订页 1 XXXX/CX4.2.4-1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 2 XXXX/CX4.2.4-2监督工作程序 3 XXXX/CX4.2.9-1内部沟通程序 4 XXXX/CX4.3.4-1内务管理程序 5 XXXX/CX4.3.4-2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6 XXXX/CX4.3.4-3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7 XXXX/CX4.4.1-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8 XXXX/CX4.4.7-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9 XXXX/CX4.4.9-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溯源管理程序 10 XXXX/CX4.5.3-1诚信从业程序 11 XXXX/CX4.5.3-2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12 XXXX/CX4.5.4-1文件控制程序 13 XXXX/CX4.5.5-1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14 XXXX/CX4.5.6-1分包管理程序 15 XXXX/CX4.5.7-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及管理程序 16 XXXX/CX4.5.8-1服务客户程序 17 XXXX/CX4.5.9-1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18 XXXX/CX4.5.10-1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19 XXXX/CX4.5.12-1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程序 20 XXXX/CX4.5.14-1记录的控制程序 21 XXXX/CX4.5.15-1内部审核程序

22 XXXX/CX4.5.16-1管理评审程序 23 XXXX/CX4.5.17-1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24 XXXX/CX4.5.17-2开展新项目评审程序 25 XXXX/CX4.5.17-3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26 XXXX/CX4.5.17-4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7 XXXX/CX4.5.17-5 意外情况处理程序 28 XXXX/CX4.5.17-6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9 XXXX/CX4.5.18-1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30 XXXX/CX4.5.18-2电子采集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程序 31 XXXX/CX4.5.19-1抽样程序 32 XXXX/CX4.5.20-1样品管理程序 33 XXXX/CX4.5.21-1质量控制程序 34 XXXX/CX4.5.22-1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程序 35 XXXX/CX4.5.23-1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36 XXXX/CX4.5.31-1检验检测活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37 XXXX/CX4.5.32-1数据统计和年度报告程序

抽样程序及抽样方法

三、抽样程序 样本抽取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中的随机数表的方法进行。 1、先取得河南理工大学4万学生名单(即抽样框)。 2、将河南理工大学所有学生名单一一按顺序进行编号。 3、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数量的总体规模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五位数码。 4、以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的总体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5、根据所选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1000个。 6、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找出它们所对应的元素。 四、抽样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第一阶段:取得河南理工大学四万学生的名单。 1、通过找本学院领导,进而获得本学院所有班级班长人员名单,然后小组人员分别与各班班长沟通,说明我们的目的及意义,让各班班长统计一下所在班级名单及人员信息,之后收取! 2、其他学院名单的获取,首先与学校领导沟通,细说此次调查的实用价值和可参考性,征得学院领导的批准后,安排小组人员各自的分工,依次去找各学院领导,获得其所在学院的各专业班级的主要人员的联络名单,之后找各班级主要人员,说明来意,获取专业班级名单及人员信息。

3、汇总小组人员所收取的人员名单及人员信息,统一列表,详细记录。 第二阶段:将河南理工大学所有学生名单一一按顺序进行编号。 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四万人的数量,把其所有学生即总体中的每一个人从1到40000进行编号。 第三阶段: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数量的总体规模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四位数码。 河南理工大学总人数为四万人,即随机抽样的样本框为四万人,为五位数字,确定随机数表中应选六位数一组的随机数表,选择五位数。 第四阶段:以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的总体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⑴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的程序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的程序文件 1,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2,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可以合并) 3,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人员培训程序可以合并) 4,4.2.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 5,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环境管理程序。 6,4.4.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可以合并) 7,4.4.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8,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文件控制程序 9,4.5.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 10,4.5.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采购程序。 11,4.5.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 12,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 13,4.5.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 14,4.5.1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程序。 15,4.5.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程序。 16,4.5.1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 17,4.5.1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 18,4.5.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19,4.5.15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20,4.5.1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 21,4.5.1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抽样控制程序。 22,4.5.1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程序。 23,4.5.1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质量控制程序。 24,4.5.5 分包控制程序。 必须要程序文件18个,推荐程序文件6个。 1,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2,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3,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人员培训程序可以合并)。 4,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环境管理程序。 5,4.4.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可以合并) 6,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文件控制程序 7,4.5.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 8,4.5.5 分包控制程序。 9,4.5.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采购程序。 10,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 11,4.5.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 12,4.5.1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程序。 13,4.5.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程序。

(品质)(精品国内标准)GB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及程序

(精品国内标准)GB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及程序

GB2828—87 抽样方案

目录前言 1目的4 2术语及符号4 2.1术语4 2.1.1单位产品4 2.1.2检查批(简称:批)4 2.1.3连续批4 2.1.4批量4 2.1.5样本单位4 2.1.6样本4 2.1.7样本大小4 2.1.8不合格4 2.1.9安全性缺陷4 2.1.10A类不合格品5 2.1.11B类不合格品5 2.1.12C类不合格品5 2.1.13不合格品5 2.1.14安全性不合格品5 2.1.15A类不合格品5 2.1.16B类不合格品5 2.1.17C类不合格品5

2.1.18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5 2.1.19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5 2.1.20批质量6 2.1.21过程平均6 2.1.22合格质量水平6 2.1.23检查6 2.1.24计数检查6 2.1.25逐批检查6 2.1.26合格判定数6 2.1.27不合格判定数6 2.1.28判定数组6 2.1.29抽样方案6 2.1.30抽样程序7 2.1.31一次抽样方案7 2.1.32正常检查7 2.1.33加严检查7 2.1.34放宽检查7 2.1.35特宽检验7 2.1.36检查水平7 2.1.37样本大小子码7 2.1.38批合格概率7 2.2符号7

2.2.1N:批量7 2.2.2n:样本大小7 2.2.3A c:合格判定数8 2.2.4R e:不合格判定数8 2.2.5[A c、R e]:一次抽样方案的数组8 2.2.6P:批质量8 2.2.7AQL:合格质量水平8 2.2.8Pa:批合格概率8 2.2.9IL:检查水平8 2.2.10LR:界限数8 3表格8 严格度转换规则9 表1界限数10 表2样本大小字码11 表3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12 表4加严检查一次抽样方案13 表5放宽检查一次抽样方案14 表6特宽检查一次抽样方案15

2018年检验检测机构程序文件全套最新

XXXXXXXXX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文件版号:2018 编制 审核 批准人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分发号: 持有人: 2018-06-06 发布 2018-06-06实施

目录 主题文件编号 第1章人员培训及管理控制程序YWCX001-00-2018 第2章安全和内务管理程序YWCX002-00-2018 第3章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程序YWCX003-00-2018 第4章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YWCX004-00-2018 第5章仪器设备溯源程序YWCX005-00-2018 第6章标准物质管理程序YWCX006-00-2018 第7章保证公正诚信程序YWCX007-00-2018 第8章客户机密和公司有权保护程序YWCX008-00-2018 第9章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程序YWCX009-00-2018 第10章标书、合同评审程序YWCX010-00-2018 第11章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YWCX011-00-2018 第12章服务客户和投诉处理程序YWCX012-00-2018 第13章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YWCX013-00-2018 第14章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YWCX014-00-2018 第15章记录管理程序YWCX015-00-2018 第16章内部审核程序YWCX016-00-2018 第17章管理评审程序YWCX017-00-2018 第18章方法确认程序YWCX018-00-2018 第19章开发特定的检验检测方法程序YWCX019-00-2018 第20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YWCX020-00-2018 第21章数据控制程序YWCX021-00-2018 第22章抽样管理及样品处置程序YWCX022-00-2018 第23章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YWCX023-00-2018 第24章能力验证程序YWCX024-00-2018 第25章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程序YWCX025-00-2018 第26章危险品管理制度YWCX026-00-2018

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后,认为其余全都是合格品。这种质量检验方法虽然适用于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但大多数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产品就很不适用。产品产量大,检验项目多或检验较复杂时,进行全数检验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仍难免出现错检和漏检现象。而当质量捡验具有破坏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全数检验更是不可能的。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过去,一般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我国也一直沿用原苏联40年代采用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认为样本与总体一直是成比例的,因此,把抽查样本数与检查批总体数保持一个固定的比值如5%,0.5%等。可是,实际上却存在着大批严、小批宽的不合理性,也就是说,即使质量相同的产品,因检查批数量多少不同却受到不同的处理,而且随着检查批总体数量的增多,即使按一定的百分比抽样,样本数也是相当大的,不能体现抽样检验在经济性方面的优点。因此,这种抽样检验方法已被逐步淘汰。 人们经过对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的研究,获知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按数理统计科学方法去设计抽样方案。因此,逐步研究和设计了一系列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科学基础上的各种统计抽样检验或统计抽样检查方案,并制订成标准抽样检查方案。1949年,美

国科学家道奇和罗米格首先发表了《一次抽样与二次抽样检查表》;1950年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05D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计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日本先后制定了JIS Z9002,JIS Z9015等一系列抽样检查方法标准;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制订了抽检方法标准;ISO和IEC又分别制订了抽样检查方法国际标准,如ISO2859、IEC410等。实践证明,上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应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时,虽然也存在着误判的可能,即通常所说的存在着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但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抽样检查方案,把这种误判的风险控制在人们要求的范围之内,符合社会生产使用的客观实际需要,因此,很快地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行,取代了原先的不合理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 我国至今已制定的抽样方法标准有: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13393 抽样检查导则 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对应于ISO3951) GB8051 计数型序贯抽样检验方案(适用于检验费用昂贵的生产上连续批产品抽样检查) GB8052 单水平和多水平计数连续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输送带上移动产品的检查) GB8053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8054 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13262 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极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263 跳批计数抽样检查及程序 GB13264 不合格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546 挑选型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117-1 药品抽样原则及程序

附件1 药品抽样原则及程序 1 适用范围 本原则及程序适用于依据《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实施的抽样工作。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规范性检查、稽查执法等药品监管工作另有规定的,执行相应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本原则及程序采用下列定义。 2.1 批号 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 2.2 抽样批 施行抽样的同一批号药品。 2.3 抽样单元 施行抽样的便于清点、搬运和存放的药品包装单位。 2.4 单元样品 从一个抽样单元中抽取的样品为单元样品。 2.5 最小包装 直接接触药品的最小包装单位,对于20ml以下(含20ml)安瓿、口服液、小瓶固体注射剂等,可将放置此类包装的包装单 —1 —

位(如:盒)视为“最小包装”。 2.6 均质性药品 性质和质量均匀一致的同一批药品。抽样过程的均质性检查主要是检查药品外观性状的均质性。 2.7 非均质性药品 不同部分的性质和质量有所差异的同一批药品。 2.8 正常非均质性药品 正常理化属性可呈现为非均质性但不改变其性质和质量的同一批药品(如:混悬液及低温下可析出部分结晶而复温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液体药品)。 2.9 异常非均质性药品 生产或者贮运过程中因未按正常工作程序操作等因素造成非均质性的同一批药品。 2.10 最终样品 由不同单元样品汇集制成的供检验或查处物证等使用的样品。 3 抽样原则 3.1 科学性,取样操作、贮运过程应科学合理,保证样品质量。 3.2 规范性,抽样程序应规范、有序,不得随意更改。 3.3 合法性,抽样工作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 3.4 公正性,在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应不徇私情、客观公正。—2 —

检验检测机构试验室程序文件完整版

检验检测机构试验室程 序文件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X X X试验室 程序文件 版本号: 编号: 受控号: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6年1月11日发布 2016年1月15日实施地址: 电话:

目录

1、目的 检验检测机构对关键人员、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包括管理层、执行层、检测和操作、抽样、核查等人员)规定了明确的岗位条件、职责和权限,并在职责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以保证检测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构全部人员管理。 3、人员岗位要求 中心主任 A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5年以上。 B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全权负责各项工作及资源调配。 C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程。 D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检测公司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适应、有效,提供管理体系运行的必备资源。 E主持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批准颁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主持管理评审工作,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准确。 F组织职工参加有关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保证检测质量。 G做好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全检测公司开展文明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负责人 A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B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检测公司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适应和有效,全面负责检测公司的技术工作。

C负责完成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记录的控制、合同评审、环境和设施、检测方法和作业指导书、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检测样品、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检测工作、检测人员能力等要素的技术管理和上述要素涉及相关程序的实施和有效运行。 D协办管理体系中的文件控制、检测报告、申诉和投诉、不合格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要素及执行上述要素涉及的相关程序。 E负责提出管辖范围内的机构设置、管理人员和质量活动中的相关职能人员选择的建议,负责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质量负责人 A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B负责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检测公司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适应和有效,全面负责检测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 C负责完成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文件控制、检测报告、申诉和投诉、不合格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要素的工作及负责上述要素涉及相关程序的实施和有效运行。 D负责管理评审工作,准备管理评审输入信息、做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和总结,并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的纠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 E协办管理体系运行中记录的控制、合同评审、环境和设施、检测方法和作业指导书、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检测样品、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检测工作、检测人员能力要素及执行要素涉及的相关程序。 F负责提出管辖范围内的机构设置、管理人员和质量活动中的相关职能人员选择的建议。 G负责管理体系运行的考核工作。 内审员

史上最全的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史上最全的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目录 程序文件修订页 1 XXXX/CX4.2.4-1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 2 XXXX/CX4.2.4-2监督工作程序 3 XXXX/CX4.2.9-1内部沟通程序 4 XXXX/CX4.3.4-1内务管理程序 5 XXXX/CX4.3.4-2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6 XXXX/CX4.3.4-3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7 XXXX/CX4.4.1-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8 XXXX/CX4.4.7-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9 XXXX/CX4.4.9-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溯源管理程序 10 XXXX/CX4.5.3-1诚信从业程序 11 XXXX/CX4.5.3-2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12 XXXX/CX4.5.4-1文件控制程序 13 XXXX/CX4.5.5-1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14 XXXX/CX4.5.6-1分包管理程序 15 XXXX/CX4.5.7-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及管理程序 16 XXXX/CX4.5.8-1服务客户程序 17 XXXX/CX4.5.9-1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18 XXXX/CX4.5.10-1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19 XXXX/CX4.5.12-1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程序

20 XXXX/CX4.5.14-1记录的控制程序 21 XXXX/CX4.5.15-1内部审核程序 22 XXXX/CX4.5.16-1管理评审程序 23 XXXX/CX4.5.17-1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24 XXXX/CX4.5.17-2开展新项目评审程序 25 XXXX/CX4.5.17-3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26 XXXX/CX4.5.17-4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7 XXXX/CX4.5.17-5 意外情况处理程序 28 XXXX/CX4.5.17-6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9 XXXX/CX4.5.18-1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30 XXXX/CX4.5.18-2电子采集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程序 31 XXXX/CX4.5.19-1抽样程序 32 XXXX/CX4.5.20-1样品管理程序 33 XXXX/CX4.5.21-1质量控制程序 34 XXXX/CX4.5.22-1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程序 35 XXXX/CX4.5.23-1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36 XXXX/CX4.5.31-1检验检测活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37 XXXX/CX4.5.32-1数据统计和年度报告程序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程序文件

1文件控制程序 1.1 目的 对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1.2 范围 本程序的适用于本机构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和归档管理等环节,包括外来文件如计量检定规程和标准等的控制。 1.3 职责 1.3.1 主任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批准; 1.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性文件和记录格式的编制和批准; 1.3.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及审核,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1.3.4 检定检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技术文件和记录格式的审核。

1.3.5 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1.4 程序 1.4.1 文件的编号 1.4.1.1文件分类 QM:质量手册 QSP: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QTD:作业指导书 QRD:记录格式 1.4.1.2 文件编号规则 质量手册取二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质量记录格式取四位,前两位为对应质量手册章节号,后两位为顺序号;作业指导书和检测原始记录取四为,第一位为部门代号,第二位为类别号,后两位为顺序号。 A、部门代号

L 为力学室 1.4.2 文件的编制 1.4. 2.1 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管理性质量记录格式有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 1.4. 2.2 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质量记录格式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 1.4.3 文件的审批 1.4.3.1 质量手册和质量程序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 1.4.3.2 所有文件批准后由办公室负责登记编号; 1.4.4 文件的发放 1.4.4.1 体系文件的发放由办公室统一管理,本机构工作人员每人一册; 1.4.5 文件的修改 质量体系文件如有修改,由质量负责人进行审批,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工作事宜。 1.4.6 文件的保存 1.4.6.1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必须妥善保管,内审时应对文件的保管

抽样管理程序

抽样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须对抽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抽样计划的制定、样品的抽取过程。 3 程序 3.1 抽样计划的制定 3.1.1质量负责人根据公司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要求,编制抽样方案和计划。 3.1.2质量负责人按照年度计划和中烟质量管理相关规定,适时组织开展、实施抽样工作。 3.1.3质量负责人适时组织编制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包括抽样对象、数量、抽样依据、抽样目的、抽样人员、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3.2 抽样方法的确定 3.2.1抽样方法一般采用国家、行业标准方法,也可以采用经过实验室验证的方法。 3.2.2委托检验合同(协议书)包含抽样时,应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法和计划)。 3.2.3若已规定的抽样方法时,其抽样方法经确认后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如无规定的应按相应产品工艺标准或方法中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 3.2.4 当抽样涉及到无规定的方法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应符合科学性,并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制订,制订的抽样方法应按《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并经客户同意。 3.3 下达抽样任务 3.3.1样品管理员根据工作计划和方案下达抽样清单,通知抽样人员进行抽样,抽样人员根据清单内容,填写抽样相关的资料,准备已盖章的抽样单、封样单、文件复印件等。 3.3.2抽样人员应具备足够能力,应明确抽样程序和要求,掌握抽样方法,抽样工作应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实施。

3.3.3对非日常性抽样或抽样有特殊要求的,必要时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对抽样人员进行学习或培训。 3.4 抽样的实施 3.4.1 抽样人员接到抽样通知后,应熟悉和了解抽样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并携带有关资料进行抽样。 3.4.2 抽样人员在现场抽样时应严格按抽样方法和程序进行,应保证所抽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3.4.3 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应逐项如实、详细、清晰地填写抽样记录。 3.4.4若被检单位对规定的抽样程序有偏离、添加或删改的要求时,需详细记录具体情况。 3.4.5抽样后,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人员都应在抽样记录上签名认可,集团外部抽样还应加盖公章,抽样单一式二份,抽样单原件由抽样单位留存,复印件由被抽样单位留存,作为抽取样品的凭证。 3.4.6 抽样后,应对样品加帖封样标签,封条粘贴应牢固,粘贴位置应符合要求,封样标签上应有二名以上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和封样日期。 3.4.7抽样人员应对样品妥善保管,盛放样品的容皿和包装要牢固,运输途中应防雨、防潮、防暴晒、防挤压,要轻拿轻放,不应损坏包装,对样品状态的完整性负责。 3.4.8 对于邮寄的抽检样品,盛放样品的容皿和包装应牢固,要根据样品运输时的要求,在包装上标注明显的警示标志。 3.4.9抽样人员应将抽样单原件与样品一道同时送达,样品管理员及时核对抽样信息与样品的一致性,双方应当面核对或通过电话或邮件及时沟通,明确样品数量、规格,如样品数量或规格与规定要求不一致,应及时予以说明解释。 3.5样品的接收按《样品管理程序》执行。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人员管理程序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人员管理程序 1 目的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人员管理。 3 职责: 3.1经理负责人员的聘用。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各个岗位人员工作的监督。 3.3全体员工按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要求进行检测工作。 4程序 4.1人员岗位要求 4.1.1经理 A具有大学学历、中级职称、从本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5年以上。 B实行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各项工作及资源调配。 C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程。 D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本公司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

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适应、有效,提供管理体系运行的必备资源。 E主持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批准颁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主持管理评审工作,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准确。 F 按客户要求完成约定和承诺的检测工作,保证优质高效的为用户服务。 G组织职工参加有关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保证检测质量。 H做好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全本公司开展文明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I有人事任免权,对检测人员有奖励和处罚权,对人员、资金和资源有调配权。 4.1.2副总经理 A具有大学学历、中级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B在经理领导下,分管检测技术管理工作。 C协助经理完成经理岗位职责和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4.1.3 技术负责人 A具有大专以上汽车相关专业学历、中级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 B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本公司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