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设计色彩》课程标准.doc

(完整版)《设计色彩》课程标准.doc
(完整版)《设计色彩》课程标准.doc

《色彩》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色彩课程名称Design color (中文 ) (英文)

课程代码开课分院(部)城建商学院

总学时 / 学分72/4 其中实训学时20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必修/选修必修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为美术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推动与辅助的作用。

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

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

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本课本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以色彩概念类别、色彩形式表现、色彩性格归

纳、主观构想表现为单元题,进行知识划分,使教学思路的体例更加清晰,知识

点的针对性更强。第一单元主要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工具运用、认识不同的色彩类别及色彩基本原理。第二单元逐渐向色彩表现形式的叙述,学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对色彩的运用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掌握色彩的构成搭配规律。

第三单元结合了人的色彩心理,着重讲解色彩自身的特征及心理特点,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第四单元针对环艺、广告、服装等不同专业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做了有针对性地知识点结合,把色彩的运用和专业开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色彩观察的方法、色彩的搭配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能绘制运用色彩表现静物和风景。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

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色彩概念类别

任务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在色彩这个美妙的世界里,观察认识大自然中特有的色彩变化,结合

生活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对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作用。将学生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引领到设计色彩领域当中,从设计生活和设计的角度介绍设计色彩的的概念、用途和特点,让同学们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 教学要求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对专业学习的作用。

在课本中,认识工具和工具的使用对学习的作用。

不同色彩特征对认识色彩的影响及存在的联系。

任务二工具的认识和运用

[ 教学内容 ]从学习绘画至今,我们接触了好多的绘画工具。比如,从幼儿园时用

过的彩色铅笔,到学习专业素描时用过的专业铅笔,再到学习色彩实用过的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等等。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进入设计色彩的领域,又需

要增加一些新的工具,以满足设计色彩的设计需求。

[ 教学要求 ]认识工具和工具的基本表现作用

明白设计色彩使用的工具是如何根据具体的表现对象来选择的

任务三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

[ 教学内容 ]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是色彩体系的三大基本类别,它们之

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和了解它们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色彩、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以及专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教学要求 ]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各自的特点

了解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装饰色彩、构成色彩的意义

任务四自然色彩的特征

[ 教学内容 ]自然界中的颜色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黑色、白色以及深

浅不同的灰色,其他均是彩色。自然山水显示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并且这些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

同组合而产生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尽的享受。

[ 教学要求 ]解释自然界的色彩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理解人文色彩和自然色彩

任务五色彩的三属性及运用

[ 教学内容 ]色彩具有基本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设计色彩是从人对色彩的

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内涵。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对人的视觉生理的刺激,色彩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的东西。正确理解色彩的三属性,对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上,特别在色彩的综合运用上,定会大有裨益。

[ 教学要求 ] 了解色彩三属性的基本内涵以及探索由此产生的视觉效应和心理效

应是否完全相同

探究在色彩冷暖的认识和把握上有什么技巧来区分冷暖度

探究在实际的生活和设计制作时,有什么方法能让画面即统一又有强

烈的视觉效果

第二单元色彩形式表现

任务一色彩对比与调和

[ 教学内容 ]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色彩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就在于在色彩应

用时如何组合好色彩,使其产生美感的问题。色彩组合所产生的美感虽然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体现在对比与调和得关系上。处理好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关系,是我们学习色彩设计的基础。

[ 教学要求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法则在各个不同设计中起到的作用

设计作品中体现对比与调和法则的方法

任务二色彩提炼与重构表现

[ 教学内容 ]艺术源于生活,同样设计中运用的色彩也源于生活。生活给我们带来

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要有一颗向生活学习的虔诚的心,必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生活中提炼出美丽的色彩,并运用到设计中。把解构观念引入主题色彩构成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整合色彩的同时,提高剖析色彩的能力,加深对色彩的审美意识。

[ 教学要求 ]色彩提炼重构的方式和方法

色彩提炼与重构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任务三传统绘画作品色彩及其在设计作品中的运用

[ 教学内容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传统绘画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

征和个性特征,代表了一定时期的绘画特点和民族性格。不同历史时期,绘画的形式和色彩也有着极大的不同。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可以更好的了解历史艺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我们并不是说仅仅临摹大师的作品,而且通过

学习将这样一些绘画形式及色彩,运用到现代的设计中,并适当的结合时代的特征,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 教学要求 ]通过对各种不同绘画形式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热情、热爱。

认识传统绘画对现代设计所起的作用。

训练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嫁接能力

第三单元色彩性格归纳

任务一色彩的个性特征

[ 教学内容 ]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色彩,感觉色彩的冷暖特性,通过对色

彩的特点认识,达到更加合理地运用色彩的目的。

[ 教学要求 ] 思考如何识别色彩的冷暖特性,以及在现代设计中如何搭配和谐的

冷、暖色调。

准确把握不同色彩的个性特征并加以运用。

任务二色彩与心理

[ 教学内容 ]重在引导学生观察与认识色彩不同的心理作用,理解不同性别、不同

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民族国度对色彩的喜好,达到更加合理地运用色彩的目的。[ 教学要求 ]思考不同群体对色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不同群体对色彩的理解程度如何。

人们对色彩的喜好程度通过哪些方面来把握。

任务三当前流行色

[ 教学内容 ]设计引领时代潮流,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引领色彩趋势变化

的流行色,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设计出感人、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

[ 教学要求 ]把握人们对色彩的喜好。

把握流行色的方法。

第四单元主观构想表现

任务一设计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方法和运用

[ 教学内容 ]通过对色彩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逐渐认识色彩在平面构成设计中

运用的特点和方式。本节课程的学习,侧重于设计色彩在平面构成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设计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进一步认

识色彩、感悟色彩。

[ 教学要求 ]绘画色彩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色彩和平面设计的联系。

任务二设计色彩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表现方法和运用

[ 教学内容 ] “设计以人为本”,这正反映了设计来源于人的创造,也必将运用于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居住空间,在我们身边,无处不体现出人们运用色彩的眼光来表现、装点我们的生活。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环境设计师,要懂得色彩的规律及搭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来构建空间。空间里的色彩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其相应的心理影响,它左右着使用者对待空间的看法,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活动行为。一个优秀的空间色彩设计,是现代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要求 ]一个成功的空间色彩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色彩设计在空间中的喜忌。

任务三设计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法和运用

[ 教学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观摩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侧重介绍服装设计门类的色

彩特点与设计要求,让学生能综合理解色彩,使色彩真正的服务于设计,达到设计色彩与专业衔接的目的。

[ 教学要求 ]服装设计门类的色彩设计要求。

把握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

五、实践环节

1.实践教学内容

[1]通过对色彩推移的认识,进行二十四色环制作。

要求: 1、准确表现二十四色环的色彩关系。

2、通过对色环的制作,加强色彩构成的理解,熟知色彩的调配。

[2]1 、尝试用麦克笔与水粉笔勾勒两个人物线性图,并比较其视觉效果。

2、分别用油画笔和麦克笔在光盘上书写文字,看哪种容易书写。

要求: 1、学生能够熟悉各种材料工具。

2、在运用材料工具时,能将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结合运用,凸显材料的特性。

[3]任选一幅色彩静物画,改变其原有的写实手法,用装饰色彩的语言表达出来,

并体会这种表现方法的优势。

要求: 1、画面对比强烈、统一和谐,形式新颖,有时代感。

2、颜色、种类不限。

3、尺寸不限。

[4]用色彩肌理的表现方法,制作四幅表现山川的色彩,体现出山水的冷暖对比。

要求尺寸: 16cm*16cm

要求: 1、画面对比强烈、统一和谐,形式新颖,有时代感。

2、颜色、种类不限。

[5]利用色彩三属性,做一幅表现青春、火热情调的色彩稿。要

求: 1、画面对比强烈、统一和谐,形式新颖,有时代感。

2、颜色、种类不限。

3、尺寸不限。

【1】色彩对比练习,分别以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面

积对比为题来构成作品,分别明确表现出相关的对比效果。

要求: 1、明度对比:需根据明度对比理论,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

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和最长调十种明度对比中的任意

六种对比练习,用单色表现,调子倾向明确,明度对比类型准确。

2、纯度对比:根据纯度对比理论,做高彩对比、中彩对比、低彩对比、艳灰对

比各一幅,色彩不限,色彩对比类型准确。

3、色相对比:根据色彩对比理论,做邻近色对比、类似色对比、中差色对比、

对比色对比各一幅。互补色对比两幅。

4、冷暖对比:根据色相对比理论,冷色调和暖色调对比各一幅,色彩不限,色

彩对比关系准确。

5、面积对比:根据色彩在构图中所占量的比例,黄:櫈:红:紫:蓝:绿≈3:4:6:9:8:6,做一张黄、櫈、红、紫、蓝、绿的色彩面积比例色环图;根据

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同时对比等色彩对比理论和 3 张 20cm*20cm 的色彩面积对比构成用色,要求大方、鲜明、效果明快、三张图用的套色相同,但各颜色所

在的位置、所占的比例不同。然后根据各色的比例画出色标。

6、图形 :要求自创,同一练习要求图形一致,图形面积应有大小对比。

7、尺寸: 15cm*15cm

8、完成后的作业裱在 4 白开卡纸上。

【2】根据专业需要选择一张合适的图片,将图片中的色彩提炼出来组成 12 色的色相环。并将提炼出来的色彩运用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

要求: 1、所准备的图片与要表达的意象接近,所设置的色彩能准确表达相应

主题。

2、从图片中提炼色彩,并组成12 色色相环(大半径: 9cm;小半径: 4.5cm)

所提炼的色彩要有不同的明度。

3、从组成的色相环上选取颜色,进行 4 种不同的配色。

4、稿子要求自创,图形、色相和主题要统一。尺寸为14cm*14cm。

5、作品装裱在 38cm*45cm 的白卡纸上。

【3】 1、在史前人类壁画、埃及金字塔法老陵墓壁画、敦煌壁画、日本浮世绘、中国年画中传统绘画形式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临摹,加强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临摹的作品,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创新应用。

要求: 1、准确理解所选传统绘画形式的表现精髓,诠释传统艺术的精华,并合

理运用。

2、表现形式上,根据传统艺术自身的特点,结合现代设计的表现,有针对性的

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3、规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合理设定。

[1]以“春、夏、秋、冬” ,“晨、夕、午、夜”为题,做色彩练

习。要求: 1、充分、分析的表现不同时间特点的色彩感受。

2、把握不同的明度要求。

3、在把握冷、暖色调特征的同时,注重搭配和谐的冷、暖色调。

[2]不同年龄层次的色彩心理表达。

要求: 1、准确把握色彩不同的心理作用。

2、主动运用其主观色彩来引导对象的兴趣。

3、在把握人群共性年龄特征的同时,注重个性色彩的运用,尺寸15cm*15cm.

[3]流行色表达。

要求: 1、准确把握当前流行色的色彩感觉。

2、在把握流行色特征的同时,注重常用色与流行色搭配,尺寸15cmx15cm。【1】结合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联想,运用黄金分割的基本原理,做

一个体现当代青年。爆炸性思维的色彩构想设计图形。

要求: 1、色彩活泼,能体现当代青年的活泼好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分割形式要求体现形式美法则。

3、要求制作 4 幅画面。

4、尺寸要求 16cmx16cm。

提示:可以按照萌动、奇思、创新、展望的主题展开联想做一系列组合。

【 2】空间色彩综合表现。

要求: 1、以“我的卧室、我家的客厅、我的工作室”等为题,做空间色彩表现。

2、突出空间环境的实际功用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构图。

3、在考虑空间色彩上,需结合空间自身的特点进行色彩设计,并凸显不同的个

性特征。

4、规格: 30cmx30cm.

【3】本任务的课程设计主要围绕着设计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法和运用来

展开,通过服装流行色风格表现练习,使学生认知设计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以及在成功设计作品运用中的重大意义。

要求:1、根据市场调节预测当季服装流行色,准确把握当前流行色的色彩感觉,完成一份服装色彩搭配风格图册。

2、将流行色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在把握流行色特征的同时,注重常用色与流行

色的搭配。

2.实践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

色环的制作、色彩装饰静物、色彩三属性训练、色彩对比训练、色彩调和训练、提炼色彩训练、临摹传统绘画、色彩构想设计图形、空间综合色彩训练、色彩在服装中的运用。

1、授课形式以讲评、示范为主,分组辅导讨论结合;

2、讲解、点评、讨论学生作品;

3、结合多媒体教学,欣赏大师色彩作品,感受艺术氛围,同时循环播放视频短片。

六、课程课时分配表

课程任务

课时

合计讲授手工

色彩的基础知识 2 2 工具的认识和运用 1 3 4

第一单元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 1 3 4 成色彩

色彩概念类别

自然色彩的特征 2 2

色彩三属性及运用 1 7 8

色彩对比与调和 1 7 8

第二单元色彩提炼与重构表现 1 7 8

色彩形式表现传统绘画作品色彩及其在设 4 4

计作品中的运用

色彩的个性特征 1 7 8

第三单元

色彩与心理8 8

色彩性格归纳

当前流行色 4 4

设计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表 2 10

现方法和运用

第四单元设计色彩在建筑、环境设计中 2 10

12(三选一)主观构想表现的表现方法和运用

设计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表 2 10

现方法和运用

总计20 52 72

七、教学组织设计

1.学习模式本实训采用分岗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由教师示范授

课时,将学生临摹练习。在课程学习中,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对工具的使用能

力,美学知识的认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教学组织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中采用了“望—思—述—做”四

步教学法。“望”在于引导课程内容的整体教学思路,总括整体思路;“思”是指

对重点知识提出疑问,提醒学生注意;“述”是指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做”是指以学生为主,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深化理论知识,总结操作方法与

操作技巧,巩固知识。

3.色彩教学必须针对以上任务和要求,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可分几个阶段进行练习。

一、第一阶段进行调色练习,掌握水粉画的工具材料性能。让学生掌握色彩

的基本知识。从三原色、间色、复色的变化过程开始,让学生首先熟悉各种颜料的

形象和概念,然后从原色之间的相调、变化比例大小来认识间色的色相渐进变

化,再由间色之间相调等比例变化大小认识复色的色相,并进行色块调色练习,。

二、第二阶段从静物单色写生开始。

三、色彩的临摹、默写及命题创作相结合。首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

欢的、水平较高的、印刷质量好的画册作摹本。在进行默写和命题创作的训练时,要针对实际,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四、第三阶段进行单个物体色彩写生。

五、第四阶段进行多方位的静物色彩写生。在进行多方位的色彩静物写生

时,首先要教学生观察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细致分析物体之间及各个部分的色

相、明度、纯度、冷暖等变化及产生色彩变化的原因。

八、教学质量标准

1.理论要求

让学生能认识和理解色彩冷暖关系、色相、纯度、明度、环境色、固有色等

理论;

2.技能要求

熟悉色彩工具的运用;

通过对不同形状、题材、颜色、质地、明度的景物进行组合写生研究,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从中获得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审美。

九、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考查课。通过平时作业和结课大作业评定成绩,平时作业占30%,结课大作业占 70%。

评分标准: 1、构思巧妙,能够一步一步联想,摆脱常态,演化变异。

2、形体演变、质感转化应用充分,富有一定表现效果。

3、主次虚实、明暗光影、刻画深入扎实,给人以真实感。

4、熟练运用色彩个性化语言,画面具有一定视觉感染力。

5、熟练掌握形象塑造规律,具有一定创意表现性。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设计色彩》,肖虎总主编,吴良勇范明亮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11 月第一版。

参考书:《色彩》,远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第一版

十一、课程改革思路

1.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包括基础任务、选学任务。基础任务

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基本内容,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课时授课。选学任务中的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对学生毕业后使用频率低又有较大难度的经济业务,可选学其基本知识;对于色彩处理,平时使用的频率又较高,可针对具体问

题加以点拨、多做训练,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教学模块重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课内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可分专题集中训练,

也可利用平时的班级和学校活动进行综合性训练。

2.教学建议

(1)设计色彩的讲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继承传统的绘画流派,密切注意当前

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新作品。及时关注流行色,并及时穿插到教学中去,使

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2)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要突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会计实践训练应做到“五个结合” ,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拟训练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4)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应注重全程性的指导与管理,做到活动前有组织发动工

作,活动过程中有指导、检查,活动结束后有反馈、总结和评价。

(5)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指出优缺点,应以课堂知识的掌握为主要依据,同时注重实践运用能力。

(6)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学院 《仓储与配送实务》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信息工程系(物流管理)编制单位:信息工程系物流管理教研室编制日期:2014年9月1日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制定时间:2014年9月1日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 学分: 6 学时:108 先修课程:《现代物流概论》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名称 《仓储与配送实务》 二、课程性质与适用对象 仓储配送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物流活动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点,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仓储与配送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仓储专业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负责人、部门主管及业务经理等仓储配送人才的必修技能课程。它与《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货代与报关实务》等几门课程构成了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框架。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合同签订、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响应客户投诉等作业任务,并能够以较强的成本意识、科学的评估手段来策划和优化仓储过程管理与控制。 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大学专科教育(。 三、课程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懂管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作业流程,会选择使用各类设备,能指导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四、参考课时 课程的周学时为6学时,共108学时;在实训阶段采取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的授课方式。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 课程定位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门课程前序课程为《现代物流概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仓储、仓储管理及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及功能,掌握仓储作业、配送中心运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现代化仓储管理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执笔人:主审人: 一、课程定位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在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中的“连锁经营”模块课程。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工作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与采购和配送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该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品类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门店运作实务》,后续课程有:《连锁企业信息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完成由建立和管理连锁企业采购部门、编制连锁企业采购计划和预算、管理连锁企业供应商、考核评估连锁企业采购绩效、设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进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作业、配载商品及优化连锁企业配送线路、评价连锁企业配送绩效等八大板块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掌握连锁企业采购和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适应连锁企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㈠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本课程主要依据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的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而设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分析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的工作过程、归纳学习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现学习任务工作化和工作任务学习化,进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 ㈡设计思路 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 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相关职业岗位对该课程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连锁企业采购和配送的职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就业时,能够从事采购助理、采购员、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2020年整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编程加工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 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

《数码摄影摄像》课程标准介绍(doc 9页)

《数码摄影摄像》课程标准介绍(doc 9页)

《数码摄影摄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数码摄影摄像》课程编号:12020005 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28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数码摄影摄像》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专业课。《数码摄影摄像》课程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拍摄曝光、拍摄用光、拍摄构图、拍摄专题实践、计算机图片加工技术和电影视频处理技术。它是拍摄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课程任务 在高职高专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数码摄影摄像与应用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各类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基本特性,掌握图像软件在各类图片处理的上的运用,控制图片的影调与色调,并能对图片进行艺术再创造,掌握各类数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拍摄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培养影视摄像员、电视摄像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必须的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电视画面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视频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

由于广告业、新闻传媒、影楼、动漫等行业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的掌握摄影摄像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影视摄像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劳动过程,以 熟练操作摄像机为前提,在具备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画面构图、电视用光、基础拍摄等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完成不同节目的拍摄工作。通过对影视摄像岗位的职业行动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电视摄像职业岗位工作的流程图如下: 二、职业能力要求 电视摄像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劳动过程,以熟练操作摄像机为前提,在具备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画面构图、视频用光、基础拍摄等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完成不同节目的拍摄工作。视频摄像岗位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针对职业要求,得出本课程所对应的能力目标:(一)、专业能力 照相机、摄像机参数的调整;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仓储与配送实务 课程代码:mj3131 建议课时数:48学分:3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综合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主要是对全部所学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并对典型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课程内容主要含盖仓储与配送岗位实训。同时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前各学期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如仓配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实务、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后续课程是第六学期到企业的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能力服务,同时为学生的上岗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课程坚持能力本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以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线展开教学。 1.2设计思路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定位于服务于无锡商贸经济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决定了其课程设计必然是基于区域物流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按项目来组织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单元内容。课程内容反映完成工作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工作任务以岗位及其操作程序为逻辑展开。 2.课程目标 2.1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管理的内容做安全管理工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职业道德素质(2)能够运用各种设备知识认识与了解仓库和自动化仓库的各种设备操作操作能力(3)熟练操作条码制作与识别设备的能力及操作RFID设备的能力 (4)手动搬运设备及各种非机动车辆的操作能力,机动车辆的识别能力 (5)熟练进行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资料的输入、维护操作能力

(6)使用WMS及配合无线手持终端设备进行全自动立体化仓库入库操作的能力 (7)入库商品的验收与处理能力 (8)托盘识别与使用堆垛、托盘装卸与搬运操作、托盘货物堆垛能力。 (9)使用半自动托盘缠绕机对托盘化货物进行加固操作的能力 (10)入库商品理货操作及根据商品的特征选择货架和货位,进行堆存堆垛操作能力(11)各种典型商品的堆放与储存及仓库温湿度的控制和货物的防损、防腐、防霉操作能力 (12)仓库商品盘点作业能力及仓库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 (13)使用WMS及配合无线手持终端设备进行全自动立体化仓库出库操作的能力(14)使用WMS进行摘果式电子拣货及使用WMS进行播种式电子拣货操作能力(15)能够运用补货策略进行各货位的补货操作能力 (16)商品包装操作、手工打包机械操作、半自动打包机打包操作能力 (17)配送中必各种形式订单的处理操作能力,配送中心各种单证的填制、修改、输出操作能力 (18)能够根据订单要求,进行配送线路设计的能力 (19)货物配货计划编制及货物装车积载操作能力 (20)给校园客户实施配送作业进行运输、调度、跟踪操作能力 2.2知识目标 (1)6S管理的内容和6S管理活动的推介方法 (2)容器类、货架类、分拣机、输送机类设备知识 (3)条形码制作,识别与输出设备知识、无线识别设备的知识 (4)各种小型手动搬动设备知识与操作要求,各种运输车辆的知识。 (5)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知识 (6)WMS入库流程操作步骤,无线手持终端设备使用知识,堆垛机工作步骤 (7)商品入库验收的步骤,验收进出现各种货物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处理知识 (8)托盘知识及托盘成组方法知识,卸与搬运作业流程知识,叉车操作知识 (9)半自动托盘缠绕机操作规程知识 (10)入库商品理货操作理货操作流程,货架与货位知识,堆存堆垛操作知识 (11)各种货物堆放的方法,温湿度的控制方法,防锈、防腐、防霉处理技术 (12)仓库盘点知识,成本核算与分析知识,WMS成本核算与分析功能的知识

(完整word版)《素描》课程标准

《素描》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广告、动漫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它公共课、公共选修课参照执行。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基础的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基础审美能力、构图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表现能力、结构塑造能力、透视关系表现能力、画面综合控制与处理能力,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方法和造型语言,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提高素描应用基础理论的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设计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Photoshop平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材质与灯光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摄影与摄像》、《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数字图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网页设计》、《建筑后期表现项目制作》、《视频音频制作》等。 1.2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学中做、做中学”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充分结合分院“三双四走,校企合作、全程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按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教学发展模式。课程的目标是职业应用能力开发,充分把“教、学、做、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等。在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以临摹或静物写生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以兴趣为引导,轻松愉快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任课教师在进行素描临摹本或静物写生选择时,要求突出知识点,明确难点,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要贯穿旧知识点。在实践过程中,难度要适中,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避免临摹或静物写生过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通过演示、示范、启发、引导等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学习领域以专业基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等实践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相关课程和领域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认识和艺术修养。本课程主要选取石膏几何体形体结构练习、静物结构练习、线描3个基本任务作为学习载体,以任务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点的讲解贯穿于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随着任务的进展来推动知识点的扩展。根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规划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确定学生实训任务。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色彩处理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做到眼睛、手、心相互统一起来,主动去发现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美,创造美、表现美、享受美。通过本客课程的前期学习,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奠定扎实的美术理论与实践基础。树立正确的绘画与造型、艺术审美能力,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与艺术鉴别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按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描述: 知识目标 ?了解素描基本概念、表现特点、表现形式、为什么学习素描 ?了解绘画铅笔、橡皮差、美工刀、画板、画架、素描纸等的作用 ?了解素描绘画的基本姿势和要求 ?了解素描绘画过程 ?了解素描临摹与静物写生练习的区别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摄影摄像课程标准

\ 《摄影摄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摄影摄像》 适用专业:计算机广告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摄影摄像》是计算机技术设计类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专业课。《摄影摄像》课程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拍摄曝光、拍摄用光、拍摄构图、拍摄专题实践、计算机图片加工技术和电影视频处理技术。它是拍摄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实践操作技能。 / 二、课程任务 在中、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摄影摄像与应用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各类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基本特性,掌握图像软件在各类图片处理的上的运用,控制图片的影调与色调,并能对图片进行艺术再创造,掌握各类数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拍摄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计算机广告设计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培养影视摄像员、电视摄像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必须的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电视画面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视频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拍摄能力,具备从事影视摄像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序号先修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提供的主要能力 平面图形处理能力 1— 《PhotoShop》 2《Premiere》视频后期剪辑处理能力 序号后续课程名称需要本课程提供的主要能力 《影视片头制作》构图能力、光线运用能力、影视画面控制能力… 1 2《AE合成处理》镜头素材拍摄能力 第二部分职业岗位标准 一、工作岗位分析 《 由于广告业、新闻传媒、影楼、动漫等行业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的掌握摄影摄像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影视摄像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劳动过程,以熟练操作摄像机为前提,在具备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画面构图、电视用光、基础Array 拍摄等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完成不同节目的拍摄工作。通过对影视摄像岗位的职业行动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电视摄像职业岗位工作的流程图如下: 二、职业能力要求 电视摄像工作及广告摄影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劳动过程,以熟练操作照

配送管理实务课件——教案

第 1 次课教案 2008年3 月3 日星期一 章节:第一章配送中心概述§1-1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 教学任务: 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运作,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答题的概念。 重点、难点: 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区别 教学内容提要: 一、海尔公司的物流发展——物流服务的发展,物流中心的发展 二、盐业配送中心简单介绍 三、大连集龙物流中心介绍 四、中国邮政邮件处理中心;中国烟草 五、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 课后小结:

第 2 次课教案 2008年3 月5 日星期三 章节:第一章配送中心概述 §1-1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1-2配送中心的地位及功能 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配送的发展历史及配送的一些相关概念;了解配送中心产生的背景及相关的一些概念。深刻理解配送中心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难点: 配送的概念;配送中心产生的背景;配送中心的概念; 教学内容提要: §1-1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 一、配送制的出现及发展 二、配送中心产生的背景 三、配送中心的定义 §1-2配送中心的地位及功能 一、配送中心的地位 二、配送中心的功能 采购功能;储存功能;分拣功能;分装功能;集散功能;加工功能;信息功能;复习思考题、作业: 课后小结:

第 3 次课教案 2008年 3 月10 日星期一章节:§1-3 配送中心的类型 教学任务: 熟悉配送中心的基本类型; 掌握配送中心的各项功能。 重点、难点: 配送中心的基本类型;配送中心的各项功能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综合配送中心; 1、区域配送中心 2、城市配送中心 3、储存配送中心 4、流通配送中心 二专业配送中心 1、供应配送中心 2、销售配送中心 3、加工配送中心 三、特殊配送中心 复习思考题、作业: 思考P15页的案例,回答案例思考题 课后小结: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大连电子学校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我们确立《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课程的设计思路:以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拓展,彻底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育学生具备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职业素养,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Right Product,Right Time,Right Quantity,Right Quality,Right Status,Right Place)要求是指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实现总成本最小。一流的员工来自一流的职业素养,我们重点培育学生具备物流管理6R服务规范的职业素养,处处以成本为核心做好物流管理,爱岗敬业,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自己赢得机会。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运输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英语的灵活应用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

(完整版)PLC课程标准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主要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模拟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课程主要研究PLC的使用,因此没有实物、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将其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对其灵活使用。大量的指令应用唯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其功能、作用。这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课程。 该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课程从原理上讲,需要有一些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数字电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从应用角度讲,涉及的范围更宽更广,基本的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高速的位置控制、脉冲控制以及联网通信控制等。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课程内容涉及到的每一条指令都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面对任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指令编写程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机型,掌握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现代化的各种装备中,已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培养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熟悉PLC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用PLC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是本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PLC技术应用于工业企业的各个领域,面对市场上的各类型PLC的各种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围绕PLC的核心技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宗旨。 (三)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自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一系列有点,因此在工业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三菱Fx2N型PLC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本课程从实际工程应用和中

《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摄影艺术与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数字教育媒体重要的基础课。学习和掌握摄影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拍摄出内容与形式较为完美的照片,并且对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是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能力之一。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及影像素材获取与处理能力在电视摄像、网站建设、动漫作品制作、课件设计与制作等相关课程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专业的一门基础性、通识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从宏观高度帮助学生把握影像文化,又注意让学生掌握摄影技能和造型语言,初步学会常见题材和不同门类摄影的拍摄要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二)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普适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阐述摄影学科知识,立足摄影艺术的本体特性,探讨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和美学规范,摄影独特的观察、表现方法,注意摄影技术与人文艺术、视觉文化融合,着眼于影像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本课程主要分五大单元: 第一单元是摄影概论部分,从摄影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让学生明确摄影的范畴和社会功能,从宏观高度对摄影有个总体的正确认识。同时,在系统地开始本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大致了解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拍摄出一张好照片的技术要领,以此引领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第二单元是摄影技术部分,根据目前学生基本都是使用数码照相机的现状,本课程从数码相机的分类,数码照相机和镜头的构造、性能讲起,重点介绍了操作使用要领和摄影创作中常用的技术技法,以及使用Photoshop对所拍摄的作品进行基本的后期处理,旨在指导学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ok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制定人修订人合作企业 0310611 3 季金震 季金震 中储南京分公司 适用专业 总学时 制定时间 修订时间 审核部门 物流管理 54 2009.05 2011.09 管理专业委员会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在开设《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之后的一门重要的专 业必修课程。“配送”与“运输”、“仓储”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框架中三足鼎立, 同时也是物流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框架基础。该课程是以掌握配送的基本运作模 式与方法,按照用户的需要,有效、合理地开展物流配送活动,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 平与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是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必 须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理论抽象,但实用性强,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 使理论现实化,问题表面化,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要求和操作技能,便 于良好地开展实际工作。 1.2 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 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配送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工作岗位,确 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及知识要求;将能力和知识要求转化为教 学模块(项目);将与配送相关的八个教学项目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管理实务》课 程。 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确定其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八个教学项目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模块一即项目一;模 块二即项目二到七;模块三即项目八形成三级纵向,模块二的项目二到项目七形成横 向;教学模块的组合遵循横行组织为主,纵向组织为辅的原则。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 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 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 经 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 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 性知识为辅,以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 理的理解为辅。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仓储与配送管理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为培养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人员所设置的具有实战性质的专业核心课,其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仓储与配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仓储与配送管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了解完整的仓储与配送流程,学会对仓储与配送的业务流程操作以及管理,实现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相关岗位的对接。 二、课程目标 《仓储与配送管理》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本课程之时,掌握能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配送管理部门职业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应当能够合作或独立地进行货物商品方面的收发货、出入库、集拼和分拨、盘点与保管、配送业务等工作。最终养成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

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部门职业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仓库的基本概念,掌握仓储的作用,仓储在物流中的低位,理解仓储的功能; (2)了解仓库及其结构,掌握仓库的布局,了解仓库的基本设施,用途和适用原则;具有仓储经营的理念,掌握基本经 营方法,了解仓储可开发的经营项目; (3)了解仓储商务的内容,明确仓储上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仓储的合同业务和当事人的责任划分,掌握仓单的签发、 功能及仓单业务; (4)掌握仓库保管的入库、理货、堆存、保管、出库、装卸搬运等整个作业过程,熟悉仓库保管的操作方法、作业要求、管理方式和要求,以及所需办理的手续; (5)了解仓储所能开展流通加工的项目,掌握库存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仓库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 的方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6)了解商品养护的方法,了解仓储配送的安全问题,掌握仓储配送中商品的养护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7)掌握配送的基本概念及配送业务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低位,了解配送的要素和配送作业组织模式,能够对配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运输管理实务》是物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可满足物流行业企业对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在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业务岗位上任职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要求。以研究货物高效位移为首要任务,利用现代物流设施设备来实现最经济的商品输送活动并把握规律性的应用科学。该课程的前续课程包括《物流管理基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快递业务管理》、《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等课程。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与设计上倡导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整合理论课程、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个来自物流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的锻炼。在课程总体结构的设计上,遵循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按照物流企业运输活动的实际流程展开。通过完成各个实训项目,逐渐树立过程意识、成果意识和质量意识。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设计思路:在分析企业运输管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物流运输业务完成的需要构建课程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本课程以不同运输方式承担的运输业务为载体设计工作任务,内容包括: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多式联运以及配送业务管理。以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并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业务的准备货委托开始,到货物交付结束。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模拟托运方、代理人与承运方等不同角色学习业务操作,并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方式练就相关能力。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配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物流专业 学分: 3.0 先修课:物流管理概论 学时: 72 后续课:供应链管理 制定人:苗壮制定时间:2011.5 二、课程性质 《配送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熟练地运用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心企业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对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配送中心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课程符合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本课程的重点是配送中心的功能的理解和运用,学会备货管理、分拣管理、配送与流通加工、包装管理、存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送货管理、退货管理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管理等操作。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总体目标: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网络中的枢纽,也是流通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设施之一。配送中心由于投资巨大,营运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其规划设计和管理系统动作的好坏对物流配送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配送中心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能对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订单处理、集中分货、开箱拆零、拆包分装、入库登记、库存管理、统计管理、统计查询、拣选、分类、盘点和编制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并实施有效的运营。 配送中心在物流业中作用极大,加速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商品损耗、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降低了超市连锁系统的采购、验货和入库的费用,减少了仓库面积,节约了土地面积、人力和财力,提高了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课程标准模板定稿

附件:课程标准模板 X X X X 课程标准 XXXX系(部) 二○一年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2) 1.课程定位 (2) 2.课程描述 (2) 3.设计思路 (2)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3) 三、培养目标 (4) 1.知识目标 (4) 2.能力目标 (4) 3.素质目标 (4) 四、与先后课程的联系 (4) 1.与先修课程的联系 (4)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4)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 1.学习单元划分及项目载体 (5) 2.课程学习内容与目标 (5) 3.课程学时分配 (6) 六、教学实施建议 (7) 1.教材教参选取 (7) 2.教学组织 (8) 3.考核方式与标准 (9)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3) 5.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4) 6.实践教学条件 (14) 七、其它说明 (14)

XXXX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XXXXXX 课程名称:XXXXXX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或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职业能力核心课(或基本素质课、专业拓展能力课、综合实训课) 适用专业:XXXX专业 开设学期:学分:考核形式: 总学时数:讲授学时:实训(实验)学时: 执笔人:审定人:编写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参考模版:XXXX课程是XXXX专业的XXXX课程、是XXXX岗位证书课程。 编写说明:用简短的语言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功能、课程类型等内容。 参考实例:《专用和特种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是数控技术及相关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数控机床操作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重在培养学生专用和特种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力求取得特种加工行业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该课程学习形成专用和特种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及加工零件等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描述 参考模版:本课程讲授XXXX,培养XXXX技能,主要对应XXXX企业XXXX岗位。 编写说明:简要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职业岗位及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 参考实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含数控机床常用的电气控制、plc控制、电液控制三个模块,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介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设计方法。培养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维修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对应生产企业数控机床操作工、维修工岗位。 3.设计思路 参考模版:本课程依据XXXX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按照XXXX理念,参照XXXX职业资格标准,(与XXXX企业合作),以从事XXXX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根据(XXXX企业)XXXX岗位真实工作过程与任务,设计X个学习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